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_依标施教_优质课评比选题

时间:2019-05-15 04:4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_依标施教_优质课评比选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_依标施教_优质课评比选题》。

第一篇:试论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_依标施教_优质课评比选题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依标施教”优质课评比选题

(2009年)

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社会信息。

3.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

4.运用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6.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

7.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8.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9.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

10.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11.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12.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第二篇:100100101100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_依标施教_优质课评比选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依标施教”优质课评比选题

(2009年)

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社会信息。

3.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

4.运用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6.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

7.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8.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9.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

10.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11.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1、12.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第三篇:浙江省初考中历史与社会学科_依标施教_优质课评比选题试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依标施教”优质课评比选题

(2009年)

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社会信息。

3.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

4.运用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6.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

7.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8.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9.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

10.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11.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12.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3、知脉:知识力、技术力、咨讯力、企划力、预测(洞察)力、敏锐力。[解决方案]做好时间管理、安排学习计划、上课、听讲座、进修、组织内轮调、多做事、反复练习、经常做笔记、做模拟计划。

第四篇: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试题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已懂得人工取火D.掌握了磨制钻孔技术

2.在铭文中明确记载周武王伐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青铜器是()

A.毛公鼎B.何尊

C.散氏盘D.利簋

3.专门记述典章制度史书“三通”不包括()

A.《史通》B.《通典》

C.《通志》D.《文献通考》

4、宋代中央行政机构“二府三司”中“二府”指()

A.中书省和审刑院B.枢密院和内阁

C.中书省与枢密院D.审刑院和军机处

5.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的三国是指()

A.英美法B.俄法德

C.英法德D.英俄德

6.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

7.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A.北美地区B.南美地区

C.东亚地区D.西亚地区

8.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

A.美国《独立宣言》B.法国《人权宣言》

C.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D.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

9.帝国主义列强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准确的理解是()

A.帝国主义列强与落后国家和地区差距缩小

B.列强推行武装干涉,殖民地国家完全失去独立

C.殖民地半殖民地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D.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

10.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在笔记中对这次工业革命做了如下总结,其

中不正确的是()

A.重要发明:火车、汽车、飞机

B.主要特点: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突出的科学家:英国的法拉第,德意志人西门子,美国的爱迪生等

D.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11.二战中,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的态度发生变化始于()

A.修改“中立法”B.发表大西洋宪章

C.给予苏联军事、经济援助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2.“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归还中国”。出自哪一个

文献()。

A.《大西洋宪章》B.《联合国宣言》

C.《开罗宣言》D.《德黑兰会议决议》

13..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相比,澳大利亚牧场的显著特点是

A.牧场规模小B.机械化程度低C.采取定居方式D.采取游牧方式

14.古文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里所说的味

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不同②种植方法不同

③品种不同④水土不同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1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通过总结现代化建设

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坚持的方针

是()

A.发展循环经济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B.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C.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资源开发放在首位

D.发展循环经济与节约并重,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首位

16.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配着人、财、物等经济资源,下列行为属于“看不见的手”在起调节作用的是()①2007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利率

②浙江茶叶在山东等地畅销,经销商纷纷组织货源满足市场需求

③2007年二季度以来全国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各级政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猪肉价格

涨幅趋缓

④随着天气转暖,服装经销商降价出售冬季服装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17.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目前唯一的一座文化景观遗产是()。

A.武夷山B.庐山

C.武当山D.泰山

18.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

A.以“德”教化人民B.“有教无类”

C.以“礼”治理国家D.“因材施教”

19.现代奥运会已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北京奥运会以东方人的智慧将这一起源于西方的盛大“礼仪”演绎给人类。这种期待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的全球化是西方文明的全球化B.人类文化正走向多元、交融、共荣

C.人类文化正在消除差异,走向统一D.文化的多样性意味着文化的对立冲突

20.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规定,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传统节日正式增设为法定

节假日。其主要意义是有利于()

①民间的一切传统习俗得以保留②保护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③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加强对公民的革命传统教育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②③

二、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PRED问题

殷墟

铁幕演说

凯恩斯主义

三、材料题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20分)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十分突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长期以来,西北地区人民面临着“保护环境”还是“加快发展”的“两难”选择。据此回答:

(1)造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分)

(2)破解“保护环境”还是“加快发展”的“两难”问题,根本之计在于找到一条生态与发展齐头并进的新路径,为什么?(4分)

为了避免“水枯沙起”的生态悲剧,宁夏盐池县治沙大户余聪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他利用当地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日光温室等高效节水农业,形成了以草产业、林果业为特色地绿色生态产业。此举不仅使满目流沙的7000多亩沙化土地重焕生机,每年还能从中获益20多万元。由此,西北大地生态农业风生水起,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了地润草长、柳绿雁归的喜人景象。

(3)从“水枯沙起”到“地润草长”的转变,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有何重要的借鉴意义?(4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公元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大英帝国向中国派出了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使团。他名义是庆贺乾隆皇帝80寿辰,实际上是希望通过同中国皇帝谈判,要求开放通商口岸,扩大中英贸易。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当时对世界还是茫然的一无所知,乾隆断然拒绝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全部要求。

英国人在严密监视下离开北京起程回国,皇帝派出专使日夜兼程到各地传达他的命令:不准任何中国人接触英夷,违者严惩!

