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发展史[合集]

时间:2019-05-15 04:5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航母发展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航母发展史》。

第一篇:中国航母发展史

中国的航母之梦中国人开始航母梦的时间并不算晚。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这离英国人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竞技神”号航母,仅仅10年。第一次提出建造航母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一度想扩充海军。1929年8月14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通过的《整理军事案》指出:“吾国海防线既长,版图又大,现在海军实力微弱,……。今后之国防计划中,必须实事求是,发展海军,……俾使国防计划归于完成。”2天后,江南造船厂自制的“咸宁”炮舰成军,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咸宁”舰成军仪式上讲演说:“要挽回国家的权利,必须建设很大的海军,使我们中华民国成为世界上一等海军国,全在诸位将士身上。我们预计15年内就有60万吨的海军,作了世界一等海军国家。”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见下表)。不过事实上当时内战不断,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这份空中楼阁式的造舰计划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可能。海军六年造舰计划案1930(民国十九年)提出

建造航母是中国海军几代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1930年(民国十九年),中国国民党提出了第一次要建立中国航母的计划;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前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20艘航母建造的计划,可是由于各方原因都未能成功建造。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建造航母是中国几代海军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很有必要建造航母。日本军事问题专家平松茂雄在《产经新闻》上发表文章称,中国深受苏联航母的影响。苏联解体后,中国先后从俄罗斯购买了“基辅”、“明斯克”、“瓦良格”号等退役航母,并正式开始对航母的研发。中国将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修理好后作为练习用航母;然后根据修理经验再建造两艘排水量在4万-6万吨的中型航母,从而形成3艘航母的体制。中国计划建造两艘拥有几乎无限续航力的核动力航母,显示中国有意朝远洋积极发展。到2020年之前,中国将确立航母的运用体制,跨越“第一岛链”,从而突破只限于沿岸防卫的现况。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按照试验计划,航母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2011年8月14日,中国首艘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停靠原码头,海军“88”舰也随后返港。至此,我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

第二篇:中国航母梦讲稿

大家好,我是第十组成员,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视频 航母style)

这是12年的热播网络视频航母style。视频中有男有女、有大有小,可以说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吧,为了同一个梦想,做出了同一个动作。今天我要讲得话题就是这个梦想——中国航母梦。

我将从下面三个方面讲这个中国航母梦,为什么中国不能没有航母,中国的百年航母梦,以及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

为什么中国不能没有航母,看这个地图,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拥有的海洋面积也很大,3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300多公里的专属经济区,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美国就有一本书,叫做《房龙地理》,它在书里面就称中国所处的位置就是东亚大半岛。那个时候美国人就认为中国是个半岛型国家。这样的国家是应该陆海并重的,但是我们历史上的发展却大多以陆地为主,我们是农耕民族嘛,我们的重陆地轻海洋使我们吃了很多苦头,主要也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海洋。

海洋是什么?是一个大一点的池塘吗?显然不是,那么,海洋究竟是什么,我们来看这三个观点。

• 世界上只有海洋是连在一起的,海洋是通往世界最基本的道路,虽然天空也可以通向世界,但是人类现有的技术,在未来数百年内天空都无法取代海洋。

• 美国总统肯尼迪说:控制海洋就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就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

• 美国人最早发明了海权一词,也是最早悟得海权奥妙的国家。美国海军学院前院长马汉说: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洋是什么,联系海洋之上的海权说说,有没有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摇号)海洋,世界帝国的秘密

• 英国战略家富勒以浪漫的笔触写道:“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中:在一个商业时代,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有利。

我们再来看看近代崛起的大国。葡萄牙是近代第一个崛起的大国,葡萄牙是在1415年攻克一个地中海与大西洋要道的休达城时突然对海洋产生兴趣的。紧接着其军事形态也因此从骑士型的陆军变为水手式的海军,走上了一条海上探险、贸易和殖民征服之路。这支在世界陆战史上连个影子都没有出现过的军队,先是打败巴西,后来又打败阿拉伯人,紧接着把我们世世代代经营的马六甲抢走。这么一个小国,就是凭借着自己对海洋的认知,创下了亚、非、欧、美的庞大霸业。

西班牙也是,它的无敌舰队使它成为欧洲第一个世界级殖民帝国。英国更不用说了,日不落帝国嘛,世界都是它的殖民地。我们来看看一个英国经济学家怎么说的,他说,北美和俄罗斯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和西亚是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平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及西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洋洋得意,充满信心,极为愉快地注视着帝国的威风„„这就是英国人说的。美国和日本二战时候拥有世界上第一第二的海军,尽管二战日本战败,这个国家依旧凭借海洋崛起了。

美国的航母舰队驶向哪里,哪里就紧张。通过海洋,美国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关于德国,我们现在海军的情况就跟德国海军当年的情况相似,德国海军就是当年在自己的港口上被英国海军牢牢看住,导致德国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没有对德国的陆军和空军提供任何的帮助,由于没有海上的配合,海上的军队不能给它的军队进行后勤支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是这样,由于德国的海军不能把很多的给养很多的后勤物资送过去,同时又不能截断英美的后勤支援,所以导致德国军队,大量的装甲部队在莫斯科城下没有汽油,无力进攻,导致这个战争失败。它为什么是这样,就是因为英国海军牢牢看着德国海军,它发展一条,英国就要发展两到3条重型战舰,牢牢看着它。但是我们现在国家的海军比当年德国形式还要严重,德国当年不过是被英国一个国家看着,我们国家海军现在是被几个国家看着?美国、日本、印度、还有东南亚的一大群国家。

苏联,美国二战打败了日本,海上已经没有国家能对美国的海军构成威胁,美国夺得海上霸权。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美国为了不让苏联意识到海洋的奥妙,对苏联实行了一个声东击西、瞒天过海的大战略,组建北约,构成美日军事同盟,一边是从陆地上压迫苏联,一边是海上拦截,诱使苏联把大部分国家战略资源用于陆地,无力发展海军,而为美国在全球海洋上闪开道路。苏联一直重视陆军,它顶多不过能够建立一个有限的帝国,但美国从它的大英帝国先辈那里看到了世界财富。然后双方按照各自的战略理念竞赛到了1991年,也终于见了分晓。你看,苏联是拿钱建造陆军,美国是拿海军赚钱,哪一种能长久,很明显后者嘛。当今的美国,凭借强大的海军,横扫整个世界。美国的海军到哪里,哪里就紧张。所以苏联人说,没有海权,任何国家都不能长期成为强国。我们来看看以往的中国海洋是个什么情况

05年,一个中国历史人物冒出来了,人们又重新记起了他,这个人就是郑和。自鸦片战争后,海上就一直是中国人的噩梦,但是历史上,这个人带给了我们海上的辉煌,所以我们又重新记起了他。

05年,由香港话剧团举行额“郑和,不一般的太监”研讨会上,香港一所大学的教授称“当年郑和率领的航海舰队,比当今美国航空母舰编队总和的规模还要大。” 就有人疑惑了,郑和下西洋早于哥伦布航海近90年,为什么后者却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更有人疑惑,郑和当年的船队比近代英国的蒸汽舰队和美国的航母舰队规模还要大,为什么郑和和明朝没有以相同的制海权创建自己的帝国体系。这个时候我们这个沉浸在血水和泪水半个多世纪的民族,依旧在习惯性聊以自慰,中学历史课本都这样写嘛,其规模之大,历时之旧,航程之远,比世界航海家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媒体也这么评论:“中国纪念郑和的背后是雄心壮志,但更多的是一种被迫和无奈。向海洋找资源找出路,中国从没有现在这样迫切。”

我们现在也有人找到原因了,当年的郑和根本就没有海洋意识,没有野性。郑和下西洋,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也没有给明王朝带回来任何实际利益,郑和带回来的只有名声和一些没用的东西,然而送过去的却是真金白银,人民的财富,甚至没有让国君和国民从此培育出一点海洋意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经无限地感慨:如果当时的中国也像后来的欧洲一样扩地殖民的话,今天中国人占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就不是六分之一,而是二分之一。可惜,没有如果 这是梁启超说的,(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是吧,后来人根本就没有海洋的意识。

