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求职,从大一开始读后感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已经从天子骄子变成了普通劳动者,很多大学生要么对就业前景的担忧,陷入了读书无用论的迷茫中;要么出于逃避就业压力考虑,陷入越读越没单位要的尴尬境地,求职,从大一开始读后感。而我们的高校还没有意识到这种身份的转变,要么是流于放羊式管理,让学生自生自灭;要么是固守精英培养意识,躲进象牙塔,自娱自乐地反复倒腾那些华而不实甚至清高过时的理论知识。高校不能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为大学生指导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为就业市场塑造合格有用的劳动力。然而,现在,愿望多于行动。
虽然都说科教兴国、都说教育很重要、都说年轻人都是祖国的未来,但是关于教育的资讯少之又少,或者猎奇之极,或者娱乐至死。进入21世纪,人口大跃进的负面影响正在悄无声息地塑造我们整个民族的浮躁、焦躁、急躁的性格,80后一代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之重、理想之迷惘给社会造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情绪。每年几百万大学生都将面临毕业之际的彷徨无措,“毕业就是失业”的现实境遇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大学生身上。
在高校行动迟缓的时候,覃彪喜先生行动了。他以一己之力,结合自己的成功经历与经验,马不停蹄地深入全国几十家大学巡回演讲,告诉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求职观及其战略战术问题,破除种种大行其道的谬误与乱谈,读后感《求职,从大一开始读后感》。他再次独力担当起为当代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并乐此不疲,无怨无悔。
继出版处女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广受好评后,覃彪喜先生潜心学习,将这几年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锤炼成力透纸背的文字,出版第二本书《求职,从大一开始》,再次引领了当代大学生的求职观。这本书紧紧围绕大学生求职,探讨如何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如何走出求职误区,如何恰到好处地寻求社会实践,如何树立求职基本战略,披荆斩棘,如何积极轻易掌控求职技巧。实在是实用管用,精彩绝伦,发人深省。
比如说,当“细节决定成败”这样不经过大脑的谬论满天飞的时候,覃彪喜先生断然呵斥:“细节岂能决定成败。让韦小宝去走郭靖的路,或者让郭靖去走韦小宝的路,无论他们如何注重细节,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他在书中告诉读者,细节与战略都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初入校门的年轻学子来说,结合自己的专业特性与个人爱好,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才是重中之重。这正应了那句“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的古训。覃彪喜先生再次将正确的想法,广而告之,正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在以后的求职路上少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走得更加顺畅。
再如,他在书中《思想解放篇:走出四个误区》,深刻揭示了当下考研热与就业难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他说:“博士在美国找工作的难度,相当于女博士在中国找老公的难度……任何人在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有必要考研之前,应视为没有必要考研。”诚如所言,为了逃避的考研,只会耗费自己的青春,让自己的职业前途随着折扣而贬值。学习的第一要务,当时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与适应社会能力,否则只能在读书无用论中哀叹不已。
第二篇:《求职,从大一开始》读后感
《求职,从大一开始》读后感
姓名:张旭
学校:南开大学
院系:经济学院金融系
生日:1993年9月
座右铭:Just do it.步入大学以后,在我个人看来,求职离我还有很远,现在考虑求职的事情为时尚早,因此我对这个话题很随意。然而,同时我的心里又很是矛盾,因为虽然我在南开大学金融系学习了一学期,但是我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仍然很是迷茫,我不知道我毕业以后会做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所以,在被要求选一本书来读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与职业有关的《求职,从大一开始》来读,希望能给我以后的路提供一些指导与方向,使我能够脱离担心以后职业生涯的泥淖。
《求职,从大一开始》这本书里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如何做简历,如何面试应聘,以及如何对待创业,以及大学生就业压力太大的问题------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自然其中让我有想法有感触的东西就有很多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渴掘井,毋宁未雨绸缪。作者在书中提到,大学生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以防在毕业后措手不
