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品第一 态度第二 能力第三
人品第一 态度第二 能力第三
在社会生活中,与人合作是难免的,选择怎样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和伙伴,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品第一是原则。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关键是利益诉求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有的人窜上跳下,钻天打洞,拉帮结派,两面三刀,玩弄权术,巧言令色,无非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权力、金钱、地位等等),这样的人可能能力比较强,善于迷惑人,有时似乎还是一副正人君子抑或是仁义道德的嘴脸,实则内心肮脏毒辣得很。这样的人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是切不可以成为朋友或合作伙伴的。我们虽不可能做到如圣人般天下为公,无私奉献,但一个人有一颗善良、仁爱和诚信之心,才可以与之一起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态度第二是根本。做人做事,总有失败或困顿的时候,但能始终以敬业之心,以孜孜不倦的态度顽强坚持者,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投机取巧者在顺利时是朋友,逆境时会第一个弃你而去。鲁迅先生说:中国的脊梁是那些落后仍在奔跑,以及见了这样的运动员肃然不笑的看客,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看人不要只看表面的形象怎么样,而是要看他做人做事的态度。家境富裕者的孩子大部分从小就是百般宠爱,一般能吃苦的不多,成事者很少。从小历经磨砺的人更能经受住风雨的考验。判断一个人能否有发展的潜力,要结合他的个性、家庭境况和思想状况。很多聪明人不能成事的关键,是缺乏认真刻苦、深入钻研的工作态度。不是同路人终究是走不到一块的,要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才会真正交心。
能力第三是基础。看人始终不要只看能力,因为能力有的时候只是人的一个发展的基础。有些人可能某方面的能力不很强,但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却是很大,同样可以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有些自以为能力很强、水平很高的人比较难以与人合作。而且能力具有互补性,彼此之间相互支持、理解,就会共同进步和提高,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大家就会有两个思想。人不可能是全能型的,在合作中始终要把人品和态度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我们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关注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无论你用什么下三烂的手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便是成功。我们强调竞争,其实合作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竞争。“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不仅是选用人才的标准,也是选择朋友或者合作伙伴的标准,选择同行者或是同路人,我坚持自己的标准。
第二篇:人品大于能力
用人原则:忠诚大于能力!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人品意义深远,没有人会愿意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员工。好人品已成为现代人职业晋升的敬业标杆与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第1 忠诚——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忠心维护公司的利益,在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
第2 敬业——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乐意为工作做出个人牺牲。
第3 自动自发——不要事事等人交待,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主动做一些“分外”事,先做后说。高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第4 负责——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一诺千金,绝对没有借口,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第5 注重效率——心无旁骛,专心致志,量化每日工作,拖延是最狠毒的事业杀手;注重主次,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第6 结果导向——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办法总比问题多,创造条件去完成任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第7 善于沟通——当面开口,当场解决,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培养起接受批评的情商。
第8 合作——团队提前,自我退后,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服从总体安排,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不当团队的“短板”,多为别人考虑,让能力在团队中被放大。
第9 积极进取——永远跟上企业的步伐,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挤时间充电,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挑战自我。第10 低调——才高不自傲,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不摆架子耍资格;给人一分尊敬,努力做到名实相符,成绩只是起点,荣誉可作动力。
第11 节约——别把老板的钱不当钱,要诚信不耍小聪明,不浪费每一张纸,不浪费每一分钟工作时间;花公司每一分钱,都要收到最大效益:省下的都是利润。
第12 感恩——想想是谁成就了今天的你?公司给了你工作,工作给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事给予你配合,客户帮助你创造业绩,对手让你看到距离,批评者让你趋向完美。
第三篇:人品胜于能力(最终版)
《人品胜于能力》读后感
国民素质之高低很大部分取决于人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就叫“人品”,人的意志、动机、分辨力、取舍、爱憎等良知评判,都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密切相关,要想取得事业的进步必须“人品第一”,以德育人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积极教书育人,而且
