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关于认真学习张庆黎书记和段襄征局长
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各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以及西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30周年之际,6月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来到自治区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厅,考察指导工作,看望慰问广大干部职工,并作重要讲话。为在全地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掀起学习张庆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段襄征书记、局长在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张庆黎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热潮,把张庆黎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段襄征书记、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各县局(所)要将学习张庆黎书记和段襄征局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头等政治任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要谈感想、谈体会、谈认识。并务必于6月23日下午18:00前将学习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地区局办公室。
附:
1、张庆黎在自治区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厅调研
2、在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张庆黎书记视察工商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大会上的讲话
昌都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第二篇:重要讲话精神
市公安局所属各单位积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使公安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让人民更满意,让党更放心。
人民网・天津视窗7月11日电:连日来,天津市政法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纷纷结合本职工作制定出具体举措,为天津科学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天津市民提供更为有效便捷的法治服务。
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赵恒举说,“作为天津市法院系统最后一道纠错关口,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提出要做到六个„必须‟:一是案件事实必须查清,二是法律适用必须吃透,三是纠错方案必须具体,四是调解优先必须坚持,五是裁判结果必须公正,六是息诉工作必须周到。通过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河西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魏建中说,我们要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确定下一步工作举措:加大查办大要案力度,做好窝案、串案查处工作,力争取得明显实效;以查处商业贿赂和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为重点,突出查办侵害民生和破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犯罪,加强治理力度;深入挖掘案件线索,主动走访企业和单位开展调研,对重点领域、行业,有效运用“系统抓、抓系统”的办案方法,形成办案的规模效应。
市公安局所属各单位积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使公安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让人民更满意,让党更放心。(记者 刘冬梅 赵荣君 通讯员 张晓敏 刘佩明 黄秀秀)
第三篇:17大重要讲话精神
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在民政工作中
总的来说,党的十七大报告,与我们民政工作密切相关的,有两个要义,一个是“民生”,另一个是“民主”。
民生工作所包含的内容,体现在民政工作中就是城乡低保、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百岁老人补助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工作。至于“民主”工作,民政部门重要的任务就是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工作。
关于“民生”工作,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各项民政工作中倾注更多的精力与心血。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我们作为民政工作者,必须在经济建设大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以基层政权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辖区民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基本生活有所保障,努力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对于“民主”工作,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明确指出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我想,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以后的民政工作中位置会更加突出,工作领域会更加广泛,要求也会更加明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工作指针,民政部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在民政实务工作中自觉地、自始至终地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一方面要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救济等款物及时发放到人民群众手中。在救助对象的确定上,要严把“入口”关,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来确定救助对象,把有限的救助资金用在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这才是我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们在做每一项民政工作时,首先要想一想我们这么做是否符合上级的政策规定,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否能够维护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我们要想到,救助资金是有限的,纳入一个不符合救助标准的人员,就要有一个符合救助标准的困难群众继续受苦受难,甚至是衣食无着落。这样做的话,我们哪里对得起党和国家对我们民政部门的重托!
在基层政权建设上,社区建设今年已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政府投入资金700多万元用于改善社区的办公条件,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开展居务公开活动,为创建环境清洁、管理有序、服务方便、社会和谐的新型社区而不断努力,全面提升市民生活环境质量。
总的来说,党的十七大对于“民生”和“民主”问题十分关注,说明我们党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我们作为民政工作者,落实好各项民政业务政策法规,把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通过我们扎扎实实的民政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民政对象身上,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投入自己的工作热情,努力民政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我们民政部门以及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民政工作人员就有的贡献。
党的十七大心得体会(三)
十7大开幕式上,hjt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受到会场内外的关注,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笔者思来想去,觉得这个报告就是一份发展的宣言书。
首先,它是一份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宣言书。hjt在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他进一步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定义和“四个必须坚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系统回答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同时,总书记还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我以为,这“四个必须坚持”和“四个要求”,就是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宣言书,它将彻底摒弃过去一些地方发展唯GDP论的弊端。
其次,它是一份发展中国特色****伟大事业的宣言书。hjt在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的伟大事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我对十7大报告的体会是,它就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伟大事业的宣言书。
再次,它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宣言书。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上不时有人鼓噪“中国威胁论”,甚至借机大做文章。事实胜于雄辩。从中国参与国际维和,到印度洋海啸援助;从朝核“六方会谈”的成效,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这些都表明,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就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宣言书。
十七大心得体会(3)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全国各地迅速兴起学习、贯彻*观热潮。为使*大精神深入到每一个党员心中,市人才市场党支部按照市人事局党总支的要求和部署,组织我市流动党员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大上的报告和有关*大的报道和社论,并召开座谈会,畅谈学习心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加,各地之间人才流动加快了。到目前为止,在我市人才市场办理人事档案托管的已有*多人,其中有党员 *人。为使这一部分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让他们时刻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党的各项决策、决议能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党员,市人事局于 *成立了人才市场党支部,支部按照局党总支的要求和部署,经常开展组织活动。山于市场支部情况较特殊,大多数党员因工作原因远离组织,很难集中在一起过组织生活,每次活动,支部都尽可能将清远本地区和附近能赶到的流动党员召集在一起,那些远离清远,一时不能回来参加活动的,支部就通过电话、传真、邮寄等方式,向他们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支部的建设情况。流动党员也积极配合,抽空到支部来或以书面形式向组织汇报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
*大的胜利召开,是我党我国政治生活上的一件大喜事,市场支部关于学习*大精神的通知一发出,各地的流动党员都纷纷赶来清远,参加*的学习讨论会。大家满怀豪情,畅所欲言。现为私营企业振良表示:自己虽然远离单位,但对党组织生活仍非常关心。他介绍自己如何由一个下岗职工变成一个个体私企老板的过程,并鼓励大家都要认真领会*大精神,在工作中显示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外资企业工作的陈书中说:“座谈会促进了我们流动党员之间的交流,党支部就是我们党员的家,老党员给我们讲他们的经验,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指明方向,年轻党员之间互诉自己的抱负、理想,就象兄弟姐妹一样谈心,回家的感觉真好。”
新党员邓小芳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亲临座谈会,她在给组织写的“思想汇报”上表示:要认真学习*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对于市场支部的建设,她也提了不少好的建议,她说:党支部是我们的大家庭,也是个特殊的大家庭,因为她的家庭成员是我们这一群流动党员,我们党员的流动性决定了她的特殊性,要想管好、组织
好每一位流动党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祝愿我们的大家庭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辉煌,我们愿意在她的关怀与帮助下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罗汉英同志在座谈会上做总结发言,他说:*大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大精神,各位党员要在各自岗位上,理论联系实际,认真作好本职工作。要自觉接受党性党风教育,时时不忘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实践“*”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党员应有的贡献。