及。当然,这个规划只是一个方向上的规划,虽然人不可能预测到几年后的事情,但是也要提前规划好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与其等到毕业的时候羡慕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与其在求职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用一些投机取巧的雕虫小技来掩盖内在实力的苍白,还不如从大一就开始好好规划未来。所以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没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选择,又谈何求职与就业?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我们要了解在招聘的时候老板是根据什么来决定求职者的命运,是根据什么来做出对求职者的取舍。他们根据的不是你的求职简历写的多么华丽,或许你洋洋洒洒的写了几大页自己的优点和工作经历,但是我认为真正打动老板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你是否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能了解并满足单位需求的求职者才会被青睐。我曾经听过东亚银行一位分行行长的讲座,他说:“我在招聘的时候,我并不是看你简历写的多么华丽,而是简历上是不是体现了我所想要的能力。而且我在你面试的几秒钟,我就能看出你的真正的深浅与内涵,我就能看出你大学四年究竟是在读大学还是在玩大学。”因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在大学中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而不是迷恋身边的风景,把大学四年都用来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在网吧里流连忘返,在草坪上花前月下。比止步不前更可怕的是南辕北辙。如果大学四年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路,放弃
了周末的休息,放弃了美好的爱情,却没有把劲使对地方,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无用功,没有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忙忙碌碌几年,碌碌无为收场,那又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现在的确存在一种情况:大学毕业生太多,可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太少,也就是说:人太多,人才太少。现在大学生玩大学的人太多了,在大学里面,大学生有很多人都想尽一切办法逃课,想什么办法才能在考试时多考几分以致能够及格----这种学生太多了,所以导致大学生抱怨找不着工作,用人单位抱怨找不下合格的求职者。所以,在大学中,我们应该珍惜良时,努力提高自己能力。
还有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我们应该尝试用将来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困难。现在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回想我在高中为高考备战的经历,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回忆,而且真的感觉到当时的困难真的算不了什么,而在高中时却明天都抱怨学习太累,甚至有过想放弃的想法,所幸我坚持了下来。所以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当你经历过某些事时,在回过头来看这件事,那么当时所受的那些痛苦真的不算什么。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将来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困难。对于求职当中的大学生来说,又何尝不可以用这样一种方法给自己打气呢?不管在求职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都不过是暂时的。
在大学生中,很常见的一件事就是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就
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选择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往往并不是因为自己认为值得去做,而仅仅是因为他看到别人也在这么做。比如说,看到大家都选这门课,想当然的认为这门课很好,就选了,却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兴趣。很多毅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对创业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客观上也不具备创业的各种条件,但是看到媒体报道某个“创业明星”的光辉事迹以后,立马蠢蠢欲动起来。如果他们身边有比较多的人对创业感兴趣,那就更加容易形成一个百舸争流的气氛。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谨慎选择,做每个选择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绝对不能马虎决策,否则,误了自己的人生,后悔莫及。
还有一句话,并不是每一个好人都有好报,并不是每一个罪犯都会坐牢;并不是每一次小心驾驶都能平安,并不是每一次酒后驾车都有车祸;并不是每一个才华横溢的人都能出类拔萃,并不是每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都将碌碌无为;并不是每一次付出都能得到收获,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能被人肯定,并不是每一点成绩都能被你的老板和上司赏识……这,就是世道。我承认,世道并不好,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个世道呢?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只能在第一次付出没有得到收获的时候付出第二次,第十次付出还没有收获的时候付出第十一次。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如果耐不住寂寞,不懂得坚持与等待,成功只会越来越遥远。欲速则不达,越想马上成功就越是南辕北辙。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谁不曾寂寞过?谁不曾等待过?人生不如意事十之
八九,我们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我们能做的只有坚持。
所以,读完这本书,发表了这些感慨,为了以后不用为工作发愁,为了以后不会步一些失败者的后尘,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好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规划,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必须让自己奔跑起来,奔跑青春,展望未来。
张旭
第三篇:求职,从大一开始
