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同心协力不断推进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时间:2019-05-15 04:4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定信心同心协力不断推进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定信心同心协力不断推进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第一篇:坚定信心同心协力不断推进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当前的形势,安排部署~年的工作任务。刚才,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昌元同志宣读了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同志的致信,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劳动保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等一会,王金祥副主席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坚定做好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信心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之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和自治区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为维护自治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贡献。

(一)就业再就工作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过去一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将就业再就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汇报,进行专题研究,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各级党委、政府都调整充实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突出抓了配套文件的制定、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税费减免政策的落实、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立、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等工作,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几项重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实现就业再就业37.09万人(含兵团,下同),完成全年35万人就业再就业任务的106.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65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低于4%的控制目标。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成效显著。去年,我厅相继制定出台了城镇个体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外来人员、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办法;提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自治区国有农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政策;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政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进一步加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分别达到158.8万人(含离退休人员)、176.2万人、135.1万人、41.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1万人。各项基金征缴率保持在95%以上。全区已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退休人员28.6万人,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78.2%,超额完成了任务。

(三)两个确保继续巩固。按照中央关于两个确保“三不变”的原则,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同时自治区加强对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巩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区支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2.02亿元,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7亿元,为近8万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和支付其它失业保险待遇资金1.57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立足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启动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我区职业培训工作的转机、振兴、突破和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全区培训各类人员97.2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3%。其中,就业再就业培训41.38万人,有30.0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再就业。全区地方新鉴定和发放职业资格证书6.95万本,全区技术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持有人数已达49.0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8%。全区完成高级技能人才培训1.2万多人,使高级技能人才达到8万多人,约占技术技能岗位从业人员的5.1%。开展了117个职业工种技能竞赛活动,参赛人数19.7万人。

(五)劳动关系调整和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各地积极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确保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作的顺利开展。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依法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推进了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国有企业、大集体企业及大中型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加强劳动争议预警预报,大力推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时依法处理了劳动争议案件。积极构建市场化的工资决定机制,有11个地州市推行了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继续强化最低工资制度的贯彻实施,向社会发布了自治区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调整自治区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意见。指导企业积极推行经营者年薪制,仅自治区就审批了51家区属企业的经营者年薪收入方案。

(六)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登记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劳动保障监察年审、专项检查、日常巡视监察、群众举报监察等形式,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区共检查用人单位1.87万户;补签劳动合同7.4万人;立案查处举报案件4618起,结案4412起,结案率95.5%;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214起;补缴社会保险费8500多万元。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劳动保障部的要求,认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七)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通过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集体合同条例》;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新修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会同自治区建设厅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和制止建筑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若干规定》;制定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劳动保障普法任务得到落实,按照《自治区劳动保障系统~年度普法工作安排》,开展了劳动保障“四五”普法教育和考核工作。参加普法考核的干部职工8200多人,合格率93%。依法加强行政复议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全区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7起,结案49起。

(八)各项基础工作取得新成效。自治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已纳入国家金保工程。投资3000万元的首期工程全面实施,目前机房建设、总集成及产品供货项目已完成,应用系统开发与实施、办公自动化项目需求分析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设计、编码阶段。11个地州市制定了金保工程建设规划方案,部分地州市已着手实施。社会保险业务管理得到加强,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力度加大,组织开展了再就业、职业培训、规范劳动合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伤保险条例》等声势较大的专项宣传活动,有力地支持了业务工作的开展。统计信息、信访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九)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在全系统认真开展了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争创“三优”文明窗口活动,坚持“八坚持,八反对”,坚决克服“四难、两多、一拖”问题,使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思想作风、机关形象有了新的变化。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过去的一年,劳动保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在克服非典对劳动保障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下取得的,是来之不易的。这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劳动保障厅党组,向给予劳动保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有关部门表示诚挚的谢意,向辛勤工作在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有以下三条基本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备加珍惜,发扬光大: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去年是中央和自治区将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的第一年,也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关键一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从年初开始,我们就紧锣密鼓地抓好配套文件的制定和落实,使一季度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开门红。进入4月份后,面对非典疫情,我们坚决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就业再就业”,坚持既定的目标不动摇,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特别是5月底,自治区召开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地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就业再就业人数增速明显加快。同时,我们还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贯彻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进展情况,并针对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落实全国和自治区再就业优惠政策,超额完成全年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坚持心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一年来,我们把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全区开展了3次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月、援助周活动,使93%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针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的实际,及时提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八项政策。在社会保障方面,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统筹等一系列政策办法,解决了许多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在企业解困方面,先后深入到全区15个地州市80多家困难企业和区属30多家困难企业调研,解决了企业改制不规范及部分困难企业和破产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经济补偿金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解决和钢问题上,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安排,黄昌元副主席连夜带领有关部门的人员赶赴和钢,帮助企业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及时平息了突发事件。各地也都能以群众利益为重,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企业改革,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是坚持不断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推进自治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关键靠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的良好素质。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加大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特别是针对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对全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使他们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打开了工作局面,为落实再就业政策、开展再就业服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劳动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虽然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从人员结构上看,相当一部分是历年沉淀下来的,就业再就业的难度增大;就业观念滞后、技能单一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人员增多,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艰巨。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劳动关系不确立,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不高,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没有纳入覆盖范围;应由财政承担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欠费问题仍很突出;昌吉州、吐鲁番地区还没有实现失业保险地级统筹,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塔城地区、和田地区还没实现医疗保险地级

统筹。三是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权任务繁重。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不依法与所招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致使劳动纠纷不断;破产兼并企业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问题,涉及面广,处理难度较大;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尤为突出;劳动争议仲裁中涉及工伤的问题增多,处理难度加大。

在看到矛盾和问题的同时,更应充分看到做好今年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xx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已经形成共识,并将其作为重要职责,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二是今年自治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区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9%以上,并进一步加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就业岗位将继续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将继续好转,为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三是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去年各地在落实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自治区还将就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有关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并为劳动保障工作注入强大的活力。四是我们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几年来,各地在工作中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好的作法,涌现出了不少好的典型,将对全区工作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大工作力度,把我区劳动保障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

~年自治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为手段,统筹城乡就业,协调推进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金保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年的工作目标是:实现就业再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6万人;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8万人(含离退休人员);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万人;各项基金征缴率保持在90%以上;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0%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一是努力增加就业岗位。这是促进就业的关键。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参与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切实把扩大就业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就业目标有机地体现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等各项工作中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经济与就业岗位双增长。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岗位,年内力争开发公益性岗位3万个。继续培育和扶持一批再就业基地,年内力争培育自治区级再就业基地20个,地级再就业基地40个,县级再就业基地110个,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继续发展一批劳务派遣组织,年内力争发展劳务派遣组织78家,开发就业岗位1万个。加强与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团体的合作,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组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自治区已将今年31万人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下达各地,各地要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和考核目标,确保全年就业再就业任务的完成。

二是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这是促进就业的重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继续落实好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在政策落实中,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重视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特别是在小额担保贷款上务求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落实主辅分离、税费减免、社保补贴政策和服务型、商贸型、加工型企业认定上有较大进展,使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发挥得更加充分。

三是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这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各地要建立和完善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及时摸清和掌握新增就业岗位情况,向社会发布产业用工需求信息、空岗信息和招工信息。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制度,开展境外就业服务业务,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积极推行“一站式”就业服务,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完善工作职能,加强人员业务培训,积极开展就业服务、社会保险服务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自治区准备在今年上半年召开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推动全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是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力度。这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方面。各地要把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作为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重要内容,加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服务,推进再就业援助制度化。要继续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活动,落实“一家一”、“一帮一”再就业援助措施,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力度,发挥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作用,确保2.5万名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有就业能力和求职愿望的当年“4050”人员全部实现再就业。

五是有效控制失业人数增长。这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各地要合理引导和规范企业规模性减员,防止企业减员过多导致失

制度。要以10个行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力争10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持证率达到70%以上,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持证率达到30%以上。在车工、钳工等10个职业中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持有情况专项治理。指导大型企业集团和高等院校的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面向本企业和本院校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是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组织实施“三年三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力争今年培养新技师1万名。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探索建立培训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成长激励机制。选择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大专层次的高级工“直通车”培训试点,选择8所技师学院和高级技术学校开展“3+2”高级工“直通车”培训试点,选择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五年以上工龄的中青年职工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模块式”培训试点。组织5个支柱行业,开展生产经营一线高级工以上技术骨干技术交流活动,提升技术水平。在有条件的行业或企业,开展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首席工人”试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开展30个职业(工种)10万人参加的自治区一级职业技能竞赛和20个职业(工种)2万人参加的自治区二级职业技能竞赛。

