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员工立志图书《能干不如肯干》之读后感
《能干不如肯干》之读后感
每一个人都要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工作的快乐。如何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如何才能把工作当做一项快乐的事业来做,如何才能在工作中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这就要求人们在工作中必须摆正好心态。
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仅仅是满足生存的需要,有的人工作是为了能够买房买车过上好日子;不过通过这本书我认为人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理念的人生目标。这就要求人必须有积极向上、虚怀若谷、脚踏实地的心态。
通过阅读《能干不如苦干》这本书,使我真正的认识到在工作中,要首先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本质工作,不管事情的大小,都要一步步细心的去把它做完,既要力求速度更要保证质量;并且在工作中要不拘一格,要有发散思维,充分的规划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内容,并且严格的执行上司的命令,接受上一级的指导,同时积极地接受同事的建议和改进;创新性的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改善,提出对改善工作的质量的可行性建议,实践出真知,只有把美好高明的想法付出实践才能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才能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区别,才能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而使理论更完善的指导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共同得得到完善。
从个人角度来看,能干与肯干既是息息相关,却又有所不同,因为能干是一个人本身具有的技能和素质,而肯干则是一种态度;只有充分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能干服从与肯干,使能干在肯干的态度中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人无论选择在哪家公司上班,他都是满腹埋怨,牢骚太盛,觉得什么都不如人愿,那势必会影响它的工作,也会降低他的个人价值;因为工作是服务于公司的,而工作者就必须使自己的才能充分的体现在公司的利益上,要以公司的利益为中心,而不是一自我的利益为中心的!那些在工作中只以自我为中心的工作者,势必会感到孤立无援,前途一片灰暗。相反如果工作者摆正心态,踏实肯干,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以公司的利益为己任,充分的调整好与上下级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充分的挖掘每个身边人的能力和才华,实现整个团体的合作共赢,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团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往今来,每一个有智慧的前辈对后一辈的人总是语重心长的悉心交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踏实肯干,不要太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并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做他人之所不能做,想他人之所未曾想。始终都要记得自己是活在一个团体中而不只是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中,因为只有实现了一个团体的利益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积少成多、滴水穿石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一个人意志和素质的体现,在工作中也是一样需要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心态,绝对不可以好高骛远,手头上的工作都没有努力的完成却总是异想天开的想要更好的工作,那时绝对行不通的;很多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去完成,如果在工作中无法坚持到最后,就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时自己的价值也难以得到体现,公司的利益也会因此受到损害,这种两败俱伤的场面相信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那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呢,我想只有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海纳百川学习精神才能主宰好自己的工作,在最后完美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树立好榜样,带动整个团体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全心全意、朝气蓬勃的参与工作,我想这样的去工作,一定会受到公司和同事们的欢迎,同时自己工作时也会心情愉快,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公司角度上来看,我相信没有一个老板希望招进一个心猿意马、满腹惆怅的员工,这样的员工势必会影响他旁边的同事,带来负面影响;而如果老板招进的都是一些既有能力又踏实肯干,不计个人得失,事事以公司利益为先的员工,整个公司必然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这也就要求员工必须首先意识到工作心态的重要性,只有充分的协调好能干与肯干之间的关系,才能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
所以在人才济济的新世纪,不管是有才的还是有能力的,都必须拥有一个好的工作心态,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才华付诸实践,才能给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带来利益。那些只顾眼前利益,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的工作者,必然难以得到社会的重用。
第二篇:《能干不如肯干》读后感
“工作态度就是竞争力”
——《能干不如肯干》读后感
通过阅读《能干不如苦干》这本书,使我真正的认识到在工作中,要首先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既要力求速度更要保证质量;并且在工作中要不拘一格,要有发散思维,充分的规划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内容,并且严格的执行,接受上一级的指导,同时积极地接受同事的建议和改进;创新性的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改善,提出对改善工作的质量的可行性建议。实践出真知,只有把美好高明的想法付出实践才能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才能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区别,才能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而使理论更完善的指导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共同得得到完善。
