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读书笔记摘录三
1.一个不能支配自己的注意力,把它集中到当下目标,并按这个目
标的要求做事的人,无论如何也不适合做正事和与人交谈。2.外在的谈吐和风度是你发挥自身价值的先导,否则没人会在意你的价值。
3.真正的友谊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只有彼此深深了解,互相欣赏,才能绽放出友谊之花。
4.在犹太人看来,学生有四种:海绵、漏斗、过滤器、筛子。海绵
把一切都吸收了;漏斗是这边耳朵进那边耳朵出;过滤器把美酒滤过而流下渣滓;筛子把糠秕留在外面,而留下优质的面粉。学习知识应该做筛子一样的人。
5.犹豫是非常危险的,人们必须在最适当的时候,痛下决断,否则
便会坐失良机。只有适时而大胆的行动,才能掌握胜利的主动权,临阵踌躇不决,将丧失良机。
6.契约自毁法则:以守法的形式取得违法的效果,以履约的形式取
得毁约的效果。
7.重视金钱并不是因为金钱本身的货币性质,而是重视赚取金钱的过程对于人生的实际意义。
8.人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9.没有知识的人不算是真正有用的人,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
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在世界各行各业中生存。10.一切必须靠自己的奋斗去得到成功,而绝不要因为父亲是富翁,而让自己有任何依靠。
11.只有那些强人,那些不屈不挠的人,才能在危机之中,瞬时离开
自己所处的境地,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自己,幽默自己。12.能以微笑回答别人非难的人,有领袖之才。
13.路要真正自己去踩,才真正算是走自己的路,自己不走,叫别人
走,是毫无道理的;而踩着别人的脚后跟走,其实是替别人走路。14.只有有了目标才会成功,目标是对于所期待成就事业的真正决心。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琐事纠缠,人应该过的轻松一些,只管看准目标向前迈进。
15.聪明的犹太人知道究竟该在何种情况下适时的接受别人的帮助,好让别人有一种施惠于人的满足欲和成就感。这种行为通常比鲁莽的帮助别人更能赢得他们的心。
16.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决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
不能做决定的人,固然没有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17.广博的知识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可以帮助他们从更多的角度看待
事物,以便选择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素质非常有利于决策。18.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恐惧感,便能较容易的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
为,他的自控能力能让他在纷乱的环境下处变不惊,并能无畏于后果的不确定性,而做该做的决定。
19.对钱财必须要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是尊重它,珍惜它,它越会跑进你的口袋。
20.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勇于进取,而且要不断
创新,永远保持竞争中的优势。
21.悲观的人习惯于往背包里装更多的负载,而乐观的人则懂得适时
减掉背包里的负载,学会适当的放弃。
22.承诺的结果应该是应诺,践行诺言。真正的应诺有时像美丽的童
话,让人感动的心灵震颤。
23.积极的休闲应该有利于身心的放松,精神的陶冶和人际的交流。24.如何才叫说话不过分,做事不过火呢?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对
事不对人,不要伤害人的自尊和人格,不要让一个人觉得无地自容。
25.朋友之间,重的是义气之交,重的是肝胆相照。交朋友要交有血
性、有骨气、有仁德的朋友,要交那些品行端正、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奋上进的人。
26.真正的朋友不在于相互利用,而在于共同的志向和思想,在于互
相帮助,使生活增添乐趣。
27.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变成热泪。
28.反复的告诫自己:你的大脑确实属于你自己,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你可以做出选择,而且只要你决定主宰自己,你就可以享受自己现在的时光。
29.快乐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而
不知不觉的来到。
30.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要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31.当一个人有一块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
拥有两块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两块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时间的信心。
32.马太效应:一个人拥有的越多,社会就给他越多;一个人拥有的越少,社会就给他越少。
33.当一个人能够为自己的一切做选择的时候,他便是做自己,便是
成为自己,便是自我实现。
34.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
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
35.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直接决定了其口才的高低、风格,甚至社会价值。
36.人要珍惜每一个当众出丑的机会。只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就
要设法进入一个心理上的自由王国和无我的状态。别人绝不会在意你说的怎样,把话说出来是关键。
37.交谈最基本的条件是:既要有充实而有价值的内涵,又要善于表
达,使人听得痛快,而且回味无穷。
38.说话人的话语一定要受到发自内心的充沛情感的支配,才可能产
生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话的人,不见得字字珠玑,但是他总能说出对方想听到的话。40.真正的道歉并不只是认错,承认自己的言行破坏了彼此间的关系,而是要勇敢的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41.说话,要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说了,还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42.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就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的敏锐性,丰富自己的学识与经验,并增强想象力与敏感性。43.永远别忘记赞美他人,而且要不止一次的去赞美。
44.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认为自己有资格
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
45.不和男人交际的女人渐渐变得憔悴,不和女人交际的男人渐渐变
得迟钝。
46.陈逸飞:一个人总是有许多梦,想做许许多多的事,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想抓住一些比较主要的事情,把它做好,对我来说这是很重要的。
47.孔子:益者三友,友直(率直)、友谅(宽容)、友多闻(见识
丰富);损者三友,友便辟(性情暴躁)、友善柔(优柔寡断)、友便佞(心怀鬼胎)。
48.判断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不在意他能挣多少钱,关键看他的钱是
怎么来的?怎么花的?
