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霸王别姬》专业影评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浅析《霸王别姬》
一个人若是活的太过纯粹,就注定被纷扰的世俗所埋葬。就如霸王别姬里面的程蝶衣,终其一生,只唱一段京剧,只爱一个段小楼。而出于对生的本能的渴望,他的师哥段小楼出卖了同门之谊,同时也出卖了自己的爱情,那个死心塌地想和他过一辈子安稳日子的头牌名妓----菊仙。
菊仙是个妓女,更是一个小女人,她狭隘地爱着那个在花满楼里稳稳接住自己的 “楚霸王”,毅然将自己的一生托付于他,不图富贵荣华,只求一个真心待自己的男人,以及对能够过上普通的正常人的生活的渴望。从对着妈妈“怒沉百宝箱”从良的决绝,到为救丈夫发誓永不相见的豪气,至最终看清小楼的本相,生无可恋,凤冠霞帔,一匹白绫断幽魂,来表达对扭曲的人世的抗争。在她的生命中,爱情是她的全部,失去爱情,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只有爱情的温度,才能让她有勇气抵抗住这个世界彻骨的寒冷。段小楼,是她这个世上唯一的精神支柱,他的背叛,让她失去了最后一丝残存的安全感,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无法要求她像现代女性一样,头顶半边天,所以她的死亡,是顺理成章的。她虽然是一个妓女,饱受人世沧桑后,仍然有勇气追求自己的小小幸福。尽管一开始她的身份就注定了最终的失败,但她的至情至性,敢爱敢恨,比起世上那么多寡廉鲜耻,满口道德文章的精神卖淫者,不知道要强多少倍。菊仙的死,也许,也许仅仅是因为世人绝不能容忍一个妓女也有权利拥有平凡的幸福罢。
小楼是该部电影里心态最接近正常人的。他身上有着人性共有的劣根性,譬如贪恋美色,贪生怕死。这样的人,注定是活的最幸福,最懂得享受人生,最能够适应社会的。当他出于对生的渴望,出卖深爱自己其实也是自己深爱的妻子时,我觉得我似乎不忍大义凛然的去批判他。毕竟,他只是一个凡人,而凡人的爱情,往往是经不起考验的,而且是绝对不能傻到自个儿把自己的爱情拿出去考验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世上没有多少爱情能够真正经得起考验,那些恩爱着的平凡的夫妻,他们的感情并不见得有多深,只不过是没“资本”遇到真正磨难的考验而已。所以凡事不能太较真,过于较真,只能是自个儿把自个儿铰进去。自欺欺人也好,难得糊涂也罢。在这个社会生存,有时也是需要的。也许,这也是我们心理的一种自我防御吧。每每想到电影里小楼背叛爱情,兄弟之情这一幕,我不由得心生感慨,爱情,在现实的利益面前,到底几斤几两???毕竟,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而利益,才是驱动这个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极其的残酷,却异常的真实。人们往往喜爱精心修饰过的东西,甘心受其驱驰。殊不知,过于美丽的东西往往是最毒最伤人的。而那些最自然本真的东西,却鲜有世人认同。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中,程蝶衣这个角色,无疑为最厚重的。没有程蝶衣,就无法更好诠释张国荣,无法成就霸王别姬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位置。如果一个人具备程蝶衣的气质,那么这样的人注定是个悲剧。因为他太过纯粹,不懂变通。这种人的世界里,没有灰色的过渡地带,没有迁就和妥协,永远只有黑和白。他将永远不能适应极度复杂的,风云变幻的社会,就像蝶衣,只能随着没落的大清王朝,走向尽头。这样的人,做为一个艺术形象,是唯美的,深入人心的,但在现实面前,却是极度的脆弱,因为他每分每秒都要遭受着自己施加于自己的精神折磨和命运无止尽的凌迟。除了走向自我毁灭,别无它途。让“虞姬”在深爱的“霸王”面前自刎死去,这也是她最好的归宿和对其人格的一种最大的尊重。也只有霸王别姬的戏台,才配得上程蝶衣的死亡。有人说,悲剧,就是把美好揉碎了给人看。生活需要悲剧,没有悲剧,人们便无法感受幸福的存在。但谁又愿意让自己成为那个悲剧人物呢?还是当众多看客中的一员来得自在踏实些罢。
人生如戏,戏如人。但戏可以重演,人生不能哪怕一次的重来。戏几多生动,人生就有几多沉重。程蝶衣,段小楼,菊仙,三个动荡时代的小人物,千千万万历史殉道士中的三个,在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中,一起为我们倾心勾勒出了滚滚红尘中无人逃避的了的爱,恨,情,仇,人性的复杂,人生的几多无奈以及人类想要改变自身苦难命运的艰难。让人看罢,不胜唏嘘。但愿今后,不再有菊仙,更不再有程蝶衣。毕竟,人生没有想象中那么长,百转千回,万事终成空,临了临了,尘仍归于尘,土仍归于土。有些东西,不喜欢就算了吧不行就算了,何必那么执着呢?