从个人角度来看,能干与肯干既是息息相关,却又有所不同,因为能干是一个人本身具有的技能和素质,而肯干则是一种态度;只有充分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能干服从与肯干,使能干在肯干的态度中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人无论选择在哪家公司上班,他都是满腹埋怨,牢骚太盛,觉得什么都不如人愿,那势必会影响它的工作,也会降低他的个人价值;因为工作是服务于公司的,而工作者就必须使自己的才能充分的体现在公司的利益上,要以公司的利益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的!那些在工作中只以自我为中心的工作者,势必会感到孤立无援,前途一片灰暗。相反如果工作者摆正心态,踏实肯干,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以公司的利益为己任,充分的调整好与上下级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充分的挖掘每个身边人的能力和才华,实现整个团体的合作共赢,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团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轨迹,有的人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些人牢骚满腹,总认为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所获……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工作,而且还要为了自己而工作,把工作看做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乐趣。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当中,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有时怕自己的工作得不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有时会找N个理由将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完成,只要不耽误事就行,有时因看不惯某个同事心里就不愿与其合作,想想看工作本身是没有任何情绪的,是人赋予了它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心态。因此,书中多次警醒人们:“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把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经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主持人问他:“你当初在剧组里当群众演员时有没有想过,就这样跑龙套、打杂如果得不到机会成不了明星怎么办?他脱口而出:“只要你认真努力的把每件小事情做好,总会有人发现你的”!是啊,这是浅显却不易悟得的道理。态度在王宝强的身上已验证了其价值。我们怕领导没有留意我们所做的每件事,但我们是否留意把每件小事做好。只为了完成工作,那在工作时的外在表现绝不会激情四射。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表达自我的机会、个人使命感以及一种活着的理由。这与工作仅仅是“为五斗米折腰”“为别人干活”的想法完全不同,揭示了工作的真正内涵,为点燃工作激情打下基础。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困难的事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外界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是提供给我们成长和各种收获的起点与机会,是为了自己。不懂得这一点,工作起来就会毫无生气,即使是身处高位、拿着高薪也不例外。
“工作态度就是竞争力”。在公司里,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能否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固然需要他的能力超越众人,更需要他的态度比别人更积极。不能说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工作态度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因为我们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激情。但不管怎样,如果希望获得成功事业,成就美好人生,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人是要知道感恩的,要知恩,无论你身处哪个工作环境,是公司给了我们工作的空间,最好的报答是什么呢,是敬业的态度,是对自己边工作边成长的过程负责的态度。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你在为你自己工作。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工作的快乐。如何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如何才能把工作当做一项快乐的事业来做,如何才能在工作中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这就要求人们在工作中必须摆正好心态。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仅仅是满足生存的需要,有的人工作是为了能够买房买车过上好日子;不过通过这本书我认为人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理念的人生目标。这就要求人必须有积极向上、虚怀若谷、脚踏实地的心态。
