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12级 会电x班
Xx
xx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代大学生面临“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高等院校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择业;创业
一.创业是最好的就业
1众所周知,劳动力过剩,就业难在我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的迅速增加,而社会需求基本上保持在扩招前的水平,而且许多单位希望应聘者都能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受过高等教育并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是可以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2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高校都热情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各高校为大学生创业也积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对有条件的大学生来说,自主 3.大学生创业的路子相当的广泛。许多大学创新意识强,有自己的专利或开发项目,创办高科技企业,是创业的一条理想之路。
3当然,先就业再创业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有些立志创业的毕业生或由于缺乏创业的经验,或由于缺少创业的资金,先加盟与自己创业目标相符的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积蓄了资金,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独立创业,这对许多要创业的毕业生来说,也许是更理智,更稳妥的选择。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
1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2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
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
3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4增强竞就业争实力。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三.大学生就业
1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的经济当前处于转轨时期。就全国来讲,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
2就高校毕业生来讲,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业压力持续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宣传、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彻底改变国家的统包统分、毕业即就业的政策。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富国强民;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问题。
3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四.外在的积极辅助与支持,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1政府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难于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经济欠发达的边远省区、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以及县以下的乡镇企业却急需这些知识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从实际出发,出台符合学生就业实际的规章办法,如户籍管、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贯彻措施,以解除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后顾之忧,要给予去边远省区和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的大学生以优厚的待遇并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没有统一的管理,政出多门;招聘市场管理混乱;存在明显的学历差异性、学校差异性、性别差异性;用人单位失信等问题。社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机制,建立规范、完善的就业市场,为每一个有才华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真正使毕业生找到自己
与社会的契合点,实现其人生价值。
2.高等学校就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高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既介绍本地区的就业形势,也介绍全国整体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工作,引导大学生和家长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其次,高校应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发布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地获得就业信息;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准备自荐材料等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实现顺利就业。
4.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学生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一定要作促进派,家长要带头克服乡土观念和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劳动即就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竞争,同时,帮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识,主动积极争取就业机会,促使子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大学生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尽情学以致用,展其所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有的同学本来不打算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只想到企业去工作,现在也发现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公务员或研究生也不错。从长远看,这极有可能成为提高就业层次的重要手段。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推荐]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
小组成员:
(一)、现状概述
2010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09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有610万余人,2010年,预计将有630万余人。温家宝指出:“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1200万人,通常在900万人,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其中除很少一部分是“隐形就业”、“自谋职业”、“出外就业”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造成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摘自人民日报)2、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就业严峻,近年来,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2009年,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我校大学生对创业为什么有热情没有行动呢?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摘自“新浪网—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针对我校的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特点和自主创业心态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重要课题,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状况,我们小组决定面向我校学生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通过本次调研及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同学们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通过问卷设计以及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择业心理活动状态及有关择业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调研内容
