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师教学反思发言稿
学校老师教学反思发言稿
梅花香自苦寒来
—— 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张仁丰
从大学毕业走上讲台到今天,接近十四年了。这十几年见证了一个人一生中最能打拼也是最精彩的日子,记载了一个人一生中最具绚丽多彩,最为激情燃烧的那段岁月。谈不上什么名师,我把自己在专业成长中的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这十几年,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对工作充满激情,上好每一节课,厚积而薄发。
第一次走上讲台,上第一节的情形历历在目,自己也不时的重温那份激动、紧张的心情。第一堂课是最令人难忘的,因为那是你真正成为人师的开始。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你将你的满腔热情都投入到工作中去。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是从2001年开始,那时候的实验小学应该是我们章丘市最早开设英语的学校。因为我们小学英语起步比较晚,从2002下学期才开始我们全市才正式开设英语。因此,那时候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也比较少。小学英语课究竟怎么上,我们都在摸索。就是在这段时间,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凭着年轻的充沛精力,奠定了以后成功的基础。记得在实验小学的时候,一个级部六个班,自己上课的声音从一班到六班就没有改变过,而且每上完一个班后,都对教案有一个新的认识,不断修改教案,直到教学过程很完善了为止。尽管是同样的内容重复上六遍,但是自己从没有觉的枯燥,相反从每一次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是在这样一节节的常态课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第二阶段:千锤百炼,形成风格。
一、抓住每一次教学竞赛活动的机会,在实践中形成风格。
从2004年开始,我们小学英语的各类教学活动逐渐多了起来,这也给我们每位英语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成功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经过三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自己的课堂教学已经有了初步的风格。2004年10月我参加了章丘市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获得了一等奖。之后又参加了教师全员创优活动,后来演变为教师素质大赛;教学能手比赛、济南市优质课等等。每次比赛,都感觉自己的教学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样的教学竞赛活动,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是及有帮助的,因为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他会考虑到方方面面,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对学情的分析、教学方法的使用甚至是每一句话该怎么说,有什么目的。经过这样一节课,你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你会从中学到很多,那么你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就会上一个台阶。所以说,我们每位老师都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并且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因为它是你的得意之作。无论是什么样的公开课,哪一级的公开课,我们都要认真对待。
二、坚持学习,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水平。
对于我们英语教师来讲,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自己英语知识储备的更新。像口语、听力以及一些比较流行的英语现象等等。专业知识是我们教师的立身之本,由“一桶水”到“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的新的挑战。
那么另一方面的学习就是关于课堂教学的。我们现在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多,尤其是听课的活动。那么我们要学习他人的长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全盘接受,而是要吸收符合你自己的特点的那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所以你要了解自己的特点。本来你是属于比较内秀的那一类,而非要学蹦蹦跳跳,很煽情的那种,那效果可能就不会好。因此你的课堂,你做主!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三个阶段:静下心来,潜心教育。
在经历了那些风风火火的参加教学竞赛的日子之后,最近一两年渐渐沉寂下来。一方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需要给年轻人机会;另一方面是自己似乎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我是不是一名成功的教师?教育的真谛在哪里?如果说我之前的那些成绩是偏重于“教书”的话,那自己在“育人”方面可能很欠缺。我感觉我们的英语教师在“教书”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在“育人”上还需努力。也许与一个客观原因有关:我们担任班主任的很少。如果说这算是一个理由的话,很牵强。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育人”的义务。因此,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怎样教育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怎样教育学生?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我感觉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就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滑坡。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怎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吴非老师所说的“如果学生只不过是‘高分低能’,以后还有改造发展的可能;如果是‘高分低德’,那就完了。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没有贵族阶层,但是不能没有绅士风度;在丧失了绅士风度的社会,文化教育至多也只能起到油漆的作用—粉饰涂抹而已。”因此,我也在不断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二篇:老师教学反思
老师教学反思1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但也有不少教师走向了片面化,走进了教学误区,这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
误区一:只要活动,不看对象。
教学中,许多老师认为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考虑教材的实际,于是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讨论、辩论、观察、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一会儿要抬头看录像,一会儿又要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还有的老师是由于上面要求上课时开展活动,于是下面推广开来,根本不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把别人的东西生搬硬套,与课堂脱轨,与学生分离,只重形式不讲结果,忽略了具体对象、环境等。
另一个方面就是活动设计时过于简单或复杂。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对这些人生经历不多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他们失去自信心。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设计课堂活动,就必然使大部分学生闲置,局限了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了对象(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
误区二:只要出新,不管科学。
历史教材编写的都是一些没有争议的广泛论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论,依据的是科学性的原理,当然,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史实史论都是编写教材者的谨慎选择后编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追求标新立异,通过活动得出的结论有别于教科书甚至相反,把少数人的意见当作真知灼见,甚至于出现为希特勒翻案,为江青**等问题,忽视否定了基本史论、基本史实。对学生的各种看法、新意见一律赞同,丧失了科学性、原则性,甚至于对学生从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记了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只要有新意、创意,不管科学性,甚至于对神话传说中夸大的成分也不加以纠正,一方面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为历史就是电视、电影、神话故事中所讲的那个样子,对历史教材产生迷惘,不信任的态度。区别不了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的历史;另一方面很可能对发育成长的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产生错误的史学观、人生观、世界观,达不到学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的目的。
因此,一方面活动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科学性原则,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开导、纠正,使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
误区三;只见开头,不见结尾。
在历史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比较系统性的专题研究,或者是需要大量史料来证明的东西,因此需要学生去探究。一开始时学生积极性很高,精神抖擞地搜集资料,搞一些调查研究,对课本、教师所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但由于时间、精力的关系,再加上对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的水平有限,又缺乏老师及时有效的引导,自然研究的不够专详,得出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甚至最后不了了之,只留下一些疑问和悬念。这反而影响了学生本来对历史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的把握。清晰的历史脉络、历史问题反而变得含糊不清,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虎头蛇尾”在活动课中千万要不得,要做到有始有终,明确目标,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掌握真理。
误区四:只讲氛围,不谈实质。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老师教学反思2
今天上午讲《出色的老师》这一课,课上完后感觉效果很不错,我没有多讲,靠学生的自学交流,就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我想总结一下小小收获:
一:导入
抓住“出色”问学生怎样理解“出色?”
学生的答案:优秀,不一般,超出一般人……
二:词语解释结合课文句子理解并造句运用
至理名言/乐极生悲/愤愤不平
拾金不昧/坐立不安/幡然醒悟
学生理解很好,造句得当,是我没想到的,是一大惊喜。
三:抓住课文线索理请课文顺序
赠表丢表得表受罚醒悟
四:抓主要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找出我心理情感变化的语句,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交流体会在写上旁批!然后用心读一读句子
五:抓住学生巧汇报
1:赠表时语句并体会表的重要,弥足珍贵,亮点学生说珍贵的不仅是表,更是友情,为下问埋下伏笔
2:丢表时语句并体会伤心失魂落魄,夸张的写法体会丢表心情,朗读时几乎带哭调
3:得表的惊喜激动,抓住“天哪”读出高兴的眼泪掉下来。再次见到黑大哥时的反问句体会感激惊讶不解,抓住另一个“天哪”句子对比理解“乐极生悲”具体含义。
4:接罚单时的极其困惑和埋怨理解为什么把表给我,又举报我
5:醒悟了什么?公德的重要。
六:拓展交流
身边违反公德和规章制度的行为,如何纠正自身不规则行为。
七:总结
为什么说黑大哥是位出色的老师?
照应导入“优秀”“不一般”“超出不一般”……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
整节课,由学生主体完成,理解很好!只是做了适当点拨总结,很轻松,效果显著!充分相信学生潜力,自主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老师教学反思3
尊敬的华校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首先我代表高岗镇中心小学的所有老师、学生感谢华校长和各位领导对我们镇教学的关心与支持,谢谢。很荣幸今天又有机会与各位同行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探导。有了你们的指导,我相信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又会是一个质的进步。
这节课展示的是《出色的老师》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继续学文,抓住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的变化及其原因,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2、认识到遵守公德和维护公德的重要性,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觉遵守公德的精神。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试写一篇作文。
重点:弄清“我”情感的变化及其原因。
难点: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课改实施了多年,课堂教学也从热闹的作秀回归到朴实扎实,但到底返朴归真到怎样程度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呢,到今天,我还在探索中,
备这篇课文时,我一直在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引领学生从整体感知——重点品悟——整体回环升华,也就是从“文字——物象——意象”的学习。我决定抓住丢失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翻然醒悟的故事情节进行整体把握文本,再紧紧围绕“我”的情感变化来品悟,引导学生透过这些词句的阅读、感受、思考,潜心的触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对话,产生共鸣。从感受我对黑大哥的态度变化中,一步步领悟他出色的原因是教会了我遵守公德维护公德。按着这个思路,我又相机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落实好本文出现的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如比比喻、反问、心理描写、语言描写‘AABC结构的词,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等。就这样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其实一开始我想按常规课上,把每个自然段的知识点落到实处就可以了,抱着投石问路的心态上,借我们县的大师们的慧眼帮忙整合下,我们的公开课与常规课可以完美整合吗可我们学校的一些领导和几位语文教学骨干老师说,不行,公开课不同常规课。
我所展示这节课,虽然按预设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有许多不足,期待各领导、老师给予指点迷津。谢谢。
老师教学反思4
沙与水能够带给幼儿非凡的感官体验,引导幼儿在玩耍中发现与探索,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能促进幼儿运动机能、感知、平衡协调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为了丰富幼儿园沙水区的活动,20xx年,美国幼儿教育专家Sherrie West与Amy Cox根据多年的研究与一线教学经验,联合编写了《沙与水创意游戏集锦(Sand and Water Play)》一书。
《沙与水创意游戏集锦(Sand and Water PIay)》介绍了丰富多彩、令人意想不到的沙与水活动的材料与独特的操作方式,还提供了详细、可操作的活动安排与指导。每个活动都由幼儿发展目标、材料准备、活动安排、活动小贴士、开放式问题以及活动关键词组成,给予教师最为详尽的指导。幼儿发展目标指每个沙与水活动对幼儿智力、语言、情绪、社会性、体格等方面发展的促进目标,教师可以参考这些目标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材料准备提示教师每个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一些特别材料的具体制作方法;活动安排指从活动场景布置到收尾工作的具体指导、安排以及注意事项;活动小贴士额外地给予教师一些活动建议、提示,从而提升幼儿活动的质量;开放式问题帮助教师激发幼儿对活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活动关键词把整个活动浓缩为几个词语,更易于幼儿理解活动的内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沙与水创意游戏集锦(Sand andWater PIay)》一书介绍了70多个游戏活动,分成7个不同的类别,即艺术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环境活动、户外活动、科学活动、水的活动以及五花八门的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我们以艺术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和户外活动为例,介绍书中的活动。
一:艺术活动:彩色沙球
幼儿发展目标
1.智力:幼儿能够对艺术元素,如线条、设计、创意与形式形成良好的理解。
2.情感:幼儿能够良好地释放情感。
3.体格: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材料准备
绘画工作服、防水牛皮纸、水彩颜料、水、容器、图画纸、各种小球(弹力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磁性球等)。
活动安排
1.活动前让幼儿穿上绘画工作服。
2.把水彩颜料放入容器内与水混服。
3.把防水牛皮纸插在沙水区中,分隔成几个区域。
4.把各种小球放在稀释后的水彩颜料内。
5.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滚小球,在沙子上留下五彩的图案。
6.教师可以将白色的图画纸按在有色彩的沙子处,把颜色印在图画纸上,然后举起图画纸问幼儿:“纸上的东西像什么呀?”
开放式问题
1.你还能怎么玩球呢?