要使教师自己在师德师范方面率先垂范。
现实社会对“人品”一说看的很重,交朋结友、商业合作、同事相处均以人品为标准,去确定结交的程度,中国几千年来的儒家理论的传统思想,教会了人们用仁、义、理、智、信做为横量人品的准责,换句话说,如果离开了这几个字。
那就是“此人不佳”,或是干脆就一句话“人品不好”。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的条件下,是否具有好的人品,将成为影响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人品的好坏决定个人发展方向,一个人人品不好,即使他有天大的才能,也不可能会在取得成功,即使取得了成功
也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
一个人的人品是一个综合素质的集合,包括很多方面的品质。一个人不可能各方面人品都好,但如果一个人的基本人品有了问题,那恐怕走到哪里都不会受
欢迎。
千百年来,大凡文人雅士都喜欢将自己的书斋之类的私室取个雅名,也喜欢给自己取一个雅号。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他们正是通过这些名和号,努力地为自己创造一个充满道德精神的环境。这些名、号,表示着理想的德行与人生正道,表示对自身“人品”的追求。毋庸置疑,这种对环境的氛围和对理想的追求,对艺术家的成长和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对环境氛围和理想的追求,最终形成了充满中国特色的艺术评价标准。这就是所谓“人品第一”的思想。纵观民族的艺术历史,无论在创作、技巧、批评、审美等方面,就处处渗透和体现了这种“人品第一”的思想。比如,岳飞的书法,实在就不如秦桧。但是,因为秦桧是奸相,人们便恨其人而贬其书。秦桧的书法再好也改变不了他千古骂名!即使在秦桧书法(当今的宋体字就是出自秦桧)得到了最广泛应用的今天,还是谁也不愿说那是秦体!也许这就是人品的作用吧!再说,宋代四大家的苏、黄、米、蔡中的“蔡”,本来是蔡京。但因蔡京人品恶劣,于是,后来就改为蔡君谟了。我想,这就是“人品”的重要吧,甚至有时候它是高于艺术本身的。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做圣人,而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要有职业道
德。
一句名言,可以激励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好书能使人修身养性,提高思想境界,通过这次读书学习活动,使我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当我拿到《人品比能力更重要》这本书时,我深深体会到领导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同时也看到领导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决心。《人品比能力更重要》这本书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能力并非第一,因为人品胜于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人品也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在社会中站得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本书读起来很有趣,并且很有说服力,我从一个个经典小故事中,可以学到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怎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作为一名国人,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和职责内,不仅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更要有高尚的人品,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才能展示国土部门的形象。
一个人的素质之高低很大部分取决于他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就叫“人品”。人的意志、动机、分辨力、取舍、爱憎等良知评判,都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密切相关,要想取得事业的进步,必须“人品第一”。
现实社会对“人品”一说看的很重,交朋结友、商业合作、同事相处均以人品为标准,去确定结交的程度,中国几千年来儒家理论的传统思想,教会了人们用仁、义、理、智、信做为衡量人品的准则,换句话
说,如果离开了这几个字,那就是“此人不佳”,或是干脆就一句话“人品不好”。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的条件下,是否具有好的人品,将成为影响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人品的好坏决定个人发展方向,一个人人品不好,即使他有天大的才能,也不可能
会取得成功,即使取得了成功也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
一个人的人品是一个综合素质的集合,包括很多方面的品质。一个人不可能各方面人品都好,但如
果一个人的基本人品有了问题,那恐怕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千百年来,大凡文人雅士都喜欢将自己的书斋之类的私室取个雅名,也喜欢给自己取一个雅号。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他们正是通过这些名和号,努力地为自己创造一个充满道德精神的环境。这些名、号,表示着理想的德行与人生正道,表示对自身“人品”的追求。毋庸置疑,这种对环境氛围和对理想的追求,对艺术家的成长和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对环境氛围和理想的追求,最终形成了充满中
国特色的艺术评价标准。这就是所谓“人品第一”的思想。
纵观中华民族的艺术历史,无论在创作、技巧、批评、审美等方面,就处处渗透和体现了这种“人品第一”的思想。比如,岳飞的书法,实在就不如秦桧,但是,因为秦桧是奸相,人们便恨其人而贬其书。秦桧的书法再好也改变不了他千古骂名!即使在秦桧书法(当今的宋体字就是出自秦桧)得到了最广泛应用的今天,还是谁也不愿说那是秦体!也许这就是人品的作用吧!再说,宋代四大家的苏、黄、米、蔡中的“蔡”,本来是蔡京,但因蔡京人品恶劣,于是,后来就改为蔡君谟了。我想,这就是“人品”的重要吧,甚至
有时候它是高于艺术本身的。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因此,不断加强人品修养,人性修炼,人格完善,是人一生中永恒的发展主
题
