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清贫》有感
读《清贫》有感
“廉洁”一词,最早出自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东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这样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贪污受贿是廉,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是洁。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廉洁的含义。
一九三五年,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清贫》一文,文章开篇是这么写的,“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这段话,是一个坚定高尚的革命者的自白,因为有着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崇高的革命理想,才能将经手的所有款项都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才能做到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才能在长期的朴素生活中甘之如饴。所以,他虽身陷囹圄,却能骄傲的讽刺敌人为“伟人”、“富翁”,他深知,敌人所无法理解的“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正是革命胜利的坚实保障。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一顿饱饭,一件冬衣也许都是奢望,数百万元是多么巨大的诱惑啊,可是,许许多多像方志敏烈士一样的革命者都能够做到抵制诱惑,过着朴素的生活,这是信仰与理想的伟大。如今,不少人却抱着投机心态,在拜金主义的指引下,把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丢弃了廉洁这一宝贵的品质。
提倡廉政,需要信仰与理想的回归。有信仰和理想这两座灯塔的指引,我们才不会被欲望的浪潮所吞没。有信仰,有理想,便有底线,就会清楚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决不能做,才能具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有信仰,有理想,才能在任何的环境中都安之若素,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信仰,有理想,才能端正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对待工作,廉洁无私,不滥用手中的权力,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在文章结尾,方志敏烈士昂首告诉敌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当代,清贫已经离大多数人远去,但我们依然应当保持洁白朴素,这样的生活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民。
第二篇:清贫的日子——读《党在我心中》之《清贫》有感范文
清贫的日子——读《党在我心中》之《清贫》有感
翻阅《党在我心中》一书时,我常常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停下来傻想起来:如果是我„„真的,很多时候,要是换成我,还不知道会不会那样呢。
书的第十到十一页《清贫》,说的是方志敏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他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方志敏被俘的那一天,两个国民党士兵在树林中发现他,并且猜到了他是什么人。想从他身上发个意外之才,但是他们从方志敏身上只搜到一只自来水笔和时表,他们猜疑他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最后他们还是什么也没搜到,转过来把他的时表和水笔也抢走了。他的家产仅是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啊,方志敏就是这么清贫。
36岁的方志敏,面对狱中的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稿。“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句感人肺腑的语言,闪耀着一名革命者对信仰的忠诚。方志敏叔叔的“清贫”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来源于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革命者虽然物质生活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富有”的。清贫廉洁,艰苦奋斗,正是共产党赢得人民、赢得民心、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再现代家中都是以孩子为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有一次我看见别的同学在用一只很漂亮的笔,我就想买,可是家里还有好多水笔呢,怎么才能让爸爸再给我买一支呢?我想了好长时间。有啦„„下午放学时我跑到爸爸身旁,忙说“爸爸,我的水笔没墨了,我要在买一支。”爸爸答应了,也给了我钱。我兴匆匆的跑到店里,看见好多漂亮的笔,我买了一大堆笔。有的到现在还没用完呢!我和方志敏叔叔比起来真是差的太远了。所以我一定要向方志敏叔叔学习,学习他那种“清贫”的精神。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党的一员,我们要向每一位革命者学习。
有感翻阅《党在我心中》一书时,我常常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停下来傻想起来:如果是我„„真的,很多时候,要是换成我,还不知道会不会那样呢。书的第十到十一页《清贫》,说的是方志敏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他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方志敏被俘的那一天,两个国民党士兵在树林中发现他,并且猜到了他是什么人。想从他身上发个意外之才,但是他们从方志敏身上只搜到一只自来水笔和时表,他们猜疑他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最后他们还是什么也没搜到,转过来把他的时表和水笔也抢走了。他的家产仅是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啊,方志敏就是这么清贫。36岁的方志敏,面对狱中的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稿。“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句感人肺腑的语言,闪耀着一
名革命者对信仰的忠诚。方志敏叔叔的“清贫”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来源于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革命者虽然物质生活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富有”的。清贫廉洁,艰苦奋斗,正是共产党赢得人民、赢得民心、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再现代家中都是以孩子为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有一次我看见别的同学在用一只很漂亮的笔,我就想买,可是家里还有好多水笔呢,怎么才能让爸爸再给我买一支呢?我想了好长时间。有