十7大思想汇报 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报告的字字句句还回荡在脑海中———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代表们第一时间袒露心声:“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报告旗帜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葛红林代表说,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描绘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前景,是我们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胡锦涛同志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精神,我们听了倍感亲切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信心。近年来,成都推进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完全符合胡锦涛同志所作报告的精神,符合成都实际。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推进成都试验区建设,推动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成都一定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凝聚了全党的智慧,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篇光辉文献。”走出人民大会堂,方小方代表一口气说了很多。他说,五年前德阳的二重、东电、东汽等装备制造企业产值还在几个亿徘徊,现在每个产值数十亿,成为依托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企业。十七大继续把振兴装备制造业列为发展重点,我们有信心按照党的十七大指引的方向,把德阳建设成具备世界竞争力的国家装备制造基地。“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奋力改革创新,重在改善民生!”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谭力代表心中凝聚成四点深刻体会。他说,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概括。深刻指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把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做出部署。报告中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思想,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行动指南。伍华代表激动地说,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主题鲜明,无论是分析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还是部署今后五年的改革发展,都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老百姓的愿望,具有很强指导性和号召力。伍华印象最深的是报告对民生的关注:“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事事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件件暖人心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7大思想汇报学习十七大精神思想汇报 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报告的字字句句还回荡在脑海中———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代表们第一时间袒露心声:“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报告旗帜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葛红林代表说,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描绘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前景,是我们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胡锦涛同志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精神,我们听了倍感亲切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信心。近年来,成都推进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完全符合胡锦涛同志所作报告的精神,符合成都实际。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推进成都试验区建设,推动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成都一定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凝聚了全党的智慧,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篇光辉文献。”走出人民大会堂,方小方代表一口气说了很多。他说,五年前德阳的二重、东电、东汽等装备制造企业产值还在几个亿徘徊,现在每个产值数十亿,成为依托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企业。十七大继续把振兴装备制造业列为发展重点,我们有信心按照党的十七大指引的方向,把德阳建设成具备世界竞争力的国家装备制造基地。“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奋力改革
创新,重在改善民生!”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谭力代表心中凝聚成四点深刻体会。他说,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概括。深刻指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把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做出部署。报告中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思想,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行动指南。伍华代表激动地说,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主题鲜明,无论是分析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还是部署今后五年的改革发展,都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老百姓的愿望,具有很强指导性和号召力。伍华印象最深的是报告对民生的关注:“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事事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件件暖人心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七大心得体会(二)
hjt总书记在党的十7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取得的突出成绩后,诚恳地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他列举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此我们也有切身体会。
在过去五年里,作为普通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实惠,同时也体会到了总书记总结的那些在前进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诸如一些地方的经济指标上去了环保指数却下降了、农民持续增收的困难还相当大,靠天吃饭的农村地区还比较多,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没有脱贫、城镇的就业矛盾还相当突出、收入分配的差距大,贫富悬殊矛盾依然突出、房价过高,致使一些人买不起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还没有真正突破、一些地方的党风、政风还没有得到根本地改善,奢侈浪费和消极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等等。这些问题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而形成的。
hjt总书记真正把成绩说够了,把问题说透了。目的就是要提醒全党全国人民,继续“保持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是党的十7大会议的主题,也是我们十六大以来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所在,更是我们今后要高举的伟大旗帜和坚持的指导思想。
要始终保持这份清醒,决不能在成绩面前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尤其不能被那些提高了的经济指标冲昏了头脑、模糊了视线。正如hjt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总之,hjt总书记既总结成绩又说透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中央的诚恳和诚实,尤其是总书记的“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认真加以解决。”给人以信心和希望,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我们坚信:凭着党中央的这份清醒,一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如期实现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四篇:726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贯彻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讲政治必须旗帜鲜明
‚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是最讲政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一以贯之的要求。
从革命战争年代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到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到改革开放时期提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讲政治是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坚强保障。
近年来,随着形势变化,党内有些同志认为讲政治不那么重要了,讲政治的自觉性降低了,一些高级干部腐化堕落的深层次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讲政治。
二、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令行禁止
一个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如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必会组织涣散,变成一盘散沙,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内,无视党中央权威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总书记曾经用‚七个有之‛概括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书记特别强调: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
三、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政治生活是党风政风的生成土壤。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会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路线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
总书记要求要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一要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紧跟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三要坚持党的思想原则、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工作原则;四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四、勇于自我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回望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
总书记指出,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五、加强自律、慎独慎微
包括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内的‚关键少数‛能否发挥关键作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命运。
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一要注重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二要注重在选人用人上把好方向、守住原则;三要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四要注重自觉主动接受监督。
六、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使贯彻《准则》、《条例》成为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的自觉行动。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党的各项事业,作为‘关键少数’的地方和部门一把手抓与不抓大不一样、虚抓实抓大不一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抓‚关键少数‛破题,突出‚关键少数‛这个重点,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严明纪律、建章立制,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不平凡的历程。5年来,党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追求,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为更好保障和改善人民幸福生活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体现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伟大创举。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许多重大成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不能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必须以更加清醒的认识,以更大的责任担当,继续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不忘初心,要深刻学习领悟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认识牢牢立足实际,找到前行的方向。面向未来,我们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好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以更大的信心和勇气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学习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的主要思想和重要启示(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教授 倪德刚)学习“
7、23”重要讲话是当前的头等政治任务
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重要讲话,全党期待、全国关注、世界瞩目,是直接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作的一次最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这个重要讲话的主题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围绕这个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了“四个必须”,第一,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 二,我们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在未来5年为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第三,我们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 来的正确正道,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第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 险。
围绕这个主题,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三个取决于”,即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围绕这个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提出,“三个更加”,多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围绕这个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
这个重要讲话,振奋人心、催人奋进,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党的头等的政治任务。这里,结合江泽民总书记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发表重要讲话的历史,谈一下学习“
7、23”重要讲话的体会。