第二篇:《霸王别姬》专业影评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浅析《霸王别姬》
作为反思文革最优秀的影片之一,《霸王别姬》有太多太多感人至深的神来之笔。这部电影浓缩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也是中国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它把时代的转换与人物命运的转折紧密相连,结合社会性和民族性去表现人性的发展,又以人物命运来反映当时现实,使几者达到完美融合。同时,《霸王别姬》生逢其时,在九十年代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三足鼎立时期,它找到了极好的契合点。综合以上种种,使此影片得以一直屹立于中国百年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
用意识形态理论来看这部优秀的电影,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什么是意识形态。无数个个体鲜活的心路历险与精神体验,经过历史的主观筛选与简化,成为一个地区、国家或民族群体的、经验性的、概念性的思维方式与经验范围,这就是意识形态。它是个体经验的抽象。由于统一的、长时间的社会教育,我们每个人都下载了既往意识形态的软件,每个人都事先被安装了既定的意识形态的程序,这使得意识形态的条例解释对个人现实生活的经验可能性形成了强烈的先入之见,直至规定每个人感受现实、解释生活的方式、角度与结论。因此,我们人群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都成为了既定意识形态概念与条规的坚定捍卫者,并往往因此而夸张了历史的责任感和道义感。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经过提取、简化和主观选择稳定后的意识形态。抽象的既定意识形态不但声情并茂地规劝个人独立地感受真正的现实、发现现实真正精神蕴含的可能性,不但用它无形的羊鞭使每个个体的人趋同于意识形态的群体简化概念,不但对于历史事件有其通俗化的、老少咸宜的解释,对于不断发展着的现实生活有其一脸圆滑的老练说辞。简而言之,我所理解的意识形态便是影片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即社会历史。
在程蝶衣的饰演者张国荣离开我们两年多以后,重拾凯歌导演巅峰之作《霸王别姬》,不觉百感交集。好似与小楼、蝶衣同历了从万般张狂到无比压抑,从人到鬼的黑色旅程。《霸王别姬》一片感情强烈,情节曲折,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他邀请几位大明星主演,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被认为“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这部影片,在华丽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导演的态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明显的嘲讽。
一个人若是活的太过纯粹,就注定被纷扰的世俗所埋葬。就如霸王别姬里面的程蝶衣,终其一生,只唱一段京剧,只爱一个段小楼。而出于对生的本能的渴望,他的师哥段小楼出卖了同门之谊,同时也出卖了自己的爱情,那个死心塌地想和他过一辈子安稳日子的头牌名妓----菊仙。
菊仙是个妓女,更是一个小女人,她狭隘地爱着那个在花满楼里稳稳