古往今来,每一个有智慧的前辈对后一辈的人总是语重心长的悉心交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踏实肯干,不要太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并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做他人之所不能做,想他人之所未曾想。始终都要记得自己是活在一个团体中而不只是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中,因为只有实现了一个团体的利益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积少成多、滴水穿石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一个人意志和素质的体现,在工作中也是一样需要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心态,绝对不可以好高骛远,手头上的工作都没有努力的完成却总是异想天开的想要更好的工作,那时绝对行不通的;很多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去完成,如果在工作中无法坚持到最后,就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时自己的价值也难以得到体现,公司的利益也会因此受到损害,这种两败俱伤的场面相信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那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呢,我想只有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海纳百川学习精神才能主宰好自己的工作,在最后完美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树立好榜样,带动整个团体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全心全意、朝气蓬勃的参与工作,我想这样的去工作,一定会受到公司和同事们的欢迎,同时自己工作时也会心情愉快,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在人才济济的新时代,不管是有才的还是有能力的,都必须拥有一个好的工作心态,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才华付诸实践,才能给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带来利益。那些只顾眼前利益,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的工作者,必然难以得到社会的重用。
水工分场王增利
第三篇:《能干不如肯干》 ——读后感
《能干不如肯干》 ——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好的员工管理和励志的书籍,书中着重从三个大环节描述了做为一个现代优秀企业的员工应该以怎么的能力、态度、效果去身体力行的完成各项工作,给我的感受特深、从而直接洗礼了自己的内心,间接地为我注入强电。
书中《能力篇》都是在强调说明一个人在企业中要以怎么的职业道德(事业道德)去面对去做人做事,她鲜明的举例及睿智的对比让我重新省视了自己,给读者很好的启迪。古人去:有志者,事竞成。一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是道德不可没有,而且要有崇高的道德理念。道德是一个人能为好人能做好事的重要前提及基础,不管在哪里工作,一个人首到其冲的是为人,在侧做事,不可否认的是:人没做好,怎么能做出好事?书中名为《把工作当事业不把工作当职业》这一课举例了我们的劳模王顺友,他在平凡而又艰辛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不畏艰险、排除万难、持之以恒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他把自己的职业当事业,用《责任重于泰山》这几个字来评价他并不虚。从这一课中,我又学到一句名言,王顺友说:《我不怕困难,也不怕吃苦,就怕别人说我工作没做好,对人不厚道。只要大家说我是个好人,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我就满足了,这句话我将刻骨铭心牢记着,并用她深刻的内涵来结合自己的工作,汲取精华、充分的将学到的用到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
《态度篇》是把一切对工作的积极性、创新性、实践性结合为一体,引导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常人道:态度决定一切,我们的态度固然是重要的。事实证明,我们不管从事着多么平凡的岗位,如果都能够以实干、巧干、苦干、精干、肯干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平凡中也会变得卓越,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坚钝的精神堡垒。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专一行,立足于本职成才,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细心、追求卓越与完美。杜绝责任心不强、态度不端正、工作作风不廉洁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戒骄戒躁,要把好的工作作风当成是自己的生命去对待,用好的工作作风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至苦寒来。这要求我们面对工作困难时,要敢于亮剑,用磨砺这把利剑来铸造自己的身心,做一个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历经考验的人。
企业的成与败、兴与衰,可以用《效果》两字来概括,那么我们要以怎么样的行动去获得效果,书中《效果篇》明确的为读者指引了各方面的细明,引领读者为别人所未为,思别人所未思,锁定目标竭尽全力以之为之,为成果而不泄努力。文中有句话写的是《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企业成功的保障》,这要求我们不管是公司的个人也好、小组也罢、大到区部及大区,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首、求同存异、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对集团制定的目标前扑后继、奋力拼搏;个人与同事间及公司间创造双赢的利益观念。读而生思,鲁迅先生曾说过:俯首甘为孺子牛,做为公司里的一员,自然是竭尽所能在所不惜,上级的指令要坚决的完成。我们要甘于奉献,“以独特的思想追求工作的意义性、以纯粹的动机追求工作的行为性、以谦虚的心态追求工作的和谐性、以主人的标准追求工作的完美性”,这就是我价值观的诠释。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人对事,凡事感恩,一切感恩,矢志不逾的热衷于公司的每项事业、富有激情的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满怀热心的服务于公司的客户乃至各个同事以及各级职能部门。谦虚务实,为目标随时行动着,用少成本为公司营造更大更多的利益。
第四篇:《员工突击》读后感之四
责任重于泰山
——《员工突击》读后感之四
责任,是伴随着每一个人一生的使命,每个人一生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人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尽相同的。人不能逃避责任,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就等于放弃了生活,也将被生活所放弃。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费力才能完成的。做与不做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责任心。简单地说,按时上班准时开会等一些工作上的小事,并不是所有的人真正能做到的,表面上看这些人的时间观念不强,实际上就是责任心不强,他们没有时间观念,就是对领导、同事的失敬,对别人的时间的浪费。违反单位制度,说到本质就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首先是对自己单位和职业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于汶川地震的幸存者来说,不管他们肢体健全还是伤残,他们的第一责任就是要好好活着。尽管他们很幸运,历史罕见的强烈地震没有夺走他们的生命,但是,目睹家园被夷为平地、亲人瞬间在眼前消失,足以摧毁很多人的意志。但是,他们必须克服心理障碍,必须好好地活着,好好地生活下去。好好活着就是对遇难亲人的最大的告慰,好好活着就是对救援者的最大回馈,好好活着就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
