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心理学的十大好处
学习心理咨询师的好处
1)提高生活品质,加强自己的修养
2)增加自己职业竞争的软实力,让自己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加的自信(知己知彼)
4)在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
5)成为家人和朋友的免费心理保健医生。
6)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情趣。
7)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自己的潜能
8)掌握心理调整的方法,使自己永远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远离亚健康。
9)为解决婚姻、家庭、子女问题提供了一件利器。
10)学习心理咨询师以后,可以不断内省自己,充分的认识自我,改造自我。
开诊所的有之、在学校做心理咨询的有之、企业事业单位或人力资源、人事管理的有之。大约有不到10%的学员准备开心理诊所。
就业从法理学的角度说,当你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的那一瞬间,你就具备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完全可以直接就业。
待遇因人而异。在北京、上海、广州,好的心理咨询师每小时的咨询费用可以达到1200元左右。
第二篇:母乳喂养十大好处
母乳喂养的十大好处
1、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母乳中特别是初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是任何乳制品不可替代的优质乳,婴儿能吮吸到母乳,对婴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可谓是百益无害。
2、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妇恢复身体健康。
3、母乳喂养有利于增强婴儿抵抗力、免疫力。
4、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消化和健康发育。
5、母乳喂养有利于增进母子情感。
6、母乳喂养经济实惠。
7、母乳喂养方便快捷。
8、母乳干净、安全。
9、母乳喂养可降低减少婴儿过敏现象。
10、母乳喂养可减少女性患卵巢癌、乳腺癌的机率。
第三篇:自考的十大好处
自考的十大好处
一、“宽进严出”,不进行入学考试,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以及专科毕业生、专科在校生均可以直接入学,名额上不受国计划的限制,这为最广大的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实行“教、考分离”,由国和省市教育部门把握教学和考试水准,能保证教学质量,特别是理论课的教育质量好,这有利于广大自考毕业生以后的再学习,再提高。
三、主考院校绝大部分是重点院校。毕业证书由这些院校与国自考委联合签发,国承认学历。毕业证书的权威性和信誉度高。
四、我国高自考的毕业生,在国际上得到、英、加、澳等一些大国的认可,就是说,这种学历教育已同国际上许多国的教育接轨。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教育成就。
五、历史形成高教自考教育收学费低,只有高职高专收费的三分之一,民办院校的十分之一。
六、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地选择专业,不管你原来是理科高中生还是文科高中生,或美术专业大专生、非美术专业大专生;考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潜在能力,自由自主地选择你爱好的专业,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七、高自考的学制最为机动灵活,学业年限长,八年内读完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经验表明,只要持之以恒,一般可以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学习,成为合格毕业生。
八、读专、读本自由选择,不像现在的电大、高职、高专、职大等教育形式,很少设本科,只能再考试,那样,限制了考生在学历层次上的自由选择。而高自考呢?专科、本科,都向考生敞开了自由出入的大门。专科续本科,也不再进行续本考试。这就大大的方便了广大专科层次毕业生的再提高。
九、高自考招生没有省区地域的限制,她面向全国招生,具有最大的履盖面,譬如:全国任何地方的考生都可以求学、转学。
十、自考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有推动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机制,它使广大学生养成了善于自学的习惯,这是成就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和重要条件,它的后期影响超过了知识学习的本身。
以上这些,正是高自考教育能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的实在原因,也是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办好高自考教育的动力。
第四篇: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什么是学习?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我认为这个定义非常难理解并且很拗口,在书本的内容中是分四个方面来理解这个定义的,第一,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第二,经验是后天习得的,因此学习的内涵不包括先天的反应倾向或成熟导致的行为变化;第三,学习的结果是能力或者倾向;第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暂时的。
一直以来,我觉得这四个方面其实很难理解的,后来,在我看了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老师的学习心理学的网络公开课后,我对学习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解。在上课的一开始,庞维国老师就问了学生几个问题,上课听老师讲课是不是学习?晚上吃完饭,出去散步,转了一圈回来有了新的发现是不是学习?坐在寝室里发愣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算不算学习?晚上喝酒喝多了,在校园里碰到一个同学说了很多话,但是第二天醒来之后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经历算不算学习?
