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丰富多彩的励志形式
六、利用丰富多彩的励志形式,开展动人心魄的教育活动
1、五分钟演讲
演讲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士气的形式。在演讲中,学生往往愿意倾吐自己的心声,传达自己的情感。每一篇演讲稿都是学生自己精心准备的,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激情奔放,有的娓娓而谈,有的润物无声。演讲让学生感到情绪高涨,特别振奋。宏伟的目标、远大的理想在他们心中悄然确定。这对鼓舞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年级的士气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我校的语文老师深受其益。
2、健身跑操
跑操既可以健身,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抵抗力;又可以放松身心,让学生在紧张的课间得以调节。有时我们确实要做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原先衡水中学的跑操活动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跑操之前的五分钟读书,跑操之中的洪亮口号,跑操之后的全身放松。因此我们的学生身体一直是棒棒的,士气一直是高亢的。
3、每日一歌
学习本就是非常辛苦的事,高三的学习更是苦上加苦。特别是在天气比较炎热或者下午的第一节课的时候,学生显得萎靡不振、昏昏沉沉,这个时候课堂效率往往比较低下,一些老师不喜欢上这样的课。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想出一招,那就是下午第一节上课前全班学生演唱一首充满激情的健康向上的歌曲,借此来清醒自我,调节身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激情的进入课堂,从而很好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4、班级宣誓
班级宣誓是我们进入第二学期之后通常采用的激励士气的方法。作为一个班集体必须要有自己的班级目标,必须要有自己的班级誓言;缺少目标的班集体,缺少誓言的班集体往往在整个平行班级中比较滞后。因为这样的班级没有奋斗方向,没有战斗力,没有凝聚力。所以,我们各个班级针对自己的班级特点都有相应的班级誓言,每天的关键时间段进行班级宣誓,从而来刺激学生的神经,让他们人人都知道为了班级而战,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在奋斗、在努力。
5、百日誓师
百日誓师是我校每届高三年级都要举行的活动。距离高考一百天,既是时间的较量,又是意志品质的较量。我们都知道越是距离成功越近的时候,往往也是越艰苦的时候,关键就是要看各人的毅力、恒心。百日誓师就是刺激学生斗志的大会,就是鼓舞士气的大会。让学生集体宣誓,表决心、明斗志、落行动,走好未来的一百天,靠的是踏实、稳健。
6、挑战应战书
自古以来,戎马沙场,阵前挑战,沉着应战,双方都会激发斗志。高考前的50天,我校举行了班级之间的挑战应战交接仪式。各个班级找准自己的对手,相互之间挑战应战,每一个学生都满怀激情的宣读挑战书或者应战书,每一个学生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未来的50天就是他们证明自己的时候,未来的50天也就是他们证明班级实力的时候,谁还会在这样的情境下无动于衷呢?
7、高考出征
我校每年的高考出征仪式都非常隆重,都非常壮观。鞭炮震耳欲聋,音乐豪迈雄壮,口号整齐有力,学弟学妹壮行。身处其中的奔赴前线的战士谁还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呢?莘莘学子谁不是信心满怀,成竹于胸,谁还会没有金榜题名,舍我其谁的霸气呢?
总之,学习靠信心、细心、耐心,也要靠士气、激情、斗志。我们调动各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各阶段的刺激教育,从而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极致。
第二篇:利用小组活动形式
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第三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丰富多彩音乐课堂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丰富多彩音乐课堂
【论文摘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所以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关键词】:音乐教学 现代化 教育手段 教学效率 音乐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角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因为当前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都是喜欢音乐确不喜欢音乐课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窘局呢?因为我们的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或是通过黑板、教科书、录音机等常规教学媒体来进行;或是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或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只要一副嗓子加一架琴就行,当然这些方式也有他们的积极作用,但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感觉到这种音乐课单调、枯燥、索然无味,最后必然造成“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的情况。这样音乐课堂教学效
率也可想而知。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现在的中学生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到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因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所以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是传统音乐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音乐是充满艺术魅力的声音世界,每件乐器,每部音乐作品,都能引发人们无数情感的迸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集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功能结合为一体,富有动感、容量大、震撼力强,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且能很好地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因此,现代化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改革的目标之一。
音乐课上恰当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是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和手段无法达到的。同时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音乐教学,还可以扩展音乐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容量,丰富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增强音乐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主动性,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跃气氛的作用,并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的教育格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在音乐课上,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音乐的精神力量,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又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催化剂。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是多渠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无疑为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姿多彩、视听结合、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声像结合的刺激下,调动多种感官,很快进入特定的音乐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如《唱脸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我们的国粹京剧,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互联网上搜索的相关京剧常识,介绍生旦净丑各类行当,通过展示各类行当的演唱、表演,使学生们更直观的对京剧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把书本上的静态只是在多媒体上展现出来后,学生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对课堂内容产生了兴趣,主动去感受京剧的魅力!学生在欣赏了解京剧知识之后,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感受在演唱《唱脸谱》时那种形象的描绘和充满自豪情感的把握!这样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是很难达到的!
