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教师校本教研规划
2011年教师校本教研规划
张辉 2011.09.0
4一、本年度目标:
1、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及时把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研和教学中。
2、向教学组的老师多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3、每学期有几节自己精备的课与组内老师交流。
4、减少学生成绩差距,培养更多优秀学生。
实施方式或途径:
1、进行知识更新,自我完善。每天坚持学习1小时,每学期精读1本专业著作,泛读各类报刊、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2、在课后对一些精彩的片段或在课上发生的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做好课后的反思。
3、通过课堂教学、沙龙班、艺校等途径,培养福山数学资优生。成果形式:
1、完成的1篇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上和自己的教学平台上呈现。
2、完成有质量的作业设计,并把自己的课后体会在校园网及教研组中交流展示,得到同行的指点。
3、学生在校数学竞赛中获得优秀的成绩。
二、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对于自己制定的三年计划,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要多学习,多实践。在工作中不断的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用笔记录下来,不要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借鉴别人的长处。事事要做到有计划,预测,有改进措施,尽量做到最好,发挥自己的长处。困难预测及措施:
1、由于本学期刚进入福山大家庭,肯定会有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对学校的许多要求和对学生的了解肯定有一个摸索阶段,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难,积极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来,还要向前辈多学习,多交流。
2、由于从静安区来,肯定在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上会有所区别,会有一个磨练的阶段,但我相信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也会为自己寻找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
目标达成过程中自我检测和调控手段:
1、以目标和成果对照自己的成长,未达到的在下一阶段得以补充和重视,对于目标很快就达到的部分,在此基础之上调整目标,向更高方向发展。
2、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自己在莫点方面有所欠缺,应及时请教项目组长,以求得到帮助,适时的调整自己的目标及进度。
第二篇:2014年教师校本教研规划
2014年教师校本教研规划
张辉 2014.09.04
一、学年目标:
学习更多的专业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与考察学习,协同本组本校教师进行日常教研活动,在教学教改方面作好领头雁。将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融于日常教学中,带领本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在校内外听评课不少于 10节,在本学科范围内上市区级及以上示范课不少于 1节,举办校内外专题讲座不少于1次。按要求完成学习笔记,培训和考察学习六次以上,提交不少于8篇优秀教学设计、课例视频、教学反思等;开展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并展示课题研究全过程;至少撰写3篇以上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并有1篇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撰写不少于 6万字的反映“名师工作室群组”的教育思想或教学特色的学术性总结或专著。
二、实施方式或途径
1.坚持高质量的完成每月一节的校名师示范课,争取上每学期一节的文登市数学教师示范课,将自己作为名师人选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到最大。
2.继续积累数学学科教学经验,领导校内数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工作。确定一项课题研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3.坚持高质量的完成每月一节的校名师示范课,争取上每学期一节的文登市数学教师示范课,将自己作为名师人选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到最大。
4.继续积累数学学科教学经验,领导校内数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工作。并将课题研究过程与成果进行展示。
5.继续发挥网上“文登名师人选工作室”作用,在名师工作室中发表有关本学科的教学论文、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录像等,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1.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尽力完成各项目标。
2.利用外出研修和本校聘请的专家资源,经常与专家沟通、探讨,不放弃任何可以学习成长的机会。
3.经常浏览自己制定的三年规划,并对照实施情况,一定做到“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三篇:教师如何做校本教研
教师如何做校本教研
长期以来,做教研对于普通教师来讲是不可及的事,在一线老师思想观念里认为“教研”是教研员干的活,是教研组长的事。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把教研重心下移到一线教师头上,然而一线教师却普遍存在怵怕心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对校本教研概念理解不清。
当前,许多学校对校本教研的认识还不够,就匆匆上马。于是有的学校就把校本教研当成是传统的学校教研,由一名教师开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大家都把这当做校本教研,认为校本教研是换汤不换药,这样下来,对于开课的老师与听课的老师都没有多大的收获。失去对校本教研正确的认识,没有动力了。
其次有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上级组织布置下,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研,这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是教研员才能胜任的工作,普通一线教师没有能力做校本教研。
二是对当前校本教研形式化的反感。