接住自己的 “楚霸王”,毅然将自己的一生托付于他,不图富贵荣华,只求一个真心待自己的男人,以及对能够过上普通的正常人的生活的渴望。从对着妈妈“怒沉百宝箱”从良的决绝,到为救丈夫发誓永不相见的豪气,至最终看清小楼的本相,生无可恋,凤冠霞帔,一匹白绫断幽魂,来表达对扭曲的人世的抗争。在她的生命中,爱情是她的全部,失去爱情,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只有爱情的温度,才能让她有勇气抵抗住这个世界彻骨的寒冷。段小楼,是她这个世上唯一的精神支柱,他的背叛,让她失去了最后一丝残存的安全感,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无法要求她像现代女性一样,头顶半边天,所以她的死亡,是顺理成章的。她虽然是一个妓女,饱受人世沧桑后,仍然有勇气追求自己的小小幸福。尽管一开始她的身份就注定了最终的失败,但她的至情至性,敢爱敢恨,比起世上那么多寡廉鲜耻,满口道德文章的精神卖淫者,不知道要强多少倍。菊仙的死,也许,也许仅仅是因为世人绝不能容忍一个妓女也有权利拥有平凡的幸福罢。
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犹如“戏梦人生”。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来表现他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很聪明而独到的。对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则此片的内蕴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像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段小楼——铁骨铮铮男儿汉,壮怀凛凛大丈夫。他为救师傅,救凤仙,数次以硬物击头部,次次成功。搭救恩人和佳人于危险之中,尽显豪情。而其在文革中被逼再以砖块击头,头部流血而砖块完好,此处暗喻相当高明。经历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日军占领时期,解放初期再到文革时期的他,有做“角儿”的辉煌与狂野,也时时面临各种艰险,他以自身的勇敢和一点点儿的“小聪明”常能化险为夷。与此同时,我们也亲眼目睹了他性格转变的过程。因为为日本人唱戏而啐泣蝶衣(尽管蝶衣完全是为了救他)的那个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段小楼,到文革时期对蝶衣说出“你吃一回软儿,那还不是我的霸王你的虞姬”的失去了倔强性格的段小楼,这种堕变如何不叫人心痛?
小楼是该部电影里心态最接近正常人的。他身上有着人性共有的劣根性,譬如贪恋美色,贪生怕死。这样的人,注定是活的最幸福,最懂得享受人生,最能够适应社会的。当他出于对生的渴望,出卖深爱自己其实也是自己深爱的妻子时,我觉得我似乎不忍大义凛然的去批判他。毕竟,他只是一个凡人,而凡人的爱情,往往是经不起考验的,而且是绝对不能傻到自个儿把自己的爱情拿出去考验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世上没有多少爱情能够真正经得起考验,那些恩爱着的平凡的夫妻,他们的感情并不见得有多深,只不过是没“资本”遇到真正磨难的考验而已。所以凡事不能太较真,过于较真,只能是自个儿把自个儿铰进去。自欺欺人也好,难得糊
涂也罢。在这个社会生存,有时也是需要的。也许,这也是我们心理的一种自我防御吧。每每想到电影里小楼背叛爱情,兄弟之情这一幕,我不由得心生感慨,爱情,在现实的利益面前,到底几斤几两???毕竟,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而利益,才是驱动这个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极其的残酷,却异常的真实。人们往往喜爱精心修饰过的东西,甘心受其驱驰。殊不知,过于美丽的东西往往是最毒最伤人的。而那些最自然本真的东西,却鲜有世人认同。