49.生活中应该有两个目标:
一、要得到你所想要得到的;
二、在得
到之后要能够享受它。
第二篇:读书笔记三
院系:物电学院
班级:电科0911
姓名:董训锋
学号:2009111136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泼猴和唐三藏及师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我虽然看了一遍,但是以这本书编辑的电视机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回《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节;后来再读,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罚,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他虽然天生比较冲动,性格比较火爆,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杀生,但是在我看来,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的,都是些杀人无数的强盗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却不信,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让悟空杀人,却不去管那些恶人去害人,我总是觉得悟空很冤枉。唐僧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是让我比较难以理解的人,他总是被妖怪抓走。在师徒四人之中,他总是带来麻烦,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还会添乱,要是没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经去另外一个西天了。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却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师傅,见到妖怪害人时,总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当悟空打死那些祸害苍生的人时,他却大惊失色,不仅念紧箍咒,有时还要赶走他,难道他就不会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给杀了,他们又会去祸害别人,这样,岂不是为了一条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吗?但是,唐僧却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为了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苍生,他不仅不要快速到达西天而不让悟空自己飞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也从没让悟空帮他飞过。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或恶意地极力挽留他,甚至给他金山银山,乃至整个国家,可是他都拒绝了,我想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要取得真经的信念吧。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大肥猪,有时悟空叫他去找点水果给师傅吃,可是他要么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觉,要么摘了许多水果,却在回来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来却随便找个借口说个谎想敷衍过去,但总是被机灵的悟空识破,被整得很惨。我觉得八戒在取经的路上总是想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会儿在这藏一点钱,一会在那藏一点宝,还总是想着高老庄的媳妇和嫦娥,师傅被抓了,他动不动就说:“我们收拾收拾行李散伙吧”、“我回高老庄去了”这类丧气的话。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总爱吹牛,有时候,悟空把妖怪打败了,他却绘声绘色地向别人吹嘘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败的。但是,他有时也会发挥作用,如:在师傅被白骨精抓住时,他来到花果山想着办法把猴哥给请了出来,最后,把师傅救了出来。所以我觉得八戒还是挺可爱的,虽然时不时动点歪脑筋,但也会有智慧的火花。沙和尚是三个徒弟中最老实的一个,他始终对师傅忠心耿耿,对两位师兄也是毕恭毕敬。可是打起妖怪来却是毫不手软,虽然没有悟空那么厉害,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保护师傅的。而且,在师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觉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师傅。虽然《西游记》已经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会经久不衰,因为这师徒四人,实在各有妙处,很吸引人。
《亮剑》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光闲来无事看了看《亮剑》这部书籍,因为偶然间听人说过这本书与电视上是两个版本,电视顾及政治因素而改变了许多,其实它称得上是一门好输便下载了这本书,书的前半章与电视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让我看到引起兴趣的地方,无论是哪些方面都未曾看出它在同类型作品上的突出,所以我把这本书束之高阁不再翻阅,但是最近的一段时光因为某些原因又把接下来的方面接着阅读,后来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我,晚上甚至都熬到不得不睡的时候才休息。随着情节的起伏,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彻底翻完的时候陷入了一种沉默之中也进入了一种较为激情的状态,当然更多的是平静,一个人默默思考的状态。