在基层学校教育教研资源相对匮乏,使校本教研不易开展。首先由于学校生源少,办学规模小,教师的编制少。教师负担太重,有的小学教师平均每周上18节课、甚至上24节课。每天疲于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家访等工作,把时间用得差不多了,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再来做校本教研,工作负担已成为制约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实行“一费制”之后,加上近年来免收学费。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上级部门的生均经费转移,完全不够日常办公使用。对于教师培训与学习用的教育教学资料的征订都无法保障,教师失去培训与学习的机会。三是教师的受培训的机会太少,得到专家或优秀教师的直接引领的机会太少。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下,一些教研形式不断涌现:教研沙龙、话题讨论、案例反思„这样新鲜名词不断随着新课程接踵而来,许多学校没弄清之下纷拥而上,开展的教研活动也比较单一,再加上教师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活动因此缺乏深度。久而久之而生厌,厌而生烦。
三是对当前校本教研功利化的抵触。
有相当一部分校长,把开展校本教研当做上级布置的行政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做校本教研一手操办,他们爱做表面文章:课题申报立项、拉研讨课、请专家做讲座,做足面子工程,却很少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
这样,学校的校本教研受教师与校长自身素质的影响,热闹一阵子,就沉静下来。什么是校本教研
刘良华教授:所谓“校本教学研究”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的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有人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让教师研究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的教室发现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某种教学理论的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本人亲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别外的地方专门去做研究;也不是让教师放弃解决问题的责任而完全由别人来帮助解决问题。
通过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界对校本教研进一研究与实践,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可以进一步诠释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是教学研究的重心和主阵地,研究的方向是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面临的各种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使之直接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可以说,推行校本教研是实践新课程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更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构筑学习型学校的有效途径。这种有别于传统教研工作的现代教研制度,是以教师个体学习为前提,以合作交流为平台,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行为反思为切入,以促进专业成长为目的现代教育研究方式。
如何做校本教研
一、严格落实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成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导、教研组长一道,成立校本教研机构,明确分工与职责,改革完善并建立必要的制度;营造开展校本教研的氛围,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积极投入,把校本教研的思想转变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使之全面深入、扎实而持久地开展下去,确保校本教研健康有序地开展。
笔者认识的校长中发现,对校本教研有认识并重视开展的校长,其学校的校本教研开展较为正常而有效。而对校本教研认识不足且有抵触心理的校长,其学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只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搞一些形式,做个花样而已。
因此,我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对新上任的校长进行培训,把校本教研的培训做为重要内容来抓,让校长先树立正确的校本教研观。对上岗的校长也需集中再培训,要把校本教研纳入校长考绩考职范围,使校长明确认识到“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促使教导主任制定好校本教研计划,并认真推动与执行校本教研正常开展。
二、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保障校本教研开展。学校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为校本教研提供保证:一是建立问题记录制度,把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二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倡导不定时不定点的随机对话交流制度,确定每周一天的“校本教研日”制度,形成定期不定期邀请教科研人员和优秀教师进行信息交换、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的制度。三是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学校要采用推荐学习理论信息、“以老带新”、骨干教师讲座、外出培训学习教师回校传达等多种形式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培训。四是建立校本小课题研究制度,引导教师、教研组把有价值的问题上升为课题进行研究,各校拟定课题要实、小,管理要简便规范,过程性材料要实在完整,体现成长即成果。五是建立评价考核制度,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量化考核等挂钩,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
