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校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报告
关于广东省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报告(100份,收回100份))
1.年级A大一30% B大二 20%C大三30%D大四 20%
2.性别男35%女65%
3.专业A理科 30% B文科 70%
4.户口A城市25%B农村75%
5.是否独生女A是5% B否95%
6.家庭经济情况A富裕 5%B中上 35% C 过得去38%D贫穷22%
7.是否来自单亲家庭A 是 6%B否94%
8.恋爱与否A 是48%B否52%
9.最近一个月你感觉怎样?A精神不错22%B很好 20% C不好10%D时好时坏48%
10.最近一个月里是否因为自己的神经质感到烦恼A 有些烦恼 48% B相当烦恼 20% C很少 12% D一点也不5%E极端烦恼15%
11.你是否一直牢牢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或感觉A大部分.17%B绝对的.20%C非常混乱9%D有些混乱54%
12.你是否由于悲哀.失去信心.失望或者许多麻烦而怀疑没有事情值得去做A非常怀疑15%B 相当怀疑 20% C有些怀疑30%D一点也不怀疑35%
13.你对自己的性格是怎样评价的A很外向21%B比较外向 35%C说不清 29%D比较内15%
14.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乐观的人吗A是 56% B 否44%
15.你认为影响你家庭幸福的主要因素A 你与父母的关系 28% B家庭收入20%C家庭环境 27% D家庭教育方式25%
16.你觉得你的家庭是A 很幸福15%B比较幸福 30%C一般幸福 35%D比较不幸福 20%
17.你觉得在人际交往中最烦恼的是什么?A舍友关系35%B同学关系 35% C缺少知心朋友20%D恋情受挫 15%
其他
18如果你现在感到幸福,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A学习成绩不好20%
B学业压力大28%
C.就业压力大38%
D.缺乏成就感14%
第二篇: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1
一、调查内容、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1、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专业、性别、生源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
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共计100份问卷。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运用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能够比较合理的反映江夏学生的基本幸福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年级的不同显著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女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性别角色特征不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和别人说出自己的心事。而男生更多的是选择承担。男生所面临的压力比女生大,男生要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对未来有着较高的抱负。作为即将毕业的在学生,大部分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找一个好工作。然而,双向选择、公平竞争、自主择业的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给在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三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学习的功得性使他们对未来期望很高,却有对未来迷茫。
三、总结与建议
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本质,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与创造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树立目标,坚定信心,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战胜挫折,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以“在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有意义,在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切实加强与父母问的沟通和交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宜人、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2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3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
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
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
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4
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构建和谐校园,该小组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他们的社会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和健康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专业等。,以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性格等其他条件。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目前的幸福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参与者:瘦西湖校区所有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形式为选择题加一个主观题。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主要目的。奋斗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目前,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了他们能否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一般感受。
1.就总体感觉而言,8.25%的人选择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和满意,47.42%的人选择相对快乐,39.18%的人选择普遍快乐,5.16%的人选择不快乐。
2.在学校和专业满意度方面,3.09%选择非常满意,38.14%选择相对满意,19.59%选择无所谓,34.02%选择相对不满意,6.19%选择非常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而言,6.19%的人选择不太和谐,16.50%的人选择普遍和谐,75.26%的人选择更和谐,12.37%的人选择非常和谐。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感,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主观幸福感这一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在美国出现,不可量化的幸福感成为可操作性、评价性和实证性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考察了人们对情感和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并探讨了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在内的认知评价。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一般认为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整体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
我国对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身上,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开始的。根据这项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如果他们的经济状况良好,如果他们自由快乐地生活,他们就会幸福。可以看出,现在学生的观点多少有些片面,但也不能说完全错误,这与现在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时代特点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状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有一定的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是因为觉得前途未卜,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是因为担心找不到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小是因为我有信心能找到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有就业压力是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0.62%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多,27.84%认为可以,17.53%认为不可以。
2.在心理问题上,3.09%的人对自己的外貌和体型满意,43.30%的人满意,29.90%的人普遍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以看出,就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这是每个人即将面临的现实问题,而爱情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同。
三、三点建议
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理解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意志力的培养,提高其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职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认识和处理个人需求与集体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使个人需求自觉服从并融入集体和社会需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挫折,消除悲观情绪,振奋精神,增强应变能力,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帮助,确保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应环境,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方面和层面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和机会,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某种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保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