1.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2.调研对象: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
3.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金融风暴后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他们是否愿意投身于西部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4.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分两个部分进行。问卷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120份问卷。回收11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9%,问卷涉及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访谈部分:结合对问卷的分析,邀请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学生对学校在当前相关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等多个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计划安排 就业创业方案确定后,我们小组讨论这个调研要怎样实施,讨论结束后调研部成员便开始讨论问卷设计要考虑的范围和因素,我们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式,然后设计一份问卷做预调查,先看调查的反应和效果。不久,我们做完预调查,接着小组成员对预调查的结果积极讨论并提出许多建议,我们一一记录下来,并对问卷进行修改,然后拿给辅导老师批阅,批阅后我们再回去修改,我们修改完善后再次拿给张老师查看,经过讨论修改确定了正式的问卷设计,接下来便是开始具体的调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才完成整个调研。
具体的研究进度及安排如下:
2010.10.01-2010.10.04 确定调研方案包括调研对象、内容、时间以及方式等; 2010.10.05-2010.10.14 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小范围测试与修改; 2010.10.15-2010.10.15 实地调查及问卷回收; 2010.10.16-2010.10.17 整理资料,数据录入及统计; 2010.10.17-2010.10.25 分析问题,撰写调研报告。
(三)、调查结果分析
分析中使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数据分析只限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具体调查结果如下:(1)现在的就业形势
1.您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5%8%13%ABCD74%
图1就业形势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由图1显示,A代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74%的学生认为现在就业都是较严峻的;其次有15%认为就业算是比较正常的;8%的学生认为就业是较容易的;还有5% 的学生对就业形势不了解。这可见目前就业形势确实很严峻,也可发现还有很多的同学对现在的就业形势不了解。
(2)学生对应聘成功因素的看法
2.您认为哪个原因会大大提升您应聘成功的几率6050403020100ABC图2 应聘成功因素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大都是认为:A专业对口,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B拥有若干技能证书,如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和C 有一定工作经验D 人事关系都占差不多的比例。说明拥有一些相关证书会增加应聘成功的筹码;有一定工作经验也很重要的一方面,但大学生刚毕业,在这方面会处于劣势;一些同学认为人事关系也是一种资源,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在就业上少走一些弯路。(3)学生喜欢的工作环境
系列1D
3.您认为以下哪种工作形式适合您6050403020100系列1B国营企业A国家机关单位D个体企业C外企
图3工作单位
由数据显示可知,40%的学生喜欢在国营企业里工作,21%学生喜欢到国家单位工作,20%的学生愿意到外企里工作,22%学生喜欢个体经营。由图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还是比较分散的,不会太集中到某一种企业或单位。
(4)学生的就业期望
***00ABC系列1
图4学生对企业的期望
图4中,A 代表企业的名气大,实力强;B代表企业以后有前景,有一定发展空间;C 代表能以自己的能力可以在该企业有立足之地。大部分的学生都想自己进入的企业具有较好的前景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企业的现有的名气和实力不太看重;图中还显示出学生希望自己可以在企业或单位能够表现自己的实力。
5.成功应聘您想要就职的企业,您想要从中获取什么?C25%A34%ABCB41%
图5 图中A 代表丰富的工作经验;B 代表比较完美的工作成绩;C 代表丰厚的待遇。由图中的数据可知41%的学生想从中获得比较完美的工作成绩,说明我校学生是比较踏实的;次之有34%的学生选择想从中获取丰富的工作经验;25%的学生想从中获得较高的待遇。从中分析可得出我校学生比较理性,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一开始就想从中获得较高的待遇是不太现实的。
(5)专业的就业前景
6.在经过金融风暴后,您认为您所学的专业就业前景如何6050403020100ABC图6 大部分同学认为在经过金融风暴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就业前景下不不清楚,没有明确的分析和规划,对自己的专业的方向还不够清楚。一部学生认为经过金融风暴后,就业形势可能会有所缓解,认为就业前景会不错。(6)影响就业因素
D
7.您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4%21%6%A专业B学校C个人能力D其他69%图7
由图7分析可知,学生大部分都认为个人能力在就业时个人能力是最重要的;较少的认为学校和专业是最重要,这也说明在就业时学校和专业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还有较多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选择其他的较多的是认为人事关系最重要,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是经验的、团队的等。
(7)是否愿意从基层做起
8.您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42%A是B否58%
图8 由图8显示可知,是否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发展的差不多各占一半,而且有58%的学生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发展。这个问题设计得不是很合理,愿意到中小城市和到西部应该分开。58%的学生中大部分是愿意到中小城市发展,而只有小部分愿意到西部发展的。(8)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9.您对创业概念的理解为***ABCD
图9创业概念的理解
图9中: A 开办一个企业(公司)
B 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 C 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 D 其它
在调查中发现20.8%的人对创业概念的理解为:开办一个企业(公司),55%的人对创业概念的理解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可以叫创业。可见狭义的创业就是办一个公司,广义的创业则是获取一定的资源来实现一种创新的想法,最后使它成为一种服务。(9)创业知识获取途径
10.您希望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0100ABCD
图10获取途径
图中选项 A 代表老师授课;B代表活动加训练;C 代表亲身实践;D 其它。由图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中获取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0)创业动机
您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什么?D2%C32%A21%ABCDB45%
图11学生创业的最大动力
由图14分析可知,选择赚更多的钱的比例占45%,选择想挑战自我的比例占32%,选择解决就业的比例占21%,少数同学选择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要解决生存生活需要。
(11)创业项目选择
如果您创业会选择D37%A29%ABCDC15%B19%
图12创业项目
图中显示29%学生选择A 餐饮网点店等投入少的项目;19%选择B 软件等高科技项目;15%选择C 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还有37%学生D 极具创意绝无仅有的项目。
(12)创业中的困难和障碍
13.您认为创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D9%A5%B35%C51%ABCD
图13创业困难
