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援助中心简介
法律援助中心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简称“法援”,成立于2005年,是校团委领导的校级服务类社团。我们以提高学生素质,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社团宗旨,一直致力于法学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法律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树立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援”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校团委、校社联和人文学院的关注和支持,由人文院法学系主任刘万才教授担任指导教师。随着发展,“法援”的队伍不断壮大,现有秘书处、学习部、宣传部、活动部、编辑部、外联部六个部门,各部分工合作,成功举办了多项有意义的大型活动。
我们的工作不仅面向校园,更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
我们定期举办法制辩论赛、模拟审判(在我校的模拟法庭)、“12· 4”法制宣传活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还多次举办法律学术交流会和法律知识讲座,并定期组织成员去法院旁听。
我们曾多次面向广大市民进行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活动,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法律困难,受到了社会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此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开展“送法下乡”等实践活动,让我们学到的知识真正能够服务社会,并同时锻炼自己的法律素养。
通过这些大型活动,不仅壮大了“法援”自身,也为广大成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舞台。在这里,大家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自身的法律素养,只要你对这些活动有兴趣和热情,你就会在这里收获成长。
“法援”之路,我们邀你同行,加入“法援”,为我们注入新鲜的血液。相信在法援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你们将告别青涩,成就自我,走进“法援”,你将不虚此行!
2010~2011年活动规划:
1.迎新晚会
2.新生辩论赛
3.模拟审判
4.12·4大型法制宣传活动
5.法院旁听、下乡普法、法律讲座
6.3·15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
7.待定活动(根据新成员意愿添加)
第二篇: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
社团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以下简称“华政法援”)是在我校原校长、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际反贪局联合会主席曹建明等多位领导同志的提倡、关心和支持下于1997年11月19日创立的,是一个以高年级法学专业本科生为主体,并聘请校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律师、法官、检察官及校离退休老教师、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师为常年顾问,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志愿者组织。
华政法援不仅是我校大学生面向社会开展法律援助的一支骨干队伍,更是华东地区高校中率先成立的大学生法律援助组织。华政法援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庞大志愿者的校内支柱型社团,多年蝉联校“明星社团”称号。并且曾获得第五届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体、全国十大明星社团标兵、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并先后三次获得“上海市高校明星社团”荣誉称号等许多国家级、市级奖项。
华政法援成立十五周年以来,始终秉持“以我所学,服务社会,为公平和正义而奋斗”的宗旨,以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立足自己的特色,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适应中国国情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迫切要求,适应社会群众在法律事务上的具体需求,也适应在校学生学习、实践、成长、成才的强烈渴求,从法援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和开展富有创新意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法援长远规划的工作,形成和完善了法援的工作机制、丰富了项目建设,使法援更加制度化、系统化、规模化和科学化,使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上升,更有特色地开展学习实践和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义务法律服务活动,积极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和广大群众在法律问题上排忧解难。
华政法援的基本任务是为在法律领域需要援助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在此基础上,给成员提供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华政法援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机制,注重法律援助志愿者的选拔与培养,努力提高法律援助的水平。
华政法援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并拥有一个强有力的领