2.你在沙子上画了什么,说一说吧?
关键词
目标、弹起、抓、滚、设计、形式、线条、观察
“彩色沙球”活动中,幼儿根据蘸了颜料的小球滚在沙子上的痕迹展开想象,这不仅新奇有趣、引人人胜,还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线条、颜色中想象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同时也让幼儿对颜色、线条等艺术元素更加敏感。
二:角色扮演活动:考古学家与化石
幼儿发展目标
1.智力:增加幼儿对古生物学的知识,了解化石的形成。
2.语言:促进幼儿视觉分辨能力的发展。
3.体格:加强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4.多样性:幼儿能够意识到,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喜欢玩恐龙,当考古学家。
材料准备
小物件(恐龙玩具、骨头玩具、贝壳等)、熟石膏、沙子、石子或鹅卵石、塑料小刀或冷饮棍、纸、记号笔、粉笔。
活动安排
1.把小物件放进熟石膏中浸泡成硬块。
2.把沾染上熟石膏的小物件放进沙子里,用沙子、石子或鹅卵石覆盖。
3.为幼儿提供塑料小刀或冷饮棍(或者其他类似的安全物件)。反复提醒幼儿使用小刀时的注意事项。鼓励幼儿刮落小物件外的一层熟石膏。
4.当幼儿刮落熟石膏,露出小物件的一部分时,让幼儿停下来,把小物件露出的部分画下来。然后让幼儿猜这个小物件是什么,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想象画出该物体的全貌。
开放式问题
1.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化石呢?
2.挖到化石之后我们该怎么做?
关键词
发现、调查、化石、考古学家、猜想
“考古学家与化石”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可以化身为考古学家,环境的创设与活动的形式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比普通的“过家家”更加富有体验性。此外,男孩女孩共同活动,打破了“男孩更喜欢玩恐龙,考古学家都是男人”的固定思维模式。
三:户外活动:沙子大杂烩
幼儿发展目标
1.智力:认识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
2.语言: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能够写出富有创意的菜单。
3.情感:在做“沙子大杂烩”时,能充分锻炼幼儿的触觉。
4.社会性:在做“沙子大杂烩”时,幼儿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材料准备
大自然中的物体,如石头、木棍、叶子、小草、小花等,沙子、工作服、水、小木棍、纸笔。
活动安排
1.和幼儿一起去室外收集“大杂烩”的材料。
2.准备玩沙台,倒入沙子。
3.让幼儿穿上工作服,以免弄脏衣服。鼓励幼儿在沙子中加入不同的材料,并用小木棍搅拌。
4.让幼儿发挥想象,在调和不同材料的'过程中,想出特别的大杂烩“菜谱”,想得越多越好。用纸笔记下自己所想的“菜谱”,和其他幼儿进行分享交流,汇总成一本班级“菜谱”。
小贴士
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增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当然,在搜集材料的同时,也要提示幼儿不要乱拔正在生长的花花草草,挑选掉在地上的花瓣、树叶即可。
开放式问题
1.如果把沙子和水搅拌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沙子会溶在水里吗?
2.怎样做才能保护大自然?
3.湿沙子和干沙子,哪一个更重?
4.湿沙子和干沙子有什么不一样?
关键词
生命、搅拌、大自然、尊敬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幼儿最好的玩具,幼儿可以大展身手,大胆探索身边的环境,促进幼儿自然感知能力的发展。“沙子大杂烩”活动中的一大亮点——制作“菜谱”,能够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沙与水创意游戏集锦(Sand andWater PIay)》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简单易懂、有趣的沙与水趣味学习活动,帮助幼儿获得乐趣,促进幼儿发展,同时,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共同进步。此外,在沙与水活动中,教师还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刺激幼儿各种感官、激发好奇心的游戏环境;时刻注意幼儿的行动,避免发生无人照看的情况;要求幼儿在玩沙前与玩沙后都要洗手;每次活动后及时给装沙子的玩具盆、桶等工具消毒。
老师教学反思5
回想《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资料,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资料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资料之一。
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我的生活体验说说角是什么样貌的,然后在主题图中找出角,并抽象出角。再经过动手做角、折角、摸角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供给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我经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很多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构成过程,让学生把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但这节课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各环节在衔接上不流畅,资料编排上顺序紊乱。
二、课堂灵活性不够,课堂应对本事有待提高。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不到位时,如果把“角的大小”这一资料先放下可能效果更好,“角的大小”这一资料较抽象,在学生对角的认识不到位的情景下讲解,让学生对角各方面的认识更混乱。
三、课堂语言不够丰富,表述本事仍需改善。
老师教学反思6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本课的第二课时我是用“引导自学”课型完成的,班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能根据我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在讨论的环节中,小组长能合理安排组员讨论并提出疑问。课堂结束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的课文概括能力不够。
在自学“课文三、四、五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时,部分学生概括字数过多,不知怎么去取舍,有的甚至是大篇的段落复制。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对孩子进行专项训练,告诉他们其实可以用“人类根据什么而发明或设计出什么”。在之后的全班交流环节中,经过我的提示,大家对四、五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就得心应手了。
2、时间没有把握好。
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环节中,学生纠结于“课文三、四、五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时间有所拖延,以致整个课堂结束有所拖延。
总之,经过其他老师的评课,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自然,但在时间的设计上要更加合理,不要在某些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考虑的更全面。
老师教学反思7
如果说学生在第一个月的学习态度是一种带有好奇心的学习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个月的学习应该就属于一种习惯性的学习态度。学生们经过一个月对各科老师的考察,已经知道了如何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喜欢化学的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配合老师,去努力地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正是老师所期望的;反之,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表现出一种无聊的行为,甚至有时候会有意地破坏老师的教学工作,这也是老师所头痛的……有一句俗语说:一个老鼠坏一锅汤。假设在我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学生是不是也会像老鼠一样影响着整个班风,甚至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呢!实践证明会的。
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通过教学观察和总结了学生的行为表现,发现有些不良的行为确实会很快的在班里传播,如果一个新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而不及时处理的话,以后的教学工作会变得举步维艰。如何才能更好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意见,也希望有经验的教师们能够给予指点。教师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思想认识,对待学生不能情绪化,应该用信心耐心和诚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
3、班主任应采用“鼓励与惩罚”的形式来管理班集体,好则嘉勉,错则改之,从而加强学生们的守法意识,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
4、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学习,让学生认识到“1+1>2”的深刻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奋斗拼搏需持久,天道酬勤是真理。”
我相信自己一定会越来越出色,因为我从未放弃,我也相信我的学生会更加优异,也因为我从未放弃。
老师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
学生对这课比较感兴趣,教学时第一课时时,我引导学生读完课题后针对课题质疑,学生们有很好的观点: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能成为人类的老师?……我将比较典型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朗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朗读生字词、课文,在将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解决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多数学生都能将问题解决掉。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时,我主要是出示一张表格,引导学生找出人类的老师有哪些。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就没有什么难度了。在讲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查资料,看看人类的老师还有哪些。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很多学生找到的资料非常有价值。
老师教学反思9
在上这篇课文时,我一直在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引领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感悟语言,领悟主旨。我决定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中的关键词,“牵一发动全身”,主要想紧紧围绕文本,依托文本来实施教学,引导学生透过这些词语,阅读、感受、思考,潜心的触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对话,产生共鸣。按着这个思路,我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一、抓住情感线索,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当以读为主。读既是促进学生感悟内化的途径,又是学生感悟外化表达的载体。本课时多样的“读”让学生更好地亲近了文本,感悟了语言。例如:除了课堂常见的指名读,体会“我”惊喜与激动的心情的分角色品味读、改句式读,感悟“我”从“乐极”到“生悲”情绪跌宕的师生声情并茂的合作读,为理解“愤愤不平”而进行的联系上下文快速浏览读,听完老人一番真诚的话,“我”翻然醒悟后的齐读等等,学生在读中,悟中读,读着,想着,比较着,玩味着,体悟着,情感因子被点燃,他们逐渐走进文本,走进角色,与人物共鸣,与作者交心,发自内心的赞叹:“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二、点拨,引领着学生思考
课堂上,如果学生的读书有思维参与,读书就会具有持久的动力。当然,为了落实目标,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首席”角色是不能丢的,在学生个性解读时要鼓励,在学生认识肤浅时要引领,在学生矛盾困惑时要点拨。
如:在理解了“仗义”这个词,学生并没有读出后面的感叹语气后,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我’看来,黑大哥怎样做才算仗义?”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纷纷发表意见:可以把“我”叫到一边,悄悄的告诉“我”,让“我”去补过;可以先帮“我”撕下广告,再来教育“我”……总之,不要告发“我”!再让学生细读第8自然段,他们发现,这样的高额处罚和黑大哥这样的处事方式,都让“我”不能接受,心里极度愤懑!于是,学生读得声情并茂,相信他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这样不断的点拨,引领着学生思考,进行读书的指导和提升,有层次,有梯度,就能够把学生的认识不断引向深入,把学生的感悟不断引向深入。
当然,课堂中的失误也不少。例如:在教学黑大哥送还手表又告发后我的情感变化的段落时,在学生深入体会我的内心想法和黑大哥当时的内心世界这一复杂的情感时,没有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把我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而且,在这一段的体会中,教师的小问题设计太多,导致此环节师生问答的次数较多,教学显得有些累赘。其实,这时完全可以把细节整合化,放开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我和黑大哥的神情,揣测我此时和黑人大哥的内心世界,这样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课文插图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最后环节设计的讨论:“为什么我和老太太都认为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此时下课铃声响了,为了体现教学的完整性,我只好把这一环节自己做了小结,草草在黑板上做了板书。虽然,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但文章真正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讲公德的人却没有给学生点破、点透。这些地方是本节课留下的一些遗憾。
老师教学反思10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思品课教学的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必须抓好三个落实:
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抓落实
凡教有关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课文,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开始阶段,就注意安排调动学生主动性的环节。如开展先导性的课前活动或预习性的阅读和议论,促使学生接受课堂教育与训练都能出自内心的需求,表现出“我要学”的心态。具体做法有:
(1)要先让学生对名人事迹有所接触和了解,引起议论和赞扬,初步产生敬慕之情。这样,学生就能从中感受到学习名人事迹的意义所在,从而激发出学习的主动精神。
(2)要先有意识地提示学生寻找自己或身边的人和事中可与课文内容联系的联系点,引导学生做好联系实际的准备。这样,行为习惯表现好的学生就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表现不够好的学生也能由此而理解到上思品课对纠正自己缺点的好处,变被动心态为主动心态。
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要抓落实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明确其中的意义和好处所在;另一面让学生在知理明理的基础上,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到在接受养成教育和决择自己行为习惯时,都能达到自觉的程度。
三、激励学生的自律性要抓落实
养成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它需经常激励学生的.自律性,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认识并理会到榜样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激发学生自律的动机,再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出行为上的闪光点,最后勉励学生学习榜样,经常进行自律。经教育和自省自律而有了进步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自律并克服缺点的勇气得到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律的好处,感到有信心养成乐于自律的品格。
老师教学反思11
小学1~2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1~2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的重要途径。它根据学生年龄小、对有趣、生动的图画有着浓厚兴趣的实际特点,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图画为写话的载体,对学生来进行写话的训练,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画内容后,明白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最后能够清楚、完整地写出图画上所要表达的内容。
看图写话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图上的内容转化为文字,观察要有顺序,要突出重点,还要合理地想象。写话就要将观察所得,围绕图意,有条理地具体写出来。这样就有效地锻炼和发展了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看图写话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的自信心,为打好写作基础,及顺利过渡到中、高年级的习作、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看图写话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所以上学期我基本上每两周就会让学生写一次看图写话。第一周的时候我会出示图画内容,先讲解然后学生写。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写话我都会认真批改,有些学生还会要重写。然后第二周的课堂上,我会将写的好的学生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出来,以示鼓励。同时这节课我还会让学生将我修改后的作文重新誊写一次,以加深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看图写话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低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时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1、观察不细致,缺乏深入的观察。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图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及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2、重点与细节描写不具体,过度概括了画面的内容。
3、多幅图看图写话时,观察缺少顺序,观察顺序过于随意,或不能从整体到局部去观察。前后内容不连贯。
4、发挥想象时随意,不能合理想象,跳跃的思维导致偏离了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
老师教学反思12
《我当老师》是一首天真活泼、极富儿童情趣的歌曲,节奏活泼明快,旋律幽默诙谐,歌词具有童话色彩,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歌曲二四拍,节奏较复杂,每个乐句都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时要做到吐字轻巧,声音有弹性,唱出俏皮、幽默、欢乐的情绪。
