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得百花酿好蜜——谈教师如何获得专业成长
采得百花酿好蜜——谈教师如何获得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实验十年来,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语文教材的面貌、语文教师的话语体系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发展和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付这种挑战,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如何适应新课程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成为一名创造性的反思性实践者和行动研究者,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
一、热爱语文教学工作
不可否认,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我们的生活质量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社会也变得功利化,世俗化。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这一职业是清贫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记得一位语文老师曾戏说过一句话:“当老师是大门走错了,当语文老师那是二门又走错了。”虽是一句笑谈,却也道出了语文老师的无奈。的确,很多时候语文教学是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事实上,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它对学生的作用,不仅在于学生能阅读、表达,考试时得个满意的分数,更在于对学生生活的情感态度,甚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深远影响。语文教学,更多的应着眼于学生更长远的生活中。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给他儿子的一封信中写道:“天堂和地狱比邻。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语文学习对学生的长远影响,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教学,那么我们就会把这种幸福感、满足感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去。那样,教书就不仅仅是我们谋生的手段,而成了我的事业,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当然会尽力的去打造有品质的生活,让它多姿多彩。于漪老师曾说过:“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理想。”其实,我们不妨做一个理想主义的语文老师。那样,我们的心境自然就宽了,对生活也会充满热情,对语文教学也自然而然有了激情。
二、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
教师的教育信念决定着教师工作和生命的质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在学校全部教育现象极其复杂的关系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学生年龄小,就如一块尚未进行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何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这是需要信念来支撑的,美国教育家库姆斯在经过多年研究以后就曾指出,一位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备了作为教师个人行为准则的信念结构。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中,教师被喻为蜡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片叶子,尽其一生,护着花蕾,即便化作春泥护花也无怨。蜡炬也好,春蚕也好,叶子也罢,其核心就是奉献,是无私的奉献精神,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一种甘于奉献的信念,才能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懂得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所说的“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献身”的境界,才能言说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三、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位语文前辈曾说过:“语文老师是成长最慢,而衰老得最快的职业。”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知识面要求特别广,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是,当语文老师的知识面达到一定程度后,年岁又大了,与学生的沟通又容易产生距离。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老师的广泛学习,终身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语文老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来提升自己。
首先,我们必须夯实我们的专业知识。《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上做到游刃有余,语文老师自己就应有浓浓的文化、文学底蕴。而这种语文人的书卷气和智慧便是在不断的读书学习中陶冶出来的。常读传统文化书籍,常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常与名著中的人物交流,常和伟人大家“对话”,不仅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生活的境界,也让我们在教学中步子走得更稳健,走得更远。记得有段时间,时间比较充裕,我就把《上下五千年》系统地溜了一遍。后来再讲古代诗歌、散文的时候,相关历史人物,相关历史事件便信手拈来。看到学生认真的神态,佩服的眼神,我的心里也顿生一种成就感。其次,语文教师要学习教育教学技能。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要使课堂有生命力,使自己的教育理想与学生的心灵相碰撞,还需要娴熟的教学技艺。如果这些技能全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那将是一个相当曲折且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的学习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阅读相关的教育论著和教育期刊。苏霍姆林斯基在任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教师必须读一些教育名著。我们还可以阅读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很有成就的大家(如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的生平事迹及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的教学机智、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会提升我们的教学高度。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教师培训,可以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可以同行间相互探讨,有时,困惑了很久的问题可能就在那一瞬间豁然开朗起来。再次,我们还应该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内容涵盖极大,可能关乎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语文老师各个方面都涉猎一点,面对课堂、面对学生,才能左右逢源。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语文作为最具人文性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面更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语文老师还得懂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得“与生俱进”,了解他们所关注的,所喜欢的事物,不至于使自己“OUT”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产生障碍。
四、在教学中不断自我反思,提升专业素质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当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反思应当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课上,一位老师也曾说过:“只要你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你也会成为一个教育家。”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地探索创新,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反过来促进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教学日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这是我深有感触的经验,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生成长为一个对教育有一定思考的教师,“反思”是一个重要的经验。多年来我有一个习惯:每一堂课我自己上了下来后,我要认真整理、思考每一个环节,看看哪里做得还可以,哪里还可以改进,然后再把这些体会记录下来。有时听了别人的课后,我会进行二度备课,自己重新执教一次,通过对比,探索某一类型课文的较优教学方法。这一看似费时费力的做法,让我也包括我的同事获益不少,“将自身置身于研究之中,把课堂作为研究现场,把每一次教学交往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在问题的寻找与问题答案的索解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这是一位教育同仁的箴言,也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五、探索创新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可靠方法