建国以来,我们党共召开了11次党的代表大会,改革开放以来,一共召开6次党的代表大会,总书记共有5次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发表重要讲话。这已经成 了一个惯例传统,形成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把党的代表大会的重大决策、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事先主动透露出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邓小平方式。一种是总 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方式。邓小平方式
先说说第一种形式,邓小平方式。邓小平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会见外宾。其二,是国内谈话。通过这两种方式把党的代表大会重大决策,包括重要人事、机构调整,尤其是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等有意向外宾透露,传达信息,表达我们党的决策主张。
(一)邓小平与外宾谈话的内容比较广,主要向外宾透露党的代表大会的主题、重大理论、重要人事和机构调整等问题
关于党的代表大会的主题。确定大会主题对于开好党的代表大会至关重要,主题就是大会的灵魂。比如,十三大召开 前,1987年7月14日邓小平在会见原西德总理科尔时说:“政治体制不改革就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并且会影响到许多事情。政治体制不改革,官僚主 义就消除不了。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决搞下去。这是我们十三大的基调。”(《邓小平年谱》下1201页)1987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时说:“十三 大要作的报告将从理论上阐述改革和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是十三大的主题。”(《邓小平年谱》下1206--1207页)
关于党的代表大会重大理论问题。党的代表大会是理论创新的大会。1987年6月4日会见日本客人时说:“十三大 总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什么变动,如果说有新内容,就是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政治体制改革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照搬外国的东西。”(《邓小平年 谱》下1193页)1987年7月4日同孟加拉国总统谈十三大。“我们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第 二,使我们领导层比较年轻化一些。这两件事都不容易,但是非干不可。政治体制改革如能在十年内搞成功就很了不起了。领导层年轻化要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恐 怕要十年时间。”(《邓小平年谱》下1199页)1987年8月29日,与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谈十三大,“十三大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的大会。十三大要阐述 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 是不发达的阶段。”((《邓小平年谱》下1203页)
关于党的代表大会人事和机构调整问题。党内外和国内外对我们党代表大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领导核心、领导集 体、领导机构的变动和产生。比如,党的机构变动问题。十二大前,1982年4月27日邓小平同金日成谈话时说,十二大要组成中顾委,“如果有人不愿意当,别人又赞成他当,他愿意当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年谱》下818-819页)1987年10月13日会见匈牙利总书记卡达尔,在谈到十三大人事安排 时说:“我们老人要交班。我们担心年轻人不行,我们过去管大事时都很年轻。我二十三岁时担任中央秘书长。一九五六年八大的准备工作是我主持搞的,那时我才 五十二岁。为什么过去我们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四十多岁、五十多岁时可以,现在这个年龄的人就不行呢?锻炼一下,不行就下去嘛。要年轻化很不容易,大体上 要用十年时间,才能做到比较理想。”(《邓小平年谱》下1210页)关于领导集体年轻化问题。1987年10月16日会见原西德客人在谈十三大时说:“在 有生之年做好后事安排,非常有利。这次人事变动更加体现了政治的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比较年轻的人进入政治局常委会,不是五年的安排,而是十年的安排,中 国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搞建设。”(《邓小平年谱》下1211页)
(二)邓小平国内谈话着重强调党的代表大会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做什么、怎样做等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重大思想理论问题
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国内谈话最典型的就是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途中的谈话。这是一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乾坤之谈”。做出乾坤之谈,从党内 来说,1992年要召开十四大。十四大是一次新老交替,由第二代向第三代领导核心成功交班的大会。交班前有哪些嘱托,第三代应该怎样干,这是邓小平南方谈 话的直接原因。从国内来看,平息**之后,强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非常重要,强化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大问题。众所周知,从1989年至1992年年初,当 时在国内掀起了“三反”高潮。即反和平演变、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反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大有弱化或放弃“一个中心”和改革开放的趋势。
经过深思,邓小平态度非常坚决,他说:“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讲到底。要继续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 都不变。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邓小平年谱》下1277页)邓小平1989年11月10日在会见基辛格,回答如 何继续改革开放等问题时,态度强硬地说:“可以肯定地说,谁要走回头路,谁就要垮台。”(《邓小平年谱》下1297页)从国际来说,有两件大事直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干扰和冲击。一是1989年**之后,西方利用各种手段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政治打压、舆论围剿。二是从1989年10月匈牙利改旗易帜到1991年12月苏联亡党亡国,共有10个社会主义国家灰飞烟灭。
面对第三代领导核心和集体担当的历史重任;面对国内“三反”的持续升温;面对西方的种种制裁;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尤其是面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做出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内容极为丰富,分量极为重要,影响极为深远。核心是解决了实践上必须坚持“三大路线”,即坚持基本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不动摇,特别 是基本路线不动摇。理论上突破了“三大障碍”,即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个有利于”标准论。特别是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方法上 牢牢掌握“三大抓手”,即两手抓、两手都硬,敢闯、敢试,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特别是防止“左”。这些重要思想,近者是直接为十四大定调的,远者是给几代、十几代、几十代共产党人吃了定心丸。江泽民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 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17页)有了定调和定心丸,从而也开启了总书记 记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发表重要讲话的先河。总书记重要讲话方式
总书记重要讲话方式。1992年十四大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6.9”重要讲话。1997年十五大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 “5.29”重要讲话。2002年十六大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5.31”重要讲话。十七大之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6.25”重 要讲话。十八大前,胡锦涛总书记发表“7.23”重要讲话。
这些重要讲话,时间比较集中在5-6月份,地点大多数是在中央党校,参加人都是省部级以上,主要是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以上的各个领域的主要一把 手。讲话内容一般不涉及人事安排和组织机构调整,主要是讲党的代表大会的最核心的思想理论问题,诸如,大会的主题主旨、重大思想理论、重大决策部署等问 题,内容比较广泛。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表态强化内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继续坚持什么,继续干好什么,这是讲话首先要明确和表态的重要内容。从江泽民到胡锦涛五次重要讲话,始终强调,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 前进。大家总以为,这是老生长谈没有新东西。历史和事实证明,旗帜和道路决不是小问题,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远的不说,如果我们继续高举“两 个凡是”的旗子,继续走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道路,我们就不可能有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和新成就。如果我们像戈尔巴乔夫那样举起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旗子,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的下场同样是亡党亡国。至于我们党的七大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至于列宁高举 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建立苏维埃。这些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反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至关重要。
从1992年“6.9”重要讲话,到今年的“7.23”重要讲话,都鲜明地向世界表明我们党的态度,在旗帜和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一是决不动 摇。二是坚定不移。其中有两次高度强调旗帜问题的重要意义。一次是江泽民在1997年“5.29”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 向,旗帜就是形象。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田难,什么风险,都不能动 摇。”邓小平逝世后,旗帜问题是国内外最关心的根本问题。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重要讲话必须 要回答的首要问题。这个坚定态度,有力回击了国内外各种西化、分化中国的企图。
第二次是胡锦涛在2007年“6.25”重要讲话。这是胡锦涛以总书记身份首次为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所做的一次重要讲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 集体,在党的十六大上已成功顺利地交接给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十七大前的胡锦涛“6.25”表态定调性的讲话极为重要。他强调:“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6.25”重要讲话,对旗帜问题的表述与以往表述有所不同。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问题。对于旗帜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十 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耀邦十二大报告的标题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报告末尾强调一下,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旗帜问题。十三大报告题目《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首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九个方面的内容。十二大到十四大,没 有突出旗帜问题。一方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10年,很多东西不稳定、不成熟,实践经验不足,理论当然不成型。另一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 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西化、自由化多次泛滥,和平演变不断加剧,苏联东欧垮台对我们冲击极为严重,加之国内改革步入城市改革后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 下,突出旗帜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
郑重提出旗帜问题,是在邓小平逝世之后,江泽民在十五大之前的“5.29”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七大报告的题目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这个报告第一次系统全面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并强调高举这面旗帜的伟大意义。
十六大之前,江泽民的“5.31”重要讲话继续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十七大前胡锦涛的“6.25”重要讲话,把邓小平理论旗帜,扩展和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题目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今年“7.23”重要讲话,继续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题目明确突出旗帜的就是十五大和十七大。
胡锦涛把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扩展和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是可以涵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乃至未来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可以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三是可以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 题。道路、理论、制度都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而产生、形成、发展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是历史的总结,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扩展和升华充分显示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与时俱进,与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具有重大实践和理论意义。
