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时间见证我的大学生活
让时间见证我的大学生活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之间从我的指尖流过。转眼之间,又一个冬天到来了,又一批高高兴兴的大一新生进入了学校,这意味着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如果把大学比作一条直线,那么此刻的我已经走过了大学的四分之一,从一张干净的白纸变成了此刻。诚然大一是一个充满迷茫的时间,步入大学的门槛让我们脱离了高中那繁忙的生活。一切似乎都变得都相当的美好,上课的时间少了,自主安排的时间多了,逃课的时间多了,玩的时间也多了,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成绩差了,懒惰了。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都下降了。这或许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记得导员曾给我们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把大学的四年当作天堂,那么你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就将生活在地狱里。虽然这句话的措辞比较让人难以接受,但我个人还是很赞同这个观点的。回想起过去的一年,我认为我的生活有所值,但也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和学习。
刚进学校秉承学长们的教诲,我加入了学生会,在班上我也积极争取当上了班委。大学里,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学习与工作并存。这在以前的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进入学生会,让我结交了很多的同学,朋友。这无疑是自己的一大财富。工作中,我也发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因为有的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我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不管结果如何,我只知道我曾经努力过付出过。作为班委,我认为我是成功的。我处理好了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在工作中,还让我学会了什么叫责任?我们该怎样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我认为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生活如果一直一帆风顺就不叫生活了,我确实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就拿工作与学习的安排为例。首先我认为作为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但实际上大学里的各项工作让我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搞好自己的学习。在大一的前一段时间里,这让我甚是苦恼,这也导致了我大一上学期学习成绩考的不理想。但问题存在总会有解决的一天,导员教会了我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时间划为十份,用六份来学习,三份来工作,一份来娱乐。这让我的生活逐渐步入了正常的轨迹,纵使工作直达半夜,我亦能不耽误学习,这就是我的目标。分清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让我受益颇多,下学期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一真的经历了太多以前未曾经历的事情,经过这一年,我认为我懂得了很多,学会了很多,领悟了很多。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尽力的去体验了,也得到了丰硕的成果,我无悔于自己的生活。未来的路上,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困难,但我会尽力,就让时间来见证我的生活,我的大学生活········
第二篇:我在毛泽东时代的大学生活时间
我在毛泽东时代的大学生活时间
:2013-06-11 15:16来源:来稿选登 作者:宗 琪 点击: 439 次
东方红网编者按:编者深深被这篇3800多字的回忆文章所吸引,所感动,是一口气读完的。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娓娓动听的语言,如数家珍般的一件件、一宗宗令人信服的事实,仿佛把我们又带回到那个难以忘怀的伟大时代。可以说,这篇回忆录,是毛泽东时代的一曲凯歌,也是一曲颂歌!修正主义上台后,为了复辟资本主义,大刮翻案风、抹黑风、私化风,特别让人不能容忍的是,他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对伟大领袖毛泽东、毛泽东主义和毛泽东时代进行可耻的攻击、污蔑和歪曲,甚至不惜造谣惑众,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随之而来的是,在指导思想上,修正主义代替了马列毛主义;在经济基础上,私有制代替了公有制,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在国家政治制度上,资产阶级专政代替了无产阶级专政;在外交路线上,投降主义代替了反帝斗争和国际主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出现了新的三座大山,其中之一就是工农子弟上不起学。即使有工农子弟考上了大学,也要被沉重的费用压得喘不上气,甚至倾家荡产。更为悲惨的是,多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却是:毕业就失业!这与毛泽东时代对比起来,真是两种制度的冰火两重天!宗琪同志的这篇回忆录就是这样一个无可辩驳的铁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工农群众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好日子,而毛泽东时代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所谓“特色社会主义”是货真价实的资本主义!