一句名言,可以激励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好书能使人修身养性,提高思想境界,通过这次读书学习活动,使我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当我拿到《人品比能力更重要》这本书时,我深深体会到领导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同时也看到领导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决心。《人品比能力更重要》这本书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能力并非第一,因为人品胜于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人品也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在社会中站得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本书读起来很有趣,并且很有说服力,我从一个个经典小故事中,可以学到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怎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作为一名国人,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和职责内,不仅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更要有高尚的人品,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才能展示国土部门的形象。
一个人的素质之高低很大部分取决于他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就叫“人品”。人的意志、动机、分辨力、取舍、爱憎等良知评判,都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密切相关,要想取得事业的进步,必须“人品第一”。
现实社会对“人品”一说看的很重,交朋结友、商业合作、同事相处均以人品为标准,去确定结交的程度,中国几千年来儒家理论的传统思想,教会了人们用仁、义、理、智、信做为衡量人品的准则,换句话
说,如果离开了这几个字,那就是“此人不佳”,或是干脆就一句话“人品不好”。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的条件下,是否具有好的人品,将成为影响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人品的好坏决定个人发展方向,一个人人品不好,即使他有天大的才能,也不可能
会取得成功,即使取得了成功也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
一个人的人品是一个综合素质的集合,包括很多方面的品质。一个人不可能各方面人品都好,但如
果一个人的基本人品有了问题,那恐怕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千百年来,大凡文人雅士都喜欢将自己的书斋之类的私室取个雅名,也喜欢给自己取一个雅号。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他们正是通过这些名和号,努力地为自己创造一个充满道德精神的环境。这些名、号,表示着理想的德行与人生正道,表示对自身“人品”的追求。毋庸置疑,这种对环境氛围和对理想的追求,对艺术家的成长和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对环境氛围和理想的追求,最终形成了充满中
国特色的艺术评价标准。这就是所谓“人品第一”的思想。
纵观中华民族的艺术历史,无论在创作、技巧、批评、审美等方面,就处处渗透和体现了这种“人品第一”的思想。比如,岳飞的书法,实在就不如秦桧,但是,因为秦桧是奸相,人们便恨其人而贬其书。秦桧的书法再好也改变不了他千古骂名!即使在秦桧书法(当今的宋体字就是出自秦桧)得到了最广泛应用的今天,还是谁也不愿说那是秦体!也许这就是人品的作用吧!再说,宋代四大家的苏、黄、米、蔡中的“蔡”,本来是蔡京,但因蔡京人品恶劣,于是,后来就改为蔡君谟了。我想,这就是“人品”的重要吧,甚至
有时候它是高于艺术本身的。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因此,不断加强人品修养,人性修炼,人格完善,是人一生中永恒的发展主
题。
第四篇:人品大于能力读后感
我们都知道,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衡量一个人杰出与否的重要因素,没有人会愿意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人品大于能力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人品大于能力读后感
在生活中,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
一直以来我就相信看一个人要看这个人的人品,人品是衡量一个人杰出与否的重要因素。并且从小我的父母也是这样教我的,要我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我读了《人品胜于能力》这一书后,更加体会到在当今讲究诚信,讲究和谐的社会里,特别能体现人品的价值,试想在一个企业里,有人天天在动歪脑筋挖公司的墙脚,这人能用吗;在一个机关里,有人天天与领导对着干,搞些小动作,破坏团结,这人能用吗?在一个集体里,有人天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人能相信吗?……想想人品是多么重要!试想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人品出了问题,不是能力越大,起的反作用就越大吗?所以微软的总裁说:“我把人品排在人才所有素质的第一,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激情等,我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如果有了问题,这个人就不值得一个公司去考虑雇用他。”
人品与能力,究竟熟轻熟重?许多人尤其是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总是这样认为:能力第一,本事第一。在他们的眼里,一个人只要能力出众,其他又何所惧?的确,我们必须承认,就像战场上直接打击敌人的是能力,职场上直接为公司创造效益的也是能力,而人品,似乎并没有起到直接打击敌人或创造效益的作用,可能还是因为这一点,导致许多人重能力轻人品,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吗?
一个勤奋、正直、诚信、谦虚的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好学上进的人,一个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的人,必定会钻研业务,勇于探索,爱岗敬业,与人合作,必定会尽心尽力为企业创造效益,相反一个人品不佳,品德低劣,只求索取,不愿奉献的人,即使有再高的学识和能力,也难以得到重用,终究成不了大器,甚至可能为非作歹,祸及企业和自身,这也是本书要告诉职场中人的一个朴素道理,能力不足恃,惟有人品的力量战无不胜。只有不断锤炼人品,提升素质,才能职业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来重视人品,让自己成为一个人品和能力并优的人。无论何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能力并非第一,更不是唯一,因为――人品胜于能力!长青,永葆成功。
所以我们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做一个能力强的重要,但是做一个人品好的人更重要!