啦„„下午放学时我跑到爸爸身旁,忙说“爸爸,我的水笔没墨了,我要在买一支。”爸爸答应了,也给了我钱。我兴匆匆的跑到店里,看见好多漂亮的笔,我买了一大堆笔。有的到现在还没用完呢!我和方志敏叔叔比起来真是差的太远了。所以我一定要向方志敏叔叔学习,学习他那种“清贫”的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党的一员,我们要向每一位革命者学习。
西湖(府苑)小学五年级:胡佳月
第三篇:清贫说课稿
清贫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出自九年义务教科版教材第八册快乐读书屋八——《清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清贫》是篇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与延伸,也是本单元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课用“清贫”这个词作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了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表达方式上,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本单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这样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廉洁自律,不怕贫苦和艰苦奋斗的美德。懂得“清贫”的伟大意义。2过程与方法
主要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摒弃奢华的物质生活,养成不怕贫苦,追求清贫的生活境界。4教学重点:联系重点句子,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5教学难点:理解“清贫”在革命中的伟大意义。三 教法与学法 1设计理念
本课是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要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能力。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周总理,徐元帅的事迹后进行教学的。所以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恪守清贫这一美德并不困难。但是学生的生活远离了贫穷,在理解“清贫”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概念化,所以这将成为本文要突破的难点。3教法与学法指导
在教师引导下,展示收集的资料,辅之多媒体的使用,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学生运用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四 教学过程
(一)收集资料,巧引课题,妙语激发兴趣 了解故事主人公,故事背景,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与手段。所以课程伊始,教师出示图片,和学生讲故事,让学生感受方志敏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再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抓住切入点,自然引出课题。
这时教师妙言激趣,“方志敏是红军的„大官‟,身上却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国民党的士兵不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语言的刺激,让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渴望,探索末知的冲动。
(二)读为主线,感悟为珠,串起一片精彩
自读课文要特别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读”这根线把各个教学环节串连起来。奏响读书四步曲 第一步:整体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词,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应重点检查学生的学习的反馈,重点放在“矜持不苟”“冷齿”两个词语的理解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上,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注意语言的简炼。第二步,分段读。
本课是篇议论性很强的记叙文,开篇阐明观点: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接着叙述“一个铜板也没有”“我的传„传家宝‟”两件事;最后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初步的感知,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段落。第三步,感悟读。
教科版实验教材参考用书中曾指出:略读课文在内容上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不需字斟句酌,但教师不能对教材轻描淡写了事。所以在设计上,我先抛出问题 “课文中哪些地方凸显方志敏同志的恪守清贫这一可贵品质呢?”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文章的重点,为了不出现“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因此教师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哪里可以看出方志敏同志非常清贫;2为什么方志敏会如此清贫;3清 贫的方志敏同志具有怎样的品质。教师之所以没有抛出问题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解决。因为我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一,分析问题不够全面,产生 对文章人物认识浮于表面;其二,学生分析问题抓不住重点,形式的感悟五花八门,使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得不到突破。有了学习策略这条主线,学生就会运用做勾 画批注的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在 解决“方志敏为什么会如此清贫”这一问题时,如果理解不透,就会对清贫的意义认识不深刻。所以教师在倾听学生汇报时,抓住文中这样一句话,突破难点“我不 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首先让学生指出这是对比的写作方法。然后教师马上追问:国民党军与共产党有怎样的区别?这 样,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无产阶级的本质——清贫,洁白,朴素。教师设计上收放自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实现了略读课的有效教学。第四步::拓展延伸的积累读。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在课前布置收集关于方志敏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了方志敏,深化方志敏的英雄形象。
(三)走出文本,结合生活,让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对“清贫”意义有所了解。但教师应该具备多角度看待问题素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所以 我在本课的最后,让学生讨论:1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2现在人们的生活比较富欲了,那么人们还需要保持“清贫”的品质吗?然后教师以读后感的形式,布置课后作业。
