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救赎(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4:0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仰与救赎(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仰与救赎(最终版)》。

第一篇:信仰与救赎(最终版)

信仰·救赎

朱虹071281026

伊壁鸠鲁的诘难是:“上帝或者希望消除恶,但是无能为力;或者有能力消除之,但是不愿为之;或者他既不愿意又没有能力为之,或是既愿意为之又有能力为之。如果他愿意但没有能力为之,他是软弱无能的,这与上帝的身份不符;或者他能够为之但不愿为之,他是嫉妒的,这同样与其身份不符;如果他既不愿意又无力为之,那么他既嫉妒又无能力,这非上帝所为,如果他既愿意又有能力,如上帝应有之风仪那样,则恶源自何处?或者他为什么不消除它们?”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既然上帝存在,人类为什么还会充满苦难,上帝怎么能与苦难同时存在。

似乎无论人类怎样努力,如何祈盼,苦难都无法避免。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人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泪水,此后的人生也是在种种苦难中不断挣扎。纵览古今中外,宗教的兴起多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求在乱世飘摇中寻求一丝精神上的慰藉。不知他人如何理解,从小接受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让我对宗教的认识仅限于精神的麻痹剂,是近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更是统治者编出的谎言,使人民心甘情愿的接受压迫,放弃抗争。

这样的理解我接受的理所当然,从未有所怀疑。就像一个无知的孩子,高举的着无神论的大旗,走的雄赳赳气昂昂,一脸自得,却不知脚下的路根本就是空的。直到一个声音传来:“看看脚下的路”,才猛然发觉之前的行为无异于自欺欺人,着实可笑。既然无法证明上帝的不存在,又有何理由否定上帝的存在;正如上帝存在,苦难存在,如若上帝不存在,苦难不是仍然存在吗?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信仰与人类的进步,宗教精神与自由精神总是背道而驰的,当人们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转而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后,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开始控制人类。上帝之死带来的不仅是人类精神的解放,人类自我价值的肯定,人成了自己的主宰,也造成了人类精神的荒芜和空虚。人成了自己的上帝,变得无所畏惧,我们掠夺性的破坏环境,放任自身的沉沦,却没有丝毫的羞愧和恐惧。而当工具理性逐渐取代价值理性,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后,人便没有了绝对价值和标准,永恒的道德观和区分善恶的标准也模糊了,欲望不断暴露出人性的丑恶。人的无所畏惧加深了人性的堕落,而人性的堕落又使人更加无畏。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人的未来会怎样,我们不能想象,更不敢想象。的确,我要承认,伴随着精神堕落而来的还有物质文明的提高,物质文明带来的人类社会的繁华是我们多少年来所不断追求和梦想的,是整个人类进步的标志。正因为这样,物质文明的提高常常遮掩了精神的堕落。

当物质文明的提高和精神的堕落同时摆放在我们眼前时,人类面临着选择,哪一个更加重要。不妨做个假设,如若精神大于物质,让我们抛弃工业革命的成果,每日沉浸于心灵的净化中,不为世俗所累,飘然于物外。假若一人如此,我们称赞其为世外高人,但所有人如此,人类难道要永远维持在原始社会吗?如若物质大于精神,当物欲最终吞噬灵魂后,等待我们的将是精神上的绝望,物质上的的毁灭。既然无法取舍,人类能够做到物质提高的同时精神同样升华吗?为了寻找精神的自我救赎,无数人用一生去思考,去探索。

从基督教精神来看,人之所以会被物欲所累,精神堕落,是因为人性深处的幽暗,人是身来就带有原罪的。但如果抛弃宗教不谈,可以选择的救赎之路又有什么呢?伟大的诗人但丁在《神曲》中写到:

上帝在当初创造万物的时候,他那最大、最与他自己的美德相似,而且最为他自己珍爱的恩赐,乃是一致的自由,他过去和现在都把意志的自由赋给一切有灵的造物,也唯独他们才有自由的意志。