愤怒,无奈,伤心,感慨,佩服,太多的情绪充斥在内心之中,那个年代的疯狂愚昧极端是可以从现在周围人的身影上可以想象的,对于后来的善后工作也感到后来人的心胸宽广,没有一定的胸怀是容忍不了某些人的,对此我感到十分佩服,相比之下自身胸怀是狭窄的,若是以我的性格恐怕是要收拾不少人的,这样的行为是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无法稳定局面。对于政治我是不甚了解的,也无心对那些勾心斗角使劲卑劣虚伪的手段感兴趣,对于乐于此道的人相来也是不齿的,不想过多的去评价那个年代,因为太多的书籍描述过那个令人极其痛苦的时光,我未曾去过那个年代仅仅根据一些书籍一些人的看法就去判断也不像做出这么一个决定,在很多时候政治是会导致历史描述的方式与方向,人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要有质疑的精神,不能从众心理盲目相信个别人或者是个别行为,毕竟没有人是万能的他自身一定会存在一定的错误与成绩。
我的心胸是狭隘的,这使我在很大程度佩服后来的决策者,对于过错与成绩要分开来不能轻易抹除也不能全盘否定,若是我做到这些恐怕是需要很大的心力的,也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说服自己而不能轻易做到。从书中感到了人性,我始终认为人性是具有一定的阴暗与残忍的,只是有些人表露了出来,而有些人永远把这些埋藏了起来使这些不能成为性格,不能否则好人但同时也要重视人的性格问题,似乎有些想像于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作者描述的手法和以往的看到的书籍大致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必须承认他成功了,在最后的时候我是有些眼睛湿润,一个付出这么多的人在最后却有个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这使我引起了对生活的感慨,桃花源是存在每一个角落的,关键就是在于我们的内心,若是做不到那种境界,那么在现实就果断地去保护与强大自己。这个世界是有小人与好人的,是愚蠢多于聪明的社会,不要对它失望要有耐心,不要以偏概全。
《宫本武藏》读后感
苦行僧也就是城太郎的父亲,自认为小有成就人情练达,就沉溺女色,最后受到命运的惩罚。他经常表达对自己的不满与抱怨,仿佛是一个自我要求非常严谨的人,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现实中却忍受着糟糕的生活,却始终不肯坚强地面对和扭转人生。苦行僧其实被生活击垮,有抱负,缺乏自我监督和克制,不肯沉下心去面对和改变自我扭转命运。
又八想做一个修行武者。年轻时候,人们因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去做修行武者,正如今天绝大多数人拥入大城市换取更好的报酬一样,这是时代的潮流。又八看到武藏的成就已经不同于往日,心生嫉妒也想有一样的成功,所以写下了大话。既而又因嫉妒和自身的懦弱以及意志不坚定,对武藏产生了恨。又八离开阿甲去筑城,并没有生活的规划,却不知道如何改变。今天我们同样如此,在自己的岗位上,想着某日改变却缺乏勇气,不过我想只要准备好软实力,终有一天会改变,我无比期待这天的到来。又八因为小次郎师门半边下巴的修行武者的到来搅乱了命运的步伐逃走,没有好好利用命运给予的机会---半边下巴修行者的临终寄托,却大肆花费他赠予的金钱且冒充小次郎行骗,这种“成功”太虚荣也最虚幻,被戳破之后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又八始终不肯付出努力去改变自己,在遇见武藏的时候又再次表示忏悔和未来重生,这种表决心只不过是心血来潮。他经不住诱惑,意志不坚定,这也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又八在霸道的母亲的压力之下,自己的主见也被扭曲,去杀阿通,何其疯狂。无论做什么样的决定,无论别人怎么逼迫你,最后,所有后果都是你自己承担。
小次郎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侍才傲物,他有本钱,却让别人不舒服,也因此得罪很多人,惹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小次郎的性格绝对不是一个好男友,他对朱实倾注了全部的爱,对朱实造成了心里上的压力,他强迫朱实听他的,剥夺了朱实的自由,男女双方都要给对方一点空间。
梅轩,热情好客,自然中流露的真情和欣赏之意,他很投缘地跟武藏聊天,无所保留地向武藏阐述其武器的精髓要义,多少人梦寐以求啊。谁想到,夜晚来临梅轩露出杀机,因为梅轩的哥哥是被武藏杀死的。。一个人对另外一个陌生人故意好,几乎全部有目的啊。清十郎没有意识到父亲的成功是怎样来的,他只是继承了财产,自满加上纵情声色荒诞了功夫。他喜欢朱实,从朱实母亲阿甲手里买下,强奸了她,也彻底失去了。清十郎为自己留了颜面就是跟武藏单挑,失败后,同样过于盲目自信的弟弟和叔叔都死在武藏手下,其叔叔赢不了就想着动用黑暗手段,这一点真的像日本人的风格。武藏依然在漫无目的地修行,身体如果承受不了痛苦怎么能打败敌人呢?武藏杀死清十郎的侄子,何其没有人性,但他不认为错误,反以为这是正确的修行。修行是漫长的,正如一个人想要成功总要走很多弯路,但心怀理想坚持不懈,总会在很多的失败后,在走很多的弯路之后找准自己的方向。武藏爬山去锻炼意志,今天很多人户外走几十里路,去北极或去珠峰,都是类似的锻炼意志的方法。其实追求一个很难的目标,承受心灵上的折磨,这本身就是一场长期的意志锻炼。武藏去阿姨家因对方的冷漠意识到自己想去投靠他人的想法是极为懦弱的表现。“我仍未除去依赖亲戚的想法,虽然常常提醒自己要自力更生独自奋斗却立刻又要依赖他人”。武藏的这个情况在我身上也曾经发生过,开始工作2年内的那天晚上我也痛哭流涕。一个人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阿通思念着武藏,压抑着情感,几年如一日地爱着他。阿通思念他,心理上承受巨大的痛苦,坚持不懈,备受煎熬。她不愿听泽庵的话,这种爱抛弃了俗世的目光,是极为纯粹的爱,看不到一丁点的自私。阿通实际上做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forget herself for someone。武藏为了剑术的精益求精,最后艰难地在恋情和修业之间选择后者。
