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动了我的奶酪---南行学习感受
谁动了我的奶酪?
世界在变,变的结果,让我们不断丰富知识与情感,知道回忆和不断进步,唯此,我们才能时刻“绷起'时光的耳朵',听那过去的声音和有限的未来”--小仲马语,借用此句来表达几日的南行之旅,在我心里留下的最深刻的烙印。
奶酪对你越重要,你就越想抓住它
从2003年走上讲台迄今已有9年零7个月的时间,荏苒的时光,自己也总想在不断的学习中去总结,在不断的积累中去沉淀,在不断的探索中去寻找,但时间似乎在08年的时候定格,最初走上讲台的激情,刚接触学生的新奇,总结知识点的胆怯,现在回忆起来都成了最感动,最美好的怀念,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教龄的延续,驾驭课堂可能更游刃有余,思想挖掘也比最初要深刻透彻,综合概括能力也要略胜于曾经,对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基础知识,目标确立,都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把握,但也心底和思想的最深处,总是有某一种缺失,想要拼命地去寻找,想要尽力的去抓主,想要集中的去思考,可不知从哪里找到突破口。
最初刚刚踏上讲台时,我们年轻人跟着学校学习“杨思”,当时只是懵懂的理解,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对“杨思”最本质上的记忆,课堂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学习生成,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我,似乎是陌路之人。课堂模式,有时是照着葫芦画瓢,在真正的教学思路的实质没有本质上的认识。也没有在思想的层面有深刻的挖掘。“杜兰口”“昌乐二中”的教学模式,是跟着学校的脚步进行的第二次思想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渗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课改理念,但无论是杜兰口的“三三六”的课堂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 “271”学习态以及新形势下的“三位一体”,自己的思想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之中,虽然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抱着一腔热血,在心里也勾画着自己的课堂美好“蓝图”,但是真正的用在教学实践中,却无从下手,模式也是照着别人的样子搬过来,总有一种“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感觉,时间长了,自己的思想也随之有懈怠的倾向,对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架构,没有从根本认识,自己也没有在学校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做深入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也没有在课堂实际的操作上做及时有效的总结,改正,也没有想到把自己的教学思路,能与新的理念有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只是在改革列车上一个循规蹈矩的普通乘客而已。虽然也在努力的寻找一个突破口,一个能改变自己的“奶酪”,也知道它的重要性,可主动深入研究的意识却一味的停在思想上。
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
几日的南行之旅,每天都在感受着,震撼着,学习着,成长着.广州实验中学的“小霞老师”我和她似乎五百年前也是有渊源的,年纪与我相仿,并且我们听课的内容和我走之前在学校讲的基本功达标课是同一篇目,但也正因为如此,相形之下,更感惭愧,为她教学设计的大胆----“鲁迅大撤退”而惊讶,为她广博的涉猎文化知识而折服,学生没提到每一步小说她都能说出一二,为她善于捕捉课堂的瞬间生成而感叹比如“学生谈到在读文章过程中“的”和“地”的混淆,她马上提到鲁迅文章中对这两个词的错用,她能很敏捷的抓住学生的每一个生成为自己所用如学生在讨论“如果你是教材的编写者,你觉得应该保留《祝福》吗?”这个问题时,学生生成的关于这篇文章主题对我们今天的影响的一个探讨,有的同学认为是积极的,有的同学认为是消极的,这一生成她能及时而准确的捕捉而且不去打断,让学生积极探讨发言,尽管这一话题跟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关系,为她潇洒的教态,轻松的课堂和与学生融洽的关系而羡慕,坐在下面听课,让我想起巴尔扎
克的一句话:“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是力量无边的人”.而这份力量相信会得到学生最大的信服和认可。而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老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中山纪念中学的语文课是一堂课外阅读《李斯传》,老师年轻而有朝气,可爱而亲切,最让人无法忘记的是从上课到下课,她那甜美的微笑一直洋溢在脸庞,连我们初次相识的人都倍感亲切,相信做她的学生就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更让我叹服的是年轻背后扎实的基本功,笃厚的文言素养,跳出我们传统讲的五步法,她把文章结构分李斯的优点与缺失两部分,优点又分五小点,缺点概括为三点,调理十分清楚,重点强调“秦之文学,唯李斯而已”另外就是对重点实词“案”“治”的把握,因为我现在也教高三知道文言人物传记中这两个词是经常出现的,所老师在高一时就强调这两个词,把握很准确,在整个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凝练,简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人感觉就是在欣赏,在享受,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扎实的文学底蕴,才能让学生在慢慢的熏染中积累文言知识。
