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灵午夜密谈》读后感
《心灵午夜密谈》读后感
《心灵午夜密谈》(印度心灵大师共步开悟之旅)今天看的书,它使我顿悟。本书作者有幸结识了印度心灵大师萨古鲁,并与他共度一个星期的时间。在每天万籁俱寂的夜晚,他们在无人小岛的篝火旁讨论生命、死亡和命运的人生课题。萨古鲁带给她的内心的平静和感悟,她称之为“改变一生”。作者寻找的那些问题的答案,是每个人都感到困惑的。萨古鲁对生命和灵性的感悟会带给你真正的感动,它包含了生活的真义。
也许你也早已思索过很多,也许你仍感到懵懂。无妨,与大师同行,聆听在静谧的夜晚充满智慧的话语,将打开你对世界认识的另一扇窗。萨古鲁的思想远远超越了我们这个时代,花些时间研读这本书,您将参透心灵,领悟人生,见证自己的改变。
我感觉这本书比周国平说的深刻,更主要的是他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周国平的文章中,比如爱情和婚姻的矛盾,他只是提出这样的问题,最后如何,他给不出答案。现在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
但是在这个书里它说明你为什么会这样,同时也给出你应该如何。当然这本书是告诉你如何进行心灵的修炼——然后开悟。但是我站在另外的角度看这本书,你会看明白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为什么爱情会消失,你可以不去照它的方法修炼,但是你可以按照它的理论看现实,看你的内心,使得你更睿智更聪明,生活的也就更快乐。
书中说:
想要让自己的身体感觉更好而选择伴侣,我们称之为性爱,这可以是一件很美的事;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感觉更好而选择伴侣,我们称之为友情;为了让自己的情感感觉更好而选择伴侣,我们称之为爱。情感上的相容是非常甜蜜而美好的,但是也就那样而已,它不可能走得更远。
体验到身体上的相容相悦或者思想上的友谊,或者经历一场强烈的爱情,可以从各个方面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你不理解人与人关系中的这个局限性,它就会被无限放大,但是当这种关系崩溃之后,它就会显得极其丑陋,以至于你甚至无法体面地从中走出来。
如果你的思想或者情感饥饿了,你就结婚。但是你十分清楚,这个不是终极。你仍然可以很好地处理你的婚姻。
但是如果相信婚姻的神话和幻想,那么它最终会让你失望。终有一天,它会让你崩溃。即便你跟世界上最出色的一个人结了婚,你仍然会崩溃。
爱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这种渴望是想要包容一切的渴望,而想要包容一切就是想要没有边际、不受任何限制。但是,通过身体、精神和情感追求万物合一的尝试注定无法得到满足,这让你始终处于渴望中。很多时候,爱让你感到已经进入到万物合一的状态,但是一次你总是跌回到无奈的现实中。
这是一种超越于身体、头脑和情感的合一、狂喜的状态。不论你追求的是性爱、金钱还是爱,你真正寻找的其实就是合一。当你对此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的情况下,你就会始终处于渴望的状态,而无法找到真正的满足,无法找到那个终极。既然合一是你真正在寻找的,为什么不直接去找它呢?
