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心得体会(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3:4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心得体会》。

第一篇:《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心得体会

《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选了老师开设的《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在课堂上,我深深地被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声情并茂的讲课方式所感染。后3堂关于《道德经》的课,因为实习的原因,有所耽误,在此表示歉意。以下是我结合老师的讲授,一些自己的感悟。

治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即: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你老师的人。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加以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变强,同时,当发现别人的短处时,我们要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毛病,然后对其改正。我觉得这是一种谦虚、谨慎、求知若渴地学习态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许我们可能在整体上看比别人能好一点,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优秀品格,而这些正是我们要完善或者学习的地方,我们没有必要像三国时杨修一样“恃才放旷”,给别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要谦虚,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学习,弥补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想起一句俗语“扬长避短”,我有点不赞同这句话。“扬长”,发扬长处;“避短”,回避缺点。我觉得发扬长处固然正确,这样有利于一个人展现个性,培养自信;而回避自己的短处,难道因为耻于自己的缺点,这就有点没必要了吧,不断地回避只会让自己在那方面越来越不足。所以,我更喜欢“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人才会全面发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学习和思考不是相互独立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递进的过程,一味的学习没有时间来回忆、总结接受的新知识,我们只会形成一种“猴子掰玉米”的自我满足。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新的知识才会积累,旧的知识才会巩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为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这句话如果从表面上理解,就是: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更深层次的发掘,它告诉人们:只有经历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锻炼出坚韧、顽强的毅力与意志。生活何尝又不是这样,我们经历残酷高考的洗礼,我们现在又面临考研的压力,我们有过失败的打击,我们遭受他人的嘲笑……这些让我们步履维艰,身心疲惫。但也正是这些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愈是苦难,愈是困难,就愈能磨炼出人的刚强、勇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逆境中求存,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一味地退缩,只会逆来顺受,被困难绊倒;迎风挑战,昂着面对,才能在社会中站稳。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出来是: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对于这句话,我觉得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和“恕”思想,孔子强调的是一个“恕”字,退一步海阔天空,人应该宽恕待人,为他人着想,以自己的真诚换取别人的真心,在真诚与真心的传递中,我们社会的爱也得以广泛传播,这样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将会指日可待。另一方面,说小点,就是我们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周围有亲人、老师、朋友、同学。人往往是自私的,当我们碰到一些为难的事情的时候,也许我们怕麻烦,也许我们对这些事提不起兴趣,总之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在作怪,我们“委婉”地将它推给别人去做。而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私心,但是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也许我们要学会一种生活方式,就是逐渐克制自己的私心,学会与他人交流,在交流沟通中,增加自己的个人魅力、责任感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今天的社会中却显得有点褪色。我这里的褪色是指孝在普通大众的心理重要程度有点下降,但孝是为人之本,这种下降是不应该的,所以对讲孝是非常必要的。

孔子讲究孝道。“父母在,不远游”,意思是:父母健在的时候,作为儿女,不出远门。我觉得陕西人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陕西八大怪中有一怪“女儿不外嫁”,即嫁女儿的时候一般嫁到本地。一方面可能是陕西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块宝地,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一方面也可以说离父母近,可以更好地照顾到父母。对于陕西的男的,我觉得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大多数的男的比较“恋家”,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出去闯荡吧,又顾忌着家里的父母,放不开手,所以,最后还是在本地成家立业。

在尽孝道方面,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思是:“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我觉得,现在的人不是以前的人,不会将继承父志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现在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所以我们不能通过继承父志来尽孝。

“事父母能竭其力。”孝敬父母,我们要尽心尽力。我觉得尽心尽力,不仅仅要求我们在父母周围的时候,嘘寒问暖,体贴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且当我们在外求学、在外漂泊的时候,“儿在外,母担忧”。我们更应该时时打电话给父母报安,跟他们说说心里话,讲讲身边发生的乐事、趣事,让他们开心。这是一种孝,另外,我们在外背负了父母的期望,他们都希望子女过得好,具有良好的品德,这也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在学校里,我们要刻苦努力,不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在社会上诚实做人、踏实做事,遵守道德与法律,不做让父母担心、忧心的事。现在有农村有好多空巢家庭,儿女每月给父母大量的金钱,而父母看着金钱孤单的在四面墙内,感受不到一丝来自儿女的温暖,儿女们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有多么孝敬父母,其实他们大错特错。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有时间多陪一下父母,对得起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孝。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老师在一堂课上提到的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对这句话印象十分深刻,下课后,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将自己的感悟叙述如下。