魏书生老师说:“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百花齐放。”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作为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师,直接接触学生,参与各类教育活动,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和问题。我们要善于去发现,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积极调查研究并把它作为建立理论的基础,逐步加以升华,然后不断总结,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于漪老师在给一位中学语文教研员的信中写道:“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觉得教师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谦逊地面对存在的问题。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的《变革的力量》中说道:“问题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要出现,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地去追求完美,问题总是会存在的。“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对于问题,我们无需去掩盖粉饰,不必拒绝认可,而是要理解并试图解决。我们只有正确的面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接受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自我,才能不断增长才干,不断进步。二是不能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恒。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要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李时珍编修《本草纲目》,历时30年,前后修改3次;歌德写《浮士德》,历时60年,数易其稿。一个业绩卓著的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长远,不辞辛劳,脚踏实地地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
六、重视专业引领对个人成长的促进。
专业引领在教师的个人成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以为,专业引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上的引领、指导,在教师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困惑、总有迷惘,这些问题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不容易解决的,即使是教学科研氛围很好的学校,对于同一群体而言,长期的同质化研究也容易导致低水平的重复,不容易形成突破,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专家、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比如我们学校,经常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我个人也荣幸的得到了多次学习、进修的机会,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以后,多有茅塞顿开之感,一些困扰自己多时的问题,便有了解决的办法。二是思想上的引领,在我看来,光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的目标是什么?这时,专业人员的成长经历,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引领更是一种人生的影响,一种自觉的唤醒,当我们从专业人员的身上得到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思想上的启迪,我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就不远了。
尽管一名教师的成长需要一定的过程,其路途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只要我们饱有生活的热情,秉着孜孜以求的态度,就一定能在教育这片沃土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第二篇:谈教师如何获得专业成长——采得百花酿好蜜
课程改革实验十年来,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语文教材的面貌、语文教师的话语体系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发展和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付这种挑战,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如何适应新课程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成为一名创造性的反思性实践者和行动研究者,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
一、热爱语文教学工作
不可否认,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我们的生活质量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社会也变得功利化,世俗化。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这一职业是清贫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记得一位语文老师曾戏说过一句话:“当老师是大门走错了,当语文老师那是二门又走错了。”虽是一句笑谈,却也道出了语文老师的无奈。的确,很多时候语文教学是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事实上,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它对学生的作用,不仅在于学生能阅读、表达,考试时得个满意的分数,更在于对学生生活的情感态度,甚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深远影响。语文教学,更多的应着眼于学生更长远的生活中。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给他儿子的一封信中写道:“天堂和地狱比邻。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语文学习对学生的长远影响,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教学,那么我们就会把这种幸福感、满足感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去。那样,教书就不仅仅是我们谋生的手段,而成了我的事业,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当然会尽力的去打造有品质的生活,让它多姿多彩。于漪老师曾说过:“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理想。”其实,我们不妨做一个理想主义的语文老师。那样,我们的心境自然就宽了,对生活也会充满热情,对语文教学也自然而然有了激情。
二、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
教师的教育信念决定着教师工作和生命的质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在学校全部教育现象极其复杂的关系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学生年龄小,就如一块尚未进行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何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这是需要信念来支撑的,美国教育家库姆斯在经过多年研究以后就曾指出,一位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备了作为教师个人行为准则的信念结构。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中,教师被喻为蜡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片叶子,尽其一生,护着花蕾,即便化作春泥护花也无怨。蜡炬也好,春蚕也好,叶子也罢,其核心就是奉献,是无私的奉献精神,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一种甘于奉献的信念,才能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懂得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所说的“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献身”的境界,才能言说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三、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位语文前辈曾说过:“语文老师是成长最慢,而衰老得最快的职业。”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知识面要求特别广,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是,当语文老师的知识面达到一定程度后,年岁又大了,与学生的沟通又容易产生距离。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老师的广泛学习,终身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语文老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来提升自己。
首先,我们必须夯实我们的专业知识。《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上做到游刃有余,语文老师自己就应有浓浓的文化、文学底蕴。而这种语文人的书卷气和智慧便是在不断的读书学习中陶冶出来的。常读传统文化书籍,常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常与名著中的人物交流,常和伟人大家“对话”,不仅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生活的境界,也让我们在教学中步子走得更稳健,走得更远。记得有段时间,时间比较充裕,我就把《上下五千年》系统地溜了一遍。后来再讲古代诗歌、散文的时候,相关历史人物,相关历史事件便信手拈来。看到学生认真的神态,佩服的眼神,我的心里也顿生一种成就感。其次,语文教师要学习教育教学技能。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要使课堂有生命力,使自己的教育理想与学生的心灵相碰撞,还需要娴熟的教学技艺。如果这些技能全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那将是一个相当曲折且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的学习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阅读相关的教育论著和教育期刊。苏霍姆林斯基在任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教师必须读一些教育名著。我们还可以阅读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很有成就的大家(如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的生平事迹及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的教学机智、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会提升我们的教学高度。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教师培训,可以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可以同行间相互探讨,有时,困惑了很久的问题可能就在那一瞬间豁然开朗起来。再次,我们还应该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内容涵盖极大,可能关乎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语文老师各个方面都涉猎一点,面对课堂、面对学生,才能左右逢源。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语文作为最具人文性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面更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语文老师还得懂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得“与生俱进”,了解他们所关注的,所喜欢的事物,不至于使自己“OUT”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产生障碍。