珠海文园中学的张翠霞老师上的是一堂古诗词鉴赏课----《苏幕遮》,激情四溢,是她给我最大的触动,她大方,热情,语言富有感染力,就像一缕阳光,能把整个教室照亮;她就像一缕春风,带给每个孩子轻松愉悦;她的激情就像一团火,能够燃烧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的老师,学生又怎能不热爱她呢?不喜欢她呢?学生每出现一处闪光点,她都能及时表扬,学生每有一点进步,他都能马上表示鼓励,让学生的课堂成就得以彰显,让学生的课堂实效性得到最大的落实。
广实验老师的潇洒,中山老师的笃厚,珠海老师的感染力,都让我看到他们的个性与自身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固步自封,自己的懈怠和停滞,也意识到要做一个学生喜欢,学生认可,学生敬佩的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质,要有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并且要把它融入你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日常的潜移默化的教学引导中,同时也让教师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找到自身价值的闪光点,找到一种内在的内驱力。
“唧唧一直在想的是他将会得到什么,而不是考虑他会失去什么。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过去总是觉得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现在他认识到,变化将会使事情变得更好。”这是唧唧在找到新的奶酪之前每天刻在墙上的话这个世界在变,我近在身边的人,远在异地的同行,都在改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思想理念的真正改变,才能让自己度过这个“瓶颈”期。
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
“ 陈旧的信念 不会帮助你”“尽早注意细小的变化 ”“这将有助于你适应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此时此刻,唧唧早已把过去抛在脑后,正在适应现在。”“他继续以更充沛的体力和更快的速度穿越迷宫。不久,期待已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还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阻止你发生改变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你自己。只有自己发生了改变,事情才会开始好转”----这是唧唧在自己寻找奶酪的过程中,每一次思想变化时都会在墙上刻下当时的心得。而这些文字也是此次南行之旅归来之后,自己总结后,突然想到2001最畅销的这部书的几句经典摘要,而今读来,依然感触颇深,也感谢学校和门主任能让我有这样的机会让我能接触最前沿的教育,通过几天的听课,讲座,也让我知道自己是幸运的,尽管我工作在比较偏远不发达的边远中学,但我们的教学理念并不落后,教育思想并不闭塞,教育模式也并不逊色,“未来不是我们要到达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为每一个学生恰当发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人生”这些指导性思想的语句,已经耳熟能详,但当他们也出现在我们参观学习的学校却倍感亲切,还有一些观念比如“三位一体”教学,我们正在做的,他们却没有实行,有了对比,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而以前却并不是太在意,所以坐在这趟改革的列车上,在有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断进步的领导的带领下,我不能不进步,我不能不坚定改革的理
念,因为我没有任何理由。
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预见变化——随时作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追踪变化——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以便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尽快适应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改变——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享受变化——尝试冒险,去享受新的奶酪的美味”,“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不断地去享受变化——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受之人以鱼,不如授之人以渔”,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奋然前行。
王磊
2012-4-11
第二篇:谁动了我的的奶酪读后感
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摘自《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一本书我共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因为在高中图书馆觉得这一本书的题目很好玩,于是便怀揣好奇的心理把它全部读了一遍;而第二遍是因为我在这个时刻想起了它,想起了它里面的故事情节。那几个可爱的小主人公们——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发生的有趣、绝妙且具有深刻寓意的故事。
当我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以为这个故事里面的“奶酪”就是单纯的“奶酪”,只是物质上面的食物,并没有代表着什么意义,而且也很奇怪那两个小矮人这么久都没有吃奶酪了,都没有饿死。而现在,当我把它重新的,完完整整的读了一遍,就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小故事,它还反映出了现在社会、工作、学习上面的事情。
