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游戏》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03:4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游戏》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游戏》读后感》。

第一篇:《企业游戏》读后感

《企业游戏》读后感

《企业游戏》,是郭梓林写的探讨企业文化如何关系到企业运行成败的书。一直以来,讨论企业文化的书并不少,但是多数是局外人所写,不是亲身体会;有的虽是局内人所写但目的是为自己评功摆好,或者宣扬自己的企业。而郭梓林的这本书则完全是一种客观的理论探讨,涉及到的理论十分广泛,有经济学、博奕论、心理学、政治学等。书里的故事又很多,读起来饶有兴味,使人得益非浅。如何办好一个企业,特别是作为一个研究单位的企业,文化如何影响到企业成败,一直都是有关企业人士,还有我们这些学管理和经济的同学十分关心的事。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有了一些联想。下面就我所想到的一些理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人是经济人,但不是计算机

经济学里面假定人都是经济人,是追求利益的理性人。所谓理性人是说人会斤斤计较,而不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经济学里面许多数学模型都是研究人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极大化。用这种模型推导得出的结果一般都能很好地经得起事实的检验,所以经济人的假定能为大家所接受,经济学的大厦才得以建立起来。这种研究事实上把人看成是一台计算机,然而人不是计算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事实上的人是经济人等的复杂的混合体。否则的话,就不会有妒忌,打抱不平,也不会有报复、斗殴、情杀等等。

举例来讲,企业内部股权的分配,并不仅仅是一个利益问题,更是一个如何评价过去各人对企业贡献多少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每人都会对自己评价过高。这并不奇怪,因为每人对自己工作的了解肯定比对他人的了解更多;对自己评价偏高是很正常的。对股权分配的不满,来源于对评价的不同。所以在讨论股权分配之前,首先要充分肯定每个人对企业所做的贡献,哪怕说过头也没有关系,然后再来分配股权就会顺利得多。相反,如果在股权分配

之前首先互相埋怨一通,这样的股权分配会没有不吵架的。承认每个人的贡献,是考虑到人是阶级人,分配股权则回归到人是经济人。这也说明为什么要讲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利害关系,还有人文关系。

2)为正义而战是无聊的郭梓林在书中谈到,为正义而战,会让一些人钻进牛角尖,既不考虑成本,又不考虑利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很正确的。所以我说为正义而战是无聊的。这种现象也是上面所说的人不是经济人的另外一种表现。其实,“正义的战争”不仅仅发生在企业之内,也发生在企业之外,在民族之间,国家之间。

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正义之战”是崇高的,个人为正义而战更是值得称赞的,为什么把它贬为无聊的呢?原因很简单,你有你的正义,我有我的正义。所谓正义之战就是各方对正义解释的不同而引起的。各方都有一批为正义而战的勇士,他们的特点就是只有自己的正义,不承认他人的正义。结果就是无法调解的正义之战。这一个多世纪以来,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国际纠纷也从争夺资源转向信仰或仇恨。尤其是人权的观念被强调以来,掠夺资源奴役百姓的战争越来越不得人心,这种战争的发起者将被联合国制裁,被全世界反对。现在的战争越来越多的是信仰不同或历史仇恨造成的,根本说不上有什么是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战争已经继续半个多世纪,也看不到任何解决的前景。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冲突都属于这种性质。正义之战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它完全丧失了一切理智,任何调解都起不到作用,因为正义是不需要理智的。当然,有许多战争是为了权力,并不是单纯的正义。但是权力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占有,而战争是要动员许许多多人的。少数人鼓动多数人的口号,就是“为正义而战”。多数人为少数人而战,他们受了骗还以为自己很崇高,甚至把性命都搭进去了,等到觉悟的时候恐怕已经晚了。我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如果遭受外来的侵略,战争是完全合理而且必要的。但仅此而已。

