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绍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

时间:2019-05-12 13:3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举行绍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举行绍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

第一篇:关于举行绍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

关于举行绍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

暨展示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教育局教研室、市属各初中:

根据绍市教研字[2006]3号文件精神,绍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暨展示活动定于2006年10月23—24日在诸暨市举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含说课比赛)、展示、点评活动

二、时间地点

1、参加优质课比赛的教师(每县市1人)于10月22日上午9:00在诸暨晶都大酒店报到抽签,并根据抽到的教学内容(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进行备课。

2、教研员和其他教师代表于10月23日上午8:30前到诸暨晶都大酒店报到并安排住宿。9:00前到诸暨浣江中学参加听课活动。

三、参加对象

1、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员。

2、全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代表。除教研员和参赛教师外,各县分配名额如下:绍兴县、上虞市、嵊州市各20名,新昌、市属(每校1名,有分校的可增加1名)各15名。诸暨的名额自定。

四、评比方法

1、本次优质课评比采用提前一天抽签确定教学内容然后独立备课的方法进行。

2、上课教师课前不与学生见面,学生不经预习。(当天上课前20分钟抽签决定班级和节次)

3、本次评比参赛教师除上课以外还要说课。

4、评委根据参评教师的上课和说课情况分别进行评分(上课与说课分值分别为90和10),按照得分高低进行取奖。共评一等奖三名,其余为二等奖。

五、有关要求

1、为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本次优质课评比参赛教师独立备课、不试教。如有关于参赛教师违规的举报,一经查实即取消获奖成绩。

2、所有参加活动的教师须随带8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

六、其他

与会教师的听课资料费及旅差费均回原单位报销。

如有其他问题,请与诸暨教研室吴国良老师联系(电话:7285057)

绍兴市教育局教研室 二OO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市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听课有感

愉悦高效是课堂生命的真谛

——市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听课有感

市初中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双集县拉开帷幕。本次评选活动讲课内容涵盖七年级和八年级总共五课内容。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比赛历时两天半,共展示了近四十节(分两组)精彩纷呈的历史课堂。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颇丰。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一节好课需要经历太多的打磨。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渡,对文本的把握,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把握,包括对每一个情感点的把握,都要做得面面俱到、丝毫不差。我想不管是怎样的课堂,都渗透着每一个设计和执教老师的心血,为他们的付出,我发自内心的感觉敬佩,希望自己能够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记住他们每一刻的光芒。

高招迭出,亮点纷呈

一、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总体感觉,各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虽然各位参赛教师都注重了创设情境,但是又都独具特色。总之,教师从课始到课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巧妙预设,精彩生成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精彩与否的关键之一,本次参赛课,设计上也大都打破了样板式的模式教学形式,老师们都能抓住课标,落实到位,围绕“三维目标”来设计学习流程,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然快乐地学习。

比如《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莒南县实验中学的主老师引导学生运用了一位名叫“忆铭”的人,以他的回忆来贯穿整节课,这样学生感到既“线索清晰”,又兴趣盎然。真是高效又愉悦。教师的巧妙设计,问题引导,使学生的感悟逐层加深,我们越来越感悟到过去那种教师尽情发挥,学生围着教师转,空谈、繁琐提问的现象大大减少,课堂实实在在地成为学生能力养成的地方,情感升华的平台。

三、自读感悟、开放引导,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应该是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过程。尽管各位参赛教师所设计的“以图片导入学习内容”、“以材料进入学习内容”方式不完全相同,但是都在不同程度地体现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想这不仅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同时也是一种开放的引导,节省了时间,将自主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听了这几天的课,我认识到,教学方式必须符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培育。新的理念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教学思想,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课改理念的精髓,课堂教学才能更扎实、更有新意,新的理念也才能更有活力。

四、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教师素质,带动课堂氛围 本次参赛的教师大都有比较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课堂上少了几分浮躁,多了一些踏踏实实,教学风格朴实,注重实效。特别是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参赛老师那亲切的教态、严谨的教学语言,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怪,课堂上时时让我们欣赏到了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动人姿态。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师的“激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比如:双集县的张老师幽默的举止,诙谐的语言,让本来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一节优秀的历史课,自然是教师广博的文化知识、深邃的思想认识、丰富的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丰厚积累。优秀教师的精彩背后是广读博览加辛勤耕耘,是多年的厚积换来今天的薄发。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文化、文学素养刻不容缓。