在我们没有海洋意识的时候,人家的海上殖民开始了。英国的蒸汽舰队打开了中国的国门,甲午战争,几艘日本军舰摧毁了一个庞大的王朝,彻底中断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后来直我民族也是一直做着海上的噩梦。不过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一个对海洋陌生的国家和民族,是不可能真正拥有和正确使用海军的。

到了今日,我们现在的海洋是个什么情况,我们懂海了吗,现在是懂了,不过懂海和真正地掌控海,中间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国家现在的海洋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从本质上说,就是把一个农业时代的国家转型为商业时代的国家。我们空前地需要海上资源,需要海外市场,出口商品,进口能源。这一进一出的通道都是海。

大量岛屿被非法侵占。南沙群岛,钓鱼岛,琉球群岛,这个后面要讲的。海洋资源被掠夺。商船得不到保护。海洋基本上处于零保护状态。这个2012年敢动中国里面就包括一个索马里海盗,海盗都欺负到中国头上来了。

这是东南亚部分国家对我们岛礁的侵占。其中越南侵占得最多。我们实际控制的就9个,还要注意一点,其他国家侵占的大部分都是岛,而我们掌控的基本上是礁,岛可以很大,礁却很小,几平米几十平米都是礁。

我们现在说这里是我们的,主要是因为我们最早拥有这块地方。这也是最明确的。他们说这里是他们的,无非就是地理上这里离他们更近,以前看到过一句话,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但是有一定的意义。就是菲律宾说南沙是他们的,理由是地理上南沙里他们更近,当时邓小平就说了这么一句话:那从地理上,那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啊。不管这句话是不是真的,它都说明一个问题,不能谈地理,谈地理谈不清,谈地理那菲律宾那么小,又离我们那么近,那为什么不能是我们的一部分呢,谈地理,美国的关岛离菲律宾也很近,也没看菲律宾去和美国争关岛。

南沙群岛本身就是就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但是当初我们跟他们谈,谈成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把祖宗留的东西谈成了共有,这还不说,后来搁置争议是做到了,但是共同开发呢?其他国家在南海有1000多口油井,我们国家还没有一口。基本上是得寸进尺,所以我们国家的一个军事评论员就说,对东南亚的小国家,如果你警告、驱逐、歼灭,他们就会抗议、谴责加深表遗憾。我个人比较赞同这个观点。这是钓鱼岛和琉球群岛,最近这两个地方争得比较凶。

有关钓鱼岛,甲午战争被日本占领,后来日本在二战中战败,作为战败国,日本必须遵循波茨坦公告,公告中明确指出了日本的领土,不包括钓鱼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钓鱼岛是我们的,不光是历史上我们最早拥有这个地方,我们也是有法律依据的。

但是当时是美国打败日本,实际上占领了钓鱼岛和琉球群岛。我们也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是一边倒,投向了苏联,美国也没有把这两个地方还给我们。日本后来也是在美国的扶持下成为了美国的盟友,用来遏制苏联和中国。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但是这是非法的,属于政治私通,我们和俄罗斯作为二战战胜国并没有承认。我们和日本两个国家争这个地方争得那么凶并不仅仅是为了这一块小岛,这块小岛如果归属日本,那么日本将多占7~20万平方公里海域。日本控制了钓鱼岛,就可以将其防卫范围从冲绳向西推出400余公里。

我们来看这个图,根据国家海洋法公约,就是说,如果双方不共有大陆架,那么按照大陆架划分两国领海,大陆架延伸到什么地方就从哪里分。如果共有大陆架,那么就按中线平分。我们跟日本不共有大陆架,所以我们按照这个中琉海界,中国和琉球这个地方,黑线来和日本划分。但是日本认为钓鱼岛是他们的,这个钓鱼岛刚好在我国大陆架上,所以日本依据这个红线和我们划分。由于网上没有图片,这两条线都是我自己画的,不精确,但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在战略意义上,该列岛可以为日本利用、作为日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也可以成为我国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日本是个领土小资源匮乏的国家,所以日本在这个地方也是寸步不让。我们国家也据理力争。关于琉球群岛,日本称冲绳,它和朝鲜一样,历史上是我们的藩属国,后来被日本占领,波茨坦公告也明确指出这里不是日本领土。前面也说了,美国非法把琉球给了日本,我们并不承认。

最近我们国家的一些学者提议提议各大媒体单位都不再使用冲绳一词,改用琉球,地图也这么表示。钓鱼岛是中国的无可争议,琉球再议。这个再议就是,我们能拿回来就拿回来,不能拿回来那也不能是日本的,那也应该和朝鲜一样是一个独立的公国。

学者们这样提是很有理由的。一方面,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琉球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闻一多就有一首诗,叫七子之歌,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他就认为,台湾和琉球都是中国的一部分,是我们祖**亲的儿子。

第二就是琉球一旦独立,我们和日本就算不上是邻国了,根本不存在领土争端,因为中间还隔了一个琉球公国在。可以说我们国家学者的这个提议相当有见识。但是这个提议政府也没有表态,学者们还在努力。

二战后美国战胜了日本,占据了琉球群岛,美国占据这个地方后,四次向蒋介石提出要把这个地方还给中国,前提是把缅甸作战的新一军10万部队调到日本去,作为占领军。当时美国人非常害怕日本人,觉得日本人打起仗来相当的野蛮凶残,但是他们觉得中国人特别仇恨日本人,他就想把中国人调过去,美国就派一个司令部。用这个做条件还给中国,蒋介石为了打内战,把这个机会就放过去了就没有要。

没有要美国就占据这个地方,进行观望,看未来谁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战略盟友。后来中国站到了东方阵营,美国72年就和日本签署协议,将这个地方给日本。实际上也没真给。琉球是美国玩弄的“骨头”,当初中国弱美国就扶中国制日本,日本弱就扶日本制中国。所以我们说当初要把琉球送给蒋介石,以及现在要把琉球送给日本的动机都是一样的。前者是让中国帮美国看住日本,后者是让日本帮美国看住中国。这个骨头还不够,还弄出个钓鱼岛来。唯恐中日不掐架。而且日本也甘愿为美国驱使。除了前面讲得海上岛屿争端。中国的海上基本上是狼烟四起,看看美国为我们准备了什么,一支庞大的海上联军:美、日、印、越、韩,菲、奥、东盟。

这个澳大利亚暂定,09年的时候澳大利亚说要防范中国的威胁,要扩军,准备和中国打一仗,它打算怎么扩军,说出来也让人目瞪口呆:要订购100架美国的F35 F35和F22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五代战机,单位造价都至少1点多亿美元。它还要购买12艘潜艇和12艘军舰,24架战斗直升机。总计花费780亿美元。你扩军没关系,关键是针对中国的。然而近期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发布表示,中国不再是威胁还是伙伴。我们的航母出来了反而不是威胁了。所以说这个澳大利亚暂定。

这是一些国家对我们国家的海包围圈。新月形,C形,U形,甚至是O形。这条海上包围圈是冷战以来就有的。这个通道一直都是被英美控制着,二战时候日本的联合舰队打开过,随着日本战败,这个通道又对中国关上了,而且是美国联合日本对中国关上。苏联解体后,还多了一条海上包围圈,这条。关于海上包围圈,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美国坐南海,策动日、印两路战略夹击,澳大利亚和越南配合。日本是一扇门,印度是一扇门,越南等国是门闩,美国就是那个关门人。美国轻轻一用力,从太平洋到印度洋,3万公里的海洋大门就对中国关上了。现在我们的海军也是出不去,导弹往东边打也打不出去。

中国现在的海军跟当初的德国海军一样,像囚徒一样被看着。

我们造航母除了要解决我们海上的岛屿争端外,还要强军防患有可能出现的战争

当年洋务运动进行到33年的时候,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现在,改革开放进入第35个年头。甲午战争失败,中断了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程。现在,有没有一个陷阱,再一次中断中国的第三次现代化进程呢?