这几年来,一篇题为“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的文章被转载了无数次。如今,这篇文章的作者覃彪喜在新近出版的《求职,从大一开始》一书中,更是给了大学生非常多的关于求职和职业规划的忠告,有些观点非常大胆甚至有些偏激,一些技巧也有点儿旁门左道的意味,但是,总的来说非常实用,不愧为一位摸爬滚打了多年、有着丰富经历的过来人写出来的,跟那些所谓的求职宝典截然不同。以下是我从书中摘录出来的30个观点——
1.真正决定求职结果的绝不是面试时那十几分钟,而是整个大学四年。从这个意义上来
说,求职其实从大一就已经开始了。
2.“细节决定成败”不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让韦小宝去走郭靖的路,或者让郭
靖去走韦小宝的路,无论他们如何注重细节,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好职业规划、找对发展方向比发奋刻苦更重要。
3.当公务员最大的代价莫过于用一个稳定的饭碗换取了一生中的无限可能。铁饭碗的真
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4.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并不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必要。一个对编程抱有兴
趣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其去学生会当个貌似风光的干部,还不如在电脑上多写几行程序。
5.站在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确实太多了;可如果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却又太少了。换句话来说:人太多,人才太少。如果只是人,而不是人才,那就没有资格抱怨人才过剩;如果是在“玩大学”而不是“读大学”,那就没有资格抱怨读大学没有用。不学无术的人可以在某些时间里忽悠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忽悠某些人,但决不能在所有的时间里忽悠所有的人。
6.一切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都是纸老虎。如果金钥匙打不开锁,人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一把能打开锁的铁钥匙。当然,草根大学的毕业生在求职时不可避免地处于某种劣势,化解这种劣势的途径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7.“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好找工作”,这句话在逻辑上就是不成立的。从职业规划的角度
来说,一个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和一个应届毕业的本科生不具有可比性,因为一个人不能同时出现在22岁和25岁这两个时间点上。三年工作经验和硕士学位互为机会成本,究竟如何取舍?那就因人而异了。
8.大学生做兼职既要适合,又要适量。从事兼职的大学生当中有76.9%的人在做家教,这是不正常的。同时,不要舍本逐末去做事倍功半的事情。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去做同样的事情,投入产出比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因为他在不同的时候拥有的资源是不同的。9.求职的过程难免会受尽曲折和委屈。在这种时候,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若干年以
后,当你开着宝马带着老婆孩子去海边散步时,突然回想起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所受过的委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为什么不预支这份将来的心情用来对待眼前的困难呢?
10.就业的最低纲领是谋生。对于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来说,还有什么事情比不能自
食其力更没有面子呢?
11.千万不要忽视趋势的力量!如果是在牛市炒股,只要买个不算太差的股票持股不动,多多少少都能赚钱;如果变成熊市了,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基本上随便买什么股票都会亏钱。所以,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12.不要迷信大城市。在一线城市,白领基本上只包括这么两种人:暂时做成了房奴的人,想做房奴而不得的人。当然,盲目地去基层更加不可取。如果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可以按照地域选择的“爬杆理论”进行选择。
13.也不要迷信大公司,在小池塘里或许更能钓到大鱼。为了博采大公司与小公司之众长,按照“螺旋式职业发展模式”选择合适的时机跳槽于二者之间是非常必要的。14.不要盲目创业。通过创业来逃避就业,说白了就是“知山有虎而入狼群”。也不要迷
信媒体包装出来的大学生创业明星,因为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人类是从猿进化来的,可如今动物园里的猴子永远不可能进化成人了。
15.不要害怕跳槽,也不要过于随意地跳槽。跳槽的基本逻辑前提是:既不能换成一份更
差的工作,也不能是从无差异曲线的一个点到另一个点。
16.大学生在毕业前短短半年的求职时间里并没有太多的就业机会。那怎么办呢?向时间
要工作,向空间要饭碗。当然,不能过早地进入求职状态。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谬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再往前一步就成为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17.千万不要把钱花在制作豪华简历上!一张A4纸就足以做出一份出色的简历了。(书
中附了两个简历模板,其中一个是作者覃彪喜刚毕业时的简历。)多一个封皮就意味着用人单位在审阅简历时至少要多花1秒钟来翻开它,而审阅一份简历的时间可能总共才10秒。
18.面试官审核简历其实就跟阅卷老师给论述题评分一样,是踩点给分的。不妨用写论文的思路来撰写简历。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来胜任某份工作就是论点,整份简历的内容则是论据。
19.要好好揣摩面试官的心思,弄明白每一个看似无关痛痒的提问背后暗藏着的“杀机”,然后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地做出回答。书里有19个面试“必考题”的命题思路及参考答案,实在令人咂舌。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可是女人心跟面试官比起来,实在小巫见大巫了。
