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感
读《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感
双庆小学五·二班李思玥
今天,我双手捧着刚买的《读者》,封面上的一行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立即吸引了我。我翻开目录,找到了这篇文章。
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名“80后”,叫郭雪姣。25岁以前,她很普通。但就在2010年阳春三月,她被确诊为胃癌。化疗时,郭雪姣感到疼痛不已,但她乐观。7月28日,她开通了微博,记录下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后来,她成了有名的“80后癌症妈妈”,演员江一燕,主持人鞠萍也送来祝福。郭雪姣的乐观,感动了许多人。但,死亡终究会来临。10月10日,她静静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心为之震撼。面对那面目狰狞的病魔,恐怖的死神,郭雪姣没有畏惧。她整天笑盈盈的,就像小S所说:“人生无常,也许明天就会死掉,为什么不快乐度过每一天呢?”我喜欢郭雪姣的乐观,乐观得让人心疼。看着父母日益憔悴,她风趣地安慰自己的父母。面对任何人,她都快乐地微笑。但这笑容下面,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痛苦呢?更令人感动的是,雪姣自己重病在身,还时常想着别人,想着那些在死亡的悬崖上徘徊的人。她不断地鼓励别人,让那些人看见生命的曙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雪姣都十分平静。但她心中有着多少舍不得呀!舍不得懂事的儿子,舍不得生她养他的父母,舍不得朋友、亲人······她留给别人的永远是那坚强的背影和微笑的脸庞。郭雪姣可以骄傲地离开这个世界,因为她的生命多姿多
彩!
生命再痛,有幸来过。
伊人已逝,但她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在雪姣的微博里,三天内就有近5000条留言。那一段段文字,令人潸然泪下。“一路走好!你是那么美丽,一定会变成天使!”是的,郭雪姣是最美的天使!还有一位母亲说:“如果孩子想妈妈了,就给我打电话吧······”在这个世界里,爱,随处可见!看着网友的留言,一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头。有多少人嘲笑过“80后”的脆弱?当这位“80后”母亲为爱抗争到最后一息时,他们还会这么说吗?爱是伟大的,郭雪姣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你黯然绝望时,孤独落败时,泪水模糊了双眼时,看到雪姣的故事,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强起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二篇:拓展心得体会——户外拓展有感: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户外拓展有感: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司举办的这次冬季户外拓展活动,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道理。12月6日,公司全体员工参加了明阳天下拓展公司组织的户外拓展活动,活动以打造赢的团队为宗旨,在明阳天下拓展基地,我们进行了开营,也同样在那里,我们进行了毕业合影,一天的活动感受颇多。
首先,优秀的团队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我们不论在何时何地,始终都是团队的一份子,所以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思想、统一理念,为了团队的目标共同努力。明阳天下拓展公司的教练也时刻引导我们,让我们忘记年龄,忘记性别,忘记身份地位,团结在一起!
“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才是一个人”明阳天下拓展公司的王教练这句拗口的话语,隐含了深层的意义,第一句话告诉我们要顾及到团队,不要搞个人主义,第二句话要求我们信任队友,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我们在信任背摔这个环节,遍体现了这一点,使我们团队的凝聚力达到了最大化。同样在工作中,我们也要树立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更要改善竞争社会中紧张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家人。
很显然,这次拓展训练,既熔炼团队,又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执行力、沟通能力,对于个人也磨练了意志,挑战了自我,超越了极限,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在工作中我们会把在明阳天下拓展基地积累到的经验总结到事件当中去,把思想变成行动。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竹林七贤: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竹林七贤: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李恒昌
他们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群体,为历代所罕见。他们大都出生于比较富裕,至少不为衣食所愁的家庭;他们的父辈多在朝中为官,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三曹”所领导的打造建安文学、培育建安风骨的社会实践之中,并有所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不仅是经济生活上的“富二代”,也是精神传承上的“富二代”。
他们有着共同的业余爱好——文学创作;他们有着相近的政治倾向——不予合作;他们有着相投的生活态度——消极中蕴含积极;他们有着相似的行为习惯——狂放不羁。他们从不结盟,但虽然出身于不同家庭,有着较大的年龄差异,却又不自觉地走到了一起,以独特的方式与那个时代相抗争,演绎属于他们自己的狂放与风流。
他们共七个人,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竹林七贤”。在传承“富一代”所遗留的“清洁精神”和“建安风骨”上——
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嵇康:他心中只认一个信念——“道不同,不与尔谋”。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主要不在于他的文学成就,而在于他与司马氏坚决不合作的态度。有道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在嵇康这里,傲气和傲骨他都有!纵观他的一生,最令人敬佩的是他的为人之道和交友之道。他一生中的三次重大抉择,都与朋友有关。
嵇康从小立志于学,学识渊博,文学、玄学、音乐无不精通,是那个时代少有的人才。对这样的人才,一心想夺取魏家大权的司马氏自然会高度重视,极力拉拢,想为我所用。一天,司马昭派他的心腹钟会前来拜访嵇康,目的只有一个劝说嵇康到朝中为官。钟会兴致勃勃地来了,本来还想在嵇康跟前落个好人,私下告诉嵇康,自己在司马大人那里垫了不少好话,他绝对没想到,热脸碰到了冷屁股。嵇康的态度是异常坚决的:让我去给司马昭当走狗?门都没有!快快离开我这里,哪里发财哪里去!