马嘎尔尼在他的《纪实》中回顾了这段经历,他毫不留情地戳穿了“盛世”的神话,看出“盛世”背面的败亡之兆,他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个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录与安全就都完了。”

----转引自宁

一、庞永三《中国人惹谁了?》一书

(1)英国是在怎样背景下派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2分)

(2)乾隆皇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拒绝了马嘎尔尼的全部要求的?(2分)

(3)你认为乾隆皇帝下令“不准任何中国人接触英夷”是跟当时中国统治者奉行的哪些

政策相一致?这些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

(4)从今天看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分)

四、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史料的类型和功能。

2、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科书,采用了中外历史合编的形式,你

认为这样编写对学生学习历史有何好处?

五、根据以下材料编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20分)

草原风情

世界各地的牧民虽然从事着相同的经济活动,但是他们的文化却各具特色——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信仰、节日和生活方式。

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世代生活在那里的各族牧民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例如蒙古族人喜食奶茶、达斡尔族人喜爱贝阔(一种类似曲棍球的运动),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共同孕育了内蒙古草原独特的区域文化。这种文化特色吸引着国内外许许多多的旅游者。游人们可以在那里参观草原民居、欣赏民族艺术、品尝民族食品、观看民族竞技活动。

草原上的许多牧民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而以粮食和蔬菜为副食。蒙古族牧民的传统服装是蒙古袍,袍身肥大,天冷时可以加衬毛里或棉里,抵御严寒的天气。有些牧民放牧需要“逐水草而居”,因此他们的住房是便于拆装和搬运的蒙古包。

每年七八月草丰畜肥时,牧民们开始筹办一年中最盛大的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会上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许多比赛项目,那些精骑善射的牧民可以在那达慕大会上一显身手。牧民们还十分好客,当远方的朋友登门作客时,主人会端出奶茶、煮上羊肉、斟满奶酒,热情地款待客人。席间,主人还会唱起悠扬的民歌,跳起节奏欢快的民族舞蹈。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人们会感受到牧民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出处:(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PRED问题: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s)、环境(Environment)与发展(Development)问题,简称PRED问题。(3分)这些都是目前全球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并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2分)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2分)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3分)

铁幕演说: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期间发表的演说,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3分)这个演说是冷战发出的最早信号,也标志着美苏对峙的开始。所以有人习惯上将其称为“铁幕演说”。(2分)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1分)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也标志着西方经济学史上的一次革命。(2分)这本书是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出炉的。凯恩斯认为,要消除失业、克服危机,必须放弃自由放任原则,实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政府应当担当起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责任,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保证社会有足够的有效需求,达到充分就业。这一经济思想对恢复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战后成为主流经济学,欧美、日本“混合资本主义经济”,保持了50-60年代的繁荣。(2分)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第1题参考答案:

(1)气候干旱(或答“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短缺。(2分)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使生态与发展相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分)

(3)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发展生态农业;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4分)

第2题参考答案:

(1)在欧洲,以英国为首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在本国无法满足其需求,必然要向亚非拉等一些地区进行扩张。(2分)

(2)在世界资本主义挑战面前,清统治者不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采取自我封闭的办法,来消除来自海上的威胁。于是,到乾隆年间,实行全面海禁,仅留一广州十三行,并对其实行严格的限制。(2分)

(3)闭关锁国政策。其后果是导致东亚最强大的大清帝国由盛转衰,并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超越,并在近代遭到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4分)

(4)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各种文明的交流,才能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2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史料的类型和功能。

类型:(5分)

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文字和音像资料。

实物史料:包括人类化石、石器、陶器、金属器和遗址等。

口述史料:传说、口述历史

功能:(5分)

认识历史的需要。由于人们无法回到过去的时代,去体会古人经历的往事,人类要了解和认识自身的历史,只能凭借史料。

研究历史的需要。只有详尽地占有史料,并对史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找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2、现行的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科书,采用了中外历史合编的形式,你认为这样编写对学生学习历史有何好处?