书中说的“合一”,就是你通过修炼而达到这样一种身体、头脑和情感都充分满足的狂喜状态,也就是开悟,然后你就不会再有俗人的烦恼。
其实我们应该这样理解,通过这样的思考而明白,我们的婚姻和爱情,它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也就是你能够非常理智非常清楚地对待你的婚姻和爱情,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失望和痛苦。
爱情具有强大的威力,或许它以另一种面貌提醒你巨大的爱与合一,但是任何一点点小事都可能摧毁爱情。
这本书中萨古鲁以其无瑕的逻辑和智慧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相,而作者又以她引人入胜的个人人生历程为我们揭示了萨古鲁这个人以及他的瑜伽科学。这本书非常有力地说明了为什么我们应该像萨古鲁一样,去经历更为宽广而有深度的人生。
第二篇:午夜打油诗
推窗凭栏江风吹,大河东流水
思绪随那江流去,苦叹无人陪
本想把盏邀明月,一杯再一杯
只奈阴晴圆缺事,扰我千钟醉
八月入诗塾,阳光正明媚
群主抒鸿发,邀来师姐妹
信誓旦旦不相弃,但求长相随
高山流水觅知音,午夜人不寐
曾记得,多少次,起社不推诿
唱童谣,咏华章,吟诗赞红梅
与君采菊东篱下,情趣联诗对
静听夜雨落窗檐,墨香沁心扉
许多事,从来急,百炼需千锤
放眼无碍时,古道长风吹
书生气,冲云霄,一路豪情挥
大步越目标,奋力直起追
飒爽英姿鱼之乐,巾帼新一辈
喜看竹君摇凤尾,古柳绽新蕾
大漠孤烟仙人掌,也把诗情坠
一曲高歌赞诗塾,悲喜交织泪
劝君再尽一杯酒,豪情化春晖
诗塾满园群英聚,芬芳淡飘飞
再赞春色正旖旎,花开天南与地北
窗外霓虹正辉煌,荧屏再现世界杯
第三篇:心灵读后感
星期天下午,太阳暖暖的,很惬意,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给自己倒了杯茶,从书橱里取下《心灵在歌唱》这本书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当读到《一只左脚写人生》这篇文章时,我彻底被主人翁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精神感动了,于是来到书桌前提笔写下我此时此刻的感受……
主人翁克里斯蒂·布朗刚出生不久就患上严重的大脑瘫痪症,疾病使他无法和正常人一样灵活运用自己的大部分肢体,可怜的小布朗,他只有一只左脚勉强能动!
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小布朗将在痛苦中度过一辈子,然而,尽管生命如此苛待布朗,布朗却依靠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毅力成为了一名作家和画家。他用一只左脚不屈不挠地生活,撑起了自己整个生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对照布朗的命运,我们简直幸福无比: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拥有老师科学的指导……可是我们是怎么处理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的呢?当身体略有不适时,我就想着撒娇;当遇到难题时,我会飞奔到老师那里等老师讲解,而不是自己先开动脑筋分析或者查阅资料;当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我会立即找家长,家长做得不满意时还会发脾气;当考试考得不好时,我会选择逃避或者消极颓废,而不是正视成绩查找原因……对照布朗,我显得何其渺小。
感谢克里斯蒂·布朗,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无论命运如何捉弄,我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的轨道,即使只有一只左脚也同样可以写下瑰丽的人生篇章。今后,我将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美丽人生,遇到挫折时不自怨自艾,不到万不得已不搬“救兵”,我要像布朗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去战胜挫折和困难!
第四篇:午夜人生感想
自古以来,大家都说文人不善治国,此话不假,文人饱读诗书,虽满腹经伦却是个理想主义者,或浩然正气刚正不阿,或顽固不化愚腐守旧,结果都没有好下场。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孤傲,却敌不过奸臣的谄言媚语,最终醉酒捞月,了此残生;苏东坡对古文运动是慷慨陈词,最终在朝堂之上四面树敌如履薄冰。都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怀古伤今,我就是一个愚腐的文人,没有奸人的狡猾,也没有烈士的气节,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候还真有点怀疑自己的人格是否完整。身正不怕影子斜,在坚持原则的标准适当的降低标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这个社会最好的处世方法吧
