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19-05-15 04:2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篇: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作为当代的青年,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思考。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特殊时期,迫切需要分清价值主流和支流,迫切需要价值疏导和引领,这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建设提供了最佳时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列宁曾说过:“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首先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材料,深刻领会其内涵及精神实质。“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是不行的。

二、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必须把努力学习、锻炼一身将来报效祖国的过硬本领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地抓好,争当优秀大学生,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圆满完成学业。

三、最后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社会实践中。“观其言而察其行”。我们不能只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只有在实践的真枪实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闪现出它的价值。

大学生是最具青春活力、最敏感地捕捉时代发展脉搏,最坚毅地引领社会风气之先,最具创造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傲,社会的先锋和祖国的希望。因此,我们既然出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能够看见祖国一天一天的强大,就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不虚度年华,不碌碌而为,用我们的行动为祖国明天的宏伟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第二篇: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命运。所以,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三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诠释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一)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认为,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二)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中科院院士刘丛强代表说,“如果没有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和谐,也不能保障个人的敬业、诚信。”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对于人民权益的保护,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对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

(三)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代表认为,“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是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具体注释,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它两个“倡导”的基础,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正是因为热爱、敬业、诚信、友善才能做到无私奉献。

二、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现状分析

“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出生在安逸优越的环境之中,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众星捧月中的“90后”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接受着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接受着各类新鲜事物的冲击,他们一方面思维敏锐、观念开放,一方面又追求个性、强调自我。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多种形态,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且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功利意识浓重,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情操的修养。

以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获得利益的多少来衡量其社会地位高低,导致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趋于务实。知识学习的实用性导致了思想和行为上的功利性,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促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过多的关心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这种功利意识,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淡薄,与我国教育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格格不入。

(二)人生观飘忽不定,价值取向多元化。

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身价值的实现,自我中心倾向严重,集体观念差,为人民服务和奉献精神欠缺,缺乏维护和倡导优良社会风气的勇气和毅力,与社会接触的较少。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些人甚至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莫不关心,对集体毫不热爱,对国家大事不予了解,很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遇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和冲击时,思想观念便会产生动摇。价值取向多元,抉择艰难,感受痛苦。

(三)人生方向模糊,理想信念混乱。

部分大学生认为“ 读书无用,趁早行乐”、“ 人生如梦,游戏人生,得过且过”,使得他们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丧失了对前途的信心,放松了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而当今大学生中,追求高位的自我价值,醉心享受大学生活,“月光族”,“透支族”的现象,屡屡皆是。此外,大学生的贫富差距,存有虚荣心,互相攀比吃穿住行的一切。还有部分大学生没有感受到时代精神的召唤,没有跟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时代步伐,不加紧对科学文化前沿知识的学习和对自我的人生观改造,导致思想和实际相分离。

三、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延伸的客观要求。

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大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观需要。

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是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复杂系统,这是思想解放,社会发展的最具体的表现,但是这些变化是围绕一个核心的基础形成的结构体系,大学生将自己学习的知识、社会实践、人际交往经历形成特有的个体观念。⑵这个观念决定了他意识到的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尤其是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诸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在大学生中蔓延,漠不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急切的追求个人利益甚至以不惜牺牲集体利益为前提。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才能确保这个价值观体系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时代要求。

在现代社会这一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同时涌现,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来看,若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冲撞,会给青少年带来许多迷茫,甚至做出脱轨测行为。如: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与现在文化中提倡发展个性,对价值追求越来越功利,价值实现途径实现偏差等等。这样很容易使得学校对学生思想层面上的管理松懈,造成管理困难,难以将学生引导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江泽民同志说过:“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尽心竭力的工作,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所以将大学生的理想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新时代精神,需要价值观的指导。

四、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一)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

认真学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相关基本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觉悟,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准确、科学地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深刻理解在当前形势下,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坚定立场、明确方向,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始终坚持以科学实践为行动前提。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思想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主客观相结合,要善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绝不仅仅依靠课堂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就能够完成的,还必须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关键环节来获得正确的认识。大学生要通过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实际行动,把自己的知识、信念和理想融人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加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性认识,也就是“ 积小善以成大德”,㈢ 激发大学生的感情,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感悟,受到教育,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

(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应正视自我,努力向上,培养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他们积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当前,探索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阵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不可能自发地养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必须通过系统地教育学习才能正确把握。目前,高校设有四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课,抓好这四门课程的授课效果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有效方式。

