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不必拿工作经验当竞争力
大学生不必拿工作经验当竞争力
文/赵彩瑞
很多学生抱怨企业招聘要求工作经验,但是,企业要求工作经验,其诉求是什么?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如何弥补这一不足?在校期间如何做好准备,进入职场以后又该如何完善?
记者近日联系到在岗位教练网深受学生欢迎的国联医药人力资源部经理燕飞静先生,请他来为大学生朋友们答疑解惑。
记者:大学生难找工作,企业难招,企业想招什么样的员工?
燕飞静:简单地说,企业想招胜任岗位要求和发展需要的员工。胜任岗位要求就是能完成企业赋予其的工作内容,发展需要就是说不但今天的工作能做好,还能跟上企业的发展速度,不会因为岗位要求提高而掉队。前者说的是现实需要,即你会什么,后者说的是未来需要,就是你的学习力行不行,潜力有没有。
记者:企业提出的工作经验的要求是否合理?企业看重的其实是什么?在校期间如何准备?
燕飞静:个人认为,大学生在这方面普遍有误会。一般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很少有过多强调工作经验的,有工作经验的大多在社会上,何必到高校去招聘?招聘单位进行校园招聘,或通过其他方式招聘应届毕业生,更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你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人际能力等。
如果我们从社会招聘整体数量分布比例来看,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需求数量上肯定远远大于应届毕业生数量。这可能给我们的大学生一种企业只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的感觉。
作为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应该想方设法最大可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武装自己。方式方法就是认真学习,千方百计获取将来所需的知识。千万不要被所谓的表面现象所蒙蔽,急功近利、玩物丧志,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如果在学生时代能有一些好的实践机会,也要学会去珍惜,这同样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无论如何,只有学到真本领,掌握真知识,才能使自己赢在起跑线上。与其工作后才开始学习,不如从学生时代起,就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毕业后是把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是继续再学习的问题,不是才开始学习的问题。学习的时间不学习,和工作时间不工作一样,只能说是蹉跎岁月、虚度光阴。
很多学生会说:“光有知识有什么用,单位招聘都需要有工作经验的,而我们缺乏的是工作经验。”不可否认,既有知识又有经验,那是最好不过了。可是有多少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时候强调的是工作经验呢?我们大可不必拿自己的不足去当竞争力。人家招聘部门经理、主管,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人能做得了吗?无论是求职,还是工作,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去对比,就如同非要和姚明比篮球水平,和刘翔比跨栏速度,和做财务的比算账一样。要知道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哪里,然后专注地去做。如果开始就把方向选错了,结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正确的做法是,去找那些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单位,并确保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而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呢?是你的综合素质,你的知识储备。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来自哪里?那就是学习,不断的学习。
对目前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大学四年究竟会有什么收获?或者毕业后能取得什么样的收获?如果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我真的要恭喜你,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已经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什么都没学到,我会为你感到惋惜,那四年的青春岁月可能会成为你记忆中永远的痛,前方道路上也许会充满坎坷。
记者:人生无处不销售,但大学毕业生不愿应聘销售职位,他们对职位的理解与现实脱节。有人建议,第一份工作首选销售,因为它能极强地锻炼和塑造一个人,您的看法呢?
燕飞静:不能笼统地这么看,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还是要因人而异。众所周知,销售工作的确富有挑战性,它能极大地锻炼人的沟通、交往能力,磨练人的耐心、韧性,能力突出的人也很容易出成果。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此项工作。那些喜欢安静、不善交际、沟通能力弱的人从事此项工作,可能需要克服的困难比较多,入门的周期会比较长,失败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对于那些喜欢挑战性的工作,成就动机较高,对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较强的人来说,销售工作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职业选择。我个人对他们建议如下:
(1)不要急于求成,尤其不要指望做销售在短期内就能够获得丰厚的报酬,尽管长期而言,优秀的销售人员收入绝对不是问题,收入的多少也会取决于你的优秀程度。
(2)要有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销售绝对是一个需要勤奋的工作,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买方市场,任何产品售出都需要销售人员的努力,没有人随随便便能够不出力就能坐享优秀的销售业绩,你要骗市场,市场一定会用较差的业绩惩罚你。
(3)销售人员除了需要勤奋外,还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职业,除了把常规工作做好外,你还需要经常动脑子,提早发现一般人难以发现的潜在问题,寻找销售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的解决办法。
(4)不管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企业,你都要努力做到最好,标准就是你的销售业绩超越你身边的所有人、公司的所有人,保证你下一步可以有更高的平台和发展机会。如果在10个人的小团队,你还总是排名靠后,那就不要怨天尤人了,先找自己的原因吧。
记者:学生投了很多简历,最后石沉大海,是因为简历写作不够规范和清晰,还是校园的话语方式与企业不同?
