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信念是让荒山变绿
十年造林如一日誓让家乡变绿洲
一个信念是让荒山变绿,一种追求是造一个绿色银行,始终不变的是让养育自己的山哺育自己的水,变得山清水秀,正是他们的这种的信念、追求和永恒的目标,历时八年的时间,使八百亩的光坡变得郁郁葱葱,干枯多年的山泉流出了一湾碧波,这就是一位憨厚的庄稼汉和淳朴的农家女夫妇二人创造的奇迹。
大营子村张凤全,共产党员,爱人李玉萍。九十年代初他们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放弃了土地到镇区经商,张凤全搞运输,李玉萍开理发店,就这样,一晃就是十多年过去了,到了1998年,俩人积攒了近10万元,日子过得是富足有余。当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治理生态环境是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旗委、政府也提出了生态立旗的战略,镇党委、政府号召全镇人民治山、治地、治水,所以当时发动了一次次的大会战,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在集中整治的同时,政府鼓励个人承包荒山进行治理,当时的情况是贫困的农户没有钱治理,有钱的人不愿添这个“穷坑”,张凤全、李玉萍夫妇二人想:自己家乡的山变秃了,水变得更恶了,家乡的情景是有风黄河满天,有雨洪水泛滥。曾经养育自己的青山绿水如今变成了穷山沟,自己再富,可家乡穷了,怎么办,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家承包荒山造林,改变家乡,他们这样的决定同事们不理解。有人这样说,你出来现在自己的事业正红火,放着钱不赚,回去败家钱,你是有病呀。家中的亲戚说:你好容易走出了这个穷山沟,现在功成名就,多少人都想出去,在镇里搞运输开理发店,又挣钱,又活的潇洒,你们回来承包荒山,十年二十年也挣不到多少钱,你们图什么?他们夫妇二人却这样说:在外面挣多少钱有什么用,家乡都成这样了,生我养我的家乡不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而是在那黄河漫漫的地方,再过几年,就没有了家乡了。我要在家乡造一个大的绿色银行,让家乡的人都跟着造这绿色的银行,让后世子孙 1
能够 永远的生存在这里,在这里生活的好一些,日了过的富一些,如果都出去了,将来连家连人烟都没有,那是多么的可悲呀。我们一定要回来。于是他承包了全村面积最大的张家湾的一面光坡。
靠自己的积蓄建起了山中人家,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治山旅程,一年四季报不停的挖树坑、拉水、栽树,踩油门的脚磨出了血泡,抓理发剪刀的手磨出了老茧,吃的是干馍,喝的是凉水。以前,滋润的生活不见了,有的只是风餐露宿。一茬茬的树苗栽到了山上,由于山坡的荒漠化程度高,费了牛九二虎的力气,拉到山的一桶水,在一个一个干涸的树坑中渐渐的蒸发,活的没有死的多,可是他们不恢心,死了再栽,有的树坑就栽了四五回,每栽一棵树都要浇上一桶水,天气旱时,还要到山下拉水浇树,这样才保证了苗木的成活,几年中10余万元钱,变成了山上的一棵棵的小树。如今,让多年的八百亩光坡,变成了沧海桑田,现在有落叶松12万株,杨树4万株。
春季万树吐绿,夫妻两在林中施肥浇水,夏季是绿海如茵,夫妻俩为树林防病、除害。秋季林丰草茂,夫妻俩在为树修杈,在林间打草。冬季万树抗寒风,积雪迎春。如今,他们日子虽然过的清贫,没有以前的日进斗金,却有无限的希望,用他们自己的话是,别人钱装在兜里,我们的钱长在山上,这是我们的大银行,哪年不长20万。
现在他们夫妇二人又利用林间地种草,搞起了养羊项目,现养羊已达到400多只,做到了林草结合,林牧结合,长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相结合,在他的带动下,大营子村出现了很多的林牧结合户,走上了富裕路,如今再看一看大营子村,山上林草茂盛,山间溪水长流,人们生活富庶,这里有他们夫妇二人的一份功劳,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激发出了大营子村民建设家乡的激情。
第二篇:信念是金
信念是金
信心的大小决定了成就的大小。只要相信我们能够成功,我们就会赢得成功。我从不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
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天能登上最高阶层,享受随之而来的成功果实。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偏偏都不具备必需的信心与决心,他们也便无法达到顶点。也因为他们相信达不到,以致找不到登上巅峰的途径,他们的作为也就一直停留在一般人的水准。
胜利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如果想要成功,就得取得持续性的胜利。我不喜欢取得一时的胜利,我要的是持续性胜利,只有这样我才能够成为强者。信心激发了我成功的能力。
采取“我暂且试试看,但我想还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态度,最后一定会招致失败。“不信”是消极的力量。当你心中不以为然或产生怀疑时,你就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支持你的“不信”。怀疑、不信、潜意识要失败的倾向,以及不是很想成功,都是失败的主因。心中存疑,就会失败。相信会胜利,就必定成功。
照亮我的道路,不断给我勇气,让我愉快正视生活的理想的,就是信心。在任何时候,我都不忘增强信心的能力。我用成功的经验取代失败的念头。当我面临困境时,想到的是“我会赢”,而不是“我可能会输”。当我与人竞争时,我想到的是“我跟他们一样好”,而不是“我无法跟他们相比”。机会出现时,我想到的是“我能做到”,而不是“我不能做到”。
每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个步骤,也是不能漏掉的基本步骤,就是要相信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我定期提醒自己:你比你想象的还要好。成功的人并不是超人。成功不需要超人的智力,不是看运气,也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成功的人只是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所做所为的平凡人。永远不要,绝对不要廉价出售自己。
第三篇:一个坚定的信念
一个坚定的信念
从上一年级到现在,我一直竖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自信。记得那一次,是我第一次接触自行车。妈妈从那天起,就一直教我怎样骑车。看着妈妈那一遍有一遍的示范,我心中不禁产生了许多疑问:就两个轮子,难道不会倒下来吗?这个车子那么古怪,我怎么会骑呢?骑了自行车又有什么用呢?