3)一俊可以遮百丑,一丑可以掩百俊

这里的“一”就是指个人的道德修养。企业是一个利益集合体,大家因为追求利益才走到一起来了。但是企业领导人之间,尤其是一把手本人,必须懂得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人是不可能没有缺点的,问题在于别人能不能原谅你。如果自己站得直,坐得正,办事大公无私,即使决策有错,人家也不见得会产生成见;反之,如果处处为自己着想,哪怕是正确的决策也会被人怀疑是私心起了作用。所以说:“一俊可以遮百丑,一丑可以遮百俊。”

企业内的道德修养指什么?我认为就是对自己利益的克制。一般认为企业本来就是为利益而存在的,克制自己的利益是不必要的。我认为克制并不是完全地否定,每个人捍卫自己的利益是正当的,也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对个人利益的界定往往是模糊的,纠纷也因此而起。如果每个人寸利必争,寸步不让,企业就没有安宁之日。谁出来让利?最好是一把手。一把手拿的待遇稍微低一点,就能够对企业中所有的人保持一种道德压力,谁也不好意思拿太高的待遇。一把手的这种牺牲还不能挑明,如果老是放在嘴上,用这一点来对别人施加压力,结果很可能是适得其反。当然,如果别人不自觉,一把手的牺牲精神得不到响应,反而得寸进尺,那么企业只好散伙。企业是靠君子合同凝结起来的。都是小人的话,办不成企业。

4)“私”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

郭梓林的文章中谈到利他与利己的辩证关系,说得非常好。他说:在一个没有人愿意为了利己而利他的社会中,每个人只能回到没有分工的自己为自己的状态中,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只不过更“纯粹”而已。我在此想把私和公的关系再作一番探讨。

由于自己的私而损害别人的私,是私所干的坏事;由于自己的私而产生同情心,进而关心别人的私,是私所作的好事。所以私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市场经济之前,私多半变成侵犯别人利益的动力,私多半是作坏事;到了市场经济以后,私人财产得到严格保护,侵犯别人财产的代价越来越高,满足私心只能通过与人合作,于是私变成市场经济的动力。私既可以作好事,也可以作坏事。取消私心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问题在于如何引导私心

去作好事,不让它去作坏事。答案在维护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受别人私心的侵犯。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自己和他人是同一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所以行不通,就因为此话只能适用一部分人。如果你是真心诚意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么我一定愿意帮助你实现自己的愿望,只要把你的利益让给我享受好了。如果你我他人人都如此,利益必须出口才行。如果私心真是那么坏,那么我来帮助你克服私心,把你的利益拿过来,我就做了好事。这岂不是笑话。

5)交换产生利益只是副产品,通过交换获得快乐才是交换的目的 一切平等自愿基础上的交换都对双方有利,否则交换是做不成的。但是这里的利,仅指物质利益,而且是可以用钱来表示的利益。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由金钱推动前进的。但是这种状态是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呢?我想大多数人会持否定态度。因为钱并不是一切。

人类不可能没有交换,不可能没有价格。这一结论是我从微观经济学推导出来的。因为资源配置的效率完全取决于均衡价格,没有了均衡价格人类社会将是一个穷困的社会。计划经济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交换既然不能抛弃,大家又对它有保留,解决的办法就是将交换过程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它不但产生财富,而且产生快乐。交换的快乐才是我们最后所追求的目标。不能产生快乐的交换虽然能赚钱,却不值得去做。那时办企业就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且是生产快乐。这一快乐发生在企业内部,也发生在企业和顾客之间,企业和竞争者之间。企业文化的目的也变成追求快乐。这个变化过程现在就应该开始。

第二篇:企业“杀人游戏”

企业“杀人游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天黑了,杀手趁机出动„„

凶案现场

场景一:黑幕袭来

办公室里,赵董事长正在大发雷霆,地上散落着扔掉的文件,黄总工程师硬着头皮僵在那里,门外的刘秘书战战兢兢守着,生怕暴风雨降到自己头上来。

就在黄总糊里糊涂,还在琢磨着发生了什么大事时,赵董事长指着地上的文件发话了:“你看看这些数据,这可是我们A号产品的技术秘密,是公司未来的希望,怎么都跑到竞争对手天成公司去了?这些只有你们研发部知道,你应该清楚泄密的后果的!”