在但丁看来,人的自由意志是神圣的,它意味着人不会因外界的压力或内在的欲望而改变方向。这样的自由意志是由真理引导的,它不会因统治阶级的规章制度而改变,也不是由试验和经验总结而来,而是亘古不变,惠然下倾的神圣情怀。它是深刻、崇高、锲而不舍的自我批判、自我完善的自觉意识以及对全人类道德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思虑和关切。人就是用自由意志去获取真正的自由。

在俄国的充满苦难的大地上,果戈里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试图用回归东正教信仰传统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用自己的笔将人性中的黑暗和心灵深处的丑恶赤裸裸的展现在人们眼前。这种撕裂心灵的号角令人痛苦,但在疼痛袭来时,我们也突然醒悟过来。真、善、美离我们还多么遥远,人类精神的堕落还在被掩藏。如若不是他们痛苦的自我剖析,人类还在虚伪的欺骗自己。无知才会无畏,当面对完全展现在眼前的人性的丑恶时,我们还能继续自我麻醉,无畏无惧吗?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我要同等地既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赞美人类的人,也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谴责人类的人,还要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自寻其乐的人;我只能赞许那些一边哭泣一边追求着的人。”果戈里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最后这种人,他们用痛苦和泪水去警醒人类意识到精神的堕落。

同样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却探索出另一条精神救赎之路。托翁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死亡。他在《忏悔录》中说:“死亡如此之近,靠什么来抵挡,所有的一切不能使我摆脱死亡,反而加剧了我的恐惧。”什么能够战胜死亡,托翁一度认为是一种自发性的神秘力量。但随后他又发现这种自发性是难以控制的,一旦越过了道德和责任的界限,它就成了欲望。对生命的欲望,使人更加恐惧死亡,而当欲望无法满足时,又只有死亡可以带来解脱。到了《舞会之后》、《谢尔盖神父》以及《复活》等作品发表后,托翁终于找到了答案。克服死亡的痛苦的方法就是去行善,用善行去战胜精神的虚无,死亡的痛苦。

也有一些人试图通过自然来得到精神的救赎。康德仰望天空,海子面朝大海,威拉· 凯瑟拥抱大地。自然有一种神性,身在其中,心灵重归宁静、纯洁。通过自然的神性来审视物质文明,会发现其暗藏的肮脏丑陋,以及对人心灵的异化。天空的寥廓,大海的广博,大地的深沉,无论人类文明多么发达,自然对人类来说永远是神秘莫测的。人类对于自然应该永远怀着一种敬畏,这种敬畏之情使得人获得自审、自勉的神圣情怀,而这正是物质文明所逐渐蚕食吞噬的。

最后,回归到基督教义中所体现的救赎之路。基督在我们还作为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用爱来对待我们的恶。这种爱就是基督教所说的爱,它不同于爱情,也不同于托翁的行善。托翁的行善是建立在希望摆脱死亡的痛苦上的,是一种有所求的爱。而基督教的爱观称真正的爱不是占有欲和渴慕欲的满足,而是心甘情愿的牺牲与忍耐。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只为付出,不求回报。爱又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还是一种牺牲,牺

牲自己成全别人。这样的爱确实伟大、美好,可我却觉得过于飘渺。它更适合作为宗教信仰去追求,作为道义去感化,作为实践,却难以做到。

人一直在探索自己的精神救赎之路。无论是但丁的自由意志,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边哭泣一边追求,托尔斯泰的善行,自然的神性或是基督教的爱观,它们都是一种信仰。上帝是信仰,信仰却不是上帝。上帝之有无并不重要,信仰什么却可以对自己的一生和自己的心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讨论上帝与苦难能否同时存在,根本是无关紧要的。既然上帝的存在与否并不关系着苦难的存在与否,那么考虑如何面对苦难,寻找救赎,不是更有价值吗。面对苦难,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因为自己苦,就感到不公,就想着怎样报复比自己幸福的人,怎样伤害比自己弱小的人。而另一种态度是,因为我知道历经苦难的痛苦,就希望别人都不要经历这样的苦难,就告诫自己怜悯和帮助别人。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是报复还是宽容,是作恶还是行善,难道世界伤害了我,我就必须转嫁这种伤害吗?不是的,正因为有苦难,我们就需要面对苦难的信仰,而面对苦难的信仰或是精神救赎之途,或是精神堕落之径;或是精神救赎之途减轻苦难,或是精神堕落之径加深苦难。信仰上帝是为了获得精神的救赎,如果信仰都可以获得精神的救赎,那么信仰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关键还在于有没有信仰,又信仰什么。信仰是人类生活的根,而获得精神救赎的信仰又是由爱,由宽容,由悲悯,由善行,由„„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感情和事物所构成的。