图中显示选择A 当前金融危机的比例占5%,是其中占最少的一项,说明金融危机对学生的创业热情影响不大;选择B 资金不足的比例为35%;选择C 经验能力不足的占51%最多;9%的学生选择D 心态不好。数据说明资金、和学生的个人能力是影响学生创业较普遍的因素。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要翻越的一座山,大学生要开拓思路,多渠道融资,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等传统途径外,还可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
18.您认为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DFE0%8%1%CA2%31%ABCDEFB58%
图14 创业最大的障碍 选择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的比例占31%,选择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的比例占58%,选择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比例占8%,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和失败的必要准备。(13)对个人的创业能力评价
您认为您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创业的要求吗?A4%B17%ABCDD58%C21%
图15个人的创业能力满意程度
由图可知A 满足的比例只有4%;选择B 基本满足的比例也不高,只有17%。79%的同学选择说不清和不满足。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但也说明了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知识和技能。大学生不熟悉经营“游戏规则”,技术上出类拔萃,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创业获得成功,创业者必须技术、经营两手抓。
(14)创业课程内容选择
如果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您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D37%A18%B9%ABCDC36%
图16创业课程内容
由数据显示,如果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选择较注重A 市场营销的比例是18%;选择B财务税收的比例是9%;选择C个性化辅导的比例为36%; 选择D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占37%。
(14)创业知识获取的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您从生活环境中获取创业方面信息的模式是C30%A49%ABCB21%
图17创业知识获取模式
由图17中显示,选择A主动地寻求的比例为49%,选择B强迫式地接受的占21%,选择C 从来没有接受过此类信息的有30%学生。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
一、绪论
(一)、现状概述
2011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10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有630万余人,2011年,预计将有643万余人,比去年增加13万余人。温家宝曾指出:“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1200万人,通常在900万人,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其中除很少一部分是“隐形就业”、“自谋职业”、“出外就业”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造成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
2、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就业严峻,近年来,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2009年时,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就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我校大学生对创业为什么有热情没有行动呢?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针对我校的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特点和自主创业心态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重要课题,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状况,特地开展了这次关于大学生就创业的调查,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及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同学们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通过问卷设计以及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择业心理活动状态及有关择业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校正、改善及教育措施。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调研内容
1.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及对就业的态度;了解我校
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2.调研对象:应届毕业生
3.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
难的考虑;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态度,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4.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部分:本次调研不仅向校内发放问
卷,同时也在网络上发放问卷,收集不同地区应届毕业生的不同看法。大概有200个恢复,有效率达98%,问卷涉及现在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对于投身西部开发的想法和意愿,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创业资助条件,对创业的态度等。
5.(二)、问卷设计及计划安排
就业创业方案确定后,我们讨论这个调研要怎样实施,讨论结束后便开始讨论问卷设计要考虑的范围和因素,我们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式,然后设计一份问卷做预调查,先看调查的反应和效果。不久,我们做完预调查,接着便在网上核算出结果,核算结果的网页为:
1、http://survey.news.sina.com.cn/voteresult.php?pid=175322、http:///FormViewResult.aspx?Type=1&FormID=17014&UserID=621
3(三)、调查结果分析
(1)在校期间是否有创业经验
在校期间的创业,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1.6%的大学生有过此类经历,剩余的68.4%表示都没有。此现象说明在校创业的大学生仍占比较少的一部分,通常是较有胆量有谋识的大学生才创造出一番业绩,学校仍可以多多鼓励一下大学生,去积累更多的经验,以保在未来就业道路上能够稳战稳胜。
(2)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有职业规划
从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大都在学校期间有职业规划,只有41.7%的人还不确定自己未来打算做什么。只有有规划有梦想的人,才能在未来创造出一片天地,学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己的规划,为未来做好打算。
(3)大学生对求职就业过程的看法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比较注意考虑的是个人发展的机会,其次则是薪酬与福利,而又在薪酬与福利当中,有50.1%的大学生选择在1000到2000之间,说明现在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还是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于刚出来就业也愿意从比较基层做起,然后再一步步往上升,也可看出现在大学生并不是个个都心高气傲的。紧接着的求职因素排位是地域,单位性质,和家庭期望。
(4)求职中就业中的困扰
在求职过程中,选的最多的困扰问题是缺乏社会经验和缺乏社会关系。在这个“我爸是李刚”的时代,大多数学生仍是没法忽略社会关系这一中国传统而又现实的问题。对于就业困扰,除了自己没有社会关系,还有因为别人的社会关系而只能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为此我们认为,国家和社会仍然要尽力去克服这一致命点,真正实现公平公正。排在其次的是用人单位选拔不公正及个人自身能力不足。在个人能力中,对与自身遇到的相关问题里,个人交往能力,专业能力,外语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均超过
20%,而环境适应能力则占了10%。说明当代大学生仍然在这些方面出现较多的问题,这些也告诉我们在校的时候要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学校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马克思主义也说过: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被受限制。