(四)积极协调劳动关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一是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各地要巩固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明确代表企业一方的企业联合会或企业家协会的主体地位,逐步将三方协调组织机构向乡镇、街道、社区和企业延伸,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多形式的协调劳动关系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三方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稳定方面的作用,紧紧抓住职工群众和企业最关心、劳动关系中矛盾最突出、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开展协商工作,化解矛盾。要贯彻实施《集体合同条例》,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指导企业合理确定集体合同具体内容和标准,增强集体合同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力争使企业集体合同的签订率达到80%以上。要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管理工作,力争使非公有制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0%以上。

二是预防和及时处理劳动争议。各地要加强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体系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排查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地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积极化解争议。继续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队伍建设,加强对调解员、仲裁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业务素质和争议办理水平。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劳动争议仲裁三方原则,完善三方办案机制,改进办案方式,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妥善处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做到优先受案,及时处理。全年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要保持在90%以上。

三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各地要加强贯彻落实《自治区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劳动合同签订和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要依法予以处罚。继续加大拖欠职工工资问题的查处,督促企业依法支付职工工资,严厉打击无故拖欠和克扣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工资行为。探索建立劳动保障诚信等级制,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因拖欠工资而引发的上访案件和突发事件。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改进监察手段,全面推行首席(主办)监察员制度。继续贯彻落实七部门《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各级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委员会,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和协同监管体制。抓好两个联系城市试点工作,改进基金监管方式,通过实施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加强基金审核监控和预警工作,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有效制衡机制,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损害社会保险基金以及虚报冒领社会保险金等欺诈行为。

(五)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各地要继续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尚未建立的年内必须建立。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企业根据劳动力市场价位调整工资分配结构,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使工资收入分配向技术岗位、关键岗位倾斜,逐步提高岗位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比重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标准。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企业民主决定工资机制的建立。落实非全日制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和全日制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规范企业工资分配行为。积极探索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实行职工出资购股、技术入股、知识管理折股等办法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今年,自治区将制定出台《自治区工资支付办法》,修订完善《自治区最低工资暂行规定》。

(六)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加快推进依法行政。

从今年7月1日起,《行政许可法》将开始实施。这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源头预防和治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提高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宣传。要按照我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意见》,认真做好《行政许可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申请制度、行政许可公示制度、行政许可告知制度等行政许可的具体工作制度。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今后各地制定的有关劳动保障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要报我厅备案,同时要加强对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依法规范劳动保障行政行为,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要结合《劳动法》颁布10周年,突出抓好《行政许可法》、《工伤保险条例》、《自治区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新修订)、《自治区实

第二篇:坚定信心 同心协力 不断推进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当前的形势,安排部署2004年的工作任务。刚才,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昌元同志宣读了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同志的致信,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劳动保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2004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等一会,王金祥副主席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坚定做好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信心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之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和自治区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为维护自治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贡献。

(一)就业再就工作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过去一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将就业再就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汇报,进行专题研究,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各级党委、政府都调整充实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突出抓了配套文件的制定、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税费减免政策的落实、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立、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等工作,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几项重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实现就业再就业37.09万人(含兵团,下同),完成全年35万人就业再就业任务的106.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65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低于4%的控制目标。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成效显著。去年,我厅相继制定出台了城镇个体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外来人员、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办法;提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自治区国有农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政策;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政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进一步加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分别达到158.8万人(含离退休人员)、176.2万人、135.1万人、41.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1万人。各项基金征缴率保持在95%以上。全区已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退休人员28.6万人,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78.2%,超额完成了任务。

(三)两个确保继续巩固。按照中央关于两个确保“三不变”的原则,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同时自治区加强对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巩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区支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2.02亿元,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7亿元,为近8万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和支付其它失业保险待遇资金1.57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立足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启动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我区职业培训工作的转机、振兴、突破和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区培训各类人员97.2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3%。其中,就业再就业培训41.38万人,有30.0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再就业。全区地方新鉴定和发放职业资格证书6.95万本,全区技术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持有人数已达49.0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8%。全区完成高级技能人才培训1.2万多人,使高级技能人才达到8万多人,约占技术技能岗位从业人员的5.1%。开展了117个职业工种技能竞赛活动,参赛人数19.7万人。

(五)劳动关系调整和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各地积极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确保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作的顺利开展。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依法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推进了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国有企业、大集体企业及大中型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加强劳动争议预警预报,大力推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时依法处理了劳动争议案件。积极构建市场化的工资决定机制,有11个地州市推行了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继续强化最低工资制度的贯彻实施,向社会发布了自治区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调整自治区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意见。指导企业积极推行经营者年薪制,仅自治区就审批了51家区属企业的经营者年薪收入方案。

(六)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登记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劳动保障监察年审、专项检查、日常巡视监察、群众举报监察等形式,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区共检查用人单位1.87万户;补签劳动合同7.4万人;立案查处举报案件4618起,结案4412起,结案率95.5%;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214起;补缴社会保险费8500多万元。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劳动保障部的要求,认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七)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通过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集体合同条例》;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新修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会同自治区建设厅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和制止建筑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若干规定》;制定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劳动保障普法任务得到落实,按照《自治区劳动保障系统2003普法工作安排》,开展了劳动保障“四五”普法教育和考核工作。参加普法考核的干部职工8200多人,合格率93%。依法加强行政复议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全区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7起,结案49起。

(八)各项基础工作取得新成效。自治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已纳入国家金保工程。投资3000万元的首期工程全面实施,目前机房建设、总集成及产品供货项目已完成,应用系统开发与实施、办公自动化项目需求分析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设计、编码阶段。11个地州市制定了金保工程建设规划方案,部分地州市已着手实施。社会保险业务管理得到加强,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力度加大,组织开展了再就业、职业培训、规范劳动合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伤保险条例》等声势较大的专项宣传活动,有力地支持了业务工作的开展。统计信息、信访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九)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在全系统认真开展了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争创“三优”文明窗口活动,坚持“八坚持,八反对”,坚决克服“四难、两多、一拖”问题,使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思想作风、机关形象有了新的变化。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过去的一年,劳动保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在克服非典对劳动保障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下取得的,是来之不易的。这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劳动保障厅党组,向给予劳动保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有关部门表示诚挚的谢意,向辛勤工作在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有以下三条基本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备加珍惜,发扬光大: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去年是中央和自治区将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的第一年,也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关键一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从年初开始,我们就紧锣密鼓地抓好配套文件的制定和落实,使一季度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开门红。进入4月份后,面对非典疫情,我们坚决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就业再就业”,坚持既定的目标不动摇,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特别是5月底,自治区召开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地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就业再就业人数增速明显加快。同时,我们还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贯彻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进展情况,并针对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落实全国和自治区再就业优惠政策,超额完成全年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坚持心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一年来,我们把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全区开展了3次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月、援助周活动,使93%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针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的实际,及时提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八项政策。在社会保障方面,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统筹等一系列政策办法,解决了许多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在企业解困方面,先后深入到全区15个地州市80多家困难企业和区属30多家困难企业调研,解决了企业改制不规范及部分困难企业和破产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经济补偿金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解决和钢问题上,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安排,黄昌元副主席连夜带领有关部门的人员赶赴和钢,帮助企业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及时平息了突发事件。各地也都能以群众利益为重,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企业改革,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是坚持不断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推进自治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关键靠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的良好素质。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加大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特别是针对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对全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使他们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打开了工作局面,为落实再就业政策、开展再就业服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劳动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虽然今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从人员结构上看,相当一部分是历年沉淀下来的,就业再就业的难度增大;就业观念滞后、技能单一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人员增多,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艰巨。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劳动关系不确立,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不高,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没有纳入覆盖范围;应由财政承担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欠费问题仍很突出;昌吉州、吐鲁番地区还没有实现失业保险地级统筹,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塔城地区、和田地区还没实现医疗保险地级统筹。三是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权任务繁重。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不依法与所招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致使劳动纠纷不断;破产兼并企业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问题,涉及面广,处理难度较大;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尤为突出;劳动争议仲裁中涉及工伤的问题增多,处理难度加大。

在看到矛盾和问题的同时,更应充分看到做好今年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已经形成共识,并将其作为重要职责,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二是今年自治区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区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9%以上,并进一步加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就业岗位将继续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将继续好转,为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三是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去年各地在落实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自治区还将就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有关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并为劳动保障工作注入强大的活力。四是我们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几年来,各地在工作中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好的作法,涌现出了不少好的典型,将对全区工作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大工作力度,把我区劳动保障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

