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火线三兄弟》观后感
《火线三兄弟》观后感
文/冷水泡面(柯子)
在我有限的电视媒体资源里,最早的《火线三兄弟》是在天津卫视和湖北卫视同时在7月3日晚大结局的。这部被网络以及电视媒体观众高度关注的抗日题材电视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而后早已有人断言般的戏称曰:“中国的电视剧有了电影的水平”,“中国有史以来最靠谱的抗战片”。
在庆幸我国综合媒体不断发展而激起的浪潮中,不断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和“姜还是老的辣”的鲜明对比,对于大众对于影视作品的喜厌度来说,《火线三兄弟》成功了,管虎成功了。
故事开头便以天津逃荒人,酷似漂流般的痞子田三林开始,流落至北平(现在叫北京)后,从一个街头小混混,到后来追随北平有声望的梁文山——梁老板。由于天生痞性,又重江湖义气,行侠仗义,在那种枪林弹雨的年代保住自家性命的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发展之路铺下了坚定的基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一步一步在北平混成一“爷”的时候,他才突然发现即便自己的实力有多么强大,对于日本人,自己也就是区区的一只走狗,当背负着汉奸的骂名在北平风光四起得时候,田三林内心深处开始抗日,不在苟活。
也许真的如同有人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的优点也将会成为他的弱点,正如当今社会的“屌丝逆袭”的田三林一般,不过后来的事也只能后来再说了。
宋雅娟是田三林从低谷到辉煌腾达一直不离不弃的女人,生在,长在一个是非之地“八大胡同”,却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养活了弟弟和自己而后又保住自己的清白之身,相比如今社会,这位封建社会过度过来的新时期女性对于现实,对于社会,对于自己都有一种独到的认识观。而后又出现的梁雅优(优优)出国留学生的新生代代表,梁文山的独生女。由于封建社会生产资料的分配制度,导致的贫富差距,相对于宋雅娟,优优则是因为出生而变成一个幸运儿。伸手即来的的物质生活养育出了一个只顾自己不去想别人,只知道一味的做自己喜欢的事,至于后果,她也许在遇到了田大林才真正懂得。胸大无脑的她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从电视剧情的始终来看,她永远都是一个惹事生非得无厘头,我觉得她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死”,也许这就是革命就是有牺牲的。抗日,其实并不简单。
其实故事的情节看点一直都是在田二林身上,由于《火线三兄弟》是一个抗日片,虽然惯例电视剧中一直都是有日本人的地方自然也就有了苦难,但是田二林却是一个“人(日本人)”前小人,家中孝子的好男人形象出现,对于他和张二狗的形象,两位料理大师哪个是真正的小泉,导演安排的也很巧妙,而要在日本人面前张冠李戴,我想这是一个心理和生理都非常强大的人才能够担当。跌宕起伏的身份谜团,万般离奇的故事巧合,将一个平民百姓,只想着挣钱养家糊口拒绝参加底下工作,到一个中国人死在他的面前,作为同胞无能为力的气愤而主动要参加革命军队,最后在根据地学习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党员。“朽木可雕也。”
日本作战课宪兵队是一个独立机构,犹如现在的先遣突击侦查组,不受编制内同级直接调遣,所以它在敌战区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同小可。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许在日本二战初期还幸存的自认为的的“大东亚共荣”侵略上还有些许尚存,但到了后期,作为丧心病狂,有失道德的作战计划也变转变为毁灭,屠杀,再侵略。高木,宪兵队的最高执行官,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以及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摧残之下,偶尔得思乡之情,在导演一笔带过透出一丝的反战情绪之下,杀戮的心灵最终战胜了伦理与道德,高木,一个鲜明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级战犯形象。对了,还有后来的浅田大佐,他是将以中国人作为细菌实验品的罪魁祸首的代表。
田大林,故事开始一直在论述他“逃兵”的角色,而当遇到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战友老婆王慧芸守寡,内心愧疚感在责任与现实的基础中升华,使之变得更加强大,从内心到外表,可以说是蜕变。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而“除奸团”的成立,对于抗日,就有了新的组织,让一群新青年也有了眉目。
由于出生军人,田大林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人,田大林具有一定的实际操机器加工零件的能力;对于这些也是导演为了后来的情节需要,事先做好了铺垫。
其实我觉得一部好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不能全篇的去书写主题思想,或者是不能完全的只去表达中心思想,因为在体现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不管做什么,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情戏份。比如《火线三兄弟》中田家家母对于三个儿子的的慈爱,对于自己的那种不忘记老本的生活态度正是体现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群众基础。
爱情永远是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一直都是觉得“相爱无理,分手无罪”,但是我相信只有没有生活的爱情,绝对没有没有爱情的生活。剧中美丽漂亮温柔的“浅田料理”服务员——桃子,以一个善解人意,默默无闻的角色受得许多人的赞赏,但也许是真的桃子的母亲生病了,也许桃子因为田二林和王慧芸假扮夫妻而使桃子失望,或者离开伤心的地方,重新生活比较容易快乐。由于日本侵略的肆意妄为失去丈夫和亲身骨肉的王慧芸和田大林能够接受新思想,摒弃旧观念,选择真爱,继续谱写激情燃烧的岁月。只不过,为了抗日,田二林接嫂子一用,“哥,等赶走这帮家伙,我立马把嫂子还你。”(田二林台词)。宋雅娟一直都是一个生活虽穷苦出生,但是从不对生活低头,除了那次,为救得罪了“皇协军”的田三林,情愿去用自己的初夜去做交易。这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也许恋爱的女人是傻子,但我要说单恋的女人是疯子。