后记;

在上外国文学史课前,我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信仰问题。其实不光是我,同学中也少有拥有明确信仰者。大家常开玩笑说,我们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可又有多少人明白共产主义是信仰什么呢?我过去常认为我是信仰自己的,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如能做个随心所欲,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人,将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可是人真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吗,如果能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烦恼,潜意识里我还是很排斥人定胜天的观点的。就这样浑浑噩噩的活了这么久,没有信仰也无所谓。直到上了课,写完两篇感悟和随想后,才真正有了自己的信仰。我的信仰就像上文所说的:信仰是人类生活的根,而获得精神救赎的信仰又是由爱,由宽容,由悲悯,由善行,由„„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感情和事物所构成的。简单的说就是去爱他人,去做好事,无所谓功利与否,无所谓是否带有目的性。基督教所追求的不求回报,只言付出和牺牲的爱真的很难做到。但我绝不是否认或反对基督教,只是单纯的谈一谈自己的信仰问题,并且我也不否认基督教的爱观确实带给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最后,很感谢老师两学期以来对我们的引导和启发。我没有用教育或是授课这样的词,因为我觉得教只能传授一些具体的知识,而一个好的老师更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引导者。在这一点上,老师真的做的很好,您的引导和启发打破了我对一些所谓真理的迷信,学会了去思考一些以前从未考虑过却十分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一个人来说,自由思考的能力是最珍贵的财富。

第二篇:自由与救赎

救赎与自由

倘若一个人无罪,却被判处了无期徒刑,人的一生就这样被毁了。没有证人,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无罪,或许换到生活中的普通人,是绝望还是崩溃,是沉沦还是救赎。“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杜弗伦给予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在生存中救赎。杜弗伦不是一个伟人,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存在于1994年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物。

电影的剧情其实无须复述,欣赏一部经典的电影其实不是为了记住剧情,而是为了能在电影中能到一些感悟,在观看后能够有所思考,解读电影传递的内涵与意义。观影完毕,很多词语浮现在我的脑中,绝望、希望、自由、救赎、制度化等等,所有的一切被包含在救赎这个词语当中。

监狱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地方,特别是对于那些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的犯人来说。一生,就在锒铛入狱的那一瞬间被毁得彻彻底底,与外界的社会隔绝了。他们看到的那一片天,即时是湛蓝的,却觉得那样的灰暗,那样的狭小,四面高墙把他们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压缩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对于生活,也已经麻木不仁了,每天重复着那样的工作,机械一般的生活,行尸走肉。回想走进肖申克的第一天,不适应,完全接受不了,到慢慢习惯了牢狱生活,到最后竟然离不开监狱。被制度化了,监狱的制度,海德利狱警的严刑暴打,每日语气冷冷的命令,这些所有的因素促成了犯人同样的行为习惯。那位出狱之后的老人是被制度化害死的,他的肉体获得了自由,但是他的灵魂依然被禁锢在囹圄中,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在社会中他失去了个人的价值,夜间诚惶诚恐地活着,因为他习惯了监狱,习惯了与狱友一同度过的日子,习惯了狱警的严厉呵斥,习惯了担忧被暴打,习惯在监狱的图书馆工作,几十年来每日如此,突然所有的都失去了,也就没有了支撑住生存下去的那“一口气”,自然,就绝望了,就走向死亡的路途。

片中的瑞德也一样,假释出狱后,假如没有超市老板的许可,挤不出一滴尿,这是制度化的后果。这也令我想起了双十二事变中的张学良将军,一直被蒋氏家族囚禁,因为他一直坚持抗争,所以才有活着的信念,但是被释放后,没有了坚持活着的信念,结果不久就逝世了。“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教育”这样层出不穷的例子不就是制度化的产物吗?