为保障校本教研顺利展开,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如2007年紫帽镇教委办出台了《紫帽镇学校校本培训制度》、《紫帽镇加强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等,引导和规范区域教育管理工作:要求各校要有经费和时间保证;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对话交流制度等。在学校层面上,应进一步建立并优化教研常规管理制度。如紫帽中心小学《确保学校校本教研开展的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一要保证校本教研时间;二要保证校本教研对象;三要保证校本教研内容;四要保证校本教研形式等。
三、营造校本教研氛围,唤醒专业成长意识。
由于一些基层学校的教师竞争意识较淡,疲于应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认为只要对学生负责了就心安理得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依然很淡薄,认为专业成长是年青人的事,是需要评职称教师的事。
首先,学校领导要积极营造校本教研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去,体会自我的价值与尊重的需要。
1.利用板报、复印材料组织学习。
笔者学校在办公室黑板开辟一块“学习与思考”板面,利用这块板面进行宣传。如宣传:什么是校本教研?教师怎么做研究?为了让教师更进一步认识理解校本教研,还为教师们影印一些专家研究的资料。
通过宣传学习,使教师们消除了对校本教研的神秘感与畏惧思想。充分认识到开展校本教研即有利于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又有利于促进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让教师们有“甜头”可尝。
2.每周一个话题思考讨论。
校本教研是以一线教师针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研究。而农村学校教师的问题意识淡薄或者没有问题意识,这已是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如何唤醒、激活教师的问题意识呢?开展每周一个话题是个不错的方式。首先学校领导要留心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的问题,或者与教师主动交流征询其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其次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出学校本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理解含糊不清,因而可提出一个话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接着,在下周一或提前一周把话题通知给全校教师,让教师带着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思考,并尝试解决。最后,教师们要带着记录与反思参加周四话题交流。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能积极促进教师的问题意识。
通过宣传学习与话题交流活动的形式,努力在学校中营造学习与思考问题的氛围,让教师逐步认识到校本教研的真正目的是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与教师自我成长息息相关。
其次,教师个人要有专业成长意识,树立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理念,相信农村也有教师成长的舞台。
1、困境能磨炼意志
我常常与青年教师交心:能在农村教好书的教师一定能在城里教好书,反之,在城里能教好书的教师未必能在农村教好书。这里因为,在农村你面对的环境与学生差异比城里更困难,但你能勇敢地面对,并积极选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一天天成长起来,你的意志得到了很好地磨炼。
2、不等待不观望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我们常常仰着头注视成功人士,我们常常羡慕特级教师的光环。其实他们成功的秘决在于:不等待不观望,不气馁不消极,一如既往地准备着,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好了把握住它的准备。对于那些懒惰者来说,再好的机遇,也不会降临他的头上;再大的机遇,也只会彰示他的无能和丑陋。新课程改革实验之初,我们有多少教师害怕改革,被动等待别人改革成熟了再介入,或者一直观望,直到小学改革完成一轮了,才不得不介入。我是第一批参加课改,正是第一轮的课改让我得到许多培养的机会,学习许多新理念,更重要的是比别人更早“摸着石头过河”参与课改实践,而这实践经验不可用金钱能衡量的。
四、搭建校本教研平台,学会校本教研方式。
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对校本教研及校本教研活动形式,知之甚少。学校要因地制宜地搭建校本教研平台,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中学会校本教研方式,真正走进校本教研。笔者在实践中尝试校本教研方式有:
1、理论学习。
理论不是万能的,但要研究,没有理论是万万不行的。校本教学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为此,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要提升教师的校本教研的素养,就要培养教师的学习习惯。学校可以在有限的办学经费中,为教师征订一些教育教学杂志或购买一些教师工具书。并组织教师学习。如每两个月至少读一本书。学校可以进一步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心得或提交学习汇报,并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围,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给予证明。
2、抓好备课。
由于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案是教师实践成长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备课与编写教案这条最基本的途径,提升业务水平。要养成钻研教材习惯,明确教材编排意图,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重难点,了解教学时应注意地方,从而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切忌把手中“特级教师教案集”或下载网络教学设计照搬不误。那么这样,教师就成了知识的贩子。
3、问题交流
教师能否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提出问题,是衡量教师参与校本教学研究重要标志。校本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一旦教师养成自已提出问题,标志着校本教研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要求。因此,要培养教师有问题意识与提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提出3个以上的问题;其次要从自已的问题中选取一个问题与其它教师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把获得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再到教学中去验证。
4、课例研讨。