在这堂课中,我先从“森林的声音”入手,用森林中的音乐和背景创设了一个趣味性的情境,然后通过让学生选择四位小动物模仿它们的叫声,让学生在“玩”中进行节奏训练,掌握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同时,通过为《我和老师》的旋律音乐伴奏,同时在活跃轻松地氛围中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
在前面的导入以后,我又设计了“上课口令”这一环节,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即后十六音符及休止符,由于休止符在第一个环节已接触,学生很容易把握,但对于后十六分音符,由于二年级教材中极少接触,少数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打出节奏,所以一开始打的时候有点乱,练了好多遍,以至于后面的时间有点紧。但我觉得这个环节还是很有必要的,经过这个环节,学生在后面的乐句学习就很容易上手了。
在歌曲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整体聆听范唱2遍,用提问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歌词,在整体感受之后,再将歌曲的乐句分割开来,逐句教学,这样的目的是一方面降低歌曲学习的难度,毕竟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这首歌还是比较复杂的。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结构。可是,上完这个环节,我发现分开唱时,学生都唱得不错,可一下子将整首歌的歌谱一下子呈现在他们面前时,让他们一下子连起来时,少数学生不能跟上。如果在这里可以先在歌谱上稍作引导,或让学生跟琴默唱一下,就可以使全班都能跟上,估计到全面,教学效果也将更好。
在歌唱时,我把动作加在了第一二句休止符的地方,而不是整句乐句都加动作,这样做一来可以活跃气氛,感受体会乐句的情绪,更主要的可以通过动作,使学生辨别各乐句的节奏特点,知道哪里空长一点,哪里空短一点,并能准确地演唱出来。这样的设计效果不错,学生一下子就可以唱准四分休止符及八分休止符了。
在唱会歌曲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创编环节,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创编新歌词,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发挥,很受学生喜欢,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选用少数学生的新词,有些学生显然有点失望。
在本课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我觉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回答问题时,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占了主导地位。此外,课堂活动更全面地估计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这也是以后音乐课必须和改进的。
老师教学反思13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希奇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读来琅琅上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课的开始我便创设情景,以优美的语言和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看图读儿歌识字这个部分中,通过听录音,并说说你听到的词句这样的训练来出示儿歌。在读儿歌时,我又不断地转变学习形式,或师生合作读,或男女生比赛读,当然,在聆听学生朗读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具备一双敏锐的耳朵,一旦发现学生有读错的地方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如在“我家有个小弟弟”这句话中,“弟弟”这样的叠词,第二个“弟”改变声调读轻声音,如果发现有学生读错,就要及时予以提出,并纠正。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5个,其中“希、奇”两个字在揭示课题时就出现了,于是,我就组织先学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用了编顺口溜的方式让学生很快地记住这两个字的字型。如“奇”:大加可,奇奇奇。这样的形式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大大增强了识字的效率。其他三个字的学习则放在了读完儿歌之后,大多也是采用了让学生想象记忆。如学习“米”字时,我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一下平时我们吃的米是怎样的,以此来增强记忆。最后在复习巩固部分,我又设置了两个学生喜欢的游戏,一方面激活了课堂气氛,一方面又复习了所学的知识。
这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声母jqx并能学会拼读音节“xi、qi、ji”。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因此,要把拼音教好,让学生会拼、拼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很难的事。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应该采取“循序渐近,不断感知——初步认识尝试应用——半扶半放,逐渐掌握——独立操作,熟练运用”这样的步骤,让其掌握规律和方法。
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的特点。学龄儿童特别喜欢一些顺口的儿歌。若把它与记字形联系起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经过启发、观察、思考编出了很多琅琅上口的儿歌,如“左上圆圈qqq、竖弯加点jjj、一个大叉xxx”,在教学j、q、x 与ü相拼时,理解ü上两点省略规则是这一课的难点。我就即兴编了一个小故事:ü妹妹是jqx的学生,她每次看到jqx都要脱帽行礼……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ü和j、q、x相拼要舍去两点的知识要点。拼音和识字教学还要做到互相联系,互相穿插,拼音节和读生字要有机结合。如在让学生拼音节
“jī”时,我就让学生复习词语“母鸡”,再找找儿歌中带有这个音节的字,学生通过再一次的朗读,他们找到了“飞机”的“机”。拼读一个音节,既复习了生字又朗读了课文,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老师教学反思14
我担任初中一年级组的体育教学,我觉得游戏课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经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团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供给了良机。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经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团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并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异常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立刻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进取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利用游戏比赛培养适应本事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理解,情绪十分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供给再赛的机会。同时还能够经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必须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理解意外事实的本事,从而增强抗挫折本事和情绪调节力。
老师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自主预习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在谈到:“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习过?时,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个人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孩子们畅所欲言。
其实,学生也是人,他们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的是要靠我们去引导,教给他们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我们做老师的可要充分相信学生,千万别什么都放不下,那样的话,学生累,你更累。
其实,说来也有些汗颜,孩子们说的有些内容,我还不知道呢。看来,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第三篇:老师教学反思
老师教学反思
老师教学反思1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本事,所以其课堂教学具有不一样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经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资料编排突出了对这种本事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历史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这次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是应当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本事,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历史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就必须融入历史的海洋,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所以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能够使用历史表达自我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不一样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
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进取性。历史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历史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资料,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能够讨论本课的问题,并且能够用历史发表自我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教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本事,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历史,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教师时常督促。
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简便,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用何种姿态应对学生。教师在不能体罚的情景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老师教学反思2
这节课是目标主要为:熟练掌握8的组成,加深对8的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8的有序的组成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有序的思考能力。
首先我创设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带小朋友拍电影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乐于学习。在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中我就极力为有序作铺垫,通过分气球引导孩子有序地复习了2—7的分与合。接着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一些抽象的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有难度的,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让孩子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对于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对孩子加深记忆也是很有帮助。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初步的数学意识。
最后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练习,如:手势操、找朋友、智力大冲关等,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已经学习了20分钟后,最容易思想分散的时候,用上这样生动的学生热爱参与的情境活动中,既轻松有巩固了知识,以不同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超市购物”这一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整节课用去数学乐园游玩为线索,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但教学中我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我的评价方式还比较调。我想除了要语言上表扬激励,“奖励”一些带有漂亮图案的贴纸或者其他一些小礼物,还可以用肢体语言,还可奖励学生认真倾听可以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注重行为,形成榜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老师教学反思3
教学时,我将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让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大仓老师所具备的令人感动的品质。课件给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与热情。在教学习过程中,我也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发表意见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一开始学生还稍显拘束,不愿意表达见解。但经过我的鼓励与激发,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站起来发表看法了,居然连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徐子阳也高高举起了小手,顿时一股暖流从我心头流过。
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教材的钻研,多向师傅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老师教学反思4
第一篇习作是要学生写写暑假中的点点滴滴。我先让学生先说说暑假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主动说的较少,我告诉学生像平时同学们课间聊天一样,有什么说什么,不要受拘束,开始学生可能有些不习惯,后来渐渐适应了,举手的也多起来。从回答中可以看出跟备课时有很大差别,原来估计两个月的暑期,外出旅游、参观的总有不少吧,我还准备了一篇写旅游的优秀作文介绍给大家,结果出乎预料,全班50几人只有不到十人旅游过,看来我对学情还不了解,预设不等于生成,我决定将重点放在辅导其他题材上,最多的是学会一种技能,比如钓鱼、炒菜、打羽毛球等,我告诉同学们出去旅游,是快乐的,见识了祖国的名胜古迹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但平常的事情也会记忆犹新,为什么呢?因为不仅仅快乐会印象深,其它比如后悔、委屈、难受等情感也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提示下,学生似乎一下了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油然而生,我只是提醒大家要写真实,写出真情实感,对于怎么写具体我则没有谈,另外我只是让他们先列了提纲,然后直接在习作本上写,没有先打草稿再誊写,考虑到这样一是可以节约时间,二是督促他们写认真,以往他们誊写只是将草稿复制了一下,还不如直接写再在本子上规范地修改呢。
写好后直接在课堂上点评了两个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参与到点评中,然后再让学生继续修改。收上来的习作比以往任何一次的质量都高
老师教学反思5
1、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本节课的设计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选择了开风扇、关门、擦黑板、移动粉笔盒、平移小房子、给房间设计一扇门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2、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
设计本课时,我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情境与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在自主观察、思考、操作、讨论、交流、分析、推理中探究知识。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探究兴趣和思维火花,都给予了由衷地赞赏和肯定。整节课,学生们都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让数学知识“活”起来,让数学学习“动”起来。
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设计了“用手势或姿体语言表达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创造符号表示平移和旋转”、“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设计一扇门”等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老师教学反思6
今天给初一上课,学习的主要话题是关于用英语问候他人。教学内容大多以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主。以前教授时我针对课文内容作如下的安排:
1、学生听录音,感知课文。
2、听音,识图。
3、听音,重复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上完课我发现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我牵着走。老师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中,可是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案做了重新调整,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热身复习之后,我交待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多学一些礼貌用语。我们要开展评比“礼貌星”的活动。看谁能获胜。任务的明确,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积极性就高了。当我组织学生参加“找朋友并问候你的朋友”的活动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他们拍着手,兴致勃勃的去交朋友,用英语问候朋友。
这种活动的设计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当然了在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环节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如: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鼓励学生平日里多说英语,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适时适宜,辅助教学。课堂中游戏不宜过多,时间不易过长,以帮助和记忆教学内容为主题为宜,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学生天**玩,提到游戏不免就会飘飘然,课堂很容易失控,教师必须在游戏前讲明游戏方法、游戏规则及一些奖惩制度等,同时教师要根据时间掌握好游戏的长短。此外,教师的语言很重要,以鼓励和赞赏为主。游戏的内容及方法可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而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是师与生,可以是生与生,可以是少数人,也可以是多人结组进行,但要注意:
第一,要让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其中,体验快乐。
第二,要有层次性,即游戏内容要有深、浅之分,要让不同的学生吃到不同的“饭”。这样在游戏中让学生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失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良方。
老师教学反思7
本课的活动目标是在让小朋友理解故事资料的基础上会讲故事,明白大人对我们很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为小朋友们介绍一个生气的小朋友——阿贵,他为什么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儿能有较高的兴趣,跟教师一齐听听这个故事,在导课部分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的进取性,使幼儿注意倾听。
听完故事后,引导小朋友说出,阿贵为什么会期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人呢?他的愿望是在哪里实现的?在梦境中阿贵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遇到了什么困难?在此部分经过提问的方式使幼儿充分理解故事。能够大胆来表述故事,进行自由的交流,锻炼了小朋友的理解本事、表达本事、交流本事。在练习巩固的环节,让小朋友们对阿贵所遇到的困难按顺序进一步进行表述,在那里进行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训练小朋友们表达事物的条理性,让小朋友们进一步理解大人在对自我的重要性。
在授课过程中,没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训练幼儿的表达本事,如果在此活动中将此部分进一步深化、扩大,幼儿的本事将得到更好的培养。
中班后期幼儿已经能够完全欣赏理解短小的散文诗的涵义和意境。在看到幼儿对欣赏活动充满兴趣的时候,我觉得,停留在让幼儿感受意境,创编几句还是不够的,还能够进行第二次欣赏教学活动,教幼儿朗读诗歌及再次创编。因为幼儿对诗歌已经产生兴趣了,他们爱听,想念,教师就能够在帮忙幼儿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熟记诗歌资料,并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更是对散文诗意境的深入。同时,教学时,除了让幼儿说一说外,还能够启发模仿,并把幼儿模仿的诗句编成一篇散文诗。并可用身体动作表演,体验调皮的情绪。我想用不一样艺术形式的同构活动,会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
老师教学反思8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的窗前,明亮的灯光···”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的眼前不自觉的也浮现了一幕幕画面,我的眼睛湿润了,这首歌听了一次又一次,伴随着几代人成长,可是唯独这次令我最感动,这是小学音乐一节歌唱课,这首歌曲是一首歌颂教师,教育小学生,从小热爱老师的歌曲,
她以优美抒情的旋律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在歌曲的教学中,我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网毒入手,激发学生负有感情的歌唱,脱离了情感的教学,音乐会黯然失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歌曲,在歌曲学习中,我抓住了“情”字。以情字入手,从歌词的朗诵入手,学生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艾诗尽失,以及对教师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学生对教师爱的热流在心中缓缓涌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情绪表现力,教学中我采用自由朗读,极度个人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从内心增添几分对教师的热爱之情,接着播放歌曲录音,要求学生注意聆听歌曲翻唱,并要求学生在心中默唱。
有情才有生,我抓住学生此时良好的情感体验,顺利进行下一环节教学学唱歌曲,首先我弹唱的歌曲给学生进行翻唱,然后我找我琴声起时,学生自然的随着我的'琴声唱起来,学生歌唱的情绪是那么的投入。学生学唱歌曲后,我对歌曲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艺术处理,为歌曲增加了哼鸣,配了朗诵和领唱歌曲的情感情绪得以进一步升华,下课铃声响了,但学生学习歌曲的情绪仍很高涨,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再一次深情并茂的演唱了歌曲,这节课,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们非常喜欢音乐课了。
老师教学反思9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课一开始,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我课前准备了一包彩虹糖,找两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来,请一名学生把彩虹糖分给他们,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块彩虹糖,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接着我让孩子分别尝一块彩虹糖,提问:现在有多少块彩虹糖?进而导入课题。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于是我采用了“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10—1=9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出现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嬉戏,突然一只小鸟飞走了。这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学生有权利叫另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0 10—()=()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四)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此时,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老师教学反思10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从至今一向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教师明白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进取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必须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教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景,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应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所以,教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本事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构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确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本事,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终,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头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老师教学反思11
?秋天的雨》是一篇想象奇特、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抓住秋天的特点,写了秋雨到来后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作者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文章描写具体生动,用词精确。
我在导入时,用了精美的秋景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更用上舒缓的音乐把学生带进了秋天的意境,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对秋天的注意力和激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学习课文,学生显得迫不及待。在学习优美文段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图文结合,重视朗读训练,读出秋景之美,读出喜爱之情。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想象图面,融入秋情,其乐融融。课后作业能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和喜好来布置,既受学生欢迎,又能体现新课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教学理念。
教后知不足:
本节课的特色就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以读促说。学生读的多,但读的形式还比较单一,没有采用多种形式,齐读比较多,指名读,分组读,竞赛读太少。在读课文后进行了评价,但读的指导上还欠缺。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不够,还没有做到大胆放手。今天的我只能用“实践出真知”勉励自己,今后在经常总结和反思教学的同时,将不断锤炼自己对课堂进行状态的敏锐感知能力,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
老师教学反思12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移步换景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二句,云水生春意。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因着春天空气的湿润,也低低地浮挂着,远远地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高低错落,远近配合,构成了一幅平阔旷远的立体湖景图。
三四句,莺燕争春光。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五六句,花草竞春荣。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野花开的开,发的发,摇曳在春风中,渐迷人眼;俯视身下,绿绿茸茸的春草还不够深,骑马走过,刚刚能遮没马蹄——花草都处在竞相荣发滋长之中。可以想见,过后不久,西湖将开出一个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绚丽春天。
七八句,诗人赞春情。诗人骑马扬鞭,指点春色:这绿柳成阴的白沙堤,是我最留连喜爱的地方啊!这是诗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内心发出的由衷赞叹。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风景呢!
老师教学反思13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预设的效果。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①感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太多。②课堂的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学困生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稍作等待,会有新的火花产生。③驾驭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比如在板书的布局上,还有小组讨论的设计上都要做进一步的调整。还有就是对于课堂生成性的资源不能很好的应对,教学机智还是不够。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与一定的引导和帮助,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老师教学反思14
《我最好的老师》应该说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思辩色彩浓厚。主题明确,倡导了一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生很有启发。
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敢于否定,这种科学的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可惜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相当缺乏的。那么这种全新的价值观,应如何建立呢?这篇课文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吗?
课前,我和学生交流了“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己的想法,五花八门。正在学生谈论的激烈时,我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鼓励学生就课文提出疑问,学生很自然地提出,“老师为什么骗学生?故意教给错误的知识?”“学生认真地听,认真地记,按老师所讲地答,为什么这个老师却打了零分?”“这样的老师怎么会是‘最好的老师’呢?”很多学生积极响应,我看时机成熟,抛出问题:“是啊,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吗?”学生很快分成了两大阵垒,一部分认为是最好的老师,另一部分持反对意见。我抓住契机,“为什么这么想?仔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准备说服对方,好吗?”
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分成两大阵营,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随着争辩,学生渐渐地理解了怀特森这个个性的老师,接受了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倾向于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的人越来越多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敢于怀疑的精神没有错,但接受不了怀特森老师的古怪做法。我想,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也没有必要要求他们的看法一定要和我们一致,我们需要等待,也许他们会在以后的某一天里明白理解这个特别的老师的做法。
一节课下来,我兴奋不已,尽管学生的“辩论”还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辩论,很稚嫩,但当我看到学生迫不及待急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样子,我知道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点燃,他的主体意识已渐渐苏醒,学生不盲从也正说明他们独立自主。
老师教学反思15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许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以前我总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学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
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的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老师教学反思
老师教学反思
老师教学反思1
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因此,借助课文来学习《塞下曲》,要在读好诗的基础上,对照课文,进行尝试性的理解学习,我认为对古诗的理解应避免一字一词的理解,要倡导融会贯通的整体把握。但对理解及体会意境的关键词语要较好地把握。例如:古诗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平明”、“白羽”、“没”、“石棱”,这为学生体会李广的力大无比,做了较好的铺垫,通过对朗读的指导以及适时地情境。学生能深入体会到当时的场景,他们能把自己内心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场景。较好的通过读来表现。
老师教学反思2
小班孩子特别喜欢朗朗上口的儿歌,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他们能很快理解儿歌内容,在一定的情境中,他们愿意朗诵儿歌内容,一些孩子能很快学会朗诵儿歌。儿歌《妈妈》内容简单易懂,分为三段,句式整齐,具有一定的情节性,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便于孩子理解。
儿歌《妈妈》这一活动我提供了3幅图片,让幼儿在欣赏图片的时候感受儿歌的意境。我让幼儿欣赏一遍儿歌后问他们:“小朋友,在儿歌中讲到了哪些妈妈?”幼儿基本上能够说出来。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后提问:“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宝宝的?”大部分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最后结合图片,小朋友们也基本能够朗诵儿歌内容,但觉得小朋友们还是不能很好地体会妈妈关心、爱护宝宝的意境,感觉他们只是在学背儿歌。
为了了解幼儿是否能理解儿歌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意境,我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妈妈也关心、爱护自己的宝宝?是怎样关心的?小朋友们的思维不够活跃,都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并没有联想到动物妈妈,说一说其他动物妈妈是怎样爱护他们的宝宝的。
老师教学反思3
每次总是很害怕教学这样的新诗,因为我总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讲解诗句、词语意思的怪圈,把整首诗支解得支离破碎,把整首诗读得味同嚼蜡。总想改革自身的教学,于是在集体备课时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回忆恩师,读好课题。
吴老师陪伴了你整整三年,现在面对严肃的我,你一定记起了吴老师温柔的笑颜;面对陌生的我,你一定记起了吴老师熟悉的话语;吴老师关注的眼神,关爱的抚摩都震动了你的心弦。现在你能说说吴老师对你的好吗?
带着这样的怀念、赞美、感激、敬重,一起对吴老师深情说一声——《老师,您好!》
二、初读,检查预习。
课前,你已经读了很多遍了,现在请你再读一遍,注意用边读边做记号。
交流你已经理解的词语,说出你的困惑,老师来考考你。通过这三个环节扫清字词障碍。
本文一共几小节。(借助《秋天》,明确新诗以自然空行为分节。)
三、精读感悟。
请你自身读一读第一小节,想一想,本小节的重点词语是什么?(高尚)是什么意思,你觉得哪些人是高尚的?
对对子练习,认识对偶。
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句子吗?直接赞美教师的事业高尚——诉说教师的事业为什么高尚——抒发赞美之情。
投影,练习说话:吴老师,你 !…………虽然我们已经分开,但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对你说:老师,您好!
自读第二小节,考虑是围绕哪个重点词写的,分为三层。
想一想“春晖”“朝霞”“甘露”“春蚕”“新苗”“鲜花”各指什么?
读好全文,体会感情。
四、组织诵读
1、聆听范读。
2、同桌自由赛读。
3、鼓励能感情诵读的同学站起来起声诵读。
教学反思
就是这样一份平实的设计,在我的激情下有了真实的课堂,尽管不完美,但我知足,因为平平淡淡总是真。
课堂的重点很明确,理解词语和诗的感情,迁移总——分——总的写法,初步认识对偶。
在说说自身困惑时,记下了一个学生很精彩的问题:课文前面写教师的“心血”与“辛劳”,为什么后面不用“老师,您辛苦”了,而用“老师,您好!”疑问发生时,就是获得理解、知识时,我喜欢这样深邃的考虑,有个性的质疑。让我更加佩服培养他们三年的语文老师,也感到肩膀上责任的重大——如何使这样一群有灵气得小朋友更上一层楼。
上课时,听着学生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发言,有些着急。听着他们大声而乐滋滋的朗读,有些欣慰——他们是喜欢语文的,也有些担忧——高声叫,并不是朗读好啊!