有没有呢,思考下。和平崛起,不提倡打仗,但是我们要强大要强大,要有能打仗的能力。居安思危嘛,防患于未然有什么错呢?

而且我们宣传的都是和平和谐,对于一些事我们不是容忍就是抗议,就这样忍辱负重,依旧在我们的航母还在构造中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中国航母威胁论”。这是我看到的一个观点,中国航母威胁论:贼喊捉贼,危言耸听。当今世界除去中国,9个国家拥有26艘航空母舰,没听说谁喊“威胁”,中国航母还在传说和猜想阶段,却构成了威胁。而中国真正具有战略威慑作用的洲际导弹、原子弹、氢弹、核潜艇都早已拥有,反而没有人感到害怕。

威胁论背后的目的,这是我们国家一个军事评论员说的。

1、迫使或诱惑中国继续采取固守本土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使中国外贸通道和海外利益长期处于无保护状态,从而在外交和军事上受制于人。

2、掐灭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萌芽,让中国人蜗居在资源即将耗尽的黄土中。还是前面提到的制海权的争夺。

美国前太平洋战区司令布莱尔:我们尊重解放军在大陆上的权威,但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海洋和天空是我们的。

也是害怕我们在海上的意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有必要重视海洋。以前看那个军事纪实,老是陆军几辆坦克开来开去。太古老了,根本就不是未来战争的样式。未来的战争根本就不会来自陆地,都是来自海上空中网络太空的的。

根本就没有国家会陆地上侵略我们,我们有核武器,世界第一的常备军,还有武警预备军,怎么有人会在陆地入侵呢?单单有原子弹都不会有人陆地入侵。

我们造航母,就是为了强大。不会给世界带来威胁,历史也证明,中国越强大地区越和平,世界越和平,人类越幸福。当年的“蘑菇云”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灾难,反而带来了一定的和平。康乾盛世前和新中国成立后世界都是两个比较和平的阶段,中间则是漫长的战争期。所以,为了世界和平,中国也要强大。

中国是农耕民族,没有野心。中国航母仅仅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海权的。一个航母战斗群夺取南沙制海权。航母是保护水面舰队的唯一有效方法。这实际上一篇文章的两个观点,文章的标题就是航母为远洋而生。2008大雪的启示:要把战争拦截在8000里海外。这是我在环球时报上看到的戴旭的一篇文章的主题。文章这么说的,雪灾的最大破坏力体现在对电力的中断上,这和现代战争的打击重心如出一辙。实际上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已经变得相当脆弱,根本经不起在我们国家打的战争。我们现在全部的家当都在沿海,沿海十几个省,占我们国土的14%生活了我们全国40%的人口,我们国民生产总值的70%,全在沿海。而恰恰就在我们的沿海对面,是世界上密度最大的军事基地,美国就是8大军事基地,加上关岛以后的军事基地,将近20个,都有什么武器呢?有核武器,弹道导弹,核潜艇,核动力航空母舰,战略轰炸机,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全在我们国家的对面。可是我们的沿海有什么,什么防线都没有,由于我们国家不实行对外结盟,所以我们不能在海外驻军,因此不能为我们国家提供防御纵深。我们沿海赤裸裸的胸膛面对对方无数刺刀。所以美国日本台湾对中国的演戏基本上都是以轰炸中国的沿海为主,从香港深圳一直轰炸到上海北京,迫使政府屈服。现在是拿他没办法,但是如果有了航空母舰,我们就有了前进纵深,将战争拦截住。所以要有航母和空军配合,把敌人拦截消灭在出发点。所以要么在公海打,要么在敌人领土打,打不赢再回来嘛。千万不能在自己国土上打,打赢了也是一片废墟。英国的海盗司令德雷克:平时要能为自己的商船队护航,战时要能把敌人堵在它的国土上。这句话也是应承了上一句,很好地诠释了海军。再就是新一轮世界地理发现,由地球变暖和政治格局变动导致的新一轮世界地理的发现。19世纪的列强瓜分了世界,20世纪的列强重新瓜分了世界,中国都是受害者;到了21世纪,新列强们对准地球上唯一的无主地——南北极的时候,中国必须适时亮剑

。这个俄罗斯,英国,美国都在争。我们也是资源缺乏,也要去争。再一个就是象征意义。

我们现在的航母还没形成战斗力,就目前而言,仅仅是象征我们国家海军在逐渐强大。即便这一艘航母有了战斗力,也不足以与美国等国争海上霸权。不能说有了航母我们国家就有多强大。印度不也有航母吗,也能制造航母,有核武器和核潜艇,但是我们谁认为印度就是个军事强国了呢?看阅兵就看得出来,跟马戏团进程一样,相当喜感。而且印度在建的一艘航母蓝天卫士号,06年开始造,造造停停,到现在还只是一个空壳。感觉印度的这艘航母仅仅是向世人表明我们能造航母,还是核动力的,我们多强大。实际上这艘航母没个十几年好不了。

再个发展航母航母就是为了拉动战略产业的制造,我们急需这样的产业取代我们国家的房地产、烟酒、玩具、纺织品等夕阳产业。就是一把空枪也要挎在身上,更何况那并不是一把空枪。

航母救灾效率高,这个对于灾难频发的我国很有现实意义。

看这个图。美国航母最多,美,法是核动力。阿三有一艘,还有两艘在建。下一个专题,百年航母梦。

• 中国人绝对不是现在才开始拥有航母梦想的。几乎可以说,航空母舰诞生的历史有多长,中国人的航母梦想就有多长。

最早给中国航母梦的就是一个年轻军官——陈绍宽。这两张照片都是他。

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人也跟着彻底输掉了信心,清朝完蛋,民国登场,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中国一个喘息的机会。

甲午战争给中国的打击非常大,所以,1916年,北洋海军派陈绍宽赴欧洲观战,了解、认识现代战争,以期用于自身的军事建设 陈绍宽去了欧洲后,首先看到并且被吸引的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革命性的武器——飞机和坦克,而是当今航母的前生——水上飞机母舰。达达尼尔海战中,英军一架水上飞机奉命离开母舰出击,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军舰一举击沉,引起参战国一片惊呼。这个时候有两个人看到了水上飞机母舰的价值,一个是中国的陈绍宽,另外一个是美国的远征军航空兵司令米切尔。米切尔回国后就开始散步水上母舰的威力,并且向政府建议,建造这个,而且米切尔拿一艘德国被俘的潜艇进行试验,用母舰上的飞机对潜艇进行攻击,结果潜艇12分钟后沉没。后来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发展航母,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建议,使美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奠定了美国今日海上霸主的地位。

陈绍宽回国后也是向政府递交报告,要求建造航空母舰,然而在会上被否决,陈愤懑辞职。可以看得出,陈绍宽是一个很有血性的军人,和米切尔有一样的远见,但是,外部环境不同,陈绍宽最终还是没有为我们国家争取到一艘航母。后来蒋介石怕海军群龙无首,也确实被陈绍宽的强军之心所感动,蒋介石亲自出来安抚陈绍宽,并许诺海军发展计划中包括3艘航母。陈绍宽担任了海军部部长。

1934年,陈绍宽在《海战》一书中写道:“现代海军在海战时,欲取攻击手段,必依赖于舰上所载的飞机。”然而直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陈绍宽的“航空母舰”连一张草图都没有画出。

1945年,抗战即将胜利,陈绍宽在《海军分防计划》中提议30年内建造12艘航母。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海军被迫卷入内战,一代航母赤子陈绍宽的航母雄心被粉碎。那也是上世纪20年代整个中国航母梦的烟消云散。

这个是刘华清上将,可以说,我们国家的航母和刘华清上将的关系不是一星半点,这里不能一一列出,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上网看看,很多网站都有PPT模式的刘华清与航母,一个老人为了我们国家的航母东奔西走。看着非常感人。这张图片上刘华清上将在这个大胡子面前就像个小学生一样,也是为了航母,放下了身份。这是中国海域首艘航母墨尔本号,这个航母有澳大利亚买自英国,后来又是和军舰渡船相撞,又是航母上起火,这艘不幸的航母最后也是当做废铜烂铁卖给了我们国家。这是周总理在会见外宾时说的话

银河号事件:1993年,美国因为怀疑中国向伊朗运送运送化学原料,其海军公然在公海上拦截中国商船“银河”号,前后折腾一个多月。这时,有人问到:如果“银河”号后面跟着中国航母舰队,美国海军还敢如此吗?