燕飞静: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学生投了很多简历会石沉大海,在社会上工作许多年的职场老人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简历本身问题。比如信息不全、内容混乱、错别字病句较多等,这个可以通过完善自己的简历来提高面试机会。
(2)个人竞争力问题。简历中反馈的信息不符合招聘单位的任职要求,比如学历、专业、经验和技能等。如果你有符合岗位任职要求的内容,但是简历没有体现,你完全可以有针对性修改简历,提高自己的面试机会。如果你根本不具备岗位任职要求的条件,无论如何应聘的成功率都会比较低。
(3)职位过期问题。有些单位与招聘网站签有长年协议,经常出现空缺职位已经有录用人选,但是招聘广告仍然没有撤销,尤其是新招聘人选还在试用期内的现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储备简历,但招聘实际上已经停止,除非新人没有通过试用期,才可能同一岗位再次招聘。还有就是,少数单位的假招聘、过期职位不及时撤消等都会导致无论你多么优秀,也无法获得面试机会。
至于说到校园的话语方式是否与企业不同,这个问题的确存在。我在帮助个别同学修改简历时,发现不少简历中出现一些网络化、口语化的语言,而且喜欢包罗万象地罗列内容,而不是根据目标职位书写简历,造成简历的针对性非常差。
记者:有的学生轻松通过简历筛选这一关,但总是在面试这一关败下阵来,他们很想知道原因是什么,但得到的答复往往是,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你不适合我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燕飞静:一般来说,获得面试机会说明你基本符合招牌单位岗位任职资格,面试就是要进一步考察那些基本条件具备的人谁是岗位的最佳人选。比如,有些同学考试能力超强,但不见得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强,不见得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就强。当岗位需要这方面能力的时候,你在面试中又无法表现出具有此方面的素质素养,被面试官淘汰也就不足为奇了。还有就是面试的发挥问题,受个人情绪、心理素质、面试环境等因素影响,面试中没有正常发挥水平被淘汰也是常见现象。
“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你不适合我们。”这是招聘单位对被淘汰者的“官方”语言,一是给他们以心理安慰,二是从招聘方角度来说,最后录用的是最适合岗位要求的人,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
记者:对于刚走入职场的学生,入职以后如何自我完善?
燕飞静:尽快熟悉工作流程,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尤其要学会思考和工作总结。方法是做完每一件事情后,都要找出哪些地方做得较好,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高或完善的办法是什么。这样下次再开展类似的工作时,就可以在原来的水平上进行提高,保证自己一次比一次更出色,日积月累个人也会越来越优秀。
记者:学生胸怀远大理想进入一家企业,很快发现公司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规模不大,制度不规范,市场定位不准,人际关系复杂等,半年或者更短的时间,负气辞职,当他找到新的单位参加面试时,他知道最好不要批评前一家公司,也不要抱怨,但是他觉得很受伤,难道面试就是要做到不露痕迹地撒谎?难道在职场就要夹着尾巴做人?