现在我终于明白:老师,您好!是一份真挚的赞美与感谢,是一份来自心底浓浓的情感,要让初入四年级的小朋友用语言来倾诉,总是有困难的。不如,把精力放在有效的感情朗读指导上。
老师教学反思4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的窗前,明亮的灯光···”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的眼前不自觉的也浮现了一幕幕画面,我的眼睛湿润了,这首歌听了一次又一次,伴随着几代人成长,可是唯独这次令我最感动,这是小学音乐一节歌唱课,这首歌曲是一首歌颂教师,教育小学生,从小热爱老师的歌曲,
她以优美抒情的旋律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在歌曲的教学中,我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网毒入手,激发学生负有感情的歌唱,脱离了情感的教学,音乐会黯然失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歌曲,在歌曲学习中,我抓住了“情”字。以情字入手,从歌词的朗诵入手,学生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艾诗尽失,以及对教师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学生对教师爱的热流在心中缓缓涌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情绪表现力,教学中我采用自由朗读,极度个人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从内心增添几分对教师的热爱之情,接着播放歌曲录音,要求学生注意聆听歌曲翻唱,并要求学生在心中默唱。
有情才有生,我抓住学生此时良好的情感体验,顺利进行下一环节教学学唱歌曲,首先我弹唱的歌曲给学生进行翻唱,然后我找我琴声起时,学生自然的随着我的琴声唱起来,学生歌唱的情绪是那么的投入。学生学唱歌曲后,我对歌曲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艺术处理,为歌曲增加了哼鸣,配了朗诵和领唱歌曲的情感情绪得以进一步升华,下课铃声响了,但学生学习歌曲的情绪仍很高涨,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再一次深情并茂的演唱了歌曲,这节课,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们非常喜欢音乐课了。
老师教学反思5
一、试题分析
试题内容分析:本次期末考试知识覆盖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量适中;从试题难易程度上来看,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次基础上不乏适当的拓展。能够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试卷涵盖了一年级下册中所学的绝大部分知识,用不同的题型检查了学生对认识图形、100以内数的数的加减、认识人民币、统计、找规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题型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对知识掌握的比较好,掌握稍差一些的还是解决问题,出错的主要原因还是粗心,没弄清要求或不认真看题。
二、存在的不足
这学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是 1 、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学习差。 3 、由于课时少,学生练习的不够精、不够深,学生的自学意识薄弱,个别学生小动作多。
三、改进的措施。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抓好以下几点: 1 、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 、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现在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换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教师更重要的考虑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老师教学反思6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著名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之间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故事以人物间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地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大作家萧伯纳谦逊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想一想题目中“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为什么萧伯纳称小姑娘是小老师?对于前面两个问题,大部分孩子听完我的问题就跃跃欲试了,显然文中只出现了两位主人公,非常容易判断谁是“大作家”,谁是“小老师”。至于第三个问题,孩子们好像有点犹豫,可能还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述。于是,我让孩子们先别急着回答,细细地读课文,并抓住关键句的朗读,体会萧伯纳为什么称小姑娘为小老师。(对于孩子们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我没有因为怕延迟教学时间而直接采取“填鸭式”的教学,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还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先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得内容,接着我让孩子们边读课文,边体会萧伯纳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娜塔莎又是一位怎样的小姑娘。在朗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孩子们圈圈画画相关的句子,并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读得都很认真,圈画得也很仔细,他们还不忘及时地写上自己的读书心得。有一些孩子虽然成绩不太理想,但通过朗读他们也非常认真地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写在了相应的句子旁边。看着他们勾画地那么用心,我想应该把发言的机会先留给他们。于是,在交流时,我先让这些孩子谈谈自己的体会,站起来的这些孩子基本上都不够自信,回答时声音也不够响亮,但都能表达自己的读书后的感想,这点让我很是欣慰。针对孩子们不够自信的表现,我给予了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们变得大胆多了,有些孩子看到我很认同他们的想法时,一下子有了自信,整堂课上小手便不停地举了起来,看起来格外的兴奋。
通过《大作家的小老师》的教学,使我意识到只要给孩子充分的朗读时间,即使基础很差的孩子他也有独特的见解,我们不能抹杀这些孩子的积极性,而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恢复自信心,从而慢慢地适应课堂教学,跟上其他孩子的成长步伐。
老师教学反思7
在不断的反思与自我总结中,我深切体会到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会心,才能真正受到人文熏陶和感染,也才能闪现出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 课文《老师领进门》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开学头一天听田老师上课的情景,记叙了40年后路遇田老师的经过,抒发了作者尊敬老师、爱戴老师、感谢老师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第一,文中运用了好几句含义深刻的谚语,只有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这些句子,才能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第二,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教学有方,
引导学生品位文本感受田老师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采用从重点句入手,结合文章内容以及关键句子,再回到重点句总结出“桃李情深”。在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上,让学生带着“文学的种子你是怎么理解的?田老师怎么做,为什么能在我幼小的心里播下文学的种子?”学习课文,把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与理解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情到浓时自然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还有一个特色环节,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写话练习,打破以往回答问题的单一乏味,话语从情感中来再回到情感中去。如:结束课文时请学生回答学了本文说说作者对老师是怎样的感情?学生的回答肯定是:我觉得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老师随机改变形式说:今天老师的要求不是用句号,而是用冒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把作者对老师的那份深情写成一段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认真思索,我们才能看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不断成长。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关键。
老师教学反思8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综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过去两年半以来,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我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三、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整合。
在教学中,我往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老师教学反思9
初中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乃至大学体育的一个关键所在。初中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潜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等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在现今的初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的影响,阻碍了体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一、体育教学存在的现状
1。上级领导重视不够,奖金和场地器材缺乏。多数学学习方法校领导把教学改革的重心倾向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与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科目上,没有重点思考体育改革。需要的器材不能得到满足,专业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引进,中学的体育课在很多领导看来就是活动课,学生只是学习累了出来活动一下。学校也不会将很多的资金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因为搞好体育活动是要花钱的。另外,体育器材比较容易损坏,新增器材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器材。
2。教学方法落后,专业老师缺乏,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中学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简单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这样,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地情感,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发挥。我们也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学校场地的限制、教师专业的不同,导致学生只能在给定的几个项目上选取。此外,一些中学学生比较少,体育老师就相应的比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就只有一两名体育老师,这样无疑会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体育项目也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兴趣上来说都是不适宜的。
3。教材陈旧、重复过多,脱离学生实际。中学体育教学是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不思创新,课堂教学仍然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场所。教学资料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重复过多。小学生学的东西初中还在学,高中学习过的大学还要学,这在教学中,脱离中学生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学生上体育课,表面上愿意,内心却极不情愿,严重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对运动乐趣的体验。
二、课程改革和脱离实际的教材资料
学生是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必须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如果他们的业余时间能用在体育活动中,他们旺盛的精力就能得到宣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另外,学生还能够透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的时间,系统的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学习产生用心影响,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老师教学反思10
对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特别是高三一年来的复习迎考工作,我们付出了,拼搏了,换来了成绩与我们的付出等价吗?得与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探索,希望寻觅一条能使学生学好数学,通向高考的成功之路,用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来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前面的总结也写了一些东西。这里主要想谈谈数学的解题反思:
联系当前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实际,无论是在第一轮知识方法系统的重新构建,还是在第二轮的专题强化训练中,解题教学无疑占据着“半壁江山”。各种训练题、模拟题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特别是最后一个多月,考试甚至成为不少学生每天殚精竭虑、疲于奔命的主流生活,也成为一些教师手中提升学生应考能力的法宝。但是,“题海无边,何处是岸?”学生“题海挣扎”的结果又如何?面对一些学生一次次在同一个坎上跌倒,一次次在同一个“陷阱”里失足,一次次在同一个岔路口徘徊……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深思?
高三数学复习课,基本的模式是学生练后,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呈现,往往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却不甚明白,提不起精神。我在最后的那个月的一些测试以后和一些同学交流,问他们是否懂得从试卷中反思,然后提高。而事实上解题反思是大多数同学的弱项,不知反思,不知如何反思,不知反思什么是很多同学的共同点。已经折射出了解题教学中的重大失误。
直面高三的现实,大量解题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是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教了什么?引导了什么?培养了什么?有什么得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探究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什么抵达不了的困惑?……这些都是需要共同反思的。因此,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进程中,我觉得解题反思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和环节。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曹凤山老师文章“数学解题——想说爱你不容易”他里面介绍解题反思的原则则可简略地概括为“行后三思”。
一思“对”——回顾解题过程:策略是否可取?
即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这样做正确吗?(或完备吗?)这样做的关键是什么?
二思“优”——审视解题过程:方法能否更佳?
即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我会这样做了,但这样做感觉如何?我还能怎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做法?
三思“通”——变换题设或结论:规律能否推广?
即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如果变更题设,结论又怎样?如果题设一定,结论能否更趋一般?通过探究通性寻找通法。
如何让学生在长期的解题中坚持做好解题反思,坚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一、建立档案以备反思。
将平时训练题中、考试题中自己做错的问题(尤其是非计算失误所致的错误)集中记载下来,包括原始的错误过程与方法,第一次更正的过程与方法,归类整理,留下空白,以备日后反思。如果下次不再失误便是收获,如果下次继续失误则应高度警惕,深刻反思前次有什么反思不到位之处。
二、典型问题重点反思。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反思不可能面面俱到,抓住典型就抓住了重点,对于典型问题的反思要求要深刻、全面。比如“数列”一章中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就是两个典型问题,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就是两个综合运用的典型,对于它们的基本方法必须掌握牢固,对于它们串联起来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必须网络化,结构化切忌零碎、孤立,对于它们的综合运用必须做到举一反三。从这几个方面反思自己做得怎样?