首先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理解;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增强法制观念;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革命史、建设史,为大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历史知识基础,为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

其次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西方错误思潮进行严肃批判,为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为达此目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和开放的视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点的讲授具有学理性和权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与思想的魅力。

再次,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找准切入点,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大学生关心的话题,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理用浅显通俗、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运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与党刊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以党团教育活动为平台,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必须发挥好党团教育的引导作用,持续深入开展党团活动,利用主题教育、典型引领、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一)以重大节点为契机,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

抓住“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契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主题教育,以鲜明的主题,多样的活动,深入推进面向大学生的“与信仰对话”、“与人生对话”等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历史和政治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12个词的内容。主题教育由学生唱主角,教师负责指导,既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又符合学校教育要求,是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二)发挥典型榜样作用,引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表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定期组织大学生观看此类影视作品,把弘扬主旋律与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有很好的实效性;同时,大学生身边不乏先进典型、榜样人物,为青少年树立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发挥优秀大学生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开展与青春榜样面对面、青春故事分享等活动,传播大学生中典型的事迹,引领带动更多青年学生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的培育,既要靠思想上教化,更要在行动中养成。实践育人是党团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在日常教育中结合专业,安排大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参观交流、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公益劳动,参与居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活动,注重结合和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渠道,使他们在进步中感受,在创造中体验,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强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学生日常管理服务为重点,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书记在纪念五四青年节北京大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十分重要”。他还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一)通过精细化的辅导开展育人

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面临着学业、心理、情感、经济、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生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注重在学生日常管理服务中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情怀,用交流、疏导、讨论、说服的方法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

(二)通过全方位的服务实现育人

坚持以学生为本,公正公平、满腔热情、关爱友善地对待学生,使思想、观念、道德等无形的东西融入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有形载体之中,并通过渗透到为学生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服务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从而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并且主动、自愿地外化为积极的行为。

四、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为基础,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高校要注重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校园文化品牌为载体,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依托在师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创作推出各类优秀文化产品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校园形成人人讲、处处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二是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自觉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进行校园环境的设计,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环境中耳濡目染地接受“浸润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媒体宣传平台。发挥网络优势,建设以网络为主体的校园多媒体系统,设立校园论坛、主题教育网站、网络电视台、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等;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微信、手机APP、QQ空间和朋友圈等网络自媒体平台,普及时政知识,点评理论热点,将新媒体平台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联,选取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引发大学生的共鸣,在共鸣中寻求认同,在认同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内而外的指导自身的行为。

四是要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建设,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课程,让大学生有机会接受自己感兴趣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吸引大学生,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增进文化认同感,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新路径

去年五四青年节,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一、深刻认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必要性

习总书记对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给予高度的重视,明确提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今天重温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发挥最大的凝聚共识和引领,提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效果,使大学生及时接受新的符合当代教育规律的引导有着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试图争夺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多种错误思潮通过互联网对中国展开形形色色的渗透,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严峻挑战。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错误思潮面前,能够站稳立场,敢于担当、勇于斗争,必须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放在首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理解、接受、认同、并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主流价值观和主旋律,以抵制颇具欺骗性、诱惑力的国外错误思潮和西方不良文化侵蚀,对筑牢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有着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国家铸魂工程的需要

大学生要正确的把握好个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情感的寄托,心灵的方向盘很有必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重大的结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多种矛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凸显,道德滑坡、分配不公、社会失信等问题。应对和解决这些矛盾固然要靠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发挥最大的凝聚和引领。大学生必须具备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增强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希望、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寄希望予大学生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为解决多种矛盾、为国为民排忧解难做贡献,并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个体成长的内在需要

在个体成长中,使大学生深刻认识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与否,除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阶段的养成,尤其是源于高校思政课主渠道的循序渐进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中出现价值观多元多变多样的态势,此时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通过培育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的认知与践行具有紧迫性。

(四)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科研创新的需要

在凝聚13亿人的力量朝着中国道路目标前进中,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学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要进行科研创新,必须具备浓厚的研究兴趣、严谨的创新精神,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厚的知识面。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洞察力、渴望追求新知识,及时将科研创新视为学习前沿新知识的价值取向,激发创新发明精神,形成科研创新氛围。同时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引领科研创新的动机、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的运用,增强社会责任心。避免个别研究者只注意科学研究,制作科学工艺,而忽视研究成果是造福社会、还是危害社会,甚至有个别研究成果已用于违法的问题。核心价值观引领科研创新,为培育储备更多的具有社会责任心的科研创新人才和科研成果具有必要性。