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尤其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缺少了中国历史,难以看清世界历史的全貌;(5分)单独学习中国历史,只从中国内部自身的发展考察历史,不利于正确理解世界发展与中国发展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在工业社会来临之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整体世界的制约。(5分)

五、教学设计题:(20分)

《草原风情》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3分)

要求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表述。

2、教学方法(2分)

要求写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

3、教学过程(15分)

要求写出主要的教学环节或教学步骤。

第五篇: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的实践与探索

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的实践与探索

——专题复习课依标施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不能依标施教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教师既不清楚相关内容目标,也不明确其三维目标,导致实际上课与课程标准相去甚远。笔者认为,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要实现依标施教,必须经过五个基本步骤:依据课标,确定专题主题;分析学情,确定学教目标;分析教材,开发新的学教素材 ;依据学教目标,开展学教活动;依据课程标准,开展学习评价。【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专题复习依标施教 实践与探索

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是指围绕某一社会主题,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鼓励学生有主见地正视各种社会问题,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更自觉地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为目标而开展的学教活动。

一、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为什么必须依标施教

(一)理论依据

第一,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开展学教活动,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当然也不例外。

第二、依据教科书复习,也不一定就依标施教了。一方面,因为专题复习课要真正实现依标施教,必须对相关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系统整合,整合的依据就是课标,随意地拼凑只会误导学生。另一方面,一个课标可以编多套教科书,尽管教科书往往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和实质,但不能做到与课标丝丝入扣,有的章节甚至相去甚远,出现了课标上要求的教科书没讲或讲得很简单,而课标上没要求的教科书反而讲得很详细的现象。这是因为一方面教科书与课标的性质和功能不同,教科书要有较为严密的体系结构,这样难免要增删内容以保持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编者也未必都能吃透课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专题复习课堂怎么办呢?只能依标施教了。

第三、学业考试是依据课程标准命题的,这样一来专题复习课依标施教就有了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实问题

1、学教目标不明确

由于专题复习课的学教目标没有教学参考书提供参考,而要依据课标确定学教目标,绝大多数教师觉得很困难,所以很多教师在上专题复习课时根本不思考学教目标,往往是按照市场上买的各种热点复习资料“照资料宣科”,认为复习资料上的内容就是 1 标准,讲完所有复习资料上的内容就算完成了学教任务,就达到了学教目标。而事实上很多热点复习资料未必是完全依据课标编写的,有些资料甚至与课标相去甚远。还有些教师甚至既不研究课标,也不参考资料,只凭经验操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课标要求的学教目标对专题复习课的学教活动、学教过程没有很大指导作用,几乎形同虚设。

2、学教目标不准确

也有部分教师会尝试依据课标确定学教目标,但往往表述不科学、不准确。专题复习课的学教目标,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有的教师只是从相关教学参考书中抄一些拼凑起来而已,自己往往并没有认真钻研课标、教材,也没有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所以这样确定的学教目标往往不准确,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同时,实践中还存在着行为主体错位的问题。比如,很多老师用“培养学生的-------”,“使学生-------”、“提高学生的------”等来陈述学教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如某教师在《因地制宜,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专题复习课中这样设计学教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结合本地实际,尝试为发展本地特色经济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分析时事以及家乡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正确看待家乡的经济发展,勇于为家乡建设承担责任。在这个学教目标陈述中,行为主体是教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可以对教师的“目标”作出接受或不接受的决定,因而这样的学教目标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是很低的。

3.学教素材不贴切

专题复习课教学,往往需要增添“新、近、实”的学教素材。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噱头,选用的学教素材常常不贴切,结果适得其反。比如有位教师在上“和谐社会”专题复习课时,选用了当时引起很大轰动的“最牛钉子户”事件,说明民生和谐的重要性,结果让学生产生了误解,以为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与政府对抗是为了维护民生和谐,误导了学生,背离了课标。

4.评价方法太单一。

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习新内容时教师普遍能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但是一旦上专题复习课,就又回到了老路,只采用一种评价方式——纸笔测试,这是与课程标准倡导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理念严重背离的。

二、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依标施教的步骤与方法

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要依标施教,一般有五个基本步骤。下面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专题为例加以说明。

(一)依据课标,确定专题主题。

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的下列内容目标,结合社会热点,确定专题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我们传承的文明》

4-1 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6-2 列举身边实例,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1-2 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5 讨论本地特别关注的问题,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4-1 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4-2 描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地区经济。

4-3 回顾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概括当前科技发展的突出特点。

4-4 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教育领域中的差距,说明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5-2 举出当今世界各地经济相互依赖的实例,初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6-2 就个人感受最深的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6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把“发展现代农业”单列一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据此我们确定了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专题。

