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信 自觉 自省 自考复习念好
自信 自觉 自省 自考复习念好“三自经
艰辛的自考是每位自考生的必经之路,但这也是自考全过程中重要、漫长,同时也常常让自考生们感到烦恼苦闷的一段时期。其实,不论学习哪一专业,做好“自信、自觉、自省”这三个“自”就能获得较好的复习成果。
自考生要自信。自考生选择自考的原因各种各样,其中有一部分考生经历过高考的失利,希望通过自考实现未竟的梦想。由于经受过失败,他们对学习常常没有信心。实际上面对一本本厚重的教辅材料,面对书页中一个个陌生的专业名词,考生对自考复习产生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去肯定自己的努力,去相信自己的能力。把自信当作武器,勇敢地向自己挑战,终将登上胜利的顶峰。
自考生要自觉。自学考试的学习时间具有灵活性,把多少时间用在学习上完全凭个人自觉。尤其是半工半读的考生,常常在结束了一整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后,还要为梦想挑灯夜读。然而,日日如此很难坚持,尤其在享受了几次偷闲之后,便容易用“上班太忙,休整好了才能更好学习”这样的想法来宽慰自己的懒惰。此时最需要的就是自觉。考生要为自己做好合理的复习安排,严格执行安排,自觉自律而不纵容自己的懒惰。
自考生要自省。自考生虽不必像曾子一样“吾日三省吾身”,但在结束了一段复习、获得了一个或好或坏的结果后,也当有所反思总结。“好”时思考:为什么答题能答得这么顺利,在复习中运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辅助记忆:“坏”时检讨:导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知识点薄弱在哪一环节,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怎样弥补。想尽量把路走得笔直,就需要在回望中不断校正方向继续向前。
用自信勾勒微笑,用自觉描摹行为,用自省总结方法的不懈努力者定能在自考中大获全胜。
第二篇:自信、自觉、自由
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自信、自觉、自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谋篇布局,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特别是从政治局面,提出了坚定这个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从价值观层面,凝炼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法制层面,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向鲜明,导向清晰。今天,我就从政治、价值观和法治三个层面,以自信、自觉、自由为题,谈谈认识和思考,同大家一起交流和共勉。第一个问题,谈谈自信
自信,从字面上讲,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是一种有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
对一个人来讲,自信是追求的支撑,也是成功的前提,唯有自信,才能在困难挫折面前保持乐观,从而想办法战胜困难挫折。
毛主席曾诗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充分展示了他的自信人生和豪迈气概;对一个政党来讲,白信是对自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身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前途命运的自我意识、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和实践信心。这种信心可以看做是政治自信。政治自信,是政党成员对自己所在政党政治目标、政治理论、政治道路、政治制度、政治组织的价值认同,是基于一定政治信仰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是源于对政党的热爱和忠诚而产生的一种内在的骄傲和自豪。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总书记在访问俄罗斯时鲜明地提出了“鞋子论”: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说的都是自信问题。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自信,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增强政治自信,对共产党人来讲意义重大。政治自信可谈的内容很多,我侧重于如何增强谈点认识。
在学习提高中增强政治自信。我们都是党员,都是党的干部。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第一条就是对学习的要求。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我们党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在党要靠党,在党要爱党。靠党爱党就要学习党的理论,熟悉党的政策,遵守党的纪律,不破党的规矩。具体到来党枝学习的每一位学员,进党校就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这是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校同普通高校的主要区别。对在新时期履职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最迫切要解决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和思想作风问题,最需要加强的是理论武装和明辨是非。信念问题、思想作风问题,都要经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来提高,理论武装和明辨是非也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来强化。学习和实践是终身的修行。无论是在党校学习,还是在平时工作中实践,都要重视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最新理论,集大成者就是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学习掌握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把握了贯穿其中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人民性思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宽起来,我们想问题的层次就会高起来,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会多起来。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要的学习任务,通过自觉学、认真学、系统学来增强自己的政治自信。