解放前,我的父亲常常失业,直到解放后,才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并且在毛泽东时代,我们兄妹五人中,竟有四个大学生。
先是哥哥考取了中央民族学院(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虽然,这个大学不是清华、北大那样的名牌大学,但是,这却是我们家天大的喜事。因为,哥哥成了我们家祖祖辈辈中第一个大学生。哥哥读大学的四年中,学杂费、伙食费、住宿费等等,全由国家包了,家里不但没有增加经济支出,由于少了一口人吃饭,反而倒减轻了负担。所以,爸爸见人就说,逢人就讲,他的儿子成了大学生。
1956年,我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正像小弟弟说的:大姐考上“吃饭”(师范)大学了。后来,大妹考上了天津医科大学,小妹考上了北京铁道学院(现为北方交大)。
我的学校真是个“吃饭”大学。报到时,我只带了一件行李。因为,学校又是不收学杂费、不收书费、不收讲义费、不收伙食费、不收住宿费,连洗澡费也不收。另外,在校时还享受公费医疗。
记得当年我们数学系的女生住在西西楼,每间寝室住八个人。寝室左右两壁各有两张高低床,屋子中央一个大长方形桌子,八个凳子,八个人可以同时围坐在大桌子四周学习。屋内光线充足,还有暖气设备,冬天一点都不冷。每层楼的两端,都有一个很大的洗漱间,可以洗漱、洗衣服。周末大家在这里搞个人卫生,一边洗衣服,一边聊天,各自述说着自己的假日活动计划,叽叽喳喳,热闹非凡。每座宿舍楼都有洗澡房,可供很多人同时使用。学生宿舍楼的洗澡房轮流开放。如果,你不怕跑腿,今天在这个楼洗,明天可以到那个楼洗,反正不要钱,你可以天天洗澡。
吃饭是大伙。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实行粮食定量供应时,也只是收粮票,不收钱。当时,市民定量每人每月23-26斤,而我们女生每月定量为36斤,我根本吃不完,余下的全支援了男同学。男生的定量比我们女生还多。那时大学生是个宝,处处受到国家的保护和照顾。有胃病的同学可以凭医生的证明去病号灶吃饭,那个灶上的饭菜软一些,也好一些,更适合有病的同学。
记得那时每个餐厅都挺大,除去供同学们就餐,它还有其它功能:有时这里是礼堂,在这里举行时事报告会,进行文艺演出;有时又变成了舞厅,在这里举行假日舞会。
在校时我们享受公费医疗。有病了,可以去校医室看病,校医室看不了的病,可以转到校外医院,甚至可以在校外医院住院治疗。我们班一位南京考来的同学,在中学上体育课滑冰时,不小心摔断了半颗门牙,在家里一直没有治疗,进入北师大后,就到校外医院拔了剩下的半颗门牙,费用由校医室报销,他自己一分钱也没花。
当年我们无忧无虑地在大学里学习、生活。除了课本、讲义,我们所需要的参考书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借阅,完全用不着花钱购买。
右起第二人为作者
那时,关心政治、注意时事是普遍的社会风气,大学里更是如此。学校的阅览室里有多种报刊杂志,校园内还设有多处阅报栏。每天早晨上课前,覆盖全校园的广播喇叭,准时播放当天的新闻。除此之外,学校还给每个寝室订了一份《参考消息》。那年头《参考消息》是“内部刊物”,具有县团级以上级别的干部才可以阅读,可是我们大学生却和他们一样有了这种资格。我是当年我们寝室《参考消息》的保管员,同学们阅读后由我整理好定期上交。除了校内学习,我们还走出学校,参加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1958年大炼钢铁时,我们系从有关部门要来了一些研究课题。分给我们班的题目是:怎样选择转炉的角度,才能提高出炉的速度、增加钢铁产量。拿到这一课题,我们便不分白天黑夜干了起来。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从学校那里领回几台手摇计算器(那时,我们还没有见过计算机),一个人指挥着,几台计算器一起摇,计算着大量的数据。一个式子一个式子地算,一遍又一遍地摇,一次又一次地核对。连着熬夜,男同学要吸烟,开始,我们女生不同意,后来看他们太辛苦了,就对他们宽容啦。夜里饿了,就到伙房领夜餐,常常是些蒸红薯一类的小吃,吃起来,又香又甜。摇计算器的男同学们手腾不出来,吃不上,女同学们就主动剥了红薯皮,喂到他们的嘴里。大家团结合作,说说笑笑,充满了青春活力。当时,虽然我们不知道算出来的这些数据,有关单位用得上用不上,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是在为国家的富强出力。那段日子,我们生活得既紧张,又快活。
