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飞天记》读后感[本站推荐]
读《中国飞天记》有感
9月25日21时10分,东风航天城上空云淡星稀。随着指挥员发出的一声声口令:“一分钟准备,30秒、29秒、28秒、27秒„0,发射!”神舟七号“酒泉”载人航天飞机尾部喷射火红的焰火,缓缓离开了发射架,像剑一样直奔云霄。大家的心都绷得紧紧地,都期待着航天员的报告。航天员的报告终于听到了:“风向正常,航天飞机正常,一切正常。”这是大家心里那块沉重的石头才落下。
这一刻,我觉得做中国人真骄傲!
这一刻,我觉得他们是航天英雄!航天英雄分别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翟志刚45岁,来自龙江县,1985年加入空军。刘伯明45岁,来自齐齐哈尔市,1985年加入空军。景海鹏45岁来自运城市,1985年加入空军。他们都被选入了国家航天员这个光荣的职业。9月25日他们以国家的使命坐上了“酒泉”载人航天飞机去月球行走,侦察太空。他们在太空生活了2天20小时27分37秒才到达了地球,安全的着陆了。他们真是当之不愧的中国航天英雄啊!
读了《中国飞天记》,我的感触是:三位中国航天英雄勇于挑战自己,保卫祖国,为祖国的利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中国的飞天梦能一步步实现,中国人能登上其他星球,探索更多宇宙的奥秘。
第二篇:(科幻征文)“天宫一号”飞天记
(科幻征文)“天宫一号”飞天记
我静静地待在长征二号F火箭中,在发射架上,等待着发射的指令。
我的名字叫“天宫一号”。我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是中国建立空间站的开始。我重达8吨。我的发射时间是XX年8月份。听着我的名字,大家也许会想起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吧。我这次发射的任务就是探索“天宫”(宇宙)中更深的奥秘。
倒计时开始。马上就要飞上天了,我的内心也非常激动。“10,9,8,7,6,4,3,2,1,点火!”火箭的尾部吐出一条长长的火舌,顿时火箭升向了天空,向宇宙冲去。火箭飞行的速度越来越快,我感觉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压在我身上。这种感觉持续了一会儿后,我又感到全身轻松。啊,我已经进入太空了。我向火箭外望去,只见满天的星星在漆黑的宇宙中发出明亮的光芒;月亮比平时更皎洁了;水星闪着它幽蓝色的光芒;金星的颜色就像一团火在燃烧;火星的颜色实际上是绿色和橙色的混合颜色;木星上有一圈圈的纹路,大红斑格外耀眼;土星的光环是八大行星在最美丽的;天王星在轨道上躺着运行,而海王星在最远处闪着暗蓝色的光;地球看起来是最美丽的,蔚蓝的海洋,洁白的云朵,绿色的草原,黄色的沙漠,还有南北极覆盖的冰雪,都映入了我的眼帘。过了一会儿,我和火箭脱离了,我展开太阳能电池板,在太空中按照预定的轨道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不少其他的飞船,八大行星的卫星,它们也都在太空中快速沿着轨道运行着。广阔的太空中,我看到这些景象用任何美丽的辞藻来描述都不过分,地球上的人要是能亲眼看到这些美景该有多好啊!