用光悦的一句话收尾作为对自己的警示,“年轻人还是喜欢碧海蓝天,但是他们经常舍近求远,浪费了青春时光,却无法达成崇高的目标,结果变成愤世嫉俗,一生庸庸碌碌地过日子了。”
《血色浪漫》观后感
幽默精彩的台词,才貌双全的明星,活泼严肃的军旅生活„„使得由梁都编剧、刘烨和孙俪主演的《血色浪漫》成为时下最值得期待的电视剧之一。但我个人认为,真正打动人心、引人深思的却是主人公钟跃民所信奉的“在路上”的人生观。这三个字貌似简单,实是字字千均,意蕴深远。
中国文化一直视哲学为生命的学问。从哲学的思维来解读“在路上”,我们就会觉察到人生观不仅是对人生真理的认识和体会,而且是芸芸众生的人生困惑的解毒剂,甚至是享有盛名的现代生命哲学的精髓。
人生的话题很大,也很沉重,但它又是实实在在地蕴藏于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生活是人生所有意义与价值的源泉。离开了现实生活,“人生”就只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毫无意义。正如黑格尔所说“真实的或具体的一般就是个别”人生也只能由具体的人的言行举止来表征。“自然世界”才能成为“人的世界”人的言行举止才被赋予了意义与价值。如是,我们才觉得世界是可亲可爱的,人生是“活泼泼的”。这正是剧中的主人公钟跃民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并体味和享受它所带来的乐趣之因所在。
“在路上”意指人生只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一条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流”。人生的每一个成就都宛如一朵稍众即逝的浪花,人士更多的精彩永远存在于下一次可能之中。唯有通过这种不断地“虚无化”,充分地享受人生的过程,才能实现萨特所说的“存在”,钟跃民达到了这种境界。而我们大家都免不了俗气,总是把过程和结果分割开来,把结果当作目的,视过程为痛苦,“学海无崖苦做舟”就是明证。这种“二分法”不仅造成了对真实性命的误解,因为性命本来就是帕格森式的“绵延”,更有甚者,是助长了欲望的旺盛、功利心的增强。当欲望未实现之时,我们感到苦楚、沮丧,实现了又觉得惆怅、空虚,人就像摆钟一样在苦楚和空虚之间来回摆动,人生之哀莫过如此。
其实,人生有且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无论圣君贤相,还是凡夫俗子——都殊途同归地趋向死亡。很多哲人都曾经说过,只有研究了死亡的思想才具有深刻性,才是真正的思想。与之相应的是人的意识只有如海德格尔所言的“先行至死”,对生活才有真知灼见,才能认识人的真正存在。先行至死”会产生三种人生态度:一种是宗教式的消极人生态度:一种是尼采式的权利意志观:不过这种人生观破坏力太强,对性命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所以,最好的还是第三种,即儒家的中庸之道,“极高明而到中庸”。钟跃民之所以活得这么滋润、洒脱,积极入世,但又不为外物所累,正在于儒家文化融入了他的血液,成为了他安身立命之所。
“在路上”暗示着人只是宇宙的一个匆匆的过客。由于人来世匆匆,去亦匆匆,所以人生才显得弥足珍贵,人类才苦苦地追寻生命的不朽,正所谓“雁过留声,人国留名”。然而,或是城市的柏油路太硬,留不下人的痕迹,或是“文化工业”致使千人一面,丧失了自我,甚或是有人视生命“轻于鸿毛”,大雪无痕,“人生苦短”、“人生如梦”等,在庸人那里,成了游戏人生、醉生梦死的冠冕之词。但在智者看来,我们当采取尼采所谓的“儿童嬉戏时的认真态度”,其可贵之处在于: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会怀着一颗新鲜、好奇的心去欣赏沿路的美丽风景。
实现“在路上”的人生,诚非易事。就主观方面而言,这不仅需要人生智慧,还需要“我欲仁,斯人至矣”的决心,承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勇气,以及能守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份孤寂的坚毅。就客观方面来说,实现“在路上”的人生需要宽容的社会氛围。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同时它也是**自由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倘若社会缺乏宽容,象钟跃民这样有个性的人就没有立足之地。时下,“以德报怨”虽则有些陈义过高,但为人之道仍需“以德报怨”。“一个都不能宽恕”的思想已时过境迁。
第三篇:读书笔记(三)
读书笔记
(三)1、妖魔存在于细节之中。
2、让自己顺手习惯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去试着去做。
3、为了使自己的好坏不拘于自己的偏见,又不纵情任性,放肆逞能,就必须
要有个高尚的标准来制约。
4、营销的第一法则是管理客户的期望,而不是仅仅满足客户。
5、一旦我们在主观上对事情的发展抱有悲观的预测,那么事情可能会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完美自己已经放弃努力。
6、真正的公平是组织最持久的动力,衡准心灵的天平才能带来基业的长青。
7、驾驭将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懂得手下英雄们的想法,明白他们内心的活动。
8、凡是偏离自己想走的路而乱走的,叫做迷乱。心不能明察得失所在,就是
迷乱。
9、如果看不清事物的前因后果,就是不知道它的底细。