二、提升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新理念

习总书记提出大学阶段是价值观生成与培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层面注重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提升培育的实际效果。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国家目标的培育统一

从国家层面坚持引领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追求中国梦的精神支柱、行动向导,实现中国梦是提升培育核心价值观认知理念的总目标,二者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首要层面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对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凝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对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具有统领作用,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都要服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与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统一的。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国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的美丽中国,即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实现国家目标的过程中,引领大学生的个人抱负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而努力奋斗。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训的培育统一

从社会层面引领大学生认知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方面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来培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持续不断的灌输、循循善诱的引导,使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化改革,发扬爱国、敬业、法治精神,倡导诚信、友善、集体主义精神,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教育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示范、导向的统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结合高校校训培育,使大学生认知校训是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是一种精神的凝练。校训作为高校所追求的功能目标,规定了内涵与理想,是知和行的统一。各高校拥有其独特的校训、展示办学特色,体现办学理念和更高的价值目标,各高校的校训其实质体现了最核心的价值观念。通过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大学生奋发向上、追求真理、担当起社会发展的责任与历史使命。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知识的培育统一

可借鉴美国的通识教育,今天的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已是教育的核心,这已体现在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之中,在第一学年会有几十门通识教育课程供学生选择。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履行职责、规范言行、培养社会责任、追求真理、完善人格、造福社会的远大抱负和创新精神。这也是中国强调的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支柱的培育,引领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成为日常生活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主要是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密切相关。坚持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引导,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精神面貌等方面建立严格明确的行为准则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有关核心价值观培育资源,注重培育和理解本专业领域内著名人物的科学精神、爱国精神、创新精神,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专业创新机制的优势,将培育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学习的全过程。发挥高校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管办教师、辅导员、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全方位的培育引导,有利于“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准则。

三、提升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的新路径

习总书记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指明方向,明确提出社会实践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唯一途径。当下要引导大学生重视社会实践,注重知行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寻提升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效果的新路径。

(一)以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目标

近年来各个高校特别重视社会实践,积极探寻实践内容、目标与路径,鼓励大学生踊跃参与。大学生实践范围多为校内外的实践。校内实践主要是以学术论坛、研讨会、报告会、演讲会、纪念活动等多样性的形式展开,大学生校外实践主要是开展社会调研、社会考察、义务宣传、家教服务、社区服务等,学校在安排这些活动时,紧紧围绕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积极宣传、精心组织、促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社会、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以体验、思考、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分享实践成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江苏江阴华西村“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华西村发展状况、发展历史、发展中的有个好的带头人。学习华西村抢抓机遇、拼搏奋斗、敢闯敢试的精神,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致发展成为天下第一村。组织大学生到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纪念馆、汉文化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听战斗英雄的伟大事迹,看弘扬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的视频与影片,使大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历史和深刻变化,深入挖掘各种纪念日、节庆日以及纪念馆、博物馆等特殊场所的历史情结和文化价值,凝聚大学生的共识。

(二)以公益性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目标

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专业实践、服务实践、社会实践等。在各项实践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大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公益性服务是最受社会欢迎的实践,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是提升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实效的一条路径。近年来公益性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学生逐渐成为公益性服务的主力军。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服务与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群体,在人群聚集的火车站、休闲广场都能看到大学生助人忙碌的身影,他们是默默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公益服务受到社会的支持、也弥补社会中的一些不足,为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公益性服务是全社会的事情,因而需要将公益性服务扩大为社会性的服务。在推广中,有必要制定措施以规范和约束。通过规范由制度约束逐步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这对于提升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学生开展公益性服务,将会出自于主体认同和个人价值,使大学生公益服务、奉献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相结合,以公益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目标。

(三)以大学生楷模示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目标

大学生楷模的无穷魅力在于与时俱进,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做出表率,激励大学生励志自强、任劳任怨、敬业奉献。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首先要注重深入挖掘大学生先进典型,宣传优秀大学生的典型事迹,引领当代大学生崇尚典型、学习先进、争当楷模。其次要注重大学生楷模的产生,一定要按照楷模标准通过个人自荐、集体推荐、公示、审批等过程,使“楷模”、“优秀标兵”等先进典型从身边产生,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再次要注重楷模在社会中的示范作用。楷模以自己的行动示范核心价值准则,是大学生身边的事,真实可信,这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深远影响。大学生楷模的示范,可以彰显新一代大学生奉献的价值标尺,引领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价值目标,鼓舞众多的大学生选择奉献的人生价值观,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的个人目标。