突然间,我看到一个不明飞行物,心里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UF?我心里一阵激动。可不知道怎么回事,“UF”竟然沿着它的轨道向我撞过来,要知道,能够绕地球飞行的物体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如果两个物体相撞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挥人员发现了这个情况后,马上对我的飞行方向进行微调。最终它和我擦肩而过,好险啊!距离它很近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这个不明飞行物,这才发现,它根本不是什么UF,而是一块很大的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人类发射飞行器所丢弃的一些废物。其中大部分都为各种飞行器到了报废期,人类控制飞行器丢弃或爆破所留下的残骸。也有小部分是宇航员不小心在太空中丢弃的物品,如手套、螺丝、铅笔等。)我又发现在地球的周围有一层太空垃圾圈,数量和种类繁多的太空垃圾高速地在地球外围运动。这些太空垃圾如果撞上正常飞行的飞行器,那后果就不堪设想,更糟糕的是:目前还没有能有效清除太空垃圾的方法。也许再过几年,太空垃圾甚至会阻碍航天器的发射。我希望人类能够早日找到清除太空垃圾的方法。
在后来的几天里,地面指挥中心的人们调试着我的各项性能,查看它们是否正常。令他们感到高兴的是:我在轨道上飞得很平稳,各项性能也很正常。又过了几天后,我的第一个重大任务来临了:我要和无人飞船“神舟八号”完成对接实验。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接需要两个飞行器在对接时保持相同的速度,从而实现相对静止的状态,完成对接。而两个飞行时速为29000千米左右的飞行器在太空中完成对接,难度相当大。只要计算出一点偏差,就会造成飞行器相撞的事故。在执行这项任务时,我心里都有点害怕。害怕的是如果出了事故,我也会变成一堆没用的太空垃圾。这时,我已经望见“神八”的身影了,它正在向我飞来。我们之间的距离在慢慢拉近。我看见“神八”已经在我旁边,我们正在以相同的速度飞行着。我心里非常紧张,这时候要是出一点差错,那么之前的努力全部都白费了。我们各自调整着自己的飞行的姿态,以便更好地实现对接。突然,我感觉有什么东西已经对接在了我的舱口上。我一看,原来是飞船已经和我对接成功了!我想在地球上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的心情一定也和我一样,是异常喜悦的吧!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要和载人飞船“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对接。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将走向新的征程。
第三篇:《飞天》
《飞天》观后感
《飞天》电影呈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千年梦想和一部大国复兴的银幕史诗,展示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展望了我国未来太空空间站的建设和应用前景。《飞天》既是一部科幻影片,也是一部在现实基础上畅想未来期盼的影片,更是一部热情歌颂和宏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优秀影片。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产生了飞天的梦想,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但那时科技落后不可能飞上天空,所以人们只能靠幻想,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飞天的梦想。回首历史,人类有过许多美好的神话和传说,中华民族也曾诞生过许多美丽的幻想,从“女娲补天”的古老神话,到“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再到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上曼妙的飞天形象,更有唐朝诗人李白飘逸洒脱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些无不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飞天的幻想和期盼。
幻想在人类探索飞天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幻想是头脑里虚构的画面,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积极的、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幻想,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的先行。幻想一旦形成创造想像,创造想像就成为了人类的期盼追求,有了期盼追求就有了探索实践,有了探索实践就有了真知和收获。中华民族是人类最早具有飞天幻想的民族,正因这样,才促使和成就了中华民族领先于其他民族而发明了人类最早的飞行器——风筝和火箭,中国明代的万户成为了人类最早利用火箭和风筝实践飞天的第一人。
幻想还是人类不断追求、探索、实践飞天的原动力。幻想就像科学的种子一样,促使人类在实现飞天这一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地追求、探索和实践,人类在飞天史上的科学探索历程就证实了这一点。
人类最早开始发明了风筝,风筝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飞行器,因为风筝可以飞上蓝天,人们就把飞天梦想寄托在风筝上。可是风筝也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没有风的时侯,风筝不能搭载重物,不能远距离飞行。实践证明,风筝不能帮助人们飞上蓝天。
接下来人们又进行新的探索,人类又有了改进,发明了热气球,但热气球的飞行不能让人控制方向,这也给人类的飞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人们就想发明一种可以控制方向的飞行器。
意大利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构思出了可控制飞行方向的滑翔机,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它还不是最理想的。后来 经过无数先驱者不懈努力,人类又有新的探索和进展。美国莱特兄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明了第一架载人飞机。
之后,人类并不满足搭乘飞机飞上蓝天自由翱翔,而是又有新的幻想,并朝着“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强大” 的宏大目标,继续探索和实践,这种积极的幻想和不断追求,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的科技进步和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在后来短短的几十年里,人类先后发明了火箭、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各种航天器,人类利用各种航天器进入了浩瀚无边的宇宙空间,先后进行了绕地球飞行、绕月球飞行、登月球、并在宇宙太空中行走,还建立了空间站,人类可以在空间站里长时间生活在宇宙太空……这些,不就是人类几千年来由幻想到不断追求再到坚定探索实践而取得的辉煌成果吗?