面对程蝶衣的感情,他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伴落花”。段小楼总是哈哈一笑,照样去喝他的花酒,寻找自己的快乐。对他而言,戏就是戏,怎么演都是假的。舞台上的虞姬纵然千娇百媚,倾倒众生,也只是一个男人扮出来而已,这个男人是他的师弟,就这样,没有别的了。生活中,他照顾关心着他的师弟,他没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正常男人。
而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并未在此停手,而是更深层次地提示了文革对人性的毒害。那便是让小楼被逼跪在众人面前揭发蝶衣,还要与凤仙划清界线。蝶衣与凤仙无疑是小楼生命中最珍贵的人,是他宁愿牺牲性命去保护的人,而此刻却要去“揭发”,要去彼此伤害,在对方筋肉的跳动中发出饱含血泪的颤抖地狂叫,那种痛彻心扉之感,比死更叫人痛苦。“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这令人窒息的黑色的日子,无望的生活完全麻木了小楼的心智,让他不知为什么生,为什么死,使他无力再抗争,成为一个“活死人”。
每次的革命,战争,都带给人们身心的无尽创伤。然而,身体上的伤口尚可愈合,失去的家园方可重建,惟独这心灵的创伤是最难康复的。程蝶衣——无人不会为之动容的角色。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用小楼的话说即是:“蝶衣啊,你真是不癫狂不成活啊!”张国荣成功地演绎了程蝶衣的悲情人生。相比起被文革的恐惧感时刻吞噬着的段小楼,蝶衣身上反而多了一分从容。是否因为小楼的生活中还有凤仙和家庭做为其支撑(也是其压力所在)呢,这点我们不得而知;而蝶衣的一生,却是除了京剧,便只有小楼。
笔者实在不愿把蝶衣对小楼的感情用一个简单的“同性恋”来形
容。从刚进入戏班起,小豆子便已开始承受种种欺凌(至少没有什么关怀),后来“公公”出于人性的扭曲对蝶衣的“宠爱”,吕四爷将个体完全浸于戏中而对蝶衣的欣赏,甚至赠予条幅“芳华绝代”``````如此这些,将蝶衣的性格逐渐扭曲。“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与“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到底哪一个才是蝶衣的真心告白?“我本是男儿郎”,当他细小的声音终于敌不过强大的压力,正如他柔弱的身躯被压倒在张公公那庞大的身下,他无助,他绝望,只有对师兄的“爱”了!他对师兄的暖昧情感,却也是畸形的!男人怎么能爱男人呢!他是一个男旦,一个红透半边天的男旦,舞台上他扮演着各个女子,其实那才是他,真正的他,在生活里他才是
在演红——扮演着男子。在他心中早就把自己当成女人了,当成了虞姬,并爱上了楚霸王!“就这样,咱俩演一辈子霸王别姬,不行么?”他这么对师兄说。由“男儿郎”向“女娇娥”的转变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对于这个从妓院里出来的人,他是很难接受一个“女娇娥”的人格的。但他还是被虐待式的纠正了。他被强制性的培养成一种人,但又成为不了这种人。他的位置是错乱的,具体的说是一种性本位的错乱。而对其错乱应附有重要责任的段小楼却不能满足其错爱的需要。这是一种双重的压抑,一种双重的失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初衷,他依旧钟情于自己的选择。而自己也最终达到了人戏不分的程度,就好似袁四爷的那句:“有那么一两刻,我袁某人也恍惚了起来”。但蝶衣的钟情得到的却是背叛,先是小楼后是小四。就这样一个是重铸其人格的人,一个是自己对其有过救命之恩的人先后背叛了他。然而,在知音段小楼面前,他是真实的蝶衣,才是当初的那个小豆子。共同经历了从底层“混”到名角儿的辛酸坎坷,也只有他们才能心心相印,惺惺相惜。从此来看蝶衣对凤仙的排斥,就一点儿都不觉得出格了。从对凤仙的态度上来看,最初他对凤仙极力排斥,想把她再逼回妓院,文革批斗过程中他把小楼的“狼心狗肺”全部归咎于凤仙,而批斗后对凤仙却有无助的同情和惺惺相惜的怜悯。蝶衣对凤仙的态度变化似乎可以通过他开始时的“凤仙小姐”至后来的“凤仙”的称呼变化中理出一丝头绪来。