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 专家认为:动态的刺激远大于静态的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
最深刻。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处理歌曲的难点,教师大多只是自己不断讲解、让学生反复吟唱,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感到疲劳和厌倦,既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有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这个教学手段后,静态的教学材料和知识,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手段,焕发了鲜活的面目,视听结合,形象鲜明,不仅能直观地把学生难懂的知识、重点的部分显示出来,也调动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而且能刺激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把握知识的构建,难点从而不攻自破。
《给未来一片绿色》一课,歌曲算然旋律简单,但是本曲空拍多,特别是多数小节都是空半拍起,造成节乐句、乐节之间的连接难以控制,且切分音的部分也不好把握,学生不易掌握,在课件显示歌词时,把不同的乐句用颜色区分,空拍的地方用呼吸的图片显示,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乐句或乐节开始的空半拍,可以吸一口气再唱等等,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音乐是一种多元文化,不仅体现在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更主要的是音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地域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饰、舞蹈等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的渗透于当地的音乐中。
在欣赏芭蕾舞曲《西班牙舞曲》时,我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播放《天鹅湖》等经典芭蕾舞蹈片段,介绍芭蕾舞的相关知识,通过
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播放以及讲解本曲的背景。然后通过欣赏舞段感受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音乐,通过舞蹈视频的展示,更直观的感受音乐前半部分热情奔放,气氛热烈,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歌唱性和旋律性。那么,如果光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这部作品是选自芭蕾舞曲《天鹅湖》,表现了什么意思等等。效果可想而知。只有通过影音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好的想象,这样对音乐的教学以及丰富知识方面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学生的知识容量也得到了拓展。因此,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是进行音乐的多元化欣赏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技术。
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给音乐课堂注入新活力 因为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单
一、枯燥,不易调动课堂气氛,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渐渐会感到音乐课无趣,甚至变成了一种负担。最终出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
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手段的运用,声像结合、光影结合,容易调动课堂气氛,让音乐课焕发了活力,使其从单一的静态走向了多元的动态,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复杂的音乐知识情境化。从而让生硬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教材,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富于趣味性。
总而言之,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命力,使知识不再死搬硬套,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由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转化为不仅喜欢音乐而且喜欢上音乐课,甚至能在音乐课上创作音乐。我们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
丰富多彩音乐课堂,让我们的音乐课更加有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1.04
2、《新课程标准》2011.
第四篇: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良好的活动组织形式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不能用统整划一的方式去指挥进行,一定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孩子的学习需要灵活合理运用各种形式组织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与条件。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化学习。集体教学是幼儿园常见的教学方式,长时间单一的集体教学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形成和独立发展。因此,区域活动更多的是为幼儿创设、提供自主探索的活动空间,活动中教师不妨变得“被动些”、“迟钝些”,有些活动幼儿能独立操作完成的,教师应尽量减少显性指导,只是提供一些范例、图示即可。例如教师可以在区角的墙上,设置图文并茂的指示牌,将规则、流程很明白地告诉幼儿,提醒他们这是什么地方?在这可以做些什么?怎样做?注意什么„„美工区:可以把作品的制作流程图贴在墙上,让幼儿自己按步骤尝试、探究,如碰到困难,可以把范例拆开,一步一步地跟着学;在表演区,贴上节奏图谱,让幼儿边看图谱边听音乐演奏,更好地帮助幼儿进行演奏活动;在建筑区,通过把幼儿自己拼搭过的东西画出来,第一次、第二次进行纵向比较,展示在墙上。这样,从墙面上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对各种活动组织形式的特点、目的功能和教育作用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合理恰当地安排一日活动和课程实施,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幼儿学习的有效性,并使幼儿自然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之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五篇:让读写结合的练笔形式丰富多彩
让读写结合的练笔形式丰富多彩 湖北省荆州市教学研究室 余映潮 课文作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目的:进行课文小作文,多角度地处理课文信息,通过“写”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作文: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写双赢的教学目的,其关键还是以写促读。
本课“课文作文”,主要是指在课堂上读大文写小文,读长文写小文,读此文写彼文;大家一起来做,就是读一文写多文。这是一种自读课文的好方法。这种“课文作文”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
1.可从概括内容的角度写 2.可从说明事物的角度写 3.可从描述事物的角度写 4.可从抒发情感的角度写 5.可从表达感受的角度写
6.可从欣赏课文语白的角度写
第二: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语来写,如进行课文概括、表达读文感受等。2.可以重点利用课文中的某个片断进行改写。如抒发情感等。
3.可以任意地组合课文的文句,形成一段短而完整的文字。如描写景物、讲述故事等。
学术报告:
“读写结合”是一个老话题。
所谓“读写结合”,也叫“亦读亦写”、“课文作文”,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写双赢的教学目的,其关键还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新教材的编写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它不仅表现在“综合性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课文阅读教学之中,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时时训练的特点,不仅很好地表现了课标关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思想;而且还明确地“暗示”我们: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孩子们读起来,还要让同学们写起来,这都是语文的实践活动。怎样让读写结合的练笔形式丰富多彩?