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发展规律,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从而促进自我调整,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和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对于提高幸福感,我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找女朋友,读研,找到生活的激情,充实自己的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你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在校期间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加注重企业用人的要求和标准,锻炼自己适应企业的需要,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老师和社会的沟通和互动,积累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立、独立、稳定的有利于提高幸福感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瘦西湖校区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多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并具有较强的主观幸福感,这归因于当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完善、大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要氛围是爱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数奢侈的比较,但毕竟是少数。在学术上,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指导;课外活动中,喜欢运动,增强体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一方面丰富了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减轻了家庭负担。可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未来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将是积极健康、幸福舒适。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5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全貌。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7
学院:XXXX学院
姓名:XX 班级:XXXX 学号:XXXX
近日我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活动,全体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次调查活动当中,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了任务,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务,找资料,搜图片,统计数据等,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关注。大学生主观体验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感、生活和未来预期。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学校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完善学业的关键时期。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调查对象:这项研究的总体是北京地区包括清华,北大,人大,交大在内的20所高校近千名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对结果进行汇总,并且一项一项的认真统计,虽然数据量很大,依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客观的说调查结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北京地区各个高校的学生对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觉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幸福程度。
调查内容:
1) 性别 2) 性格
3) 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4) 对未来目标 5) 幸福主要关联因素 6) 恋爱幸福感 7) 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为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总结:
1,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与父母关系特别好或很好(近93%)。 2,近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幸福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不少同学对未来的目标不明确。
4,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充实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5,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与幸福关系紧密,在现在这个商品经济充斥各个角落的社会,这点的确很让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不是很幸福,或者说一般幸福。 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几大素,即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其中,人际交往与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费上差异显著次之,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常有幸福的体验,但是幸福指数不是很高,大都是感觉一般幸福,只有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不幸福。说明大学生这个群体整体是健康的,大学生群体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群体。不健康的比例符合我们在生活中的观察。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幸福感基本和男生比例相同。 家庭关系
众所周知想要有所成就必须有个好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心有余力全心全意做其他的事情,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与父母的和睦程度,调查显示,只要是和父母关系很好的,很大一部分都感到幸福。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治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8
摘要:
作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受中西文化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唯物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和快乐的追求。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幸福感,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可以了解他们的幸福需求和追求,从而更清晰地探索他们的积极心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幸福;积极心理学;社会工作实践;调查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深化,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各阶层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似乎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了L大学的学生,有效问卷813份,包括不同年级和专业。
二、大学学生幸福度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相关文献和理论。从各种因素的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是相当正确的,对亲人、健康身体、知心朋友的关心都体现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其次,他们被理解和尊重,人际关系良好。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物质条件丰富也是决定自己幸福与否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相信,家庭氛围的和谐温馨,亲朋好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全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的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己、他人或事物的积极、积极、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调查中的积极情绪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比如有一份理想而满意的工作,人际关系良好,家庭成员健康,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投资。在字典里,投入是指一个经济体利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的直接心理联系。
4.意义和目的。情感的给予是事物的意义,情感中有意义的事物的联系程度是意义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在意识和观念的中介作用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设定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意识形态,目的反映了人与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2)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外部影响,当然还有学校。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
根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观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和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目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经过分析,我们会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大家把握快乐。
天空中的幸福是蓝色的;森林的幸福是绿色的;阳光的快乐镶嵌着金黄色;但是我们拥有的幸福是多彩的。
小时候每天吃好吃的糖果,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能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是幸福。等你老了,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开心了。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却是充实的。