在锤炼党性中增强政治自信。党性是党的根本属性。共产党的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想问题、搞研究,还是做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到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才会有政治自信.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矩才能做到政治自信,有政治自信的党员才是合格的党员,有政治自信的党员领导干部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用很大篇幅,旗帜鲜明地阐述了什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们党有哪些纪律和规矩、党员干部应该如何遵守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提出了“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的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自觉践行。党性锻炼对于每一名党员来说,是一个渐进的、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永无止境。我认为,途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每一位党员,无论职位高低,都是党组织的一员,有组织的人就要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管理,而不能自行其是,老子天下第一。党的干部一定要明白,离开组织,个人将一事无成。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最重要的是心中有党、心中有组织的修养。锤炼党性,最重要的是锤炼听党的话、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条是个人的认知和自律。党性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共产党员的党性,最根本的还是个人的修为。认知是一种修为,自律更是一种修为。要认知,凡是党要求的都自觉遵守;要自律,凡是党不允许的都坚决不做,认知和自律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政治自信的表现。对党的自觉认知,对己的严格自律,就是对党组织最好的支持、最积极的贡献。
在建功立业中增强政治自信。学习上的进步,党性上的增强,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最终都要落肿在为党工作、为民谋利上。总书记讲: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责任和担当也是政治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有自信才会有责任,有自信才会有担当。
每个党员干部,岗位不同,分工不同,责任有大有小,担当有轻有重,在什么岗位就要承担什么责任,分管什么工作就要尽到什么责任,不论履行什么责任都要尽心尽力把事做对,都要尽职尽责把事做好。责任与担当有联系也有区别,责任是本分,担当是能力。建功立业光有责任还不够,还要有担当。大事大担当、中事中担当、小事小担当,没有责任的担当做不对事,没有担当的责任做不好事。做对事、做好事,自信才不会盲目,做对事、做好事,自信才能经受住考验,共产党人的自信就是能够经受住党和人民考验的自信,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党和人民不认可的自信。为着党和人民的考验,我们必须建实功立实业,在建功立业中不断升华自信。第二个问题 谈谈自觉
自觉,从字面上解释,是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或是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从哲学上讲,是指内在自我发现、外在自我解放的意识,是人类在自然进化中通过内外矛盾关系发展而来的基本属性。
自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人格,首先是受感情支配的。爱与憎、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喜与厌决定了人们自觉的基本态度和方向。同时,人们的自觉行动既受先天因素影响,又受后天培养影响。
对人对事来讲,自觉都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概念,体现的是自佯的行为、负责的态度和担当的精神。自律行为是每个人应有的鲜明品格,负责态度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政治立场,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应承担的时代责任。我理解,一个自觉的人,一定是一个有修养、有觉悟、有境界的人,一定是一个待人厚道、让人接受、受人尊敬的人。古人讲:“先修身而后求能”、“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类似的名言警句还很多,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有高度的自觉,都要敬天道、畏人言、守底线。党的干部不在真空中生活,所有普通群众碰到、遇上、经历的事,党的干部都会碰到、遇上和经历,碰到、遇上、经历该怎么对待和处理?我的看法是,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待和处理是最好的眼光和最务实的办法。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强调要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核心价值观,凝练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理应带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人做事做官。“24”个字面面俱到谈,难免顾此失彼,我选取“24”字中的诚信、敬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业、公正“6”个字,谈点思考。
党员干部应自觉做诚信的人。写一个“人”字很容易,只有一撇一捺,但真正做好这个一撇一捺的确不容易。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研究它,我们每个人每天也都在实践它。
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童年时期外,其他每个不同的成长发展阶段都与追求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关系。青少年求学阶段是人生追梦的定位时期,中年工作阶段是人生追梦的奋斗时期,老年休养阶段是对人生追梦的反思时期。由此看来,价值追求在人生各个时期中不可或缺,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答案。追求做一个平凡的人,就会有平凡的人生答案;追求做一个不平凡的人,就会有不平凡的人生答案。不论追求做一个平凡的人还是不平凡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靠谱的人。在我看来,一个诚信的人就是一个靠谱的人。诚信之于普通人讲是靠谱,之于党员干部讲既要靠谱又要让人信赖。诚信的党员干部组织信任、干部群众信赖,不诚信的党员干部组织不信任、干部群众不信赖。党员干部得不到组织的信任、得不到干部群众的信赖是可悲的。要让组织信任、让干部群众信赖,党员干部必须做诚信人,讲诚信话,办诚信事。诚信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
