第一篇:自荐书(简单排版)
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怀着美好的憧憬与愿望,带着自信与理想,我真诚的向您自荐。我叫王飞,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届应届毕业生。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热爱自己的专业,对计算机有着浓厚兴趣,大二已配置了自己的微机并投入了极大地精力,大三曾组建商业网吧并成功运行,大四我掌握了VB程序设计,熟悉VC、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计算机硬软件,熟练利用Dreamweaver网页制作。四年严格朴素的大学生活锻炼了我坚毅顽强的品格、雷厉风行的作风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尊敬的领导,作为一个马上要从校园走进社会的年轻人,我怀着绝对的信心,亦带着艰苦奋斗、在挫折中前进的准备和不舍不弃的斗志——需要得到您的认可和信任,我希望倾尽我所能,为贵单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借助贵单位的雄厚实力造就自己。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书,我真诚成为贵单位的一员,为贵单位的辉煌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谨祝
顺达
自荐人:王飞2010年9月
第二篇:单排脚手架施工方案
简阳市天一商贸有限公司3#综合教学楼
脚 手 架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四川省佳成建设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九日
单排防护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确保规范施工安全生产,根据本工程建筑结构和施工特点,施工正式外架采用落地式双排脚手架,现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暂不具备搭设正式施工外脚手架,先行搭设单排外防护架,待底层回填完将外架基础处理完毕后搭设双排外架,特编制该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简阳市通材学校内,为一般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地上八层,局部九层,建筑面积11000㎡,高度26.2米(入口处室外地面至屋面檐口)。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脚手架搭设总体方案:
(一)、脚手架搭设方案:
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狭窄,在三层上搭设单排全封闭悬挑脚手架。挑架搭设节点如下图:
脚手架立杆满堂架钢管建筑立面水平横杆空调板悬挑水平杆斜撑
所有外架满挂密目网,密目网挂于立杆外侧,要求整洁顺直。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1.8m,步高1.8m,横向间距,无空调板架身距墙面600mm,有空调板距墙面距梁边1m。从三层板开始搭设,架底隔2.5m用架管斜撑卸力,挑架底用兜网做防护。
(二)、脚手架搭设材质要求:
1、钢管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管表面平直光滑,不得有裂纹、结疤、分层、硬弯、毛刺、严重锈蚀、严重压痕和较深的划痕;
钢管壁厚应达到规范要求,端面应平整;表面锈蚀深度应≤0.5mm。
2、扣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扣件应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KTH330—08的铸铁制作; 扣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等缺陷,并清理干净粘砂、毛刺、氧化皮等;
扣件应作防锈处理;
扣件与钢管的结合面应光滑,保证其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 扣件活动部位应旋转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mm;
扣件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对有裂纹、滑丝、变形的严禁使用。
(二)、脚手架搭设的具体要求:
(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设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接点的距离不得大于纵距的1/3;(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大于150mm。(3)、立杆要求:
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立杆与室内满堂架进行可靠连接;
(4)、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想符合,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小于40N.m且不大于65N.m。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小于100mm。(5)、剪刀撑设置:
剪刀撑从建筑物两端开始,每道剪刀撑按3步2跨搭设,每道剪刀撑向上连续到顶,各道剪刀撑的间距≤30 m。
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必须各设置一道剪力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剪力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一米,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剪力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接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四)、脚手架的拆除:
1、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2、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3、应由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4、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5、拆除时须设置警戒线并派专人巡视,避免非操作人员进入拆除现场。