《飞天》电影展示了中国几代航天人对飞天梦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现状和未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一个民族没有幻想不行!一个大国没有探索与创新精神更不行!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和造就更多富有幻想和勇于创新的科技人才,敢想敢干,奋发图强,让“中国制造”响遍世界,造福人类!
第四篇:《飞天》观后感----记默默奉献的英雄
假如没有绿叶陪伴,花儿怎能那样红?
——记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电影《飞天》讲述了中国一代又一代怀揣梦想的航天人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默默奉献的故事。从神舟一号揭开了中国人的飞天梦之后,再到神五神六神七的载人航天,紧接着又是太空交会对接,无数的航天人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挥洒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上。然而能够让我们耳熟能详的仅仅只是那些上过天的几名航天员英雄们。当他们戴着胜利的光环圆满归来时,我们还要牢记,在他们背后,还有那么一群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他们甘当绿叶,默默地在幕后不辞劳苦地奉献而无怨无悔,是他们的汗水浇灌出鲜艳的胜利之花。《飞天》的主人公张天聪就是这样一位甘当绿叶而无怨无悔的幕后英雄。
张天聪作为中国第一代的宇航员,刻苦训练,专业技术过硬。可是命运却似乎一直跟他开着玩笑,他在神五神六神七的选拔中都落选了。神七落选之后,张天聪一组的三名宇航员都已经错过了自己最黄金的年龄,岁月不饶人,张天聪、李大伟、周贯雄都面临着转岗的选择,是去还是留?航天员最佳的上天的年龄就是四十岁,而下一次载人航天又遥遥无期,中国的航天人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想到这些,李大伟和周贯雄都选择了转岗,毕竟新一代航天员的时代到来了。但是张天聪没有放弃自己的飞天梦,他毅然选择了留下,成为新一代航天员的教练,同时也是他们的竞争者。当妻子问他如果十年后的载人航天他又落选了怎么办,张天聪回答说他无怨无悔,他愿意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甘当绿叶。中国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什么?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这种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之中传承着。而张天聪就是其中默默奉献的一位。
说到幕后英雄,张天聪的事业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他的母亲、哥嫂、妻子、女儿还有战友们都为他们梦想无私奉献着,他的飞天梦也是他们的飞天梦,他们也是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由于航天员工作的特殊性,张天聪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无法兼顾,年迈的母亲由哥嫂一家照顾着,女儿几乎是妻子一个人拉扯大的,可是母亲、哥嫂、妻子、女儿都从来没有过怨言,他们能够理解张天聪的使命责任,他们支持着他的飞天梦,他们是张天聪最终圆梦太空的坚强后盾,是真正无私的幕后英雄。作为军校学员,未来军队的接班人,我们的未来也将为守卫我们的祖国这份神圣的使命而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我们也要向张天聪一样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的航天精神,这样我们未来势必也会亏欠自己至亲之人太多太多,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学期间的每次寒暑假,回家后多陪陪父母家人,多为他们做点什么,因为以后工作了这样的机会就少了。趁着现在的寒暑假及早尽尽孝心,以免以后留下遗憾。