导班子。中心的班子以校党政领导直接关心,校团委书记与专职管理教师指导为强大后盾,以学生团队自主管理为主要力量。法援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华政法援全体大会,华政法援日常工作的领导机构是中心常务委员会。中心常务委员会由主任一名、副主任一至两名、团支书一名组成,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常委会下设秘书处、事务部、业务部和团支部。事务部包括普法宣传部、科研部、网络部三个部门。业务部包括劳动纠纷组、房产纠纷组、婚姻家庭组、财产纠纷组、青少年维权组和诉讼指导组六个部门。各部门实行部长负责制,部长具体负责本部的各项工作,并可根据需要增设副部长。
华政法援秉承“依法治社”的工作理念,大力加强内部规范建设。在规范效力方面,坚持上位规范效力高于下位规范,也就是中心的章程为中心内部最高效力的规范,其他具体规范的效力低于中心章程;对于没有成文规定的事宜,依照既有的惯例执行,没有惯例依照中心民主决议执行。中心积极发展各种规范特别是业务操作规范,形成标准化,能够不断继承发展;同时中心的成文规定是对实践操作过程中形成的有效能的惯例。十五年来,中心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章程》、《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团支部工作实施细则》、财务、人事、案件受理规定、档案管理等方面的8部规章,提高了制度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为法律服务提供了较为坚实的体制保障,从制度上确保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华政法援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律援助队伍为信念,在法律援助志愿者的选拔培养方面将注意力集中在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两方面。中心选拔的主要对象是党员同学和优秀的共青团员,同时在选拔过程中设置了面试和笔试两道程序,笔试按照“准司法考试”的要求出考卷、答卷。法援设6个专业业务部门,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由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律师主讲,对法律援助志愿者还坚持“末位淘汰”,递补新人的工作方法,有效保证高素质的法律援助队伍。
华政法援突出自身特色,构建品牌活动,全力打造法律援助阵地。华政法援突破了最初单一的坐堂接待咨询,建立起了一个含“咨询、代理、诉讼、普法四位一体的维权网络”,援助对象扩大到了“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妇女、下岗待业者等弱势群体的各个层面”,活动范围由校内扩展到了市总工会、市残联、市妇联、市老龄委等市级社团组织,也深入到了华阳、龙柏、天山、南京东路等街道社区,华东其他六省及新疆等省市也印上了华政法援人的足迹。主要工作项
目有:校内坐堂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公民代理诉讼;在市总工会、市残联、市妇联、市老龄委等社团组织的定点咨询接待;各共建街道社区的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及青少年维权站的服务工作;“东方法治网”法博士信箱回复、华政法援自己的网站“华政法律援助网”的网上维权工作;参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法庭内外”、东方人民广播电台“常青树”、“上海法治报”、“新民晚报”等专栏节目;参与东方绿舟的青少年模拟法庭项目,此外,还在外交部和学校老师专家的指导下承接了加拿大、荷兰政府和美国福特基金资助的有关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国际项目等等。
多年来,在校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以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为代表的社会实践基地,已经成为我校学生服务社会的窗口,肩负社会责任的阵地。华政法援依托学校的政法背景与法学专业特长,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积极参加具有华政特色的法律咨询、诉讼代理、民事调解、轻微犯罪帮教、法律宣传教育等服务。除此之外,法援还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服务面,开展残疾人普法专项行动;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等栏目合作,制作“法庭内外—法学师生谈法律”等电台普法节目;参与《全国法学示范教学试验基地》课题,编写全国首部大学生法律援助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百所法律学校”;发挥法律援助孵化器的作用,和松江人民法院联合开展“导诉制度”获得广泛好评。
华政法援成立十五年来,工作成果显著,成绩突出。自成立以来,法援已建立各类社会实践基地110余处,累计接待来访群众30,0000余人次,电话咨询近57750个,举办了大型的广场法律咨询与宣传360次,回复来信18,000封,进行非诉讼公民代理2000余起,出庭代理诉讼近600起。在集体的不懈努力下,华政法援以400余人的规模,成功的完成了大大小小84次校级、区级、市级活动,参与人数多达150000余人次,制作并发放材料100,000余张,与多家个新单位建立了共建合作关系,组织了共计97次组内培训、12场研讨会和23次律师及检查、审判实务讲座,接待咨询案件3302件,并且该数字正已飞快的数字不断上升中。在法援人十五年的齐心协力下,华政法援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目前共收到群众感谢信900余封,锦旗近百面,受到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单位的关注报道280 余次,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团
市委等市级部门对华政法援表彰30 余次。
十五年法律援助路,十五年峥嵘岁月情。华政法援走过的十五年,是成长成熟的探索历程,也是年复一年的时间积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仍将继承和发扬法援的光荣传统,谨奉社团宗旨,发挥自身所长,坚持学业时刻在心、服务时刻在心、公平正义时刻在心,积极为民众排忧解难,为社会各界提供优秀的法律援助和普法宣传志愿服务,以我所学,服务社会,为公平和正义而奋斗!