2004年自治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为手段,统筹城乡就业,协调推进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金保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2004年的工作目标是:实现就业再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6万人;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8万人(含离退休人员);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万人;各项基金征缴率保持在90%以上;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0%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一是努力增加就业岗位。这是促进就业的关键。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参与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切实把扩大就业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就业目标有机地体现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等各项工作中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经济与就业岗位双增长。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岗位,年内力争开发公益性岗位3万个。继续培育和扶持一批再就业基地,年内力争培育自治区级再就业基地20个,地级再就业基地40个,县级再就业基地110个,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继续发展一批劳务派遣组织,年内力争发展劳务派遣组织78家,开发就业岗位1万个。加强与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团体的合作,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组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自治区已将今年31万人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下达各地,各地要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和考核目标,确保全年就业再就业任务的完成。

二是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这是促进就业的重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继续落实好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在政策落实中,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重视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特别是在小额担保贷款上务求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落实主辅分离、税费减免、社保补贴政策和服务型、商贸型、加工型企业认定上有较大进展,使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发挥得更加充分。

三是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这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各地要建立和完善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及时摸清和掌握新增就业岗位情况,向社会发布产业用工需求信息、空岗信息和招工信息。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制度,开展境外就业服务业务,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积极推行“一站式”就业服务,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完善工作职能,加强人员业务培训,积极开展就业服务、社会保险服务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自治区准备在今年上半年召开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推动全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是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力度。这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方面。各地要把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作为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重要内容,加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服务,推进再就业援助制度化。要继续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活动,落实“一家一”、“一帮一”再就业援助措施,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力度,发挥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作用,确保2.5万名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有就业能力和求职愿望的当年“4050”人员全部实现再就业。

五是有效控制失业人数增长。这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各地要合理引导和规范企业规模性减员,防止企业减员过多导致失业率攀升。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对已没有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将其账户中结存的基本生活保障费上缴财政专户后予以撤销。要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工作,尽可能多地将富余人员安排在辅业企业,避免推向社会。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有效控制失业人数增长,尽量避免失业在时间和地域上过于集中,确保社会稳定。

六是统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是促进就业的新要求。各地要全面清理和取消对进城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对进城农民工实行同城镇失业人员一样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制度、参加社会保险统筹制度,逐步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环境,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工作,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就业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就业。要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工作整体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做好毕业后6个月以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落实有关政策,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到企业、到基层、到兵团就业。

(二)继续巩固两个确保,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对协议期满暂时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各地要继续按现行资金筹措渠道筹集国有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确保其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要进一步完善国有农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切实做好属地参保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做到基本养老金发放全年无拖欠。要加强三条保障线衔接,对企业新裁减人员和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按规定及时提供失业保险,并配合民政部门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要努力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增强失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发挥失业保险在促进再就业方面的作用,用好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两项资金补贴。

二是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2004年4月1日起,要统一全区各类企业的缴费费率,职工个人缴费统一执行7%的缴费费率。统一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统一改制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年金制度试点。研究探索中心城市扩建中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问题。继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加大养老保险费征缴和清欠力度,进一步增强基金支付能力。养老保险费清欠率要达到60%以上。普遍实行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像片和指纹提取双备案制度,通过实施金保工程在全区建立起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指纹识别系统,从技术上堵塞重复参保和冒领养老金的问题。继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把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作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面落实工作内容,重点抓好建立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卡、指导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等工作。

三是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各地要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未实施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地区年内必须启动,以降低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继续落实国有破产、关闭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医疗保险资金筹措办法,落实离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以及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政策,确保他们病有所医。积极推进医疗保险服务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以用药和诊疗项目管理为重点,强化定点协议管理,制定出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考核、定点医疗零售药店服务质量考核和举报医疗保险违规行为奖励等办法,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医疗费用消费情况公布制度,进一步规范医疗保险服务管理。

四是全面实施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即将颁布实施。各地要积极完善工伤、生育保险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理顺工伤、生育保险体制,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业务经办和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充实业务人员,确保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要积极做好工伤、生育保险的扩面工作,稳步扩大覆盖面,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另外,各地还要完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地级统筹和属地管理制度。继续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2001年下发的《关于事业单位失业保险费缴纳问题的通知》和自治区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0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费的通知》,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财政应承担的事业单位失业保险费和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费,并分期分批补缴历年欠费。

(三)围绕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一是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要抓好就业再就业培训。紧密结合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的需求,突出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大力开展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保证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基本素质。要抓好在职职工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形成根据职工的职业技术等级和实际贡献确定岗位和工资待遇的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要抓好创业培训。积极组织具有创业意愿、创业条件的人员进行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训,建立“创业项目库”,加强创业指导,并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其成功创业。要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结合市场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技能需求,积极组织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针对性较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全年要组织各类培训86万人,其中就业再就业培训30万人、在职职工培训35万人、创业培训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转移就业培训20万人。

二是加快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以10个行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力争10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持证率达到70%以上,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持证率达到30%以上。在车工、钳工等10个职业中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持有情况专项治理。指导大型企业集团和高等院校的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面向本企业和本院校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是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组织实施“三年三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力争今年培养新技师1万名。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探索建立培训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成长激励机制。选择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大专层次的高级工“直通车”培训试点,选择8所技师学院和高级技术学校开展“3+2” 高级工“直通车”培训试点,选择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五年以上工龄的中青年职工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模块式”培训试点。组织5个支柱行业,开展生产经营一线高级工以上技术骨干技术交流活动,提升技术水平。在有条件的行业或企业,开展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首席工人”试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开展30个职业(工种)10万人参加的自治区一级职业技能竞赛和20个职业(工种)2万人参加的自治区二级职业技能竞赛。

(四)积极协调劳动关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一是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各地要巩固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明确代表企业一方的企业联合会或企业家协会的主体地位,逐步将三方协调组织机构向乡镇、街道、社区和企业延伸,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多形式的协调劳动关系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三方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稳定方面的作用,紧紧抓住职工群众和企业最关心、劳动关系中矛盾最突出、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开展协商工作,化解矛盾。要贯彻实施《集体合同条例》,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指导企业合理确定集体合同具体内容和标准,增强集体合同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力争使企业集体合同的签订率达到80%以上。要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管理工作,力争使非公有制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0%以上。

二是预防和及时处理劳动争议。各地要加强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体系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排查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地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积极化解争议。继续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队伍建设,加强对调解员、仲裁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业务素质和争议办理水平。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劳动争议仲裁三方原则,完善三方办案机制,改进办案方式,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妥善处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做到优先受案,及时处理。全年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要保持在90%以上。

三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各地要加强贯彻落实《自治区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劳动合同签订和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要依法予以处罚。继续加大拖欠职工工资问题的查处,督促企业依法支付职工工资,严厉打击无故拖欠和克扣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工资行为。探索建立劳动保障诚信等级制,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因拖欠工资而引发的上访案件和突发事件。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改进监察手段,全面推行首席(主办)监察员制度。继续贯彻落实七部门《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各级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委员会,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和协同监管体制。抓好两个联系城市试点工作,改进基金监管方式,通过实施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加强基金审核监控和预警工作,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有效制衡机制,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损害社会保险基金以及虚报冒领社会保险金等欺诈行为。

(五)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各地要继续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尚未建立的年内必须建立。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企业根据劳动力市场价位调整工资分配结构,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使工资收入分配向技术岗位、关键岗位倾斜,逐步提高岗位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比重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标准。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企业民主决定工资机制的建立。落实非全日制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和全日制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规范企业工资分配行为。积极探索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实行职工出资购股、技术入股、知识管理折股等办法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今年,自治区将制定出台《自治区工资支付办法》,修订完善《自治区最低工资暂行规定》。

(六)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加快推进依法行政。

从今年7月1日起,《行政许可法》将开始实施。这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提高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宣传。要按照我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意见》,认真做好《行政许可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申请制度、行政许可公示制度、行政许可告知制度等行政许可的具体工作制度。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今后各地制定的有关劳动保障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要报我厅备案,同时要加强对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依法规范劳动保障行政行为,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要结合《劳动法》颁布10周年,突出抓好《行政许可法》、《工伤保险条例》、《自治区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新修订)、《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自治区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普法教育,全面提高劳动保障干部的法律素质。要积极配合国家将要出台的《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学习和宣传工作。

(七)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提高劳动保障信息化水平。

各地要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体要求和“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指导思想,加快实施金保工程建设。今年,自治区金保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以统一的数据中心和主干广域网(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为重点的统一平台建设;积极推广统一应用系统的实施;实现自治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与劳动保障部联网;实现自治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与50%以上的地州市联网。

(八)转变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劳动保障每一项工作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群众的要求当成自己的责任,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要重视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我们的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我们的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我们的工作。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情况差别较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尽相同,不能强求一律,也不可能采取一个模式。要深入当地实际,实行分类指导,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二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们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既要为现实服务,也要着眼长远,为劳动保障事业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在着力解决当前影响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解决影响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战略性、根本性问题,逐步建立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善于发现典型,及时总结经验。要将基层好的做法提炼并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将临时应急的措施在完善和规范的基础上转化为长效的工作机制,将实践证明为正确的东西转化为法律法规。