党员干部应自觉做敬业的事。人生要做的功课很多,最需要做好的是两件,一是做人,一是做事,人和事是连在一起的。前面说了做人要讲诚信,接着说做事要讲敬业。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敬业可从三个角度来衡量:一是用力做事,二是用脑做事,三是用心做事。显然,第三种境界要高一点。要做事就要敬业,敬业就要把事放在心中应有的位置,只有放到位才能办得好。耍做事就要知事,知事之大小、深浅、难易、远近,不知则做不好事。要做事就要懂事,天下事都要靠人为之,为好人才能做好事,事在人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做事还要不怕事,越怕事越做不好事。对党员干部来说,做事很大程度体现在为党和人民工作上,工作是党员干部实现个人价值的基本途径,也是人生的重头戏,演好人生这场重头戏,最重要的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敬业也不例外。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是快乐的;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是乏味的。既然我们逃避不了工作,那么就要用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岗位都是平凡的,今天做了明天还要做,叫工作;今天做了明天还想做,叫事业。“要”和“想”一字之差,成了工作和事业的分水岭。对党员干部来说,我们既要干好工作,又要努力开创事业。干好工作、开创事业,党员干部才会有出彩的人生。
党员干部应自觉做公正的官。公正是个很好的词,公公道道、正正派派,党员干部做官如果能得到公正这两个字的评价,应该视为莫大的褒奖。
俗话说得好,人公不语、人正无诽,意思是人公道了说法就少,人正派了中伤就小。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也是为官的生命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线。在座的不少同志都是公务员,公务员“公”字在前,“务”字在中,“员”字在后,这个排序也告诉我们,做公务员,首先要有公心,要谋公利,要办公事,公私分明才称得上是公务员,公私分明才能正确履职;公务员都有职级,也都分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不管怎么分,在群众眼里,都是大大扑小的官,为官公正群众就拥护,为官不公正群众就不拥护。公正不公正,最直观的判断是为了谁。一心为大家叫公正,一心为小圈子为的越多越不公正。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小圈子害死人。讲得振聋发聩。共产党人天下为公,除非有私欲、有野心,才会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关照自己小圈子那一套。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凡是搞小圈子的,最终都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机关算尽反而误了卿卿性命。党的干部,群众眼里的官员,一定要始终牢记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一定要视公正为从政的准则,一定要公公道道做事、正正派派为官,只有公正了,才能为人生留下一个好口碑,为人生铺就一条安全路。第三个问题,谈谈自由
自由,从字面上讲,是指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从法律层面上讲,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从哲学层面上讲,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是人类价值认识中的共识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元素,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党在国家层面上,强调国家独立、人民自由、民族平等、领土完整;在社会层面上,强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上,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
不论用什么字眼来解释自由,自由终归是把双刃剑,掌握和运用的好,自由创造的是财富,掌握和运用的不好,自由造成的是灾难。再进一步说,世界上只有相对的自由,没有绝对的自由。人生在世,晟朴素的道理是要活着,活着才能体会到大千世界的美好,体会到家庭人伦的亲情,体会到亲朋挚友的友情,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活着就要有活法,大家看“活法”这两个字,“活”字右边是“舌”,千口为舌,左边是三点水,舌头有水才能活,有什么样的水才能活?在我看来,有清水、净水、好水才能活。再来看“法”字,右边是“去”字,左边也是三点水,这三点水是要去掉的,去哪三点水?在我看来要去偏见、去贪欲、去侵犯,因为偏见、贪欲和侵犯与法是格格不入的。“活”要清净好,“法”要公正威,合起来就是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踏踏实实生活,就是出于公心、正己正人、维护法的权威,这样的活法就是正常人的活法。联系到党员干部,也有一个活法的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活法”与“依法”是紧密相联的,“自由”与“守法”是相辅相成的,就看怎么选择了。换句话说,自由是追求也是选择,人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选择必须守法。法治与自由内涵和外延都很深、都很宽,我怕讲不到位,就收窄到为官从政自律谈点看法。
官身原本不自由。对党员干部来说,当了干部入了党,与普通群众相比,就多了一份责任和义务。
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往前冲”是冲锋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座右铭;改革开放新酎代,“白加黑”“五加二”更是很多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中国的事情,向来是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村看村户看户,老百姓看干部。在我们党内,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既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的工作方法。如果领导干部“对别人讲法治、对自己搞自由,对群众讲守法、对自己说例外”,则必然影响和败坏党风民风。当党员、做干部,特别是当领导干部,就意味着要主动放弃一部分普通公民享有的自由,就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责任和义务面前要学会舍得,舍个人利益为党尽责任、为民尽义务,党就信任你、民就爱戴你,舍不得则得不到。
总书记告诫我们:想做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做官。我们要铭刻在心。如果又想做官、又想发财,被党和人民抛弃是迟早的事。一个被党和人民抛弃的人,自由便没有任何意义。官身不自由才会有安全,官身自由了离不自由就近了。人生极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徐才厚、令计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划往日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自由,正是由于风光过度、自由过度,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许多腐败分子在忏悔录中都说到想过普通百姓平静的生活,想同家人度温馨的时光,还有可能吗?没有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着人民过美好生活,为着自己过踏实日子,守法是最明智的选择,也是最真实的自由。
从政就要受约束。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法则,都要依法则运行。自由与规短相辅相成。