嵇康之所以拒绝司马昭的“美意”,除了“道不同,不与尔谋”之外,很重要一点,就在于他是曹氏家族的亲戚。他的老婆,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亲戚者,最好的朋友也。朋友不能背叛,作为亲戚的他又怎么能干背叛亲戚、吃里扒外的勾当?
嵇康拒绝了,拒绝得很有道理,也很有气节!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抉择,也自此引发了后来的杀身之祸。
官运这东西,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求之不得的好东西。但是,在嵇康那里,却像躲不开的小鬼,总是缠绕着他。嵇康拒绝钟会的邀请不久,他的老朋友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出面了。为了社稷考虑,为了嵇康本人着想,山涛在没有征得嵇康同意的前提下,向司马昭推荐嵇康到朝中为官。
消息传来,嵇康那个气啊,简直别提了。以前,总以为山涛是自己的好朋友,可是,这家伙居然连自己最基本的价值观都不了解,这算哪门子朋友啊?这样的朋友,要不如不要。随之,嵇康做出一个非常“雷人”的决定,断然宣布与山涛断交,断交就断交吧,他还专门写了一封信,昭告天下,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信中说:
过去您曾在山嵚面前称说我不愿出仕的意志,我常说这是知己的话。但我感到奇怪的是您对我还不是非常熟悉,不知是从哪里得知我的志趣的?前年我从河东回来,显宗和阿都对我说,您曾经打算要我来接替您的职务,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实现,但由此知道您以往并不了解我。
倘使急于要我跟您一同去做官,想把我招去,经常在一起欢聚,一旦来逼迫我,我一定会发疯的。若不是有深仇大恨,我想是不会到此地步的。
信的最后,嵇康还说,写这封信既是为了向您把事情说清楚,并且也是向您告别。意思是,我写这封信,除了向你解释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还郑重告诉你,咱们拜拜了,从此全当我不认识你,没有你这个朋友。
朋友之间产生误会,见过有断交的,但从没见过因为推荐对方做官而断交的,更没见过用如此方法断交的。由此可见,嵇康的交友原则,也可以看出他不入世的决绝态度。
对于那些并非真正的朋友,嵇康一旦发现之后,表现得非常绝情,而对于那些真正的朋友,嵇康又是那么有情。有时甚至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他的辞海里,只要你是我真正的朋友,无论如何,我都要和你站在一起。
公元263年,嵇康的好朋友吕安遇到了麻烦。他被自己的哥哥诬告为不孝,遭到朝廷的缉捕,从而面临最严厉的处罚。看到吕安遇到了麻烦,很多朋友都躲得远远的,唯恐受到牵连。这时候,唯独嵇康站了出来,冒死进谏,试图替他洗脱罪名。对于吕安的为人,嵇康是再熟悉不过了。如果说他不孝,那么天下就没有孝子。然而,嵇康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引火烧身。很快,曾被他伤了尊严的钟会,便把矛头对准了嵇康。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与山巨源绝交书》便是最大的罪证。很快,嵇康被判了死刑,但他绝不后悔!
刑场上,太三千学生为嵇康求情,司马昭不为所动。临刑,嵇康泰然自若,一曲《广陵散》,荡气回肠,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绝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嵇康为心中的价值观念和真正的朋友而死——
他,死得其所!