三是坚持“两手抓”,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关键在人。培养一支政治强、素质高、纪律严、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我们不断战胜困难和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思想建设方面,要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劳动保障工作全局,把握新形势,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在业务能力建设方面,要不断适应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变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力戒形式主义,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在廉政建设方面,要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按照从严执政、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规范从政行为,做好反腐败的各项工作。

同志们,2003年我们走过了光荣而艰巨的一年,2004年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开拓进取,为自治区劳动保障事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自治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保障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

保持党的纯洁性

勤政廉政 保障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

——在国土资源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2年 3月9日)

李振中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和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国土资源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受局党总支部委托,我就国土资源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报告如下:

一、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回顾

2011年,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各级纪委及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围绕全县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强化思想认识,本着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责任型、廉洁型“五型”机关的目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优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强化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根据县纪委和市局的要求,我局多次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具体部署。一是成立了由局长高穴同志担任组长的廉政建设领导组,对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分工。研究确定了《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要点》(浮政国土[2011]45号),出台了局《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意见》(浮政国土[2011]57号),明确了各项具体任务的牵头股室和配合股室,对全县国土资源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二是局长与各股室所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局长与各股室所负责人、各股室与一般人员分别签订了禁止大操大办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向一级交帐,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形成了有人管有人抓的工作机制。局领导和全体党员作出了不大操大办、不经商办企业的书面承诺,并予以公示。三是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为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确定每星期一上午为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集中学习、汇报工作和行政许可事项集中会审时间,每月二十日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上午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学习汇报工作时间。将廉洁自律作为例会一项主要内容。四是在各项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局长身体力行,做到了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切实负起了第一责任 2

人的责任。局班子成员相互配合,积极督促,每项工作善始善终。

(二)联系实际,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加强

针对国土资源工作的实际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一是廉政教育活动常抓不懈。由各党支部牵头组织党员学习党章、两个“条例”、《廉政准则》、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集中收听收看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现场直播,局班子成员带头辅导学习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性和自觉性。

二是警示教育活动长期开展。先后组织收看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电视专题片、《小官大贪警示录》、《国土惩腐》等警示教育片,通过正反典型案例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对有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权的股室为重点,开展了岗位廉政教育,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是法规培训活动定期组织。先后派14人到部、省、市,参加各种法规、业务培训,学习外地勤政廉政、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使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思想觉悟,促进了廉政建设。

(三)转变作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政风行风建设继续引深。年初,局长通过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作出政风行风公开承诺,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设立意

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并通过联系聘请的10名行评监督员,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宣传咨询和政风行风问题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意见征求会,参加政风行风面对面对话会,收听政风行风热线等多种方式查找本部门存在的问题,针对代表提出的移民搬迁、土地开发复垦、基本农田保护、农民建房、闲置土地处置等问题,一一认真作答,并力求及时整改,逐件予以落实兑现。5 月份,购置指纹签到机,专人负责考勤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有岗缺人的问题。同时对各股室所的纪律作风进行监督检查,定期接受阶段和专项工作汇报,加大机关行政效能奖惩兑现力度,极力消除工作人员中存在的慵懒散现象,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形象。

二是行政效能建设深入推进。按照县纪委(浮纪发[2011]9号)文件要求,对2010年以来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全面自查,对办结的89件审批事项中,未在承诺期限内办结的承办件,迅即召集股级以上人员会议,责成有关责任人深查原因,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从此,所有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事项,在经行政审批大厅国土资源窗口统一受理的同时,着专人定期进行梳理,及时对主办或牵头办理股室或责任人督促办理。全年受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16件,全部在承诺办理时限内办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窗口开展的审批事项满意度调查活动中,发放征求意见表92份,群众给予了较好评价。12月份组织开展了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对照廉政准则、省纪委“五不准”、市纪委“四严禁”要求,进行座谈、征文、大讨论、建言献策等,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规范工作行为,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三是廉政风险有效防控。按照县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安排部署,我局通过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廉政准则》条条对照,边排查、边分析、边整改。所有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经局务会审定后制定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确定了整改责任人,全部建档。特别是对全县2007年至2010年出让的所有17宗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了清理检查,查找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出具体整改措施,进一步强化对审批出让土地的跟踪监管。在查找国土资源管理易发生腐败问题的薄弱环节、纠正工作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认真对照五种不廉洁行为和十类重点国土资源违纪违法案件检查。为严格纪律要求,先后对违反机关工作程序的2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工作失职的3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1人给予撤职处分。对违反组织纪律的1人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在全局形成震慑作用,机关工作纪律作风明显好转。

四是“两整治一改革”成果明显。在廉政风险排查和廉政检查基础上,我局及时开展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以及工作队伍纪律作风整治,集中力量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规范工作行为,让廉政建设深入到国土资源领域的各个角落。结合矿业用地改革、建设用地复垦整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

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新的途径。

一年来,局班子成员按照制度规定每月末汇报个人职务消费情况,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全体党员每半年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班子成员和各股室所负责人每半年进行一次述职述廉,每年参加一次廉政建设民主测评,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度,重大问题坚持民主决策。从而促进全局人员勤政、廉政、务实、高效工作。在此基础上,经局务会多次讨论,修订了机关学习、考勤、请销假外出管理、印章使用、车辆管理等项制度,制定出台了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治理行动,结合煤焦领域反腐败工作,重新修订完善了《审批项目流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运行管理制度》、《土地估价管理办法》、《土地收购储备实施办法》、《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制度》、《打击非法采矿工作制度》、《超层越界开采执法监督制度》、《资源转让监管制度》、《国土资源联合执法及共同责任制度》和《大额(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项制度规定。在实行党务公开过程中,形成了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例行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监督员工作制度》、《日常检查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规范公开工作。除此之外,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狠刹大操大办歪风的通知》(浮政国土[2011]4号、103号)

和《机关纪律作风整顿方案》(浮政国土[2011]29号)等相关文件,维护了正常的资源管理和办公秩序,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的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淡薄,不严格依法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有的干部职工责任意识不强,由失职渎职引发的违法违纪案件不同程度的存在;三是涉地涉矿的政策法规建设滞后,工作人员常常处于“两难”的境地。久而久之,有的干部职工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现象,作风漂浮,纪律松弛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土资源部门的形象。对此,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改进。

二、2012年反腐倡廉主要任务

2012年是国土资源事业继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中央《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浮山县《实施意见》各项分解任务的攻坚之年,反腐倡廉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和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持党的纯洁性,深入推进国土资源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教育监督体系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国土资源

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严明工作纪律,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国土资源系统决策部署

全县国土资源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和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工作会议精神,要坚定政治立场、遵守工作纪律、扑下身子做事,保障完成任务。局党总支部将加强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围绕“项目落地年”要求,重点开展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建设、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为我县重点工程项目落地提供资源和服务支撑。今年国土资源工作任务艰巨,需要一大批奋力前行、大胆创新、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工作先锋,对于不怕是非,真闯实干的干部职工,我们会全力支持,积极保护。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督职能,严格责任追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措施不力、工作不实的行为,要督促不落实的事,查处不落实的人,为各项工作落实提供保障,确保县委、县政府和国土资源系统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坚定党员干部队伍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七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只有不断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提高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2月15日,省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从2月开始,到6月结束。省委书记袁纯清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大力保持党的纯洁性,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2012年是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键之年。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而复杂,干部队伍管理更需加强,业务素质更需提升,服务大局的意识更需强化,协调能力更需提高。做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实现我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一目标,需要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决心来引领,需要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来实施,需要严明纪律和良好作风来保证。

为实现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作风建设上有新进步,在能力素质上有新增强,在转型跨越上有新成效,我局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促使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特别要抓好党员干部的纯洁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宗旨教育、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及时针对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上存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教育,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预防各种不良风气的形成。

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要与对党忠诚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两整治一改革”和廉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平台,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 9

工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要进一步引深“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巩固扩展“两整治一改革”工作成果。要进一步做好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对廉政风险排查工作和防控体系建设进行认真的回头看,看廉政风险排查得准不准,实不实;防控制度建设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不强。在此基础上,深度研究,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切实把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做实做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确定防控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防控到位,促进勤政廉政。要在规范工作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工作权力公开化,工作程序透明化,不断健全完善国土资源交易制度机制,加强土地和矿业权出让网上交易和监管,促进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合理、健康有序。

(三)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干部职工廉洁从政、依法行政 继续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认真治理庸懒散问题,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风气,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心浮气躁等不良风气。严肃处理不作为、乱作为和不负责任、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等行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

行规定》等制度。引导干部职工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深入治理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反省纪委“五不准”、市纪委“四严禁”规定的行为,建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要充分发挥政风行风监督员的作用,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对话会,听取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今年仍把政风行风评议的重点放在基层国土所和局窗口单位。要切实抓出成效,力争把我局政风行风评议名次提上来,树立国土资源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推进权力健康运行