黄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大脑里迅即开始搜索可疑人员,迟疑了一会说:“这些数据是只有我们研发部知道,但真正知道全部数据的必须是主管级,你看在苏、张和王三人中谁对你最不满,嫌疑最大?”

赵董事长一听就火了,拍着桌子说:“一定就是那个老苏,没给他总工程师当,他就成天发牢骚,看样子这次是存心报复了„„”

黄总没想到董事长这么快就作出了判断,而且反应如此激烈,于是立即把自己的推理条理清晰地讲出来:“我也觉得可能是他。第一,他从原来国企辞职时,你是答应安排他当总工程师的,但现在却只是一个小小的主管一直心存不满。第二,他自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公司不敢轻易解雇他。第三,他有这样的前科,以前在国企的时候就经常帮你们私企改进技术赚外快,现在还秉性不改。第四,他是重点负责该产品的主管,第五„„”

赵董事长已经很不耐烦了,摇了摇手说:“好了好了,你去处理吧„„”

场景二:老苏出局

老苏站在公司门口,拿着离职单,欲哭无泪!

那天,黄总找他到办公室谈话,他本不想买他的账,但还没两分钟,黄总又来一个电话,语气相当强硬。等他到了黄总办公室,还没容他坐下,黄总就摆了摆手说:“不必了,你到财务室去结账吧!” 老苏震惊了,他心里想不通的是,以总工职位,数倍工资的诱惑下跳槽过来,满以为能大展身手,自己现在不仅被打入冷宫,怎么连个主管的位子还不保?

而后面黄总的话更让他怒不可遏。

黄总不温不火地说:“公司A号产品的技术数据已经外泄到竞争对手那去了,你是知道自己身份的。虽然你平时发发牢骚,不买我的账,我们都不怪你,但这次董事长是下了决心的,不过念及是他亲自请你来公司的,不想把事闹大,传扬开去!你好自为之吧!”

老苏忍无可忍,径直走向董事长办公室,却发现门紧锁着。黄总尾随而来,并严肃地正告他:相见不如不见,董事长这次都没有跟你计较,你别到时候嚷嚷开,让自己以后连在这个行业里立足的机会都没有。

老苏又气又急,徒叹奈何!找不到赵董事长,他也不敢和黄总嚷,因为黄总善辩是出了名的,黑的能说成白的,死的能说成活的,万一没吵过,反倒让业内人都以为是自己出卖公司机密,那就更划不来了。

更可气的是,老苏知道了泄密者,但却没有了申诉的机会„„

场景三:游戏还在继续„„

事情的发展似乎证实了老苏的“杀手”角色。因为不久老苏就被那家竞争对手聘用,研发数据也没有继续泄露的迹象。

就在A产品上市,赵董事长踌躇满志时,一场更大的危机袭来,游戏继续进行。

那天,赵董事长准备在黄总的陪同下和一家大客户签约,合同文本都拟好就绪。这单合同足以支撑公司半年的盈利,研发投入也可以因此收回大半,所以赵董事长不得不亲自出马,以示重视。但就在他们上车的刹那,对方通知已经和主要竞争对手天成公司签好合同。

天上地下,转瞬之间。而且这还是只是个序曲„„

后来,每逢大订单到了关键时刻,就被天成公司截留,而自己如果仅靠着小订单,根本不可能短期内收回研发投入,企业效益不断滑坡。赵董事长怀疑企业依然有“内鬼”存在,要求黄总尽速查处,黄总也依律查处了几个业务骨干和研发骨干,但似乎仍然止不住订单流失势头。

大结局:

不久黄总以管治不力为由向赵董事长辞职,企业也由于资不抵债,被迫破产。而戏剧性的是,随后黄总却成了天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角色:身份决定心态

上述案情是我朋友老苏的亲身经历,这是一起典型的企业“杀人游戏”。而身为局中之人,他却不知道身份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冤乎枉哉被人杀掉清除出场,实属正常。