其二,重大创新内容。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出并阐述重大创新理论。这部分内容是国内外最为关注 和期盼的内容。众所周知的重大理论创新有:十四大“6.9”重要讲话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5.29”重要讲话的邓小平理论、十六大“5.31”重 要讲话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6.25”重要讲话的科学发展观。这次“7.23”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这些都是事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理论创新。每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是一次理论革命,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向前发展,特别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新一轮发展。
总书记重要讲话视为吹风也好,视为征求意见发扬民主也好,把党的代表大会所要解决的重大创新成果,事先向世人透露。这表明: 第一,充分显示了我们党的魄力和能力。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新趋势及时做出理论创新需要胆量和魄力,把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及时向党内外、国 内外阐明和传播,同样需要胆量和魄力。可以说,每次重要讲话都是我们党重大理论创新的发布会。同时,也是我们理论创新的一次高峰。第二,显示了我们党的决 心和信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首先要在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上坚 定不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几十代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就会寸步难行,没有理论创新,事业就不会发展。理论创新就是实践创新,就是我们党 执政有力的充分表现。在一定意义上说,重要讲话就是理论创新的重要讲话。其三,工作部署内容。总书记重要讲话决不只是务虚、吹风、试探性的讲话。而是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前的动员令、进军 令、部署令。总书记五次重要讲话,都用很大篇幅对实际工作提出战略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以及国防外交等等,都有具体要求。这些部署和要求,有的是创新性决策,有的是必须长期坚持和必须遵守的方针政策;有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有的是工作作风和方法问题。阐述这些实际工作方面的决策,有利于振奋人 心,继续推进各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重要讲话的几点启示
从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之前,发表“6.9”重要讲话,到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前,发表“7.23”重要讲话,至今整整20年,改 革开放以来,一共召开了6次党代会,有5次在党的代表大会前,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已经常态化、规范化,形成了制度。这个重要讲话的制度启示如下: 启示之一,重要讲话的制度化,是党的代表大会的召开方式的重大变革。
党的代表大会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召开方式的重要性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党召开党的代表大会的方式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自主权不充分或没有自主权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大会怎么开?什么时候开?大会主题、决定决议,要干啥? 怎么干?人事怎么安排,机构怎么设置一度受共产国际、苏联的干预。1-6大最明显。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帮助建党,召开一大。二大虽然没有俄国 人、共产国际代表参加,但二大作出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国际的一个支部,必须服从第三国际的领导。三大在广州召 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并主导会议。1925年四大在上海召开,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并主导会议。1927年五大在武汉召开,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 罗廷、维经斯基参加会议。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建国后,召开的八大,受到苏联的干 预,自主决策权也不充分,连毛泽东思想都不提了,而且开成了一次国际性的共产党代表大会。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米高杨率领庞大代表团出席会议。
第二种,做了很好的思想理论准备,但没有形成惯例。七大是我们党建国前,召开的最成功的党的代表大会。从 1941年中央政治局筹备庆祝建党20周年始,就提出召开党的七大。七大准备的时间最长、最充分。用3年时间进行延安整风,为七大胜利召开所作的一次系统 的、全面的思想理论准备。八大之前,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也是为党的八大胜利召开所作的思想理论准备。八大到九大相隔13年,九大开始就陷入错误理论指 导之中。
第三种,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形成了错误的惯例。1957年反右扩大化,毛泽东逐渐形成了错误思想,我们党也逐渐步入了错误轨道。特别是1966年“文革”爆发,党的九大到十一大完全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指导下召开的。九大开成了公开执政条件下的一次秘密会议,世所罕见。第四种,通过外宾谈话方式,透露党的代表大会的主要信息。主要是邓小平在十二大、十三大之前与外宾谈话,主动透露党代会的各种主要内容。
第五种,公开发表重要讲话。主动向党内外、国内外公开党代会主要思想理论和决策问题。这就是十四大到十八大,江泽民总书记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20年,5次重要讲话,实现了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方式已经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启示之二,重要讲话的制度化,是发扬民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突出表现。把执政党大会的重大决策、重大理论创 新提前向党内外、国内外发布,这是发扬发民主、执政自信的表现。比如,十四大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6.9”重要讲话时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 中,总得最后确定一种大多数同志都赞同的有关经济体制的比较科学的提法”。“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不管党的十 四大报告中最后确定哪一种提法,都需要阐明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江泽民思想年编》82-83页)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就如何确 立我国经济体制这问题,有不同的提法和看法,有代表性的是三种说法。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6月12日邓小平在同江泽民谈话时说:“在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这样十四大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邓 小平年谱》下1348页)江泽民用“个人看法”这样的表述,邓小平说,看反映,这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突出表现。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在党代会前明确提出来,这都带有征求意见、吹风试探性的,是广泛发扬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方法。
启示之三,重要讲话的制度化,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执政能力提高的突出表现。没有思想,没有成熟的创新思想,就无所谓执政党。执政党,首先要在思想上执好政。党的代表大会前,是党内和国内思想最活跃时期,各种思想认识、各种观点、各种主张比较多,都试图被采纳、被接受。有的主张是正确的,充满善意;有的主张是反动的,充满恶意。
比如,十四大前,认为深圳特区就是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改革开放就是要问姓社姓资,等等。1992年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6.9”重要讲话,有力地回击了这种错误思想的干扰。比如,十五大前,特别是邓小平逝世后,一些人纷纷抛出所谓的《万言书》,认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国企改革就是私有化,国际反华势 力从不同角度说,邓小平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搞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等等。1997年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及时发表“5.29”重要讲话,强调旗帜至关 紧要,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形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系统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及 时统一思想,有力回击了各种歪论。
比如,进入新世纪不久,江泽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有些人公然反对这一重要思想,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代表“先进阶 级”、“先进生产关系”、“先进社会制度”,等等。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前发表了著名的“5.31”重要讲话,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党跨入 新世纪的重大意义。
比如,十七大召开前,《炎黄春秋》杂志发表了人大前副校长谢韬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主 张,引起了思想理论界极大混乱。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在中央党校发表“6.25”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动摇。总书记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及时发表重要讲话,把事关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公开发布出来,既能起到统一思想,又能回击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总书记重要讲话后,全党重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这是统一思想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总之,总书记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认真学习、认真领会、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头等重要政治任务。
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7月23日重要讲话精神
来源:宣讲家 |作者: | 上传时间:2012-07-26 09:12 我要评论(4)字号:小大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道路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本稿为速记实录,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每逢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统一党内高级干部的思想认识,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营造良好的思想基础,从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已经成为近20年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回答了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号召全党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毫无疑问,这篇重要的讲话,必将为统一全党思想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为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奠定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我以为全面深刻领会讲话精神重点要抓好或者抓住下面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
一、充分认识在新的征途上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
1、实践经验。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经验、理论经验得出的重要成果,包括坚持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方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重大战略的作出,是对我们党改革开放30多年经验的重要总结,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这条道路的政治总概括。在这次讲话中,胡锦涛同志突出地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征途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必然性、重要性。
总的来讲,十六大以来我们的确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总结概括这十年,我们战胜了一系列的风险,我们面对国内改革发展极其繁重的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和进步,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和成就,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总的要求。
7月23日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这,可以看作是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一个总体要求。
3、基本要求。
在讲话中胡锦涛同志也提出了高举这面旗帜的一些基本要求,我们大体上可以从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概括的四个“必须”去理解。
一是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七大总结概括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成就,将之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改革开放理论创新成果的一个总概括。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征途上我们要想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继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理论上提出的要求。
二是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这两个“抓紧”主要是指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未来推进中国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我理解,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党的中心工作还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所以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个重要的基本要求就是围绕重要战略部署来进行。