三、疑难问题反复反思。
疑难问题的消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该是一个反复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构。比如概念、性质中的疑点、难点、易错点和易混淆点,会经常碰到也可能经常出现失误,要经过多次的反思,一次次加深理解,最终达到根深蒂固。
在高三复习备考大量解题的实际中,解题反思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建立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的积累才能真正垒起应有的高度与厚度,它胜过一切机械的重复。否则机械地被动地解题,容易陷入“题海”战术的深渊。一句话概括:解题反思是高三复习备考中要把握的重要环节
老师教学反思11
如何做好英语教学反思
对这句话我深有感触,通过四天多的.远程研修,在听了鲁教授的几节课后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课堂训练巩固方面我查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一)忽视教材的特点,旧教法教新教材。
而且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课前准备不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手段落后,受自身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局限,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认真学习和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这种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参与意识差。
教学中,多是传统教法,热衷于填鸭式、满堂灌、唱“独角戏”。自始至终一个劲地讲,一人说给大家听,犹恐讲不明白。语言繁杂、枯燥无味。造成学生不知如何学习的被动局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机械地记单词、背语法规则。课堂上被动的吸收,学生的思路不能与教师同步,没有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违背语言教学规律,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课程,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语言交流能力,为了更好地讲给别人听,更好地听别人说话;为了更好地写文章给别人看,更好地看别人的文章。不能“蹲”在学生感兴趣的高度,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上完一节课,有的学生脑海里不仅毫无积累,甚至连原有的知识都派不上用场
(四)、没有做到尽量用英语授课。
通过听鲁教授的这几节课,我决定尝试改变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我要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我要赢得孩子的心,让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我,让他们觉得上英语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那么我一定得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筛选。由于本学校的学生大都来 自农村,外面的世界接触少,知识面较窄,
同时大多是寄宿生,查阅方法也有限,所以我们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单元内容进行筛选,
特别是有选择进行口语、听力部分的训练。
2、尽量用英语授课,对于不懂的地方会再次用中文说明,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避免“中国式英语”。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子或书面表达的范文,培养学生使用地道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3、通过扎实掌握单词、短语等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4、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
采取宽容的态度。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并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5、在上完每一节课后,都及时地对这节课的得失进行充分分析,认真地反思与总结,认真评估自己的教与研的能力,重新审视和完整教案,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形成新的“二度”教案。从课堂上来,到课堂上去,让我们的后续教学更有针对性,效果更理想有人说:“优秀的教师是善于反思的。”虽然我不够优秀,但反思会使我做得更好。让我们在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不断评估、不断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真正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研究型”的英语教师。
老师教学反思12
成功之处:
1.扎扎实实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抓住二年级的教学目标,把生字教学落在实处,认读生字时的同桌互查,保证人人识字要保底,提出读不准的字重点讨论记字方法,真正学会生字,会学生字,不走过场。课堂板书让学生跟写,都对学生识写字也大有裨益。
2.简简单单教语文:关注学生特点,教学难度把握恰当。因为是二年级上学期,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理解的深度是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不人为拔高学生的理解,不强求学生能够一次回答到位,注重缓评价、积极评价。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成年人在读这篇课文时,会读出很多东西:居里夫人的平和谦虚,老师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人的才华成就与品行等等,但孩子就是孩子,老师的理解再深刻、再丰富也只是老师的,孩子天真的小脑袋里还思考不出过于深奥的思想,学生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对老师的尊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就可以了。本节课也没有采用课件,因为居里夫人的肖像挂图平时就在走廊的墙上挂着,拿下来一看就可以了,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写到班班都有的小黑板上更方便。而导入时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学生完全可以了解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了解人们对她尊敬的心情,为全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3.本本分分练语言: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明白了才会记,才会用;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感受,并通过朗读表达;针对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特点,先原文填空,引起注意,再设计说话练习,先观察表演,再同桌练说,标准不高,难度不大,但学生收获的是实用、基本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不足之处:
1.说话练习的不够充分,应该再请一名同学说说。
2.提问的面还有些窄,虽然在同桌读字、同桌连说等环节中保证了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也给了大量的读字读词读课文的机会,但单独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的同学叫到两次,甚至三次,而有些同学一次也没站起来过。
改进之处:
加强学习!一是学习专业知识,比如课堂上学生提到的“席”字如何识记,现在查阅资料得知:席——“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如果课堂用孩子能听懂的话简单讲讲,孩子们一定会牢牢记住。二是加强专业技能的修炼,内心的修炼,一方面掌握一些调控课堂和自我调节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修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真心。
老师教学反思13
教学中的的两个重要元素:教和学。这两个对立统一的元素,只有相互配合,相互适应,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成果。
一、在教的方面;
1、仔细备课,掌握整章的知识线索,针对每节课的重点,设置适合的问题引入,例题,和作业。另外,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和作业情况,再对作业量进行灵活调整。这样就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发现解决问题。
2、上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主动探索将要学习的内容。
培养他们的主动积极独立学习的能力。另外在布置作业时,要布置一些与例题相似但不同的题目,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先让学生碰到新问题,思考,出错,再引导,发现问题,最终改错,解决问题。慢慢的就形成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形成了严谨而全面的思维。这种数学素养是最难能可贵的。3,批改作业,认真批该,作业的问题是最多的。由于我对学生作业题目的设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可能相当不好,但是,这也最能反映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到底掌握的怎么样!特别是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发现就要为学生指出来,特别要问学生问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问清楚出错的原因,特别是他怎么思考的,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然后引导他自己发现问题,进而纠错改错。这样的问题解决方式,更有益于学生形成有益于他们后续学习数学的能力。另外,学生往往都会在一个问题上重复犯错,所以,老师在引导他纠错后,要布置一些同类型的题目重复训练,改变他思维定势,避免以后再在这跌倒。
4、讲解配套练习册,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一次在讲解练习是重复阐释。重点在于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在讲题的过程中,首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获取题目信息的能力,特别是题目暗含的信息,一定要认真审题,找到关键字眼,以其为突破口,全面获取题目信息。其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看清楚题目让你解决的问题。再次,建立起问题与题目信息之间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才
能解决问题,达到我们的目标。通过反复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5、和学生一起把整章的内容串起来,形成知识结构图,便于宏观掌握知识点。形成学生整体掌握知识的宏观分析能力。
二、在学的方面;
1、学生大多都贪玩,所以,每天的作业量不宜太多,不要让他产生作业多的根本完不成的心理。这样他会想到,为这点小事挨老师的批评,还不如做好作业了。
2、独立完成作业,对于抄作业的同学,要严惩,让他们就去抄作业,十遍,二十遍,让他们觉得抄作业得不偿失。还有对于作业出现问题的学生不要说他们,只是帮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就能主动学习,乐意去学习了。
3、所有要讲的题目,都必须是学生做过的,做出来,没做出来,错与对,不重要,一定要学生自己先经历了审题,建构解决问题桥梁的过程,后面老师再讲,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正确的路。这样的过程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思考的过程中,哪没考虑到,哪想错了,下次再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避过以前出问题的地方。同时,这样的过程也增大学生自己成功解决问题的机率,对学生增强自信心非常有帮助。
4、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反复重复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典型题型。典型题目的解决从审题获取题目信息、明确题目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建构解决问题解决的桥梁、到总终解决问题。整个解题历程,让学生通过重复,掌握该种思维方法,就能让学生主动的把遇到的问题分类。从而培养其思维的严谨性、完整性。获得解决所有问题的基本方法。
5、在上完课以后,每一章学生都会建构知识结构图。在此时,我会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自己出五道题或者自己找五道题,配合章节图附在后面。这样既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有利于学生的复习考试。
6、其实每天的作业都强调让学生先错题,在做正式作业。可是问题是,学生还会同一个问题上反复错。所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错题本”
每个人情况不同,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去做。这个措施,效果相当好,
做错一道题,就往错题本里填一道题,这就是考试前复习的宝典。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很有帮助。
以上是我的几点自己的愚见,很不成熟,还请各位同仁见谅!
老师教学反思14
我们在进行主题活动《春天来了》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表现出对春天发生的自然现象很感兴趣,可是图片和教师的讲解已经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和兴趣了,于是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就注意到这几天的天气,一向是以晴好的天为主,所以我就设想了在室外上这个活动。开始上课时,我就很神秘地对孩子们说:“今日教师要带你们去外面上课,你们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阴凉的地方坐好以后,我就引导孩子说“你们抬头看看,春天的天气好吗?”孩子们都说“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词第一句话“春天天气真好”引导孩子说话,我说“公园真好看,你看到公园里哪里好看?”引导幼儿说出“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同样的方法我又引导孩子们说出第二段的歌词“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之后我就对孩子们说“春天真好,教师把刚才你们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后,问“孩子们歌曲里你听到了有什么?”当唱第二遍时就请孩子们跟着教师轻轻的唱,这时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请孩子一齐轻轻的唱,同时请孩子们跟我做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最终我就请配班教师放歌曲《春天》的录音磁带,我就领着孩子们一边围着草坪学蝴蝶飞,一边唱。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在
我和孩子说说唱唱做做中结束了。由此次活动后我发现:
(1)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进取性、主动性。活动开始,就请幼儿去户外有阳光有树荫的地方,使得孩子对这个活动很期待。经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孩子们会很欣喜的看到,原先歌曲中的资料竟然是平常看到的东西,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且活动进取性也提高了,不是一节普通的音乐课所能到达的效果。而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的人,而是孩子们的玩伴,就在旁边适当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然后编成完整的歌曲。
(2)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边玩边学。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暖暖的阳光使孩子沉静在大自然的和谐中,身心能够放松。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此刻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欢快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没有顾虑的边做边唱,不怕说错,不怕唱错,能开心地跟着教师唱起来做起来就已经到达教学目的了。
(3)选择适宜的环境很重要。
到户外上音乐课对于我们托班的孩子来说还是存在必须的困难的,虽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够做到有始有终上完课,可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现自由走动涣散的现象,所以除了要请配班教师做好配班工作外,场地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现,这样才能到达教学目标。
老师教学反思15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教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资料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三是天天作题,学生机械麻木。如何上好复习课,就成了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的设计理念是:
1、复习教学要给予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发展的天空,让他们愿学、会学、乐学,从中真正体味到没有考试压力下的复习乐趣。
2、复习教学在发展语文本事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彻底从考试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品尝到创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3、复习教学要联系实际,走向生活,要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4、复习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5、复习要有针对性,抓住考点。
拟公益广告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个考点,资料不多,考分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学生得满分的不是很多。原因在于学生平时所练不多,对写作技巧掌握甚少,细节部分处理不到位,更有甚者,少部分学生弄不清“公益广告”的概念。
我设计这节课,解决的重点有三:一是广告知识,二是什么是公益广告,三是创作技巧。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公益广告的创作技巧,以便学生在高考中多拿分。
过去的这一节课,留给我的思考是永久的。我认为,复习课也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复习课也能够生活化教学,语文复习的领域无边无际。
第五篇:《老师》教学反思
《老师》教学反思
《老师》教学反思1
角色游戏活动《小白兔和大灰狼》中小朋友们玩得十分投入,尤其是扮演大灰狼的乐乐,他传神的一凶一诈,像足了一个大灰狼的样子,把游戏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游戏结束后我立即表扬了乐乐,要小朋友们学习乐乐平时多注意观察事物,积极表现的优点,乐乐很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还会演很多凶狠的角色呢!”言语中透露出掩饰不住的骄傲。我对他说:“好的,下次我们的角色游戏还请你当主角。乐乐开心地跑开玩去了。
十分钟后,忽然听到舒舒小朋友的哭声,我赶紧徇声走过去,问明原因,原来是乐乐打哭了她,小朋友们都围了上来,我立即严肃地批评乐乐:“乐乐你还真是大灰狼了,我们大家都不喜欢你了。“又安慰了舒舒几句,大家就都散开去活动了。
一天的活动结束了,离园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开开心心地由家长带着回家了,这时乐乐的爸爸也来了,只见平时最高兴爸爸来接的乐乐对爸爸的出现毫无表情,且一脸的沮丧,我连忙问明了原因,原来乐乐还对我刚才的一句气话耿耿于怀呢!并对我说:“老师我以后不想演大灰狼了。”听完他这句话,我开始后悔了,原来,短短的一句话,却给乐乐带去了长长的伤痕,以至于他最喜欢演的反面角色都不想演了。
对此,我作了深深的反思。
幼儿的心灵是很纯洁,很透明的,经不起一丝污浊,而作为幼儿心灵工程师的我们有时却有意无意地用我们的不经熟虑的语言将他们的纯洁玷污,“好孩子”是每个孩子的向往,现实生活中谁都不想做大灰狼,而我却把那个“大灰狼”的套不偏不倚地套在了一个只想把大灰狼的角色演好的小朋友的头上,让他背负本不该有的沉重负担,我恍然感到应该多与小朋友交流,多注意与他们交流时的语言,多关注他们的内心变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宽松、自由又不乏爱的环境中成长。
《老师》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就是老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反思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分析产生现状的原因,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功能。在新环境下,我更加深刻理解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明确历史责任。
一、在教学反思中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怎样才算称职的老师,是热心、幽默并且具有关心他人的能力还是有计划、勤奋努力和自律并且具有感召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所有这些品质都是称职的老师所必需的。确实,这没有错,但仅有这些品质还是不够的。作为有意识的老师就是要求老师应该经常反问自己,他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学的每一部分是否与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和需要相适应;每一项教学活动是否与要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联系;是否灵活而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这就是说教学反思是一个称职老师所必需具备的品质,如果一个老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旧有教学理念以及不适当的教学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是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
二、教学反思是老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实践证明,凡善于教学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老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步伐也会加快。教学反思还可以进一步地激发老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老师人生不断进步辉煌的过程。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老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老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老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教学反思使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优秀的品格
优秀的品格可使学生产生敬佩感;真挚的师爱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渊博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卓越的施教能力使学生产生轻快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教学环境,不仅能够使老师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地全面展现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科学性,真理性,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老师人格的魅力,而且能以健康广泛的兴趣、愉悦的心情向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健全的人格。要注意加强施教能力的培养,钻研教育理论,学习摸索教学规律,做到切实懂得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规律和教学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并善于把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总结交流实践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注意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拓宽自已的知识面,使自己不仅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有广泛的相邻相关的科学知识,这样就为做好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老师应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注意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下运行教学。这种教学运行模式,自然地调动了学生投入社会、观察生活、分析问题、有感而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争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理论,采取积极的态度,运用正确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入情入理的论证剖析当然,课堂教学的顺利运行,关键还在于老师舍得花力气,全面了解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探究性问题,并善于抓信契机,创设阶梯型和发散型的问题,既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事物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内化为学生的信念,也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更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和生命力。
总之,作为思想政治课老师,只有坚持理论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教学素质的修养,才能正确把握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学习为主体,密切配合,也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只有教学中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常教常新,才能到达思想政治课教学胜利的彼岸。
《老师》教学反思3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明白生活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团体生活的“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领域:一是情感领域;二是认知领域。作为一名大班教师,我在管理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应当强调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充分全面的教育,尤其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领域,关心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争取消灭教育死角。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与管理的前提。平时,我比较喜欢和孩子们“疯”到一齐,拉着衣服玩老鹰捉小鸡,做他们喜欢的游戏和想做的事情,经过与他们的交谈和眼神交流来了解他们,发现他们成长的需要。我明白,仅有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心里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为了这个我也在更加的努力。
二、重视孩子的习惯养成
此刻的孩子,都娇生惯养,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难以适应自理的日子,到了幼儿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首要的,经过学习与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有着良好习惯的班级是多么的优秀与便于管理,良好的秩序不仅仅能保证课程教育的顺利实施更能大大的降低常见事故的发生,孩子们不争不抢,不打不闹,不抓不咬,教师还有什么可累的,当然这是个不小的工程,需要教师的耐心教导和日复一日的训练养成。还有很多如良好的用餐习惯、良好的喝水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语言习惯等这都要靠教师平时的仔细观察与发现总结。例如:玩大型玩具时,也是先让幼儿想一想,这么多的小朋友都要玩,哪些事情很危险,是不能够做的呢。虽然孩子们讲述发言的时间占用了玩玩具的时间,但却有效的使孩子们掌握了玩大型玩具的常规要求,并且,记得牢,很少有孩子会犯规。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
三、树立孩子的主人翁意识
让孩子有机会参与班级的创设与管理,让他亲身体会到构成一个班级的不容易:打扫卫生,装饰教室,管理小朋友,适时体会一下教师的辛苦,使他能更珍惜劳动成果和体谅教师。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并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五、加强家园联系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利用家园桥,家园联系手册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心得;平时我比较注重和家长的语言交流,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学期初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仅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另一方面,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忙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
转眼间开学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小班幼儿在行为习惯,礼仪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如何让幼儿爱上幼儿园,是我一向在研究的问题.
