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寒假作业--调研报告(xiexiebang推荐)
被访问人自然信息
所在单位的背景信息
被访问人对新入职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被访问人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及对采访人的职业建议
采访者的体会和感受
很多时候,兴趣很重要。你要是真正热爱它,你总会得到最深厚的补偿的。不要太功利,那或许会带来暂时的高效,但你总会因此在那里面栽跟头的。做你喜欢做的事,只要你真心想做,便毫无怨言。
不过也因人而异,关键是相信自己的想法,人总是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彭总前辈的一席话,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篇:寒假作业调研报告春节习俗的变化调研
2013—2014学年
寒假作业调研报告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农历意义上新的一年的到来。从古到今人们对春节特别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的习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食物:据我爷爷奶奶讲,在过去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物资匮乏,许多的食物有钱也买不到,有些还要凭票供应,收入较低的家庭只有在春节才能吃到肉类。经济渐渐发展起来,客家人是重视家庭及宗亲情谊的,对他们来说吃年夜饭是大事。以前的年夜饭很讲究,要用八仙桌,菜是用大碗盛,一般以八碗、十碗或十二碗。桌上还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席菜肉食颇多,皆为典型的客家风味。平日以素食为主,遇上年节必然大鱼大肉。典型的菜色有梅菜扣肉、酿豆腐、肉丸汤、鸡、鸭、鱼、红烧肉、腊肉腊肠等等。然而现在吃的年夜饭是以“简单,省力,快捷”为原则,不过菜色依旧繁多,菜式也很美味,吃年夜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仍是自己家动手烹制,和家人一起吃喝酒吃团圆饭;有的则是集合所有兄弟姐妹到酒楼聚餐;还有的去市场上购买“半成品”(例如腊肉、腊肠、酿好的豆腐等等)带回家烹饪,既省时又省力;也有的子女不在身边,几个家庭拼来到酒店等。
二.穿戴:在以前的年代提倡多子多福,一般家庭生有5,6个小孩,春节主妇们要给孩子准备做新的衣服。但经济条件不好的,却只能把久衣服洗干净过年再穿,“新三年,用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条件好的家庭一般到春节则会给孩子添置新的衣服。买衣服的商店到处都有,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过年前,各家各户都会去逛街买上许多的新衣服,在大年初一的时候穿上。
三.过节:每逢过春节,总少不了爆竹声。在那时,家家户户都会放上几串爆竹来迎接春节的到来。爆竹声特别响,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爆竹烧完后所落下的纸张洒满一地,像是铺上了一张红地毯似的。而现在,各地都是高楼林立,许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处处都贴满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标语。不过在宽阔的广场在春节期间,现在的人们流行一种网上拜年。在过年时,人人都会接收到许多带有喜庆的短信和电子邮件,完全符合21世纪绿色环保的理念,不过也疏远了人们间的关系。那走家窜门去拜年的活动也大大减小。倒是有许多条件好的家庭都会借此黄金长假的机会去旅行,感受不同地方的节日气氛。
四.其他: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再谈“春节”习俗,已是今非昔比,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中国带来经济的飞跃和社会的进步,百姓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过年的事情没有自己亲自动手了,还有像客家过年时的一些习俗:守岁、接财、开大门、“掌妹家”等等,有的人会推迟或者直接省去等。还有一些小细节,例如老朋友一改往日的恭喜发财的口头禅,开始恭祝对方身体健康,平安快乐;大家也不会去亲戚朋友家一家一家的拜年了;招待客人的糕点也直接从商店购买等。由此可见人们对年的习俗观念也随之改变了许多。
虽然仍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可是过了十几年的的春节,我明显感到年味是越过越淡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前老套的规矩,繁重的家务劳动,琐碎的习俗习惯在悄然改变,渐渐演变出许多“新的春节习俗”。像如今人们对春节习俗的认识意义更广,大家不满足春节期间仅仅与家人团聚,更多的考虑利用假期安排休闲娱乐活动,例如旅游,健身,聚会,修身养性放松心情;还有人利用假期组织家庭外出旅游,既体现尊老爱幼,又能表达到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真是越来越潇洒,越来越多姿多彩。但是,也有人由于生活的忙绿、工作的需求等直接对传统习俗忽略。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习俗在变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节日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我们要考虑如何因势利导,好的保留,坏的剔除,以使它更好地发展。
第三篇:寒假作业检查报告
177班和178班语文寒假作业检查报告 本次寒假作业布置的加多,不但有七科的作业本,还有语文的作文,英语的抄写单词和句型,及数学的抄写概念和定理等。另外还有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等,单就语文寒假作业和6篇作文这一块来讲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按时完成并且完成的很棒。现在总结如下,希望同学们吸取经验教训,今后做的更好。
优点:
1、能够有计划地完成作业。很多同学给自己拟定了假期作业完成计划,语文每天做几页,作文几天写一篇都有明确的计划,什么时间看和语文写作有关的电视也有准确的时间安排,做到目标具体,一步一个脚印走勤学苦练之路。
2、虚心学习。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没有退缩,积极地向家长、向哥哥姐姐、向老师、向同学请教。寒假中就有不少学生打电话向我请教问题。
3、书写工整规范。很多同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答题完整值得表扬。还有细心的同学把当天的天气情况也做好了记载,有时还加有自己的心情状态,这种习惯很好值得鼓励。比如177班的王月、周丽曼、刘庆霞和178班的刘威葳,高金雪作文都写了6篇,而且都是字迹清晰工整。
4、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接受家长地监督,家长的评价,家长的指导值得表扬等。
不足:
1、个别的同学作业完成的不理想。一点作业都没写的同学没有。
2、有少数的同学有漏题的现象。有的空几题,有的漏掉
几页,这是不好的,是偷懒的坏习惯的滋生,要不得!