强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执行党务政务公开,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强权力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监督制度。进一步对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回头看”,围绕重点股室、关键环节、主要岗位和工作流程,细查风险点、风险类型和表现形式,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督察工作制度,加强对国土资源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按照惩防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配置、管理创新、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廉政风险预警、廉政风险教育和责任追究等六个方面制度机制建设。

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抓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案件查处共同责任机制,与县纪监、公检法、住

建、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党纪政纪。严肃查办发生在土地、矿业权市场交易和项目管理中徇私舞弊的案件。严肃查办失职渎职、不良风气与腐败问题相互交织的案件,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认真执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惩治和预防并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举报接待处理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是继续抓好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认真总结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经验,探索建立煤焦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抓好国土资源领域项目决策、招标投标、土地和矿业权出让、重大项目资金管理等重点环节治理。坚持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信息上网,公开、公平、公正交易,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三是继续开展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工作。倡导集约节约资源能源,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狠刹大操大办借机敛财行为。四是坚决纠正征地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五是深化公务用车专项治理,继续贯彻落实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同志们,深入推进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国土资源系统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为全县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第四篇:依法治种科技兴种推进我省林木种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范文模版)

依法治种科技兴种

推进我省林木种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全省林木种苗生产和质量年活动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9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委5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之际,也正值2004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隆

重召开,省林业厅召开这次全省林木种苗生产和质量年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近一年来全省林木种苗工作和质量年活动开展的情况,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林木种苗工作发展对策。这次会议时间两天,安排很紧,同志们参加了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开幕式和苗木花卉发展论坛,参观了苗木花卉展览和肥西三岗苗木花卉培育基地,黄山市、宿州市、贵池区三个单位及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又作了典型发言,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会议还对15个先进单位和4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借此机会我再次向他们表示热烈地祝贺!同时,根据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04]135号通知,厅里组织起草了《关于贯彻〈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的实施办法(讨论稿)》,已经印发给大家讨论,请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

昨天下午,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王维正总站长和省林业厅唐怀民厅长专程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贯彻。在此基础上,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一年来全省林木种苗工作的回顾

去年11月,省林业厅在合肥召开“全省林木种苗生产交流会”,明确提出从林木遗传育种、发展苗木产业、种苗行政执法和社会化服务四个方面着手,牢牢把握林木种苗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随后,国家林业局在“全国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年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又确定2004年为全国林木种苗质量年,要求今年的林木种苗工作要紧紧围绕“林木种苗质量年”这一主题,狠抓依法治种、科技兴种两个关键环节,强化引导、规范、监管、服务四项种苗行政职能。应该看到,无论是国家林业局“一个主题、二个环节、四项职能”的总要求,还是厅里提出的“四个重点”,其本质是一致的。一年来,各地围绕上述要求,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组织,全省林木种苗质量年活动有序开展。

今年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林木种苗质量年”,为将这项活动在我省全面、深入开展,省林业厅及时制定了《全省林木种苗质量年活动方案》,确定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及主要内容;同时成立了厅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林木种苗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全省质量年活动的开展。各市、县林业局也纷纷行动,成立组织、明确了领导和承办机构。在此基础上,全省上下结合实际,紧紧围绕“质为先”这一核心,采取多种形之有效的形式,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推动质量年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林木种苗质量的提高。

2.广泛宣传,依法治种的社会氛围有所加强。

结合林木种苗质量年活动的开展,全省上下掀起了又一轮的依法治种宣传高潮。省厅先后通过安徽林业、安徽林业科技和安徽林情等媒介,介绍宣传全省林木种苗建设成就、林木种苗质量年开展情况和《种子法》的有关知识,并向社会公布和推介林木优良品种,使广大林农掌握林木良种供给动态,提高其使用良种的可选择性。宿州市以培训、知识竞赛、讲座、报纸电视报道等形式,向广大林农、种苗生产经营户和种苗行政执法人员宣传《种子法》、林木种苗生产管理规定、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等;淮南市利用赶集活动时机,将质量年活动方案及杨树优良品种简介等资料3500多份发放给群众;宣城市宣州区将《种子法》等种苗法律法规和质量年活动内容灌制成磁带,开动宣传车深入种苗生产集中地进行宣传,既增强了种苗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又增强了种苗生产经营户、广大林农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3.加强培训,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及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为提高种苗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省厅加强了对种苗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于6月份举办了全省种苗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邀请了国家林业局、省法制办等有关领导、专家授课,全省各市、县共有近百人参加培训,为规范种苗行政执法行为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提高种苗行政管理人员和种苗生产经营者从业素质,省厅积极选派各市县有关人员参加了国家林业局举办的“种苗工程管理培训班”、“林木种子技术高级培训班”、“种苗站长行政管理能力培训班”、“种苗良种选育培训班”。据统计,共有近30名种苗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训。作为林木种苗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芜湖市、合肥市,还专门聘请省有关专家对全市种苗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重点讲授种苗法律、法规、种苗发展趋势及苗木培育标准等专业技术知识,努力提高育苗户质量意

识和产品质量。

4.突出行政职能,林木种苗工作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肩负着行业管理的职责,具有“引导、规范、监管、服务”四项种苗行政职能,已经成为各级林业部门的共识,并在工作中得以体现。去年全省种苗会议以来,各地把加强了种苗机构和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过上上下下共同努力,继黄山、滁州等市之后,又

有池州、宿州、巢湖、芜湖、蚌埠、六安6个市成立了种苗站;东至县、徽州区、黄山区、裕安区、南谯区、颍上县、南陵县7个县区也成立了种苗站。还有一些市、县正积极工作准备成立种苗站,没有种苗站的单位也明确了职能科站负责种苗执法。滁州市南谯区为加大种苗执法力度,成立了30多人组成的种苗行政执法大队,并由区林业局副局长任大队长。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做好种苗执法和种苗行业管理工作,是《种子法》及中央9号文件赋予我们的职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责,加强种苗机构和队伍建设是关键,对种苗机构健全、人员充实稳定、素质高的地方,省厅将进一步给予扶持,以帮助其完善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必需的设施、设备,使其在林木种苗执法和行业管理上走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5.严格行政执法,“一签两证”的核发渐入正轨。

实行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种苗标签制度、种苗质量检验制度,是保障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规范有序、保证林木种苗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林木种苗“一签两证”的核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无序到有序,并正朝着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满意的方向发展。具体地说,一是调查摸底,在全面掌握基本情况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户进行培训后发放了“两证”。据统计,目前全省共发放生产、经营许可证4000余套。二是积极推行种苗标签制度。按国家林业局的要求,省厅印发了全省林木种苗标签式样,各地积极按样式自行印制发放。寿县印制了5万份标签、蚌埠市印制了3万份标签发放给育苗户。阜阳市要求生产销售的种苗必须附有市统一印制的标签,并由质检员按要求认真如实填写标签内容。来安县对苗农发放的标签加盖种苗站印章,负责种苗质量监督,受到了苗农的普遍欢迎。目前,全省已发放标签100万个;三是强化“一签两证”使用管理。黄山市对重点林业工程造林用苗明确要求,凡从外省市调入苗木时,调苗合同中供苗方必须提供苗木质量检验证、苗木检疫证、标签,确保苗木质量。对调出本市的苗木,同样要求每批苗木要现场检验,并具有质量检验证、苗木检疫证和林木种子标签。淮北市对重点工程造林苗木,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中标单位必须具有“一签两证”,同时对中标苗木由用苗单位派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实地考察,严格按国、省标起苗、验苗,切实保证了工程造林用苗质量。四是依法整顿和规范种苗市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依法对种苗生产、经营秩序进行整顿。贵池区林业局针对一些种苗经营者,未申领“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就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的问题,主动与工商部门联系,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办,逾期不补办的工商部门将取消经营项目或吊销营业执照,有效防止了无证经营种苗现象的再次发生;黟县林业局共查处非法调运苗木案件15起,销毁无“两证一签”的劣质苗木20余万株;祁门县林业局对出售假苗或手续不合法的经营者,采取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开曝光的办法,极大地震憾了不法分子;太和县林业局在执法行动中查处虚假种苗广告2起、查获假冒伪劣种苗6起3万株,都依法进行了处理,等等。在今年8月份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组织的种苗行政执法检查中,我省一些市、县好的做法得到了高度评价。同时今年春季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对我省种苗质量抽查结果显示,种子、苗木合格率均比去年有大幅提高。

6.继续狠抓基础,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严格执行《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种苗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二是认真完成了9个新批林木采种、良种基地的初步设计、评审和批复工作。三是组织编制和申报4个市级林木种苗质量检验等基础设施、1个采种基地和2个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并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四是鼓励、支持种苗工程项目单位积极开展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种苗基地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种苗工程效益。今年上半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全国重点县市种苗工程资金稽查,通过检查,我省种苗工程资金管理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较好评价。