引领大学生深刻认识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的新理念、新知识、新路径,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变成大学生理想信念与行为准则,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这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的首要动力,也是大学生获取成功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Th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1;

[2]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He'nan 450001)

Abstract To enhance the training on College Students to identify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should lay stress on the identity theory and play the role of the main channel of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rational cognition;should strength emo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play the basic role of affective factors in value judgment;should insist on behavior identity and play the effect of support of Social practice in cognitive experience,etc.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identity theory;emotional identification;behavior identity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要求。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一代中的精英分子,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接受和自觉认同,既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关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确立,更与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价值意义十分重大。突出理论认同,发挥政治理论教学在理性认知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般意义上,理论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把某一理论内化为自身理性认识,并自觉以这种理论认识为标准来评价事物、规范行为的过程。在理论认同中,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作用十分关键。一般意义上,政治信仰是指,一定国家和社会的人们认同、信服和敬仰某种社会的价值体系及其理论学说,并把这种价值体系和理论学说作为自己尊崇和信奉的言行准则和政治标准加以践行。政治信仰涉及到政治倾向、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等基本问题,它是理论认同的基点。而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持久精神动力。理想信念在理论认同中起到定向和提供动力的作用,它是理论认同的动力之源。由此可见,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作用极大。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就要重点加强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切实解决基本立场和基本动力问题。而要解决理论认同特别是政治认同问题,理论上的宣传和灌输是首要的,即必须首先解决好理性认知问题,才会有理论认同问题。这是因为,先进科学的理论也不可能自发地从群众实践中产生。“人的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自动生成,必须从外面进行理论教育。”①“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②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政治理论必修课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它在大学生理论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是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觉悟的主要途径。因而,必须深入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面和更深的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

当前政治理论教学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一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本质的内容,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价值理念层面的集中反映。政治理论教学必须站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始终把研究回答价值观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捍卫真理、传播真理的着力点,在事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选择等重大问题上,坚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的基本理论解释、分析和剖解理论难点,提升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二是增强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解析力。理论起源于人的主观困惑,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的活力、威力和魅力表现为理论解析思想困惑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战斗力”。当前,伴随经济社会深度改革和转型,出现大量的社会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引发公众对价值观念领域的关注和议论,造成大学生思想困惑。这些问题也是大学生有所感有所思却又思之不深、想之不透、道之不明,因而感到困惑的“难点”。如果绕开这些问题,无疑会大大降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感召力,使理论的“拳头”打在思想困惑的“棉花”上,难以激发大学生的思考和对话的热情。政治理论教学要善于从思想和理论的高度透彻剖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大视野、多层面、纵深立体式的精辟透彻的辩证分析中入情入理地化解这些“思想疙瘩”,大力提升政治理论教学对思想困惑的导引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剖析理论难点,透视社会热点,及时解答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思想困惑,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强化情感认同,发挥情感因素在价值判断中的基础性作用

教育的感召力首先来自情感的力量。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③一般来讲,人们的理论认同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知、情、意、行中,情感因素发挥基础性作用。因为,要促使某一个体形成稳定的价值趋向,不仅要重视其理性认知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更应该加强其情感层面的认同,唤起其情感的需要。”④换句话说,“一个人只有首先从感情上关心或者关注某一事物,才有可能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进行衡量和判断,进而才能把价值判断变为自己的行动。”⑤实际工作中,有少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情感上感触不深或情感认同低,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相悖或相距甚远,而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被不断推动,有的内容逐步变成现实,或者“国家、民族行为满足了大学生的期望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是相当高的。”⑥这其中,情感因素在理论教育和价值观培育方面就充分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接受和认同是与其对党和国家的思想感情深厚程度成正比的。要发挥情感因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重要的是要在信仰、信念和信任上倾注真情。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思潮和错误观点、立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用自身的信仰之光点燃教育对象的情感之火,并使之信服。二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包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它产生于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深情关切,存在于对人民群众利益的真心维护、实现和发展,表现为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依靠。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充分抒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藏的情感因素,感染、教育和引导教育对象。三是真正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任。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前所未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信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决心、有能力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攻坚破难,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胜利,把大学生对党中央的信任之情转化为工作动力,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的认同。行为认同――发挥社会实践在认知体验中的支撑性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⑦价值观的认同不仅需要从外部进行理论灌输和理论教育,同时也需要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实践和调整,需要通过实践达到行为认同并转化为个体的行为习惯,逐步实现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这一过程中实践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社会实践是理论教育的拓展、延伸和深化,是教育对象在社会实践中体会教育内容,实现理论内容内化转向外化、并使认识升华的关键环节。因而,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体系传授,更要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对大学生的观念重塑,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体验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进而释放成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积极人生实践。