料理店中最初真正的小泉,原名张二狗,却是故事最悲壮的喜剧戏份,从一开始的性格执拗总是这样那样的辨认真假,到后来爱上料理店服务员秋子以后,只想着如何去面对以后的生活。最后一次逃亡过程中,由于秋子的失误,导致了枪战的发生,秋子死了,二狗心也就死了,而他的“死”,却也是激起平民百姓闹革命的变革。
故事结尾以土匪标哥参加抗日军将全民抗日浪潮推向最高峰,可谓是草木皆兵。田氏三兄弟在联合地下工作者老徐,一起破坏了日军的丧尽天良的“华中731细菌部队实验基地”的细菌炸弹计划,杀了高木,刺死浅田。后来,田三林带着身怀六甲的宋雅娟到了根据地,田大林也和王慧芸在一起了,也可谓是众望所归,没有以悲剧收场,毕竟革命最后还是要胜利的,大快人心的同时似乎也有些许让人回味的其他事,比如桃子和田二林的故事会不会继续进行到底。
第二篇:山东兄弟观后感
山东兄弟观后感
“兄弟”、“亲情”这两个词若在一起,会带来什么?很难说,也许是我固执的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了吧,但是,他们的相逢,必定是令人泪下的结局。
电影中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本来幸福的生活着,可是,噩耗却突如其来——老四瘫痪了!为了给老四治病,兄弟四人来到了北京,可专家给的仍然是令人绝望的结果,为了让老四重拾生活的信心,一家人都在努力着。可是,上天并没有因此而怜惜他们,反而让灾难接踵而来,先是大嫂的流产,而后又有母亲的故去,让这个本就多灾多难的家庭岌岌可危。但命运并没有压垮他们,他们仍然不屈不挠的生活着,他们的精神就像北国的红枫,历尽风霜,但却红得热烈,红得灿烂!
他们不离不弃的精神也让我想起了我们的爸爸妈妈,爱,不一定要历尽风雨才能显现出来,也许它就含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
它,就像暖暖的,妈妈熬过的粥,只有浅浅的一碗,但却足以温暖我们不安的心田;它,就像厚实的,父亲的臂膀,只有一方天地,却足以安抚我们狂乱的心;它,就像厚厚的,奶奶缝过的棉袄,只有小小的一件,却足以安慰我们寒冷的身躯。它是什么?他便是天下人倾其所有也换不来的,亲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小的草,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啊。那么,就请我们行动起来,为家人,做点什么吧,我们没有数以万计的金钱,只有一枚含着体温的硬币,我们没有华丽的盛世金衣,!只有一件朴素但却厚实的棉袄,但在亲情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带着亲情的希冀,去照亮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信义兄弟》观后感
《信义兄弟》观后感
信满天下,义薄云天。看完《信义兄弟》的故事,悲伤之余,感慨万分。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追求名利,却把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品质而抛之脑后。古人云:“言中信,行笃敬”,古老的传言信条,在我们这对可敬、可爱的信义兄弟身上传承,演绎出现代传奇。信义兄弟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为信义传承。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当孙水林在大雪纷飞的公路遇阻时,他弟弟在电话里力劝他在服务区休息明早再赶车,他为了二十年坚守的做人做事准则,坚决冒着风雪赶夜路,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在一场车祸中带走了一家四口。人虽去,精神永在,他的精神可歌可泣啊,足可以震撼每个为追求名利的人的心灵,为我们的精神和心灵进行一次澄明和洗礼。我们需要反思,反思我们在工作中有没有不顾一切的坚守自己的做人做事的良好信义;反思我们对客户,对同事,有没有做到守诚信、讲良心、公平对待;反思我们在以后工作中如何弥补不足之处。
信义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心是肉长的,我对你讲信义,你也会对我讲信义。虽然不排除有个别人背信弃义,但我们要向好的方面来想,乐观的对待,在工作中坚持这条准则,你总会收获丰硕果实。《信义兄弟》末尾片段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小弟孙东林见到他大哥一家四口的遗体时候,那份心情是悲伤到了极点,但是痛过后想想大哥生前说的话,“要在年三十前把工资发到农民工手上,这是他们二十年不变的规矩”。于是孙东林带着悲伤的心拿着二十六万元钱急匆匆的往
家赶。到家了,可是账本没有,大家本着信义原则报上了良心帐,最后相差无几把账结了,没有一个人多报账,多么难能可贵的农民工兄弟啊,他们的良心是多么淳朴厚道啊,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不管以后公司发展如何,不管和谁做同事,不管遇到什么客户,我们都应该本着信义是相互的信念来诚信、公平的对待。
没有信义何来尊严。信义是要靠行动来实现的,尊严是要在信义的基础上塑造的。我们都知道不讲信义的人跟小人挂上钩,小人是没有尊严的,他们永远得不到尊严,因为他们从没靠信义来塑造。有了信义,你的人格魅力才能够折服于人,诚服于你,你的尊严就会体现出来。作为公司一员,要赢得公司、同事和客户的尊重,你必须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你一定要做到对公司、对同事、对客户讲信义,说到做到,以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为己任、以视同事为兄弟姐妹、以视客户为朋友来对待,塑造一个有尊严的六建人。
市场部:王安翅
第四篇:山东兄弟观后感
我看到——
刘潇霞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为人兄弟同心同德。