本节课的最后,教师以《清贫赞》这首歌曲为背景音乐,把 “俭以养德,富而不奢”,这两句话送给学生,生把读书的感受与收获,在歌声和语言的熏淘中产生情感共鸣,再一次体会读书的快乐。五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段落结构和知识结构体系,我设计了板书,让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特点有初步的感悟,体会论据的写作特点,及文章要揭示的主旨。
第四篇:清贫读后感
清贫读后感
(一)清贫与美德--读方志敏的《清贫》有感
重温方志敏的《清贫》一文,感慨很多。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是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在有些人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这段话,许多人是非常熟悉的,甚至曾经是能够背诵的。当年,作为小学生,读课文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想必是有口无心。而今,读起来,竟然感觉,字字珠玑,句句铭心,警醒的意味特别浓烈。美德。
方志敏是非常有才华的共产党人,写过许多比如《可爱的中国》等流传甚广的文章,他曾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官至红军政委、中央委员。在被捕时,浑身上下没有一个铜板,抓捕他的敌兵为此诧异,这么大的官,怎么会没有钱。而他自认最值钱的家当,大概也就是几件衣服,也让妻子藏在了山洞里。他的母亲为抚养他从小到大学毕业,负债许多,因为他从事革命工作,家里又多次被敌人焚烧。而他当了共产党的大官,却不能给母亲一分饷银。他的衣食住行,都和普通的士兵一样,没有一点特殊。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是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的。现在人读到这里,是不是也感到汗颜呢。许多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以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还有一些人,贪图享乐,生活奢靡,严重违反党纪败坏党风;还有一些人,对家人和下属疏于管理和教育,放任身边的人攫取金钱和财富,使党和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方志敏在36岁的美好年华牺牲了,他是为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事业而献身的。最宝贵的生命都可以舍弃的人,是可以为此坚守着清贫的生活的。而今的人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变低了。共产党人是不能放松对自己要求的,把自己等同于一般老百姓,甚至有些人还不如老百姓,这些人是不配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的。
欲壑难填,贪欲像魔鬼会吞噬着放松警惕而没有自制力的人。坚守清贫的生活,对一些物质生活无欲无求,自会战胜许多诱惑,成为一个简单而又高尚的人。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话,如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清贫读后感
(二)正是景谷县人民法院如火如荼地开展读书活动的时候,我根据个人喜好,再次拜读了《清贫》一文。
文章是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中国革命最为严峻、最为艰难的时候,奉命率领红军先遣队北上抗日作战不幸被捕,关押于囚室内所写下的动人篇章!
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用朴实朴素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革命党人为党的事业坚强、忠贞不屈的形象。也为我们折射出方志敏烈士的人性光辉和伟大!可以这样说,清贫正是他的财富!
读完此文,不禁引发我的无限思考思索……
人民法官是为民掌权,为民服务,定纷止争的承载者。在远离了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我们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个人品德和人文素养,才能够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审判使命。
我想,在通读完《清贫》一文,相信每一位法官、每一位共产党员,心中都有了自己最好的答案,那就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不正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应当而必须追求和具备的法制信仰吗?
当社会各阶层对法律制裁的结果产生不解甚至怀疑的时候,当我们常常看到当事人为自己的诉求劳碌奔走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定位和坚守自己的社会角色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方志敏烈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读完此文,我甚至想到,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官们,更难免会遇到当事人为诉求利益甚至是为自由而游说时,当面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个别价值取向的冲击时,我们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我想,就用方志敏烈士曾经掷地有声的话语回答吧:你们想错了!
研读经典,品味人生,此刻,请允许大声疾呼,让我们共同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法院文化氛围!相信你我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 系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
清贫读后感
(三)重读《清贫》
宋恕
由于从小比较喜欢文学,所以对于共产党员的印象,大多来自书本。而最初的启蒙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方志敏烈士的《清贫》。正好在我尘封多年的藏书中有一本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清贫》入选其中。是夜,我读着这篇短文,仿佛透过历史的云烟,看见方志敏深邃、冷峻的眼神正与我相望……重读《清贫》,思绪如潮,禁不住想写一点文字……
《清贫》只有千多字,通篇质朴白描。方志敏烈士是这样写的:
在他被俘的那天,抓他的两个国民党兵,面对这样一个“大官”,满肚子热望搜出千八百大洋,或者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搜出。方志敏对这个结果,作了最明白的说明:“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 《清贫》接着写道——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掩卷沉思。方志敏的清贫,出自他置身的特殊年代,已经无需后人效法。斯人远去,其言其行在今天的许多人——先烈的继承者们看来,已经恍如另一个世界上的一个亮点,遥不可及。清贫不是脱离人民群众的“表演秀”,清贫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标志和先决条件。方志敏式的清贫似乎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这样的文章,也很少再被人提起。在报纸和其他媒体上,倒是时常不断读到另外一类文章和信息,报道着大大小小贪官追求腐朽生活和聚敛巨额财富的罪行。他们的罪行里,不约而同地罗列着成串的贪污、受贿金额,非法获取的金条、珠宝、豪宅、文物、名车……,其数目之巨,令人瞠目结舌!尽管这些人只是“一小撮”,但读着仍常常不是滋味。让我们记住《清贫》中的最后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共勉!