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教师为了探讨教学中某个问题,精心准备一节课,让同学科教师或其他教师来一起备课、听课、研讨。首先,人人都要开课与别人一起研讨,教研活动主体要从少数骨干教师走向全体教师;其次要立足于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开课,不是另起炉灶,更不是为应付一节课而做假、作秀;再次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要围绕教育教学中问题展开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切忌以此评定教师的优劣;最后,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鉴。让参与教师都感受到自身专业成长在实践教学中获得提高。研究流程:发现→诊断→(设计)→验证→总结运用→循环往复。
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①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课题为中心,围绕课题进行研讨。②课例教学为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听课老师来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5、反思交流
校本教研具备三大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专业引领。基层学校教师人数少、教育资源紧缺,个人反思尤为重要。有的教师没有反思意识,个人反思要从一个制度来促进,反思要有自觉意识。首先学校必须制定每人每周至少完成一篇教学反思;其次学校要对教学反思举行集中交流或影印互赠学习等形式来促进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反思;再次要积极引导教师反思要有问题意识,要围绕自己的教学问题展开,使反思具有实效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地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语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五、加强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质量。
校本教研的开展必须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其中,专业引领是关键。“所谓专业引领,是指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里所说的专家,既包括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也包括中小学校中的骨干教师”。
农村学校欠缺“专业引领”是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瓶颈”,使校本教研处于低水平上徘徊。如何克服“瓶颈”呢?首先,发挥县市级以上的教育主管部门调配资源优势,把本区域的各级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调动起来。采用结对子、研讨等形式给农村学校以帮助和指导;其次,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努力与他们取得合作,积极争取利用学校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定期开展在区域内组织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拉近学校与学校、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合作、共享。第四,培养本土化的“专家教师”。第五,向文本专家学习。
第四篇: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校本教研继续深入扎实开展,而且具有创新思路,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立足校本教研“说、上、评”实际,开拓教师博客群和网络论坛,借助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一、“说、上、评”教研,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1、完善教科研机构和组织实施
各教研组继续学习和实施学期初制定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公开教学活动的规定》。在教研和公开教研活动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扎实开展“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与统评课相结合,学期每位教师上一次教研课,按照“说、上、评”教研流程,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各教研组总结校本教研经验。
“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开创了校本教研的良好形式和新思路。开学初重新划分了教研组和活动地点,跟组领导和教研组长严密组织,呈现了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两次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会议,落实学校校本教研工计划,每周三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各教研组活动有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感悟课堂,呈现精彩瞬间。每位授课教师有精心的说课和备课,课后有反思,教研组听课教师也都有精彩的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评析。语文组开创了评课的集体、分组评课的新形态,评课有及时的反馈,集体共享,集体提高。各教研组计划有深度,总结全面有提升,为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经验。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和上课、听课、评课等,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
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比较扎实、有效,研讨氛围比较浓厚,各组每位成员都经历了磨课的历练,尤其在能手、省级优质课开课活动中,各组成员积极观摩教学,课后反思与评课并重,为教师们搭建一个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老师们也在这种研讨氛围中共赢、共进。
二、利用教师个人学校博客群和个人博客,进行学习和成果展现