五、教学课件制作精良,注重拓展实践

在这些课上,老师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既形象又生动。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图片和音乐帮助了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十中的王老师制作的课件非常精彩,与学习的内容有机结合。

每节课的巩固延伸,都是老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都有一定的实效性,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摆设。比如:《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莒南县路镇一中的万老师引导学生“写留言簿”。还有其它的课亦是如此,看来巩固延伸不再是课堂一带而过的摆设,而是真正发挥了奇效。让课内外真正结合起来。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不学习,就成了真正的“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沿上空的一小片天空。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 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反思感悟,努力提高

全市历史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虽然结束,但他所带给我的思考却刚刚开始。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一只贝因为痛苦的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一节课因用心的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呐,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历史课堂正是有了你、我这群执着教育信念、善于研究思考、努力追求的同路人,一定会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完美的统一,实现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由“培养能力”到兼顾“情感提升”的美丽转身。

第三篇:小学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心得

实实在在上课

品德融入生活 小学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心得

3月23日—24日,小学《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研讨活动在郑旺小学举行。

回忆我所听的13节课,感觉堂堂有精彩,课课有新意,每节课都有其精彩与独到之处。

其中共性的精彩有:(一)教学设计独具匠心。

新颖别致的新课导入,不仅符合课程理念和内容要求,而且真正能起到点燃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及思维的效果;教学流程重在以情境创设为载体,尽可能的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又一个交流、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学生在余兴未尽时结束新课,不难判断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比如在《大自然的朋友》这一课的教学中,徐景花老师将学生爱看的动画片引入课堂,用大青虫和小田鼠生动诙谐的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教学理念贯穿全课堂。

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正趋向于新课标新教材理念要求,课堂教学重在让学生更多的自己去实践,从而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内化和升华。这说明了我们的教师在课改的潮汐中,既在不断地尝试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创新,同时也不断在自我超越。

比如在《平安走天下》一课教学中,小组合作来认识交通标志,并猜猜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认识到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三)多媒体教学、远程资源充分应用。

参赛选手们无不重视多媒体和课件的应用,课件使用率达到100%。本届比赛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的思想性、知识性、观赏性、艺术性等方面水平较高,其创造性与美感是极具水准的:图片、动画、歌曲、录像等资源在赛课过程中完美地演绎了思想品德课的迷人魅力。

这充分说明了我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武装自己,本课程的信息化、现代化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为这次优质课添亮点。

本次比赛,来自于全区的13位参赛教师以年轻女教师居多, 老师们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得体,显示出较好的基本功;仪表优雅,表情自然,举止从容,显示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

学过程中,充满激情,以情动人,显示出奋发向上的精神活力。尤其是许多女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运用恰到好处,讲演声情并茂、叙事娓娓道来!

比赛年长老师的比例只占了很小的数额,但表现也很精彩,较好地展示了自己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独特的教学特长。

比如执教《平安走天下》一课的左老师,她上课的节奏不疾不徐,缓缓而来,衔接紧密、自然,令人折服。

当然,在这么多的优点背面,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和注意。

1、教师应在把握教学目标上多下功夫。

课程改革改变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也作了比较大的变动,变得更灵活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变革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是许多教师只注意情景的设计,教学模式的套用,却忽视了新课程理念的本质,最终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后学生一无所获,教师筋疲力尽的现象。

如在《大家都是好朋友》这一课的教学中,李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课间活动的热闹了,难道朋友在一起就是做游戏

玩吗?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课标的学习和研究,认真把握教学目标的度,真正理解教材。

2、课堂应返朴归真,少摆花架子,尽可能实实在在的上课、还原自然、真实。

比如在课堂板书这一块,部分教师挖空心思,借助新颖的广告材料,将课题、板书内容做成了各种美丽的图案,将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一些表面的东西上,而不是文字本身,其实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到不如那些能写一手漂亮粉笔字的选手,现场板书不仅效果突出,也向学生和听课教师充分展示出了个人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教师在教学中表演的成分太浓等问题也应引起注意。

第四篇: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永恒的追求

内容摘要: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四方面粗浅的看法: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二、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有效教育的出发点;