按照庞老师的说法呢,以上这些情景要看情况,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可以发生学习也可以不发生学习。就以散步的例子而言,出去转了一圈,行为没有发生变化,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知识量没有增加,那就不算学习,但是,如果在散步的过程中,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新事物和新变化,而这些都会存在大脑之中,这就算是学习。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属于学习的第一个方面,个体在环境中获得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形成个体的直接经验。
坐在寝室里突然产生的一个新的想法一般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种顿悟,学习其实是顿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我认为是这样的,顿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如果大脑里原本的经验,就不会在量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越,所以,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之后,才能出现新的想法。但是,我有一个不理解的地方就是,学习是顿悟的一种形式,那怎么就可以推出顿悟出一个想法就算是学习呢?
喝酒的那个状态,尽管已经忘记了原本发生过的事情,具体的人,具体的话,但是在他的大脑中一定还存在着这样一个记忆,曾经有一次喝醉了,醉倒就连我同学说的话都忘记了。所以尽管个体已经忘记了客观的记忆,但是他还是保留了
对记忆的记忆,大脑中还存在了一些信息,所以这也算学习。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把学习的概念狭隘化,其实学习是一个既有趣又复杂的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里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与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效果。
从学习动机的分类上来看,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和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引发的动机,它是由学习者自身产生的,就像是爱因斯坦对于自然科学的狂热,这是源于他的内部动机。而外部动机是指由某种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比如说为了获得好的分数,得到表扬或者避免惩罚等等,就像是季羡林老先生说的那样,他努力学习是因为他的校长的嘉奖以及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决不能从甲等第一名落到第二名。
由此看来,每个人的学习动机都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因人而异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因此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时,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等。在激发学生的外部归因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奖惩,还要及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根据学习动机的影响范围和作用时间长短,可以把学习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一般来说,对于幼儿老师家长都会给孩子树立远景性动机,给他们描述了一个蓝图,这会形成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更可以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但是对大一些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近景性动机,比如一次考试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的成效快而明显。倘若把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结合起来,这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推动力,就像在我高三的一开始,我的班主任就让我们填下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并写出与之相应的投档分数线,然后在每一次的月考中,我们不仅仅要比较月考中的排名,还要比较和理想大学和专业的投档分数线的差距,这些每天对我们的学习都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学习动机理论在书本上有以下几个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期望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前四种需要都是较低级的需要,它们是学习动机的潜在性因素,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
指人希望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引发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被叫做生长需要,它包括认知和理解、审美、创造三中需要。学习即是为了低级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更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所以教师既不能忽视学生的缺失需要,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谈到归因理论的时候,我想到了庞维国老师举得一个例子,高中的时候,有些学生的成绩会下降,实际上是因为初中的一套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合高中了,但是学生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努力然后加倍努力,最后又没有获得很好的结果。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归纳的主要的四个原因,通常把失败归于自己更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这个学生长时间把成绩不提高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这种消极的归因心态,可能会让他造成对未来丧失信心,悲观失望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积极的归因训练有两层含义,一是“努力归因”,引导学生将学习成败归结于努力程度的结果,是他们不要对未来失去希望,加倍努力;二是“现实归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学生本身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等其他原因导致成绩上不去就要是他们考虑如何去努力,不是蛮干而是巧学。
自我效能感简单地说就是涉及了自信的问题,一个人的成就是与他的自我效能感成正比还是实际能力成正比?回答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进取心强。甘做鸡头不做凤尾,一个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如果在一个成绩很好的班级中,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和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最重要的两个动力系统,如果这个学生到一个成绩一般的班级里,那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就会增强。作为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可以达到的目标,强调学生从自身的进步中体验成功。还要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成功行为,树立榜样作用,假设让倒数第一名的同学以倒数第二三名的同学为榜样,那如果倒数二三名的同学进步了,他会觉得他们都进步了我也可以进步,从而建立自我效能感。
除了以上的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动机理论是自我决定理论,庞维国老师在课上问了他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分数最低的一门课考的差的原因是什么?回答的同学都没有把原因归到自己的身上,都是归因到老师讲的不好等外在原因,这就是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的,人的内部动机与自我抉择意向密切相关的。在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中,人都是关注自我价值的,所以老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允许和鼓励学生坐车选择,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课堂行为或者采用非控制性的、积极的反馈。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培养学生的成就需要,只有当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并受到尊重时,他们才会渴望学习并且力图获得成功。
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非常复杂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有的是为了让家长老师高兴,也有的是为了保护自身的价值,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也有的是为了自己学业的成功,这些作为教师都是需要关注的。
参考:网易公开课 华东师范大学 庞国维 《教育心理学》 第1,6课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P66~67
徐佳婧
第五篇: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定义:有外界经验激发的行为。
把外界的信息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方面:
学习动力
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学习结果
学习环境
理解:通过了解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去努力构建这种心理状态促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