20.网申的成功是以数量为基础的。把网尽量撒得宽一些,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技
巧。当然,其他的技巧也不容忽视,比如注意关键词的匹配、选择最佳的网申时间段等等。
21.要求扣押员工身份证、毕业证或者要求交纳押金、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的公司,不管它有多大的名气,都不值得对它有一点点的向往,立马掉头走人就是了。22.没有工作经验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最致命的硬伤。要想突破这种“经验歧视”,有几
个方面的途径,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针对性地消除用人单位的疑虑。
23.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存在性别歧视,对未婚未育的女性更加敬而远之。如果你是女生,当面试官问你有没有男朋友、准备什么时候结婚、是不是喜欢小孩时,一定要注意回答的策略。同时,更加要注重塑造、展示核心竞争力并注意差异化营销。平等是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的。歧视只能绊住弱者。
24.用人单位不是慈善家,老板在决定你的工资标准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考虑你读书的时
候投入了多少成本,也不会考虑你需要多少工资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开支。老板只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你能为他创造多少价值;能否以更低的工资标准招聘到跟你能力相当的人。前者是你的价值,后者是市场供求关系。
25.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乙肝歧视”,对付的办法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寻找枪手,偷梁
换柱”。这看起来似乎不太光彩,可是,像这种利己不损人,甚至是利人利己的事情,用一种善意的欺骗去规避病态的歧视,又有何不可呢?
26.千万别让户口绑架了求职。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因为对户口的过分在乎而感叹就业
之路越走越窄,就像是走进了北京的老胡同便责怪世界如此阴暗狭长。
27.研究生求职不妨采用“变色龙战术”——用两个身份去求职:一个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研究生,一个是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基于用人单位、应聘职位等方面的差异而因时制宜地在这两个身份之间切换。
28.大专生犯不着自卑,也不用把专升本当成救命的稻草。专升本不但没有太大的必要性,而且没有了很强的可行性。
29.起薪低一点没关系,但是零工资就业就万万不可了。零工资就业纯属不正当竞争的倾
销行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不自尊和不自信,同时也是在为无视劳动法规、无视劳动者权益的用人单位助纣为虐。
第四篇:《求职,从大一做起》读后感
大学毕业以后,很多人就面临着就业的高压,就业的形式在本书中描写的很具体,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容乐观,《求职,从大一做起》读后感。网易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丁磊说过:“人才本身就是中稀缺的资源。”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这个社会缺乏的是人才,但就是不缺人。因此对大学生来说,大学四年里就是我们的准备时间。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现在的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大学四年之内,未来的生活是不是就是像我们想象所憧憬的那么美好,很有可能就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充满大大小小的战争,未来的战争是我们所不可预见的,也不可能在现在就为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但现在我们可以影响自己人生的战役,我们可以为之制定出战略性计划,读后感《《求职,从大一做起》读后感》。正如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个原则:“定体则无,大体须有。”一方面,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充满了无数的变数,职业生规划就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所以“定体则无”,我们没有必要把职业规划做得十分细致认真。另一方面,大学生又需“大体须有”,对职业生涯做一个大概的,轮廓性的计划,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找出一个大的方向来,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就朝着这个大方向来展开。
我们的教授经常对我们这样说,大学里成就取决于课余时间在干什么,当我们大学毕业以后,我们要知道自己与没读过大学的人有什么区别。当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建造了一座理想的天堂,我们就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区为之奋斗、我们不知道我们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因此现在的我们就要做出尽可能多的准备。
网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大学里培养出来两种人,一种叫人才,一种叫人渣。淡然这句话说的有些过激,担又不无道理,也许,现在的我们都会认为自己怎么会成为人渣呢?即使不成人才,自己也可以做个普通人嘛。也许一开始,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但我不得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危险是信号。也许我们会觉得大学有四年的时间,现在才刚刚开始,我们还可以趁机好好玩一把。开始的时候我们会纵容这种想法,后来我们就不知道该玩到什么时候为止,就这样一直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才会感到后悔,用现实的眼光审视一下自己,和人渣又有什么区别呢?