有一些责任是伴随每一个人终生的。对父母尽孝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既是道德规范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对国家尽忠,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的责任,并且是第一位的责任。
面对烈焰炙身,邱少云纹丝不动,是责任心使然。面对久攻不下的碉堡,董存瑞舍生取义,受责任心驱动。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们,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国家强烈的责任心,谱写了人生壮丽的华章,获得了永生。
责任到底是什么?社会主义荣辱观认为,责任就是荣誉。我们为荣誉而工作,就是主动争取做得更多,承担更多的责任;为荣誉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满腔热忱地做事;为荣誉而工作,就是为企业分担忧虑,给领导减轻压力,给上司以支持,给同事以帮助;为荣誉而工作,就是自动自发,最完美地履行你的职责,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为荣誉而工作,就是要树立天航钢构品牌,让用户满意,为公司争取利益;为荣誉而工作,就是要提升我们的装备修理能力,严把质量关,让我们的蓝天卫士放心,让祖国放心。努力工作,忠诚于企业,在捍卫企业信誉的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荣誉。自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人们常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干事多犯错误,少干事少犯错误,不干事不犯错误,这其实不然这种说法只是平庸之辈的鼠目寸光的认识。多干事风险肯定会更大,但是机会也肯定会更多。而少干事或不干事肯定没有任何发展的机会,收获也会更小或没有。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承担起自己所应负的责任,要勇于承担自己“不应承担”的责任,就象希尔的助手小姐一样,不是被动地听众上司的安排去工作,而是主动地做好一切对企业有益的事情。上司想不到的替上司想到,上司顾不上的为上司做到,为上司分忧解愁,助手小姐因为勇于承担责任而得到提升。这样做也许会给上司、给企业惹来麻烦,受到训斥甚至处罚,但至少问心无愧!
多一分责任感,客户就会对我们增加一分信任,中标几率就提高一分。多一分责任感,我们的战鹰就增加一分战斗力,祖国的领空安全就提高一分。多一分责任感,我们企业的发展就步伐就能加快一点。我们员工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可以提高一分。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的人。责任重于泰山!
第五篇:《员工突击》读后感之5
创新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员工突击》读后感之五
创新,是《员工突击》所体现的精神理念之一,是万事万物发展的永恒主题。
按照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物体未受到外力的作用,将永远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就是物体共有的属性——惯性。将其推而广之,不同事物的属性各异,但惯性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如何克服物的惯性,改变其运动状态,唯一的途径就是施以外力——作用力。同样,为了改变事的状态,也必须对其施加作用力,这个作用力就是创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把创新解释为创造新的、革新等。所以创新的反义词是保守、因袭、守旧等。其实任何事物在产生、存在及成长过程中,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的历史。这就是说创新不是现代社会的专利,而是自然界生命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每个生命个体每时每刻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活动,循环系统中的新陈代谢、细胞裂变、生物繁衍、种群繁殖、染色体变异等等,都是自然界中的不自觉的创新活动。没有创新,生命就不能延续,就成了标本。没有创新,物种就不能进化,所谓的“人”还生活在原始森林采食野果、茹毛饮血。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无一能脱离创新思想和创新行动而孤立实现的。斯巴达克斯领导的起义,加快了奴隶制度的崩溃。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世界性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共产主义学说的建立,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掀起了红色风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革命的有机结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催生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回顾工厂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重大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动的形成和实施的过程。我们第一次大修的某大型装备是事故受损装备,过去没有该型装备的大修经验,资料也严重匮乏,在工厂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积极配合,兵分二路协同作战。一方面到兄弟工厂和制造厂调集资料,争取更多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自力更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想出了很多办法,这其中就有许多非常感人的创新。
装备大修都是严格按照工艺路线、技术要求等技术文件进行。由于我们没有大修该装备的经验,再加上资料缺乏,困难是巨大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打破常规,利用拍照、摄像和胶布标记等“笨”办法完成了很多工序的作业。在全厂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终于在计划时间内实现了大型装备的顺利出厂、交付,为工厂取得大型装备的大修资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动力,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经济强国,同时也促进了日本政体的变革,使其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所有创新都会因为事物的惯性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这个阻力又叫做保守势力或反动势力。戊戌变法就是因受到以慈禧为首的后党的阻挠、迫害而夭折的。