三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或者是实践的重要要求,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围绕着如何走这条道路,近年来国内外也出现了一些争议:有的借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在道路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置疑;有的主张走老路;有的主张都“西化”的邪路。胡锦涛同志在这次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不为任何干扰所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继续走我们在实践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这条正路!就像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坚决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正路,而且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7月23日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再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把它作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新要求来落实。这对于我们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非常有意义。
四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这个问题上胡锦涛同志明确强调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坚定不移的进行改革开放。大家都知道,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这么一个根本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取得了这样的历史成就和进步,所以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当前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坚定的勇气和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坚决破除那些影响我国科学发展的一切阻力,包括体制机制的弊端。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二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4、重要要求: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重要新要求和论断,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中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此次讲话的一个亮点。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奋斗,我们党取得的重要成就体现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我们概括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说这是我们党九十多年奋斗创造和积累的根本成就。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中,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和这个制度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怎么发展?我们就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继续坚持和发展,按照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要求来进行。
所谓实践特色,就是指我们的理论来自实践,要指导实践,同时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所以,我们所坚持的这些理论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也必须走出实践。
所谓理论特色,就是我们总结概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经验,把它上升为一般性的、规律性的、理论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理论特色。
所谓民族特色。就是指要按照中国的国情,要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来推进我们的各项事业,去丰富和完善我们的理论。一切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必定会在实践中走弯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的最大特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和理论。
所谓时代特色,就是我们所坚持的这个理论体系、这个伟大实践必须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特别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既要牢牢立足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同时还要面向世界,把握全球发展的大势和中国发展的大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汲取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四个方面的要求。
5、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胡锦涛同志在强调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时候,还提了一个重要要求:要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志们知道,十年前党中央正式提出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十多年过去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国内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面临一系列极其艰巨的困难和矛盾。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目前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形势,国际形势中出现了一些遏制我国发展的一些因素,等等。因此,能不能说党中央十年前提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变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再一次向全党明确提出这样的论断:综合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机遇同样前所未有。所以,我国仍然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的问题是:能否抓住机遇、能否沉着应对挑战,就在于、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改革发展的步伐。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这三个“取决于”非常重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的论断,并没有因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任务艰巨而发生变化。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向全党提出,我们要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的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同时还要科学制定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一些大政方针和行政纲领,更加奋发,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民生、增加人民群众的福祉。所有这些,都是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的要求。因此,能否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也是对我们是否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考验。我们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有8年的时间,我们的任务艰巨、困难不少、挑战艰巨。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么一个总体要求推动各项工作,非常非常重要。这是能否确保我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问题。
在这个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了上述五个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既是对于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问题上的坚持和丰富,又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一些重要新要求。是我们在未来一个时期,是我们在今后新的征途上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非常重要的政治保障。这是我学习理解胡锦涛同志这篇讲话的第一个方面体会。
二、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利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实践经验:科学发展观是被实践证明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总结概括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这个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创新思想时明确指出,我们党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之所以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我们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指导。由此我们也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在实践中深入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又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党的十七大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等作出了明确概括。对于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作出了具有说服力的概括,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实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党的十七大总结概括的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阶段特征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一方面成就不少,另一方面问题也不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一系列“两难”问题。正是在着眼于回答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遇到这么一系列“两难”问题的过程中,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了新的阶段,丰富和发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五个“是”的论断,无疑是比较集中地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定位,初步概括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精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这四句话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十七大报告又对这四句话做了全面的阐述,同时又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必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个方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可以说,党的十七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概括。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一概括非常清晰地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把它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等重要战略思想统一起来了,因此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突出地强调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性、重要性以及重大意义。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问题。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我国发展虽然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但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我们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我们面临的有利条件很多,但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很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利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这三个“更加”,无疑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包含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内涵,要求我们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些论述是很有针对性的。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大家都知道,未来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所谓的关键时期,就是我们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剩下的时间不多,任务非常艰巨,形势非常紧迫。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部署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所谓攻坚,就是说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不协调、不可持续、不平衡问题,遇到的矛盾和困难还非常多,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有勇气和坚定决心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排除一切干扰,推进改革开放。关于这个问题,党的十七大说得很清楚: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成就和功绩不能否定,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信心。但是,在推进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中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如此之多,要认识到:我们之所以会遇到这些矛盾和问题,正是因为我们的改革还不够彻底,正是因为我们的对外开放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问题的解决,推动我们的制度完善,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所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再一次明确向全党提出,我们过去30多年取得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搞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我们要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能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所以,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一整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所以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