我们也参加义务劳动,有时在校内,有时去校外。修建北京民族文化宫时,我们就去了。我们和工人一起劳动,有的搬砖,有的和泥。那些身体不好的同学干不了体力活,他们就组成宣传队在一边鼓劲,真是热火朝天。实际上,我们干的只能算是辅工的活儿,有技术的活儿我们干不了。可是,当时我们依然觉得自己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直到现在,每当我来到北京,经过民族文化宫时,总还能想起当年我们在这里那么朝气蓬勃的劳动场面。上公共课时,几个班在大阶梯教室听课;上专业课时,一个班在小教室听课。我们数学系的学习比较紧张,不少人要开夜车,还有人常常把周末当成大自习,我就是其中一个。那时一周只休息一天。星期六晚上搞搞个人卫生,星期天吃过早饭就钻进教室,或是整理听课笔记,或是演算习题,或是小结几天的学习内容,一弄就是一整天。不过,我们也有娱乐时间。学校里成立了不少课外文艺活动小组,什么合唱团、朗诵组、写作组、体育队等等,等等。那时,我是校朗诵组负责人。课余时间,我们排练节目,还经常参加北京各大院校的联合汇演。每到周末,学校大操场免费放映电影,谁爱看谁看。一次周末晚上,我从教室学习完回寝室时,忽然觉得校园里特别安静,再一听是放电影呢。走到操场一看,哟!这么多人,都在专心地观看苏联电影《复活》呐。我忘记了那天是周末,只看了个电影“尾巴”。
有时我们还根据团市委的安排,参加一些涉外大型游园活动。这样的活动都是有外国朋友,特别是外国青年参加。这样的交往,为的是增进国际间的友谊,这也算是外事活动吧。学校安排大轿子车接送,出发前校团委负责人有时向我们介绍这些国家的礼节,有时告诉我们哪个国家跳交际舞的特殊习惯,等等。一次去中山公园,好像是晚上。那次人特别多,都是北京各大院校同学的代表。我们和外国青年手拉着手,拉成一个大圈子,一起唱歌跳舞。大家虽然长相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相处得特别融洽,玩得特别开心。第二天听说,那天晚上周总理也在场,还和大家一起跳了舞呢。
我见到了毛主席。那时,我们可真是国之娇子啊,有时国家还交给我们欢迎来访的外国领导人的任务。我刚进大学的那一年,国庆前夕,被抽去和其他同学一起去机场迎接来我国访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一辆敞蓬大汽车缓缓从机场开出,车上站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的身边站着伏罗希洛夫。啊!毛主席都来啦!顿时掌声四起,人们欢呼跳跃着,一声高过一声地呼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那火暴热烈的场面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那天我站的位置非常好,只要举起手,稍稍掂起脚来,就能够得上毛主席的手。多想和毛主席握握手啊!可是,那时纪律严明,不能破坏了迎宾秩序。我和同学们目不转睛地望着毛主席,热泪夺眶而出。毛主席频频向我们招手,我们起劲地鼓掌,拼命地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从机场回来,我把这天见到毛主席,特别是和毛主席离得这么近以及当时的热烈场面一一讲给同学们听。嘿!大家兴奋无比,纷纷和我握手,有的女同学还和我拥抱在一起。有人提议去照像,留做纪念。于是,我们一窝风似地跑到数学楼门前,连着拍了好几张。记得,那天我穿的是白衬衣、紫红色裙子、黑皮鞋、白袜子。(可惜,那时没有彩色胶片,不过,这几张照片我现在还留着呢)之后,我们又去小卖部买了些零食,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庆贺我们——准确地说是我代表同学们——“共同”见到了我们的毛主席。
学校每年举行春、秋两次运动会,培养我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说到运动会,这里还有一件让我难以忘怀的事。
一次运动会上,大喇叭里忽然喊着我的名字,让我到主席台前去取我的电报。还没等我走到主席台前,我就看见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已经从主席台把我的电报拿回来啦,显然电报已经打开过了。那时的人们不是急事、大事不轻易拍电报,他们是怕电文吓着我,抢先看过电文,想和我一起分担我的不幸。我感动极了。在党的教育下,那时同学们之间真像亲生的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里,我感到无比幸福。