• “台海危机”1996年3月,当中国宣布进行海上导弹试验时,美国以台湾安全为由,将“独立号”驶近台湾海峡,并调动驻守在波斯湾的“尼米兹”号航母,对中国进行“航母威慑”。持续了一个月的紧张对峙,美国的“航母政策”,让许多中国人想起了清末列强的“炮舰政策”让中国付出的惨痛代价。国人对航母的呼吁更加强烈。• 银河号事件和台海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要么没出生,要么出生没多久,相比较98年印尼杀华侨,99年的炸大使馆和01年的撞机事件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这些都是国耻,应当铭记。•

• 2004年提出续建“瓦良格”号航母,启动中国航母工程!

• 2009年菲律宾将中国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如非领土。包括现在的钓鱼岛争端,都让国人意识到,航母亮剑迫在眉睫。

• 中国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在会见日本防务大臣时明确指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可能永远没有航空母舰。”

• 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服役,结束了中国没有航母的历史!我们国家的航母也终于来了。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视频)

中国人想办的事情就一定能办到,一定。这句话就像航母辽宁号一样鼓舞着我们。我们也应当有自己的骄傲。

这段网络视频是10年做好的,所以视频里面还是称“瓦良格”号,现在我们叫“辽宁号”航空母舰。

这就是辽宁号,从图上看这个吃水线还有点深的,说明辽宁号里面还是很有料的。当时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瓦良格号刚送过来的图片,现在找不到了,那张图片上瓦良格号基本上是船底漂浮在海面上,说明我们国家的改造还是很艰难的。主要参数,看下

这就是歼15战斗机(AL31),也就是前面播放的航母style中起飞的那个。名字由来(孟主席也是辽宁的,不知道我们的孟主席有没有骄傲)航母不是宅男:就像海军不是长城一样,不能宅在家里。

中国是否会再建航母?这个稍微看下,3艘、6艘,不能少也不能多。现在我们不跟美国搞军事竞争,所以太多压力会很大,搞不好会和苏联一样被拖垮。这三个报道也说明了我们对海洋掌控的决心。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视频上就介绍了以上两个观点(视频)

航母濒临淘汰?这个观点各有各的看点法。辽宁号航母消费确实有些大,一天的消耗至少330W RMB,不过也有人说,辽宁号的消费比起三公财政每年10万亿的消费,很对得起纳税人了。关于激光武器,最近报道频繁,最近,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开了为美军研发的车载激光炮ADAM进行了测试,拦截1.5公里外发射的枚火箭弹。不过激光武器的战斗 力还不好估计。即便激光武器投入使用,到时候会否有相克的武器出现也不好说。就像当初穿甲弹应对坦克一样。至于淘汰航母,大炮比航母问世更早,坦克飞机也比航母问世早,目前谁都没有淘汰。对于一种技术和重大武器平台是否应该淘汰的判定标准是,看是否有取代它的一种全新的物种的问世。步枪出现,刀剑被淘汰,这没有疑问;但是现在什么兵器可以取代航母?激光武器,无人飞机等等,一如防空武器的先进只能催生隐身战机并没有消灭飞机一样,反航母技术的先进也只会使未来航母性能更加先进。

最后,以一首军歌结尾,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这个完全可以理解为航母,这个扑东京再说。下面一句就很美好,“樱花树下醉胡妾”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开天辟海再造一个蓝色中国。航母出海,正当其时。我的讲话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并首次发行第一批人民币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收兑旧币通令

--1949年,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1954-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部,财政部协商,统一清理了国营工业间,以及国营工业与其他国营企业间的贷款,贷款与资金往来一律通过中国银行办理,到一五计划末,一切信用统一于国家银行的目的已经实现。

--1962年3月10日,做出“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

--196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与财政部合署办公

--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打破了大一统的传统金融体制格局

--1979年3月,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独立,迈出了专业银行体系的建设步伐

--1983年9月,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央行制度框架初步确立

--198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专业银行体系得到初步发展

--198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发布

--1986年7月,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行组建

--1987年,中信实业银行组建

--1987年4月8日,招商银行正式成立

--1987年12月28日,深圳发展银行正式宣告成立

--1988年8月,兴业银行成立

--1988年9月,广东发展银行成立

--1992年8月18日,中国光大银行成立

--1992年8月28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设立

--1992年10月14日,华夏银行成立

--1994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成立

--1994年4月,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

--1994年11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

--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7年11月,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随后陆续出台措施包括:中央财政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专门用于补充四家银行资本金;将13939亿元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2000年5月,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

--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2003年9月,国务院成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周小川担任办公室主任

--2003年12月,中央汇金公司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

--2004年8月26日,中行股份公司成立

--2004年9月21日,建行股份公司成立

--2005年4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工行改制方案

--2005年4月21日,汇金公司向工行注资150亿美元

--2005年6月,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

--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H股上市

--2005年8月,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签署战略性投资与合作协议,引入首家战略投资者

--2005年10月27日,建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2005年10月28日,工行股份公司成立

--2006年1月27日,工行宣布引进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三家战略投资者

--2006年6月1日,中行H股上市

--2006年7月5日,中行A股上市

--2006年9月22日,招行H股上市

--2006年10月27日,工行在沪港两地同时挂牌上市

--2007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农行改革“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十六字方针

--2007年3月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成立

--2007年5月15日,交行A股上市

--2007年7月19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分别在上证所和深交所挂牌上市,拉开城商行上市序幕

--2008年2月02日,全国规模最大村镇银行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开业

--2008年2月03日,工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获银监会批准

--2008年2月25日,农行成立我国首个农民工养老金管理中心

--2008年2月26日,三峡银行正式挂牌,注册资本金为20.1179亿元,共有36个股东,重庆国投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4.79%

--2008年2月27日,首家台资背景银行——华一银行落户深圳,该行将以深圳为中心,业务面向华南地区,为台资和整个珠三角客户提供服务

--2008年10月27日,招商银行斥资363亿港元共收购永隆银行2.27亿股股份,约占永隆银行全部已发行股份的97.82%

--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第四篇:中国轻武器发展史

中国轻武器发展史

步入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她五十岁的华诞。中国--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度,正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

五十年的辉煌成就,写下了一首气势恢宏的交响史诗。国防现代化建设,则是这首交响史诗中一个重要的乐章。在这一乐章中,有人们所熟悉的轻武器,她是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轻武器事业经几代人的努力与追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引进与仿制到自行设计与研制,从借鉴国外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断进取,不断飞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轻武器发展道路。今天,让我们翻开新中国轻武器发展史册,聚焦各个年代,展示五十年的光辉业绩。

50年代引进与仿制 轻武器发展迈开历史步伐

新中国成立伊始,年轻的共和国面对的是战争废墟,百业待兴。饱经风霜的中国人民,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开始了建设宏伟的共和国大厦的新长征。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是极其陈旧落后的,基本上是缴获而来,还有很多是战争年代土法上马制造的。当时人民解放军拥有各种枪械200余万支(挺),还有数量不详的手榴弹及掷弹筒。其中步枪、冲锋枪、手枪约占94%。品种繁杂,破旧不堪,缺少配件,仅步枪口径从6.5mm到11.43mm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产于20多个国家,真可谓是“万国牌”。新中国的轻武器发展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起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几乎没有像样的兵器工业,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政策又使中国不可能从西方国家购买急需的武器装备。枪弹也十分匮乏,有时一支枪只能配发几发枪弹。在抗美援朝初期,中央军委曾通令全军搜集、翻修枪弹,全力予以保障,但也只供应了1.2亿余发,仅为头两年作战实际耗弹量的70%,其余仍然依靠战场上缴获予以补充。为了摆脱困境,中央决定:一是从苏联进口部分枪械和弹药;二是仿制苏式枪械。