燕飞静: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单位,更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个人。所以对于刚入职场的学生来说,在选择企业的时候就要慎重。在录用前要从公司网站(产品、组织架构、企业文化、行业前景等)、网络搜索(正负面新闻、重大活动等)、公司环境、面试过程(通知、接待、面试、结果回复)的专业性等方面,仔细分析你要去的企业是否值得去。
一旦选择了,就要提高自己的忍耐力,在面对问题产生离职想法时,不妨问自己:难道非走不可吗?一些无关大局的小事能否忍让一下?再坚持一下是否光明就在眼前?遇到的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否解决?未来的机会和目前相比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离开后真的能解决目前的困境吗?新的机会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好处吗,方向正确吗?如果是,确定离职,进入关注录用前注意事项环节。不管如何,求职前睁大眼睛,慎重选择;入职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原则性问题除外)。
至于在面试的时候能否批评前一家公司,这完全取决于你批评的理由是否能够让面试官信服,你是否能够给面试官客观理性看问题的印象。如果不是,个人建议你还是对此保持缄默比较好,多从自己身上找离职的原因。成熟的人一般敢于担责,当事情完成得不好或出现问题时,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指责别人
第二篇:别真拿自己当干部
别真拿自己当干部
——《别拿自己不当干部》观后感
看完冯巩主演的《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后,感慨良多。
影片的主角,就是冯巩扮演的王喜,实在是一个可敬可爱、可悲可叹之人。他面对初恋情人韩爱华能做到发乎于情止乎于礼;面对玩弄女工的处长之子高平能嫉恶如仇,不但敢仗义执言,还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对可怜的赵小玲给予慈父般的关爱;对替自己出气的大老黑与二孩子谆谆教诲……令人肃然起敬。
虽然身份卑微,却时刻不忘关心下一代;酒量奇小又总爱喝,总恰到好处地在关键时刻醉倒;他在厂长办公室以为厂长不在,坐厂长的宝座,喝厂长的茶,那第一次上城的陈奂生般的傻样……着实可爱。
说是工长,其实就是一个班中的副组长而已,管的尽是些“人命关天”的事——发发避孕套什么的;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与社会的不公平抗争,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连工长都被抹了。这么一个好人,处处碰壁,让人感到草根阶层是多么的无奈,令人悲从中来。
不过,更让人深思的,是他的可叹。
他的口头禅是“咱当干部的”,其实,所谓的干部,也是有区别的。“做干部”与“当干部”一字之差,相距千里。江浙一带对官吏,也就是干部,曾借用轿夫作了形象的描述:扬眉吐气(一哥)、不敢放屁(二哥)、昏天黑地(中层,即所谓吏)、拖来拖去(办事人员)。
更何况,在“北京来的官员”眼中,你就只能算个屁。
其实,即使是屁,也有个三六九等之分: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方为极品;如张飞撕布,清脆激越,惊心动魄,是为上品;如雨打芭蕉,略嫌缠绵,却也偶有气势,可算中品;如懒汉关门,有气无力,则为下品;如文火煲粥,偶尔来一两下,还没完没了,那就不入流了。
倒霉孩子呀,你算什么屁呢?