(二)分析学情,确定学教目标

九年级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也是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他们求知欲强,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广,知识面较宽。经过将近三年的初中阶段学习,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培养,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能力,而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生在生活中已看到、听到、了解不少,所以他们可以通过课前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调查到实际生活中的感性材料,但由于缺乏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对如何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还不甚理解,有待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事实,加深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依据内容目标和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专题复习的学教目标如下:

●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的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特点,了解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差距,增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回顾和展望古今中外大力发展农业的举措和成就,感受改革兴农、科技兴农、开放兴农、人才兴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自己的贡献。

●直观感受全国各地和身边新农村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热爱国家,热爱家乡,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综合分析本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地形、技术等条件,树立“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并能为本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分析教材,开发新的学教素材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相关教材内容不足以使目标达成,所以我们开发补充了如下学教素材:

照片:“七里采摘游示范基地”、“高山花卉”、“山村别墅”、“扬花瀑布”、“竹林养鸡”、“生态放羊”、“七里乡杨坞村的生活污水实行生化处理”------学生拍摄。

图片:“七里黄土岭农家乐理事会选举”、“七里清水养殖鱼培训”、“黄土岭旅游知识培训”、“以色列蔬菜专家到七里”、“省农业厅专家在七里”、“衢州市农家乐大蓬车法制宣传文艺演出”-------网上下载。

文字材料------剪报、网上下载。

● 2007年1月21日衢州市常山县委书记金运成获CCTV2006三农人物创新奖。他创新性地在常山推行了“民情沟通日”制度,把每月10日做为“民情沟通日”,让群众可以与村干部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解决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问题。

● 2007年3月29日衢州市召开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工作会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647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民培训,覆盖率达85.2%,共有6967人获初级以上等级证书,占培训人数的80.6%。

● 2007年3月28日,浙江省科技下乡活动以“科技富民,建设和谐农村”为主题,来自浙江大学、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省农科院、浙医一院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30多位专家到开化,把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送到农民家中。

(四)依据学教目标,开展学教活动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专题的复习,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学教环节开展学教活动,学教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第一,感受现代农业。以案例式直观呈现,采用比较法学习,触目惊心,水到渠成。

第二,总结历史经验。采用列举史实法学习,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富有说服力。

第三,感受身边巨变。展示调查成果,讨论亲身体会,成就喜人,信心百倍。第四,付诸实际行动。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学生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五)依据课程标准,开展学习评价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专题复习课中我们采用了如下几种评价方法。

1.项目评价。课前学生分小组调查本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地形、技术等条件,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并进行合作研究,我们依据事先制订的项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口头讨论。在专题复习课中,对于基础知识我们一般不进行系统阐述,往往是 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争论,我们通过学生的表述来判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

3.学生自评。对于学生的社会调查成果和整理的知识体系,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评价标准,引导和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成果,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和评价。

4.合作评价。在专题复习课中,我们把对学生的评价机会更多地让给其他同学,引导学生运用一定标准互相评价。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其他同学的发言和学习成果,学习其他同学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学会欣赏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认识。

三、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依标施教必须坚持的几条原则

1.综合性是前提。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的课程,设计专题时必须力求融合三大主题的内容目标。这样的专题复习,有利于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有效整合,实现各学科领域的有机联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2.了解学情是根本。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教的起点。学教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学教目标的实施。学教起点定得太高,则可能导致学教目标要求过难,超过了一般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教起点定得太低,则会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上或学教活动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学教目标是关键。学教目标确定以后,就有了明确、科学、具体的操作指导,然后根据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的原则开展教学,就能较好地实现依标开展教学活动了。

4.学教资源须重组。开展专题复习课学教活动,需要大量的学教资源,这些学教资源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生成的。预设的学教资源,最重要的是教科书。教科书是由优秀教师依标编写、专家审定通过的教材,它具有普适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困难,使三维目标难以达成。解决方法有二:一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二是根据课标开发新的学教素材。为此,教师应根据课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积累一些素材,这些素材可以从书本、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得到,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得,还可以由学生提供。

5.评价方式须多样。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课教学注重知识的综合、学生的参与和社会意识的形成,这些特点要求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明确评估学生的进步状况。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顾明远(1998):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牛学文(2007.1):如何理解和把握三维学教目标 《素质教育大参考》。张华、李季湄(2006.10):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发展报告。

下载试论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_依标施教_优质课评比选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_依标施教_优质课评比选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举行绍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

    关于举行绍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 暨展示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教育局教研室、市属各初中: 根据绍市教研字[2006]3号文件精神,绍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暨展示活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