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从苏联共进口和接受枪械89万余支(挺),弹药也基本有了保证。在进口的同时,我国开始着手仿制苏式枪械。1950年10月26日,兵工战线在简陋的工业生产条件下,成功地仿制了苏7.62mmППШ-41式冲锋枪,命名为50式7.62mm冲锋枪(见图1)。随后开始了批量生产,共有3.6万支冲锋枪出厂,并装备部队投入使用。此外,还仿制生产了7.62mm手枪弹720万发,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为支援抗美援朝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也标志着新中国的轻武器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53年开始正式转入仿制苏式武器装备。首先,从苏联引进了第一批枪械产品技术资料,到1954年底,中国兵工战线仿制的苏式枪械有:54式手枪(仿苏ТТ30/33式托卡列夫手枪),53式步骑枪(仿苏44式步骑枪),53式轻机枪(仿苏ДПМ式轻机枪),53式重机枪(仿苏СГ-43式重机枪-见图2),54式冲锋枪(仿苏ППС-43式冲锋枪),54式高射机枪(仿苏ДШКМ式高射机枪)。仿制的枪弹有:51式手枪弹(仿苏托卡列夫手枪弹),53式步机枪弹(仿苏1908式步机枪弹),54式大口径机枪弹(仿苏12.7mm机枪弹)。仿制取得成功之后,即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并陆续装备部队。到1955年底,各种旧杂式枪械退出历史舞台,人民解放军轻武器装备第一次实现换装,全军枪械系列得以统一,整个轻武器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1955年1月11日中苏两国政府换文,中国又从苏联引进了7.62mm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和14.5mm二联、四联高射机枪的图纸、技术资料及样枪。这是一次全面的技术引进,也是对新中国轻武器生产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一批新枪于1956年相继定型并投入生产。这些产品包括:56式冲锋枪(仿苏АК47式突击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仿苏СКС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轻机枪(仿苏РПД班用机枪)。这三种枪均发射56式7.62mm步枪弹(仿苏M43式中间型枪弹),其作战使用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明显优于53式、54式枪械。步枪的质量减轻了14%,战斗射速提高了3倍。

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增加1倍,初速提高了42%;轻机枪的质量减轻了17%,容弹量增加了1倍多,战斗射速提高了88%。从而使步兵班用武器不仅轻便灵活,而且威力及火力大大增强。这些枪械列装部队后,很快换下了53式步骑枪、54式冲锋枪和53式轻机枪,步兵班的枪械型号统一,枪弹也改为一种,大大地方便了后勤补给和战场作战。这是人民解放军轻武器装备在建国后的第二次换装,同时实现了步兵单兵武器和班用武器的弹药通用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部队防空主要靠步枪、轻重机枪。全军仅有杂式高射机枪600余挺。随着兵器工业的发展,人民解放军步兵的防空火力不断得到加强。到50年代中期,12.7mm高射机枪的拥有量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了10倍。1956年、1958年,中国又先后仿制生产了56式14.5mm四联高射机枪(见图3)和58式14.5mm二联高射机枪。其性能与12.7mm高射机枪相比,弹头质量增加33%,初速提高21%,有效射程增大25%,战斗射速分别提高4倍和2倍,因此增大了杀伤威力,扩大了有效作战空域。一个步兵师在1958年所配备的高射机枪的数量是新中国成立时的8.4倍。

50年代后期,先后新建和扩建了几个规模较大的轻武器生产厂;仿制生产了几种枪械。58式7.62mm连用机枪(仿苏рП-46式连用机枪),于1958年定型并开始装备步兵连。该枪采用弹盘、弹链两种供弹方式,配有可更换的加重枪管,射速高于53式重机枪,但其后坐能量不足,质量较大,影响了武器的灵活性。57式重机枪,系53式重机枪的改进型,主要是将53式重机枪的轮式架改为框式轮架,威力保持不变,全枪质量却由44.5kg减轻到38kg。此外,为适应其他军兵种对轻武器的需求,还先后试制了车、舰、机载枪械。

主要产品有:55式7.62mm坦克机枪(仿苏ДТМ坦克机枪),59式7.62mm坦克机枪(仿苏СГМТ坦克机枪),59式12.7mm坦克机枪(仿苏ДШК高射机枪枪身),56式14.5mm二联艇用机枪,59-1式14.5mm二联舰用机枪,59式12.7mm航空机枪(仿苏А12.7mm航空机枪)。供特种需要的59式9mm手枪(仿苏ПМ9mm马卡洛夫手枪)和57式26mm信号枪(仿苏26式信号枪)。此外,还试制了5.6mm小口径运动枪和比赛枪,7.62mm大口径运动枪等。

在近战武器方面,仿制或改进设计的产品主要有:

541型进攻手榴弹(仿苏RGD-5型进攻手榴弹),542型防御手榴弹(仿苏F1型杀伤手榴弹),59式木柄手榴弹,59式防御手榴弹。56式40mm反坦克火箭筒(仿苏РПГ-2型火箭筒)也于1957年定型。

在这期间,不仅人民解放军轻武器装备的落后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而且兵器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为进入60年代促使中国轻武器装备发展有新的飞跃打下了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60年代独立自主 轻武器发展实现国产化

如果说50年代中国的轻武器发展主要是依靠引进和仿制,那么,60年代则是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轻武器的国产化。

在枪械方面63式7.62mm自动步枪,这是我国第一支自行研制定型的军用枪械,采用了步冲合一的设计思想,用以取代56式半自动步枪,具有单、连发功能,火力增强,但由于生产质量问题于1978年撤装。56-1式7.62mm冲锋枪(仿苏47式АКС突击步枪),采用折叠式枪托,属56式冲锋枪的变型枪;64式7.62mm手枪,结构紧凑,质量比54式手枪减轻了29%,能联动击发,使用安全可靠;64式7.62mm微声冲锋枪和67式7.62mm微声手枪,用以满足特种部队作战使用需要,具有良好的“三微”性能(微声、微光、微烟);67式7.62mm轻重两用机枪(见图4),将轻机枪与重机枪合二为一,取代53式、57式重机枪和58式连用轻机枪,质量比53式重机枪减轻40%,机动性较好;69式14.5mm二联舰、艇两用机枪,使舰用和艇用机枪实现统一,达到了通用性的要求。此外,还研制了几种新型枪弹,如64式7.62mm手枪弹、64式7.62mm微声冲锋枪弹、67式7.62mm微声手枪弹等。在近战武器方面,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木柄手榴弹--63式木柄手榴弹于1963年正式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67式木柄手榴弹是63式的改进型,主要解决了63式存在的使用不安全、易受潮瞎火等问题。67式70mm反坦克枪榴弹,是针对60年代初装甲目标的迅猛发展、步兵近程反坦克武器贫乏状况而研制的,这也是我国首次开始反坦克枪榴弹的研制工作,于1965年开始研制,1967年设计定型。69式40mm火箭发射器是中国60年代末设计定型的又一种轻型反坦克武器,是在苏РПГ-7型火箭筒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主要装备步兵连,以增强步兵分队反坦克火力。此外,还有几种过渡性产品,如62-

1、62-1A式木柄手榴弹,65式针刺、加重木柄手榴弹、67式加重木柄手榴弹,反-3式反坦克手榴弹等。

在研制新型轻武器的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对现有武器的改进工作,如对56式半自动步枪的刺刀及枪机结构的改进;56式冲锋枪刺刀和机匣的改进;对56式班用轻机枪的改进,则有了56-1式班用轻机枪;此外,对57式重机枪、54式、56式高射机枪等在结构上均作了一定的改进,使其性能有所改善,质量得到减轻。改进后的这些武器在这一时期,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冲压结构和精密铸造工艺的应用,加工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具硬质合金化水平的提高,热处理、焊接等新技术的应用都有所加强。

70年代整顿与提高 轻武器发展步入正规化

70年代,中国的轻武器事业努力排除干扰,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从1977年开始,中国的轻武器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并开始步入正规化的发展轨道。