本学期每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通过学校网站的管理功能组成济宁学院第二附小教师博客群。教师在网路中学习和转载,在写博文中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可以见得展现了自己的某些成功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思想理念,并且进一步得到提升,那将是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师发展处在期中和期末对教师博客进行了两次查核与评阅,期中只做统计,期末进行了优秀博主评选和优秀博文评眩其中张吉路、郭峰、付云英和李冬梅被评为优秀博主,郭峰:《校园文化建设在张扬的思想和固有的间展开》;张吉路:《草根研究让档案袋实践活力无限》孔庆龙:《在尝试中前行》石欣勤:《为“晨诵”“午读”“暮时拍手》董芳:《行在路上》王茜:《铸刚毅品格,做少年君子》五年级活动方案党明华:《音美结合,让音乐课丰富起来》付云英:《思维之花在生活“联姻”中绽放》张伟:《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周传梅:《和-谐社会,教师的责任》张凤霞:《期末复习不再乏味》毕秀芳:《快乐的赛字课》蔡金华:《“爱”字入手,“管”字结合》等被评为优秀博文。
三、借助ldc,拓宽校本教研新思维
1、参与主办了ldc教师学习和发展共同体“档案袋项目”会议。
2010年4月3日--4日,ldc国际合作项目档案袋伴我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有内蒙古、武汉、济南、青岛等地合作联谊学校教师和我校部分教师参加,来自加拿大著名华人商界领袖蔡宏安先生,北师大教授赴加访问学者康长运博士,省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徐云宏,武汉大方学校余思非校长、郑州师范学院张军教授、济宁学院彭兴奎教授、刘运涛老师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加强“鲁三角”和武汉大方学校校际联盟的一次重要活动,是康博士为促进我校教师水平提升、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活动。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活动内蒙的王凡莲老师、周宏芳老师和郭小叶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无偿地为我们提供讲座,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价值的案例。让我们后行者少走弯路,在致以感谢。
(一)、此次会议任务有五个方面:加强“鲁三角”校际联盟,为今后校际合作达成共识。让我校部分教师了解ldc组织,了解“档案袋伴我学”项目。建立与武汉大方学校的联系,商议“孔子故里游学”方案。与各位专家和贵宾商议学校发展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和层次。通过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深入体验了解ldc组织的核心理念,将这一理念与学校特色相融合,并深入到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二)、本次活动的成果
经过近两天的活动,远远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成果有三个方面:研讨、交流、分享中让我们更深层面上了解档案袋。认识到档案袋作用。档案袋改变了学生、改变了老师,也改变了学校。档案袋是一个过程,过程中看到变化;档案袋是一个反思,反思中得到了提升,档案袋还是一个总结,总结中达成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行动,要从小处入手,绝不可贪大求全;重要的是反思,要不断的调整修正;重要的是分享,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加强沟通和协调。更为重要的是,从内蒙的这几位老师我看到他们对教育的信念、有了信念才会有思路、措施和方法,最后才能取得成绩。
活动过程中让我们体验了ldc的文化,原来研究可以如此进行,原来研究会如此快乐,原来我们的职业是这么的幸福,原来老师在教学中创造了这么多的智慧成果。我在思考,这种文化背后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快乐理念、草根的理念、尊重的理念、分享的理念。儒家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发展路子,两个方面任务,如何传承儒家文化是一个方面,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如何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路子,让ldc的文化渗透到学校生活中。
这次活动还远远超出了活动研讨内容的本身,活动让我们加强了校级联系,加深了研伴的友情,在路上,有了朋友风景才如此美好,工作总结《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征程才刚刚开始。相信,有了康博士的引领,有了各位贵宾的支持,有了我们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一定会走的更远。
2、ldc式教研活动,注入教科研新活力。
5月28日,围绕两岸教学交流活动,我们分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进行,其他组老师自选参加这三组活动。议题:语文:
1、课堂中我们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我博客里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先看看参考一下)
2、交流活动中哪些课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3、语文课要向哪个方向走。
4、我们试行的教研组简报制度怎样实施。数学、英语:议题同语文2、3、4。方式:采用ldc的会议模式,会前布置议题,会上进行分组讨论,会后形成策略及简报。各组召集人(主持人):语文:张凤霞、蔡金华、毕秀芳(可以每人主持一个主题);数学:付云英、徐瑞;英语:孔慧源。学校领导:李校长、苏明、陈皓参加语文组;高喆参加英语组;王洪剑参加数学组。
6月9日,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专题校本教研“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研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和品德六个学科进行,各组分工明确,畅所欲言,就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策略研究。以下人员代表小组作研究成果回报:王洪剑谈在数学中的应用;张凤霞作“大胆取舍,以读为主,注重积累,课外延伸”的策略报告;石欣勤作“主题阅读之路”应用报告;孔慧源作“学科融合”研究报告;陈士真和王海运谈了“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科学和品社课中的应用。这些策略研究和报告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为我校编写《儒家教育思想和分层目标教学》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资料。我校校本教研再上新台阶。
3、6月25日,在张吉路主任的主持下,我校召开了“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鲁三角”联盟第四期网上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我行我思觅精彩”。各位研伴围绕以下两个话题:
1、怎样运用档案袋促进期末的高效复习?