四、在教学中不断自我反思,提升专业素质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当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反思应当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课上,一位老师也曾说过:“只要你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你也会成为一个教育家。”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地探索创新,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反过来促进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教学日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这是我深有感触的经验,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生成长为一个对教育有一定思考的教师,“反思”是一个重要的经验。多年来我有一个习惯:每一堂课我自己上了下来后,我要认真整理、思考每一个环节,看看哪里做得还可以,哪里还可以改进,然后再把这些体会记录下来。有时听了别人的课后,我会进行二度备课,自己重新执教一次,通过对比,探索某一类型课文的较优教学方法。这一看似费时费力的做法,让我也包括我的同事获益不少,“将自身置身于研究之中,把课堂作为研究现场,把每一次教学交往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在问题的寻找与问题答案的索解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这是一位教育同仁的箴言,也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五、探索创新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可靠方法
魏书生老师说:“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百花齐放。”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作为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师,直接接触学生,参与各类教育活动,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和问题。我们要善于去发现,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积极调查研究并把它作为建立理论的基础,逐步加以升华,然后不断总结,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于漪老师在给一位中学语文教研员的信中写道:“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觉得教师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谦逊地面对存在的问题。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的《变革的力量》中说道:“问题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要出现,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地去追求完美,问题总是会存在的。“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对于问题,我们无需去掩盖粉饰,不必拒绝认可,而是要理解并试图解决。我们只有正确的面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接受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自我,才能不断增长才干,不断进步。二是不能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恒。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要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李时珍编修《本草纲目》,历时30年,前后修改3次;歌德写《浮士德》,历时60年,数易其稿。一个业绩卓著的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长远,不辞辛劳,脚踏实地地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Q195方管 无铅锡线 PJ-258耳机插座 TV-060轻触开关 防水密闭门 防火栅栏门。
六、重视专业引领对个人成长的促进。
专业引领在教师的个人成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以为,专业引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上的引领、指导,在教师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困惑、总有迷惘,这些问题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不容易解决的,即使是教学科研氛围很好的学校,对于同一群体而言,长期的同质化研究也容易导致低水平的重复,不容易形成突破,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专家、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比如我们学校,经常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我个人也荣幸的得到了多次学习、进修的机会,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以后,多有茅塞顿开之感,一些困扰自己多时的问题,便有了解决的办法。二是思想上的引领,在我看来,光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的目标是什么?这时,专业人员的成长经历,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引领更是一种人生的影响,一种自觉的唤醒,当我们从专业人员的身上得到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思想上的启迪,我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就不远了。
尽管一名教师的成长需要一定的过程,其路途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只要我们饱有生活的热情,秉着孜孜以求的态度,就一定能在教育这片沃土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第三篇:教师成长论文谈教师专业成长
小学英语教师成长心得
作为一名从教两的中青年教师,欠缺的教育教学经历为我提供了审视自我及教师职业的诸多视角。但是由于平时只顾忙于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所以,工作起来还达不到所向披靡。另外,学习也欠缺,没能及时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反思,在科研型教师的路上步子迈得还较慢。通过一年不断学习、钻研,我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相结合,逐步地走向成熟。一年来我按个人专业成长的规划,开展学习研究,现在我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以此来促进自己长。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的成长,我将立足岗位,以学校大局和学生的发展为重,认真踏实工作,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积累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研究教育教学艺术,探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专业成长中我努力做到了:
1、认真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①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努力每学必有收获;
②积极参加名师班的专业培训,达到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目的; ③认真摘抄业务知识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做好业务积累;
④认真观摩名家课堂教学实录,并向校内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⑤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多渠道广泛学习的原则,切实提高专业水平,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⑥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参加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⑦每周完成一篇教学个案或者教学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写作习惯,在反思中扬长、奋进、创新;
⑧坚持每天背诗一首,读书半小时,包括经典名著,古典文学,时尚美文,教育教学方面的读物等,坚持写读书笔记,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艺术表现力,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2、认真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和水平
①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
②每学期执教研究课,示范课,构建自主合作、探究高效的理想的课堂;
③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搜集资料,撰写课题小结、经验总结和教育教学论文,以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表达能力;
④进一步提高自己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力争每课都有自己亲自制作的高效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⑤积极投身对学生的辅导工作中,力争每学期都能有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或者说有高质量的习作见报;