一批新型的、具有一定水平的轻武器产品相继通过设计定型,有的被列装部队投入使用。枪械方面有: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代大口径机枪--77式12.7mm高射机枪(见图5)。该枪设计新颖,结构紧凑,性能良好,特别是质量大幅度减轻,比54式高射机枪的质量减轻了近40%。它的研制成功,使大口径机枪装备到营成为现实,有效地增强了步兵的火力。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代轻型特种兵单兵战斗/自卫武器,具有轻便灵活、火力较强等特点。该枪发射51式手枪弹,适合装备侦察兵、空降兵等特种部队。77式7.62mm手枪是我国继64式手枪之后研制成功的又一支国产手枪,该枪小巧、美观、轻便,质量比54式手枪减轻36%,特别是单手装填功能,使其独具特色。对现有枪械的技术改造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63式自动步枪通过数年攻关,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性能达到了原设计要求。对67式轻重两用机枪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于1978年通过设计定型,被重新命名为67-1式重机枪,突出了重机枪的战术用途。此外,还开发研制了74式7.62mm轻机枪,75式、75-1式14.5mm单管高射机枪(两枪分别于1981年、1983年通过设计定型)。仿制的产品有79式7.62mm狙击步枪(仿苏СВД狙击步枪)和仿苏РПК7.62mm班用轻机枪。

另外,运动枪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在近战武器方面,1977年12月,77式5个型号的木柄手榴弹设计定型,开始了从长柄到短柄和无柄、从非预制破片到预制破片、从大破片到高速小破片的转化。1979年,77-1式木柄手榴弹在实战试用时,受到部队的好评。1970年以来,还先后有71式燃烧手榴弹、73式小钢珠手榴弹、79式火箭手榴弹和碰炸式手榴弹研制成功,使传统的近战武器--手榴弹向着品种齐全、用途广泛、质量减轻的方向发展。70-1式62mm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和70mm手持反坦克火箭(简称手持火箭)也相继研制成功,并通过设计定型,列装部队试用。

这些新产品的问世,得益于整顿与提高,是正规化发展的硕果。它不仅使中国的轻武器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也促进了人民解放军轻武器装备的不断改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70年代中后期,我国及时开展了小口径步兵武器的论证与研究工作。

总之,70年代,中国轻武器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开始走向了正规化。

第五篇: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摘要:

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亟需靠人工灌溉来保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因此中国自远古就开始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关键词:中国农业水人工灌溉重视农田水利 Abstract: Chinese agricul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in terms of water conditions have been very satisfactory.China climate in most areas affected by the monsoon rainfall is very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year often can not meet the need to ensure that agriculture needs by artificial irrigation.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base.Water conservancy, except water, human surviv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has always been a country event.So since ancient China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Key words: Chinese agriculture, water, artificial irrigation, attention,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前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大禹治水至今,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已有5000多年历史。中国古代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农田水利工程。有的工程就其规模之大设计的巧妙和高超技术都居于当时世界先进之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水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的盛衰与水利的兴废直接有关。几千年来丰富的水利资源滋养了中国农业。同时历史上旱涝灾害频仍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农田水利、克服旱涝灾害的斗争史。正文: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大体经历了下列发展过程。

一、战国以前与当时的井田制农业相适应布置在井田上的小型灌排渠道——沟洫是这一时期农田水利的代表型式。传说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禹治水时已经发明沟洫但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没有得到很大发展。至周代农田沟洫逐渐形成系统并趋完善。据《周礼》的描述当时的沟洫大致可按功用不同和所控制的灌溉面积大小分为浍、洫、沟、遂、畎、列各级分别起着向农田引水、输水、配水、灌水以及从农田排水的作用形成有灌有排的农田水利体制。除了直接从河流中引水的形式外当时还出现了人工蓄水陂池。即在天然湖沼洼地周围用人工修筑的堤防构成的小型蓄水库可以调蓄河水和天然降水提高灌溉能力。西周时京都今西安市西南附近有灌溉作用的池就属这种灌溉型式。东周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水利工程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吴王夫差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如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前591年间楚国在今安徽省寿县建成了芍陂当时是由孙叔敖主持修建的并于公元前548年将发展农田水利定为国家的法典。公元前563年郑国也兴建了新的灌排系统。

二、战国至西汉时期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兴起。大型渠系工程取代了农田沟洫水利工程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海河流域方面战国初年魏国邺令西门豹在今河北临漳一带主持兴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漳水十二渠。由于漳水含有较多的泥沙带有丰富的有机和无机养分该渠的兴建不仅发展了灌溉而且肥沃了农田改良了土壤。西汉以下数百年间邺县一带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区域当与漳水十二渠的兴修有关。长江流域方面秦昭王时在秦蜀守李冰的主持下公元前256前251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建于岷江冲积扇地形上为无坝引水渠系。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宝瓶口和飞砂堰3部分组成鱼嘴是位于江中的分水堤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口门起节制进入灌区水量的作用飞砂堰则是内江溢洪道。三者构成完整的灌溉枢纽。都江堰规划布局合理设计构思巧妙在施工和管理上如以当地竹石等作建筑材料设立石人水尺以观测入江水量等也有许多合乎科学的创造是古代灌溉渠系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典型除灌溉效益外防洪、航运均蒙其利有力地促进了川西平原经济的繁荣。黄河流域方面灌溉渠系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以关中平原的郑国渠规模最大。该渠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由水利家郑国主持兴建西引泾水东注洛水干渠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余顷。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渠系建设进一步发展。其中和郑国渠齐名的白渠建于太始二年公元前95灌溉面积约4500余顷。辅助郑国渠灌溉的还有六辅渠。在渭水及其支流上则有成国渠、蒙茏渠、灵轵渠、氵韦渠1san 2wei等。引用洛水的灌溉工程有以井渠施工技术著称的龙首渠但此渠不久就告废毁。当时关中经济的繁荣也与发达的水利建设有关。倪宽在六辅渠的管理运用方面还有二项新的创造那就是在我国首次制订了灌溉用水制度。“定水令以广溉田”由于制定了灌水制度促进了合理用水因而扩大了浇地面积。灌溉用水制度的制定是我国农田水利管理技术的重要进步。此外秦朝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这一时期西北地区水利也取得重要成就。除今河套和河西走廊外今新疆地区西汉时广兴屯田也注重灌溉工程。华北地区则有引汶水和巨定泽水的渠系工程。这一时期除大型渠系外陂塘蓄水、陂渠串联、水库蓄水、坎儿井以及凿井等灌溉工程也相继兴起。陂塘蓄水工程仍以东周时建成并屡经修浚的芍陂为代表。陂渠串联的工程型式在淮河和汉水流域一带较发达以战国末年在今湖北宜城建成的白起渠为最早。这一带丘陵起伏大小陂塘遍布白起渠利用这一地形从汉水支流蛮河开渠引水将分散的蓄水陂塘与渠系串联起来提高了灌区的灌溉保证率。汉元帝建昭五年公元前34 南阳太守召信臣在汉水支流唐白河流域修建的六门□又称六门陂也是陂渠串联形式。由于这一带水利发达后人曾将南阳水利与都江堰和漳水十二渠相媲美。颍水下游著名的鸿隙陂也是类似的工程。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水上的智伯渠是一座能有效调节河水的灌溉水库。坎儿井则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引取渗入地下的雪水进行灌溉的特殊灌溉工程型式西汉时期已见诸记载。用于农田灌溉的水井在今河南的战国遗址中也有发现。淤灌、放淤和盐碱地改良古代北方有大面积盐碱地存在。