孩子刚满三周岁,突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见到的都是陌生的人,心里很不适应,于是用哇哇大哭来表达自我的情绪,这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安抚幼儿,让幼儿信任你,喜欢你,并且爱上幼儿园,是我们应当做的。
首先,幼儿刚入园时,要稳定幼儿的情绪。教师应在班上准备好各种各样,有声有色的玩具,毛毛玩具具对孩子来说具有安全感,对班上的环境布置要有主题。气球、汽泡泡、山楂片都要准备齐全,不哭的孩子由主班教师带上看电视,做游戏,玩玩具。哭的孩子由配班教师带着围成一个圆圈,教师伸手就能摸到孩子的脸,给予他们安全感。不哭的孩子给一片山楂片,然后不断提醒幼儿不哭了,就能够到那边看电视,玩游戏等,哭的孩子把眼泪擦掉。
其次,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们玩在一齐。在不拘于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师要敢于创新课堂形式,以各种形式让幼儿的精神集中,再以玩儿的形式多样化的把每一节课你想教给孩子们的东西传授给孩子们。小孩子是天真的,你要对他温柔的微笑,牵他的手把他带在孩子中,给他称赞,给他勇气,小孩子很聪明的,领悟本事好,谁喜欢他他就会喜欢和谁在一齐,和谁做朋友。
最终,做好家园共育,跟家长及时沟通,家长也要在家多说一些关于幼儿园趣味的话题,使幼儿对幼儿园充满好感,幼儿自然也就喜欢幼儿园啦!
《老师》教学反思4
在上这篇课文时,我一直在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引领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感悟语言,领悟主旨。我决定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中的关键词,“牵一发动全身”,主要想紧紧围绕文本,依托文本来实施教学,引导学生透过这些词语,阅读、感受、思考,潜心的触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对话,产生共鸣。按着这个思路,我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一、抓住情感线索,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当以读为主。读既是促进学生感悟内化的途径,又是学生感悟外化表达的载体。本课时多样的“读”让学生更好地亲近了文本,感悟了语言。例如:除了课堂常见的指名读,体会“我”惊喜与激动的心情的分角色品味读、改句式读,感悟“我”从“乐极”到“生悲”情绪跌宕的师生声情并茂的合作读,为理解“愤愤不平”而进行的联系上下文快速浏览读,听完老人一番真诚的话,“我”翻然醒悟后的齐读等等,学生在读中,悟中读,读着,想着,比较着,玩味着,体悟着,情感因子被点燃,他们逐渐走进文本,走进角色,与人物共鸣,与作者交心,发自内心的赞叹:“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二、点拨,引领着学生思考
课堂上,如果学生的读书有思维参与,读书就会具有持久的动力。当然,为了落实目标,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首席”角色是不能丢的,在学生个性解读时要鼓励,在学生认识肤浅时要引领,在学生矛盾困惑时要点拨。
如:在理解了“仗义”这个词,学生并没有读出后面的感叹语气后,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我’看来,黑大哥怎样做才算仗义?”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纷纷发表意见:可以把“我”叫到一边,悄悄的告诉“我”,让“我”去补过;可以先帮“我”撕下广告,再来教育“我”……总之,不要告发“我”!再让学生细读第8自然段,他们发现,这样的高额处罚和黑大哥这样的处事方式,都让“我”不能接受,心里极度愤懑!于是,学生读得声情并茂,相信他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这样不断的点拨,引领着学生思考,进行读书的指导和提升,有层次,有梯度,就能够把学生的认识不断引向深入,把学生的感悟不断引向深入。
当然,课堂中的失误也不少。例如:在教学黑大哥送还手表又告发后我的情感变化的段落时,在学生深入体会我的内心想法和黑大哥当时的内心世界这一复杂的情感时,没有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把我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而且,在这一段的体会中,教师的小问题设计太多,导致此环节师生问答的次数较多,教学显得有些累赘。其实,这时完全可以把细节整合化,放开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我和黑大哥的神情,揣测我此时和黑人大哥的内心世界,这样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课文插图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最后环节设计的讨论:“为什么我和老太太都认为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此时下课铃声响了,为了体现教学的完整性,我只好把这一环节自己做了小结,草草在黑板上做了板书。虽然,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但文章真正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讲公德的人却没有给学生点破、点透。这些地方是本节课留下的一些遗憾。
《老师》教学反思5
教完《我最好的老师》一课,有点感受一直想写下来,今天总算有时间静下心来写一下了。这篇课文结构清晰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课文主要通过写我的科学课教师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表达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要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在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同学们共同完成课后的小练笔,这道题目的要求是:在你看来,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用一段文字描绘出来。
收作业前,我一直在猜想:同学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是不是与这位好老师有一定的差距呢?在忐忑不安中我看完了同学们的小练笔。心也随之受到震撼。全班同学所写的内容如出一辙,他们全都希望老师能和自己交朋友,说知心话,放下老师的所谓的尊严,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一凡同学的那几句话:“我希望老师每天都能面带微笑,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快快乐乐度过每一天,我希望老师能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老师和同学们真诚相待,我希望老师每天都能穿得漂漂亮亮的特别精神。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呀!”
原来,同学们希望能与老师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看来我与这位好老师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老师》教学反思6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是笔算乘法的通法,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不需要进位,就一个例题,重点让学生明白乘的顺序和乘得的积书写位置两个问题就可以了。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简单,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却是很难理解的。在备课时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学生的起点。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应该具备的必要技能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到这一起点,让学生能够在课伊始就能清楚地知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及方法,特别是通过“24×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由学生自己说出需注意的问题,然后把这三条贴在黑板上,以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完整的笔算思路。为下面类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也提供了方法基础。通过课堂的实际效果看,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2、转化思想的渗透。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练习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是把它们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设计时想从这个地方开始就让转化在课堂中发挥作用,让孩子能够对转化思想有一个切身的体验;当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题用口算做出来时,再让学生感受到没学过的内容可以转化为学过的口算来解决;最后探究出用竖式计算时,总结算法,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原来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就是用第二个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其实就是转化成了两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设想的过程是这样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让孩子从知道转化这个词,慢慢明白原来就是这么回事,简单易懂,不用非得描述出“转化”是什么,但是心中已经明白了“转化”是为了干什么。
3、习题的设计。像这样的计算课,除了让学生明白了算理,知道了算法,更多的功夫应该放在练习上,只有在大量的练习中,学生才能逐渐掌握计算的技能和技巧。因为是计算,如果只是一种形式的练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所以在本课的习题设计上,采用了多种形式结合,体现由扶到放的层次性。
第一道题就体现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着画有方框的竖式填写计算的结果,然后再填写后面的横式结果,这是给学生固定出积的位置再填写,在填横式结果的过程中巩固对算理的理解;第二个层次给写好了竖式,直接计算;第三个层次只给横式,自己写竖式计算。
第二道题,依然还是列竖式计算,但是要求同桌为一组,每人完成两个,然后互相检查,反馈后全部做对了,每人都可以给自己画一枚喜欢的标志,这样捆绑评价,可以调动起练习的积极性,忽略掉做计算题的枯燥感。
第三道题,给出算式和竖式中关键位置的积,让学生根据竖式去判断对应算式,这道题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里面蕴含着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理解,只要理解了如何去算,就可以轻易根据关键的几个数找到对应的算式。想在趣味性十足的练习中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在课堂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几个关键:
1、知识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让学生及时认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很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踏实进行复习。
2、乘的顺序。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关键,让学生深刻理解两位数乘的顺序很重要。所以在全班交流的环节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说自己怎样计算的过程,就成了重头戏。可惜在这个过程中,课堂上我处理地并不好。对学生的引领不够科学有序,问题缺乏清晰的条理性,所以没能达到我预想的效果。
3、积的书写位置。在计算第一层积时属于原来的知识基础,学生不会有问题。当计算第二层积时,学生就遇到了困难,解决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如何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的过程,把握了这一点,学生自然就明白结果是几个十就该写在十位上。这一点容易理解但需要强化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所以在探究交流完后的师生梳理时还要进行“重笔涂墨”,我启动了一个问题“像说用个位上的2乘24那样,说说用1乘24的过程好吗?”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用24乘十位上的1,过程跟用24乘个位上的2笔算顺序和方法完全一样”,只是跟个位上的4乘后的积应该写在十位上,其他的道理都相同。不知是因为强化了这一点还是学生感悟能力强,从最后做的练习上看,正确率比我想像的要高。
我的感受:
忐忑。在接到任务时因为是作为骨干教师,同联小教师同上这节课,很怕自己会有愧于这“骨干引领”的任务,希望自己能够呈现给大家一堂有自己风格的课,最好是能有所创新。但是这样的课型平时评优课很少有人触及,因为它不好创新,只能踏踏实实地去上,花哨不得。于是忐忑不安地进入了备课、思考的过程。时间很短,从接到正式通知到最后一共8天的时间,其中有周六、周日两天学校组织去蒙山进行了拓展训练。备课、研讨、修改、试讲,每天晚上都对着教参、教材和教学设计就这么静静地坐在电脑旁,即使什么都不干,也哪都不去,就这么静静地坐着,大脑却一刻不停地思考:如何才能让整个过程显得更清晰、更有实效呢?忐忑不安中,最后决定既然创不了什么新,那就把它上踏实,这才能体现课的高效和内涵。
迷茫。课前的复习环节,进行了好几次改动。最初设计了一组口算训练,二是笔算训练。作为这节课前的热身,但是在做完这些题的时候我还想抽出要点分别总结概况它们的算法,以便为后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于是就显得头大了,修改。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用口算的方式分解成三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课堂上孩子们并不是这样的思维,他们多是上来就用笔算,不管对不对全是列竖式的形式。于是就把情境进行了分解,改成了台阶式。利用情境第一步先解决笔算的基础问题,第二步口算,但即便这样,经过调查,学生使用口算来解决的依然不多,利用竖式的很多,但多数都不对,其中有用竖式的样子,但结果其实是口算出来的却说不出笔算的过程。当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让学生表达说不出来,学生自己又提不出什么问题,只能由老师来讲,对此我真是迷茫了一阵。还是能力不够,不能准确把握课堂,处理问题的随机性不强,这些应该都源于自身业务水平还不高,还有待更进一步地去学习、去实践,让自己的能力再提高,争取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数学老师。
遗憾。那天上完课,我觉得特别遗憾。在学生汇报交流环节,我的问题引领不科学,其实应该清晰地以两个问题呈现:分了几步算出来结果的?说出每一步是怎么算出来的。当学生有240的0省略写法时,提问:怎么不写0你也认为是240?这样就可以了,至于24是怎么按照乘的顺序得出来的,可以放在师生梳理时强化,这样效果可能比我当时的处理要好。在处理学生错例上,学生已经明确知道算法后,应该给一个纠错的机会,不仅是对展台上展示的错题,开始尝试的错误都要有机会进行修正,这个环节漏掉了很遗憾。在对估算结果的使用,准确结果算完后,没有及时回头看,使估算的结果仅停留在开头的分析上,这里需要一个验证分析的过程,如果能有,会使课堂更有数学的理性美。
总之,还需要多学习、多锻炼,人如果不逼自己,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这样的课原来我从没想过可以上公开课,多数数学老师也不愿意涉足这样的课题,一个字“难”。但是经过这番尝试,我竟然有点喜欢这样的课了,这种课可以不上的华丽,但是可以上得很有味道,至少以后看到这样的课型,我也可以对自己有信心了,因为我经历了整个思考的过程……
《老师》教学反思7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透,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的提高和如何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进行反思,发表自己一些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6.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7.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
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8、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几点。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好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更多地与基他学科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
《老师》教学反思8
上初唐诗的部分,比之之前的现代诗歌,感觉更加有内容可讲,针对的高考能力要求也比较显著,所以备课时内容更加充实。但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发现设置的问题并不是完全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时候问题太深,或者问题方式不对,容易造成学生的思考瓶颈,课堂气氛也冷场。授课是提问的艺术,如何更加科学地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到达老师所期待的彼岸,这是每一个新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所谓备学生大概就是指这方面。
另外还有关乎教授内容方面的思考。我们老师很多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比较多地停留在文学史,古代汉语等比较专业的层面上,所以在授课时,不免会陷入学院化的囹圄。比如在《劝学》一篇的讲授过程中,我对于文言句式,词语结构的讲解可能过于深刻,涉及到现代汉语的语法层面,但是学生的语法知识不系统,也比较混乱,初中阶段的语法学习大多停留在听听而已,用不到也懒得深刻学习的程度,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听懂,讲解文言的倒装,在学生眼里,也只是难懂的文言知识,自己仿佛感觉到这些内容只是讲给自己听的,为了讲而讲,或许说到底还是对于学生的程度有不完全的认知,所以在授课内容选择上并不能把握好尺度。