“杀人游戏”最早源于美国硅谷各大公司的培训课程,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逻辑能力、分辨能力和判断能力,然后推出团队中与大家设定的目标不一致的人。它之所以在白领、企业中流行,是因为其反映了自身的真实生活经历。在游戏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要平衡自己与整个游戏之中的关系而辩论。这如同企业管理中,每个员工代表部门或派系。每个人的立场都是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大部分员工的立场和心态都是类似的,每到投票的时候,人就会分为几个阵线。

而本案中的老苏就是这样的心态,不同的是他获得了一般平民所不具备的场外信息——无意中听到了黄总窃取公司机密卖给竞争对手的情况。

虽然他在第一时间里,就想把这件事情告诉赵董事长。但一想到告黄总密的后果,老苏的心里就犹豫不决:一来他没有这种“告密”的习惯,这种行为不是他的做人原则所允许的。二来万一他告密的事情让别人知道了的话,那别人又会如何评价他。三来他知道现在黄总把赵董事长哄得团团转,两人好得合穿一条裤子,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说出这件事来,赵董事长未必肯信。

如果他首先站出来指认黄总,也许会被黄总反咬一口,提前出局,所以他从自保的角度希望在不冒犯黄总的情况下留在公司中。

杀手:以他为主,引火烧人

心态:杀手掌握的信息应该是最多的,因为除了同伴,都算得上是敌人,在没有杀掉警察之前,杀谁都一样。而如果其中存在特别有分析能力的平民(或警察),杀手的策略是,要么争取这位聪明者的信任,从上而下获得成功;要么先引导大多数平民把这个聪明者公投出去,以消除威胁。

所以很多杀手会偏向于分析其他人,“以他为主”,将矛头引向同伴之外的任何人。而且因为杀谁都一样,他会更多的选择“见风使舵”,轻易不会保护谁,即使是同伴,也常常选择“丢车保帅”的策略。

在本案中,黄总算得上一个称职的杀手。他在泄密事情败露后,“以他为主”,明智地提出了三个杀手候选人供赵董事长选择,巧妙的排除了自己。并在其中安排了老苏这样一个自己希望除掉,而且极有可能刺激赵董事长神经的人物。

而当赵董事长凭个人恩怨匆匆判断老苏是杀手时,他又不失时机地予以赞同,加以论证,使老苏的冤杀成了定局。

相比之下,老苏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规则——在杀掉警察之前,杀手是不会罢手的,而对杀手威胁最大的平民肯定首当其冲。

事实上,当老苏发现黄总泄密的那一刻起,就应该知道“自保”是不可能的。因为纸包不住火,企业迟早会知道出了“内鬼”,那么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这个内鬼就是企业肯定要做的事情。而一旦企业出现了内鬼,就会人人自危,每个人都难免成为嫌疑对象,而“凶手”为了保护自己,冤杀平民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另外,老苏也是所有的平民中最懂技术的,是一直不买黄总账的平民,那么只有选择将他踢出局。

警察:中间路线,公平判断

心态:警察掌握的信息比杀手还要多,杀手只知道伙伴,再去找出警察并杀掉,而警察还可以每轮证实一个人的身份,因此越到最后,验证了的人数越多时,警察的目标就会越明显。但比起杀手直接暗杀人,警察却必须通过引导平民去公投才能实现,因此必须避免冤杀平民,减少支持自己的力量。

所以,作为警察的心态是,既要保护自己,避免暴露身份而被杀掉,又要说服平民相信自己,尽量引导平民去投杀手的票,而不要冤杀平民。例如当大家都把矛头指向一个已经验过的平民时,警察的选

择就很重要。警察的发言,自然而然流露出第三方的心态,例如会分析谁谁可能是杀手,谁谁可能不是杀手。

在本案中,作为所有者,找出杀手是赵董事长的天职,但他却放弃了警察所需要的手段和权利,完全是一个失职的警察,最终只能被杀掉。

首先,他放弃了引导平民找出杀手的权利。他只是凭直觉确定“杀手”,并利用警察的职权使其强行出局,并没有展开充分的调查分析,也没有其他平民的证据佐证,就根据以往的经验匆匆做出了决定。而在杀人游戏中,经验往往最有可能误导自己。