⑥努力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优化教法,勇于创新、从而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⑦与他人进行专业合作,实现同伴互助。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认为要抓好“一个抓手、一个中心、五个途径”。
一、“一个抓手”——以教研活动为抓手,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提高教研水平
1、抓好理论学习: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教研组学习既是一种团体压力又有助于教研团队动力的形成。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而不要小看理论思维,理论学习要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因此要利用教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理论的学习,它包括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最新教学理论的学习,最新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的学习,考试分析与评价等等。
2、抓好专题活动: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而且经过时间的打磨,他们的教学经验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就要善于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教研组建设的热情,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特长,用讲座的形式向有关老师传经送宝,减少其他教师的摸索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每次可设立一个专题:如关于单词的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方法;语法教学中点滴经验,好的做法。也可以请参加阅卷的两位教师进行试卷评分及答题要点分析;请参加区研训班活动成员谈心得体会;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作个案分析等。有条件的话,可以请教研员、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来校作讲座,“传道、授业、解惑。”
3、抓好听课、评课活动:
任何一次公开课教学是一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对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等各种能力的展示,也是一位教师教学理念、基本素养的体现,因此任何一次公开课对教师自身能快速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教研组要充分重视每一次公开课,认真组织好听课、评课活动。对于组内的青年教师的开课设想要认真听取,对其初稿的可操作性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再稿时还对各种细节问题提出忠告。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客观地评价他这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于有一定教龄的中老年教师,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能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怎样做更好、更合理一些,不要让评课活动成为表扬会或批评会,让评课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我还设想对于所开的公开课在评课活动结束之后,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把这堂课重新安排、设计,写出更好的教案,并附上教学反思,让教师学有方向,思有思路。
二、“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提升教学水平
1、重视集体备课活动,以公开课为抓手,创备课组特色,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加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我们要在抓好自己学、集中学理论学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实践,所以要始终抓住课堂教学不放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让全体教师树立“向课堂要质量,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信心”的意识。为此要重视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教学更合理、更有效。针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些薄弱的现状,首先在组内开展了全面听课活动,并请学校教学研究室教师参与,共同探究教学策略,提高本组教师对
教学的认知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外,每一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推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展示课,对他的课进行认真指导精心打磨,集中听课,然后集中评课,使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各备课组在教研组整体建设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并能形成各自特点,如预初一备课组引入新教材为突破口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低年级备课组以重视课外阅读指导为特色,注重学法的研究;高年级备课组以专题教学为重点,单词的教学和对话交流,注重能力培养;英语组备课组要强调扎扎实实抓教学,注重答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以把好出口关为己任。
2、抓好英语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设计各种和英语学习相关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才干,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利用探究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敏锐的观察能力,信息筛选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阅读表达能力。举行单词竞赛,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对话比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个人专业化成长规划的设计与制定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对自己事业乃至人生目标追求的系统化、理论化。所以,在名师班的学习中,我一定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
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高课,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体备课应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倡的“三级备课”:即自备、复备、完善。自备,教师分到备课任务后,根据备课要求先行备好教学设计;复备,备课组活动时,由备课教师先行说课,备课组成员就该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见,备课教师根据成员意见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教案,使之更为完善,并在教后及时填写好“教后札记”,完成“教学反思”。
这种方式有三点好处: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
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
四、集体评课———案例引领式校本培训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每学期要召开几次全校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校级评优课、开放日观摩课、青蓝工程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形成“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备课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并尽可能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讨论交流。
集体评课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评出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能加快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目前,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产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尝试走班———创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学校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
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学校就要着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学校可试行教师走班制。措施可以课改为龙头,年级为试点,由各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或者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
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言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还可以筹划和实现年级大课走班尝试、跨年级走班、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规范,离不开教研组和备课组平台的合作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更离不开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无止境,今后我会更加不断学习、不断地给充实自己的学识和专业水平。