主创人员如果“被主旋律”,只能让观众去体会其中的微言大义,感悟其中的皮里阳秋,倒可算是用心良苦。如果是鼓吹“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干部,别人怎么会拿我当干部?”,则不够厚道,甚至可以说是居心险恶了。不要侮辱观众的智商,观众可不是那么容易被和谐的。
在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中,冯巩,哦不,是过去的王工长,现在的澡堂王副堂长,未来的王副主任,连裤子都没顾上穿,就兴冲冲地走了,临了还不忘给观众一个媚眼:“咱当干部的,多咱也要注意形象。”。
我只想说,可怜孩子,你悠着点,别真拿自己当干部。
第三篇:当成绩单拿回家的时候
当成绩单拿回家的时候
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只见数学教师拿着卷子走进了教室。我知道,今天该发成绩了。
发成绩了,老师念到:芳禹,93分。李红,96分.....听着一个个同学的成绩都这么好,我心里的压力就更重了。张华烨,终于到我了,我细心的听着,89。呀糟了,回家一定挨打,这下子可完了。
放学以后,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很烦。到家以后,只见妈妈笑眯眯地走到门口来接我。妈妈平时干脆响亮的声音一下子变的虚弱了很多。怎么了,生病了?妈妈和蔼地问。不是,我的数学成绩发下来了。多少分?89分我的声音变得更弱了。本以为会糟到一顿女子单打。可没想到妈妈却没骂我,更没打我。只是和蔼地对我说:华烨,不要伤心了,一次考不好不算什么,以后在努努力,赶上来。妈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回到自己屋里,我心想:下次考试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亲。
第四篇:大学生求职自我评价不必花哨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大学生们越来越注重求职简历的制作,因为一份成功的简历无异于给自己多赢得一次成功的机会。但近日,针对毕业生求职简历进行的抽样调查报告发布后,结果却令人尴尬。报告显示,76%的高校毕业生求职简历难令专家满意;但有意思的是,78%的学生却给自己的简历打了80分。76%的简历“以我为中心” 调查显示,76%的大学生简历都是按照个人成长经历组织内容的,但围绕工作岗位组织内容的简历却寥寥无几,这是最令专家难以满意的地方。中国就业促进会大学生就业服务项目办公室主任赵玲认为,这个反差,充分反映出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以我为中心”的误区。她说:“在制作简历过程中,不能以自己的判断来要求用人单位。求职要做到知己知彼。否则,你辛辛苦苦制作的简历,虽然自己看起来很满意,却难让用人单位满意。” 此外,调查还显示,写明求职意向的简历虽占64.8%,但求职意向与投递职位相关的仅占12.6%。赵玲认为,这同样反映了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以我为中心”的问题,很多毕业生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就进行“海投”,然后等着招聘单位找上门来。她表示,“海投”并没有错,但不能用同样的简历应对所有单位,应聘几类职位,就应该有几份不同的简历。某招聘网的人事经理黄玉说:“有时候,同一家公司的两个不同职位会收到完全相同的简历,企业一看到这样的简历,就会直接淘汰掉。” 对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毕业生周尧深有体会,他说:“去年我找工作,就是用同一份简历‘海投’。只要有公司、有职位,我就把简历投过去,很少针对不同的职位对简历进行修改。结果,得到回应的也就三四成吧。今年,我就不再偷懒了,会针对不同职位,对简历作出相应的调整,突出不同的重点。所以,七成左右的简历都能得到回应。” 另外一求职网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王语则提醒毕业生一定要围绕岗位来盘整资源。应聘什么样的职位,决定了你写什么样的简历。在制作简历前,一定要理解自己的职位是什么样的要求,没有包打天下的“万能”简历。
第五篇:大学生工作经验 (精选)
大学生工作经验
3月28日,位于北京顺义天竺国际展览中心展厅内,林英悄正为欧洲某时装品牌担任“橱窗秀”模特,大学生工作经验。面对熙熙攘攘的观众和不时响起的相机快门声,林英悄保持着姿势,显得十分专业。其实林英悄并不是专业模特,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
身高1.79米的林英悄兼职做模特。毕业后她将与模特公司签约。“昨天举行的休闲装设计大赛启动仪式上,第一个出场的模特就是我!”林英悄自豪地说。
在林英悄身旁,同样是念大四的男生张云,范文《大学生工作经验》。他正身背手拎着一大堆展会资料,虚心地向品牌的工作人员咨询着服装面料的专业问题。他来自天津工业大学服装与设计专业,期待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也会为他几个月后走出校门找工作积累经验。
在林英悄和张云忙碌的同时,中国第一代T台导演张舰正在北京798艺术区为2011/2012秋冬中国防寒服流行趋势发布会做最后的彩排。从1997年中国国际时装周创办之初,张舰就从事时尚编导与制作工作,他现在已记不清导演了多少场时装秀。“中国国际时装周与世界五大时装周比,除了设计师品牌的时装发布外,还设立了各类服装设计大赛和模特大赛等一系列评比颁奖制度,让有梦想的年轻设计师和模特有更多施展才能的舞台。”培养了陈娟红、胡兵、胡东、郭桦、春晓等众多名模的张舰回忆说。
(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