阮籍:他说,你可以强迫我的意志,但不能改变我装醉和装傻!
阮籍是竹林七贤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从嵇康身上,人们看到的是可敬;从阮籍身上,看到的则是可爱。他俩好似一个硬币的A面和B面,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对司马王朝的抗争。
因为阮籍才华横溢,名冠内外,掌权的司马集团也很想拉拢他,但阮籍和司马集团始终保持着真真假假、若即若离的关系。这其中,阮籍还非常“油菜”地搞出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笑话。
有一年,司马集团给他委任了一个官差——东平太守。对于这一任命,他表示坚决拥护,感谢组织的信任和重用,下决心不辜负领导重托和期望,一定要把工作干好,并很快骑着一头破毛驴报道。可是,到了东平之后,他下达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命令,让手下人“拆墙透绿”,把衙门的隔墙统统拆掉,搞“政务透明”或曰“阳光政务”。等把隔墙都拆完之后,他又骑找毛驴,像阿凡提一样,悠哉游哉地又回来了,说什么那个工作根本不适合他,搞得司马昭哭笑不得,又不好发作。
过了一段时间,阮籍主动向朝廷打报告,说自己在家闲得难受,主动申请要官,而且非要到部队工作,指名要干步兵校尉。司马昭本以为他有所悔改,真的想干事了,谁知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当官的目的居然是看上了步兵营中有一位厨师很会酿酒,而且军营中藏有美酒300斛,足够他喝上一段时间。当官期间,他根本不顾军人上班时间不准饮酒的规定,天天与刘伶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但愿长醉不愿醒。遇到部队召集会议,研究工作,他总是躲到一边,一言不赞,从不发表任何见解。官当到这个份上,堪称一景。
后来,晋文帝司马昭的儿子,看上了阮籍的女儿,于是想和他解围亲家。阮籍知道之后,酒当即醒了大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岂能嫁给这等无能之辈,说什么也不能答应。但是,碍于司马昭的淫威,他又不好直接拒绝,于是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故意装醉,一装就是60多天,让司马昭根本没有开口的机会。直到对方揣测到了他的本意,意识到强扭的瓜不甜,才肯罢休。他的作为,不知羞煞多少攀龙附凤之辈!
等到司马家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政权之后,阮籍的人生理想彻底宣告破灭,选择了彻底放纵和逃避。他常常自己驱车,任意游走,走到哪里算哪里,行至日暮途穷之处,一个人放声大哭。
谁在这个世界上无端端哭?在哭着我!
山涛:面对风云变幻,他始终坚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被朋友和世人误读最深的一位。他在魏晋时代的作为,以及他的形象,有些类似于“文革”时期的周恩来。面对司马家的权威,他选择的既不是嵇康式的硬抗,也不是阮籍式的装傻,他选择的是另一条道路:理性、周旋和保护,在斗争中保护正义的力量。
表面看来,山涛很喜欢当官,其实,这不过是他在特殊年代生存的一种方式。四十岁时,他步入仕途,先后担任郡主簿,功曹,上计喙等。据《山涛传》记载,他第一次做官,并没有圆满,干了没多久,就悄悄逃走了。这一举动,于阮籍有异曲同工之处。几年隐居生活之后,山涛再次入仕,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山涛为官,貌似是司马家的忠臣和得力干将。但他做得一切,都对的起自己的天地良心。当初嵇康公开写信,宣布与自己断然绝交,并嘲笑和蔑视自己的人格,山涛对此一笑而过,并没有耿耿于怀,更没有打击报复,说明他具有——
不一般的情怀!
他在当官期间,为政清廉,雅操清明,勤勤恳恳,体恤百姓。不仅没有任何迫害或参与迫害曹氏成员的“不良记录”,更没有杀害过正直之士,而是对那些司马家族意欲迫害的人才,想办法保护,对那些有才之士尽力提拔重用,试图通过改变朝中的干部结构,改良晋朝的政治。
在山涛所担当的最重要的尚书吏部郎、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职务中,他充分发挥自己通晓官界里复杂的人事关系,具有慧眼识才能力,以及以派任官吏人事为主的职能作用,尽最大努力选贤任能,一时朝廷上下,汇集了不少有见底、有学士、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山涛对待朋友赤诚相见,肝胆相照。嵇康临刑前,虽然已经公开宣布与山涛绝交,但是依然对儿女作出最后的安排,让女儿投靠山涛。嵇康为何这样做?显然是基于山涛的高洁人格。而山涛也没有辜负嵇康的期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他的儿女。他以自己的操守和行动,证明自己——
无愧于竹林七贤的名号!