一是加强社会实践教学。高校应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和学分,使其制度化。应将实践教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明确相应的学时学分,倡导和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充分发挥好社会实践锻炼的功能价值。二是加强社会实践管理。高等学校要探索社会实践管理体制机制,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联系、与创新创业相融合,在推动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掌握技能,使个人尽快融入社会。三是加强社会实践体验。“教育作为一种生活形态是自为的,生活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则是自在的。”⑧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直接体验到自身能力素质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状况,促使大学生把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相联系,进而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把这种情感体验和自己已有的理性认知和价值观念相联系,最终形成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认同系统。

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L-2014-1854)

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09-02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观察一个社会奉行什么样的价值观,最好是看看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以什么准则做人做事,价值观归根到底体现为一种生活方式,蕴藏在柴米油盐之中,表现在举手投足之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华民族对美善的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培育和引导。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以科学的、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中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够使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往和追求,并逐步成为支配其人生行为的精神动力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在大学教育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由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不仅有经济间的竞争,也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竞争,而这一切最终的结果是人才间的竞争。在传媒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西方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推行文化霸权,向大学生输入他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这会对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导致他们思想混乱、价值转向、道德失范。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和文化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实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取向冲击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同时,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的悬殊引起利益失衡和价值背离,腐败现象也在损害党的形象,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无法使大学生形成自觉自律的行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还存在模糊认识,追求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不够积极。这些现实问题,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培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如下主要内容。

一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追求的现实价值目标;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社会应该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在道德行为上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准则。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念,从基本价值要求,到现实价值目标,再到理想价值属性,体现了递进和升华的关系,体现了现实和理想的联系,体现了立足于当前与着眼于未来的联系,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

二是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确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指向和价值标准。当代大学生要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身的社会实践中,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直接贡献。大学生首先要将学习当做首要任务,把努力学习、锻炼一身过硬本领作为基本要求。其次积极响应“三个倡导”,做主动的倡导者、大力宣传者、积极推动者和坚定的践行者。最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1.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培养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友善意识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能否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培养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友善意识。

(1)培养爱国意识。爱国,是国家和民族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是一种对祖国的强烈和真挚的情感、一种为祖国勇于担当和奉献的精神,它是维护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纽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力量。高校应在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通过教学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注入学生心灵,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让大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思想政治课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带领大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利用历史事件、传统节日教学,开设爱国专题讲座,利用网络传播爱国思想等。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爱国情感潜移默化地注入大学生的心灵。

(2)培养敬业意识。敬业是基本的职业要求,是指恪尽职守、热爱劳动、乐于奉献,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爱国意识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把敬业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引导和激励每一个公民把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融化到自己的工作中,辛勤劳动、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培养乐业意识、进取意识、大局意识。高校应创新敬业意识培养方法,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在实践中磨炼敬业意识。

(3)培养诚信意识。诚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道德前提,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立人之本。当今社会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道德观、开展诚信教学,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并将其与评优、贷款、就业推荐等挂钩,杜绝失信行为产生的渠道,压缩失信行为的空间,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同时应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4)培养友善意识。友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价值要求,是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和谐、团结与合作的重要基础。一个人,只有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社会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愉悦地生活和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的友善意识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围绕情绪调控能力、对抗挫折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友善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用心引领。高校应创造环境,让大学生结成伙伴、彼此走近,在伙伴间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友好合作。