清贫读后感
(四)读方志敏《清贫》有感
几日前,有幸读到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文章述说被俘时的经过:两个敌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他,并猜到了他是位共产党的大官,可是只从方志敏身上搜到工作所用的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此外分文没有。
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来,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他的信仰,更应是当今社会执政者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后,反腐力度空前,扒出军中多名高级的腐败将领。他们,无一不是违背了这一信仰与追求,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没有经得住考验,放松思想,利令智昏,为所欲为,漠视党纪国法的约束,()成为国家的蛀虫,人民的罪人。
清贫,是一种精神,并不是要厮守贫穷,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贫贱不移,矢志不渝,不去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
对于普通的我来说,清贫,不是贫穷,不是困难,是勤俭节约。认识我的人看来,我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我不穿名牌的衣服,没背高档的包包,没抹昂贵的化妆品,正如千万普通的女性一样。或许有人要说了,那是你卖不起!事实上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名牌衣服、高档包包、昂贵的化妆品对我、对千万普通女性来说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我崇尚着古语说的--成由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整夜亮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习主席在看到当今社会存在的奢侈浪费现象后做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成由勤俭败由奢,古语精准的道出了真理。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应当谨记这一真理,约束自己,要求自己,成就自己!
第四总支妇产科 雷亚萍
第五篇:《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有感
甘于清贫
乐于奉献
——观四部电影之感
钢铁小学:朱雯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加之大跃进的失误及前苏联的连续逼债,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毛主席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到最基层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调整相关政策。周恩来总理在邓颖超陪同下,从贵州花溪一路风尘来到河北邯郸。武安县的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区,当年的刘邓大军曾在此驻扎,和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公社主任郭凤林在老支书父亲影响下,几十年对党忠心耿耿。他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怀着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的信念,不想让总理看到农村的困苦实情而堵心,便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行动:威胁干部不能说实话;把平时爱说怪话的“落后分子”关邮电局后屋;对生性耿直的父亲封锁总理到来的消息。周总理到伯延后,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吃到的是鸡鸭鱼肉。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不眠的四天四夜啊。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下,他交下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直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终于幡然猛醒,承认错误说出了实情。周总理和毛主席长时间含泪通话,当即做出了调整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的英明决定。全国人民一片欢呼!观看的过程中让我深受感动,眼泪夺眶而出。
电影《沂蒙山六姐妹》感人至深,让我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月芬与公鸡拜堂成亲、春英的满怀期待换来的只是丈夫的骨灰、黑燕为“偷粮”烧草棚、兰花哭找有情人、沂蒙女子肩扛门板搭成人桥······这一幕幕的场景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每一个细节和故事都激荡起我内心深处的感动和震撼,感动和震憾的不单是那未尽的姻缘、满门忠烈,还有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国难当头时的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战争将临时争相支前、舍小家顾大家、为党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沂蒙人民用自己宽如大海的胸襟和柔弱的臂膀,担起了革命。虽然没有一身戎装,但却用柔弱的身躯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了一座火线桥,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当镜头出现战争胜利后一门三烈士的灵堂、满门忠烈的匾牌与齐刷刷跪倒哭泣的父老乡亲时,那渗透在沂蒙人血液中的精神 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冲击和洗礼。陈毅元帅深情的说:“我就是躺到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这是对他们无私奉献最高的褒奖,不忘记沂蒙六姐妹,不忘记沂蒙精神。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让我们深深地受到教育和震撼。该片围绕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党的建设的八个方面进行深刻剖析,每个方面都有我们应该认真汲取的教训。该片充分发挥电视电影艺术的优势,把经过十五年沉淀和思考的成果展现在人们面前,画面系统形象,论述深刻透彻,看后能够引发人的深入思考。一个由列宁亲手创建的党;一个曾经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沙俄反动统治,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党;一个抵御了14国武装干涉,胜利地捍卫了革命成果的党;一个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战胜了德国法西斯,并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党;一个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并率先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的党,为什么在执政的74年之后竟丧失了执政地位?这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要居安思危,要充分认识到如今的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象苏联那样,出现国家四分五裂、内乱外患,就没有今天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局面,更没有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要倍加珍惜,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象牙塔”里的蜕变》主要讲了苏智泉、周学文、明亮、余志平等贪官由领导干部蜕变成了腐败分子,他们的理想信念动摇了,思想防线崩塌了,法律意识淡薄了,私欲膨胀了,被金钱诱惑了,滥有职权、心存侥幸、陷入违法违纪、腐败堕落的深渊,令人痛心。观看这部警示教育片后,增强了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自觉性,更加懂得坚持依法行政,让权力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行使。切实践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通过学习和观看这四部电影,我体会到只有无私才无惧。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基层党员人民教师,要树立坚定信念,扎实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认真面对和攻克工作中的难点,实实在在服务好学生,搞好党的教育事业,就是要安于清苦、耐住寂寞、乐于奉献。
20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