而现在,一个独生子女,一个找成龙,一个找女人变成凤凰。如今,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于学习专业知识和塑造人格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将影响未来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很多,我们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幸福。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9
摘要: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对于其成员——大学生的幸福感,理应给予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我们五人小组从性别、年级以及整体三方面入手,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基于调查,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研究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学的教育对策,使大学生对幸福有更深远的解读,从而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幸福感水平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2.调查对象:本校大学学生,其中低(一、二)年级20人,高(三、四)年级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总体感觉等自我评定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对目前状态是否满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40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并获取了所有有效被调查的学生基本资料,如性别、年级等。
调查过程及预想:
由于时间匆忙和实践经验不足,我组成员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经过讨论,确定了问卷试题。并对四十名大学生(其中每年级10人)进行问卷调查,因为人数较少,对于所得数据也许会有所偏差。预先估计,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来源于就业压力和学习中的困难。调查后,又经小组成员共同统计,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满意的占15%.上述数据表明有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状态总体上持满意或肯定的态度,而有3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态度。
对大学所选专业及以后就业预想32.5%的人表示对自己专业满意,而17.5%的大学生则处于茫然状态,40%的人则认为专业不满意对未来就业表示堪忧。这说明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抱有悲观色彩。
对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生活成就、人际关系、经济状态、精神空虚、现实理想差距、没有恋爱、没有参加团体活动(可多选)分别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因素中,就业压力首当其冲,其次是学习压力,再者生活品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追求幸福做过的努力(可多选),80%的学生表示乐于关心他人,75%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努力学习,45%的学生勤于交友,获得幸福。只有12.5%的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志愿者让自己获得幸福。
对现在大学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27.5%的人认为忙碌而充实,60%的人认为普通平淡,7.5%的人觉得不满意,与理想之间有一定差距。这间接证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很满意。因此加强大学的教育体系以及改善大学活动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开心时解决不幸福能力,40%擅长解决,15%不擅长解决,而45%的大学生不知道是否具备此能力。这些数据很鲜明地反映了我们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缺乏处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问题的能力。
对于觉得幸福的人该具备的特点(可多选),97.5%的人选择了乐观开朗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87.5%的人认为幸福的人应该努力奋斗,72.5%的人则选择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学生都认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数的人也都认为只有乐观的心态是不够的,需要后天的努力来实现幸福。
对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学生打100分,12.5%的大学生打80~99分,67.5%的大学生打60~80分,17.5%的大学生打30~60分,0%的大学生低于30分。
注:此结果真实有效,且从整体来看,与预测状况基本符合。
总结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都感觉自己的生活还算幸福。而让大学生对自己感受的不幸福进行归因时,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归因风格: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就业压力大,学习压力大,运气不好,社会竞争激烈,课余生活单调等;另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人际关系太差,主观努力不够,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精神空虚等等。在内因与外因之间,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导致自己不幸福的内因排列在最前面,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幸福认知的一致性,同时也说明个人努力、明确的生活目的感,对精神世界的明确的理解、预测和内部的控制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乐感对生活质量高低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生活充满乐趣。然而,面对同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快乐感程度却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态以及自己追求决定的。比如有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前程似锦,有的大学生觉得可以养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极心态。由此可见,一个天性乐观豁达、凡事易于满足、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未来的人相较于具有悲观的心态的人的幸福感要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内在心理特征,是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原因,也是影响一个人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原因。从问卷调查他们对幸福进行的主观定义中,我们进行总结认为人格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业压力对幸福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挤进大学的校门,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偏差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也因此而生。
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一方面也来自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高校教育者应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平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和谐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而减少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3.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引起幸福感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大学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响了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当大学生遭遇挂科,失恋等负性生活事件时,可能会产生抑郁、悲观、无助等消极情绪,导致幸福感降低。但个体的幸福感一般不会长期下降。同时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认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会使幸福感提高,最终其幸福感会稳定在某一水平上。
4.生活目标。调查表明,无论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把生活目标作为影响自己幸福观的因素。并且在对自身的不幸福归因时,认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是导致他们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没有了目标,大学生会整天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影响对自身的判断,使自己对生活更加迷茫,从而带来循环效应,加剧了大学生的烦恼和负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5.金钱、享受对幸福的影响。不可否认,金钱和物质财富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他不可能会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对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觉,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质财富应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别比较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这与男女生未来的社会角色有一定关系。调查中,只有17.5%的人为自己的经济状况烦恼。应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丰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认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关注度应该会增加。