10、奖与罚它们的作用就在于引导。但如果一件事同时触到奖与罚,那么该奖的奖该罚的也当罚,不能用世人的道德感来处理。
11、形名之学:先让下属把他想要讲的话都讲来,既然有话要讲,必须有你那一套概念要阐
述,而且还要有逻辑,能够自圆其说。那翻话不能有的放失,而是要有针对性。最后把 他所做的事情(形),与他所阐述的概念(名),加以参验对比,看看是否相符。
12、作为一个君主,处理政事的能力如何,指挥作战的水平高低,这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识才才是最重要的。
13、想要身边有向魏征类的人物,首先你得是李世明,创造一种开放交流的环境。
14、用人不看他是否有污点,不听信他有什么过错,只是考察他对自己是否有
用。凡有能力,能做出贡献的,虽有外人诽谤,不予听信,而那些徒有虚
名的,不予赏赐,如此下属便不敢以虚名企望给予功名利禄。
15、奖罚的要点是:设定的的标准是下属通过努力是大多数人可以得到的,罚的标准是大多数人可以避免的。
16、同恶相助,同好相六,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要跟人亲近,至
少要相同其中一样。
17、赏罚中要注意的一点是:功不能抵过。
18、赏时不要一次性赏太多,应该分割奖励,同时要比较有诚意,注意姿态,不然虽赏,他却不一定买你帐。
19、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尽其才,君
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
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谓贤主之经也。——《韩非子—主道》。
20、有才能的人,往往具备了独特的个性,有超出常人的品性和一种稳定成熟的气质。
21、复杂的武学最简单的问题是什么。
22、制度的用处是治人,制度的制定要合乎人的思维。
23、夜里想好千条路,早晨还是磨我的豆腐。一个人一生会遇到很多难以抉择的事,不要优柔寡断,想好你要做的事。
24、当你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时,而且认为已经不错时,最好应该再压一压,让自己先放松后再做最后决定。
25、任何时候降低风险的最好办法是别让资金冒看得见的险。
26、当首领的人,只要意志坚强,就可指挥如意,强将手下无弱兵。
27、我们应付群众暴动的方法,要取治水的方法,其法有三:一,如系堰塘之
水,则登高以避之,等它流干了自然无事。二,如系有来源之水,则设法
截堵,免其横流。三,或疏通下游,时期向下流去。
28、如果我在办公室时仍旧向孙权请示下情况会怎么样呢?当你有难点时何不
推向领导呢,而且又让领导觉得你重视他。
29、人所有品格中,诚最为重要,再则是正,心要正。
30、如果让员工都明确,我想拿三千的工资,我需要怎么做。
31、管理一个公司如同治水,一边主疏通,使其按轨迹流,往下流是最省力的;一边要筑堤防其横流。
32、厚黑学运用的要点是把对方看透,在对方锐时要忍字当头,厚字当盾;当
其钝时,你再黑,他就无招架之力了。
33、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观察人的行为,即可窥其心理,知道他的心便可
预料他的行为。
34、所谓通一思想,不是说所有人的思想都一样,而是在人人思想独立的基础
上,从学理与时势上彻底研究,公认某一条路可以走,才是真正的思想统一。
35、教授学生要用启发式、自修式,最坏的是注入式。
(一)、只有那些并非我们真心想要的东西我们才需付出努力以便集中精神。
(二)、幻想家和成功者的本质区别是成功者在充分享受梦想带来的欢娱时,借助这 精来坚定自己的决心与意者,并付诸行动。
(三)、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传递、感觉的互动。
36、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改变的力量。
37、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8、好人就是没有时间干坏事的人。你有多大成功取决于你的时间管理。
39、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40、很多失败的原因不是在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41、企业发展最大的局限就是企业领导人思考方式的刻板化、局限化、模式化。
42、沟通是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
43、不做准备的人就是准备失败的人。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5、用人所长,比容人所短。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46、在沟通上少用、慎用“我觉得、我认为”等字眼。多使用“您、你们、我们”。表达不
同意见时,保留对方的立场。
47、赞美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你看待别人的想法会影响他后面的行为。
48、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代名。
49、境界、格局、生命取向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50、花钱三不眨眼:父母、铁哥们、自己的学习成长上。
51、生活本生就是财富。
52、心亡则“忙”,凡是干大事的都是做得住的人。
53、企业文化的建立不能靠别人,因为高跟你的价值观,你领导的企业的价值观必然的联系。
最好的企业文化是做人的文化。
54、你无法想象一个由乖孩子组成的团队能和狼一样凶狠的对手过招。
55、亮剑亮出的是气势,是胆略,是男子汉的精神。
56、军官看地图时像看到了真山真水一样,这就是境界。说专业就是要达到这种境界。
57、最好的合作就是都能做主,差别就是分工不同。婚姻也是一样,我今后结婚后家里面就
听老婆的,外面就听我的。
58、创造致富的真谛是:我为自己所谋求的,也是我想与所有人共享的。
59、勇敢地前进、沉着地前进,有尊严地前进,谁能挡得住你!