这是胡锦涛同志在这次讲话中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三、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六大在我国初步整体上进入小康水平这么一个基础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大同时还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提出的这些要求、目标和战略,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5年的实践,到了2007年的党的十七大,党中央再一次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么一个奋斗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相比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体现出:要求更高了,内容更加丰富了,思想更加完善了。主要体现: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内容。在经济建设上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政治建设上明确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文化建设领域明确提出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在社会建设领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提出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增长方式。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布局,发展到了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经济、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这么几个方面的新布局。这几个方面的新要求,明确贯彻了科学发展的新思想,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前提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强调要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所以,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符合实际的。这说明,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向前发展,党中央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律和基本要求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更加完善了。
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又一次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几个领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1、经济建设——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按照党的十七大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部署,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要坚持科学发展,还要做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加快提高开放性经济的水平等等几个重点方面的工作。明确提出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应该说,这“四个化”同步发展是这一次讲话中提出的新亮点。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部署,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最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为主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是十七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概念的同时提出的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党中央一方面确定了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么一个重要要求不放松,特别是2009年年底我们经济率先实现了复苏,经济的基本面保持良好,同时国际上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在这样的条件下,全球范围内因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都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总量很大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的质量还不高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重要、更加紧迫。所以从2010年年初,党中央就开始全面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到了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明确就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么一个重要论断,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总体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总体上就是按照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来部署的。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论述,是对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上作出的一系列工作部署的概括和总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们发展长远的后劲。
2、政治建设—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胡锦涛同志除了在讲话中重申我们要继续坚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等重要思想外,突出地强调把依法治国特别是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维护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充分的权利和广泛的自由。应该说这么一个总的概括和要求特别是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对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的实践中积极稳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一个新概括、新要求,其具体内容包含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当然,核心还是要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从而把各方面的力量更好地凝聚在党中央的周围,同心同德,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定的政治保证。
3、文化建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么一个总目标予以重申,而且明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文化建设特别要注重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如果文化发展跟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会是不平衡、不协调,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想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足够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就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必须把文化产业建设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文化向前发展。我们相信,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文化建设必然会掀起一个新高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文化氛围。
4、社会建设—关于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新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对于社会建设的新认识,深化了对推动科学发展新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围绕着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党中央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强社会管理、推动安全生产等领域,先后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改善民生的力度、社会建设的力度以及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就是前所未有的,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虽然我们在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领域还面临不少的困难,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但是我们相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的具体实际扎扎实实做好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必将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再一次重申了党中央以往提出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我想,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关于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的要求,既是对于十六大以来我们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一个系统概括,也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提出的重要新要求。
5、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在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句话是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提出的一个新思想。同时他还讲: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炭发展。这“三个发展”也是对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这些重大创新成果一个新的概括,也是顺应当今世界范围内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新要求,是顺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作出的战略性概括,是未来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有基本指导意义的新思想。
6、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关于党的建设。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关键在什么?关键在党。所以,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首先,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党执政的条件,我们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所以我们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已经就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论述。在去年的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又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五个方面,总结概括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系列新要求、新思想。在新形势下,我们党的执政条件、历史方位、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等,尤其是我们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是长期的,艰巨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依然严峻或者更加严峻地摆在我们党面前。所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个基本方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按照党的建设这样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他总结概括了七个方面的重要要求:一是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二是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三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这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以及作风建设所要抓住的重点;四是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五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四、五两个方面的要求是组织建设的重点;六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政治课题,我们要继续按照党中央作出的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而为我们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七是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因为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党的队伍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依然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要确保全党的集中统一,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要求,这也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党的建设领域,胡锦涛同志围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也是对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在党的建设领域作出的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和概括。