7.紧盯市场,苗木花卉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国土绿化对高标准、高质量的苗木需求旺盛。我省紧靠“长三角”地区,区位优势和种质资源优势明显,各级林业部门抢抓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调整树种、品种结构为重点,苗木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黄山市在苗木花卉协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徽派盆景艺术研究会,挖掘徽派盆景的市场潜力。池州市成立了花卉苗木协会,整合全市苗木生产、销售力量;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05年,全市苗木花卉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各类苗木5000万株,年产值达到2亿元;到2010年,苗木花卉基地达到10万亩,年产各类苗木1.5亿株,年产值达到5亿元。马鞍山市为扶持和壮大苗木花卉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每年在林业经费中拿出10万元,对30亩以上的育苗户按一定标准予以补助;二是编制《马鞍山市苗木花卉基地总体规划》,将苗木产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三是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规划范围内建立基地的,市、区财政每年每亩各补助100元租地费,对基地面积超过500亩的企业,按每亩1000元的标准给予基础设施补助。芜湖县把发展种苗生产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发展种苗生产。同时,在战略上主动出击,对接上海,迎接上海“城市森林”的战略辐射,使全县的苗木生产势头呈滚动式发展。肥西县在壮大苗木基地的同时,积极推动成立苗木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先后成立了县苗木协会、县苗木经纪人协会,并通过协会会刊、网站向会员宣传、介绍种苗法律、法规、苗木新品种、新技术及苗木市场行情,为本县苗木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措施得力,全省林木种苗生产势头强劲,出现了国有、集体、个体等多种形式发展种苗生产的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

8.立足优良乡土树种,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基本完成。

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林业科技能力的重要指标。我省种质资源丰富,但过去较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对其开发利用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对珍稀濒危和有发展前景的种质资源的利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天然种质资源的破坏和流失日趋严重。为此,今年全省统一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力求查清全省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制定完善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利用方案。目前大部分市已完成调查,正进行汇总分析。如青阳县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将本县种质资源分成三类:一是珍贵、稀有保护植物,如青线柳、香果树等。二是经济实用资源并已开发利用树种,如杜仲、白玉兰、青檀等。三是造林、绿化、速生和观赏树种,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值得开发利用,如楸树、木瓜、皂荚、灯台树等。在全面摸清这些树种的分布、数量、生长状况基础上,先后与南林大、省林科院联合,对有发展潜力的几个树种进行采种育苗试验,并取得初步成功。同时根据本县楸树资源情况确定了楸树等种质资源作为本县今后有发展潜力的树种资源,并结合树种特点制定出一系列的保护和开发计划。

上面简单地概括了八个方面的工作。总的来说,一年来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省林木种苗工作和质量年活动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林木种苗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次大会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虽然可能有的从事苗木生产,有的从事管理,有的从事市场营销,其人生经历和先进事迹各不相同,但我觉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具有热爱种苗事业,并为之努力工作、甘于奉献的精神。大家知道,林木种苗是一项长期而基础的工作,取得一点成绩,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不是通过短期突击能够达到的,如果不热爱这项工作,没有耐得住寂寞、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令人高兴的是,当前我省林木种苗行业就有一大批这样的“开拓者”、“老黄牛”,这也正是我省林木种苗事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希望所在。

二、当前林木种苗工作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六大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林业既肩负着重要使命,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当前我省已进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阶段,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林业正在经历着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的关键时期。林木种苗工作作为造林绿化的基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临着新的要求,既有可喜的一面又有紧迫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看到成绩、看到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增强发展信心,还要正视问题、看到不足,以有的放矢、迎头赶上。从大的方面讲,现在我们有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苗木生产与造林绿化计划的有机结合缺乏前瞻性。当前林业重点造林工程项目和城市集镇绿化,是苗木的最大需求。可由于苗木生产的超前性,在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方面尤其要有前瞻性。如今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的调整,给大多数苗木生产者带来了极大的不利。这一点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一定要从中吸取经验。即如何进一步把造林计划与苗木生产有效地结合,提高苗木生产的前瞻性和抵抗风险的能力。除了政策因素之外,另一个关键就是品种问题。在品种选定上缺乏前瞻性,有的地方还局限在原有的品种、或者别的地方已经大力发展了的品种上,规模小、起步晚,难以争取市场份额,不能适应造林绿化形势的变化;有的地方生产的品种相对单一,只适应某种造林的需要。因此,一定要根据我省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国土绿化以及周边市场的需要,区别培育抗逆性强、速生丰产的树种,以及优质经济树种和庭园绿化树种。要将乡土树种和引进品种相结合,将树种驯化和开发运用相结合,将一般造林和绿化树种相结合,将品种选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望路,还要瞻前顾后。

二是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不够,品种改良缓慢。我省林木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品种种类很多,如此多的品种,扩大了品种选定的范围,增强了自身发展后劲,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资源保护和品种改良上的要求,也同样有品种选定决策上的要求。现在有的地方一方面种质资源很丰富,一方面在保护和开发上又苦于找不到品种,这个矛盾直接导致生产品种化和标准化程度低。

三是城市集镇绿化苗木特色品种少、规模小。根据当前造林和城镇绿化的形势来看,预计今后几年绿化苗木的需求还将有一定地增长。现在各地绿化大苗发展很快,但特色品种不多,如观叶树种、观果树种就很少。还有质量和规模问题。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林木种苗生产也不例外。当前一些苗木生产部门往往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上的要求,尽管品种对路,但依然销路不畅,甚至滞销,也就不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同样如果某个品种规模偏小,也不能产生市场影响,不能引导市场需求,只能成为市场的配角。

四是苗木生产局部供求失衡。现在社会办林业局面可喜,勿庸质疑,他们中间大部分人员或团体,或多或少地从事林木种苗生产。但冷静地分析,由于利益的驱动,绿化苗木生产存在一哄而起、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可提供的林木种苗数量急剧增加,“大路贷”、小规格苗木严重供大于求,引起价格的不稳定。再加上信息不灵、营销方式落后,市场进一步拓展面临困境。还有相互降价销售,损害了苗木生产者和部门的利益。

五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种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行政服务需要改善,中介机构亟待健全,行业组织有待加强。林木种苗协会要么建立,要么有名无实、没有发挥作用。

六是国有苗圃改革任务艰巨。长期以来,国有苗圃为全省造林绿化提供了大量优质苗木,为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和先进育苗技术、设施试验、示范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带动林农育苗致富发挥了龙头和示范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由于人员负担重、土地资源少、土壤退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原因,不少国有苗圃出现了生产停滞、工资难以发放、各项保险没有着落的困境。个别苗圃甚至出现主任外出打工,苗圃生产、生活无人管理的情况。

上述问题的出现,有些是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有些是自身努力不够,没有深入研究、思考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种苗市场、种苗发展的影响,应对策略、方法不足。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逐步解决,将会影响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怎么办?只有抓改革、抓发展、抓主要矛盾。希望大家都能正视这些问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认真调查、准确把握本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

三、坚持不懈,推进我省林木种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虽然我们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客观地说,目前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机遇很好,有政策方面的,有市场方面的,发展的空间都很大。关键是要克服浮躁心理,沉下心来认真思索对策,年复一年地努力、持之以恒地地推进。今后一段时间内要重点抓住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

最近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为林木种苗发展制定了战略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林木种苗建设任务。这是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文件;这次会后厅里的“实施办法”也将尽快下发。希望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研究落实措施。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加快种苗发展整个林业建设所具有的战略意义,继续把种苗建设作为林业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保障来抓,作为“科技兴林”的关键环节来抓,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来抓,继续坚持一把手抓种苗、超前抓种苗和下大力气抓种苗的好做法。

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的“意见”,还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我省林木种苗发展规划,这是一项具有全局性、超前性和战略性的大事。总的目标、原则在厅里“实施意见”中已有,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林业生产实际,结合全省种苗发展奋斗目标,制定好当地林木种苗发展规划。具体事项会后再单独安排。

2.依照林木种苗法律、法规,加大依法治种的力度。

《种子法》是做好种苗工作最强有力的法律保证,赋予我们制订林木种苗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种苗行政许可、种质资源保护、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等很多种苗行政管理职能。我们要主动地适应形势的变化、角色的变化,善于运用这一法律武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尤其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从微观走向宏观,从台前走向幕后,从经营走向执法、管理和服务。一方面要由过去的林木种苗经营部门转变为行政执法管理部门,必须坚持依法治种,不断建立健全我省林木种苗相应的法规、条例,依法规范林木种苗生产、流通等行为。另一方面要由传统的单纯地林木种苗技术指导转化为指导与质量监督并举,在指导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监督。技术指导只能体现在生产出的苗木好坏,而质量监督关系到保证造林和绿化工程的成败,这是大事,一定要高度重视。