其次,他没有以平和的第三方视角公正地看待其他人,先入为主地确定了对黄总的信任,将自己的警察职权授予了他,同时又主观地认定老苏的杀手身份,错杀了平民。事实上,除了赵董事长天然的警察身份外,黄总并非股东,也不是所有者,与老苏一样只是职业经理人的身份,从逻辑上看应该一视同仁的。

第三,没有给当事人以“遗言”的机会,丧失了最后“验证杀手”的可能。游戏中前几位的“死者”还有权力提供一些证据指控凶手——那怕他的指证与怀疑是错误的,至少他有一个辩解的机会。而现实中赵董事长根本就没给老苏这个机会,这使老苏被“冤杀”得没有任何价值。

平民:以我为主,明哲保身

心态:由于没有特定的目标,大多数平民都想留下来慢慢玩,再加上没有额外的信息,他们也往往显得无知,关注的是自己的利益,只要自己不被公投出去,就达到目的了。

所以,他们的表现是,大都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辩白,例如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我不是杀手。而相对较少去主动分析谁是杀手,谁不是杀手。

法则:寻找同盟者

在企业中,事实上是在人类社会所有的组织中,每天都在上演着杀人游戏。当然,并非都那么血腥和鲜明的功利。但是,游戏之中的角色心态却是完全一致的。

平民员工:谁会被列入裁员名单?

平民的数量在游戏中总是占多数,如果不能产生一两个观察能力很强的平民,其他的平民是很容易被误导的,所以拉拢有影响力的平民成为了所有警察或杀手获胜的手段。

在企业内部,普通员工都是大多数,而当员工中间产生了有领导能力的人,企业高层就会思考对策:你是希望通过引导庸才员工的权利来扼杀这位领导者,减少竞争对手;还是通过拉拢这位领导者而达到加强管理,提升效益的目的。不同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的角色定位。

企业最常见的杀人游戏是裁员,主因通常是业绩不佳。这时,谁不利于业绩的改善,谁就会被认定为“杀手”,而被“公投”出去。这一过程中,杀人游戏中的最基本法则“寻找同盟者”就成为一个人能否胜出的关键,谁会出局,谁又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一个人在公众中的影响。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和最不受人注意的人,都会被列到“死者”的名单上。后者是毫无疑问要出局的,因为不符合被拉拢为同盟者的要求。而前者则要取决于企业高层的组织博弈。如果企业担心一个人的影响而伤害到系统的稳定性,那么较有影响力的员工就有可能被清除,常见的说法是“功高震主”或“树大招风”。但更常见的是,较有影响力的员工会在这一轮游戏中脱颖而出,毕竟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更优秀者的加盟。

企业家:被杀手包围的警察

企业家们看上去风光无限、前呼后拥,而事实上环绕在他身边的杀手要远远多于同盟的平民和警察,因此他的寻找同盟者之路更为艰难,也更为关键。

英特尔公司前CEO安德鲁·葛洛夫一语道破了企业家内心中最大的隐患:“企业繁荣中,孕育着毁灭自身的种子,你越是成功,垂涎三尺的人就越多,他们一块块地窃取你的生意,直到最后一无所余。”

所以葛洛夫认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整天忧心忡忡,担心产品,担心员工,担心竞争,这些大都是包围在他身边的疯狂杀手,任何一个都不敢掉以轻心,更何况还要从中寻找出支持自己的同盟者。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求企业家在一团乱麻的市场中清晰地研判出未来的趋势。这是企业战略方面的考量,如果这一步走错,企业也就不复存在。

所以企业家每天要在大量的项目里冲浪,瞧瞧这个,看看那个,琢磨琢磨这个,考虑考虑那个,到底上哪一个项目呢?感觉好像上哪一个项目都是找死,可如果不上项目的话,却又是分明在等死。

与游戏中的法官有准确的提示不同,企业家不是无所不知的预言家,他们也缺乏明确的方向,研判错误的时候多,正确的时候少,因为预示着发展方向的征兆不计其数,但我们却只有一个未来。虽然如此,但企业家无论是研判得准确与否,都得蹲在他的老板台上把他的活干好。