如今的大学生现在所持幸福观点中容易把吃喝玩乐、挥霍金钱与幸福混为一谈,幸福价值观偏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无不忧虑地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幸福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似有抬头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幸福就是吃喝玩乐,幸福就是为所欲为、挥霍金钱,甚至有人痴迷那种“不修今生求来世”的错误观点,对身体和物欲的满足成为学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这些观点否认了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取、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努力拼搏的过程。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态度和情感不正确,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对大学生自身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1. 要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与其他因素相比,主观幸福感更多的依赖于人格。例如个人的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标。外倾性的人能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幸福,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让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喜欢并相信自己,恰当的认同和接纳别人,能够理性的面对和接受现实。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不断地汲取知识,知识可以让人聪慧、充实更能体现自身素养。
2. 积极的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舍友关系和朋友关系。要能正确处理得到社会支持与付出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它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有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因此通过扩大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触人群,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3. 职业生涯规划。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幸福指数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大学生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有一个好的选择,就应该尽早的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让自己充实、自信,提高幸福指数。
4. 休闲。要学会在忙碌的学习中分出想当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上的休闲。例如参加体育锻炼,看电影,参加社团活动,听音乐,参加志愿服务等。这些工作都能增加个人的身心健康。
5. 培养积极情绪。情绪是人们看待和处理事物的一个放大镜,好的情绪总是作为一面积极的暖色镜来加工所面对的事物。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经常去听、看、经历一些能够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渐渐的处于一种良好情绪的循环圈中,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对其他方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议:
中国大学生的幸福感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取向,所以社会各方要给予共同的关注,并做好其协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视增强其自我效能,让同学在价值展现时,体现快乐,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估计和期望,提高学业成就,而学校应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去感受生活,体验幸福。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扭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此外,社会支持能让人内心感到快乐和幸福。大学生作为没有经济独立的群体,外界的社会支持会使他们更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密切,更能体验幸福。
我认为。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对人生发展方向、对社会实践认知的启蒙期,此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人的个性发挥与中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去积极地奋斗,而把艰苦的过程转化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10
【摘 要】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感和幸福观的追求。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和幸福观,使高等学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是目前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幸福需要及他们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寻大学生积极心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社会工作实务;调查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第三篇: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1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2
近日我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活动,全体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次调查活动当中,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了任务,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务,找资料,搜图片,统计数据等,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关注。大学生主观体验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感、生活和未来预期。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学校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完善学业的关键时期。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调查对象:这项研究的总体是北京地区包括清华,北大,人大,交大在内的20所高校近千名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对结果进行汇总,并且一项一项的认真统计,虽然数据量很大,依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客观的`说调查结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北京地区各个高校的学生对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觉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幸福程度。
调查内容:
1) 性别 2) 性格
3) 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4) 对未来目标
5) 幸福主要关联因素
6) 恋爱幸福感
7) 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为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总结:
1,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与父母关系特别好或很好(近93%)。
2,近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幸福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不少同学对未来的目标不明确。
4,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充实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5,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与幸福关系紧密,在现在这个商品经济充斥各个角落的社会,这点的确很让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不是很幸福,或者说一般幸福。 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几大素,即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其中,人际交往与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费上差异显著次之,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常有幸福的体验,但是幸福指数不是很高,大都是感觉一般幸福,只有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不幸福。说明大学生这个群体整体是健康的,大学生群体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群体。不健康的比例符合我们在生活中的观察。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幸福感基本和男生比例相同。 家庭关系
众所周知想要有所成就必须有个好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心有余力全心全意做其他的事情,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与父母的和睦程度,调查显示,只要是和父母关系很好的,很大一部分都感到幸福。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治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3
摘要: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对于其成员——大学生的幸福感,理应给予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我们五人小组从性别、年级以及整体三方面入手,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基于调查,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研究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学的教育对策,使大学生对幸福有更深远的解读,从而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幸福感水平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2.调查对象:本校大学学生,其中低(一、二)年级20人,高(三、四)年级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总体感觉等自我评定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对目前状态是否满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40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并获取了所有有效被调查的学生基本资料,如性别、年级等。