如何依法治种,最重要的是抓好“五个落实”。就是要增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把我们的工作职责,落实到提高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上来;落实到维护林木种苗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上来;落实到规范种苗生产经营秩序,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上来;落实到以提高林木种苗质量为重点,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国土绿化服务上来;落实到简化行政许可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提供优质服务上来。

3.坚持科研、生产和管理相结合,加快科技兴种。

种苗工作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工作,种苗的每个生产环节都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科技兴林,必先科技兴种,要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要重视林木种苗的科学研究。一方面要加强林木种苗科研机构的力量,要在种苗科研机制上不断进行创新,要给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创新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机遇。同时要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开展种苗科研攻关,要充分调动广大从事林木种苗生产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长期从事种苗生产具有丰富经验的优势。

——抓好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要筛选、组装一批科研成果,建立和完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良种推广体系。要继续在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中把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作为首位,或是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来培育品种;种苗生产基地要进一步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实施科学的手段开展种苗培育、种子贮藏、种苗运输、苗木栽植等工作。

——加快林木种质资源的普查、保护和开发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特别是重点山区县,要尽快、尽好地进行本辖区林木种质资源的清查,制定清查方案。在种质资源清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原地和异地种质资源基因库。在此基础上,对具有优良性状且具有开发潜力的林木品种,应积极报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审定,未通过审定的林木品种不得作为林木良种经营和推广。

——加强种苗标准化建设。要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安徽的种苗发展实际,有计划地开展种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标准的制订和推广,提升种苗质量,创建品牌,实现种苗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种苗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各级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种苗质量监督检验队伍,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能力。全面推行全省性的种苗质量抽检和市、县级种苗质量自检制度。要加大“二证一鉴”执行制度,从种苗生产源头和流通环节严把种苗质量关。

——不断加强从业者技术培训。各级林业部门要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技术培训、专家授课、上门指导和科技示范。对从业者进行种苗执法、信息网络、先进技术和种苗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能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素质。

4.严格对照规定,进一步加强种苗工程管理。

“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种苗供应是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而种苗工程项目正是为国家造林和国土绿化提供优良种苗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林木种苗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关系生态建设的大局以及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规范管理,确保建设质量。各种苗工程都要严格按照省林业厅批复的项目建设初步设计进行施工,严禁擅自调整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资金和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办法和《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管好、用好林木种苗项目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项目建成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向省林业厅申请项目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尽早发挥效益。当前个别地方种苗工程项目建设在立项、实施和监管等环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5.加快林木种苗信息化建设,科学指导林木种苗调剂。

种苗产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要求有及时、准确的种苗信息指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加强种苗生产、供应预测、预报,做好余缺调剂工作,保证种苗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满足供应。与此同时:

——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国家林业局已经建立种苗信息网,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要主动对接,及时将我省种苗信息发布在国家林业局网站上,同时要及时从国家林业局网站上了解到需要的相关信息。各市、县要逐步按照全国种苗网络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加强种苗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及时了解和发布种苗的生产动态及市场需求,合理配置种苗生产,逐步构建面向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市场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种苗信息交流的数字化。

——要充分发挥林木种苗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各地成立种苗行业协会和种苗服务团体,积极为种苗生产经营者开展政策、计划、技术、市场和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在生产经营上的实际困难,协调业内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秩序,避免业内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

——要不断培育和丰富种苗市场。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或者举办林木种苗交易大会,通过展览、发布信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信息交流形式。要在学习总结省外在培育种苗市场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区域、注特色地培育我省的林木种苗交易市场,努力建造一些富有我省地方特色的具有影响的种苗交易平台。

6.加强种苗队伍和职能建设,强化投入保障和机制。

稳定和高效的种苗队伍是做好种苗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各级林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种苗队伍建设对加快种苗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没有机构的要尽快争取成立机构,落实人员;有机构的要理顺管理体制、协调处理好和其他林业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到既要配合好营林工作,提供优质量足的林木种苗,又要独立行政,强化种苗职能工作。要根据《种子法》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争取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审定推广、种子基地维护、种苗贮备等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种子贮备补助和林木良种补贴扶持政策。要加强和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争取支持,建立对种苗的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要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有关种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维护种苗生产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志们,加强林木种苗工作、推进林业事业发展,我们都肩负重任。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确保林木种苗质量为主线,以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为保障,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兴种为动力,加快我省林木种苗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产业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规范化的进程,为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扎实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2007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扎实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2007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回顾、总结2006年的教育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的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明天,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将亲临会议听取同志们的发言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关于2006年的教育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教育事业不平凡的一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教育工作。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7月至11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先后四次召开座谈会,分别围绕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校长和教育专家亲切交谈,听取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作出了重要指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明确要“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唯一的数字性指标,表达了党和人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定决心。所有这些对我们都是巨大的鼓舞。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系统进一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开局良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成效显著,新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

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我们会同财政部,全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今年春季,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4800多万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中央财政还安排资金为中西部农村地区35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对其中的6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所有农村中小学都已拿到了财政拨付的公用经费,多数省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较改革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新机制实施以来,直接减轻农民经济负担100多亿元,农村贫困家庭小学生每人每年平均可免除书本费和学杂费210元,初中生320元,其中寄宿生还可享受200元至300元的生活补助。新机制已显现出极大成效,农村教育的面貌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继续顺利推进。寄宿制学校工程已落实中央专项资金90亿元,新增校舍面积1076万平方米,预计可满足新增学生195万人、新增寄宿生207万人的就学需求。现代远程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中央和地方已经投入80亿元资金,共配备教学光盘设备35万余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万余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5万余套,覆盖了中西部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创新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补充机制。西部地区又有70多个县实现“两基”,“两基”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积极参与修订并大力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今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素质教育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法律规定,作出了法律保障,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将推进我国义务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系统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对贯彻落实中的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政策措施,以此推动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2.全面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决定》精神,职业教育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各地各部门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动员和部署,出台了许多有力的政策措施。全国已经有27个省(区、市)召开了省级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普遍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实在在地加大了经费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确保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再度扩招100万,招生人数接近750万,在校生规模突破1800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加大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力度,支持和鼓励民办学校加快发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推进半工半读制度的建立。

继续大力推进“四大工程”的实施,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目前参加“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职业院校已达1000多所,企业达2000多家。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实施。2006年,教育系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约30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约5000万人次。围绕“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培训。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大加强。全面启动了旨在提高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五个计划的实施工作。2006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共投入20亿元,支持了317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71个县级职教中心、218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实施,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各地纷纷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3.坚决贯彻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今年5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决定,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之后,国务院召开了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招生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要求,部署了工作。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国务院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调控和管理的措施。在计划安排上坚持招生规模与投入、条件、毕业生就业、国家助学政策落实、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相挂钩,严格按照招生计划下达生源计划,规范招生单位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实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目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实际录取人数约为540万。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正式批准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央财政将专项支持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启动万种教材建设计划,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国家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扎实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成效显著,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国家、地方(部门)和学校三级重点学科滚动发展,重点学科体系布局更加合理。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我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等9项配套政策。高校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973”计划项目依托教育部立项数为26项,占总数的40%,承担“863”计划各类项目1504项,占总项目数的56.9%,高校正日益成为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国防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和生力军。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4.素质教育系统调研取得重要成果,德育工作、基础教育新课程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不断推进。

系统梳理了素质教育有关调研成果,认真总结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进展,深入分析当前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突出问题,归纳整理各方面提出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宏观思路,并向中央提交了调研报告。同时,在国内重要媒体组织了素质教育大讨论,进一步宣传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深入研究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措施,认真起草有关文件。

出台了深入落实2004年中央8号和16号文件的工作方案。中央办公厅牵头在部分省市进行了中央8号、16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将“知荣明耻”变成日常的自觉行为。深入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围绕着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组织开展了各种富有意义的活动。积极推进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活动。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高质量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编写工作,第一本新教材《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06年秋季已在全国540万大学新生中使用,全面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顺利推进,实施新课程的学生总数达1亿以上,改革的方向和初步的成果得到普遍认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由去年的5个增加到10个。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观念的变化,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中考改革在1752个县(区)大面积推进,并取得突破。各地探索和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创造了不少成功而富有特色的经验。积极稳步推进高考改革,探索和完善多样化选拔录取模式。研究生招生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启动初试科目改革,加强和改进了复试工作。

着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成都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对全国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推动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对西部地区教育的督导检查。开展对区域基础教育状况的监测工作。

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涌现了像孟二冬同志这样的一大批模范教师。

语言文字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活动,推动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5.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认真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