6、拆除作业必须由上向下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7、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
8、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现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9、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脚手架的两端应按二步一道增设连墙件。
(五)、安全管理:
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经过国家标准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2、脚手架搭拆前,由责任工长、安全员共同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搭、拆严格按本方案执行。
3、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经项目责任工长、安全员组织操作班组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4、搭设、拆除脚手架人员必须规定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5、遇暴风雨后,应立即对架体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和纵横向扫地杆以及连墙件。
7、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拦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如内。
第三篇:审美教育书简
审美教育书简--卢梭
席勒在这本书中阐述的最多的原理就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
感性冲动来自人的物质存在或人的感性天性,把人当作个人放在时间之中,要求变化和实在性。感性冲动不能离开精神,他需要存在与具有媒介物的事物中,因此也可以称之为物质冲动,需要依托时间,是一个纵向的发展过程,以人作为基本的寄托,要求不断的变化。形式冲动来自人的绝对存在或人的理性天性,把人当作类属,超越一切感性世界的限制而达到人格的自由,在认识中要求真理,在行为中要求合理,他扬弃时间和变化,把个别时间当作永恒,存在可以得到最大的限度的扩展。形式冲动不需要依托物质而存在。形式冲动独立与时间,是一个横向面的发展,是客观的法则。
感性冲动可以看作一种 “变”,而形式冲动可以看作为一种“不变”。变与不变看似相互矛盾,实则在一种对比与冲突中产生一种“和谐之美”,这也是席勒美学的核心。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与“阳”的概念,极力追求一种平等与和谐。
由此席勒提出的一个概念“游戏冲动”。实质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交集是实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受动与自由等的统一。是一个平衡点存在与对立与统一之中,即一种“完美”和谐的状态。这样的平衡是不存在的,所以也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美。
第四篇:《美育书简》读后感
本 科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审美心理学课程主讲人:潘智彪课程开设单位:文学系
论文题目:浅谈席勒的“游戏冲动”说
系别:文学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陈国芳学号081011009指导老师:潘智彪
二0一0年十二月
浅谈席勒的“游戏冲动”说
【摘要】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所提出的“游戏冲动”是其美育思想体系的关键。“游戏冲动”作为人性完整的象征,是对“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综合。本文就其本身出发,谈谈笔者的理解。
【关键字】游戏冲动感性冲动形式冲动美
一、引言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美学史上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他从人的本性的历史演进中确立了美学的地位。在这部著作中,席勒从康德美学的基本原则出发,从对社会现状的分析中,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具有现代性意味的美育思想。而“游戏冲动”一直贯穿席勒的这种美育思想。
二、游戏冲动的源头
席勒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分裂的人都有两种冲动:一种是感性冲动即物质冲动,另一种理性冲动即形式冲动。这两种冲动在现代人身上是相互矛盾的、完全对立的,对人性都带有强制性(分别为物质的强制和道德的强制)。只有消除它们的对立,调解它们的矛盾,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美的人性。
2.1 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
感性冲动下,以人作为基本的寄托,要求不断的变化。“人应该把一切仅仅是形式的东西转化为世界,并使他的一切天赋表现为表象”[1],人是纯自然法则支配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他使人变成物质,而不是给人以物质;他用牢固的锁链把向高处奋进的精神固定在物质世界中,把无限漫游的精神束缚在现实界限之内。
形式冲动则是把人当作类归属,在认识中要求真理,在行为中要求合理,对永恒的追求,他扬弃时间和变化,他要离开盲目的自然控制去实现理想,要把自然法则的强制改造成为自由选择的结果,超越一切感性世界的限制而达到人格的自由,要把物质的必然上升为道德的必然,从而克服了对物质现实的依赖,赋予其人格的独,把人变成绝对实在。
2.2两冲动的调和