2、档案袋如何让暑假生活更精彩?进行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智慧之花悄然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本次网络论坛,附小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盛区、济南韦二路小学、青岛福州路小学共十五位老师参与,气氛热烈,合作与发展共享。这次网上论坛,是我校校本教研带动兴师兴校,铸就名牌的又一飞跃。:
四、以活动推进校本教研,锻炼教师队伍1、5月27日、28日,我校成功地举行了“开课周”活动。在这次开课周公开课中,党明华、彭辉、王丽、孔丽、蒋磊、林延春、陈凯七位老师进行了很多教学研究的努力,对全校教师执教了精彩的公开课,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济宁学院教育系学生和xx省教育同仁名师培训班给予了课堂教学的实习和学习。6月2日,在周三的业务活动中,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校本教研活动。这次校本教研活动由教师发展处副主任石欣勤主持,按照ldc活动形式分了三个大组:语文组在仁爱厅,数学组在一三教室,艺体组在一二教室,分别由毕秀芳、付云英和侯丽三位教研组长主持大组讨论,就各组公开课课堂教学做了精彩的评论。大组讨论后回到仁爱厅,各大组推荐了张吉路、蔡金华、徐瑞、荀杰丽、张桂娟、张丽、张冬青老师就语文、数学、体育、科学和音乐课公开课课堂教学作了精彩的点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的学科课堂教学,同时也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本学期校本教研继续深入扎实开展,而且具有创新思路。立足校本教研“说、上、评”实际,开拓教师博客群和网络论坛,借助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一、“说、上、评”教研,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1、完善教科研机构和组织实施
各教研组继续学习和实施学期初制定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公开教学活动的规定》。在教研和公开教研活动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扎实开展“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与统评课相结合,学期每位教师上一次教研课,按照“说、上、评”教研流程,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各教研组总结校本教研经验。
“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开创了校本教研的良好形式和新思路。开学初重新划分了教研组和活动地点,跟组领导和教研组长严密组织,呈现了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两次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会议,落实学校校本教研工计划,每周三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各教研组活动有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感悟课堂,呈现精彩瞬间。每位授课教师有精心的说课和备课,课后有反思,教研组听课教师也都有精彩的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评析。语文组开创了评课的集体、分组评课的新形态,评课有及时的反馈,集体共享,集体提高。各教研组计划有深度,总结全面有提升,为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经验。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和上课、听课、评课等,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
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比较扎实、有效,研讨氛围比较浓厚,各组每位成员都经历了磨课的历练,尤其在能手、省级优质课开课活动中,各组成员积极观摩教学,课后反思与评课并重,为教师们搭建一个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老师们也在这种研讨氛围中共赢、共进。
二、利用教师个人学校博客群和个人博客,进行学习和成果展现
本学期每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通过学校网站的管理功能组成济宁学院第二附小教师博客群。教师在网路中学习和转载,在写博文中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可以见得展现了自己的某些成功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思想理念,并且进一步得到提升,那将是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师发展处在期中和期末对教师博客进行了两次查核与评阅,期中只做统计,期末进行了优秀博主评选和优秀博文评眩其中张吉路、郭峰、付云英和李冬梅被评为优秀博主,郭峰:《校园文化建设在张扬的思想和固有的间展开》;张吉路:《草根研究让档案袋实践活力无限》孔庆龙:《在尝试中前行》石欣勤:《为“晨诵”“午读”“暮时拍手》董芳:《行在路上》王茜:《铸刚毅品格,做少年君子》五年级活动方案党明华:《音美结合,让音乐课丰富起来》付云英:《思维之花在生活“联姻”中绽放》张伟:《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周传梅:《和-谐社会,教师的责任》张凤霞:《期末复习不再乏味》毕秀芳:《快乐的赛字课》蔡金华:《“爱”字入手,“管”字结合》等被评为优秀博文。
三、借助ldc,拓宽校本教研新思维
1、参与主办了ldc教师学习和发展共同体“档案袋项目”会议。
2010年4月3日--4日,ldc国际合作项目档案袋伴我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有内蒙古、武汉、济南、青岛等地合作联谊学校教师和我校部分教师参加,来自加拿大著名华人商界领袖蔡宏安先生,北师大教授赴加访问学者康长运博士,省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徐云宏,武汉大方学校余思非校长、郑州师范学院张军教授、济宁学院彭兴奎教授、刘运涛老师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加强“鲁三角”和武汉大方学校校际联盟的一次重要活动,是康博士为促进我校教师水平提升、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活动。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活动内蒙的王凡莲老师、周宏芳老师和郭小叶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无偿地为我们提供讲座,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价值的案例。让我们后行者少走弯路,在致以感谢。
(一)、此次会议任务有五个方面:加强“鲁三角”校际联盟,为今后校际合作达成共识。让我校部分教师了解ldc组织,了解“档案袋伴我学”项目。建立与武汉大方学校的联系,商议“孔子故里游学”方案。与各位专家和贵宾商议学校发展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和层次。通过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深入体验了解ldc组织的核心理念,将这一理念与学校特色相融合,并深入到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二)、本次活动的成果