作为天然的警察,企业家最大的失败就是选错了同盟——用错了人,上错了项目,诸如赵董事长错误地信任了黄总,从此彻底地丧失了机会。正是这种无休无止的游戏进程生生的将企业家逼成了“偏执狂”。

职业经理人:最会寻找同盟的潜伏杀手

大多数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和崛起靠的就是不断寻找同盟者的过程。但与企业家不同的是,由于缺乏归属感,他们也是最容易转变的潜伏杀手,或者说,他们崛起的过程有着浓厚的杀手痕迹。

对上,特别是在企业家采取战略决策之前,一批企业精英就会蠢蠢欲动,他们从各个角度包抄了企业家,为自己的项目或是能力进行游说——在这场游戏中,这些人多半都是杀手的候选人,但此时他们正努力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好警察,一旦角色被定位于警察的企业家硬着头皮敲定了一个项目或是方案,其主持者立即获得了暂时的警察身份,然后他就开始了“杀人”。

项目也好方案也罢,都意味着对原有的组织体系的一次冲击,冲击的大小不论,但洗牌的性质不变。对下,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或制定,对团队的要求也越发的明晰,哪一个人更符合企业的方向同时也更适应于团队?这时候员工们开始骚动起来,一如围坐于圆桌四周的游戏者,开始向大家证明自己的能力与适应程度——这期间他们的影响力决定了一切。不见得你优秀就会成为团队的一员,也不见得你默不做声就能逃过一劫。

幸存者:过滤不稳定人性

游戏玩得好,企业就会避过风险,直抵市场的制高点。游戏玩得不好,就会进入下一轮的洗牌过程中,只要企业能够在资源耗尽之前成功地完成游戏进程,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杀手”清除出局,就不能说是失败。

对于担负着将杀手揪出的警察之职的企业家而言,凭感觉判断来清除杀手是最不可靠的手段。墨菲定律说:一旦你将一个无名小卒踢出你们的团队,他马上就会在对手那里大放异彩。太多的企业都吃过这种亏,错将最优秀的员工误认为杀手清洗掉,以至于后悔莫及。

避免企业内部冲突的最好良方是最精密的业务流程,这恰恰是国内企业最缺乏认识的。国内企业更多的时候求助于人治的手段,管理者丝毫也不怀疑自己的智慧与英明。但是,智慧与思想由于无法量化,注定了它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以教科书的方式传承,慧眼识人的智者任何时候都是少数。所以,专业化与精密的企业内部分工才成为目前企业管理发展的态势。

这样做的目的是过滤掉不稳定的人性,以规范的业务流程匡定每一个员工的职责,避免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作重叠区域,减少团队磨合,不管你是杀手还是平民,你只要负责将你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就OK!

一句话,不玩了,企业不玩杀人游戏了!

第三篇:大国游戏读后感

说实在的,《大国游戏》出版之后,我还没有看过,大国游戏读后感。

这几天,朋友帮我带回来了2本,大致翻了一下,还没有时间仔细阅读。以下就是一些感慨。

首先,因为出版的朋友们,为了尊重我的隐私和不想出名的本意,因此在作者简介上面耍了一些花枪。这里要感谢这些朋友的好意,但是不希望太多的误导读者。

比如说,我出生在贵州是真的,而且在大概7岁时移居安徽也是准确的,但我不是在合肥长大,而是在安徽的另一个城市长大。因此要用合肥去人肉我的经历,基本上会一无所获。这个就是一个大花枪。

但是估计为了增加书的权威性,于是我对国际关系的研究,就变成了40余年,这种说法确实是比较夸张了。本人出生于1965年,这样算的话,那得在娘肚子里面,就要开始研究了。或者说我老妈在生我之前,就得是国际关系专家,然后用基因遗传传给我了。虽然我从老娘那里学了不少东西,但是国际关系,绝对不是遗传,而是自学不成才。

应该说我对历史从小就感兴趣,也是在少年时候读过不少书,但总的来说,我这个年龄段出生的人,知识水平是比较欠缺,读书的底子打得不好。比起后面的70和80年代人士,我们的知识面是缺乏的,见解是很肤浅的。这也是为啥有不少读者,希望我给他们提供一个读书推荐单子,我没有办法给出来,是因为很多书我自己也没有读过。