调查过程及预想:
由于时间匆忙和实践经验不足,我组成员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经过讨论,确定了问卷试题。并对四十名大学生(其中每年级10人)进行问卷调查,因为人数较少,对于所得数据也许会有所偏差。预先估计,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来源于就业压力和学习中的困难。调查后,又经小组成员共同统计,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满意的占15%.上述数据表明有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状态总体上持满意或肯定的态度,而有3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态度。
对大学所选专业及以后就业预想32.5%的人表示对自己专业满意,而17.5%的大学生则处于茫然状态,40%的人则认为专业不满意对未来就业表示堪忧。这说明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抱有悲观色彩。
对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生活成就、人际关系、经济状态、精神空虚、现实理想差距、没有恋爱、没有参加团体活动(可多选)分别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因素中,就业压力首当其冲,其次是学习压力,再者生活品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追求幸福做过的努力(可多选),80%的学生表示乐于关心他人,75%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努力学习,45%的学生勤于交友,获得幸福。只有12.5%的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志愿者让自己获得幸福。
对现在大学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27.5%的人认为忙碌而充实,60%的人认为普通平淡,7.5%的人觉得不满意,与理想之间有一定差距。这间接证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很满意。因此加强大学的教育体系以及改善大学活动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开心时解决不幸福能力,40%擅长解决,15%不擅长解决,而45%的大学生不知道是否具备此能力。这些数据很鲜明地反映了我们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缺乏处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问题的能力。
对于觉得幸福的人该具备的特点(可多选),97.5%的人选择了乐观开朗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87.5%的人认为幸福的人应该努力奋斗,72.5%的人则选择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学生都认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数的人也都认为只有乐观的心态是不够的,需要后天的努力来实现幸福。
对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学生打100分,12.5%的大学生打80~99分,67.5%的大学生打60~80分,17.5%的大学生打30~60分,0%的大学生低于30分。
注:此结果真实有效,且从整体来看,与预测状况基本符合。
总结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都感觉自己的生活还算幸福。而让大学生对自己感受的不幸福进行归因时,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归因风格: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就业压力大,学习压力大,运气不好,社会竞争激烈,课余生活单调等;另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人际关系太差,主观努力不够,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精神空虚等等。在内因与外因之间,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导致自己不幸福的内因排列在最前面,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幸福认知的一致性,同时也说明个人努力、明确的生活目的感,对精神世界的明确的理解、预测和内部的控制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乐感对生活质量高低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生活充满乐趣。然而,面对同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快乐感程度却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态以及自己追求决定的。比如有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前程似锦,有的大学生觉得可以养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极心态。由此可见,一个天性乐观豁达、凡事易于满足、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未来的人相较于具有悲观的心态的人的幸福感要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内在心理特征,是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原因,也是影响一个人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原因。从问卷调查他们对幸福进行的主观定义中,我们进行总结认为人格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业压力对幸福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挤进大学的校门,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偏差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也因此而生。
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一方面也来自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高校教育者应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平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和谐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而减少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3.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引起幸福感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大学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响了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当大学生遭遇挂科,失恋等负性生活事件时,可能会产生抑郁、悲观、无助等消极情绪,导致幸福感降低。但个体的幸福感一般不会长期下降。同时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认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会使幸福感提高,最终其幸福感会稳定在某一水平上。
4.生活目标。调查表明,无论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把生活目标作为影响自己幸福观的因素。并且在对自身的不幸福归因时,认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是导致他们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没有了目标,大学生会整天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影响对自身的判断,使自己对生活更加迷茫,从而带来循环效应,加剧了大学生的烦恼和负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5.金钱、享受对幸福的影响。不可否认,金钱和物质财富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他不可能会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对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觉,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质财富应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别比较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这与男女生未来的社会角色有一定关系。调查中,只有17.5%的人为自己的经济状况烦恼。应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丰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认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关注度应该会增加。
如今的大学生现在所持幸福观点中容易把吃喝玩乐、挥霍金钱与幸福混为一谈,幸福价值观偏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无不忧虑地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幸福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似有抬头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幸福就是吃喝玩乐,幸福就是为所欲为、挥霍金钱,甚至有人痴迷那种“不修今生求来世”的错误观点,对身体和物欲的满足成为学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这些观点否认了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取、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努力拼搏的过程。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态度和情感不正确,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对大学生自身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1. 要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与其他因素相比,主观幸福感更多的依赖于人格。例如个人的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标。外倾性的人能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幸福,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让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喜欢并相信自己,恰当的认同和接纳别人,能够理性的`面对和接受现实。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不断地汲取知识,知识可以让人聪慧、充实更能体现自身素养。