三、加强师生合作——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四、巧用教学资源——有效教学的发展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成为可能。但无论如何改,“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课堂应该是快乐的场所,改变历史与社会课枯燥、冷漠的面孔使之趣味盎然,一直是众多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使用教学策略的水平关系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思想品质。因此在新课改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进一步的探究和活动只能是空中楼阁,这样的教学就不具有有效性。但我们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来教”,可以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用把握教材意图。我认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的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到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最后,教学上采取“灵活设计”的策略。教师除了事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效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例如我在讲“议会对王权的胜利”时,刚分析完革命的背景后,就听到有几位同学在讨论:与法国大革命背景有相似之处。一部分同学也把眼光转向这几位同学。我灵机一动,布置了一个思考题:同时期同在欧洲的法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又是如何呢?这样一来就打破了原来的教学预设,让同学们自己去比较探究英、法两个国家两场革命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显然,我没有被自己的预设方案所束缚,而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追根究底的欲望,激活了课堂教学。

二、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有效教育的出发点

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可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的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如今,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以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如我在教学“秦朝一统”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体对秦始皇有了一定了解而调整了教学顺序。上课时我先把“对秦始皇的评价”这一环节提前,让学生从影视中谈谈对皇帝的认识,通过师生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意义和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入手,设计一幕历史剧:有一布商,从楚国买布匹,到秦国贩卖,买卖方再加上一解说员共四为演员,随着剧情的发展涉及到战国时楚国、秦国两国不同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这幕剧既反映了战国时代各国经济交往的情况,也说明了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意义。我们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识收获和学科感悟。

三、加强师生合作——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质疑,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历史教育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生能经常运用思辨学习法来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个合作探究的课堂,拓展思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在教学中,我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以前“一对几十”的面对面讲授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若干小组。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聚集在一起。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由过去的以教师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能成为现实。

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中,我把全班分作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清政府、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通过四个场景表演重现当时的历史,探索不同的救国救民道路。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当时的国情和救国方案进行探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认真积极,他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探究。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每一个学生都在“动”:动脑(想)、动嘴(说)、动手(整理)。他们快乐地笑着,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达到了我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的效果,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走、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的授课方式,真正地让学生坐在了一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巧用教学资源——有效教学的发展点

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在准备教案时的大量资料及信息主要是通过书本、挂图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送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查找到学科的多方面的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教学方法更加多样、灵活。甚至教师还可以制作出丰富的课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工具,想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点对点、面对面的学习。还有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善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善于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机遇”。如学校周围和社区附近的历史遗迹、展览馆或博物馆等,可安排调查、参观等活动;可利用某个历史纪念日,如“九·一八”、端午节等布置学生画一幅画,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话等等。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的情、趣、理的挖掘,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①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② 马长远:《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历史与社会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坎山镇中 陈飞

一、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拿到2013年新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小镇水乡的封面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七年级下册的《历史与社会》主要包括四个单元——《中华各民族的家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的变化》《文明探源》。本册主要学习的是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封面的小镇风情展示了水乡地区人们的生活景象,贴合本册内容。可见,图片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与社会》中,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在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和亮点。图片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占幅面大。《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全书分为四个单元,设有编号的图片就对多达两百多幅。具体分布在各个单元为:第五单元50幅,第六单元101幅,第七单元26幅,第八单元53幅。其他,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图片多幅。如课本封面上,各单元前言的插图,一些人物头像语言图和课本后面附录上的图表等等。课本每篇课文,每一页上都有一幅或几幅图片。

课本中的图片,以其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与课本紧密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一节课40分钟时间,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那么,剩下的20分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更好地完成教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注意力理论告诉我们,注意力分为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上需要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的完美结合。不随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的刺

激本身的特点以及人本身的状态。当学生注意力开始涣散的时候,适当的刺激能够唤回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颜色鲜艳、形象生动、趣味十足的图片。

同时,读图教学是《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读懂图,读活图,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宋代郑樵说: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偏废。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中尤显重要。七年级历史以地理知识为主,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各类型的地图与图片,地图上贮存的信息,有些是学生可以直接从地图上获得的,如居民点、山脉、河流的分布等;有些是需要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利用思维活动才能获得的,如学生看地形图,就可以通过分析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山坡的陡、缓等。这就意味着通过地图,学生不仅可以知道图上点线符号的意义,山川河流的位置,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而且可以从符号中发现地理规律,总结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和发展等更为复杂的东西,使学生的地理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些难以解释的知识点,相较于讲解,图片有更大的优势。第一图片更生动,更加容易接受;第二,对于简单的图片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各抒己见,对于图片的理解也可以促进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第三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推动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问。

3、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储备等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老夫子”教学方式被彻底摒弃,需要教师探索更多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

教材的改革,新教材的编写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书本上众多的图片是潜力巨大的教学材料。图片教学引导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用复杂的文字进行教学,而变成用丰富的图片和简单的言语进行讲解,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新课程实施多年,在全国各地教师的努力之下有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于图片教学也有了很多专业、科学、深入的研究。