故事里,当奶酪被别人拿走了的时候,两个小老鼠做得比那两个小矮人要好,这是为什么呢,只不过是把事情变得更加的简单或者更加的复杂的原因嘛!所以,这也让我更加的坚信:把事情简单化来做是正确的。
故事里,主人公们常常会把自己所得到的格言、经验、心得体会等等写在迷宫的墙壁上面。比如说:“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奶酪对你越重要,你就越想抓住它。”、“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如果你无所畏惧,你会怎样做呢?”、“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朝新的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新的奶酪。”、“当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惧时,你就会感到轻松自在。”、“在我发现奶酪之前,想象我正在享受奶酪,这会帮我找到新的奶酪。”、“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在迷宫中搜寻比停留在没有奶酪的地方更安全。”„„我认为这一些话都非常的有意义,而且包含一些生活哲理。
故事里,我觉得那两个小矮人的智商虽然比那两只小老鼠的智商要高得多,但是他们因为长时间的依赖着奶酪,享受这安逸的生活,而导致突然之间奶酪不见了,很难过,感觉很不公平,难以接受事实。但是相反,那两只小老鼠即使拥有着奶酪,也时刻警惕着奶酪的变化。所以,我认为那两只小老鼠就是我们的榜样,虽然他们的智商不高,但是他们很警惕。在寻找奶酪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之后的恐惧感和挫折感,但是如果你永远也不去寻找奶酪的话,奶酪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寻找它们,才可能找到奶酪。就像唧唧靠着自己的努力找着了奶酪N站,当他走进N站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里的奶酪多的像山一样的高,而且品种很丰富。读到了这里,我也为唧唧克服了恐惧的心理找到了奶酪而高兴,也为哼哼不愿接受事实,每天为到了奶酪C站看不到奶酪而伤心而悲伤。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一本书里面的故事真的是非常的精彩,它里面不单单是一个好玩的故事,还是一个寓意深长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许多许多的生活道理。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自己想要的“奶酪”,我们追寻它,想得到它,因为我们相信他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而一旦我们得到梦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甚至成为它的的附庸,这时如果我们忽然失去了它或它被别人拿走了,我们常常会因此受到极大的伤害。
当我再次读完它时,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想法,改变了我面对各种事情的态度。也对我的人生格言:除非得到我梦想中的东西,否则我绝不言放弃有了更深一个层次的认识。
第三篇:谁动了我的“奶酪”(记速录学习变化中的我)
生活就像是一座“迷宫”,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奶酪”——或者一份满意的工作,或者融洽的人际关系,或者健康的身体,或者充满诱惑的物质财富,或者仅仅是一份心情„„2012年伊始,我很幸运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奶酪”——速录,开始接触速录时心情忐忑,手指跟不上大脑的反应,声码、韵码、略码、特定码等等让我眼花缭乱,每天重复着“击键—回位”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有喜有忧,有苦有甜,但是喜与甜远远大于忧与苦,从内心想去学习速录的坦然,每次练习后的小小进步,每次记忆后内心的充实,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目标的实现以及友谊的收获,当然,也就是在这种交错中发现了不断变化的自己。
“奶酪”之积极的心态——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 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清楚的记得,在刚接触速录时候,曾想过放弃,总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在左右我,远离家乡的我总会时不时的有种失落感,在纠结与忐忑中,每天都会找出一篇小故事来激励自己,不断的告诫自己把心态放平缓,用进取心去学习,用平常心去看待遇到的困难,现在的我,已经不会再去说放弃速录,因为我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他”,不对,是爱上了“他”。因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块“奶酪”—积极的心态。
现在已经成功的走过了基础阶段的学习,虽然途中有困难,但是保持积极的心态,把每个新知识当做一个小山坡,努力去翻越它,从基本键位、声码、韵码再到各种技巧,再到文章的练习,每天都比前一天学会了更多,每天都将前一天的内容练得更熟,每天自己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每天都期待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每天充实的学习,充实的练习,睡觉跟自己说晚安前很满意一天的充实,总会有丝丝欣慰涌上心头。
变化总是时时发生,如果心态属于自己的“奶酪”的话,那一开始接触速录时候又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呢?是自己!