最后,我很想说,虽然这些日子以来,自己精神上,身体方面压力都比较大,但是与学生的交流也使自己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创造的快乐。学无止境真的不是说说而已,经过课堂的种种,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这或许也是幸运之所在。
《老师》教学反思9
1.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不能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充满体验、充满实践、充满探究、充满创造的过程。
高中第一节讲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较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 学情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照本宣科进行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因此必须采取例举法来讲解,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认识普遍存在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含义;
(2)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1.重点
(1)了解信息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3)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2.难点
(1)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2)理解计算机中表示数据的方法。
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首先一起观察老师,说出老师的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通过观察老师获得很多关于老师的信息。
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每个人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信息有哪些作用?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1、信息
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通过观看以上图片能得到什么信息,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展示图片,学生讨论并发言)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除了这些信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还能够获取哪些信息。
1.1 信息的含义
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1.2 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享。
(3)依附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才能够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接收,并按照某种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信息如果经过人的思考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增值。
(4)价值相对性。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5)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这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效用,成历史记录。
(6)真伪性。
5.板书设计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的特征是什么
二、开展活动
三、思考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载体也越来越多,那么信息还可以从哪些载体中获取呢?
6.教学反思
采用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信息特征。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身边的例子谈起,让学生从自己的感性认识中去了解信息这个概念,效果比较好。在讨论活动中,学生反应热烈,发表了很多意见。课后大部分同学在完成作业时都比较认真,虽然讲得不全面,但培养了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了信息意见!
《老师》教学反思10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感兴趣的flash正悄悄走进我们的课堂,正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正努力尝试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当今的信息社会,呼唤具有独立性、敢于创新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从小敢于质疑、有独立见解、能独立思考,同时又善于收集处理信息、善于合作、敢于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内外相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太阳》,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文章初步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动植物、自然现象、人类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中我利用flash课件,简化知识理解上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一些flash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一举多得。
例如:我在教太阳与雨、雪、风形成过程的关系时,制作了课件。利用flash课件演示。学生一看就明白了风、雨、雪形成的过程。知道太阳和气候的关系确实很密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总之,在课堂中运用flash课件,它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事实,呈现过程,展示范例,能引起学生的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
《老师》教学反思11
回顾本月的教学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月的语文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谈出自己的体会
在自学探究环节,我提醒自己:教学设计必须做到有重点、有层次的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学有收获,在听说读写几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鼓励学生学会在课堂上展示自我
我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在教学《一块特别的石头》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老师仅仅起到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师的讲解过多,课堂上对学生的放手不够,
2、需进一步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4、时间把握得不够好,以至于课文内容讲得不够完整。
5、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好,这些都有待自己以后改进。
6、课下对差生的辅导时间较少。
三、努力方向
1、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2、写好课后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3、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和人格魅力。 4、在课堂上,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对于学困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给他们增添足够的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不断反思,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踏实学习、不断钻研,以求长足的发展!
《老师》教学反思12
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节课同学们真正体会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有时候女生表现出来的懒散畏难,是对你讲授的东西不感兴趣,而并不是对体育活动没兴趣,那欢笑就是最好的证明。实际上体育课的标准就是两个字:“笑”和“汗”。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否则活动的效率就难以提高。忽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锻炼身体的习惯就不会养成,更不会奠定终生锻炼的习惯。实践说明:一成不变的东西会令人生厌,仅有在实践和创新中、才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做到因人而异。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简便愉快的情景中,进取、主动地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上体育课的兴趣呢?经过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这么几点: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创新意识。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超越常规,更大胆地、独特地运用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2、加强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以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的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去真正实践,去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教师要多供给给学生展现的机会,表达自我的独立个性。要让学生表达自我的见解,让每一位学生在点滴中取得提高,享受到参与运动和自我学习所带来的欢乐。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一点的成功和喜悦,在成功和喜悦中不断提高对体育的兴趣,甚至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
《老师》教学反思13
每次总是很害怕教学这样的新诗,因为我总是不由自主地陷入讲解诗句、词语意思的怪圈,把整首诗支解得支离破碎,把整首诗读得味同嚼蜡。总想改革自己的教学,于是在集体备课时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回忆恩师,读好课题。
吴老师陪伴了你整整三年,现在面对严肃的我,你一定记起了吴老师温柔的笑颜;面对陌生的我,你一定记起了吴老师熟悉的话语;吴老师关注的眼神,关爱的抚摩都触动了你的心弦。现在你能说说吴老师对你的好吗?
带着这样的怀念、赞美、感激、崇敬,一起对吴老师深情说一声——《老师,您好!》
二、初读,检查预习。
课前,你已经读了很多遍了,现在请你再读一遍,注意用边读边做记号。
交流你已经理解的词语,说出你的困惑,老师来考考你。通过这三个环节扫清字词障碍。
本文一共几小节。(借助《秋天》,明确新诗以自然空行为分节。)
三、精读感悟。
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想一想,本小节的重点词语是什么?(崇高)是什么意思,你觉得哪些人是崇高的?
对对子练习,认识对偶。
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句子吗?直接赞美教师的事业崇高——诉说教师的事业为什么崇高——抒发赞美之情。
投影,练习说话:吴老师,你 !…………虽然我们已经分开,但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对你说:老师,您好!
自读第二小节,思考是围绕哪个重点词写的,分为三层。
想一想“春晖”“朝霞”“甘露”“春蚕”“新苗”“鲜花”各指什么?
读好全文,体会感情。
四、组织诵读
1、聆听范读。
2、同桌自由赛读。
3、鼓励能感情诵读的同学站起来起声诵读。
就是这样一份平实的设计,在我的激情下有了真实的课堂,尽管不完美,但我知足,因为平平淡淡总是真。
课堂的重点很明确,理解词语和诗的感情,迁移总——分——总的写法,初步认识对偶。
在说说自己困惑时,记下了一个学生很精彩的问题:课文前面写教师的“心血”与“辛劳”,为什么后面不用“老师,您辛苦”了,而用“老师,您好!”疑问产生时,就是获得理解、知识时,我喜欢这样深邃的思考,有个性的质疑。让我更加佩服培养他们三年的语文老师,也感到肩膀上责任的重大——如何使这样一群有灵气得孩子更上一层楼。
上课时,听着学生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发言,有些着急。听着他们大声而乐滋滋的朗读,有些欣慰——他们是喜欢语文的,也有些担忧——高声叫,并不是朗读好啊!
现在我终于明白:老师,您好!是一份真挚的赞美与感谢,是一份来自心底浓浓的情感,要让初入四年级的孩子用语言来倾诉,总是有困难的。不如,把精力放在有效的感情朗读指导上。
《老师》教学反思14
《大仓老师》是小学语文试验版第八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以《大仓老师》为题,记叙了大仓老师的两件事。一件事是他在开学典礼上的开场白,另一件事是讲述他上的一节语文课。从全文的字里行间表现出小作者非常敬佩、喜爱正直、真诚的大仓老师。
在本文的教学中,能体现大仓老师品质的有两件事。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一堂语文课这个片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以朗读为抓手,以激情为手段”,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了几个来回,既重视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自主参与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本文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尤其是在描写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时,则需要通过读来体会。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如:轻声读、感情读、体验读、集体读等,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在教学第一件事时,就采用了自由读,个别读,师生配合读等各种形式,在这些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大仓老师,体验他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的能力。
《老师》教学反思15
今天,教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这篇课文重在让学生感受大作家萧伯纳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可贵品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我决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自己质疑、探究、感悟。
一、设疑导学自探究:
这节课我选择了三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课题很吸引人,我问一句:“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不但可以简洁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而且能激起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接着,通过插图、文字、课外资料等途径解决学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师”的问题,这是一次较为深入的与文本对话。此外,我的第二次设疑:“可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说的一句话却让萧伯纳‘为之一怔’。根据‘为之一怔’,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提问,从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萧伯纳性格特点的难点。学完全文后,我又通过第二个问题“文中的萧伯纳和小姑娘,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观地评价文中人物,从他的身上获得启示。三个大问题的设计牵动了全文的脉络。根据课题,关键词提问,本节课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关显成效
教学中解决学生提出的为什么会‘为之一怔’?及从‘为之一怔’中体会到什么?是难点,小组集体的智慧此时便可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小组成员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对人物的品质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带读助感悟:
三年级的课堂上,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上,我在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读好这段话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头饰,配上动作,分角色朗读。学生表演读这段话,也在体验着文中人物的感受,读好这段话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萧伯纳的优秀品质,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总之,这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并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达到自己释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