(5)有效就业的方法途径
这一道题的调查正好映证了上两篇的调查,41.2%的大学生都选择了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培养这一项,说明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深层的东西,培养好自己的能力也很重要。而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服务,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均占18%左右(多选)。在就业有效途中43.8%的学生选择了通过家庭关系,托熟人这一项,呼应着上一篇的结果,表明社会现实人情世故的问题。
(6)对就业职业的态度
从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找工作,并且认为有一两次工作经验是对人生阅历的丰富。并且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提供的专业课程等也对未来的就业颇有帮户。
(7)是否愿意从基层做起
由结果显示可知,是否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发展的差不多各占一半,仍有45%的学生认为中小城市和西部发展的政策没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设计得不是很合理,愿意到中小城市和到西部应该分开。27.3%的学生中大部分是愿意到中小城市发展,而只有小部分愿意到西部发展的。
(8)大学生对创业的想法
图(8)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大多有考虑过创业,不过对于真正实施了的还是占少数,对于成功创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可见,大学生创业的实现几率有待提高。
(9)创业的首要出发点
图(9)
调查结果出乎意料地显示了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为了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尽管就业问题艰巨,但是解决就业问题并未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动力,表明当代大学生仍是有挑战自我的勇敢精神。
(13)创业困难及解决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资金问题是为首的创业问题。而绝大多学生会选择国家的资助,表明对国家政策还是有所拥簇的。
三、结束语
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调查,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对每个系部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中根据我校一些情况,涉及到大学生就业的多个方面相关因素。为了使问卷
调查上的题目精益求精,我们对已有的问卷上的题目进行了交流,并针对题目的质量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才确定了我们的问卷完整版。
在本次社会调查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知识,了解了大学生对就创业的观点和看法,也给我们自己未来就业中打下了思想基础,做好了准备,令我们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四篇: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调研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调研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创业具有重大意义。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就业 创业 大学生 创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使大学生成功就业,这是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希望。应认真贯彻十七大报告中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这是是缓解当前就业难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之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大学毕业生115万,2002年达145万,比2001年增长26%;2003年大学毕业生增至212万,与2002年相比增幅达46%;2004年达到280万,比2003年又增长32%。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80%左右,有近30万毕业生未能就业,2003年就业率在70%左右,有64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1]。2004年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达300万,2005年达340万,2006年已达413万,2007再创新高,达到495万人。[2]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可见就业形势的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冷门专业就业难;二是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三是低学历毕业生就业难。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提高,这就增大了就业的难度;四是没关系的就业难;五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长期以来社会认知对女性的偏见,加之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女学生就业的制约,导致在就业工作中存在“性别歧视”。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社会就业形势及国家就业政策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来自约1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000万城镇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200-2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 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就业也逐步向市场化配置方式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成为历史,“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登上了舞台,这就要求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2.高校发展的影响及教育指导的不足
高校通过实施连年扩招,总体规模持续扩大,高校扩招直接致使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使就业市场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并且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专业调整力度不够,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地设置专业;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从人员构成到结构功能设置未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不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服务,致使大学生就业难。
3.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今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造成“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两种矛盾并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较大,部分毕业生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制约了大学生成功就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大学生存在许多不良就业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则产生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如就业不满情绪、悲观焦虑等。
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义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核心动力,这对于对缓解当前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供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