程蝶衣经历了无数的起起伏伏,选择在文革结束后上演一部真正的“虞姬之死”,这正是对文革造成的人性摧残甚至毁灭的血泪控诉,它让人们不再相信世间还会再有光明。舞台的幕布落下了,人生的戏也结束了!虞姬死了,带着一抹动人的微笑,死在了刘邦万马千军的阵前,死在她极爱的男人怀里;程蝶衣死了,含着一丝凄绝的悲哀,死在他一生周的舞台上,死在他不能爱的人面前。
除此之外,一些“琐碎的细节”也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对中国人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怀疑在影片中游行群众中得以展现,他们只要一有人煽动便会喊出极其随势的口号。诚然,中国的解放,革命的胜利,需要英勇无畏的战士;然而,那些毫无判断力的“战士们”,曾多少次被人利用,导致了多少无谓的牺牲呢?同时,影片中几件道具贯穿始终,如宝刀,砖块等,这些均对影片剧情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中,程蝶衣这个角色,无疑为最厚重的。没有程蝶衣,就无法更好诠释张国荣,无法成就霸王别姬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位置。如果一个人具备程蝶衣的气质,那么这样的人注定是个悲剧。因为他太过纯粹,不懂变通。这种人的世界里,没有灰色的过渡地带,没有迁就和妥协,永远只有黑和白。他将永远不能适应极度复杂的,风云变幻的社会,就像蝶衣,只能随着没落的大清王朝,走向尽头。这样的人,做为一个艺术形象,是唯美的,深入人心的,但在现实面前,却是极度的脆弱,因为他每分每秒都要遭受着自己施加于自己的精神折磨和命运无止尽的凌迟。除了走向自我毁
灭,别无它途。让“虞姬”在深爱的“霸王”面前自刎死去,这也是她最好的归宿和对其人格的一种最大的尊重。也只有霸王别姬的戏台,才配得上程蝶衣的死亡。有人说,悲剧,就是把美好揉碎了给人看。生活需要悲剧,没有悲剧,人们便无法感受幸福的存在。但谁又愿意让自己成为那个悲剧人物呢?还是当众多看客中的一员来得自在踏实些罢。
人生如戏,戏如人。但戏可以重演,人生不能哪怕一次的重来。戏几多生动,人生就有几多沉重。程蝶衣,段小楼,菊仙,三个动荡时代的小人物,千千万万历史殉道士中的三个,在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中,一起为我们倾心勾勒出了滚滚红尘中无人逃避的了的爱,恨,情,仇,人性的复杂,人生的几多无奈以及人类想要改变自身苦难命运的艰难。让人看罢,不胜唏嘘。但愿今后,不再有菊仙,更不再有程蝶衣。毕竟,人生没有想象中那么长,百转千回,万事终成空,临了临了,尘仍归于尘,土仍归于土。有些东西,不喜欢就算了吧不行就算了,何必那么执着呢?
第三篇:霸王别姬影评
《霸王别姬》影评
刚强也好软弱也好,其实在艺术与生活,爱情与现实之间,很多时候没有对错。这出戏里,被毁灭的是最纯最深的爱情。
作品的重点实际上是放在蝶衣对小楼的感情上,致真致纯,坚韧而长久,但一部悲剧里,这种情感的毁灭就是必然.我始终认为菊仙与小楼的感情只是对前者的衬托,是一个引子.而这里有很多技巧,比如菊仙这个角色被安排成妓女.试想,如果菊仙的身份很正常,作品不免落入三角恋情的俗套,但这里重点是蝶衣和小楼之间的东西,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悲剧意识.这跟历史上的“霸王别姬”凄凉与无奈才相得益彰。
程蝶衣站在了斑斓的戏台上,以绝美的姿势,轻浅吟笑,顾盼流眄。略带羞涩的表情中渗着些许妩媚,在微微上扬的嘴角间,在脉脉含情的双眸中。婉转的唱腔穿透亘古,从秦末一直绵延到今。
此刻的他,不是他,断指处的血迹早已凝固,为疼痛而留过的泪水早已风干,他只是虞姬,一个角,一具壳,空荡荡,无欲无求。
过去的不过是一场噩梦,最好忘掉。倘若他还记得些什么,那便是梦里依稀残存着的师兄于无声处的关爱,丝丝缕缕,温暖至今。
所以,他离开,又回来,只为了那句“从一而终”,只为了霸王不再寂寞。看得我满心满眼的泪,一切竟是这样的合情合理,为什么要有菊仙的出现?错的不是程蝶衣,他不过是想好好爱一个人,可偏偏爱的这个人也是男人。是该斥责,还是同情?