这句话出自北岛的《回答》,说到北岛,又不得不说朦胧派,朦胧派是1980以后诗坛出现的以个新的诗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一群青年诗人为先驱者,他们渴望光明的世界,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而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歌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这两句诗歌对仗工整,采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卑鄙”与“高尚”是两个道德极端,“通行证”与“墓志铭”是两种不同的道路,这四个意象形成两组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达出作者对那个变异的社会的怀疑和否定。同时,诗歌也体现出诗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民族生存的忧患。在诗的结尾处,作者连用四个排比句“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以及“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等词语,反映了他在面对黑暗和痛苦时的信心和希望。

我们生存在一个饱受物质文明冲击的社会,道德沦丧、贪污腐败的事经常曝光在各大媒体上,可能这些也只是沧海一粟,颇为嘲讽的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换个角度想一想,现在我们国家有了新的领导班子,他们重视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并且下大手,下狠手处理这些问题,正是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这些违法乱纪行为才终于得到应有的处分,并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我们崇尚并梦想的是“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在我们全国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也充分相信,在党的领导之下,我们一定会走向繁荣、富强之路。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最后,非常敬佩老师的学识,也非常感谢这学期老师的《论语与道德经》的陪伴,谢谢!

第二篇:学习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

2011级中医学经典班学号1110017何子才

通过阅读《论语》和《道德经》深刻体会其中的深奥学问,《论语》和《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其中深奥的学问,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养性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安身立命、治国、齐天下”的思想准则。从小的方面来说,二者皆是一部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君子”、如何处世的一部著作,从大的方面来说又是一部治国方略,如宋代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当然我们对于《论语》、《道德经》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有可能是我对于他们所讲的理论没有深刻的体会,有可能某些是自己的谬解,但是我们要看到他的积极意义,为我们所用,继承、创新、发展的看待问题,继承其思想精华。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政治、科学的集大成者,它的思想保罗万象,蕴藏着自然科学、人体科学等等,通过其教育使人回归自然,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安身立命、治国、齐天下。最终解决人的问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万物的本源、它无形无物,但是又真实存在,所以说“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讲出了什么是“道”,这是古代哲学对自然,对世界最根本的认识,直到今天,我们对自然本源的探究还处在老子的认识基础之上,“道”就是构成万物的本源,是物质、精神的基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等等都是暂时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没有美也就没有恶,没有善就没有不善。所以看待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能绝对化,认为什么是绝对的美或者不美。

《道德经》从探究万物的本源讲起,包罗万象,其内容有如何治国、如何选拔人才、如何识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给我们以指导。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将孔子所讲、所说加以记载而成。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讲求“父母在、不远游”

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孔子对于礼的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表达了

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孔子认为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通过学习《道德经》、《论语》领略中国两千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老子、孔子的理论思想,为今天的我们,在做人、做事等方面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参悟老庄、孔孟之道。

第三篇:易经·论语·道德经·金刚经

《太极》

太极图告诉我们:

一、见仁见智永远存在,这是自然而然、势所必然、理所当然。

二、相对客观有主观,相对唯心有唯物,相对微观有宏观,相对矛盾有统一,高低、内外、正反、大小、长短、远近、新旧等等。

三、有所变有所不变,有绝对的相对有绝对的绝对。矛盾是绝对的相对,统一是绝对的绝对。变和不变、绝对和相对,既矛盾又统一。

四、相对有,相对的创造性; 绝对有,绝对的局限性。相对有,相对不断的创造; 绝对有,绝对不断的局限。相对有,相对的已知; 绝对有,绝对的未知。

相对有,相对问题会不断化解; 绝对有,绝对问题会不断产生。

五、天下大势: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合中有分、分中有合; 一而二、二而一。

六、相对:

有相对的相对,有相对的绝对。太极:

有相对的太极,有相对的无极。自然宇宙: 矛盾统一、相对绝对、无极太极。

七、身心:

矛盾统一身心无极太极:

吃喝拉撒、心跳呼吸、冷热苦甜、悲恐怒喜、思想行为、生死病康、胖瘦美丑、男女老少、寿夭残健、嘴巴开合、眼睛睁闭、新陈代谢、手心手背、前后内外、情绪起伏、得失成败、坐立住行、吉凶祸福等。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易经》