60、成功的销售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优雅的外在形象,有亲和力的性格,礼貌,足智多谋,深入浅出的表达力,诚实、坚定而不可动摇的自信,全面了解自己正在推销的商品并对 它充满信心,以及达成协议的能力。
61、顾客时,不要有任何疑虑和特别的奉承之词,也不要表现的畏手畏脚、畏首畏尾的。你
要和顾客平等的地位去对待。
62、你的态度,你流露出的精神状态以及你的个性,与你的推销艺术都会有很大的关系。
63、做销售的两个基本点是:谈话得体和举止优雅。
64、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始终让自己的大脑充满积极、进取、乐观、愉快的和有希望的想法,那么已经解决了人生的一大奥秘。
65、抛弃你的羞怯、过敏和怯懦,克服缺乏信心和勇气的弱点。
66、当你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时,就说出真话。
67、如果你不能以更好的方式说出一件事,那么就一句话也不要说。
68、清楚又亲切,就是销售员说话术的最高指导原则。
69、同人见面时要给人以开放、友善、诚实的感觉。
70、进行销售拜访时,稍一分心,客户也会跟着心不在焉。
71、感谢别人时一定要真实、真情与真诚。
72、会说话的标准:会不会听话,有没有用情,有没有让人感到不安,有没有我字满天飞,有没有冷落别人,有没有打断别人。
73、说话时首先要尊重对方,其次要诚恳,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也就是谈话时要掌握
分寸,避免任何可能伤害别人的成分。
74、良好的客户服务是90%的态度和10%的知识。
75、不要用政策来搪塞你的客户,政策是用来制止事项的,是除了“不”字以外最令客户感
到刺耳的话了。
76、站在客户的角度(立场)帮助客户。
77、用你的真诚留住他们,用些额外的时间来争取他们的注意力,定下时间进行一次私人会
面或者办一个主题研讨会,同他们直接电话联系。
78、对于客户,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你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你不能帮助他,他就会找别人。
服务的秘诀就是先替对方着想。
79、5S原则:一,速度,物理上的速度,也包括行动上的速度;二,微笑,包括健康、体
贴、心态上的宽容;三,诚意,是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润滑剂,是一切事物的基本; 四,机敏,要有机敏、漂亮的接待方式和充分的准备及认识;五,研究,要经常研究客 户的心理和接待技术,要研究商品知识。
80、如果能竭尽全力解决问题并让客户满意,那你就保住了客户与未来的生意机会。
81、任何人都希望交易能够简单而快捷,并且他们作出的决定是英明的。
82、对20%的客户应以充足的热情经常主动出击,20%与80%的区别就在销售的时间上了。但
在销售中我们始终要保持100%的热情和良好的态度以节约时间放在20%上。
83、在听顾客抱怨时要记录下来,以让他觉得你很重视。
84、不管是谁的错,在开始时一定要像顾客道歉,不可反驳。
85、客户投诉处理过程:一,听对方抱怨(记录下来,用时间缓冲下);二,分析原因(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与重点);三,找出解决方案;四,把解
决方案传达给客户;五,处理(要快速);六,检讨结果。
86、不要让客户以他们自己的经验来经营或求发展,而应有组织,有制度地引
导他们。
15,从基层做起看似一句相当合理的话,但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爬起来呢?它
会抹杀人的进取心,然后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这和你想要变的富有就不
要和穷人在一是是一个道理。
87、彼得原理推论:一,总有一些人职位是你不能胜任的,你必须想办法绕过
他们;二,坐在不胜任的位置上,不仅对你自己是一种折磨,对人际关系
和事业也是一种伤害。三,职位越低,斗争越激烈,机会越少,人的消耗
也越大,越往上,路越好走。
88、成功的一个秘诀就是把工作视为消闲。
89、体制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排斥它,后来你习惯它直到你离不开
它。我们的身体已经有多大一部分已经被体制化了?我们的梦想有多少被
消耗掉了?