刘伶:自从刘伶在世,谁还敢夸口自己能喝善饮呢?
竹林七贤中另一个值得一书的人是刘伶。不是因为他的文采,而是因为他的“酒菜”。他以最大胆的叛逆精神,把酒文化发挥到了极致,从而对当时的社会形成巨大讽刺。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竹林七贤之一,以喝酒和品酒闻名天下,堪称酒场“牛人”
他嗜酒佯狂,任性放浪。据称,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站在自己屋里。来客十分诧异,问其缘故,没想到他却振振有词:“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这是我的自由,谁也管不着,你们为何进入我的裤裆,而且不打声招呼?”此等论调,为后人“裸奔”找到了合理依据。
有一次,他的酒瘾上来,难以控制,要妻子快拿酒来。妻子饱受他喝酒之害,又担心他的健康,哭着把酒洒了一地,然后把酒瓶子摔掉,痛哭流涕地劝他:“你酒喝得太多了,再这样喝下去,会把胃和肝统统喝坏,把自己的身体给糟蹋了,你还是把酒戒了吧!”刘伶听后,眼珠一转说:“好!好!喝酒的确很伤身体,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必须在神明前发誓,让神灵监督。麻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我马上在神灵面前发誓,坚决戒酒。”
妻子信以为真,听了他的话,按照他的说法,准备了酒肉供在神桌前。刘伶当即跪下来祷告:“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意思是说,我刘伶是为喝酒而生,为喝酒而活,老婆的话,还是不听为好。说完,取过酒肉,又喝得大醉了。对酒的迷恋和忠诚,可谓举世无双。
刘伶晚年,他经常乘鹿车外出,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其情其景,透着无言的凄惨和苍凉。
都云刘伶痴,谁解此中味?
天色向晚,飞鸟远去,伴随嵇康、阮籍、刘伶等人的歌唱,魏晋时代渐行渐远。天地陷入一片黑暗,而黑暗的力量如同白昼的力量一样强大而不可战胜。
2010年11月17日
第四篇: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仅以此演讲纪念到来的5·12大地震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丛飞的事迹吧!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然而,他不是孤单的,他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芳;掏空百万积蓄救助贫困患者的唐建华;收养21名弃婴的“垃圾王”胡同开;还有王家玉、王艳玲、林柏泉、孔媛媛„„还有„„还有„„他们正是用心在行动,用爱在行动,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以同学们,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我,也是用心在演讲,用爱在演讲,用一份认真的心态在演讲。因为我演讲的题目是“we are not fighting alone”,《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无情的地震灾害过去了,可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还记得那双小手吗?那双让人心碎的小手:伤痕累累的手中,紧握着一支笔。可孩子的身躯却被无情的砖石掩埋„„还记得那座钟么?那一座令万人揪心的钟:钟体已经损毁,可钟面上留下的,是那个永恒定格的时刻——14时28分!
短短80秒钟,天摇、地动、山崩、楼塌、桥断、路裂,数万人顷刻殒命,山河齐哀,举国同泣。然而,面对残垣,面对断壁,面对失去亲人与家园的痛苦,我们的同胞倒下了吗?
是的,没有!因为那时那刻,还有一种坚强照亮黑暗,还有一种希望点燃生命,还有一种责任冲锋在前,还有一种使命义无反顾,还有,还有一种真情感动你我,还有一种温暖血脉相连。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灾害发生后,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还有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勤,贺国强、***等先后分地区对灾区进行了指导与慰问;而在地震发生发生不到10个小时,我们就有1.2万多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进入灾区展开救援;接着:
民政部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灾区„„
公安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警动员„„
中国红十字会迅速调拨78万余元的救灾物资„„
卫生部紧急组织10多支卫生救援队赶赴灾区„„
电信电力交通等部门也进机起动应急预案„„
一个个惊人的速度与数字无不在诠释着:我们不是一个人战斗!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救灾工作进行的同时,广大社会人民也纷纷加入,队伍中,有自己都已是难保靠乞讨为生的老人,有为了献血不惜等上两天两夜的青年,个大企业集团热心的捐助,更有世界各国朋友的慰问„„
灾难中的日日夜夜,正是那些不知名的老人、少年、男人、女人,用勇敢、爱心、坚毅与执着书写着中华民族在大灾难前的团结史、心灵史。而废墟上的那些坚守、自强、担当,那些团结、善良、博爱,就像阳光,照亮了天地,温暖着人心。面对灾难,13亿人发出同一个声音:你的伤痛就是我们的伤痛,你的平安就是我们的平安,我们都是汶川人!