他自私?面对菊仙,他的眼中有掩饰不住的怨恨。背负“卖国贼”的罪名不要紧,为了段小楼的背叛娶妻不惜伤害自己,他很清楚,虞姬本是因霸王而活。却无奈没有人会懂,即使是霸王。
文革的批斗场上,听着段小楼用熟悉的京剧腔调抖落出自己的伤痛,他早就死了,含着千年的怨。
在戏里,他恍惚了一辈子,清醒了一瞬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一瞬间,是这样地累。
他还是选择回到戏里,做他的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勾飞入鬓角的眉,最后一次为霸王拂袖歌唱。
说好了是一辈子,差一年,差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蛾”,到头来还是错,没有谁忍心责怪。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却不是我跟你。
暮色沉沉,楚声歌歌,宝剑落地。情愿就这样倒下,没有心疼。但愿刺中了霸王最深的伤痛。
第四篇:《霸王别姬》影评
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陈晓妮
一路情闯荡到台下,没有了名正言顺的眉眼,世俗的眼睛里容不得他。台上的蝶衣是为霸王而死的虞姬,有其份内的操守,每每霸王死一遭,他便在戏里陪他一遭,这样生出的情分,挂了前世的缘,上辈子他都许给了他。这辈子注定相逢,却注定他独自走到最后,该怎么走?没有他陪,怎么走?小楼定是忘了,那个霸王,他的情分都一一画给另一个女人,蝶衣又能拿什么去拼抢?在台上深一眼浅一眼都是云烟,只是不断溃败下去的神采,兰花指点过去,就好像他一个人为了他跌宕的走在黑色的街道上,捧着拿身子赎回的那柄剑,一切都破不开光。
雪花落得妖治,童年里残破的冷始终未曾离开,相互紧拥的温度还留在体表,他只不过想和他最爱的男人一起演一辈子戏,差一天,差一个月,差一年都不行,而一切却变了之后希图改变,却自己缚了自己的手,一寸寸的挣扎痛入骨髓。我只想做你一个人的虞姬,只期许你是我一个人的霸王,我只是希望你眼里只有我,只允许你的眼里只容得我,而一切却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前方如果温暖,那么走下去,不要回头,你一回头,我就谢场,我只想在心脉息恒定那段时光陪你唱到天外,而天始终没有亮。
戏子的情分捎带了台下,心上的痕迹红得潮湿的落到妆面上。说句狠话,我们从此各行个的戏,各染各的眉梢,但是为什么自己还是舍不得,他还是走到一边,那个女人也是给着真心爱他爱的男人。为什么大家都没有错,却需要走到结局,那一定是天错了。命运里,梨园,一分分的去承受份内的苦,至少那时候他只有他。他是霸王,他是虞姬,唱“小豆子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其实酸楚和迟暮都是定局,只是不能坦然。为什么都走到了身边,万丈的红尘却看不到彼此的交集。
再次相见,看似黯然抽身,却始终在途中,空城寥落。你说我们的戏再搭一场唱给谁听?心里的往事没有头,也没有尾的死在那里。我想他肯定想问他句“如果这生我是女儿身,是否能走到缘分内?”我想他肯定想再问他句“下辈子,我们再唱虞姬霸王。”约定是没有办法约定的。都是些天惹出来的份外的人和事来一脉脉的阻隔。所以再陪你唱一出。从此以后不再闻不再问。
我想如果再让他选择 他还是会想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尽管这个世界与他是这么残忍 肮脏容他不下,他也一定不会后悔曾为他的霸王染透眉梢唱尽红尘,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深爱过便足矣。
第五篇:霸王别姬影评
远去的跫音