加大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力度。继续完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积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协调银监会批准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有条件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截至2006年10月,全国累计审批贷款人数266.5万人,银行累计审批合同金额216.8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形势总体较好。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出台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规定今后中央部属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的,中央财政代为偿还其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利息。加大力度督促各高校切实做好“绿色通道”工作,确保新考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2006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约33万人,占贫困家庭学生总数的44%。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取得突破,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资助了80万人。各地采取相应措施资助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不断深入,教育收费进一步规范。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实施新机制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可按“一费制”规定的额度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外,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基本没有发生“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招收择校生比例基本控制在本校当年招生计划的30%以内。义务教育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并对已改制学校进行清理规范。全面清理各级各类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将清理后的收费项目和标准通过当地政府网站等形式向社会进行公示。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制度化,严禁招生乱收费,严禁违规录取,严打中介诈骗,防范和治理“高考移民”,有效维护了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在今年各地开展的行风评议活动中,对教育系统行风的评议普遍较好。

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教育、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着重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就业困难对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截至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1.8%。

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切实加强对民办高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和管理。研究解决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了有关事端。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教育部与中组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起草了《民办高校规范办学若干规定》。加强对独立学院试办工作的指导,完善独立学院相关政策,研究起草《试办独立学院暂行规定》。

过去一年中,各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双边及多边教育合作与交流不断推进。出国和来华留学工作有了许多新的突破。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成功召开了全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会议和孔子学院大会。按照中央对台工作部署,宣布承认台湾高等教育学历学位。

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切实维护高校稳定。积极参与平安校园建设,推动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继续把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的研究制订工作作为重点,进一步谋划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立足基本国情,开拓国际视野,坚持战略思维,把握宏观趋势,不断征询各个方面的意见,认真起草《纲要》文本,开始了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前期工作,完成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

教育事业在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知识贡献的力度都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薄弱,城市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异过大,择校问题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深化,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亟待提高;公共教育投入不足,资源总量性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教育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和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应该看到,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及其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工作部署。六中全会的决定和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都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大举措,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其一,和谐社会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的社会,而教育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最直接的手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必须以全体国民具有较高的素质作为基础。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来被认为是淳风化俗的最有效的办法。

其二,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13亿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其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全体社会成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一项社会事业,历来被看作是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我国经济持续28年高速增长,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我们的国家能否持续繁荣下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哪里?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教育振兴是中国振兴的重要标志。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实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把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教育兴国、教育强国,这是国家意志,是国家发展战略。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也是今后几代人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切实巩固和提高,农村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高等教育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目前我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已成为世界人力资源大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发展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一方面,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人才资源开发有着强烈的需求,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对其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教育资源尤其是良好教育资源短缺,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当前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共同发展教育事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有可能。它将根本性地消除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需求与经费实际供应的显著差距,根本性地解决我国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二,必须实现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做到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与稳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主义方向,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保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着力完成好“三项任务”。一是要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要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三是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集中精力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统筹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推动公共教育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建立遍布乡村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统筹区域教育,落实教育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推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教育振兴,促进中部教育崛起,加快东部地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步伐,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支持,大力推进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的教育对口支援以及职业教育的对口协作,积极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统筹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密切关注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加大资助工作力度。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女童和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

促进教育公平,既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既要有长远战略方向,也要从现实出发,制定阶段性目标,扎实予以推进。

第三,必须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素质教育是个“老大难”问题,几代领导人都很关心,几十年都在努力解决,因为它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因为它不仅涉及教育内部,更涉及文化传统、经济水平、社会结构等方方面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推进新时期的各项教育工作,全面规划,整体推进,抓住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把加强体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坚持“健康第一”,强健学生体 魄,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强美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创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造就一大批教育家。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三、关于2007年的教育工作

2007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2007年是落实年。本届政府提出的许多重大工作任务,如《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2007年都到了收尾阶段。近些年我们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出台的许多重大政策措施,有很多还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提出了2007年的工作任务,包含的方面很多,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全力做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筹备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认真完成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的研究制订工作,起草好素质教育的有关文件,提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和政策措施。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85年、1994年、1999年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三次会议都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对于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也不断高涨。适时召开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切期盼。教育部将全力配合做好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党的十七大将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异成绩、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十七大、学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

2.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工作,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2004年中央8号、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通过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和综合考评办法,丰富德育活动的载体和渠道,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重点抓好新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校园网络的应用与管理,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制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下大力气建设高素质的班主任辅导员队伍。

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上好体育课,实现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推进“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学校的卫生设施。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寄宿学生营养状况。

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力度,强化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提高课程改革管理水平。总结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经验,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整体规划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扩大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范围。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勤奋学习、独立思考、追求新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中考招生改革,积极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逐步推广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招生制度。做好首批高中课改实验省(区)毕业生的高考命题、考试与录取工作,推动高中课改与高考改革的有机衔接。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建立推进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表彰奖励实施素质教育富有成效的地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启动创建和评选“教育工作先进县(市)”的工作。

3.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圆满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任务,认真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

2007年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在全国农村地区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是几场硬仗,一定要打赢。

从2007年起在全国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是一件惠及亿万学生和家庭的大事、好事,我们一定要把这件大事、好事做好、做实、做到位。我们要精心部署,认真做好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贯彻落实,特别是各级财政投入的落实和及时到位。要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保证教师的合理收入。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要一鼓作气,毫不放松,直至夺取最后胜利。西部各省(区、市)要继续把“两基”攻坚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对照责任书,狠抓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层层抓落实,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要倒排工期安排工程进度,进一步严把工程质量关,坚决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和重大安全事故。

进一步贯彻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推动各级政府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切实承担起义务教育的政府职责。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紧制订和完善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办学基本标准,推动各地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努力推进各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教师配备实现大致均衡,认真研究解决中小学择校问题。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和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制定并实施《教育督导条例》,推进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国家教育督导体系,加强对中西部实现“两基”的省(区、市)和中、东部各省(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情况的督导检查。

4.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把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引向深入,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并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计划再扩大50万,实现招生800万人的目标,各地要继续千方百计做好工作,确保扩招目标的实现。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困难的环节,我们要真抓实干,强力突破,实现教育系统内部战略结构调整的目标。抓紧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全面实施职业教育的“四大工程”,普遍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作用,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一网两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拓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覆盖领域,进一步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

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配合有关部门,利用中央专项资金再支持建设320个左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多个县级职教中心、200多所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40所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启动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总结推广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一年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的经验和做法,强化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广泛开展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进一步加大公办职业学校改革力度,继续推进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5.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继续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认真做好2007年招生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把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质量上来。推动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办法,建立专业设置预测机制,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分类指导。继续加强和改进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各地各校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加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初试、复试和推免生制度改革。

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继续推进“985工程”二期建设,启动实施“十一五”“211工程”建设。继续支持和推动开展不同类型的高校共建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基础和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和承担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项目,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力开展国防科技合作。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在技术创新实践中,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继续规范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

深入推进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继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大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6.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采取一切有力的政策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进入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同志女儿回信的精神,进一步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继续深入开展向孟二冬同志等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模范教师。教师节前后,我部将与人事部联合表彰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快吸引优秀青年读师范、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筹备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筹划新时期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大计。

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措施,优化、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积极探索农村教师补充和提高的新机制。对于新聘教师,一定要严格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入口关。要统筹考虑城镇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规模。继续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或生产第一线实践的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健全培养和会聚优秀拔尖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

7.推进教育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不断扩大教育的对外开放,建设和谐校园。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管理和服务方式,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积极推进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深化与世界各国的全方位、多层次教育合作交流,巩固和加强各种国际教育合作平台建设。支持和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选派项目”,鼓励和支持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完善自费出国留学监管和引导机制,继续加强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继续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加速推进海内外孔子学院的建设,推进面向海外汉语学习大众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深入开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

广泛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安全机制,切实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

8.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切实维护稳定。

全面落实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资助工作力度。义务教育阶段要进一步推进“两免一补”政策。要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健全公办高校入学“绿色通道”制度;扩大国家教育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覆盖范围;建立和完善勤工助学机制;完善大学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重点做好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和完善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巩固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完善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严格执行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高校招生特别是民办高校体制外招生的综合治理,坚决制止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高校招生,杜绝和打击各种欺诈行为。2007年,预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就业压力继续增大,形势更为严峻。2007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面服务年,要坚决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切实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依法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学习纪律、考试纪律和生活纪律。建立和完善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反腐倡廉制度,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学校收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后勤等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巩固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成果,建立和完善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加强和改进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积极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力度,提高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质量。重点加强新闻发布、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对外宣传工作。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认真组织力量,认真地梳理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研究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措施、策略和办法,认真地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有效性。

加强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做好直属高校巡视工作。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学校的稳定。

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不断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推向前进!

下载坚定信心同心协力不断推进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定信心同心协力不断推进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