90、生命总有挫折,但那并不是尽头,而是提醒你该转弯了。
91、那些一脸冰霜的人,头脑中多半会有很多消极的想法。
92、自信的人不怕被误解,因为你现在所做的一切不为人们理解的事完全有可能使你在将来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93、别人想要使你感到难堪,攻击你时,你必须先集中心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保持礼貌与和善的态度,并无视其龌龊行径。
94、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95、有时我们必须果断地离开使你不开心的人与事。
96、享受来自舍弃,并非获得,放弃那些使你不安与不快的事。
97、要把一件事做成功,首先要对这件事有一幅清晰正确的心理图像。
98、请专用医生时保持健康给钱,生病不给钱。
99、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追求的,她只要自然地交流,去接近,而不是刻意去逢迎去追逐。
100、想要观察一个人,最好观察他怎么恋爱。
第四篇:读书笔记(三)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读书笔记(三)
开远市东城小学肖媛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动员和全面部署,向全党发出了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动员令。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和刘云山、赵乐际同志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文件,切实领会中央的精神和要求。要深刻认识到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温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因此,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当然,有了标准,不采用、不使用,再唯
一、再最高的标准,也等于是白搭、空摆。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各项考核指标、措施、政策,都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做出其他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第五篇:《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
读《大学》,感想颇多,虽然有好多问题都是源于前人的拷问,可还是触发了我很多的思考。以下就简单地谈一下自己读书过程中的体会。
一、我对“修身”的理解。
读《大学》和别的儒家经典一样,印象深刻的就是它对道德修养的看重。但也与别的经典著作宽泛而没有条理不同,《大学》里提出了一整套的道德修养的规范。我想,这应该也是《大学》被当作“孔门学仁全书”的原因吧。书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它们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儒家经典的道德要求、途径和终极目标。
修身的途径和作用是什么呢?
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的目的是为了修身,也只有完成了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里详细解释修身与齐家和治国的关系。从大的方面说,个人修身和齐家对国家民族来说很重要,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前提;从小的方面说,修身却是十分现实的问题,每个人都要从小做起,从自己内心做起。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整个如家的道德伦理体系,都是建立在一个推己及人的基本假设之上的。这就是与“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致的思想。
“格物”就是尽可能去了解、感知这个世界,把握世界的本质。“致知”就是自己去掉蒙昧,变得智能起来。“格物”“致知”之后才能使自己“诚其意”。“诚”极为重要,“诚意”之后是“正心”。若是心不诚,特别是对自己不诚实,正心是无从谈起的。经过不断修炼之后的“心”就得到陶冶,得到升华,经过了纯净心灵、陶冶精神之后,才可能在言和行上达到君子所具有的合度与规范,才可能以这样的君子风度去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我们不仅要问: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的依据是什么呢? 在传统中国的农业社会里,家是国家的最小社会单元,家是个体安顿自己赖以存在的前提。没有家,人将就是孤立的存在着,没有归属感;没有家,国将变得不稳定。总之,家是社会的基础,是个人发展的前提,所以人们总是期望“家和万事兴”。因此,儒家把进退有序、长幼有序的“齐家”看成是一个人成年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在家族里要言行规范,合乎礼仪,要能够齐家。人是个体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他要参与一个群体,这个群体首先就是家,然后是国,而修养或责任的实施也是由“齐家”到“治国”。
有没有可能出现“身不修”、“家不齐”而“国家治”、“天下平”呢?
课堂的讨论上,有的人会认为,治理国家与个体没什么大的关系,而是那些当领导的人去治理的。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偏颇的。中国有一句话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说明国家的事务与每个个体都是分不开的。“国将不国,家何为,人何在?”在这个意义上,家国与个人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即使是人们通常所举得管仲和唐太宗的例子,也并非完全彻底的反例。试想,管仲之后,齐国乱成一团,自己也是身败名裂,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的吗?唐太宗登基之后,力行仁义,提倡道德,被尊为典范,即便如此,晚年也因自己年少时的事苦闷不已,这难道能作为“身不修”却可以治国的例证吗?应该说,从普遍和长远来看,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样的推理是没有问题的。
个人觉得,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普遍功利化的社会中,我们其实更需要有一个道德上的标杆和目标。儒家对人性的强调,对诚意、正心的强调,让人知道义理,知道道德情操,知道为人处事的基本规范,这些都是有现实意义的。其实,今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很多人并没有重视自己的心性教养和自我修养,而是贪婪无比、肆无忌惮地投机钻营,费尽心机地去钻制度的空子、钻法律的空子以中饱私囊。这样的例子越多,以及人们对此的熟视无睹,都是整个社会道德渐渐失守的表现。