到了大妹和小妹上大学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年代中后期了。因为我和哥哥都已成家,那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相当宽裕,可是他们在校期间,家里也只是负担他们每月十余元的伙食费,除此以外,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
总之,我们的大学生活真是健康向上、丰富多彩、温馨和睦、团结友爱,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格。
那时,临近毕业,用不着我们去社会上东奔西跑联系接受单位。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都在国家的整体国民经济计划之中,都由国家负责分配。那时的大学生,说是由国家和人民培养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的确是名副其实。就拿我们四兄妹来说吧,哥哥是学哈萨克语的,他被分配到新疆师范学院做了一名大学教师,学师范的我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学医的大妹当了大夫,学运输经济的小妹被分到了铁路局。我们都各得其所,怀着感激祖国和人民的无尚情怀,各自辛勤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不愁吃喝,不怕生病(都有公费医疗,自己不花一分钱),不担心被辞退,更没有下岗一说,总之,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直到我们后来又都相继退休。
这就是我在毛泽东时代的大学生活,现在想起来,还是甜甜的。
(责任编辑:红霞)
第三篇:时间,让我懂得珍惜
时间,让我懂得珍惜
姓名:刘佳莹
年龄:15 学校:嫩北子弟校
班级:二年二班
指导教师:梁楠楠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嫩北子弟校中学部
邮编:161405
时间,让我懂得珍惜
阳光从窗外射进,照到身上感觉暖暖的。我一个人坐在窗旁,思绪飘呀飘,越飘越远——曾经我以为时间绵绵无尽头,在这样的迷茫中,时间走了,虽然新的一天还在向我问好,但过去了的终究是过去了,再不复返,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叹息。
在学习上我总是想着今天不算数,从明天开始我一定努力。可到了第二天才发现这是今天,并不是明天。是啊,明天的明天还有明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明天呢?总是以为一学期的时间很长,总会有复习的时候,休息一下不用着急。可在时间的旅程里,他总是走的那么有规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感受到那时间急速的脚步了。我明白了应当珍惜时间,可当遇到困难时,我又在想:时间有的是,不急于一时解决。就这样,时间他又悄悄地溜走了,时间从不认为奔跑是累的。
我再次决定了要珍惜时间,可是当我累了想休息时,时间却还是那么有活力。我又只能看着它跳着、跑着离我而去了。
如今,我那过去了的时间都化成了回忆,那厚厚的回忆不过都是对自己浪费时间的忏悔,而在悔过中时间又过去了。
时间就是这么快,他从来不等人,只有别人傻傻地等他。那些和时间赛跑的人,不一定会赢了时间,但他们会为自己赢得时间,也就是在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机会。
我终于懂得了时间的珍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要和时间赛跑,去做有意义的事,向成功的终点努力奋斗!
第四篇:让我门珍惜时间
让我们珍惜时间作者:李瑶佳
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学过这样一篇课文,《匆匆》,知道了时间就在脸洗的水盆里,就在人们的脚下奔走。从那时起,我觉得天空和大地,花草和树木无不是一时间的化影:难道那清风不是时间在飞舞吗?
