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录像总结与反思
教学录像总结与反思
---陈琛
作为新老师,教学方面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还有很多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真切的感受到许多地方亟需改进。具体总结如下:
(1)课堂气氛平淡,整体掌控力不够,主要表现在语气没有起伏,音色音量没
有变化,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2)语言不是很精练,在讲课的过程语言表述出现不精练现象,经常出现一些
废话,重复的语言,离讲课要求的语言:“清晰流畅,精练质朴,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还有一段的距离;在重难点突出方面还需要加强,对重难点内容应该做到加重语气,板书明显突出。
(3)时间的分配,整节课节奏偏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消化新知识,影响了教学效果,力争做到,重点难点的时间长些,讲解详细清晰,保持适当难度,从而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4)课堂上形式单一,化学课程知识琐碎繁多,若是老师总是滔滔不绝的讲述,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适时的变化形式,穿插学生提问,放慢课程速度,请学生上黑板书写,强调答题规范和知识重点。自己在这方面还很欠缺,一节课总害怕讲不完,导致满堂灌,结果自己一节课下来筋疲力尽,学生接受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以后自己在这方面积极改变,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
(5)小动作太多,由于有些紧张加上自信心不足,会出现不少小动作,这势必
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师干练自信形象的建立不利,这需要平时时刻谨记,避免无效手势,加强有效手势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
以上是我观看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况总结的不足,由于自己的经验还很不少,还有许多缺点可能自己并未发觉,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帮助批评指导,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尽快就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希望自己能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录像反思
教学录像反思
舒兰十六中徐艳娟
今年四月份我校给每位教师进行了常规录像。课后,细看了自己的录课,感触颇深,除了多几分自信以外,更多的是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经过十几年的课堂实践,我从中悟出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英语课应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本节课既有成功一面,又存在许多不足。
先总结一下成功的一面:本节课总体设计基本还可以,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能适当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图象清晰,集中学生注意力,信息量大的特点,并且适当运用游戏能激发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活动面较广。学生之所以都能动起来,这与老师和学生的近距离接触,能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注重情感的沟通是分不开的。导言部分即简单又自然地导入新课,使学生很易接受,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带着一定任务去学习。整个过程基本做到了 讲练结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注意能力的培养。最后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记忆能力。
但成功只是一点点,不足之处太多了。
1.首先,口语不够流利,反映慢。
2.课堂节奏感不够强,致使课堂容量不够大,事先准备好的调查和其他练习没有完成。
3.板书不够工整 ;教态不够 自然大方 ;
4.在谈论将来时之前,过渡部分学生没有反应过来,若问一个较好的学生,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我一定力争在 以后的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尽量克服缺点,树立终生学习观。
第三篇:布谷催春 录像课教学反思
《布谷催春》录像课教学反思
反思此次音乐录像课教学活动,我坚持在《布谷催春》的教学设计中贯彻音乐课程的“培养兴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总目标,把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让学生喜欢民族民间音乐、爱上侗族大歌的音乐课上来,把教学中的“拉所”“更夺”“起顿”等学习过程及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把侗族大歌的“拉嗓子”模仿布谷“嘟咕”歌唱知识技能融于学生喜爱的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来体现,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做为教学目标来设置。在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民间音乐美的视频来审美为核心,以“模仿秀”的形式表现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注重了解 “侗族大歌”这类民间民歌体裁的音乐实践基本理念,并认真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积极思考面对学生教什么、谁来教、对谁教、怎么教,预见目标能否达到和实现,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原则。
通过每一次的试教,一次次修改已成的教案,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学生的需求,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深入挖掘《布谷催春》音乐教学资源中的“多声部合唱”和“一领众合”的音乐审美要素。将围绕学习材料中的审美要素的体验和表达设计出明确的学习行为渗透在教学目标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的学习内容中审美因素,课堂中的语速适中和语言美,选择美的清晰的视频和高质量的音频文件,“多声部合唱”实践体验中的指挥动作美,用自己的方式呈现音乐作品的处理美等。将这些点滴的美贯串整节课中,使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得到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追求以侗族大歌《布谷催春》音乐为主体,追求教学环境的美和学习过程的优化,无过多繁复的图片和视频材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用不同的媒体和形象表现音乐,设计适合学生课堂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听布谷鸟叫,看侗族舞步表演,唱侗族人的布谷歌声,跟音乐打节拍律动动作,创作属于我们师生合作的音乐呈现方式等,使学生在音乐活动实践中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享受美,在表现美的过程中创造美!
回想第一次试教此课堂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讲得太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中的自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充耳不闻,学生对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热情。因此第二次试教前,我尽力搜集、准备大量的音像资料,精心备课,多让学生“动”;初三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扎实,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别能力,单纯的听觉欣赏太“闷”,很难提起兴趣来,于是,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次实验,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前设计时,我想突破欣赏课沉闷的模式,在教学方法的模式上设计较多的活动,尽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拓展参与点、扩大参与度,看看是否能让课堂 “活”起来。
我想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激发和提高他们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喜欢音乐课!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上虞区实验中学 汪燕萍
2018年4月16日
第四篇: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
昨天,我到学校录播教室录了一节课。我讲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6Howmany?第一课时。课后我重看录像,做出如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Let’stalk的对话,难点是学生会运用句型Howmany...doyousee?Isee...来交流看到的物品数量。
我通过本单元第六课时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余,也起到了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为今后教学做铺垫。然后通过猜隐藏的数字来复习学过的数字。在对话教学时,通过图片、录音、视频多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正音。本节课我还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读对话,找出不会、不懂的词句,然后再集体解决。学生找出的问题,也是本篇对话的难点之一,通过学习,我惊喜的发现学生能较好的灵活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太敢于放手,觉得三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少,也不具备自学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证明我错了,应该相信学生,只要指导和要求到位,学生能够给我带来惊喜。
本节课存在以下问题:
1、让学生分组PK,效果较好,但是下课时应该简单总结,有更加明确的评价。
2、英语课堂组织能力还需加强。平时课上有时为了组织课堂纪律,会说较多的汉语。今后应该尽量做到能通过表情、动作加上英语让学生理解的就不说汉语。同时,通过有效的课堂评价来组织课堂,保证课堂效率。
3、平时教学为了提高效率习惯于教师提问,学生齐答,虽然本节课也格外注意,但还是存在较多学生齐答的现象。以上三点问题,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改正。
第五篇: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反思总结,希望对您有用。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没问题。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学生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4.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5.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