从上述可见,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都有各自的领域,彼此不可侵犯。感性冲动可以看作一种“变”,而形式冲动可以看作为一种“不变”。变与不变看似相互矛盾,实则在一种对比与冲突中产生一种“和谐之美”,这也是席勒美学的核心。因此,两种冲动需要摆在一起看,单独分开后,只能看见一种状态,合并之后即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凸现出1+1>2的效果。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与“阳”的概念,极力追求一种平等与和谐,但是却又是相互矛盾的,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在这种包容与矛盾达到一种程度后,两种冲动达到升华。由此产生席勒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游戏冲动”。游戏冲动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相互柔和的结合体,是实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受动与自由等的统一。这样的统一使人性得以圆满完成,使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天性同时得到发挥,而人性的圆满完成就是美。游戏冲动实质上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一个交集,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即一种“完美”和谐的状态,席勒心中的美便蕴藏于这种极致的“和谐”当中。
三、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
上面就已经点出了美,而席勒也说过“游戏冲动的对象,用一种普通的概念来表示,可以叫做活的形象;这个概念用以表示现象的一切审美特性,总而言之,用以表示在最广的意义上被称为美的那种东西”[2]。“美是两种冲动的共同对象,也就是游戏冲动的对象”[3]。所以,游戏冲动的对象就是美,而美就是活的形象。
那么“活的形象”又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呢?形象是我们的理性赋予事物的形式,当这种形式仅仅只是抽象的形式时,它仅仅趋向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无法与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取得必然的联系;但是如果离开了这种形式的赋予,“生活”对于人而言仅仅是纯粹的印象,这些印象无法将人引领到体验“生活”本身的地方。比如著名的“断臂维纳斯”,虽然被认为是一种残缺美,追求的只是感性上的,但是没有哪个观众不想知道原版的维纳斯是怎么样的,这种潜意识里的美学的追求是必然的,不能称为所谓的个性或者风格,因为这是一种真理和规律。席勒抓住了美感性直观的特征,也把握住了美作为形式的特征。感性直观不是简单的感觉印象,人的感觉印象往往受现实欲求和外在实用目的的驱使,紧紧束缚于其中而无法获得一种生命的反思性体验;形式的特征并不把人引向逻辑概念,探求外部事物必然性的知识,但它又借用了逻辑的外观形式。于是,“活的形象”一方面摆脱了对象的实在和功利性,又保存了这种实在所引起的感性的愉快,而另一方面,它拒绝了形式的抽象性,又具有了形式对表象的结合能力。所以“只有当它的形式在我们感觉里活着,而他的生命在我们知性中取得形式时,他才是活的形象,而且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我们判断他是美的,情况总是这样。”[4]
由此看出,“活的对象”融合了物质与形式、感性与理性,带给人的是对生命的体验,它激发的是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的确,在艺术作品之中我们所看到的虚构的一切,并非因为虚构而失去真实和活力。在诗人那里,岩石、果实、花朵,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富有人的灵性,都透露出着美。
四、游戏冲动使人性完善
通过上述,大概就了解什么是游戏冲动,而他又是席勒基于人性而提出来的一种美育观念。那又何妨运用他来指导自己做一个完整的人呢?
美是由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相互对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游戏冲动的对象。理想美就是实在与形式尽可能最完美的结合和平衡即游戏冲动的对象。这样的结合只是理想中的观念,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在现实中,时而实在占优势,时而形式占优势,因此观念中的理想美永远只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单一的美,经验中的美则永远是一种双重的美。理想美虽然是不可分割的、单纯的,但在不同关系中显示出溶解的和振奋的特性,而在经验中就有溶解性的美和振奋性的美。溶解性的美起松弛作用,其任务是使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各自停留在自己的界限之内。振奋性的美起紧张作用,其任务是使两种冲动都保持自己的力。
席勒着重探讨了溶解性的美两种起不同作用的表现形式。他认为“紧张”有两种情况:
一是片面地受情感的控制,感性处于优势;一是片面地受法则的控制,形式占优势。溶解性的美也就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以宁静的形式缓和粗野的生活,以形式解除物质的统治,为从感觉过渡到思维开辟道路;一是以活生生的形象给抽象的形式配备上感性的力,以实在解除概念的统治,把概念再带回到观照,把法则再带回到情感。也就是说,对于偏于物质、感性的人,如体力劳动者,溶解性的美可以使他们在生存温饱以外,也关心一下精神、形式、装饰;对于偏于理性思辨的人,如知识人士,溶解性的美可以恢复其感性欲望,以感性滋润其枯燥的人生。
因此,美把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感觉与思维、受动与能动之间的对立状态联系起来,消除感性力的紧张和精神力的紧张,把感性的人引向形式和思维,使精神的人回到感性世界,这样美也就扬弃了对立,使现实的人性达到完善的境界。另外,因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那么可以说,游戏冲动能够完善人性,这与席勒所说的“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让人,”[6] 就相一致了。
五、结语
席勒用游戏冲动的概念把美与人性联系起来,他明确指出了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人类与美进行游戏,游戏的人才是完整的人。笔者也从这些方面展开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文只是略微皮毛的谈了一下对游戏冲动了理解,笔者清楚地知道,研究的过程永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希望自己在今后做得更好一些。
参考文献:
[1] 席勒.席勒散文选(张玉能译)[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2] [3] [4] [5] [6]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张玉能译)[M].译林出版社,2009年.