但本人作为新教师,各方面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与精进。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新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

三、课题的界定

《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图片运用与学习主要针对教材中图片运用是否充分、恰当。对于不同类型的图片能否按照图片特性加以区别处理。对于一些图片是否可以探索出富有新意的处理方法。

教师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将课文图片合理地加入教学设计之中,让图片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更好、更形象地理解书本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遵循教育学注意力的科学理论,合理分配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利用图片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关注备课,选择恰当的图片。

2、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3、通过图片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探索出教师利用图片有效传授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策略,以期形成较为系统的图片使用方法与原则。

4、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初中学生读图、辨图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历史与社会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1、图片设计的研究。主要研究教材中图片选取与设计的意义,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教学环节与使用方法。注意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准确性等。

2、图片功能的研究。分析教师课堂引导学生理解图片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图片引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二,体现教学内容,揭示教学任务;第三,激发高层次思维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以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等。

3、在图片的选择中必须注意图片数量的合理性,切忌贪多、花哨。

偏差时,藉由老师的语言等手段进行逆向引导,让学生思维步入正轨。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研究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措施:

4、图片出现后主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正确时,让学生思维自由发散;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积极推广新课堂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课堂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有效学习的方法、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具体落实下列措施:

1、理论学习作支点

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尤其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倡导教学的民主;二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只有了解学生的现实状况才能对症下药,合理安排;三是课堂引导学习类型和技巧,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四是边发现问题边进行演绎归纳,然后开展研究。

2、深入研究教材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的使用必须严谨、合理,只有了解教学材料才能更好更充分地安排使用这些教学材料。作为新教材,教师对于教材的认识还有待加强,深入研究教材是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对于教材的研究不能只停留教材的设计思路、书本线索等文字上,书本中占有大量篇幅的图片也是非常重要。对教材的研究不能只看到教科书,在《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中,图册与作业本是教学设计与研究的一大重点。七年级地理学强调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区域特征,图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系统分析教材用图的几大特点,使我们可以更清醒地认识到,历史与社会教师不仅要熟悉和研究教材,还必须认清地理、理解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空间环境,辨明政治、行政运行流程等,不断地加强对历史、地理和其他社会学科的学习,并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

为实现有效课堂学习,教师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具体的引导方式,选择相适应的图片引导。同时,慎选图片,注意图片的准确性、典型性、社会性等。

3、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师在进行课堂引导时,在图片展示或问题提出,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独立思考是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如何读图、辨图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学生的读图能力在独立思考中慢慢锻炼与提高。在图片引导和教学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分析,耐心等待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图技能并加以熟练内化,完善其知识结构与技能。能力的获得才是学习的重点。

(二)本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

录、整理工作。

提供依据。

1、行动研究法。根据实际情况,在任教的班级中进行实验性教学并作好记

2、调查法。实验前期、中期、后期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

3、文献法。搜索并学习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情况,不断补充、完善本课题。

4、测评法。在课题进行到某一阶段的时候,针对参与课题的班级进行测评

以获取阶段性数据与实验结果,提高课题结果的科学性。

七、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代社会印刷技术、绘图技能的不断进步都为图片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技术在知识表示这一基础方面的重大突破。知识可以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图形等多媒体表示。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大脑系统活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根绝研究,记忆课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每一种记忆当中都有图像编码,这就说明图像、图片在记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些儿童通过视觉较容易认识和记忆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些则通过听觉以及教科书较容易认识和记忆所要学习的内容,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殊性。因此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科书应当利用认知心理学的这一研究成果,全面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合理设计与安排学生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触发学生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八、课题研究对象

坎山镇中七年级(4)(9)、八年级(7)(8)(9)。

九、课题的研究步骤及分工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2013年5月---2014年9月

1、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4年9月

主要工作:

(1)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2)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调查教师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现状及分析。

2、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

主要工作:

(1)按实施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2)理论学习和研究。

(3)做好阶段总结工作。

主要工作:

3、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9月

(1)总结调查教师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现状及分析。

(2)撰写研究论文。

(3)完成课题实验和各项成果资料整理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本课题研究分工以陈飞为主要负责人。

十、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2、教师论文。

十一、参考文献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其他有关材料。

1、汤红琴.初中课程《历史与社会》教材用途研究.[J].中国知网,20082、张颖.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运用图片.[J].深圳市龙岗区历史与社会学科园地,第十一期

下载关于举行绍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举行绍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