一、研究教材中的读写训练练习读写结合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理念。当我们潜心地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时,我们便会发现,那真是一座富矿,好的方法好的角度竟是那样的美不胜收: 如:初中课标教材中:
⑴仿写学用《星星变奏曲》如果如果 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芦花荡》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⑵补说叙写《芦花荡》补写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喂—出来》从小说结尾续写下去。
⑶变体改编《与朱元思书》改写成现代文,《雨说》改写成小散文。《石壕吏》改写成短剧;《观潮》把《酒泉子》这首词改写成记叙文。⑷事实印证:《恐龙无处不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你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心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你能从之间的学习或生活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
⑸想象创编《我的第一本书》虚构“二黄毛”或“乔元贞”或“弄不成”德故事。⑹迁移拓展《俗世奇人》谢谢你周围有绝活的人
⑺读后所感《亲爱的爸爸妈妈》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
⑻体验感受《夜》曲感受夜,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小诗。
⑼话题短文《孤独之旅》,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
⑽技法实践《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往往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变得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手法,练习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书写自己的一种感情。
⑾自由表达:《信使》为信使写一段话,作为信使墓碑上的文字。⑿定向探究:《出师表》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作文。
⒀信息整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⒁活动记录:《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文结尾写了几中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⒂作品评说
二、发现教材中的精美读写材料
余映潮老师认为教材研读是一切阅读教学的开端和奠基,而阅读与写作又是相辅相成的,教材研读的领悟程度,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所以,我们要精心地、潜心地、耐心地研读欣赏教材,发现教材中精美的读写训练材料,以用于读写结合式的课堂教学。对此,余老师提供了三个角度去对课文进行发现:
⑴从“课文片段”的角度去发现。他举了《我的信念》一文由“蚕”悟“己”,让学生学用此段表达去评价居里夫人。
⑵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发现。余老师说,他在《读云南的歌会》时读的很苦,发现了文中用细腻的笔法写人记事,漂亮的语言写景等有利于写作的内容。⑶从“课文整合”的角度去发现。他举了《苏州园林》一课,对学生提出了“赞一笔、衬一笔、荡开一笔、渲染一笔”的问题,这样一来,使说明文的语言生动,便于课文作文的展开。
三、设计丰富的读写结合活动
要让学生读起来,要让学生练笔的角度丰富,有多少种方法呢?可以说,好的方法是美不胜收。
例如:浅层次的做法,有课文集纳,定向检索,句式学用,段式学用,篇式仿写,课文缀语,想象扩写,片断点评等。
中等层次的做法,有多向假设,多序假设,多体假设,读一文写一文,读多文写一文,读甲文写乙文等。
深层次的做法,有艺术性概括,艺术性改写,艺术性编演,艺术性创作,艺术性评论等。
读写结合式的教学设计,讲究朴实,也讲究艺术。余老师提供了如下若干种设计思路:
1.句段读写
句段读写,语言学用,就是学用课文中的句式,学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技巧,通过这种运动量比较大的读写实践活动,达到既理解课文、又进行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的目的。2.课文集美
就是通过同学们创造性的劳动,将文质兼美的课文中更美的内容“浓缩”、“聚焦”,使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精华。3.内容撮要
就是集纳、提取课文的妙要,就是提取、组合课文中的重点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课堂教学中的“穿插引入”是为了利用教材来“引进外资”、丰厚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那么,课文撮要就是利用教材进行阅读理解的“精兵简政”的训练,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和思考能力。4.多向假设
用多个角度不同、身份不同的“假设”来让学生成为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写作,从而形成课堂写作的非常意趣。5.反复多角
启发学生针对或围绕课文中的人(或事、或物、或景)进行反复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要求的简短写作。6.艺术创造
指导学生运用文学性的语言,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课文的内容或课文的部分内容进行生动地、别具一格的改写。
这里所说的“艺术创造”,是指要求学生运用文学性的语言,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课文的内容或课文的部分内容进行生动地、别具一格的改写的教学设计。7.话题短文
用设置“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话题、展开话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分析与品读,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扩展。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用于阅读课堂教学的“话题”,其作用是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引出同学们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自己创建、带有自己思想与情感特点的谈话:有了“话题”,就有了思考探究,有了课堂交流,有了课中对话,当然也就有了让学生真正占有课堂时间的保证。8.品析鉴赏
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赏析、评论。力求在赏析、评论的学习和表达过程之中,引领学生研读课文,查找资料,写作句段。
挖掘教材的深度、开拓教材的广度、学会利用课文写作文,使学生有“米”下锅,成为巧妇,这真值得每一位老师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