第五篇:《音乐教育书简》读后感
《音乐教育书简》读后感
刘 薇
我推荐的这本书叫《音乐教育书简——中小学音乐教师入职读本》,本书是刚入职支教的小米老师和郭声键教授的书信往来,总共有十二封信。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的是书信的方式,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进行对话和口语交流的方式,这种描写、叙述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更方便了阅读,这不仅仅是一本刚参加工作的音乐教师的入职读本,也适合更多的音乐老师,里面写了很多关于平时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做了解答,我相信一定会开卷有益的!下面我谈谈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和一些启发。
一、师生平等关系:
第一封信里可以看出小米老师第一天上班的心情,跟我刚来的时候一样既兴奋又紧张,好在我不会像她一样忘带课程表而记错班级走错教室,这说明了课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小米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没有正式开始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自我介绍以及定规矩,一堂课下来发现学生冷冰冰的反应才发现自己这方面并没有做好。郭教授就第一堂课应该上些什么内容给了建议,第一堂课对于一位新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教学常规的建立要考虑合适的方式来实现,简单来说就师生平等的意义所在,不要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做什么,更多还是倡导老师从信任、建议、征询的角度来向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第一节课要让学生们感到快乐和自由,这是音乐课所独具的美丽所在,有时候自己也深思,比如到了四五年级阶段,老师为了抽考而备考,有些音乐本质的意义就已经丧失了,在课堂中的某些细节也需要注意,比如:相比:“要”、“必须”、“不准”等硬性词汇,用“请”、“尽量”、“我相信”等就显得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教材主导教学吗?
非也!教材是把双刃剑,有了教材,教师就有了教学的基本方向,但是,有了现成的教材,像我这样的新教师来说就很容易产生一种依赖性,教材就变成了教条,在无形中变成了禁锢老师教学创新的紧箍咒。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依赖《教师用书》,毕竟《教师用书》的编写者都是结合自身条件来写的,并不具有普片的实用性,仅仅存在于一些亮点的参考性而已,其实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每堂课上为学生提供不可复制的审美环境,应该是一千个音乐教师就有一千种不一样的音乐教学。
三、教学模式的单一: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大多学生都显沉闷,那么欣赏音乐在调动学生情绪方面并不是很容易见效的,改变音乐课堂沉闷气氛的最佳途径还是要让学生进行音乐表演与创造。我最害怕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吵闹,可音乐课一旦变得安静反而会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音乐知识技能是教不会的,参与和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学生自己开口唱,自己去体会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小米老师在一堂课上完以后养成写教学日记的习惯,在课间迅速几下几个关键词,课下再来补充,她说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中成长,我突然觉得自己这方面做得很欠缺。大多数的音乐老师固守着教材的设计,固守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那么就可能出现千篇一律的情景:唱歌课就一定要先练声,欣赏课就一定要作曲家及时代背景,时间长了学生就有逆反会觉得不耐烦了,那么其实这些都可以改变的,艺术讲究的就是打破常规创造需要创新,书中就谈到了环保乐队、流行音乐、套餐式音乐等等,我觉得在以后课堂中这些都是很好的借鉴。
四、找到我们的学科价值:
音乐课堂是有“负”要减的,如果上得不好,就给学生带来了负担。一方面,在学校里,一周就两节音乐课,往往还要被其他学科占有,这实际也是在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我们坚守阵地,这本身也在给学生减负。另一方面,新课改以后有所改善但还未得到根本解决是: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与其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上,还真不如让学生开心的唱歌,这是第一位,而知识的传授与技能技巧的训练是第二位。我们的唱歌教学首先追求的不是学生的专业唱歌水平,而是让学生敢唱、爱唱和会唱。课上得好不好,根源也在观念,音乐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学对象,应该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一个教学设计,这位老师上可能效果很好,那位老师上就不见得行,要想进行教学创新,靠一味地模仿是无法实现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这样能找到我们的学科价值所在。
五、其他:
书中还提到了知识技能与德育教育的关系也是离不开的,还有通过课外文艺比赛提升音乐学科地位更是必要的,合唱团的影响不容忽视等等...与我们平时遇到的困难或者需要提升自己的地方都是息息相关的。这本书给我感触很多,作为一名新进的音乐教师,有很多与小米老师似曾相似的地方,但却没有她那种勇于向上的精神,这是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这本书就像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进来,我相信会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