终于,我坐上了自行车。开始时,还是四个小轮子的,我一遍就学会了。慢慢的,妈妈把后面的两个助轮拆掉。我坐上自行车。刚一个脚放上踏板,就一慌,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但是我并不灰心,再一次的坐上了自行车,可有从自行车上“掉”了下来,接着,我又坐上了自行车„„
到了第十次,我在心中默默地喊:“我自信,我能行,我自信,我能行„„”妈妈这一次在后面推我,我很自然地骑了十米路,回头一看,妈妈早离我十万八千里了。我又一慌,重重地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我又看了一眼妈妈,这一次,她在对我笑,也许,这是对我胜利的祝贺吧!于是,我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这是用自信,用那沉重的一跤换来的劳动成果。我成功了,我干到了,我会骑车了!
经过这一件事,我再依次地在心中竖起了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做什么事都要自信,只要自信,任何有困难的事情都能把它做成功,而且做得十分出色。
第四篇:根植一个信念,养成一个好习惯
根植一个信念,养成一个好习惯
——《西点军校经典法则》
西点军校历来不仅重视知识、学术、能力的传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品格、品行和品德。西点军校的精英教育理念和法则,造就了近4000人获得将军军衔,以及更多的政界、商界领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点军校塑造人才的根本是,将西点军校的法则和理念根植到学员心中,并将这些培养成良好的习惯。
回味西点军校经典法则的每一条法则,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而这些哲理在生活中或者其他一些读本、制度中都有所体现。这些道理并没有像古文那样难以理解,恰恰相反,很多道理都浅显易懂。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没有将这些道理当成人生的信念,没有将这些信念培养成一个习惯。看现在图书市场,关于职场的书各式各样,《做最优秀的员工》《不折腾、不抱怨、不怠慢》《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将心比薪》等,这些职场类的书大同小异,层出不穷不过是出版商或者说是作者看到了企业老板和职工的心理罢了。老板为了让自己有优秀的员工,不断的进行培训,发放书籍等,员工也想通过一些捷径来提升自己。然后这些书籍就畅销了。但是为什么造就优秀员工的书籍与日俱增,而优秀员工并不见多呢?我想很多人都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情况,今天学了这本书,随便感慨几句,然后偶尔照着书中所描述的去做,时间一长,就又忘了当初所学的是什么。其实真正优秀的人才也并不是靠这些书籍来提升自己的,不是说他们不知道这些道理,而是他们能够坚持这些。就像西点军校法则
里所说:西点学子们正是因为忠实地追求和执行着这些法则和理念,将其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才成就了卓越的自我,走向成功。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影响深远,不仅是因为法则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西点军校教会了学子们将这些法则作为行为准则去坚持,将这些法则根植到学子的心中,并养成习惯。
看过的书越多,懂的越多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随着社会道德约束力的减弱,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这些原则?有多少人在诱惑面前能够坚守忠诚、正直的道德底线?有多少人对社会还能够保持热情、责任心?那些生产皮鞋果冻、毒胶囊、地沟油的不良商家不胜枚举。
所以,我们所缺少的不是各种知识、理念、原则,缺少的是对这些理念、原则的坚持。面对跌倒的小月月,我们想到的是不顾一切上前去扶起她还是担心上当受骗惹祸上身?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责任、荣誉、国家”,我们从来都不缺少指导思想,缺少的是如何将这些正确的思想、道德根植到我们心中,然后矢志不渝的坚持到底。在《西点军校经典法则》中,除了这些法则,我更看到了坚持。如果当初我们就坚持做第一本书所教给我们的,那现在也就不用再看这么多职场的书来安慰自己了。
像西点学子一样去坚持,忠实的追求和执行这些法则,并将其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最重要原则,成功就近在咫尺。这是我感受最深的。
第五篇:长征是一种信念
长征是一种信念
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史诗。长征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而我想说,长征更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
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薄一波说,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刚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可见,信念是一种力量。
如果没有共产主义必胜、革命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我们的红军队伍何以能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荒芜草地,长驱二万五千里,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信念,让我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是信念,让我们勇往直前,坚韧不拔;是信念,让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互助;是信念,让我们百折不挠,克服困难。信念,是长征胜利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
今天,无论在筑梦的道路上,还是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仍然需要坚定理想和信念。
抱着“中国人也能”的信念,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坚守大漠,换来了“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信步虹湾,五星红旗闪耀月球。杨善洲同志正是有着共产党员为人民谋福利的朴素信念,退休后用20年的坚守,把寸草不生的荒山变成了满园春色的绿洲。奥运会赛场上,中国健儿们奋勇拼搏,永不言弃,用骄人的成绩做出了响亮地回击:“谁说我们亚洲人不会游泳?”
平凡的我们,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想,我们也需要理想和信念。有人说,“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教师之于学生,迎来送往,何必用心太切,用情太深?也有人说,教师无私奉献,燃烧了自己,照亮的却是别人的孩子。还有人困惑,30年来寒来暑往,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一样的教学内容,难道不觉得枯燥乏味吗?然而,刨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这一伟大的战略梦想,如果我们能以淳朴的教育信念——“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的成长”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相信,我们便会有“昨日风雨勤播种,今朝桃李满天下”的心满意足,便会有“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义无反顾,便会微笑着迎接每一张可爱的新面孔,点燃智慧的火花,做到“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常教常新”。
新长征在路上。让我们坚守长征精神,坚定信念,在教育的道路上开始自己的长征。
百折不挠的信念支撑的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