地还在抖,雨还在下,可几乎所有人的脚步都没停下。成都、德阳、绵阳、河坝„„汶川、北川、理县、茂县„„映秀、卧龙、通济、宝山„„哪里有生命的呼唤,哪里就有人心的牵挂;那里有需要的帮助哪里就有奔跑的身影。
在灾区,一个软皮本上写着这样一段字:刘宁,失去女儿;宋波,失去儿子;刘亚春,失去爱人和儿子;蒋敏,失去母亲和女儿等10位亲人„„
可在社会,一条条关切的信息中也写着这样一段字:到了这一刻,孩子,不要哭,我们就是你的亲人;妈妈不,要哭,我们就是您的孩子„„中国,不哭,我们都是一家人„„
然而,也就在此时此刻,我看见,在各色迷彩服中,跳动着一个个净白的天使。他们,让我想到了自己!是啊!作为终会踏上医务工作的一员,透过地震,我的确看到了医生这门职业的神圣与伟大。今天,我们在这里学医,我们每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我们救不了全世界的人,就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去救一些人,我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我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将有所不同,他们的人生将更加美好!相信吧,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到的,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08中医四班汪婷婷
2009年4月24日
第五篇:读《我不是潘金莲》有感
读《我不是潘金莲》有感
读《我不是潘金莲》有感
—“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制信仰”全院读书活动
湖州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 吕绍昌
《我不是潘金莲》这本书远远没有其电影版火,在各大媒体对这个作品开始持续关注的时候,我看这本书已经好几年了,趁着各大论坛的评论,看着微信朋友圈的各种影评。我看了一遍电影,没看明白,因为脑海里深深镌刻着这本书所带来的痕迹,作为法院人,当然得从法院人的视觉来品这本书。谈谈个人的一点心得。
初次接触刘震云的作品,是几年前。读了他的《一地鸡毛》,感到河南竟有这样才华横溢的作家,从此便与他的作品结缘。
从《手机》到《我是刘跃进》,从《一句顶一万句》到《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的作品愈加老道成熟。其语言简洁而又老辣,欢快而又尖刻。他总是用那反反复复的句式,轻轻地撩拨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私,逼迫其抖露出来,让所有人都处于尴尬之中,感叹这尴尬的人,尴尬的事,尴尬的生活,尴尬的社会!每部作品都蕴含着仁慈的真性情,散发着刻骨的冷幽默!
有人说:上访是政府的蛋,只要一捏,各级官员就会疼得钻心。《我不是潘金莲》就是以农村妇女李雪莲的上访为主线,刻画了各级政府官员害怕上访,仇视上访,千方百计地阻止上访,而不去深入民情,了解民意,解决问题的官场现形记。
李雪莲以二十年的青春年华为代价,四处上访告状,目的就是要为自己讨个清白。然而却适得其反,愈加不清白,逐渐成为各级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沦为众人眼中的异类!
这根本不是虚构,这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现实!真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历史未必是真的,而小说未必就是假的!