2.高校教师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该有明确的角色定位

首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首先必须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使命感。其次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索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涵盖面广,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需要不断深化理解和发展创新。高校教师可发挥自身学术研究的优势,在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论结构、实践要求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力争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有效解决好当前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再次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高校教师要注重自我提升,自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活动中,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埋头苦干、自强不息,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最后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其自身的示范效应是巨大的。高校教师要通过课堂讲学、课外实践等多种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大学生传播,乃至向更多社会群体传播。同时,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影响和感染学生,引领社会的道德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追求。

3.积极建设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大学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宣传板、校园文化节、校园主题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举办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融进校园、课堂的角角落落,贯穿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在大学校园中,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

4.以推进典型引领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大学生是社会的先锋、祖国的希望和世界的未来。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重视自身的价值建设,将自身的价值观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互融合,使自身价值观符合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教材,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梦想和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之中。着力推进学习先进事迹、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彰显时代风采、培育人文风范。

总之,当代大学生不能只做价值的呼唤者和旁观者,而要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递者、捍卫者。再薄弱的个人,都是社会的推动者,再微不足道的生活,都跟许多人息息相关,再细小的一个善举,都可能照亮别人的生活。微言可担大义,个人推动国家,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人做得更好,国家就会更好。

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路径 研究

一、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实践探索

价值观念是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各种事物或现象所蕴涵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人们受自身具体利益和具体需求的影响,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但是,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都是由其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上层建筑的灵魂部分,既是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又对维护上层建筑起着关键作用。社会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国家的繁荣和发展,都需要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理论指导、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撑,因此它必然要集中反映这个社会的统一意志和思想。

二、提升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局势、跌宕起伏的经济浪潮背景下的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教育理念教育大学生,使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呢,必须提升对教育理念的认知、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理想和信念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过程,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开拓出新的教育思路,大胆提出新的教育方法,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浅出地解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实际生活和行为规范上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发展中的当代中国产生出来的实践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进一步增强科学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性,密切关注各种社会思潮的新动向,主动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确定科学而明确的教育目标,有的放矢地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坚持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解决思想文化领域的新问题,建设和谐的社会。

三、拓展教育途径、广开教育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根本所在,是兴邦之宝。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要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等国民受教育的各个阶段、要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要在党的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个方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能够甄别善恶、健康与腐朽、高雅与低俗,具有抵制西方反社会主义思潮能力的时代弄潮儿。特别是在当代,使大学生具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新时代思想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作为教育的主体——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明晰自身责任和义务,清晰定位自身角色,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履行教育者的天职。作为高校的领导者或管理者,要清醒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改革的途径。作为大学生则要从自我认知的角度,认清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肩负的社会责任,用自己的专长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继而取得符合体系要求的教育成果。与之同时,除了第一课堂思想教育理论课以外,还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让核心价值体系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多层次化地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既有量化的标准也有质的管理模式,并且不断地总结、反思、提高、创新,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统一性、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四、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材教法

一是要增强校园网络建设。具体就是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从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等方面来完善校园网的服务体系,同时辅之以严格的管理,为大学生们营造出绿色的、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是要重视校园网的舆论影响。为了让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健康的舆论环境,我们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网络的第一解释权,在坚持对等和紧跟时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园网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得大学生在信息的处理、分辨、选择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能力有质的提高。

三是要发挥博客的积极作用。为了能全面地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形成,我们必须要认真积极研究大学生博客构建与管理。建设好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博客,能为让我们的教育者准确、精细地把握大学生们的思想脉博。学校必须积极地看清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动向,凭借大学生博客这个先进的新式武器来占领网络文化的制高点,从根本上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推波助澜。

四是要搞好网络教育团队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不能结出果实,作为教育核心的网络教育团队的素质是决定性因素。我们所要做的具体工作是:必须依据其自身特点,因势利导,通过严格筛选把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计算机网络技术过硬的教师吸收到我们的教育团队中来,使得我们的教育团队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为了使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网络教育更具实效性,我们还必须努力发挥教育团队的自主创新意识,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教育的内在规律。当然,为了充分体现教育团队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还要做好提高待遇、加强管理等工作。

五、提高教师素养、增强示范作用(教师)

我们经常讲,学为人师,身正是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在这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契机的全面素质大提高、道德环境大净化的洗礼中,教师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理论上绝不能一知半解,也不能在讲台上大书特侃,而在教室外,做理论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同时,要集思广益,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创新,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让这一理论真正走进我们的心里,走进我们的生活,并转化为行动力。