篇二:人品大于能力读后感
《人品大于能力》这本书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呢?我前几天刚刚看过了,今天就来说一说我的感受。
大家知道吗?为什么现在正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即要考试,又要面试,其用意就是要看两方面,有没有能力,人品如何,甚至要把人品放在首位,因为如果人品上有问题,一个人能力越大,他给单位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可见能力并非第一,更不是唯一,因此,人品胜于能力。
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出众的人品。我就来举一个例子,就是食品测评。
我所想的食品测评,是区别于现在微博上所出现的那种什么几款外国的零食最好吃,或者哪种奶茶最好喝。我们可以做的测评可以结合到我们自己账号的特色,我们可以去测评更加接地气的产品的,并赋予其应用化场景,这种我觉得可以一试。
举个例子:比如我测评辣酱这个品类,我们可以筛选大超市中人人都可以买到的辣酱,比如老干妈、香菇肉酱、饭扫光、下饭菜、肉末橄榄菜等8—10个不同产品。我们可以分别用自己拍摄的图片,自己的语言风格去对这八款不同产品,在用料,口味,甜咸度,辣的程度,保质期长短等几个用户最关注的属性去进行测评,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就可以赋予其场景化的应用,比如哪款酱拌面最好吃,我们可以做个排行榜。哪种拌饭最好吃,我们也可以做个排行榜。哪种炒菜放会更香等这款酱的不同应用场景。
但我们在产品测评的选取上,我们一定要选择人人都能买的到的超市开架货,而不是小众的品牌,或者网上的品牌,人人都能方便买到,就会大大提升他们的参与感。
这样的测评产品在超市中也有非常的多,比如方便面,或者香肠、速冻水饺、丸子等等等,都可以做测评并赋予丰富的应用化场景。
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
第五篇:态度大于能力
态度大于能力,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年轻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有位老人听了他的遭遇,随即把一粒沙子扔在沙滩上,说;“请把它找回来。”“这怎么可能!”年轻人叫道。于是老人又拿一颗珍珠扔到沙滩上。“那现在了?”他说。“不用找,一眼就能发现呀!”老人看着年轻人,慢慢地说:“你愿意做沙子还是珍珠了?”
职场中,如果我们只是沙滩中的一粒普通西沙,就没有渴求别人注意和认可的资本。要想获得认可,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珍珠。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认为:成功与失败的差别在于成功者有积极的态度。
相比能力来说,人们更看重对工作的积极态度。不是说能力不重要,而是相对能力来说,积极的态度更重要。态度有了,一切就都有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状态不好的时候,工作效率会明显打折扣。而当心情愉快、情绪高涨时,往往灵感不断、事半功倍。真正影响我们的是态度,态度决定了状态。态度积极,状态就好,效率就好,超常发挥也有可能。态度消极,不情不愿,再有能力也难以施展,再简单的工作也做不好。
有积极的态度就会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就能放低身段从头开始,虚心学习。不论自己毕业于名校、学历有多高,还是来自于名企,都要尽快融入于新单位。有积极态度,工作中就有了一份责任感和难能可贵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对新岗位倾情投入,有始有终。
没有良好态度的人往往缺乏责任心。这种人,即使能力再强,也难确保是否把这种能力都用在了工作上。甚至一个人能力自傲,不能把同事或领导放在眼里,怠慢商务伙伴;或者因缺乏责任心,而与同事、领导缺乏沟通和配合,只是工作出现重大差或者造成重大损失。工作态度积极、有强烈责任心的人,即使某项能力暂时有所欠缺,也会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学习,千方百计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做好。或者即使工作上与同事、领导有所偏差,也会主动纠正、配合。
态度消极的人,往往以利己为原则,没有职业道德可言,更不存在对培养他的企业或领导、同事有什么感恩的心态。工作中遇到问题,也往往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置身于局外,等着领导或同事去解决。
态度积极的人往往也是严谨的人,于细节之处丝毫不马虎。
单位如果规定九点上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九点钟的时候应该在岗位上开始工作了。而有些员工认为上班时间是坐在座位上的时间。于是上班时间一到,虽然准时出现在座位上,但不是开始工作,而是开始吃早点,边吃边喝、边聊。这样,显然八小时工作制缩短了。而相反,企业成本却隐性的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