战国时期已知滨河盐碱地的产生是河流侧渗抬高地下水位的结果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改良措施包括开挖窄而深的农田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放淤压碱施用动物粪便以改善土质等等。当时人们受河流决口泛滥淤泥肥沃田地事实的启发在兴建灌溉工程时就有意利用淤灌和放淤以改良土壤。如漳水十二渠和郑国渠、白渠在改良盐碱地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效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成就在水资源方面《管子·地员》则对地下水质埋藏深度以及和地表土壤性质、作物种类、产量高低的关系等都有所说明。《吕氏春秋·圜道》则指出了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的事实并描述了海洋上空水汽被季风吹向大陆、形成降雨尔后汇为河流、东南入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于地面水《周礼·职方氏》罗列了全国九州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指明了哪一些是有灌溉利益的水源。在农田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方面《管子·度地》的一些论述表明当时对明渠水道坡降的计算、有压管的流水力学现象、水跃以及土壤含水量与施工质量的关系等已有所认识。都江堰除利用石人水尺以测量水位的设计外渠道进水口位置选择与弯道环流现象的应用等也都有重要意义。龙首渠的大型无压隧洞标志了当年测量和施工的较高水平。当时的引水渠首已普遍建有闸门渡槽也已出现凿井开采地下水以及井壁衬砌技术已较成熟并且已知在开采井水灌溉时利用日照提高水温。西汉中期在六辅渠上还出现了见于记载的中国第一部灌溉管理法规。

三、东汉至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诸流域农田水利建设均有发展其中尤以淮河流域的陂塘建设成就突出。

1、陂塘建设和排涝工程东汉以后曹魏在淮河南北大兴屯田修建陂塘等灌溉工程数量不少。当时为发展稻田还曾开凿广漕渠及淮阳、百尺二渠引汴水接济颍水以补本地区水量的不足。这一带的陂塘兴修情况在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记述较详。除淮河流域外南阳唐白河流域的陂塘仍较发达。近年来在陕西汉中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等省的东汉墓中出土不少陶制陂塘模型说明这些地区也曾普遍修建陂塘。但黄淮海平原地区也出现排水不畅多雨即涝少雨即旱的问题。汉代兴建的鸿隙陂就因排蓄处理不当几度兴废。西晋时期淮泗流域涝灾严重。咸宁四年278杜预指出陂塘阻水排泄不畅是涝灾原因之一他主张废弃曹魏以来新建陂塘和疏浚排水河道的建议得到实行。但后代在这一地区的蓄泄问题上仍有反复。此外西晋初年在黄河北岸今安阳、邯郸专区一带北魏中期在今河北省衡水、沧州专区及其以北涝情严重地区也曾提出或实施大面积的排水计划。西汉末至三国时期还发明了一些灌溉和利用水力驱动的机械如翻车龙骨水车、渴乌虹吸管、水排等。

2、江南农田水利的兴起这一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江南水利也逐渐兴起。扬州水利在东汉中期已有明确记载。三国时孙吴及南朝在建康今南京建都附近水利普遍开发其中位于句容县的赤山塘唐代改名绛岩湖规模最大灌田万顷。晋代在今丹阳所修的练塘及今镇江东南的新丰塘灌溉面积也都有数百顷之多。钱塘江流域水利工程则以东汉永和五年 140修建的绍兴鉴湖最为著称。鉴湖调蓄发源会稽山的山溪水量再开渠引水灌溉“若水少则泄湖溉田如水多则闭湖泄田中水入海”直至南宋一直发挥着显著的灌溉和防洪效益。其他水利设施还有建于东汉的湖州荻塘和吴兴塘、长兴的西湖以及建于南朝的瓯江丽水通济堰等。在长江中游地区今湖北江陵、松滋、安陆一带农田水利也有新的开发。继西汉召信臣之后东汉杜诗在唐白河流域又新建一些灌溉工程。今湖南郴县一带还曾利用温泉水灌溉使水稻一年三熟成为可能。长江上游地区在新莽时期由益州太守文齐主持建造陂池为云南水利的先驱。

3、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这一时期河西走廊的内陆河灌溉以及今内蒙古一带的引黄渠系都有所建设。

特别是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在今宁夏吴忠一带利用前代旧渠兴建引黄河水的艾山渠规模最大。华北地区除广泛修浚旧有渠道外东汉初年张湛在今密云、顺义一带引潮白河水灌溉效益显著。嘉平二年250在永定河上兴建的戾陵堰灌区灌溉面积号称万余顷。此外引漳灌溉、丹沁流域灌溉以及山东、山西地区的灌溉也有发展。

四、唐宋时期长期战乱之后唐宋二代获得较长时期的社会安定经过六朝的经营江南水利迅速发展。同时北方的农田放淤和水利管理也有重大进步。

1、南方水利和太湖圩田南方水利工程类型很多除引水渠系的维修和兴建外新的建设主要有蓄水塘堰、拒咸 9 蓄淡工程和滨湖圩田等。

①蓄水塘堰。唐宋时期江南塘堰迅速发展浙江、福建等地尤为显著。如浙江鄞县东钱湖、广德湖、小江湖等工程均创自唐代其中东钱湖灌田20余万亩至今兴利。唐元和年间在今江西韦丹一带兴修大小陂塘达598座之多共灌田1.2万顷。乾道九年1173福建仅长乐县就建斗门及湖塘陂堰104所灌田2800多顷。至南宋淳熙元年1174江南西路包括今赣东、赣北、皖南及江苏西部共修陂塘2245所灌田4万余顷。13世纪初年宁宗时江州今九江曾修陂塘数千所。在湖南长沙建于五代的龟塘也灌田万顷。南至今海南岛此时也有陂塘兴作。至于淮河流域的塘堰这时仍维持不衰。

②拒咸蓄淡工程。东南沿海地区用闸坝建筑物抵御海潮入侵蓄引内河淡水灌溉的一种特殊工程型式。唐太和七年833在今浙江宁波兴建的它山堰就属这种类型。它用溢流坝横断鄞江抬高上游水位和隔断下游咸潮上游开渠引水灌溉农田灌溉余水和灌区沥水由下游泄回鄞江泄水入江处的闸门同样有拒咸蓄淡的作用。灌区内还有日月二湖与渠系相连增加了灌溉水量的调蓄能力整体规划相当完备。位于今福建莆田的木兰陂也是拒咸蓄淡工程的典型。③圩田。太湖圩田是这一时期江南水利成就最大、功效最突出的水利设施。一般是在滨湖、滨河区用圩岸隔开湖水形成。一圩往往方圆数十里。圩岸上建闸圩内有人工开挖的形如网络状的塘浦灌溉渠系旱则开闸引水灌溉圩外水位过高则闭闸拒水。低田可自流引灌高田借助水车提水灌溉。太湖圩田在唐代后期已较发达。因太湖流域中部洼陷排水不畅加以排水河道逐渐淤积变浅又有运河阻遏泄水和海潮顶托等原因圩田常受洪涝威胁。北宋时范仲淹等人都曾提出治理规划赵霖于政和六年1116至宣和元年1119主持施工取得一定成效。除太湖流域外这一时期湖南、湖北、安徽沿江地区也有圩田兴作。江南地区还曾出现围湖造田风潮因无合理规划反加剧了水旱灾害。

2、北方水利和农田放淤这一时期以关中为代表的黄河流域渠系工程持续发展河套地区、河西走廊以及汾河流域兴建较多。在海河流域唐代主要是排水防涝北宋时利用东起天津、静海西至保定、徐水的淀泊发展稻田但收益有限。北方水利有特色的是大规模农田放淤。宋代在今山西中部和南部引山洪淤灌淤出良田1.8万多顷。有些农田放淤后地价因此提高。熙宁变法时期放淤形成高潮王安石在汴河两岸、漳水、滹沱河流域大规模推行放淤还曾设“都大提举淤田司”等专司其事。放淤虽存在一些问题但大量盐碱地得到改良有的产量成倍增长。变法失败后大规模放淤即行停止但北方农业中仍留有这一传统。

3、灌溉技术唐宋灌溉机械较前代有较大发展。南方各地普遍使用水车包括翻车和筒车等。南宋时筒车已在今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省流行。除灌溉水车外水力运转机械的发展也颇可观。唐代郑白渠上水力机械曾因设置过多减少了灌溉面积而几度被废。在田间灌溉技术方面唐代已在灌区内各支渠之间和支渠控制范围内各斗渠之间根据各种作物需水迫切程度的不同实行轮流灌溉还根据作物生长需水的不同阶段以及当地气候的季节变化订立灌溉制度等。