----电影《霸王别姬》影评
“鬓发纷披,疏影横斜,多少年风风雨雨,浓妆艳抹的岁月,只剩你叮当作响的笑靥。”当电影落幕,我想起自己父亲曾写下的这句诗句,感慨曾经我们没能经历过的难言岁月和时代更迭。电影《霸王别姬》不光是构建在声画框架下的绝美艺术,更呈现了一个充满感动却又满覆冰霜的血泪世界,以至于当小豆子的手指在被亲生母亲活活砍下的时候,那一声淡顿过后的嘶喊足以拉扯着每一个观众的神经。
在我看来,《霸王别姬》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让过去禁闭在东方伦理中的“同性恋”话题与东方绝美艺术的完美融合,这或许也是这部电影曾打动戛纳评委们的原因之一。“霸王别姬”是讲述中国古代骁勇楚霸王项羽和爱妃虞姬在穷途末路之时上演的感人故事。电影中的“虞姬”程蝶衣和“霸王”段小楼依靠戏曲“霸王别姬”的艺术造诣实现了幼时成为“角”的梦想,而在生活中,他们更是上演了现实版的“霸王别姬”,只可惜“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同性恋”与东方传统所冲撞出的巨大矛盾贯穿在整个电影当中,程蝶衣的“爱”在旁人看来有些固执、有些偏激、有些不可理喻,却无不让人们感慨于他的执着,他的纯洁和他的纯粹。这样的爱恋从一种道德审判转化为一场普遍的人性关怀,这不得不说是导演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以及演员淋漓尽致的完美演绎,更依托着饱满的故事情节和有力的艺术情感。在1993年改革开放初期,《霸王别姬》在“同 1
性恋”主题上敢为人先的艺术表达,不但不失开放文化的风度,更是对人性的莫大关怀,这不得不说对于逐步走向开放的中国社会文化是一次有力的见证。
说到电影《霸王别姬》,不得不说主角“程蝶衣”,他在妓院出生、被生母抛弃、在师傅的棍棒中成长、经历了错爱、遭遇了背叛、历经了世间诸多良苦。在电影所有人物当中,他可谓是极端悲情且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角色。程蝶衣极度依恋且深爱着师兄段小楼,他希望和师兄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对他来说更是一种深藏心底的对爱的追求,可惜造化弄人,后来师兄娶了窑姐菊仙,这让陈蝶衣心中的爱如飞蛾扑火般炽烈却又凄凉。时代的滚滚洪流停歇,当两人再一次走上舞台,走上一个没有观众的空荡的舞台之时,也许时间让他们的心再一次有了彼此靠近的机会,最后一出《霸王别姬》依旧柔美的唱段回荡天际时,程蝶衣用象征着见证一段错爱的宝剑结束了自己凄美的一生,他的逝去是对他自己最大的解脱,更是他对于这个时代、这段人生和这场爱恋最后的扼腕。电影《霸王别姬》没有让一个简单的故事在单一的场景中演绎,它把整个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了对于中国发展来说最具有代表性却又最充满矛盾的时代---封建帝国的倾覆、抗日战争的烽烟、文化大革命的纷乱无比增添了整个故事的时代意味,也让所有角色的一生更充满了跌宕的色彩,更让一出在现代也许被披上“狗血”标签的闹剧在历史的衬托下完成了升华,也许是历史造就了悲剧,也许是悲剧见证了历史。
《霸王别姬》剧情丰富,人物情感分明、故事层次清晰,意向和历史内涵耐人寻味。用“人生如戏”来概括整个故事足够贴切,当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人生如同自己塑造的戏曲角色的人生惊人的相似时,他们踏过舞台的脚步声声和他们走过人生道路的脚步一样充满故事。当跫音远逝,消散的是诸多凄美的灵魂和一场历史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