2. 积极的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舍友关系和朋友关系。要能正确处理得到社会支持与付出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它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有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因此通过扩大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触人群,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3. 职业生涯规划。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幸福指数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大学生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有一个好的选择,就应该尽早的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让自己充实、自信,提高幸福指数。
4. 休闲。要学会在忙碌的学习中分出想当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上的休闲。例如参加体育锻炼,看电影,参加社团活动,听音乐,参加志愿服务等。这些工作都能增加个人的身心健康。
5. 培养积极情绪。情绪是人们看待和处理事物的一个放大镜,好的情绪总是作为一面积极的暖色镜来加工所面对的事物。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经常去听、看、经历一些能够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渐渐的处于一种良好情绪的循环圈中,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对其他方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议:
中国大学生的幸福感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取向,所以社会各方要给予共同的关注,并做好其协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视增强其自我效能,让同学在价值展现时,体现快乐,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估计和期望,提高学业成就,而学校应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去感受生活,体验幸福。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扭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此外,社会支持能让人内心感到快乐和幸福。大学生作为没有经济独立的群体,外界的社会支持会使他们更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密切,更能体验幸福。
我认为。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对人生发展方向、对社会实践认知的启蒙期,此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人的个性发挥与中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去积极地奋斗,而把艰苦的过程转化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2公共关系学实践作业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梁广成汉播四班 :严思101180
431一调查原因: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哈佛夏哈尔教授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什么是幸福?在物质日益丰沛的现代社会,为何人们却难以感受心灵的幸福?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幸福的含义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它不是由外在的物资条件或者所处环境决定的,它更加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和满足。幸福的标准既不能用尺来量,又不能用秤来称,它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着的。而我们认为,幸福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由于感受到自身存在价值生活目标与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所持的根本态度和观念体系。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群体可能形成不同的幸福观。在现实中,幸福观主要体现在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选择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对追求实现幸福途径的认识,构成其幸福观。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此我们需要做更多的了解大学生的幸福观,这关系着我国的未来。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
调查目的: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调查方法:采取随机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分为选择题和问答题。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6份。
三:调查内容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幸福观调查,重点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的内容,他们对金钱与幸福关系的看法,大学生责任感等方面。并且通过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在幸福观中所存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调查结果显示
(一)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体现
由于当前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原因,大学生里呈现各种不同的幸福观。这些对于幸福不同的理解与追求,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然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表现为:他们能把追求幸福和道德结合起来,把事业和家庭生活的美好作为基本点,能够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和自我利益结合起来。但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幸福感淡化、幸福感偏颇甚至扭曲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幸福理想的缺失,80 90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受整个社会价值观混乱,以及西方价值观影响等。使得大学生有了太多的迷茫、求职的迷茫、爱情的迷茫….这些迷茫导致他们对幸福的迷茫,对幸福的目标持有怀疑。不知道幸福在哪里?
2: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幸福观盛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大学生经受不起诱惑。把金钱、财富和及时行乐作为人生追求目标。认为只要物质上的富足、享受才是幸福。
3: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潮滋长。受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腐朽的思想影响,有些大学生把个人幸福放在首位。为追求个人幸福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于集体利益不顾。没有意识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以及社会利益内在联系与统一,结果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更不利于个人幸福观的实现。
4:盲目的认为拥有事业就拥有幸福。随着高校扩招,本科教育越来越普及,人才越来越多,大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也更大。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因此在整个大学期间,他们过分注重热门专业、实用知识的学习,为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奠定基础,却对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水平不屑一顾,客观上造成他们身上对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淡化。
五:提出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大学生在人生活动中对各种事物、现象和自身价值进行认识、评价和取舍要受价值观的支配,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相应地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对金钱的正确理解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幸福生活的产生和维系是离不开相应的物质基础的,但是这绝对不是有价值的人生。财富的积累是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人才会真正赢得人们的尊重,同时才能获得个人的幸福。
(二)增强与周围同学互动,学会换位思考。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我们只有与周围同学融洽相处,学会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在交往过程中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人生的方向,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三)提高个人素质。当代大学生应通过自身的努力,以社会为己任、正确地认识自己,并由此为出发点,把握自我、驾驭自我,为自己寻找最佳的人生方位,设计和塑造自我,从而达到升华并最终超越自我。
(四)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教育活动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导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为谋求职业做准备的层次。大学教育应该更注重文化情操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使学生得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全面的素质培养。学校通过多开设关于幸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让有沉重感、负担感或缺乏幸福感受的学生感知自己所处的幸福情境,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幸福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充足,更是我们对自我、对家人、对社会的积极投入,认真生活。我思,故我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感受幸福,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人很难想象会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幸福需要我们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的奋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社会也会添一分和谐、多一丝暖意、增一股力。
附加:大学生幸福观问卷调查
性别院系班级
1.你是在哪一年进入平顶山学院的呢?A.2007 B.2008 C.2009 D.2010
2.你认为哪类人对你的幸福影响最大?