经过近两天的活动,远远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成果有三个方面:研讨、交流、分享中让我们更深层面上了解档案袋。认识到档案袋作用。档案袋改变了学生、改变了老师,也改变了学校。档案袋是一个过程,过程中看到变化;档案袋是一个反思,反思中得到了提升,档案袋还是一个总结,总结中达成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行动,要从小处入手,绝不可贪大求全;重要的是反思,要不断的调整修正;重要的是分享,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加强沟通和协调。更为重要的是,从内蒙的这几位老师我看到他们对教育的信念、有了信念才会有思路、措施和方法,最后才能取得成绩。
活动过程中让我们体验了ldc的文化,原来研究可以如此进行,原来研究会如此快乐,原来我们的职业是这么的幸福,原来老师在教学中创造了这么多的智慧成果。我在思考,这种文化背后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快乐理念、草根的理念、尊重的理念、分享的理念。儒家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发展路子,两个方面任务,如何传承儒家文化是一个方面,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如何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路子,让ldc的文化渗透到学校生活中。
这次活动还远远超出了活动研讨内容的本身,活动让我们加强了校级联系,加深了研伴的友情,在路上,有了朋友风景才如此美好。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征程才刚刚开始。相信,有了康博士的引领,有了各位贵宾的支持,有了我们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一定会走的更远。
2、ldc式教研活动,注入教科研新活力。
5月28日,围绕两岸教学交流活动,我们分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进行,其他组老师自选参加这三组活动。议题:语文:
1、课堂中我们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我博客里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先看看参考一下)
2、交流活动中哪些课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3、语文课要向哪个方向走。
4、我们试行的教研组简报制度怎样实施。数学、英语:议题同语文2、3、4。方式:采用ldc的会议模式,会前布置议题,会上进行分组讨论,会后形成策略及简报。各组召集人(主持人):语文:张凤霞、蔡金华、毕秀芳(可以每人主持一个主题);数学:付云英、徐瑞;英语:孔慧源。学校领导:李校长、苏明、陈皓参加语文组;高喆参加英语组;王洪剑参加数学组。
6月9日,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专题校本教研“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研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和品德六个学科进行,各组分工明确,畅所欲言,就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策略研究。以下人员代表小组作研究成果回报:王洪剑谈在数学中的应用;张凤霞作“大胆取舍,以读为主,注重积累,课外延伸”的策略报告;石欣勤作“主题阅读之路”应用报告;孔慧源作“学科融合”研究报告;陈士真和王海运谈了“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科学和品社课中的应用。这些策略研究和报告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为我校编写《儒家教育思想和分层目标教学》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资料。我校校本教研再上新台阶。
3、6月25日,在张吉路主任的主持下,我校召开了“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鲁三角”联盟第四期网上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我行我思觅精彩”。各位研伴围绕以下两个话题:
1、怎样运用档案袋促进期末的高效复习?
2、档案袋如何让暑假生活更精彩?进行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智慧之花悄然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本次网络论坛,附小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盛区、济南韦二路小学、青岛福州路小学共十五位老师参与,气氛热烈,合作与发展共享。这次网上论坛,是我校校本教研带动兴师兴校,铸就名牌的又一飞跃。:
四、以活动推进校本教研,锻炼教师队伍1、5月27日、28日,我校成功地举行了“开课周”活动。在这次开课周公开课中,党明华、彭辉、王丽、孔丽、蒋磊、林延春、陈凯七位老师进行了很多教学研究的努力,对全校教师执教了精彩的公开课,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济宁学院教育系学生和xx省教育同仁名师培训班给予了课堂教学的实习和学习。6月2日,在周三的业务活动中,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校本教研活动。这次校本教研活动由教师发展处副主任石欣勤主持,按照ldc活动形式分了三个大组:语文组在仁爱厅,数学组在一三教室,艺体组在一二教室,分别由毕秀芳、付云英和侯丽三位教研组长主持大组讨论,就各组公开课课堂教学做了精彩的评论。大组讨论后回到仁爱厅,各大组推荐了张吉路、蔡金华、徐瑞、荀杰丽、张桂娟、张丽、张冬青老师就语文、数学、体育、科学和音乐课公开课课堂教学作了精彩的点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的学科课堂教学,同时也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第五篇: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准时参加,态度端正,有事要及时请假,不得无故缺席。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积极参与 “三个一” 读书活动,即一周一次一小时图书室、阅览室定点读书活动,把“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推向深入。认真完成教研组交给自己的集体备课任务,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4、积极参与 “六个一”活动,认真完成:①一篇教案;②一份试卷;③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后记;④一个小课题;⑤一堂能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⑥一篇落实新课标思想的教学体会文章或实验报告,不断促进自身成长。
5、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6、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备学生实际,即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即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即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