不要让遇到的困难来左右自己的心情,要学会去变化,积极挑战新的知识,积极迎接新的困难,积极迎接学习中的变化,“奶酪”之不间断的努力与坚持——“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清楚的记得,在学习初期,我没有完全跟上老师的步伐,也许是因为我接触东西比较慢的原因吧,而与此同时,很庆幸的,速录是只要你付出就会有收获的,每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要默默的鼓励自己,只要再努力一点就好,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好,一点一点的积累,一次一次的坚持,即使慢,只要驰而不息,纵令落后,但一定可以达到最终的目标的。当然,我也有疲惫的时候,也就是常说的磨合期,毕竟每天都在围绕着速录转,总会有乏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去试着改变自己,在微博上写写东西,或者听古筝轻音乐,或者给好友打个电话,或者看最喜欢的动漫,适当的调节往往会增加自己的效率。
就在每一次的坚持中,我找到了另一块“奶酪”—不间断的努力与坚持。
在速录这个小迷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不断的调整自己,挑战内心的惰性。
“奶酪”之友谊的收获——有缘千里来相会,我始终相信,能聚在一起就是缘分,尤其是从外省来的我在天津第一次交到的朋友就是同班的同学和老师,认识大家我很开心,我很喜欢大家坐在一排一起学习的氛围。
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做听打练习,因为总也打不好而心浮气躁,甚至要打键盘,身边传来一句很简单的话语:“换一个别的练习吧,时间久了会陷进去越练越糟糕。”虽然简短但是确实抹去了我头顶那一股乌云。
虽然性格不同,但大家却相处的很融洽,课上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克服困难,课下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分享身边的开心事。由最初的由于“背井离乡”而失落,到现在与大家一起充实的度过每一天,我找到了第三块“奶酪”—永远的财富,友谊。
速录学习之路,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我不孤单。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一起经历每个阶段的,不同变化,分享经验,相互鼓励。
变化总在时时发生,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思考,究竟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我们又该如何发现新的“奶酪”?在学习速录的过程
中,我在不断的变化着,也在这变化中不自觉地成长着。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还会继续寻找第四块、第五块乃至更多的奶酪,将速录这个“迷宫”完整而且成功的走完!
第四篇:三中全会改革动了谁的“奶酪”
尊敬的党组织:
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结束,在一片欢呼背后,冷静下来思考,一个问题便会无比尖利的出现:出现了137次的改革是有对象的,而且涉及整个权力运行系统内的既得利益者,即使总书记表明了“啃硬骨头”的决心,李克强总理表达了“壮士断腕”的信心,要使改革开放顺利推进却并非易事,假如不能凝聚共识,形成全民合力,改革成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半途而废的危险。
必须承认,任何层面的体制改革,无一例外都将导致利益的再分配。从改革本身来说,为官者担心官职不保、权力大减;为“兵”者担心福利变少、待遇下降。这些心态均为现实的“司法利益化”的缩影。但如因无可回避的阵痛而回避改革,只会使问题积聚,矛盾深化。
那么三中全会改革《决定》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第一个是过去握有行政审批大权的部门。全会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这意味着政府职能将深刻转换、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已经势在必行。当市场被赋予决定性地位后,一些部门干预微观经济从而寻租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也就是说,政府承担的公共责任更加清晰沉重,但谋求利益的机会却丧失殆尽,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全面启动的背景下,这些人会甘心吗?
第二个是过去权力不受约束、迷恋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由于事权、财权存在扭曲,各项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在传统政绩考核体系下,一方面推行投资主导的短期急功近利发展模式,热衷招商引资,大搞形象工程,向“地方股份公司”转化的趋势明显,对中央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很多推动科学发展,惠及民生的政令在执行中走形,甚至出不了中南海。另一方面大搞土地财政,从中谋取地方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特权泛滥,机构膨胀,庸员充斥,非法临时工密布,并面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采取简单粗暴的行政化维稳,导致访民激增,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他们会甘心失去“老爷”一样的特权和利益吗?
第三个是垄断央企。这些机构都与权力关系密切,在过去占尽政策、资金、资源等上游竞争优势,外战外行,内在内行,将国内民营企业打得满地找牙不说,中央赋予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任务却迟迟无法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但普遍挣得盆满钵满,企业福利待遇笑傲中华,且经常打着经营困难、负担沉重的旗号不足额上缴国库红利——最多的是烟草,也不过20%,对股民也极端吝啬,罕有分红,这些普遍享受副部级待遇的机构能彻底斩断与权力的纽带吗?能甘心接受市场化改革吗?