第四篇: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历经六年的风风雨雨,参与这次的新课程改革,对我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学习,积极实践,求真求实,以严谨扎实的教风,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作过如下探索,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1、学期初,与同级组的老师一起制定教学计划,期末认真做好总结,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2、每学期中段测试和期末考试完后,都认真地在科组上进行质量分析。
3、能做到每学一课就进行反思,并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
4、每学期积极参与听课活动,认真完成市教育局规定的听课量,听课时作好记录,校内听课要与授课老师交流。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认真上好每学期一节的语文公开课,课后认真听取同科组教师的宝贵意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就是教育的一切。”可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教育的成败往往决定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要提高自身素养,不能纸上谈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奋发进取,想方设法自我提高。
1、必须在科组长的带领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学习。
每周星期一下午是我们语文科组集中进行业务学习的时间。每次的业务学习由语文科组长主持,做到有专题,有记录,有心得。在这一时间里,我们重视把握正确的语文教改方向,学习《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等理论,奠定了老师们的理论基础,充实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此外,出外听课的老师,回来后跟我们交流经验,谈自己的做法,一起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观看优秀教学录象等。
2、必须热爱学习,有良好的总结习惯和获取新知识的意愿,能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
3、必须博览群书,能自如地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4、必须对祖国的文化有较为广泛的了解,熟练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教育实践中,说话、阅读、写字、作文等,都能起到示范作用。
5、一定要实行自我反思,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与公正评价,使自己的语文素养、教育技能等都能得以提升。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语文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只有从以上五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跨世纪的教育中大显身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对教师的认识是教学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交往、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以尊重、理解、相信学生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切记不能满堂灌,只追求教学进度,不讲究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引导学生向教师提问题,也要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相向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答案。同时,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大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到全面的发展。
2、改变教学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提出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观师生随师转,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可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变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倦;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怕回答总是,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习小组车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欣赏的和谐氛围。也就是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促进知识、技能的迅速掌握。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一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虽然,我们都百般努力,尝试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但那种主宰式的教学痕迹依然存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教师就必须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欢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展示自己,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理念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因此,只有改变教学策略,转变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课改需要,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是培养语言艺术、创新精神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因此,我觉得在语文课中要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我们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是培养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课程。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味地接受,同时为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
2、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以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追求学生在亲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所可能获得的积极良好的
第五篇:专业成长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专业成长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2012远程研修感言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一名爱学习的教师。
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面临着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要“洗脑”,还要“充电”、“补血”。做学习型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这是因为: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了。实施新课程,课堂开放程度更大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广了,孩子们在平等、自主的氛围中爱思考、爱提问了,而且无论哪个学科,都涵盖着丰富的内容,高度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对自己要讲的内容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
“不畏浮云遮望眼”,做一名善于反思的教师。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是一条提升自己的最理想的途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当我们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而不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去看待时,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境界与乐趣,才能真正体验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教育的乐趣与幸福一旦与教育者的职责要求结合起来,工作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有思想的人总能发现更多的东西,有思想的人总能获得更多的幸福。许多工作并不一定追求结果,过程本身就是结果。
“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一名实干型的教师。
实干就是脚踏实地、扎实做事,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事,做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干事体现了一种责任,干成事体现了一种能力,那么,“实干”从何而来呢?首先,既要敬业又要精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利用讲台唱好戏。只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干好一行,任何岗位都可以使你大显身手,任何舞台都能够让你展示风采。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业务能熟练自如,另一方面,要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职责,敬岗爱业,勤奋扎实。与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渴望紧密联系的,是每一个教师对自身定位的理性态度。对自身准确定位的最基本要求是准确地了解自我和形成合理的期望值。即对自己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此外,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有“不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也不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堕其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