可见,我们的作家时刻以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在关注着我们的社会,在敲打着我们的灵魂。
好在我们的社会还能容许这些作品的出版,并获得了大奖,也是进步!好小说总得抖露点时代的隐私。虽然我们可能对这种隐私早已麻木不仁。小说的最后部分是非常中国化的,当我们被荒诞击败的时候,发明了一个新招,好好利用这种荒诞。这就是中国人的灵动和变通,非常到位。
若想克服恐惧,最好成为恐怖本身。《沉默的羔羊》里汉尼拔以此为信念,成长为食人魔,它是罪恶的发起人。
若想战胜荒诞,最好变得更为荒诞。《我不是潘金莲》用蝴蝶效应式的故事,透露了一个对付荒诞现实的秘诀,展现的是一个罪恶的食物链。
《我不是潘金莲》始自村妇李雪莲想纠正一句话——她不小心怀了二胎,和老公假离婚,以躲避计划生育政策,没想到离婚之后,她老公索性另找了个女人结婚了。她去理论,她老公骂她不是李雪莲,而是潘金莲。李雪莲要澄清自己不是潘金莲,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一路告状,从县里、市里告到了北京,法院院长、县长、市长都被罢免。她连告20年,以至于每年人民代表大会之前,她都会被围追堵截,上访故事活活演绎成警匪大战。
以上内容刘震云写了17万字,这是序。这应该是我们目力所及,最长的序吧。
正文才1万字左右。因李雪莲告状而下马的县长史为民,开了餐馆卖肉。他从北京回家,买不到火车票,想到了绝妙的好主意——自称要上访,被两位警察押解回乡,终于赶上了打麻将。
正文的题目叫《玩呢》。
作为一个老练的作家,刘震云的活儿好。结构挺酷,文字干脆,没有丝毫阅读障碍。挺沉重的题材,读起来堪称轻快,他对举重若轻这事玩得很娴熟。李雪莲准备要告状了,做了七件事,都是为了战斗,比如把头发剪短,方便在打斗中对方抓不到自己,多深谋远虑。而史为民被押解途中,两位警察不慎睡着了,醒了看史为民没跑,很感动,翘着拇指夸他“大哥,仁义”。两位警察最后明知被骗,假装阻止了一场严重的上访事件,邀功领赏。
挺有趣挺荒诞,于是你笑了,你笑完了才发现,它更大的荒诞之处在于它的真实。这也是这个社会所特有的幽默感,新闻比荒诞小说更荒诞,发表不了的新闻又会抵达荒诞的更高境界。以至于我们读中国小说,很多时候觉得不带劲,就像娱乐明星演的电影电视剧还不如他们本人的故事有戏剧冲突一样。
小说里的每个人,都充满了生活感,既不太好也不太坏。李雪莲就是个偏执狂,为了纠正一句话,她把告状过成了日子。而每个当官的,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坏蛋,他们只是把李雪莲当成一件事来处理,而不是当成一个人。他们被李雪莲玩得团团转,甚至显得有点无辜,有的给她讲自己悲惨的童年以博取同情;有的被她逼成了福尔摩斯。对待一个刁民,他们的做法甚至算不上特别粗暴,连替她找个老伴分散注意力这种“贴心”的事都想到了,你还想怎样?如果可以,他们估计恨不得给李雪莲来一本行为指南,“如何做好一个刁民”。
好小说总得抖露点时代的隐私。虽然我们可能对这种隐私早已麻木不仁。小说的最后部分是非常中国化的,当我们被荒诞击败的时候,发明了一个新招,好好利用这种荒诞。这就是中国人的灵动和变通,非常到位。刘震云小说的第一章是说明明秦玉河和李雪莲离婚是假的,可除了李雪莲一个人之外没有人认可离婚是假的,或许有些人心里也明白这离婚是假的,因为要翻过来的成本太高,要连累一大批人,得罪方方面面,所以他们不愿意承认这是假的。第二章是说李雪莲不想上访了是真的,可是政府的方方面面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他们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为防止李雪莲上访,在她家四周设置岗哨日夜监视。迫使李雪莲再去上访。第三章是说想回来搓麻将是真的,上访是假的,假的形式达到了真的目的。刘震云的小说把历史和现实糅合在一起,涉及面广阔,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潘金莲、窦娥、“小白菜”那些历史人物的影子,计划生育、离婚、上访、截访、维稳那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无一不把我们带入小说的场景,感受小说中各类人物的情感和喜怒哀乐。下层的上访与上层的维稳所用的手段是一样的,都是先找关系套近乎,送东西攀亲戚,当软的一套行不通时再以死相逼或暴力制裁。所有的人只要事情不牵涉到自己都是躲得远远的,他们宁可相信假话,也不愿意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取名也是一门学问,董宪法如果不叫董宪法,部队转业时是不会分到法院去的,不分到法院去也就不会有后来被撤职的事了。小说主人公李雪莲既是真实的也是虚拟的,真实是她的思维逻辑没有离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虚拟则是在笑贫不笑娼的当下,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当下,相亲节目遍地开花的当下,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农妇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坚持上访二十年呢,这类人不是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