六、重视自我教育,做到知行统一

一是要把“主动”和“被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大学生而言,必须经历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大学生首先必须“被动”地认知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然后再“主动”将其所学活用于日常生活。能做到这一点,说明我们的大学生在观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片面地认为这就是校方的强制要求,在平时的行动上就体现为“被动”接受,而在心里却是不接受,甚至是抵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容,这样的教育所带来的成果只能是“形似而神不似”。

二是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相统一的教育规律。普遍性或共性就是指大学生努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国家、党的要求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要重视到特殊性,就是说我们不是把大学生都培养成一个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人才,而是要让大学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养成和张扬自身的个性。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虽然在内含、外延上、侧重点和指向上有所不同,但二者在相对独立的同时,又统一存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中。

三是要注意运用硬性与非硬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众所周知,社会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等于法律,法律是强制性的规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则不然。与我们的道德养成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扎根于人们的情感意志和信念当中,人们才会主动地认识、自觉地接受和欣然地选择。

作者简介:

徐岩,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第四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道德准则上的要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公民道德是全体公民长期形成、共同认可并遵守的心理、习俗、习惯、风尚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总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道德修养、创新、实践、责任 正文: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 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是一个包括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气质和社会风尚等内容的价值认同整体。公民道德是全体公民长期形成、共同认可并遵守的心理、习俗、习惯、风尚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质就是要将社会主义的公民道德规范内化为公民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认同,涵盖了社会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和价值规范。公民道德建设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现实要求,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是社会价值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的现实反映,在本质上反映和体现着一个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提升为基础。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不断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创新,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逐步变得完善。这是对社会价值观、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不断升华的过程,是道德实践不断上升到一定理论境界层次的过程。公民道德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积累的有益成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注入了充足的精神养料,丰富和拓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同时,公民道德建设决定着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败。如何在多变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塑造社会成员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道德建设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

实践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有各自作用领域和着力点,又相互联系和贯通。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帮助社会成员形成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纪观等建设内容,实质上也是不断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设,倡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要真学、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而言,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新事物、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平台。完成好这个任务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是为更好地建设祖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储备能量的过程。

爱国守信、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指出了每个公民对国家、对工作、对社会、对他人应持的态度和应尽的责任。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丰富和提升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篇:青年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成为新时期引领中国思潮的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青年大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大学生;高校;培育践行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和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从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任务的确立到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经历较长时间,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研究讨论,终于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以“三个倡导”的形式明确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去北京大学看望广大师生,与北大的师生们进行了亲切座谈,并发表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本次讲话一步强调了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它给在校青年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和行动指南,成为新时期号召、引领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培育核心价值观,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宣言书。

一、青年大学生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完成在高校青年大学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首先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如何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成为关键。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胸怀大志,以振兴中华和报效祖国为己任;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最新时政动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要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材料,深刻领会其内涵及精神实质。“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没有对相关理论的透彻掌握和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就会成为迷失方向的航船,不知所趋。

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原文研读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将这些体系所凝练概括成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新时期大学生,在完成了学习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这一前提任务之后,下一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成为关键,因为我们读书、求知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指导实践上来,实现以“知”指导“行”,做到“知”“行”合一,这才是坚持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才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才能正确引导我们实现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更深层次目标。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高校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地方,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沃土。因此青年大学生首先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德者,本也”、“德为才之帅”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所包涵的优秀德育精神资源为指导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品性纯朴、道德高尚、有良好情操的新时期好青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在“德”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在校青年大学生来讲就是要搞好学习,因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要通过刻苦努力地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引导自己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取得良好的成绩,为将来走向社会、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后,要“积水成河”、“积跬步至千里”,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一点一滴的实践中。青年大学生要实现个人价值、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就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恒心,我们不仅要高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口号,更要将其精神和灵魂落实到自己点滴的行动之中。青年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必将“一马当先”!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和社会宝贵精神财富的集中凝练概括,是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培育和践行的精神、理念,青年大学生作要坚定不移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者、弘扬者和实践者,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版)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有明确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正是......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原则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原则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认真学习相关理论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关注国家时事政策......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未来百年,中华民族梦想的华丽篇章将高潮迭起,本世纪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先辈的夙愿,也是今人的期许,更是激励年轻学子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大学生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90后的我们,承载着国家的新希望,建设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责无旁贷。因此,我们应该......

    大学生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90后的我们,承载着国家的新希望,建设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责无旁贷。因此,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概念 1.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一般是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具体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