A.父母B.朋友C.爱人D.子女E.工作伙伴F.亲戚
3.你认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A.拥有美满的家庭B.事业有成C.生活自由自在D.为社会做贡献E.拥有健康F.有很多的钱G.拥有知心的朋友H.有权有钱有地位
4.失去什么会变得不幸福 A.金钱 B.自由 C.亲情 D.爱情 E.友情 F.自我5.你目前月平均生活费是? A.300以下 B.300-500 C.500-800 D.800-1200 E.1200以上
6.你对目前在学校的开销状况感受 A.很大压力 B.较有压力 C.有点压力 D.没有压力
7.你什么时候有幸福感产生?A.你考试考的好,得到别人的夸奖 B.班级获得了荣誉
C.自己努力后解决了问题 D.看到别人不幸后,觉得自己幸福
8.现在是我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光* A.很不同意B.一般C.很同意D.不同意E.同意
9.你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如何?A.精力非常充沛,享受目前生活状态,心理平衡能力佳 B.有精力应付学习生活,不怨天尤人,心态平和 C.精力有限,心态平衡能力尚可 D.精力不济,时常感到郁闷精神状态低迷,很难接受现实,经常感到苦恼
10.你想改变现状吗?A.非常不想,生活很好 B.不是很想,现在还过的去 C.无所谓,顺其自然 D.比较想 E.很想,现在生活应该彻底改变
11.你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满意吗?A.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让我受益匪浅,很满意 B.课余生活较丰富多彩,但有时觉得没有意义,还算满意 C.课余生活比较单调,但这样挺好 D.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感觉一般 E.课余生活很单调,非常希望能够改变
12.你觉得自己在不开心的时候,有没有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快乐的方法?A.很经常,并且绝大多数情况很快就开心起来 B.经常,很多情况下能够很快开心起来 C.偶尔有,比较难很快地开心起来 D.我很少去找快乐的方法,也找不到
13.你在什么时候会有幸福感产生? A.班级获得了荣誉B.自己努力后解决了问题C.看到别人不幸后觉得自己幸福D.与亲人感情融洽E.学习成绩好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 F.融入团队协作完成某项工作 G.和谐的家庭 H.和知心朋友一起/和恋人一起 I.第一次靠自己赚到钱的时候 J.外出旅游 K.看到别人不幸后觉得自己幸福 L.其他
14.假如幸福感最高分为100分,你认为可给你现在的幸福感打多少分?A.91——100
B.81——90 C.71——80D.61——70E.60分以下
15.你将依靠怎样的方式获得幸福? A.父母的帮助B.自己的努力C.依靠社会力量
D.依靠朋友E.依靠爱人
16.你现在是否已经为自己设定了人生目标?A.有,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特长和梦想 B.有了初步的打算,但还犹豫不定,尚不明晰 C.比较迷茫,正在寻找中 D.没有,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走一步看一步 E.无所谓,没有目标对自己的生活并不影
17..为了追求幸福你会选择怎样的工作? A.富有挑战性的B.安逸稳定的C.轻松自在的D.其他
18.你对自己毕业的前途有什么看法A.前程似锦 B.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C.应该可以养活自己 D.有点迷茫 E.非常担忧
19.你对未来的幸福?A.充满信心 B.有信心 C.一般 D.没信心 E.很没信心
20..你的恋爱经历是? A.还没谈过恋爱B.恋爱中C.曾经爱过,已经分手D.其他
第五篇:“大学生幸福感认知”调查报告方案
附件1
“大学生幸福感认知”调查报告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喜迎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
二、实施对象2011、2012级全日制在校学生。
三、实施细则
1、主题:关于“大学生幸福感认知”的社会调查
2、要求:
(1)社会调查的最终成果为调研报告,每篇字数800字以上,电子版文档或纸质文档皆可。要求原创,严禁抄袭。
(2)每个合班采用分组形式进行调研,每组人数不超过6人,并合作完成一篇调研报告。
(3)每篇调研报告要注明每组合作同学的姓名、班级、学号及具体承担的任务。
(4)评分标准:
①主题凝练,观点鲜明,材料翔实,数据确凿、创新突出。②逻辑严密,结构完整,语言准确,文字流畅。
(5)本次活动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求2011、2012级学生全体参加。任课教师依据所交作品等级,给出分数,计入形势与政策课程本学期实践成绩(占实践总成绩的50%)。
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
二0一二年十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