创新的阻力不只是来源于外部,也有来源于自身的,知识匮乏、思想僵化、自私自利等等都是创新的巨大阻力。“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在当今知识爆炸、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只有解放思想、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营养,拓宽视野,才能具备创新的必要条件。只有把国家和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使自己的创新成果得以实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资源争夺问题,而是如何高效、快速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先进的交流形式,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服务再造。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乃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管理创新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地整合各种要素资源,例如设备、工具、人力、资金、厂房等有形资源。同时,管理创新的目的要尽最大可能地整合各种辅助资源,例如政策、市场、品牌、人脉等无形资源。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并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具有的,创新行为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经常要进行的。住房装修,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服饰更新,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外在形象。住房装修、服饰更新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创新行为。装修效果如何,体现了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显现了业主的审美观。新衣是否得体,除了个人身材的自然因素外,还有面料、做工、品牌、搭配效果等。不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满、工作更加有意义,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创新的意识,是否能够打破思维定式和惯性。《员工突击》提到的那位员工,给董事长提了一个小小的合理化建议,改变了电扇传统的单调颜色——黑色,使东芝公司本来滞销的电扇摇身变成市场抢手货,彩色电扇因此风靡世界。
那位员工只是东芝电器七万余名员工中的普通职员,在这么大的一个公司,估计小职员是不可能随便拜见到董事长的。改变电扇油漆颜色的建议既不是什么重大的技术创新,也不是重要的市场信息,仅仅是一条合理化建议而已。这么一条合理化建议是如何传递到董事长案头的?又是如何被董事长采纳的呢?显然,东芝公司在企业管理方面非常注重创新。
彩色电扇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同等重要。如果非要分个孰重孰轻,答案只有一个,任何企业的成功、任何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科学的企业管理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反之亦然。
1993年,时任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投资1700万美元创立的安徽万燕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VCD,并率先投放市场,其技术绝对国际一流,被同行誉为VCD的开国元勋。但是,由于其沉迷于技术开发,不注重企业管理,不注重开发市场,被国内的“爱多”、国外的“爱华”等许多家电厂家迎头赶上,并遥遥领先。最后,万燕公司就象一位老农,倒在了自己开发的处女地上,被同行戏称为中国
数字光盘技术开发道路上的“革命先烈”。
再说一下三鹿集团的破产、倒闭。三鹿集团的技术力量在中国奶企称雄无人异议,但是,随着企业的迅速膨胀,在管理上没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小小的奶源收购失误使得这座中国奶企摩天大厦轰然坍塌。
万燕公司、三鹿公司从平庸走向优秀,创造了辉煌。但是他们都倒下了,其原因就是他们只重视技术创新,而忽略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谈不上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是企业对人、财、物的管理的统称,涵盖与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相关的一切事物的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战略管理等等。企业管理内容包罗万象,有政治的教化,也有经济的手段;有传统的理念,也有现代的元素;有法律的强制,也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各个企业因所处的产业领域和地域不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迥异,人员的文化素质、思想修养差异,企业管理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但是,按章办事、令行禁止是所有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其实,尽管企业管理很复杂,但是概括起来却又很简单,这就是根据国家法律、政策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关键的问题是,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国家政策、企业状况及市场行情等参数都是变量,规章制度也要因时而异、因事而异,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要求管理上要有创新意识,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
企业发展和千变万化的市场。
因循守旧,后患无穷,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需要创新。科学的技术与科学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二者相辅相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推动。没有技术创新,企业就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就不能生存。二者不断创新,才能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天航公司任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