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仅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和1.83%的国际资源,为世界上26%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这给中国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十五”期间峰值将达到2200万人左右,但城镇实际吸纳新增就业人员只有300万人左右,平均每年约有35大学毕业生不能按时就业。在社会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鼓励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但可以直接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由于创业产生了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减轻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鼓励大学生创业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大学生创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这将大大有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创业引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思路,使大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成功就业。
三、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建议举措
(一)国家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政策保障
第一,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宣传、普及有利于激发人们创业热情的财富观、信用观和成败观,努力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一心一意创大业、齐心协力创成业”的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第二,需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理顺大学生就业体制,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第三,应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
(二)社会应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社会必须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应实实在在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为大学生提供到位的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应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因此,应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诸多影响因素,研究和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
系。
(三)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在“就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专题访问中谈到:“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中国大学教育存在着某些不足,甚至有一些重大缺陷。我觉得我们的教育缺少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学不仅要传播知识性机能,而且要着重培养非知识性机能,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立。”因此,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学校不能仅限于培养能找到职业岗位的大学生,更要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开拓就业机会的创造型人才。
1.学校应注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培养大学生形成完整的创业知识结构。完整的创业知识结构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在设置创业课程时,既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还要注重专业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哈佛大学在大学本科核心课程中,强调要教给学生在未来大千世界中获取有用知识的主要方法,认为方法与策略是能力的基础,能使学生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而且要“坚持创造性思维训练”,达到殊途同归的育人效果,这正是哈佛杰出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的及大学教育成功的关键。第二,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要提供一个真实、有价值的创业外部环境,使学生为个人的成功和实际工作做好准备;用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实例和精神激励学生创业,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创业的艰难,而不要陷入创业误区;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创业认识,使学生产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第三,让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知识、技能。这样会使大学生积累经验,不仅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也开辟了就业新渠道。
2.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手段,逐步推进就业指导。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中发挥作用,应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构建就业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毕业即失业”的危机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创业即就业”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就必须更新就业思路,创新就业模式,开辟多元化就业渠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就业的必然趋势,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调研
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调研
一.导言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也迅速增加,于是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一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毕业后何去何从,也成为大学生们不得不尽早考虑的问题。创业作为另一种就业方式会不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考虑呢?三年前大学生创业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引起了各界关注。而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学生创业潮却遭遇“寒流”,很多学生公司纷纷倒闭。有专家指出:“当前大学生创业还刚刚迈出幼嫩的脚步。对于大学生创业,各方面的观点正在形成之中,条件和环境也都在逐步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创业定成为根植大学生心中的一种成才模式、成才理念。”
除了一定程度上“供大于求”的客观存在,但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也得归因于“想用大专生的地方大专生不愿去,本科生要得多的单位本科生想去的少,青睐研究生的单位又不见得能受到研究生的垂青”这样一个怪圈;而“政治面貌、学生干部、获奖情况”等大学生就业时最为介怀的要素,用人单位在选拔时其实并不看重……
二、(一)调研目的为了使当代大学生更能认清前进的道路,看清眼前的形式,走出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路。
(二)调查方法
1.资料的收取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法和面对面交流收取资料,2.资料处理过程
(1)统计有效问卷份数。
(2)将有效问卷数按性别、专业、薪酬、就业态度等分开,分别统计。(三)调研对象
在校大学生、就职大学生、相关企业
三、调研结果
(一)性别调查结果显示
女大学生就业难”似乎已经成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一个通识。但是,此次调研却发现,用人单位初选大学生时,性别因素在15个选拔因素中排在倒数第3位,而在工作满意度测评时,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满意度也达到了7分,甚至还略高于男生。
(二)专业调查结果显示
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
(三)薪酬调查结果显示