一、无极太极能解释宇宙自然

无极太极包含0123

0(易)为空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1(一)为时间:周而复始,无终无始; 2(异)为阴阳:相互消长,此起彼伏; 3(移)为动静:阴阳动静,缓速显隐。

二、道是宇宙也是自然

宇宙一体合和无极太极:

易:空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一:时间——周而复始、无终无始; 异:阴阳——相互消长、此起彼伏; 移:动静——善恶吉凶、缓速显隐。

阴阳自然合和无极太极: 1.一化二——阴、阳,2.二化三——阴、太中阴阳和合、阳; 3.阴化二——阴中阳、阴中阴,4.阴化三——阴中阳、阴中阴阳和合、阴中阴; 5.阳化二——阳中阴、阳中阳,6.阳化三——阳中阴、阳中阴阳和合、阳中阳; 7.和合为一。

身心一体合和无极太极: 阴中阴阳和合:合情合理; 太中阴阳和合:合理不变; 阳中阴阳和合:合法合理。

知行自然和合无极太极:

阴中阴阳和合:慈、静、行、退、柔、舍、文、虚、曲等; 太中阴阳和合;

阳中阴阳和合:严、动、止、进、刚、取、武、实、直等。

万事万物合和无极太极:

公私、正邪、顺逆、是非、明暗、亲疏、信疑、利害、连断等。

三、无极道太极

若有其他的一切世界,都必然符合无极太极; 无极和合道同通太极;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周而复始、无终无始。

四、道

易:道包含无极太极;

一:儒释道及一切文化、思想和宗教,为人体悟道而解说道; 异:无极零,无无有;太极一,有无有; 移:无极通同道合和太极。

五、太极和合道通同无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局内常迷局外清,只因心在此局中; 化去所有及身心,一无所有身山明; 太极有无无极无,易行无有有无通。

六、0123能解释宇宙自然

0(易)为空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1(一)为时间:周而复始,无终无始; 2(异)为阴阳:类比物事,矛盾统一; 3(移)为动静:吉凶善恶,缓速显隐。

道包含0123,自然宇宙就是道,道就是自然宇宙。

七、生生不息

相生是相生亦会相克,相克是相克亦会相生。

自然不会僵化,自有变化,变化不会失序,自有规律。

无终无始,生生不息。

第四篇: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韩非子)

国学经典

在评述孔子、老子、孙子思想核心的基础上,从道德价值和现实功利相结合的视角,比较《孙子》之“全”与《论语》之“仁”、《老子》之“道”的主要差别,探究其迥然不同的哲学观和人生观。《论语》之“仁”从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否定现实功利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老子》之“道”在追求现实功利和自我生存圆满的同时,带有不可讳言的自私性;《孙子》之“全”则是立足于特定战争领域,实现了理想与现实、功利与仁义的完美结合。

《论语》的思想核心: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北宋初年宰相,原本是乡村教师)核心是 “仁”和“礼”。仁 即 仁者爱人,礼 即 克己复礼。

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最推崇“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地主。八佾,一佾为六人)

三季人的故事(四七二十七的故事)。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道德经》核心思想:无为。老子提出了他的核心思想——“无为”!到底什么是“无为”呢?是很多人认为的不作为么?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么?从全文来看,老子的“无为”绝对不是不作为的意思。“无”就是“天地之始”的意思,所以“无为”可解释为“做在天地之始该做的。“无为”是在事物起始阶段的时候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万物尚未成形,没有竞争,没有邪恶,处于混沌状态,婴儿未孩之态!道的核心就是易,只有顺着道,才什么都顺,但如果只想控制在“无”的阶段,这是不可能的,老子当时充满了多少的矛盾啊!(中国最早的哲学)

《韩非子》的核心思想:

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的贵族,荀子的学生,生活于战国末期。起初秦始皇读他的著作,十分佩服,邀他来到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恐怕他被重用而动摇自己的地位,将他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他的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共五十五篇。

韩非虽师从荀子,思想差异却很大。他综合了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思想,发展成为自己完整的理论,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供君王采用。对于儒家,他是斥之为“蠹”——蛀虫的。韩非是一个聪明、深刻的人,对当时人情世故看得颇为透彻。他不相信人有美好感情,也不相信人可以经教育感化而为善,只相信赏罚分明,以利驱使人、以害禁制人。一部《韩非子》,构筑了一整套极端专制主义的、严厉控制人的方法和理论,读来令人不寒而栗。不过,对于研究政治学,这是一部极重要的书。