第三篇:法律援助中心规章制度
法律援助中心规章制度
一、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依法为受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法律援助案件由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审查、统一受理、统一指派、统一监督。
三、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要做到认真、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依法解答有关法律问题,落实“首问责任制”。
四、法律援助中心收案、接案认真要做好《法律援助事项登记》记录,必须做到规范严整。
五、法律援助案件的指派工作,严格遵守法律援助标准,由专人负责,经主任审批。
六、法律援助人员对所代理的援助案件,应认真负责,依法办案。结案后,应及时按卷宗要求整理装卷,统一法律援助中心存档。
七、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要按时上下班,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不得迟到早退。
四、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要保守国家秘密及当事人的个人隐私。
五、法律援助人员不准私自接受委托承办法律援助事务,不得向受援人收取费用、报酬、财物或可能产生的其他利益。
八、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服务为民的思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九、法律援助案件应随时接受上级部门和社会监督。
十、准确上报法律援助统计报表。
第四篇: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总结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总结
自2009年5月份加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至今已逾一年多了。回想一年多的工作,我想用四个词来表达:繁重、负责、收获、成长。
繁重
大二下开始接触法律援助中心,那时候的我对于法律援助事业很矛盾,既无知,亦饱含热情。在大二下的两个月,虽然有师兄师姐帮助,但是还是感觉自己在虚晃,因为当时我未曾遇见过任何当事人。
9月份是我们工作的开始,一切靠自己,从头来过。这本正值学业忙碌、繁重的时候,每周基本都会有当事人来访。当场的解答未必是最佳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追求一种所谓完美的方案,其实那只是自己不希望出现错误罢了。加上诉讼部会议、例会、读书会,使这原本就不怎么宽裕的时间就变得更紧了。
现在回头想想那段时间,真是对我们意志的考验。但不论如何,我们最后还是走完自己选择的路,不但不后悔,甚至很欣喜。
负责
接待当事人可以马马虎虎,说个大概;也可以认认真真,弄个明白。但是很欣喜的是,我们整体、内部都能对当事人负责,对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可能基于我们工作的特殊性,也基于我们本性的责任感,我们会在课下寻找很细的法规,甚至地方政府规章;我们会在诉讼部会议、例会上大胆讨论,甚至面红耳赤。
在这里培养、锻炼负责任的心态,不仅是法援工作的要求,也是以后工作的要求,更是一个做人的要求。所以每个人很忙碌,但是很开心、很欣慰,与这样的伙伴一起工作,那是一种享受。
收获
所谓“有付出必有收获”这句格言在法援的工作中表现的十分彻底。法律实务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经验工作,没有经历过的,或许就不了解;但是经历过的,就能熟能生巧。
我们是幸运的,在进入法律工作之前能够接触案件、能够讨论案件、能够接触社会。这给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可能就是“与其他人有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我自己更是幸运的,接待的案件覆盖了民事、劳动、行政、刑事附带民事等案件,同时参加3次代理开庭,有这些机会,让我对案件、对开庭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一年的时间,一年的实践,一年的收获,我受益匪浅。成长
以前,碰到不平事的时候,总有大学生固有的那份正义气。虽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改变这种不平的现象。
现在,再遇见不平事,少了以前的激动,多了一些淡定。可能是接待的当事人多了,倾听了别人痛苦的遭遇,使自己对社会了解更多,慢慢的,那些不平事似乎也就不那么令人激动了。我认为这样好,因为作为一个法科学子,要用法学的逻辑去看问题,用平静的心态去判断,不是人云亦云,否则可以说三年的法学算是白读了。
这要多感谢各位当事人,是他们让我明白这些道理,让我成长。或许自己学的还不够,但是我还是很庆幸,因为在法援大家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总结一年的工作,因为繁重、负责,我们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有所成长。法援的工作可能是我们大学实践活动的终点,但同时也是我们下一步就业的起点。虽然法援工作与以后的就业工作不在一个平行线上,但是法援的终点是工作的起点,它为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们永不言弃,因为我们相信天道酬勤。
翁德辉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于南湖。
第五篇: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总结
本篇文章由工作帮手网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
一、近年工作回顾和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进一步加强队伍和网络建设。积极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的社会作用,今年4月,成立xx市法律援助志愿团,形成了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法律服务队伍为主体,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工作网络和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先后成立了维护国防利益法律援助站、民营企业维权中心、消费者协会法律援助站以及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法律援助站等,共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法律援助机构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实行挂钩联系工作制度,有关律师所设立咨询接待日,定期到残联、妇联援助站实行咨询服务,由专职律师值班,促进援助站工作有序开展。编辑推荐: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四)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拓宽法律援助途径。根据低保对象的具体情况,于2005年4月向xx镇的近400户低保对象发放了首批法律援助卡。今后,执卡者无需经济状况证明,可直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困难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开辟外来民工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积极为民工解决工资拖欠、工伤赔偿补助、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最大可能地保证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工得到援助。在2004年受理的50件民事援助案件中,涉及外来民工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就有25起,其中已办结外来民工援助案21件,挽回各种经济损失6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