在薪酬上,有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2000元,甚至还有1.58%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而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四)态度调查结果显示,64.09%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要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而27.14%的大学生则以降低择业标准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即使在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后,也有高达7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
四、结果分析
(一)问题
1.尽管约77.6的大学生表示会考虑创业,但最终下决心创业的不过2,而能够坚持5年以上并有成就的就更不过1。事实上大学生自主创业在目前还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各方面帮助的不多,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不少,真正行动起来的却很少。总体上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2.缺乏经验:大学生有理想和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市场开拓缺乏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创业并非是解决就业的临时途径,而是一种成才方式,有时甚至更能体现个人价。创业不能仅凭一个创意或一个点子,而是要兼顾管理营销成本等各个方面。
3.虽然不同籍贯大学生求职中最困扰的三项因素相同,但轻重有所不同。对于来自大城市及中小城市的大学生生来说,首要困扰他们的因素和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一样,均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但第二项因素与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不同,他们更困扰于“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他们更困扰于“能力不足”.从这一方面说明可能来自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大城市或中小城市的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更缺少自信。
4.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
5.出现大学生“过剩”和“吃不饱”。用人单位的学历目标与拥有目标学历的大学生的求职目标之间不匹配。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一定的需求结构错位———想用大专生的地方大专生不愿去,本科生要得多的单位本科生想去的少,青睐研究生的单位又不见得能受到研究生的垂青。于是,需求结构错位造成大学生“过剩”和“吃不饱”两个倾向。
(二)原因分析
1.就业人数激增与就业市场达到超饱和状态的矛盾
毕业生就业难度空前增加,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突出农民进城打工大军蜂拥而至,很多农民放弃农田进城打工;下岗工人数量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急剧增加
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高校的人才观及相应的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导致培养目标与市场需要的不适应。
3.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矛盾
大学生择业观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就业的薪资期望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实际待遇之间矛盾,大学生对薪资的期望普遍高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意向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多大学生头脑中精英意识过强,对薪资和职位的要求较高,眼高手低,不能胜任理想职位。由于他们不能恰当的给自己定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出现大学生就业市场“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一部分大学生宁愿待业或做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屈就”。
(三)应对措施
1.本科生在外企民企竞争中占优势
供求关系的平衡不仅是数量上的搭配,更需要达到结构上的契合。总的说来,大专生更容易进到国有企业,研究生更受到事业单位的青睐,而本科生除了在上述两类用人单位分别竞争不过大专生和研究生外,在外企、民企等其他性质单位中都占有优势。大学生如果了解市场的用人需求,正确定位自身。
2.学校应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
层出不穷的“面经”、就业指导讲座,反复教给学生的往往只是面临就业机会时该如何出击,要求和动员学生早求职、早签约,以免“初次就业失败”。这方面的就业指导是必须的,但却不是根本的出路。
在竞争中,大学生只注重应聘技巧是不够的,所以要想获得心仪岗位就需要大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目前,就业市场上的用人主体把大学生的“实践经验”纳入选拔因素这种行为,仅从关注现实供需角度出发,今后,高校不妨在就业服务和实习时间安排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学生增加实践机会的愿望,从而促进其就业目标的实现。
3.教育仍是人们向上流动主要渠道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大致了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性质是开放的,是理性的。
此外,目前社会上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村父母认为子女读到高中就可以了,因为大学读出来后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找到工作也说不定还没“农民工”的收入高。其实,受教育年限的不同,将造成获得面试机会多少、被录用方式、初薪范围的不同,而且从人力资源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表现上看,学历越高越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的薪酬也越高,并且在工作中也反映出了更强的胜任力。所以,读书、多读书绝对不是无用的,教育仍然是实现人们向上流动的主要渠道。
五、企业需求
1.学习能力 现代知识更新很快,有个说法知识三年不用就过时。即使是人才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悟性也会被淘汰。读书方法与自学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
2.辩证思维能力 这是现代人才基本素质要求的基础,是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辩证地看待取与舍、付出与得到、好与坏、对与错及管理的“度”的问题。
3.承担风险的能力 有一点点赌的意识是必需的,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就不可能干出大事业,甚至小成就也难。
4.个人品质与道德 要求责任心、自尊、自信、自我管理、诚实、正直。对企业的忠诚、对用户的诚信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上述可以归结为“热情、能力、自信心”这七个字。
5.团队精神 也就是团队合作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现在已经不是单枪匹马打天下的时候了。必须懂得并善于与他人合作,要发挥团队战斗力。
六、对大学生的建议
1.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避免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
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改变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这一传统观念
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太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进行求职技巧的训练,提高面试成功率。面试一般有较为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但招聘者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巧妙地向应聘者提出各种不期而至的怪题难题,令你防不胜防,从而使你褪去包装露出“庐山真面目”,迫使求职者临场发挥能力的现显。这时,你不仅要有备而来,更要沉着冷静,不卑不亢,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真实地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被挑选出来。
大学生要善于自我调适,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大学生也应面对市场需求,做出积极的调整,在心态和观念上,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大学生自身的心态应逐步调整与完善: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