从文化思想来说,韩非鄙视一切属于艺术、美感范围的东西,是一个彻底的功利主义者。但他的文章很有特色。他懂得运用各种手段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从逻辑的严密、论述的细致、条理的清晰来看,还要超过《荀子》;因为他喜欢把道理说得很透,一层一层地铺展,所以篇幅大多很长(如《五蠹》约有七千字);因为他的思想尖锐,又很自信,所以文风峻峭,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他还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五蠹》)文章从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推演重大的道理,可谓深刻明切。但取例极端也是一眼可知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难一》)

这就是常用成语“自相矛盾”的出处。原来用于攻击儒家同时赞颂尧的明察和舜的德化,指出二者不可能并存于一时,表现了韩非对于逻辑严密性的要求。其他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都是生动的寓言故事,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韩非子》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后世的理论文章,可以与之相比的也不多

第五篇: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使人聪慧,学习是掌握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业务知识,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认识、分析、理解、处理事情的能力。由此可见,市委在春节过后安排三个月的学习和机关作风整顿的重要性,以及解决干部队伍中的思想、作风、纪律等诸多问题方面的紧迫性意义重大,也为我们今后更加努力工作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行为规范。

一是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学习不是一时的事,它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出现,只有不断的由浅入深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不走过程,不应付上边的检查,不只是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学习,从中领悟道理,掌握基本原理、方法、观点,并做好学习笔记。近期单位给我们发放了《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书本。这些书在以前也只是听说而已很少接触,最近领导让我们系统的学习,这的确机会难得,是我们拓宽视野,了解更多知识的机会。虽然书本上有些观点、言语说对我而言是初次接触,但对我受益匪浅,长期坚持学习下去,力争弄通弄懂弄明白,掌握书的核心价值。

二是学以致用,不断警示自己廉洁自律意识。

圣人孔子,一生在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文化、教育等诸方面,都有着极其光辉的业绩,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两千多年来,对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认为,执政者要有与国家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高尚品质。他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意思是说,一个国家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而自己因不会理财而贫贱,是没有能力的表现,这是一种耻辱;如果一个国家政治黑暗,国困民乏,自己却乘国家之难、人民之急,捞取不义之财,而富起来,这也是一种耻辱。孔子之所以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来教导我们,要求别人做到的事,首先自己做到。他为什么强调当权者要以身作则呢?原因是,“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就是说,正己的目的在于正人,关系到政令能否实行,确实是为政之大端。因为,我们做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监督别人的时候,只有自己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知过必改”。才能真正做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样才符合孔子的教导。

三是学以致用,不断转变自己的工作生活作风。

老子的《道德经》中分别给我们从做人、做事、修身、管理、学习、养生等方面选择性地阐述了许多准则与方式,它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不论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首先要拥有谦虚谨慎的态度,才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谦虚是成长的土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自觉学习就是一种谦虚,我们为了更好的,更科学的的工作,所以要学习。我们为了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升华理论知识,更要不断学习。由此可见,学习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通过这次整顿学习,我深刻感觉到自身有很多不足,今后我将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认真把握学习方法,向领导,老同志学习吸取他们的长处和学习方法、技巧,使自己言行符合纪委的工作要求。

以上是我近段时间学习方面的肤浅认识,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下载《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心得体会(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心得体会(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经心得体会

    《道德经》心得体会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是言智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但它总的是说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经》或可......

    选修课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晃眼间,一个学期又即将过去了。对于大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这门选修课程,我是很喜欢它的,还记得老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仿佛就在昨天,场面还是那样的清晰;特别是从老师制......

    选修课心得体会

    选修课心得体会1 大一下半学期开始不久,我们开始报选选修课,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始了我的基础日语速成会话课。要知道,选上日语课是很难的,因为报的人太多了,因此,当我知道选......

    选修课心得体会

    选修课心得体会 选修课心得体会1 有些选修课是为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些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有的专业教学......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了老子的《道德经》,自己受益匪浅。该书不仅是道教的宝典,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经世之作。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 用智不及无知 《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一: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寒假之前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道德经的前两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学完后当时心灵很是触动,于是利用寒假时间......

    《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

    《道德经》 读后感心得体会 夫中华之才,博大渊源,唯老庄、孔孟为尊,老庄予人智慧,孔孟教人仁德。且智且仁者国之所需,民之所敬,可用之材也。是以有志之士当奋发向上,智仁兼修,从道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