很小的时候,我被父亲带到工作的地方,父亲带我看了一排的房子,每个房子只有一张床,每张床上躺着或是坐着一个人,每个人穿得衣服一模一样,房子的铁门紧闭,只 1

有一个小小的窗口露出一点阳光。父亲对我说,你长大后不要干坏事,不然就要住这里,回不了家了。我当时害怕要死,直到几年后才知道父亲带我去的地方是监狱,一座真正监狱。那些犯人的表情,有些是面目狰狞,有些是垂头丧气,有些是面无表情。我没有看到一个挂着点微笑的脸。

监狱是一个很可怕的地方,将所有的希望都磨灭得一干二净。可是,杜弗伦没有像其他犯人一样,他好像根本就不属于监狱这个地方,走路的时候就好像是在公园休闲的散步,与众人格格不入。在一个毫无希望的希望地方,杜弗伦为什么还能够积极地对待生活,没有向现实妥协,我认为其中有很多的原因。其一是对现实中理性的认知,他明白自己是无罪,也接受了事实的真相,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在监狱中生活。其二实他的心中始终未放弃希望,未放弃对自由的追求。这是支撑他二十年来的一个信念,当然,他每天挖洞的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成果也是对他的激励。杜弗伦心中的理想国依然不灭,他甚至计划好了越狱成功后移居到太平洋墨西哥沿岸的小地方。还有一点,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对于情绪的管理,既然入狱的事情无法改变,就要摆正好心态,不能消沉,不能自暴自弃。人还活着,就不应该放弃希望,要从内在的价值观出发作出弹性的改变,调整心态先处理心里,再处理心情。

从杜弗伦进监狱之后的第七个星期,他的自我救赎和对于其他人的救赎这个持久的行动就开始进行了。整整二十年的救赎,杜弗伦每天用石锤挖掘墙壁,希望与日俱增,就像是我们平日之中,每天都能够做好一点一滴的小事情,这就是为以后成就大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分解成一步一步来做好,那个被瑞德说要六百年挖好的地道,杜弗伦竟然用二十年就挖好了,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信念,他做到了。没有事是难以完成的,只有有没有一颗渴望完成的心而已。杜弗伦渴望自由的世界,这个信念二十年来从来没有改变,他的自我救赎,成就了自己的愿望。

在自我救赎的同时,他积极建设监狱的图书馆,帮助汤米考取证书,还有把自己的朋友瑞德从绝望中拯救回来。他同时也救赎了海德利狱警和典狱长,倘若不是他出狱后举报贪污,海德利还会一直的私吞钱财,还会一直残暴对待犯人,典狱长还会一直洗黑钱,还会执迷不悟。杜弗伦给予他们一记重重的还击,与其说是举报,不如说是另一种方式的救赎,唯有惩治唯利是图的狱警与典狱长,他们才能够从歧途中醒悟过来,才能不在罪恶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末了,典狱长自杀,因为他明白监狱的黑暗,失去自由的可怕,生存还是灭亡,他选择了自灭。

我同时也很欣赏瑞德,他在众多的犯人中显得很理性,他深谙监狱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他为了能够在监狱中能够安身立命,很平静的生活,对于假释出狱,也没有抱有什么期望。他也可能想过在肖申克监狱中结束一生。他是一个聪明人,除了大麻毒药,什么都能够弄得到手。假如没有瑞德的帮助,虽然仅仅是提供了一把石锤和一张足够大能够覆盖住洞口的海报,但是这对于杜弗伦的帮助是极大的,这两件物品是杜弗伦越狱必须的。也由此看出,瑞德在狱中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游刃有余,他懂得身边的人的脾性,他懂得怎样笼络狱警的人心,他懂得与杜弗伦相处与交流。