对党员干部来说,自由是以遵守党的纪律为前提条件的,只讲个性、不讲党性,只讲自由、不讲法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党的队伍就会散、就会乱、就会失去民心!近年来,中央查处的不少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无不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的乱象。去年1 0月,中组部干部监督局在分析违法犯罪的多名原领导干部反省材料后发现,81.4%的人认为自己犯罪与不懂法有关。其实,不是“不懂法”,更多的是“不尊法、不学法、不守法、不用法”作为党员干部,既是公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带头学习法律、带头敬畏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领导干部从政履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必修课,这门必修课合格了,才会懂得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触碰,才能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才能落实“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法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决不能触碰;纪律是说一不二的硬杠杠,决不能有意无意地去违背。在法律面前搞特权,在纪律面前搞变通,终究是要吃苦头的。
自律才能享自由。自律是获得自由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的自由如果不以自律来约束,肯定会妨碍和侵害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人生在世,追求自由无可厚非,但世界太大、诱惑太多,自由不可能没有边界。自由的边界在于对自由的选择,能自律者可以大胆选择,不能自律者选择还是小心为妙。自律在常入看来是对自由的一种约束和限制,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却是一种素质和本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一句寓意很深的话,他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借用这句话,管不住自己的欲望,就不要盲目去追求自由。别人的自由百分之百是不适合自己的。无数事实证明,唯有给欲望安上闸门、给行为划上边界,方能知足则止、正道直行,只有这样,人生的幸福、真正的自由才会长长久久。
同志们,自信、自觉、自由是党员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始终要面对的问题。自信成就事业,自觉体现人格,自由寄托美好。希望大家进一步坚定政治自信,增强价值自觉,维系法治自由,用行动向人生致敬。提供鲜活资料,分享工作所需
第三篇:自强自信自觉
自强自信自觉
筑牢高校主阵地
——一位80后高校教师的亮剑发声近期,越来越多的亮剑发声受到社会的关注,无论是《致维吾尔族同胞觉醒书》的诚恳,还是《五问维吾尔青年》的深刻,抑或是总书记给给库尔班·吐鲁木长女的回信等等,都带给我深深地感动。这些勇敢而有力的新疆之声勇于向“三股势力”宣战,尽显各行各业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在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几次学习与讨论后,我深切感受到党对新疆各族人民的重视与关怀。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发声亮剑,用实际行动筑牢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
去年我在和田实习带队支教,真切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及各类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各族儿童正在享受着15年的免费教育,在驻村工作队亲眼看到农民朋友接受着各类惠民补贴。如今,我们可以乘坐动车组列车,让城际间的工作生活真正实现了朝发晚归,“民族团结一家亲”促进了各民族,城乡群众之间的同心共话,这为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惠民便民利民政策,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提供了最直接的途径。所有的这一切离不开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是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让新疆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我们沉浸在幸福生活的美好时刻,“三股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幌子,蛊惑维吾尔族群众,大肆传播宗教极端思想,鼓吹民族分裂,煽动民族仇恨,千方百计破坏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细数去年至今发生的一系列暴力恐怖案件,我们都能看到躲藏在背后的宗教极端思想的阴魂,宗教极端思想是危害社会的一颗“毒瘤”,它是这一系列暴力恐怖案件的幕后元凶,在它的蛊惑诱骗下,使得个别普通的人转瞬间化身为凶残的暴徒,挥舞屠刀,将刀口指向了无辜的群众。对此,我们各族人民决不答应,我们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认清是谁在破坏我们的幸福生活,又是谁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2001年,我幸运地考上了内高班,从高中到硕士毕业在内地11年,每次寒暑假回到家乡我都能感受到新疆的发展与变化,而且这种对比性的觉察带给我更多的思考视角。新疆各类基础建设与硬件的发展并不比内地慢,有些城市中竖立起的高楼大厦,农村中富民安居房比内地看到的还要多,条件更好,但我也隐约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思想与整体文化水平并没有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因此,硕士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我想让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才能打造独立而不容易受蛊惑的头脑”。如果没有党的关心培养,我不可能享受到内高班政策,能在同龄人更高的起点出发,能够在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完成本科硕士的学业,最终站在高等院校的三尺讲台。因此,我发自内心地感恩祖国、感恩党,同时呼吁所有享受着党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青年教师能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祖国、感恩党、一心一意跟着党走,敢于发声亮剑。
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思想、人格成熟的关键期,高校教师肩负着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而像我一样在师范类院校担任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公共必修课老师具有面对的学生多,易于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因此,我们应深入贯彻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核心任务,培养好学上进、崇德修身、明辨是非、求实笃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做到这点,我认为:
一、教师应自强,自强代表在思想觉悟上强及业务水平上双强。教师应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提高自身政治水平,必须坚决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分裂主义思想,带头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努力净化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决不许民族分裂主义打着民族宗教旗号鼓吹分裂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安心参加校内外的政治学习活动,还要关注国内外时事,能够具有客观理性分析事件原因的能力。只有当教师本身牢固树立了政治意识,不仅了解还熟知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将信仰建立在科学的理论之上,才有底气与能力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业务水平,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成为学生心服口服的优秀教师。我们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
二、教师应自信,自信是对党能为各族人民创造刚好生活与未来的信任,认识到今天我们的祖国是强大的,团结进步也是目前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一是相信广大群众的力量。认清当前形势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必要性,充分相信群众、坚持依靠群众,以群众为强大后盾,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和牢固基础。因此,我们在开展教育时一定要用大量的无可辩驳的成功事实证明解释目前的社会现象,向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第二个自信,是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有自信。相信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一定会让新疆少数民族拥有更好的生活。有些少数民族同学或学生家长有时会受到一些极端分子的蛊惑,抵制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捍卫所谓的“母语”。此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清这些这些反对国家政策的极端分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误人子弟,是为了阻止少数民族群众的发展,就是为了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我们要勇于揭露他们反动本质和严重危害,应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学好国家通用语言。
三、教师应自觉,自觉代表着教师能够自觉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又代表着教师能够自觉开展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今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族分裂主义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传播分裂思想,向我们大学生的渗透。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切实做好制止、处置“三非”工作。例如:通过班会或课上、课下对社会事件的讨论来了解他们分析和看待问题的态度,通过微信朋友圈得知他们的关注点及所思,目前开展的“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便是促进各民族师生交流的契机。当我们走下讲台、主动走到学生身边,走进班级、宿舍、食堂,我们拥有了更多了解教育对象的机会,而此时教师是否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每一个细小的交流是否能被我们当成一次教育契机呢?我们应要将全程与人,全员育人作己任,自觉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自觉创造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环境,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履职尽责,担当大义,发挥教育优势,用实际的行动构筑起维护民族团结、打击暴力犯罪、捍卫社会安宁的铜墙铁壁,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自信自我自觉
自信 · 自我 · 自觉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三种心理素质浅谈
浙江省上虞市张杰中学王纪樟
作文,素来被多数学生视为畏途;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而又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之一。笔者从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要改进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就必须经常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自信、自我、自觉等三种意识。
一.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畏惧思想,树立学生敢于写作的自信意识。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苦的思维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感知事物、描述事物、抒发情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囿于主客观等诸多因素,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神秘而难为之事,从而引发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令人遗憾的是,在学校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也普遍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片面注重应试功利性教学,写作训练常以应试中获得高分为目标,写作内容不是真实的内心情感流露,而是“按图索骥”套题目、背范文或模仿式写作,这种训练模式不仅使学生作文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自信心的确立和自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写作冲动遭压抑,创造性思维被扼制,真实流露的思想被愚弄。如此这般地循环往复,学生的写作就成了“赶鸭上槽”,变得只有压力没有情趣,即使偶有“佳作”,也无非是符合教师要求的“套题”之作。使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怀疑,使创作自信意识慢慢丧失,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切实引起重视而加以改进的不良教学现象。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科学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信意识呢?