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当欲望被无限扩大之后就会化作强大的行动力。目前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还有三年的大学时光还未度过,和不就趁着现在来发自内心的来审问自己为什么来读大学,大学毕业后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自己的目标,正确的利用自己的欲望来激发自己,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拼搏一把又如何?
第五篇:读《求职,从大一开始》的心得体会
读《求职,从大一开始》的心得体会
班级:给排2班
姓名:高龙辉
学号:2013510048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他在大学里学到的最好的习惯就是读书,他在大学里差不多读了800多本书,然而他却说他依然没有赶超他的同学们。800多本书,多么庞大的数字,我想着这800本书也许就是日后他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严谨的领导才能的缘由吧!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读书便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渠道,从书中可以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从书中我们可以找到挑战这个世界的勇气。读书可以让我们同时从智商与情商上得到升华。
在经历了忙碌的初中,疯狂的高中后,我站在了大学的起跑线上,我不用再被老师家长把我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好并告诉我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我有很多自己学习的时间了,我再也找不到不看书的理由了,所以我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决定,事实上我也很愿意做这样的决定,我要在上大学的时光里看上百本书,将我曾经错过的精彩全都弥补上来,就像在这之前我连四大名著中的一本都没有读过。从这时起,我会放下一颗浮躁的心,静静地领悟那深刻而不易懂的名著,让我和那些诗人学者成为朋友。
我假期读了《求职,从大一开始》这本书,从书名上看,这是一本关于求职的书,但他却不仅仅是关于求职,更是向我们大学生传授一种正确的读大学和面向社会的的观念。正如书的封面那句话所说:这是一本写给大一新生的书,因为决定求职结果的不是面试那十几分钟,而是整个大学四年。我想这本书一定能让我对大学有着不同的认识,而我又是一个刚入大学的人,对大学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与迷惑,这本书正好就能给我方向。我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时,是我的一个室友带来的,在简单的翻看后,我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便决定将它看完。我曾想过这是一本功利性强的或刚上大一不适合看与求职有关的书,然而作者又写到的“这是一本写给所有大学生的书,因为求职从大一开始,却不在大一结束”的话使我依旧认为有读它的必要。
每个人在读完一本书时,都会多多少少被其中的一些内容所震撼。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有些内容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我国现在大学生找工作有多么的难以及许多大学生们不正确的读大学观念。作者用许多鲜明的事例向我们描绘了中国市场上疯狂的求职景象,这也让我做好了心理准备,即当我走出大学校门时,我不能抱着一帆风顺的思想,求职的过程必定充满了坎坷。我也在想,作者是中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他的经历终究会和我有很大差别,因为我是一名学工科的学生,我的专业对口性会比较强,找工作可能也会轻松一点。作者在书的开篇便提到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虽然有些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生往往会因为一些无法预料的偶然性因素发生重大转折,所以人生是无法设计的。但最终我还是相信作者的话,“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有方向才有动力,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我们重视的。书中一部分的内容是思想解放篇,讲述了我们对于读大学和求职的误区,书中阐述了每个公司都缺人,读书并不是无用的,一切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都是纸老虎等观点,而我不仅从书中获得了思想解放,也在书内容之外获得了思想解放,我记得作者写到了细节决定成败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而我在之前就看过一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书中阐述了细节对于做人做事的关键。我仔细想想后感觉到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细节可以决定你是否会失败,但只做细节却不能决定你就能成功。说到底,我发现我们读书读的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本书中也强烈要求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认为这也是我从中获得的
最有用的东西之一。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获得女孩子的芳心,就让女孩子来告诉你女孩子喜欢什么;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时,就让用人单位来告诉你用人单位们需要什么,作者以前是一个求职者,现在是一名招聘者,他用着亲切而又实用的话语,写下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很适合大学生看的书,尽管他看去带有现代人急功近利的思想,也没有那些经典名著耀眼的光环,但对于我国现在的社会现实,这无疑是一个有用的书。当我在读完这本书时我感到受益匪浅,所以想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让其他人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