二、我对“三纲领”的理解。
“大学之道”开篇就提出三个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刚开始还不能透彻理解其内涵,因为文本过于简洁,而且它的意义极为深远,是深深镶嵌在儒家一整套的思想体系中的。根据王岳川先生的观点,三纲领中的“道”、“德”、“善”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要明白这些关键词背后的深刻精神,只有通过对大量经典的阅读和感悟,借助很多资料的阐释和老师的讲解。
此处“大学之道”的“道”主要指道理、宗旨、规律等,特别指为人处事的准则,实际上提供了一套自我的行为规范。老子在《道德经》里经常提到“道”,道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与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原道不太一样,儒家的道主要指人伦纲要和君子准则。
“大学之道”第一条纲领是“明明德”。第一个“明”就是明白、彰显、弄清楚的意思。第二个“明”是明亮的、光大的、高尚的意思。这个“德”是指德性、品德和个人修养。“在明明德”就是要去明白、弄清楚并且彰显人人内心原有的光辉品德。儒家强调“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的本性原来就是善良的,之所以长大了以后千差万别,呈现巨大的差异,主要在于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长大后的改变是由后天社会影响所造成的。《大学》的一个意义就在于肯定人性,相信“人人皆可为尧舜”。
当一个人通过良好的教化、修养、陶冶之后,能够把内在清净无染的本性发展出来,而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为了将人性内在的光辉发扬出来,或者培养光辉的人性,就要克服环境的恶劣影响,这样才能把每个人心里所有的光明德行激发彰显出来。在我看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实就是一种借助圣贤之德自我的启蒙,去洗掉那些蒙蔽心灵的杂物和虚假的东西,而把美好的德行开启出来。“大学之道”的第一个纲领“明明德”,主要强调的是自我启蒙。
第二个纲领是“亲民”。对“亲民”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亲民就是亲近人民”,也有人认为“亲,当读作新”,朱熹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认为“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大学章句》)而从《大学》后面的内容看,我也觉得“亲民”应理解“新民”更说得通。
“明明德”意味着当人明白“大学之道”,应进一步去修炼自身而去掉杂欲,才能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而“亲民”则告诫人们,通过自我完善而获得的心性提升成果可以推而广之。一旦人经过自我启蒙获得了刚健清新的人生境界后,还有去除其他人之“蒙”的义务,从而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去掉蒙昧,走向新生。这就是“亲民”的精神,就是强调要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内在的心灵蒙昧而变成新的人。这种推广及人的启蒙,正是知识分子和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
大学不是“独善”,而是“兼善”,不仅让自我变得更加完美,而且也让天下更为完美起来。有这一批觉悟了的知识分子不断去发扬这种“明明德”精神,就会让这个正在被污染和蒙昧的世界变得更加清洁美好。
“明明德”讲的是自我启蒙,而“在亲民”侧重于推己及人。第三纲领是“止于至善”。此处的“止”是一个关键词。一般来说,止是停止、终止。但在这里,对“知止”的理解有其难度,只有当一个人有很高教养之后才能做到“知止”。“知止”是对自己的很高要求:知道进退、知悉厉害、去掉杂欲、有所不能而有所能。这个“止”的意思是说人的目的是要达到最高的善,抵达人生最完善之境,不达到极为高妙的境界就不能停止追求,即使达到好的境界也还要精益求精。
为了达到“知止”,首先要知道什么不能做,这就是根据道德规范,去辨别和了解生活中的事情,去完成那些善的事情,去抵制那些恶的事情。要避免那些不好的,要去做那些好的,就是强调自己清醒的判断力、坚定的意志力否则,我们就不会知道那些可为而那些不可为,最终也是胡乱度日。
其实,至善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做事、做学问的要求。刚入学的时候,我是精仪系的,我们老师就讲了好多关于精益求精的事例。对好多工程类学科来说,精益求精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精神上的目标,更是一个基本的工程要求。想一下,要是卫星发射、高铁运行之类的工程,能够容许得了大的差错吗?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说要把内在的欲望去掉,从而彰显美好的品德,推己及人,普及天下,进而精益求精达到“至善”。以上的三点,从整体上勾勒出儒家的道德体系的框架,这是延续了千年的宝贵思想。《大学》在后文中,详细谈到了实现这三个纲领的做法。
三、关于“慎独”
早在高中的时候,我就了解到这个词汇,可那时不理解它的含义,通过大学所读的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关于“存在”的,让我更好滴理解了这种过程。
从哲学的意义上说,慎独常常意味着一种追问。按照西方哲学的说法,人是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性存在,当人从混沌中走出,意识到自我是一种存在时,人也就把自我从存在的本然状态中推出而审视自我,从而把自我作为与主体之“我”相对的客体。本来“我”是完善的,然而,纷繁的尘世使“我”失去了本心。
慎独就是真实自我的发现与实现过程。这种自我发现不是以外界为目的,而是向内心寻求,试图通过内在修炼摆脱任何外在条件的限制。在这一过程中,人是绝对自由的,所以主体才能够接受真实自我,真实自我也才能够来到主体面前。因此,这种自我实现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可以外化的有形价值实现。这种实现是无形的,无关于外界的。
在《乌合之众》里,作者提到,在一种狂热的社会群体中,我们的自我存于一种“隐形”的状态,正是这种普遍的丧失自我和不负责任,使群体变得疯狂而可怕。其实,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一味地追逐名利权钱,然后又在纵欲中原谅自己,实则是一种自我的隐形。只有重新找到自己,我们才有可以重新成为人。
后记:
读《大学》,我感受比较深的就是那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自律,对实践道德的使命感和推己及人、兼济天下的责任感。我想,这是这样一些要求,是儒家具备了所谓“普世价值”的特点。好好学习这部经典,真的会提升自己的修养,成为更好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