笔者认为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自信心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近景性动机,也是直接动力之一。作文教学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以激发他们写作兴趣和热情,以帮助他们体验到写作成功的欢乐和尊严。在运用这种激励手段时应不拘一格、不失时机。比如一篇学生作文只要有一个好的构思,有一个好的段落,甚至只要有一个创造性的句子或用得准确传神的一个词语,就应适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学生创作的自信和激情,给学生创设发表习作的机会也很重要,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黑板报选登学生优秀习作;或在校广播、校刊刊登,选入校优秀学生作文;也可鼓励学生大胆向报刊杂志投稿,以充分引发并有机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意识。从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尝试看,奖励学生的优秀习作也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激励手段。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命名“班级小作家”称号,提供进教师阅览室或增加借书次数等“小特权”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激励往往会给学生留下一份喜悦,一希美好的回忆,一个个人生道路上的“自信源”。在激励教学下,学生热爱写作并自信写作的自强意识将极为有效地被激发,畏惧心理日益摒除,写作水平就自然会提高。
二.冲破学生命题作文“窠臼”,培养学生善于写作的自我意识。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能找到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即他们的作品中充满着作家的自我意识。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时,就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涌动闪耀;当我们捧读鲁讯、闻一多作品时,在“如沐春风”中会被它们的艺术魅力所征服,进而感知作者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源自于作家意识与写作技巧的高度统一。可以说,光有写作技巧而没有自我意识的作品,往往是肤浅的也是经不起考验的。只有将自我意识与写作技巧高度糅合起来才能产生不朽的作品。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写作时培养起应有的自我意识呢?
放弃命题作文的老套套,多写随笔、体会,无疑是一个好方法。学生特别喜欢写随笔,很不情愿写命题作文,原因很简单:写随笔能自由表达所感所思,放得开。随笔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爱好去随意抒发,命题作文则要按照教师的“清规戒律”去填充。很显然,有自由,作文中才有“自我”;没有自由,作文中往往就找不到“自我”,或者说没有真正的“自我”。在随笔里,学生的思想是坦露的,情感是清纯的,字里行间跳动着一个个鲜活的“自我”,几十个学生就有几十个“自我”。在随笔中的“自我”可以自由翱翔,随笔可以抒发“自我”的真情实感和心理满
足。从心理学的涵义上讲,兴趣是人的意识中一种人格化的指向性活动,它反映着人对某种具体事物或某项工作的特殊的偏好。作为学生更是如此,写作随笔,使学生审美知觉具有异常的敏感性和丰富性,自我意识有机地融入文章,往往能够显示出真切的情感和动人的稚真。而命题作文从根本上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偏重应试的需要,把学生的思维生硬地限制在狭小的命题空间里,迫使学生按应试需要“填充”、“描红”,活生生地把“自我”排斥在作文之外。试想一篇未能表达“自我”意识的作文,学生怎么会喜欢去写它呢?
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借鉴“写随笔”的成功经验,去爱护学生作文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作文中的“自我”意识,弘扬学生作文中的“自我”意识,将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好地融注入他们的写作过程中,唤醒沉淀在情绪记忆中最动感情的人物、事物来写,遵循自我意识与写作技巧高度统一的作文规律,努力使学生冲破命题作文的窠臼,让自我意识回归于学生作文。
三.营造学生喜爱作文的宽松环境,确立学生乐于写作的自觉意识。
文章千古事,写作无疑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心理感知活动,同时又是一项极富创造力的心理体念活动。写好作文,贵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开阔写作视野,使思维模式从求同转向求异,从单向转向多向,从单一转向综合,从封闭转向开放。同理,作为语文教师,努力创设一个使学生乐于写作的宽松环境,才能真正唤发学生创造性写作。环境宽松,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激发其创作的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使其笔下的事件和人物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心中的真情实感。
创设环境,激发学生自觉的写作意识,必须切实注重二个环节:
一是巧妙而有效的熏陶感染。、写作教学要追求高境界。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要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必要前提是要有真情,而真情又与良好的自觉意识