总的看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阐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加快社会建设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领域需要把握好的工作重点,确保我们的工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在讲话的最后,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要以高度负责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当前发展的改革稳定工作,特别是要扎扎实实抓好落实,认真贯彻落实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同时还要加强宣传舆论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总之,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就是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各项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利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各项工作,一定能够为党的十八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我们要深入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好胡锦涛同志在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张贺福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一、统一思想的宣言书
二、科学发展的动员令
三、治国理政的路线图
中央党校教授盘点党代会之前重要讲话的两种模式
来源:宣讲家 |作者:倪德刚 | 上传时间:2012-07-25 00:37 我要评论(0)字号:小大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的主要思想和重要启示(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教授 倪德刚)学习“
7、23”重要讲话是当前的头等政治任务
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重要讲话,全党期待、全国关注、世界瞩目,是直接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作的一次最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这个重要讲话的主题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围绕这个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了“四个必须”,第一,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我们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在未来5年为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第三,我们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正道,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第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围绕这个主题,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三个取决于”,即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围绕这个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提出,“三个更加”,多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围绕这个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这个重要讲话,振奋人心、催人奋进,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党的头等的政治任务。这里,结合江泽民总书记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发表重要讲话的历史,谈一下学习“
7、23”重要讲话的体会。
建国以来,我们党共召开了11次党的代表大会,改革开放以来,一共召开6次党的代表大会,总书记共有5次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发表重要讲话。这已经成了一个惯例传统,形成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把党的代表大会的重大决策、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事先主动透露出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邓小平方式。一种是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方式。邓小平方式
先说说第一种形式,邓小平方式。邓小平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会见外宾。其二,是国内谈话。通过这两种方式把党的代表大会重大决策,包括重要人事、机构调整,尤其是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等有意向外宾透露,传达信息,表达我们党的决策主张。
(一)邓小平与外宾谈话的内容比较广,主要向外宾透露党的代表大会的主题、重大理论、重要人事和机构调整等问题 关于党的代表大会的主题。确定大会主题对于开好党的代表大会至关重要,主题就是大会的灵魂。比如,十三大召开前,1987年7月14日邓小平在会见原西德总理科尔时说:“政治体制不改革就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并且会影响到许多事情。政治体制不改革,官僚主义就消除不了。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决搞下去。这是我们十三大的基调。”(《邓小平年谱》下1201页)1987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时说:“十三大要作的报告将从理论上阐述改革和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是十三大的主题。”(《邓小平年谱》下1206--1207页)
关于党的代表大会重大理论问题。党的代表大会是理论创新的大会。1987年6月4日会见日本客人时说:“十三大总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什么变动,如果说有新内容,就是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政治体制改革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照搬外国的东西。”(《邓小平年谱》下1193页)1987年7月4日同孟加拉国总统谈十三大。“我们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第二,使我们领导层比较年轻化一些。这两件事都不容易,但是非干不可。政治体制改革如能在十年内搞成功就很了不起了。领导层年轻化要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恐怕要十年时间。”(《邓小平年谱》下1199页)1987年8月29日,与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谈十三大,“十三大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的大会。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邓小平年谱》下1203页)
关于党的代表大会人事和机构调整问题。党内外和国内外对我们党代表大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领导核心、领导集体、领导机构的变动和产生。比如,党的机构变动问题。十二大前,1982年4月27日邓小平同金日成谈话时说,十二大要组成中顾委,“如果有人不愿意当,别人又赞成他当,他愿意当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年谱》下818-819页)1987年10月13日会见匈牙利总书记卡达尔,在谈到十三大人事安排时说:“我们老人要交班。我们担心年轻人不行,我们过去管大事时都很年轻。我二十三岁时担任中央秘书长。一九五六年八大的准备工作是我主持搞的,那时我才五十二岁。为什么过去我们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四十多岁、五十多岁时可以,现在这个年龄的人就不行呢?锻炼一下,不行就下去嘛。要年轻化很不容易,大体上要用十年时间,才能做到比较理想。”(《邓小平年谱》下1210页)关于领导集体年轻化问题。1987年10月16日会见原西德客人在谈十三大时说:“在有生之年做好后事安排,非常有利。这次人事变动更加体现了政治的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比较年轻的人进入政治局常委会,不是五年的安排,而是十年的安排,中国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搞建设。”(《邓小平年谱》下1211页)
(二)邓小平国内谈话着重强调党的代表大会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做什么、怎样做等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重大思想理论问题
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国内谈话最典型的就是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途中的谈话。这是一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乾坤之谈”。做出乾坤之谈,从党内来说,1992年要召开十四大。十四大是一次新老交替,由第二代向第三代领导核心成功交班的大会。交班前有哪些嘱托,第三代应该怎样干,这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直接原因。从国内来看,平息**之后,强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非常重要,强化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大问题。众所周知,从1989年至1992年年初,当时在国内掀起了“三反”高潮。即反和平演变、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反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大有弱化或放弃“一个中心”和改革开放的趋势。
经过深思,邓小平态度非常坚决,他说:“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讲到底。要继续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变。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邓小平年谱》下1277页)邓小平1989年11月10日在会见基辛格,回答如何继续改革开放等问题时,态度强硬地说:“可以肯定地说,谁要走回头路,谁就要垮台。”(《邓小平年谱》下1297页)从国际来说,有两件大事直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干扰和冲击。一是1989年**之后,西方利用各种手段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政治打压、舆论围剿。二是从1989年10月匈牙利改旗易帜到1991年12月苏联亡党亡国,共有10个社会主义国家灰飞烟灭。
面对第三代领导核心和集体担当的历史重任;面对国内“三反”的持续升温;面对西方的种种制裁;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尤其是面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做出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内容极为丰富,分量极为重要,影响极为深远。核心是解决了实践上必须坚持“三大路线”,即坚持基本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不动摇,特别是基本路线不动摇。理论上突破了“三大障碍”,即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个有利于”标准论。特别是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方法上牢牢掌握“三大抓手”,即两手抓、两手都硬,敢闯、敢试,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特别是防止“左”。这些重要思想,近者是直接为十四大定调的,远者是给几代、十几代、几十代共产党人吃了定心丸。江泽民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17页)有了定调和定心丸,从而也开启了总书记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发表重要讲话的先河。总书记重要讲话方式
总书记重要讲话方式。1992年十四大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6.9”重要讲话。1997年十五大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5.29”重要讲话。2002年十六大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5.31”重要讲话。十七大之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6.25”重要讲话。十八大前,胡锦涛总书记发表“7.23”重要讲话。
这些重要讲话,时间比较集中在5-6月份,地点大多数是在中央党校,参加人都是省部级以上,主要是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以上的各个领域的主要一把手。讲话内容一般不涉及人事安排和组织机构调整,主要是讲党的代表大会的最核心的思想理论问题,诸如,大会的主题主旨、重大思想理论、重大决策部署等问题,内容比较广泛。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表态强化内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继续坚持什么,继续干好什么,这是讲话首先要明确和表态的重要内容。从江泽民到胡锦涛五次重要讲话,始终强调,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大家总以为,这是老生长谈没有新东西。历史和事实证明,旗帜和道路决不是小问题,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远的不说,如果我们继续高举“两个凡是”的旗子,继续走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道路,我们就不可能有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和新成就。如果我们像戈尔巴乔夫那样举起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旗子,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的下场同样是亡党亡国。至于我们党的七大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至于列宁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建立苏维埃。这些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反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至关重要。
