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自然灾害工作措施
预防自然灾害工作措施
灾害性天气、山洪、泥石流、滑坡、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直接危害人类生存。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证明,做好校园安全和自然灾害防范工作重在平时,贵在坚持。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安全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掌握防范方法,可有效避免和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学校各处室、各班级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安全做好灾害预防工作的重大意义。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克服安全工作中的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厌烦情绪,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1、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各班要结合本地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安全教育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自然灾害防范和救助知识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救助能力。各班要在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采取班会、队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育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等方式来开展安全教育。同时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卫生、地震等部门,以及与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
2、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学校要做好校舍等基础设施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学校对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学生安全教育情况、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整治。
3、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工作。
学校要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气象、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各班要密切关注网上信息,及时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舆论引导,防止谣传误传引发师生恐慌情绪,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4、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安全演练工作。
汶川地震灾区的实践证明,坚持开展应急演练,是科学处置突发事件,减少师生伤亡的有效措施。要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今后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模拟应急疏散演习,并且要坚持不懈,形成制度,养成习惯,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预案能迅速启动,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紧急疏散。
5、强化责任,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各班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自然灾害预防工作,要按照学校安全工作“专人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决不允许出现任何死角。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上报,并及时上报处理进展情况。各班要在放暑假前将安全稳定排查情况上报学校保卫股。凡隐瞒不报、漏报缓报,要视情节轻重和事故后果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第二篇: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工作措施
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工作措施
为更好地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防灾方针,共同做好本校预防自然灾害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人身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以下工作。
一、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学校广大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成立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张晓
副组长:陈文胜、陈建光、郑可新 组员:行政人员、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
1、接受上级防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制定校内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部署校园台风、暴雨、寒冷、地震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做好紧急救灾和恢复校园正常和教学的工作。
2、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件预防责任制。
3、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落实情况。
4、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知识宣传,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护能力和意识。
5、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教室、地下排水管道、配电房、食堂、消防安全设施、树木、墙报栏、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监督整改。
6、根据自然灾害事件的预警,切实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7、在县政府、教育局领导的指挥下,迅速有效地开展相应的处置工作。
四、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领导和管理。将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电器线路、树木等建筑开展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在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前做好师生员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4、增加学校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件易发生的基础设施。
五、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
1、学校在台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期间,建立行政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件做到按程序逐级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报告有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六、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和处置。保证组织落实,人力落实,财力落实,以最快、最高效的办法,处置好事件发生情况,确保师生的安全。
七、责任追究
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要进行严肃查处,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自然灾害事故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篇:预防自然灾害教案
预防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2.震中——避震
(1)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2.洪水应急
措施: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③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第四篇:自然灾害及预防
自然灾害及预防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3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统,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为了监测江河流水,国家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大江大河防预抗旱工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测预报系统,对全国地震列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察防治工作,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耕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
当然,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第五篇:预防自然灾害
预防自然灾难,杜绝人为祸害
近几年,全球气候日渐极端化,地质灾害不绝于耳,从智力地震到日本海啸,从舟曲泥石流到冰岛火山喷发,这些让人措手不及的自然灾害,一次次地给我们敲响警钟。不仅如此,这次S市的公寓楼火灾,更将城市安全隐患和应急能力不足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检视这些天灾人祸,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环境破坏铺垫了自然灾难。人类发展至今,基本以消耗性经济模式为主导,社会经济飞跃式进步的背后,是巨大能耗和严重污染。但以环境为牺牲的后果也日渐显现,气候异常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利益私心造就人为祸害。在高速发达和快节奏的的全球经济背景下,一些不良企业甚至是政府官员,为了发展,为了利益,疏忽了安全保障,监督执法有漏洞,法律体制不完善,这些都给人为祸害做了温床。另外,民众的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城市应急反应疲软,等等这些问题营造了滋生人祸的大环境。
在自然灾难面前,我们可能束手无策,但我们可以以预防为主;在人为灾害面前,我们要综合科技与人为力量,坚决杜绝它们的发生。
一、预防自然灾害。首先要健全和完善一套自然灾害预测系统,加大科技力量和人才的投入,最大程度减少伤亡。同时还应开展学习国外应急救援技术和经验,比如这次日本民众所表现出来的地震自我保护措施,日本政府的应急救援行动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次,我们需拓展从源头上防止自然灾难的工作领域,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杜绝人为祸害。首先政府应严把质量关,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企业和领导的问责制度,坚决杜绝豆腐工程,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好广大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整合好公共应急资源,减少部门职能重叠,增强城市应急系统的救援力和反应速度。其次,“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扩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民众应急疏散活动对增强民众危机应变能力也十分重要。政府,社会团体组织因联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民众的安全危机意识,保险意识,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灾难是难以躲避的,只有预防自然灾害,杜绝人为祸害,我们才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度不过去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