分不开,学生有了良好的自觉意识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我们要培养的学生自觉意识,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教师在课堂里可以用教材中精彩纷呈的文学形象,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的闪光点,去充实学生的心灵,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摩和认识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真、善、美。也可结合外出参观、劳动等教学时机,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生发情感;也可通过集体专题活动,把学生关注力转向某些事物或人物,并通过对比,分析等手段,引发学生鲜明的爱憎情感等。久而久之,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提高了观察力,对生活也更关心热爱了,作文的自觉意识也自然形成,学生的思想就有了正确的方向,美好的情思便会自然而然显露出来,学生作文就成了自觉行动,“一有感就想发,一有情就想抒,一提笔便成文”,就成为可望而更可及的事了。二是创设和谐的写作气氛。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所好所恶,所思所求,激发他们的自觉情感和意识。平时的作文训练多采用“日记”练笔法,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把内心的情感一览无余地袒露出来。教师还可以用欣赏美文、讲故事、集体讨论等方法点燃学生情感火花,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直到内心冲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通过激发学生自觉意识而创作的文章,不仅情感真实,而且语言来自自己的生活,显得清新活泼。作文教学就会变得事半功倍了。综上所述,要切实化解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瓶颈”现象,尚需广大语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多角度、多途径地探索作文教学新思路,切实培养学生科学的写作观,其中培养学生自信、自我、自觉意识,无疑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毋庸置疑,写作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本文论述所能容纳。写作此文,意也无非是抛砖引玉。
第五篇:自强自觉自信
我在,我的责任我担当
----自觉 自信 自强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在,我的责任我担当—自觉自信自强,我是川大学子”。
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是成年人了吧。“成年”这个词,虽说听起来有些沉重,但的的确确的是,我们不再是孩子了。“我在,我的责任我担当”,就是说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开始独立了,得面对责任了,得担当起八方风雨了。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变化?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以外的世界,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思索文化政治经济,开始怀有一颗忧虑之心了。好像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不完善的东西,我们要怎样去尽自己的一份力呢?这便是今天主题词:自觉、自信、自强。
那么,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小组的观点。
第一个方面,来说说我们的文化。我觉得,中国的民族文化,有江南的小桥流水,有大漠的战鼓,还有百家的论道,诗人的吟唱……她是风情万种的,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霜,却是更加灿烂。我们都为她自豪。为了她,我们不停地行走,而走着的我们也将是这文化的一份子。
但,在多极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我们的文化现在面临怎样一副情景呢?
好莱坞影片、日本动漫是娱乐的主流,哈韩哈日族的疯狂行为,让我们开始反思,面对这些巨大冲击,现代中国人还能不能保持原有的文化认同呢,还是向西方认同?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保有自己的特色并且推广影响?
首先便是要有文化的自觉性。也就是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文化的来历及在生活各方面的作用,同时和别国的文化作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再者要有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诸子百家,文房四宝,五千年的孕育;唐宋元明,琴棋书画,十三亿的中华。要想被他人接受,首先得自己相信自己。最后便是建立在自觉与自信基础上的—文化自强。为此,我党提
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采取措施提高升学率,把文化素质与就业想挂钩等等都是有待解决的任务。这涉及到政府的一些举措,需要公民的响应及建议。文化强国需要更多的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来建设。而作为川大学子的我们,肩负起历史使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第二方面,关于我们自身。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大学生,他经历两次高四,终于考上心仪的大学。而大一那一年,车祸使这个20岁的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活开始颠簸起来。他不得不像一个两岁孩子一样,重新学习走路、吃饭、说话。等回到大学,别人20分钟的路程他要走100分钟,为了不迟到,每天5点20分起床。课本背了立马又忘,却从没有放弃过。很多的艰辛困苦,并不是我的语言所能描述,但他凭着自己的信念,做到了。他就是川大水利水电系的张林学长。
有人说大学几年,你可以睡过去,混过去,三个月频率换16个对象,打完1728局DOTA。也可以这样,泡图书馆,看完几百本书,学会几门语言,筹划自己的未来。哪种生活更有意义相比不用我申述。为梦想,为自己应有的责任为什么不能够对自己狠一点?
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步入社会,我们就得不断调低自己的要求,为房子车子奔波,哪里还谈得上文化自强。但朋友,请不要忘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是轰轰烈烈,不一定自己是最好的,但要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状态。保持自己的自觉性与警惕性,时刻对自己充满自信,用行动去实现自强。如果每个人都能努力一点,社会便会大不一样。现在还不迟,先让自己行动起来,终究会有我们期望的那一天的到来。
让我们一起说:“我在,我的责任我担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