第五篇:午夜巴黎影评
午夜巴黎电影批评
——浪漫主义手法揭示的现实主义主题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向欧洲致敬的系列中的一部,也许是其中最浪漫的一部作品,因为这部作品是关于巴黎。巴黎,这两个字看上去就无与伦比的浪漫和优雅,我在想如果当初翻译成巴里或者芭丽,我看到这个名字还会不会觉得浪漫,巴,黎,两个字,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浪漫的印记。
电影讲述美国好莱坞剧作家吉尔和他未婚妻一家来到巴黎,吉尔徜徉在巴黎的浪漫气息和对巴黎二十年代的向往中,而未婚妻一家人,还有未婚妻的朋友——一个爱掉书袋的知识分子保罗,却对此不以为意,他们不理解吉尔这种脱离现实的思想。吉尔偶然穿越回了他心目中的黄金时代,见到许多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得到了他们对自己小说的指导,并且与一名魅力非凡的女子相爱,他们有着对巴黎同样的热爱,喜欢游走在巴黎的每一寸土地上。但是与吉尔不同,生活在二十年代的阿德里安那认为1890年左右的美好年代才是最好的年代。当他们一起穿越回美好年代时,发现那里的人们认为文艺复兴才是最伟大的时代。最终,吉尔回到了现实,决心面对自己真正属于的这个年代。
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伴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切换的几十个空镜头,将巴黎的美景展示无余,那种视觉上的冲击与摄影作品不同,原因在于电影镜头记录下的一个个画面是流动的,航行中的船,行走的路人,滴落的雨和流动的河水,让我们感受到“流动的盛宴”。剧情上这部电影用了在中国电视剧中被滥用的穿越桥段,将主人公带回了他心驰神往的黄金时代。但这一手法在这部电影中丝毫不狗血,因为从影片一开始,导演就告诉观众巴黎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任何浪漫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穿越用得好的话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将故事带入另一个时空,这样的经历放在有着黄金情节的主人公身上也是合情合理。而随着剧情的推动,当吉尔看到旧时代的人还在缅怀更古老的时代而忽略当下的美好时,他逐渐清醒过来,黄金时代之所以闪闪发光,是因为人们看到了它美好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的局限性,那里是有赫赫有名的大师,但是那里没有抗生素和麻药,而我们所认为的浮躁且缺乏想象力的当下,也许是后人眼中的黄金时代,只是我们自己不肯充满热忱的投身其中而已。影片很好地利用了电影的优势,让同一空间下的巴黎展现了不同的时代,吉尔能够见到海明威毕加索等人,阿德里安那又可以穿越回马克西姆酒吧,用古老的车子将故事带入一层又一层惊喜。而它也不露痕迹的,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逐渐让主人公和观众脱离浪漫主义的幻觉,直面现实,从而创造出更有意义的艺术作品。假若被虚无的浪漫主义蒙蔽了看清现实的双眼,捆绑了拥抱现实的双手,又如何能在现实中找到如同黄金时代一样的美好感受呢?
如果要说影片有什么不足之处,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保罗在故事中令人生厌的掉书袋行为,其实影片安排大量艺术大师出场与这个行为别无二致。如果不是字幕的介绍,普通观众大约只能认识这些大师中的三分之一,而吉尔代表导演,对这些大师如数家珍,这实在是中产阶级自我感觉良好的另一种体现,观众在一头雾水的情况下有种被艺术圈隔离的感觉。另外,这虽然是一部美丽吸引人又引人思考的影片,但实在算不上一部向城市致敬的影片,因为影片是以游客的身份看巴
黎,开篇的几十个空镜头仿佛明信片一般将巴黎的美景尽收眼底,主人公也向往漫步于塞纳河左岸,但是关于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核,仿佛还隔了一层,毕竟如果只将巴黎视为浪漫而璀璨的宇宙焦点还是太表象了。我认为影片大概是你触及巴黎生活的预备阶段,真正的巴黎也许在吉尔定居巴黎之后才会慢慢体会更深。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引人思考又带来感官上美感的影片。我将这部影片描述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讲述一个放弃浪漫主义的故事。而细细思索下,浪漫主义是什么,村上春树说是向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的挑战,比如你不接受当下而追求黄金时代。但是一个艺术家的角色绝非向绝望低头,而是寻找对抗空虚存在的解药,吉尔最终回到现实,向已知的并不完美的现实挑战,其实难道不是另一种浪漫主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