怀揣着飞天之梦的张天聪和新一代航天员一起经历着常人不能想象的训练,在超重训练中他们不断挑战者身体的极限,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创下了在超重训练中从来没有人按过求救按钮的辉煌纪录。为了进行失重训练,航天员们远赴俄罗斯的加加林航天中心,出色的训练成绩赢得了俄罗斯、美国等同行们的尊重。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中,张天聪的执着和顽强感动了身边所有人,尤其是女儿张思羽,放弃了保送北京大学的机会,考入飞行学院,决心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航天员。新一轮的选拔再次来临,然而命运却再次与张天聪开了个玩笑。在角逐中国太空站的投票中,张天聪组因为没有年轻优势而落选成为备份。问天一号飞船进入太空后不幸被太空垃圾击毁太阳能电池板而陷入危机,千钧一发之际,张天聪组乘坐问天二号实施救援任务。凭借着出色的技术,张天聪很快修复了问天一号的电池板,同时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
张天聪的飞天梦也是中国人从开始嫦娥奔月的想像就有的飞天梦,从神舟一号上天到神舟五号的载人飞天,中国人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飞天梦。除了我们熟知的航天员英雄们,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们为中国人的梦想无私奉献而无怨无悔。张天聪终于上天了,回来后呢,迎接他的必然是数不尽的鲜花和掌声。圆梦了,可张天聪还是若有所思,梦想实现了,可是心里却似乎突然失去了很多东西。其实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己为梦想而去拼搏和奋斗的过程往往更加让人难忘。圆梦了,张天聪从一个无名英雄成为一个被鲜花和掌声拥簇的有名英雄,而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在张天聪圆梦的背后还有着更多的无名英雄们,然我们也把鲜花和掌声献给那些默默奉献却名字不为我们所知的英雄们。假如没有绿叶陪伴,花儿怎么那样红?
第五篇:车记——亲历·中国轿车30年读后感
这本书来得及时!
在中国加入WTO十周年之际、在中国汽车行业开放30年之后、在合资道路受到质疑的今天、在新一轮“闭门造车”论喧嚣尘上的此刻,李安定老师的新著《车记——亲历·中国轿车30年》来得实在太及时了!
与安定老师相识还是在12年前,彼时我还是刚刚进入汽车记者行业的新兵,而他早已是这个行业的泰斗,车记——亲历·中国轿车30年读后感。12年时间里,安定老师一直笔耕不辍,在业界不断发出黄钟大吕之声。我没想到的是老人家在耳顺之年的著作,让人读来依然热血沸腾。安定老师写《车记》,诚如序作者杨浪(财讯传媒(seec)集团副总裁、中国证券研究设计中心媒体管理部副总经理)先生所言,“并非写书,而是著史”。著史,当然需要冷静的笔调、客观的态度,但作为一个“汽车人”而言,面对中国汽车近十年的“井喷”、这三十年的开放、直至上溯到从开创至今的一个甲子里的坎坷曲折,保持旁观者的“冷静客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安定老师从来都不是一个“旁观者”,对于中国汽车、特别是中国轿车的发展而言,他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从推动汽车进入家庭、从坚定中国汽车行业面向世界开放、从呼吁给予民营自主品牌车企平等待遇、从探讨消费政策更加合理、从冷静对待“新能源车大跃进”潮流…….方方面面,安定老师总是在需要廓清舆论、指点方向的时候,及时地发出煌煌傥论。这些论断,其后的事实证明了其前瞻性。对于传媒人而言,这是极其难得的。
“高、大、全”并非一个褒义词,但读安定老师的《车记》,却经常会在头脑里闪现出这个词汇。《车记》高,高在起点:从中国乃至世界的宏观经济层面入手,来探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兴衰得失;《车记》大,大在视野,不仅涉及众多中外汽车厂家、政府部门、更有上下30年的时间跨度;《车记》全,全在涉及范围:从技术到市场,从投资分析到政策研究,从车坛人物评述到政策法律条文出台背景解读…..这25万字堪称中国轿车的《史记》,无论对于业内人士还是任何一个关心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人而言,此书都有难以估量的参考价值。