但是可以安慰的说一句,不少看问题的观点,是出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历练,所谓人情练达皆文章。正因为如此,我这样不是科班出身的票友,反而不会陷入先入为主的学院派的框框,可以用自己的自眼看人生、看世界,同时看人情和看世故。

所以说不是专家,自然也不敢称权威(其实在浩瀚的天地之间,在悠远的历史之下,谁有资格称为权威呢?),对国际事务的关注,也主要是这10来年,虽然分析问题的底子早就有了,读后感《大国游戏读后感》。

而《大国游戏》也没有多少新鲜的内容,本来其本意就是为了给当政者和80后们,一个通俗易懂的入门读物,为大家提供一个在中国也许比较难以接触到的另类思维。

《大国游戏》的立足点,就是为了说明这近三十年的世界变化,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比较特殊的。之所以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可以实行,在于前15年,从1980-1995年,中国得益于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的掩护,可以趋利避害。然后在西方,大概是1995-2000年,对中国局势误判,以为中国很快就要崩溃。然后在美国调整战略期间的2001年,又得益于本拉登的抢占世界舞台的聚光点,为中国赢得了最重要的8-9年时间。

美国在伊拉克政策上的失误(关于新保守派在这件事情上,夹带犹太人的私货是我自己的观点),造就了三个得益者--以色列、伊朗和中国。

而现在以色列和伊朗在中东的进一步对抗,对中国还是有一定的红利,但是希望扮猪吃老虎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因此未来十年的局势发展,有待于中国的政界、军界、商界和学界提供中正的应对方法。但是对当前这一代领导层,和下面一届,包括我这个年龄层,是否可以清晰地提供令人满意的政策措施,我是有一定保留态度的。

不过好在当前的世界不是一个比好的世界,而是一个比烂的世界。中国问题很多,但是其他国家的问题更多,中国现在很烂,但是其他国家比中国还要烂。最起码中国的日子是过去穷惯了,现在开始有好日子过了,不管是少数人好过得太奢侈,大部分人好过的速度太慢,但是最起码大家总体上都在向好。

相对于西方很多国家,大家是过惯了好日子,现在要变穷了,大家都希望从其他人身上割肉,毕竟还是不同。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啊。

中国的房价不理性和无节制的疯涨,是资本的盛宴,对穷人也不产生多大影响。毕竟北京的房价是5万还是15万一平米,对农民工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受到打击的是新兴的中产阶级的幻梦。虽然世界上的中产阶级的梦,比如说美国梦,都是在中小城市在可以实现,是不可能在纽约的曼哈顿等地方。如果中国政府不能有效的创造出一个替代渠道,那么这个将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隐忧。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炒粮者,死,是上千年的政府政策。炒房者,发,显然不是一条好的出路。

美国的医疗改革,大概也是在走劫杀中产阶级,保护穷人的政策,这条路子可以走多远,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第四篇:《体育游戏》读后感

《体育游戏》读后感

在体育手段中,体育游戏是综合性质最强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手段,它不仅具有其他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健身作用,同时还具备了娱乐、教育的作用。在读完(体育游戏)一书后,我有以下感受:

1、体育游戏的编排要适合青少年生理发展水平。

体育游戏同体育运动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青少年学生,而应该根据他们的生理发育水平而安排相应的游戏。如果不是这样,不仅不能给他们带点锻炼和娱乐的作用,反而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2、体育游戏也是体育手段的一种。

体育对于人体的作用体育游戏基本上都具有,而体育游戏具有的作用体育不一定具有。如娱乐作用与教育作用。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趣味性,而体育运动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具有趣味性。既然体育游戏比体育运动有更好的趣味性及娱乐性,那么,针对青少年的心理,体育游戏更能让他们接受。同时也可以达到锻炼效果,因此我们在今后的体育课中,可以根据相应内容而创编体育游戏。

3、体育游戏的综合性强。

几乎任务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也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体育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手段。它既能让学生在游

戏中掌握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与技巧,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参与练习与锻炼,达到平常训练达不到的效果。