4、农田水利法规和专著唐代前期制订的《水部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性水利法规其中对农田灌溉用水制度、灌溉管理的行政组织以及处理灌溉、航运、水利机械和城市供水之间的用水矛盾等都作了规定。除全国性法规外各灌区还有各自的管理制度。北宋于熙宁二年1069颁布《农田水利约束》把政府农田水利政策公布于众。熙宁三年又规定司农寺主管全国农田水利事 10 务要求各地区每年年底上报本年当地水利兴修的工程数量和用工情况每旬上报降水情况并将农田水利作为政府官吏考绩的重要内容。灌区管理也有法规。如丽水通济堰根据范成大制定的堰规全堰设堰首一人主管全堰工作下设甲头、概头、堰匠、堰工等负责下级渠系管理和专业施工另从受益户中选择若干“田户”组成管理机构对各级渠道的尺寸和轮灌办法等也都有统一规定违犯者按堰规断处。这些灌溉法规的制订和实施对于减少水利纠纷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灌区的长期运用都起了重大作用。在农田水利专著方面宋代有单锷的《吴中水利书》和魏岘的《四明它山水利备览》等农田水利专著先后问世。记载今晋南地区引浑水放淤经验的专著有《水利图经》惜已失传。

五、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地方自办的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普遍而著称的大型工程较少。成就突出的是江南地区水利。继太湖圩田之后两湖垸田和珠江三角洲堤围迅速兴起。边远地区农田水利和东南地区海塘建设进一步发展。农田水利专著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

1、海河流域农田水利这一地区水利起源虽早但始终未占重要地位。元、明、清三代均建都北京而经济中心则在南方。为改变单纯依赖运河沟通南北经济的状况自元代起就不断有人呼吁发展海河流域的农田水利。明代万历年间徐贞明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撰述《潞水客谈》经过详细论证提出综合治理河流、淀泊、发展水田灌溉的建议并经试行有效但因触犯权贵利益而被罢官水利计划也随之搁浅。清代怡贤亲王允祥在陈仪的帮助下也曾在畿辅一带开垦水田后也因财力和水源不足等原因无明显效果。

2、两湖垸田和珠江三角洲堤围建设垸田的形制和江南圩田类似始修于南宋和元代而其大发展则在明、清时期。两湖垸田以湖北荆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最为集中。明正统中期位于江南岸的华容县有垸田48所至明末已发展到一百多所其中大垸纵横十多里小垸百亩上下。位于江北的沔阳县也有垸田百余区。珠江三角洲堤围又称圩垸基围也始于宋代当时主要在西江及其支流两岸建围。在明代这一带基围迅速发展不仅沿西、北、东三江及其支流两岸修筑而且进一步向滨海发展。清代基围又较前代成倍增长当时沿海一带还出现人工打坝种苇促进海滩淤张以扩大基围的范围。南海县今广州市相传建于北宋末年的桑园围就是面积达15万亩的大围。湖广垸田的发展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经济的繁荣但由于围垦缺乏计划这些地区的洪涝灾害也因而加剧。

3、边远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西北边疆属于干旱沙漠区离灌溉既无农业。清乾隆年间及其以后为加强边疆防务在新疆大兴屯田农田水利建设也有发展。清嘉庆七年1802在惠远城今伊宁市西伊犁河北岸开渠引水灌田数万亩。后农田灌溉渠系在今哈密、吐鲁番等地都有兴修。

道光二十四年1844所开伊拉里克渠较为著称。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的坎儿井至清代后期又有了很大发展。道光二十五年1845林则徐被谪戍新疆时曾主持修建伊拉里克一带坎儿井近百处。光绪初年左宗棠在吐鲁番地区又增开坎儿井185座。此后坎儿井曾推广到哈密、库车、鄯善等地。一般每一口井可灌溉几十亩至几百亩农田。宁夏引黄灌溉继汉唐之后又有发展。元初郭守敬倡导将前代灌区包括唐来渠长400里、汉延渠长250里以及其他10个灌区均加恢复共灌田900多万亩。清康熙、雍正年间又新建大清渠和惠农渠与唐来、汉延合称四大渠。宁夏因得引黄灌溉之利农业渐趋兴盛遂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西南方面滇池水利原来规模较小。元初赛典赤为云南地方长官时于至元十三年1276大兴滇池水利疏浚螳螂川浅滩增大了滇池的调洪能力涸出耕地万余顷又修建松华坝 11 控制盘龙江的洪水开挖金汁河灌溉昆明坝子农田还在注入滇池的其余诸河上建闸开渠发展灌溉水利效益延续至今。此外贵州的陂塘和台湾的塘堰建设在明清时期也有相当规模。位于今台湾省彰化市南的八堡圳建成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据1948年统计灌溉面积达33万多亩。

4、农田水利学家和有关著述元郭守敬12311316曾参加宁夏古灌区的恢复重建工作获得成功在今北京地区引永定河水灌溉也有成效。他还参加了南北大运河的查勘工作亲自踏勘黄河上游从事黄河下游大面积的水准测量为黄河防洪、灌溉提供了测量依据。这一时期的水利著述较前代显著增加。如元代《王祯农书》中有灌溉篇专门论述农田水利的历史沿革和多种灌溉工程的形制对于灌溉提水工具记述尤详。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其所著《农政全书》60卷中水利即占9卷。《授时通考》中也收有不少关于农田水利的内容。此外有叙述流域范围的水利书如明代姚文灏《浙西水利书》、明代张国维《吴中水利书》、清代沈梦兰《五省沟洫图说》、清代吴邦庆《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有一个灌区的专著如元代李好文所著关中《泾渠图说》、清代王庭芝所著浙江丽水《通济堰志》、清代广东《桑园围志》等有记述单项水工建筑物的如清代程鹤翥的《三江闸务全书》有资料汇编类型的著作如明代归有光《三吴水利录》、清代王人文《都江堰功小传》等还有翻译介绍西方水利的著作如明代徐光启的《泰西水法》、王征的《远西奇器图谱》等。

六、现在农业水利的发展从国际总体趋势上看农业节水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这也代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现代生物与农艺技术现代生物与农艺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更加重视改良和利用作物的抗旱耐旱性及水分高效利用性特别是通过认识作物抗旱、耐旱机理筛选高WUE水分利用效率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本身的节水潜力注重开发利用植物和淀粉类物质合成生物类的高吸水物质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与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节水技术并向标准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由丰水高产型灌溉制度研究转向节水优产型灌溉制度研究由作物常态顺境灌溉试验研究转向劣态逆境灌溉试验研究由单纯地考虑作物产量问题转变为考虑产量和品质为双重目标。

2、作物水分监测与精量控制灌溉在作物水分监测与精量控制灌溉方面重点寻求建立能在不同湿度环境、不同天气条件下使用的基于作物.参考文献:

【1】王春堂农田水利学1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5 【2】王庆河农田水利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郭元裕农田水利学

3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4】

下载中国航母发展史[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航母发展史[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羽毛球发展史

    第一节 坎坷的岁月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体育战线成了“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从国家体委到各省、市、自治区体委,被军事管制;党和国家十......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代园林是在统治阶级居住与游览的双重目的下发展起来的。这种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掘池造山,布置房屋花木,并利用环境,组织借景,构成富于自然风趣的园......

    中国别墅发展史

    中国别墅发展史 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更是凝固的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静静伫立在那里,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的心弦,让我们随时触摸人类历史的痕迹,别墅,是这凝固音乐的完美体现。......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史 材料收集:姜薇 学号:200806023073 班级:08营销2班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

    中国银元发展史

    中国银元发展史 1、乾隆58年(1793年)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铸造“清乾隆宝藏”另还有嘉庆宝藏、道光宝藏等。2、寿星银饼”,又叫做“老公饼”,币的正面是个寿星,面有“足纹银饼”“......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发展史中国股市诞生:1984年,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名词解释 41.“开元杂报”是唐代开元年间的朝廷公报抄件。 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相关部门......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发展 A股市场自从1990年成立以来,产生过8次较大行情: 1、1991年5月17日上证综指104点到1429点 5月17日,上证综指探底104点。 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营业通金魔方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