瑞德选择融入了监狱,这是为了生存才做出的选择。他想抗争,对于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化。但是他有心无力。社会上很多人都这样,随波逐流,只要能够好好活着就足够了。可是,加入杜弗伦当初也是这样想,接下来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能发生,绝对的不可能。自由,即时人在监狱外,心却被禁锢于成形的制度化监狱中,也算不上自由。只有当肉体与灵魂都自由了,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当画面切换到杜弗伦爬出约等于三个棒球场长度的下水管道,在风雨中尽享自由,这一刻,他的灵魂和身体合一,真正从监狱中被释放出来了。当瑞德到达太平洋沿岸,和杜弗伦紧紧相拥的时刻,他也懂得自己真正地自由了。因为杜弗伦对他的救赎,所以才没有重蹈覆辙,当他精神濒临崩溃的时候,他记起了对杜弗伦的承诺。也就是那一个承诺,成为了瑞德的救命稻草。

大学后,很多人都颓废了,包括我,我承认。好像大学的校园就像是肖申克监狱,我就在里面毫无目的无所事事地活着。仅仅是活着而已,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逃课,迟到,睡懒觉,玩游戏,几乎和身边的人一样的生活模式。我也不想这样的,可是我身边的人都这样,所以我就这样了。看了心理学的书之后,我才明白这叫做群体效应。因为身边的人都这样,所以才跟随着,把自己当初的热血和希望都丢掉了。如果不这样做,是不合群的。希望总会存在的,存在于心中。也许我的内心还不够杜弗伦那般的强大,也许我的信念还不够坚定,二十年的信念都能够坚守着,我的信念在一个学期中就灰飞烟灭。这样强烈的对比,令我惭愧不已。

也许,不是也许,我找回了我的理想,换一种心态,能影响我是我的内心想法,能左右我的是自己。能够救赎自己还是自己本人,希望与理想从来都没有抛弃我,我为何要抛弃希望与理想呢?

“救赎之道,就在其中。”救赎之道,不仅仅是圣经中摆放的小石锤,更是心中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我,救赎之道,其实也说不上救赎,是从颓废的生活中走出,是改变内在的价值观,想着积极的方面走。无论现实多么黑暗,总会有星光照亮布满荆棘的道路。即时世界被抽去了所有的光线,黑漆漆的一片,尽管微笑着,因为牙齿还是白的。

第三篇:与信仰对话

与信仰对话

信仰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正如雨果所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在与信仰对话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信仰。很多人会说我很迷茫,找不到自己的信仰,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都被称作是“迷惘的一代”。如果一直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我认为是比打开潘多拉的魔盒还要可怕的事情,因为至少我们知道只要关上魔盒就行,但对于无信仰的自己却无从下手,束手无策。我们正青春,是朝气蓬勃的太阳,身上隐藏着无限的潜能与爆发力,所以迷茫的少年们,静下心来,去追寻内心深处的那份埋藏已久的信仰吧,它会指引你走向光明,去感受让人心醉的信仰之源,带你追上幸福的脚步。有了信仰,我们开始与信仰对话,可是该如何与信仰对话呢?答案只有自己知道,因为每个人选择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泰戈尔曾写道,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可见,与信仰对话,是需要行动的。其实,我现在站在这里,也是一种与信仰对话的方式,我相信我自己的能力与潜力,我相信信仰的力量。这只是对我而言,信仰的力量是怎样的,还是需要大家亲身体会的。我的演讲内容不多,因为我相信信仰是需要我们去追寻的,而不是只在嘴上说说而已。

第四篇:与信仰对话

与信仰对话

今天在国际学术报告厅参加了了三成素质课程的最后一讲,系统学习贯彻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是关键时期的一次盛会,它有着重大的意义,领导班底的交替,手稳交接;为破解难题起到关键作用;提高党的地位。

十八大,我们高举旗帜,我们坚定信念,科学的发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旗帜像一条红线贯穿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始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实现中特的根本保障。

在中共十八大上,提出了主题鲜明的六大建设。我认为,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发展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完善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创新,调整经济结构线路,推动经济发展一体化,提高开放的现代经济水平是很重要的。第二,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得民心,得天下也。近来,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等依旧是平民百姓比较关心的政治时事,我们的领导要完善基层建设,广泛的统一爱国路线。第三,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正慢慢收到外国文化的侵袭,不断融合,但是在创新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传承下去,让我们的下一代铭记我们祖先的智慧。在会上,也出现了理论创新党的若干亮点,比如,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亮点。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有着先锋的神圣使命,是联系基层的纽带,我们要以年轻人特有的活力,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当好的助手,架好桥梁,将热情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奋斗!我相信,我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我的信仰!