4、游戏与体育游戏的区别。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财政开支它富于趣味性,因此深受人们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的喜爱。根据组织及参加游戏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游戏分成娱乐性游戏、教育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三大类,而体育游戏就是属于教育性游戏。他不仅具有游戏的特点,同时还具备了教育的特点。因此在编排体育游戏时,不能只注重游戏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游戏的教育性。即体育运动健身的作用。

第五篇:《黄金游戏》读后感

《黄金游戏》读后感

整本书已经读完,读完之后思想境界有所提高,也基本为自己的操作系统大纲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本书第一篇主要介绍智慧、系统和修炼这三者的思想内涵,可以说股票操作需要智慧,不要盲目的人云亦云或靠感觉交易,股票操作需要有一个操作系统,按照操作系统进行交易,不断交易不断修炼不断完善,才能走向成功,第二篇进入了操作系统的实质性论述,介绍操作系统的概述、市场分析系统和操盘系统,大篇幅介绍市场分析系统,可以说市场分析系统是交易的前奏和灵魂,操盘系统是交易收益多少的核心,通过对这两章的阅读我认识到自己的操作系统该如何建立,操作系统的建立是项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把各项子系统联系起来,使自己的交易不存在盲区和战略性错误。最后介绍如何炼成操盘高手,在股市奋斗的众多投资者都梦想成为股票高手,股票操作高手需要一个学习和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习股市理论知识和大量交易实战练习,在实战操作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系统,使交易达到长期稳定的盈利,同时能够平静的心态,不再因为股市的涨跌而喜怒哀乐!

我的股票操作系统建立可以说是个复杂、困难和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不管付出多少我都会努力的坚持下去,操作系统对于我的交易太重要了,对于我来说只有系统化的交易才是我走向高手的唯一捷径!读完整本书,操作系统的大纲基本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会一步步扎扎实实的走下去!

下载《企业游戏》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游戏》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灵游戏》读后感

    心灵旅行——《心灵游戏》读后感 初来人世的我们,一如清晨的朝露,清透而又晶莹。心灵在阳光下一览无遗。可是从何时起,我们不愿再敞开心扉,不愿再吐露心事,宁愿活在自己的城堡,就......

    《饥饿游戏》读后感

    《饥饿游戏》读后感 《饥饿游戏》这本一时风靡全球的书,作者为苏珊·柯林斯,她对于《饥饿游戏》的写作动机是这样说的:“那来自于某一天扫电视频道时得到的灵感,现实生活的真人......

    《模仿游戏》读后感

    《模仿游戏》读后感 什么人能改变世界?乔布斯这样认为:那些方孔中的圆桩,他们总是异想天开,既 不喜欢循规蹈矩,也不尊重既成事实,他们进行着变革,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却是 我们眼......

    扑克游戏读后感

    今天,我在妈妈给我买的国际大奖小说里找到一本名叫《扑克游戏》的书。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因为我最喜欢打牌了,争上游、抽乌龟、算24……我都喜欢。我仔细看了下......

    游戏设计—创立企业

    托拽一次性通过给5分,两次通过给4分游戏1:分类别 收集信息:企业名称申请登记管辖、企业名称申请登记原则、申请企业名称结构 取得合法身份:委托代理证明 整理信息:公司名称预先核......

    企业户外拓展游戏

    户外活动游戏衔纸杯传水 道具:纸杯、水 目的:增进亲近感,考验成员配合、协做能力。 要求:人士选八名一组,男女交替配合。共选十六名员工,分二组同时进行比赛。另有二名人士辅助组......

    《企业培训常用游戏》

    《企业培训常用游戏》 撕纸 形式:20人左右最为合适 时间:15分钟 材料:准备总人数两倍的A4纸(废纸亦可) 适用对象:所有学员 活动目的 为了说明我们平时的沟通过程中,经常使用单向的......

    企业培训游戏大全

    企业培训游戏大全 “听与说”游戏 角色分配: 1、 孕妇:怀胎八月 2、 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 3、 医学家:经年研究爱滋病的治疗方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4、 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