可是,有一次我的朋友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时间?我想了很长时间,但还是没有回答上来。
是啊,到底什么是时间呢?是地球的转动吗?如果,不是地球的转动,难道是一始一终的生命吗?
时间过的好快呀,一晃五年过去了。这五年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我怕我们匆匆忙忙的来了而又匆匆忙忙的走了,之所以这样,我不在空想了。我只是在想怎样才是合理的应用时间?
后来,我知道有这样一篇小说是斯拉宁写的。主要讲了柳比歇夫驾着时间的飞马很多的作品。
我们有时会浪费掉许多的时间,坐公交车时,可以在车上看一些杂志,也可以背课文,还可以背一些英语单词,这样时间就不会被我们无缘无故的浪费掉了。
有这样一句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是创造者赢来得却是永远的光阴。时间只有在人类的创造中才会有很大的价值。啊,我终于明白了;时间就是不停的创造。
让我们永远珍惜时间吧!
第五篇:美文:时间,会见证一切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谁的一生都不会一路平坦,心烦的时候,失落的时候,最好保持沉默,让心宁静,静中思悟人生的起伏跌宕,生活的云卷云舒,尘缘的离合聚散。时光如水,让时间沉淀一切,让时间洗涤尘埃,让时间过滤纷杂,让时间见证一切。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都是住在时光里的人,时光会风干一些记忆,也会记住一些美好,时光会留住一朵花的香,珍藏在红尘深处,与朝暮同行,与四季轻拥。凝眸,看天上的云,让心情自由来去;低眉,观池中的水,万物终有洁净。人生,就在云水间感悟时光的流逝。
时间如沙漏,有些故事被沉淀出无言的结局,有些记忆总是牵涉着我们的神经,无法逃离的现实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烟火,生活里有磨难也有美好,有坎坷也有平川,有阴雨也有阳光,我们只有学会和生活握手言和,和时光一路向前。
留不住的昨天,我们坦然放手,换不来的真心,我们莫要强求,抛去忧伤,拾起明媚,人生终会有属于你的风景吸引你走出迷雾,让内心与云淡风轻来一次温馨邂逅。
时间能见证一切,那落在眼眸里的一帘烟雨,很容易就会唤醒内心的柔软,潮湿灵魂的记忆;那落在指尖上的一米阳光,只要你肯接受,不言拒绝,总会有温暖点亮你心灵的晴窗,人生的旅途。
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人生风雨路,只要我们的心态平和,心思简单,心境明朗,相信,明天的阳光依旧会在岁月里,在路上与你温柔同行。
岁月悠悠,有时如涓涓的小溪,温婉涟漪,岁月滂沱,有时又如广袤的大海,波澜壮阔,生活亦如是,但无论怎样终有平静的一刻,我们会守着内心的莲台,过自己的日子,读入心的书集,喝清心的茶水,品人生的冷暖,念尘世里的情怀。
行走红尘,途径悲欢,有多少人情之所至,你是我心里的唯一;有多少人一往情深,心一直未变;有多少人历经沧桑后,还依然守着心中那无悔的誓言,是时间,还是时间能见证一切,时间流转它会拾起岁月的笔把最真实的那一页刻在历史的年轮上。
遇见缘我们微笑相迎,遇见爱我们认真相守,遇见离别就把它留给时间,时间会教会我们如何取舍,如何忘却,又如何记得一朵花的馨香,一杯茶的冷暖,还有一个故事的心动。
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随手翻开时光的画卷,那里有欢笑,有悲伤,有美好,有感动。有挥之不去缠缠轻愁,也有袅袅升起的醉人烟火,有轻轻流淌的云水溪月,也有翩翩飞舞的美丽蝴蝶,有你有我,还有暖暖的阳光落在时光的缝隙,恰好那里开出的一朵小花来,瞬间,时光轻轻,内心柔软,十里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