3、有少数的同学写作业无计划,开学前集中突击,甚至有
一部分学生抄袭别的同学的,或是把字迹写的特别潦草
4、有不少同学写作文有抄作文书的现象,或是把这一学期的作文撕下来上交。
从学生们上交的寒假作业来看,这两个班的学生总体还是做得比较认真的没完成作业的同学很少。
2012年3月2日星期五
检查人:肖丽军
第四篇:寒假作业 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作业(任务)
第一项:寒假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活动
一、寒假调研活动主题
创先争优投身实践,科学发展促进和谐。
二、活动内容
1、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
2、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读一本好书;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实践活动;
4、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专题实践活动;
5、以“三下乡”为载体,服务当地经济、文化、法制建设实践活动;
6、实习就业专项实践活动;
7、开展“四进社区”和真情济困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
8、以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为主题的体会亲情实践活动;
9、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三、活动要求
此次活动以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为前提,以调查报告、调研
论文为主要成果。
具体要求如下:
1、调查报告、调研论文紧密契合“创先争优投身实践科学发
展促进和谐 ”这一主题,鼓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多创新
因素的作品;
2、调查报告、调研论文中要突出社会实践和社会观察的过程,要
提交详实的行程安排、图片资料;
3、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就近就便,要注意人身安全,并遵
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地的有关管理规定。
此项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完成,是国贸院的惯例,开学需要统一上交的,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对待,在实践活动了更多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办事和处事能力。
第五篇:信工2011级学生寒假作业,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写作 与 要求
重庆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规范
一、应提交的调研报告文档资料
1.封面
2.调研报告正文
二、调研报告的整理、装订要求
1.统一采用A4纸打印、左面竖装;
2.材料装订顺序:
(1)调研报告封面;
(2)调研报告正文;
三、调研报告的书写格式规范
1.报告正文一般分调研的总体情况介绍,分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和制约、影响因素,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可行性,结论等四大部分。
2.报告字数不低于3000字。
3.报告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两行书写。
4.作者处于报告题目正下方,须写明系部、专业、年级、姓名;有指导教师可注明。
四、调研报告
1.版面尺寸:A4(210×297毫米)。
2.装订位置:装订线1CM,左面竖装,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
3.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小4号宋体、用第×页和随后的括号内注明共×页的格式,例如“第1页(共10页)”,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1.5cm的位置。
4.正文文本:宋体小4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6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要求排版。
5.报告标题:小2号黑体,居中。
6.作者和指导教师:标题下隔一行,居中,采用小4号仿宋体,作者在上,指导教师在下。
9.正文内标题:小2号黑体。
10.文中图表: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标准统一,字体大小与正文协调,手工绘制的要用绘图笔,图表名称和编号准确无误。
11.注释序号用加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①②③),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上标予以标明,采用脚注的形式,注于当页页脚;
12.封面格式附后。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
调研区域姓名系别专业指导教师时间
重庆学生处、院团委制
附件4:
重庆大学生2012年寒假
大学生调研报告参考题目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全市着力打造“民生政府”要求,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调研:
(一)市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情况;
(二)市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评价和期盼;
(三)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
(四)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动态;
(五)户籍制度改革情况;
(六)农村开展养老保险情况调查;
(七)二代农民工现状;
(八)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调查;
(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