湖南师大 数计院 王文丽 2012年12月10日

第五篇:与信仰对话

“与信仰对话” “与人生对话” “彩虹人生” 主题班会

班 级 总 结

15060301班2016年06月25日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活动背景:4月26日,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新形势下一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广大劳动群众、广大青年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的明确要求。

活动目的:班级委员会要迅速行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的热潮。班委会要提高认识,组织广大同学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并进行广泛宣传,将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传递到每一位同学。

活动时间:2016年6月24日 活动地点:综合楼108 参与人员:15060301全体同学 活动主办方:15060301团支部 活动流程: 1.班委会成员提前布置会场,等待全班到齐。2.主持人项庚,徐艺纳宣布班会开始,引出班会主题。3.徐岩同学播放视频,让同学更加深入了解班会目的。4.团支书李柏森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5.同学们自由畅谈。

6.演讲环节王震同学,吕梓豪同学进行演讲,对本次活动意义进行升华。7.辩论环节环节 8.进行游戏环节。王益雨同学组织大家你演我猜,将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派两名代表作为演员,用肢体语言表演题目提及的信息,其余组员通过讨论派代表回答。此环节将班会气氛推向高潮。

9.班长王浩宇讲话,做总结。活动总结: 1.班委会成员提前布置会场,等待全班到齐。2.主持人项庚,徐艺纳宣布班会开始,引出班会主题。3.徐岩同学播放视频,让同学更加深入了解班会目的。4.团支书李柏森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5.同学们自由畅谈。

6.演讲环节王震同学,吕梓豪同学进行演讲,对本次活动意义进行升华。7.辩论环节环节

8.进行游戏环节。王益雨同学组织大家你演我猜,将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派两名代表作为演员,用肢体语言表演题目提及的信息,其余组员通过讨论派代表回答。此环节将班会气氛推向高潮。

9.班长王浩宇讲话,做总结。活动意义及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深入学习讲话精神,并将讲话精神与“勤学、修得,明辨、笃实”“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等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重要要求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准确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本次活动让我们认识到,青年学生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书写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青春篇章。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15060301班 2016年06月25日

下载信仰与救赎(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仰与救赎(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与信仰对话

    与信仰对话 信仰—是我们每个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它是我们灵魂深处的召唤,体现着我们的人生价值,是人生意义的可靠落实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

    与信仰对话

    与信仰对话 人活着,不能没有信仰,尤其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否则,必将被社会发展大潮吞噬。信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坚信的食物,也是每个人精神的寄托。所谓信仰,就是......

    与信仰对话

    与信仰对话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传承党的十八大的精神。与信仰对话,永远跟党走。 传承党的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要......

    信仰与人生

    思想汇报 -----信仰与人生 敬爱的党组织: 在研习会上,我有幸听到了王老师关于信仰与人生问题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王老师很细致的额讲述了信仰与人生的联系以及信仰与道德之间......

    信仰与希望

    信仰与希望 ——民俗中的文化传承经济法政系09行政管理班 沈星星 0904123110我的家乡是江苏泰州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兴化。 兴化自五代杨吴武义 二年(公元920年)建县迄今已......

    与信仰对话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二周年,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直属团总支、学生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

    与信仰对话

    与信仰对话-与青春同行 什么是信仰?人为什么有信仰。我想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那么什么是大学生的信仰?大学生为什么有信仰?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今天的同学们应该追问自己的一......

    与信仰对话

    与信仰对话之《光辉的旗帜》 九十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她就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九十年的光辉灿烂,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