第四个是一些中国长寿老人的典范——耄耋院士。在行政化主导下,中国院士的平均年龄雄霸全球,占据着主要的科研资源,且终身制——这点比老干部待遇都高,且派阀林立,学术作假、选举黑幕频发,严重抑制中国最高科研学术机构的新陈代谢,扼杀创新活力。但他们甘于就此谢幕吗?
第五个是一些紧紧依附于权力部门的事业单位。随着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进一步理顺,政府进一步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加大,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的去行政化进程必然提速,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将重塑,社会保障体制有望率先与企业并轨,政策福利将丧失殆尽,必然有个痛苦的阵痛期,他们会主动接受如此严峻的挑战码?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更需正视“权力的阵痛”,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今天,挥写改革篇章,不管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各级地方最重要的是秉持公心,坚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既讲“地方话”,更讲“北京话”,不打“小算盘”、不搞“小九九”,才能义无反顾、一抓到底,写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取消注册资本制度动了谁的奶酪?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取消注册资本制度动了谁的奶酪?
取消注册资本制度动了谁的奶酪?
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是一个社会长期持续焕发创新活力的基本支撑,为民间创业和小微企业“松绑”提供了新的契机
10月25日,国务院推出新政: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
消息一出,可谓万民欢呼雀跃。国务院这项政策真正为创业“松绑”,让那些“草根阶层”和中小微企业受益匪浅。创业成本降低,投资活力的激发可想而知。
有人说,公司注册资本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立法传统思维模式的畸形产物,是公权力对私权利的肆意践踏,对于保护债权人利益和现实公司经济生活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公司注册资本制度的存在无形中增大了公司制企业开设和运营成本。潜规则这个东西真是无孔不入,纵然是在看似合情合理合法的公司登记过程和执法过程中依然会很强健的雄起,正因如此,注册资本制度日益成为一些中介机构非法致富的渠道,成为一些执法部门贪污腐败的工具。
设想一下,如果按照之前的流程,开办一个公司,在核完名称之后去银行开股东个人账户和公司账户,然后要求股东从个人户向公司户头转入所谓的注册资本,随后再到会计部门办理验资报告,取得验资报告后,到工商部门审核发证,取得执照后,再去办理代码证,办完代码证再去到税务部门缴纳印花税,纳税完毕后再到人民银行办理基本账号,再由开户行办理开户许可证和信用代码证。等到这些手续都办完了,你原来作为股东转到公司户头的注册资本才算告一段落,否则手续不全,银行不会让你取出本来属于你、却又无法支配你存在银行的钱。
假设这些部门办事人员的素质很高,不刁难群众,也不搞权力寻租索贿受贿,转了这么一圈之后,存在银行的钱利息损失有多少?浪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费的时间成本又是多少?这么说来,办公司执照的人纵使再怎么财大气粗,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人也跟着瘦了一圈!马克思说,一切节约归根结底都是时间的节约!既然如此,大家不免都想着能够省时省力,那么代办执照,给股东垫资,和银行内外勾结在一起,专门做垫资办照的代办公司就应运而生了。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你交钱,期间诸多环节自会有人帮你打点。
不要以为执照拿到手里就算万事大吉了。到期还要过年检一关,再去验资部门弄个验资报告。工商稽查部门盯着你呢,光有验资报告也不行,一不小心就给你定个“两虚一逃”,工商部门脑子一热再把案子移交到公安经侦大队,没钱就没法“大显身手”,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是时候该做一个了断了!国务院经济改革果断出击,终于打出这么彻头彻尾的一拳。国务院这次推进注册资本改革,正是一项下定决心触动那些既得利益者利益链条的伟大举措。
过往的经历告诉我们,注册资本的确可以让一部分先富起来,那么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之后,银行垫资人或短期信贷者的利益将会不保,代办营业执照、验资部门等中介机构,工商部门等一些有权机关里的有权部门中一些打着为人民服务、自认廉洁奉公的幌子,依靠证照权力寻租、处处汲取油水的人心中顿觉岌岌可危。想来,他们在睡梦中还禁不住大声呼喊: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
李克强总理说:触动利益有时候比触动灵魂更难!你说,这样的奶酪,是动的好还是不动的好?!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