从1992年“6.9”重要讲话,到今年的“7.23”重要讲话,都鲜明地向世界表明我们党的态度,在旗帜和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一是决不动摇。二是坚定不移。其中有两次高度强调旗帜问题的重要意义。一次是江泽民在1997年“5.29”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田难,什么风险,都不能动摇。”邓小平逝世后,旗帜问题是国内外最关心的根本问题。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重要讲话必须要回答的首要问题。这个坚定态度,有力回击了国内外各种西化、分化中国的企图。
第二次是胡锦涛在2007年“6.25”重要讲话。这是胡锦涛以总书记身份首次为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所做的一次重要讲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大上已成功顺利地交接给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十七大前的胡锦涛“6.25”表态定调性的讲话极为重要。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6.25”重要讲话,对旗帜问题的表述与以往表述有所不同。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问题。对于旗帜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耀邦十二大报告的标题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报告末尾强调一下,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问题。十三大报告题目《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首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九个方面的内容。十二大到十四大,没有突出旗帜问题。一方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10年,很多东西不稳定、不成熟,实践经验不足,理论当然不成型。另一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西化、自由化多次泛滥,和平演变不断加剧,苏联东欧垮台对我们冲击极为严重,加之国内改革步入城市改革后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突出旗帜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
郑重提出旗帜问题,是在邓小平逝世之后,江泽民在十五大之前的“5.29”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七大报告的题目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这个报告第一次系统全面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并强调高举这面旗帜的伟大意义。十六大之前,江泽民的“5.31”重要讲话继续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十七大前胡锦涛的“6.25”重要讲话,把邓小平理论旗帜,扩展和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题目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今年“7.23”重要讲话,继续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题目明确突出旗帜的就是十五大和十七大。
胡锦涛把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扩展和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是可以涵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乃至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可以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三是可以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道路、理论、制度都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而产生、形成、发展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是历史的总结,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扩展和升华充分显示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与时俱进,与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具有重大实践和理论意义。
其二,重大创新内容。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出并阐述重大创新理论。这部分内容是国内外最为关注和期盼的内容。众所周知的重大理论创新有:十四大“6.9”重要讲话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5.29”重要讲话的邓小平理论、十六大“5.31”重要讲话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6.25”重要讲话的科学发展观。这次“7.23”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这些都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理论创新。每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是一次理论革命,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向前发展,特别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一轮发展。
总书记重要讲话视为吹风也好,视为征求意见发扬民主也好,把党的代表大会所要解决的重大创新成果,事先向世人透露。这表明:
第一,充分显示了我们党的魄力和能力。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新趋势及时做出理论创新需要胆量和魄力,把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及时向党内外、国内外阐明和传播,同样需要胆量和魄力。可以说,每次重要讲话都是我们党重大理论创新的发布会。同时,也是我们理论创新的一次高峰。第二,显示了我们党的决心和信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首先要在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上坚定不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几十代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就会寸步难行,没有理论创新,事业就不会发展。理论创新就是实践创新,就是我们党执政有力的充分表现。在一定意义上说,重要讲话就是理论创新的重要讲话。其三,工作部署内容。总书记重要讲话决不只是务虚、吹风、试探性的讲话。而是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前的动员令、进军令、部署令。总书记五次重要讲话,都用很大篇幅对实际工作提出战略部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以及国防外交等等,都有具体要求。这些部署和要求,有的是创新性决策,有的是必须长期坚持和必须遵守的方针政策;有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有的是工作作风和方法问题。阐述这些实际工作方面的决策,有利于振奋人心,继续推进各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重要讲话的几点启示
从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之前,发表“6.9”重要讲话,到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前,发表“7.23”重要讲话,至今整整20年,改革开放以来,一共召开了6次党代会,有5次在党的代表大会前,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已经常态化、规范化,形成了制度。这个重要讲话的制度启示如下: 启示之一,重要讲话的制度化,是党的代表大会的召开方式的重大变革。党的代表大会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召开方式的重要性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党召开党的代表大会的方式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自主权不充分或没有自主权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大会怎么开?什么时候开?大会主题、决定决议,要干啥?怎么干?人事怎么安排,机构怎么设置一度受共产国际、苏联的干预。1-6大最明显。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帮助建党,召开一大。二大虽然没有俄国人、共产国际代表参加,但二大作出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国际的一个支部,必须服从第三国际的领导。三大在广州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并主导会议。1925年四大在上海召开,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并主导会议。1927年五大在武汉召开,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参加会议。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建国后,召开的八大,受到苏联的干预,自主决策权也不充分,连毛泽东思想都不提了,而且开成了一次国际性的共产党代表大会。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米高杨率领庞大代表团出席会议。
第二种,做了很好的思想理论准备,但没有形成惯例。七大是我们党建国前,召开的最成功的党的代表大会。从1941年中央政治局筹备庆祝建党20周年始,就提出召开党的七大。七大准备的时间最长、最充分。用3年时间进行延安整风,为七大胜利召开所作的一次系统的、全面的思想理论准备。八大之前,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也是为党的八大胜利召开所作的思想理论准备。八大到九大相隔13年,九大开始就陷入错误理论指导之中。
第三种,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形成了错误的惯例。1957年反右扩大化,毛泽东逐渐形成了错误思想,我们党也逐渐步入了错误轨道。特别是1966年“文革”爆发,党的九大到十一大完全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指导下召开的。九大开成了公开执政条件下的一次秘密会议,世所罕见。
第四种,通过外宾谈话方式,透露党的代表大会的主要信息。主要是邓小平在十二大、十三大之前与外宾谈话,主动透露党代会的各种主要内容。
第五种,公开发表重要讲话。主动向党内外、国内外公开党代会主要思想理论和决策问题。这就是十四大到十八大,江泽民总书记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20年,5次重要讲话,实现了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方式已经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启示之二,重要讲话的制度化,是发扬民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突出表现。把执政党大会的重大决策、重大理论创新提前向党内外、国内外发布,这是发扬发民主、执政自信的表现。比如,十四大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6.9”重要讲话时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总得最后确定一种大多数同志都赞同的有关经济体制的比较科学的提法”。“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不管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最后确定哪一种提法,都需要阐明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江泽民思想年编》82-83页)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就如何确立我国经济体制这问题,有不同的提法和看法,有代表性的是三种说法。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6月12日邓小平在同江泽民谈话时说:“在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这样十四大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邓小平年谱》下1348页)江泽民用“个人看法”这样的表述,邓小平说,看反映,这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突出表现。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在党代会前明确提出来,这都带有征求意见、吹风试探性的,是广泛发扬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方法。启示之三,重要讲话的制度化,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执政能力提高的突出表现。没有思想,没有成熟的创新思想,就无所谓执政党。执政党,首先要在思想上执好政。党的代表大会前,是党内和国内思想最活跃时期,各种思想认识、各种观点、各种主张比较多,都试图被采纳、被接受。有的主张是正确的,充满善意;有的主张是反动的,充满恶意。
比如,十四大前,认为深圳特区就是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改革开放就是要问姓社姓资,等等。1992年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6.9”重要讲话,有力地回击了这种错误思想的干扰。比如,十五大前,特别是邓小平逝世后,一些人纷纷抛出所谓的《万言书》,认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国企改革就是私有化,国际反华势力从不同角度说,邓小平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搞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等等。1997年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及时发表“5.29”重要讲话,强调旗帜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形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系统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及时统一思想,有力回击了各种歪论。
比如,进入新世纪不久,江泽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有些人公然反对这一重要思想,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代表“先进阶级”、“先进生产关系”、“先进社会制度”,等等。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前发表了著名的“5.31”重要讲话,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党跨入新世纪的重大意义。
比如,十七大召开前,《炎黄春秋》杂志发表了人大前副校长谢韬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主张,引起了思想理论界极大混乱。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在中央党校发表“6.25”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动摇。
总书记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及时发表重要讲话,把事关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公开发布出来,既能起到统一思想,又能回击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总书记重要讲话后,全党重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这是统一思想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总之,总书记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认真学习、认真领会、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头等重要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