——题记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电影《山东兄弟》,这是一部展现人间至爱的影片,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影片。
《山东兄弟》这部影片讲述的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66年夏,一个不小的灾难降临到了莱州石家村一户幸福美满的家庭中。石家老四被采石场炸山的碎石砸断了颈椎。三个哥哥带着四弟,克服千辛万苦,上县城,跑烟台,奔北京,可换来的却是四弟高位截瘫、只能存活半年的诊断结果。
为了不让老四绝望,哥哥们编造 “美丽的谎言”,重整老四对抗病魔的信心。全家人克服着饥饿、贫穷、疲劳,不厌其烦地照顾着老四。可一封意外来信却让老四得知了实情。为了家人的希望和信心,老四本决定装作不知,接受治疗。可大嫂的流产和母亲的去世却让他活下去的意念再次动摇。大哥最终点醒了老四:治好病没啥秘方,就是挺!为了母亲和大嫂,更要挺下去。老四再次建立信心,而这时的他已经度过了半年时间,他没有去世,依然健康地活着……
我看到了老四的母亲内心的大爱,为了自己的孩子早日康复,日夜期盼,含辛茹苦,勤俭节约,节衣缩食……这是天下母亲的最淳朴的爱呀!回想我自己的父母,从妈妈十月孕育的艰辛,父亲风雨无阻地工作,母亲日夜呕心沥血地操劳,我看到了他们不再乌黑的华发,看到了他们粗糙的双手,看到了他们日益弯曲的脊梁……我知道我的父母正如老四的母亲,是天下所有的父母的缩影,给了孩子最无私的爱,给了孩子不求回报的爱,逝去的是他们自己的青春,逝去的是他们自己的芳华。
我看到了老四的内心的大孝,为了有孝敬母亲的身体和时间,坚定信心,与病魔斗争,不怨天尤人……这是天下儿女对母亲最淳朴的爱呀!回想自己,几乎衣食无忧,青春飞扬,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我想我只有努力的做到在学校奋发学习,不畏艰辛,知难而进,用成绩回报我的父母的辛苦的付出,这样他们的笑容才会真正的灿烂。在家里,体恤父母的辛苦,不提过分的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父母的忧愁,这样他们的笑容才会真正的欣慰。这是我,做女儿的现在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看到了老四的兄弟们的大善,为了自己的兄弟,付出了人力物力财力。与兄弟共担风雨,同历艰辛……这是天下最淳朴的兄弟之情!回想自己的周围,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接受的爱多于付出的爱。从山东兄弟的身上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同学当做兄弟姊妹,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我想这是我和我的同学可以做到的,那么,就从我做起吧。一部《山东兄弟》,浓缩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一部《山东兄弟》展示了以莱州人为代表的中国人的大爱大孝;一部《山东兄弟》必将激励我和我的同学奋发学习,孝敬父母,做一名优秀的新时代的人才。
第五篇:鲁迅三兄弟
鲁迅三兄弟
1965年4月26日,80岁的周作人自知将不起,也立下遗嘱:“余今年已整80岁,死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吾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便埋却。人死声消迹灭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惟暮年所译《希腊神话》为50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逾二年,周作人身故,时为1967年5月6日。
周氏三兄弟中最小的周建人,1984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他在三兄弟中是职务最高的,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也是寿命最长的,活到96岁。他的遗嘱是:“我身后的丧事要从简,要改变繁文俗礼的习惯。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金很宝贵,时间也很宝贵,不能因为办丧事花国家的钱,不能浪费大家的时间。我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尸体交给医学院供医生做解剖。最后把骨灰撒到江海里去。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的骨灰就是这样处理的。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学习他的彻底革命精神。”
周建人的遗嘱,明显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周氏三兄弟同属社会名流,他们的人生观虽不一致,但对死后就会“速朽”的想法却完全一样。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周氏三兄弟在民族的启蒙、对民族智慧的启蒙和启发上面,关心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关心妇女而儿童的权利上面,都是共同的。在很长时间里,他们走的是同一条路,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为了民族启蒙的这样一条道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二弟:周作人(1885-1967)字星杓,暮年译《希腊神话》
三弟:周建人(1888-1984)字乔峰,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周作人(1885.1.16~1967.5.6),原名櫆寿,又名奎缓,字星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以散文成就最高,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是鲁迅的大弟,是周建人的哥哥。
周建人(1888-1984),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兴人。笔名克士、高山、李正、孙鲠等,鲁迅三弟。(即《风筝》中的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