金庸先生曾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对安定老师而言,则是“记(者)之大者,忧国忧民”。安定老师的《车记》,充满了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忧患意识,唯因此,此书虽行文流畅,笔调优美,但读起来会很“累”——因为读者必须要不停的思考。而对于笔者而言,就更“累”,因为安定老师文章中所写的许多史实,正是笔者作为“一汽子弟”亲历过的。比如安定老师文中所写的中国汽车人面对中国汽车工业“国门初开”时的惊诧:那时一汽厂区“一号门”前来访的日本丰田工作人员曾被好奇的工人围观。比如克莱斯勒与中国汽车的啼笑因缘:1988年,笔者的高中同学就有两个作为“交流生”赴克莱斯勒学习(只是因那场安定老师文中不止提过一次的**,俩人均未回国,遗憾!),读后感《车记——亲历·中国轿车30年读后感》。比如一汽大众初建时的“艰难”:笔者曾作为“一汽子弟大学生考察团”成员参观尚未完全建成的一汽大众,荒草尚存、生产线及设备芜杂。比如“奥迪100”的生产与销售,笔者在学生时代曾亲眼目睹过销售处门前等待“指标倒卖”的“贩子”。对于轻易否定合资道路者的人,笔者强力推荐安定老师的《车记》,读史可以明目,读了这本书,你会知道当初的决策者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才下定“播下龙种”的决心。
安定老师的《车记》堪称“详实”,详,是其内容;实,是其态度。《车记》没有“为尊者讳”的小心,也没有“春秋笔法”的谨慎。论政策、谈时局、品人物,安定老师的笔是“直”的,是“硬”的。他毫不隐瞒对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痛恨,也毫不隐瞒对锐意进取,改革开放的赞扬。“中国汽车想要发展,就必须脱离所谓保护”“襁褓里养不大、养不强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其贯穿始终的观点。
开放,是一种自信,是一种胸襟。安定老师坚信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必须具有这种自信和胸襟。因此即使在中国加入WTO前夜、中国汽车界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悲观论点占主流之时,安定老师依然坚持“中国汽车决不会被外力冲垮”。他呼吁的不是“保护”,而是“开放”——中国汽车工业不仅要对国际汽车企业开放,更应对民营资本开放,外国车企的进入绝不会打垮中国汽车工业,只要对内对外都持开放的态度,中国汽车工业就一定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因此,他在高呼“不怕狼来了”的同时,也同样呼吁“给李书福们一个机会”。加入WTO十年,事实证明中国自主品牌、特别是民营自主品牌车企真的生命力顽强!只要给了他们一点点的机会,就会发展壮大。而吉利购并沃尔沃的壮举、长城进军海外的雄心,是足以让某些一直高呼“保护”、惧怕竞争的“二世祖”们羞愧的。
“赤子其人”,对于自己敬佩的人物,安定老师从没掩饰过热爱乃至崇敬之情,例如他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去写共和国汽车之父饶斌前辈。而对于那些讥讽民营自主品牌“坐那个车子,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对于面对自主品牌产品价格搅局依然“死扛”的人、对于罔顾现实差距鼓吹“大跃进”的人,安定老师同样不掩盖自己的蔑视。“星斗其文”,安定老师的《车记》不仅可以看出中国轿车往昔历程的艰辛,更能看出中国轿车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预见性已经被事实证明,而在未来,我同样希望安定老师的意见得到重视和响应,因为笔者认为那才是中国汽车发展真正正确的方向所在。
非巨擘不能成此雄文!安定老师用如椽之笔为中国汽车、尤其是中国轿车工业30年的发展做了一个极好的总结。掩卷沉思,在佩服安定老师高见的同时,也有些许遗憾:中国只有一个李安定!因为安定老师介入汽车工业报道之时,中国媒体资讯远未如今天这样公开,许多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就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而今天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质疑“合资道路”,以歪曲的方式否定“以技术换市场”的方针,很难说与此无关。作为晚辈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汽车工业需要对内对外开放的胸襟,对媒体人、对媒体报道,同样应该有这样的胸襟!桎梏与羁绊,无论是汽车行业、媒体业还是其他的领域,都是越少越好!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执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车记》读罢,忽然想到了王安石的这首诗。庆幸!有安定老师的《车记》,我们在回顾中国汽车、特别是中国轿车30年的历程之时,可以“再寻陈迹未迷”。
不知不觉间,东方既白,本书的最后篇章,我竟然读了大半夜的时间。(匆草于2012年12月14日凌晨,本文专供新浪,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