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三下乡社会实践有感
从7月11日踏上征途到7月25活动结束,2010年的暑期三下乡留给我许多许多。。。
我们的队伍由06和07级的8个农学院的同学,3个食品学院的同志和1个工程学院的精英组成,也许我们的学院不同,也许我们的年级不同,但我们对任务完成的心是一样的,对为农村传播科学技术尽自己一份力的心是一样。大家都为能参与这个活动感到骄傲与自豪。
一连14天的活动让我们当中互不相识的人成为了朋友,相互关怀。大伙团结一致,全心投入于活动中,只为让活动进行的更好。在乡村留下了我们饿脚印,散下了我们的汗水,而在农民的眼里收获了果实。每天我们都怀着激动而兴奋地心情认真工作,食品知识宣传,农业机械技术宣传,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教育,新品种的种子派发,深入农村进行的社会调查,田间实践行,国土资源的调查,宣讲会,团日活动,文艺表演等。每一天的活动各异,使得每一天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天,也是满载成果而归的一天。
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家的热情与干劲,也许有困难,也许有挫折,可是我们始终携手走过。难忘大家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尤其是在文艺演出时。由于时间和地点限制,我们放弃和另一个队伍的合作,独挑大梁。13个人,一台戏!期间的艰辛是无法言语的,但我们仍积极的面对。与当地政府多次沟通,寻求帮助;在乡镇上主动寻找,发动志愿者协助;每个人都使出十八般武艺与创意为演出添一份光彩;工作后休息时间也罢了,直接就是为演出练习。除了吃饭睡觉,每一分钟都是充实的度过。当我们在演出时看到观看的群众的笑脸,一切都是值得的。应该说,我们的14天里,每一天的付出都有着满满的回报。
在这14天中,我们无比的接近农民们,贴近他们的生活。农民作为最底层的劳动者,一年到头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的每一分收获都是来之不易的。但生活的艰辛没有打垮他们,他们的心是乐观。知足常乐,朴实热情,是我们在许多农民身上看到的。他们没有为自己的辛苦偏激,而是感激国家政府对农民的关心,相信生活是要靠自己争取的;每一次的接触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朴实热情。我们在进行知识宣传,种子派发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中可以察觉的到,农民是渴望知识的,对于农业上的新品种,新技术是热切的欢迎;他们自身也是不断的改良自己的作物品种,寻求更好地方法得到高产高质的粮食;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掌握知识,打造美好的生活。农民,就是这么一群善良朴实的人,让我们每人心里深有感触,渴望能让自己的力量更大一点,更大一点,为他们做更多一点的事。
三下乡结束了,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农村建设献上一份力。也许它是薄弱的,但我知道每年都有着无数的三下乡队伍在进行,这千千万万的下乡的队伍献出的一份份薄弱力量会凝集成农村建设上的巨大助力,让每个农村赶上城市的脚步,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第二篇:三下乡社会实践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背景: 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
时间:
地点:
组织者:
参与者:
资料调查:
概况:
公益事业建设:立老年活动中心、科技室、文化室、新农村建设文化网站等,与“世纪乐”广场配套协调;安装了小灵通信号塔和有线电视网络,开通固定电话虚拟网,全村电话网络覆盖率、收视率均达到100%;在村东祥街、西文街新建了“祥盛广场”、“文和广场”,总硬化面积4000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并配置了健身器材,建成了“世纪乐”广场之后村民养身锻炼的又一理想之处;将村小学教室窗户全部更换为铝合金、门更换为防盗门,使学校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对村河坝全部加高,公路北面石堾全部整修,消除了汛期隐患;为村南亨街、中兴街一带260多户每户统一配置花架、花草,各家各户种植花草、美化环境,打造花园式村庄示范区;新修公厕16个,对12个垃圾场全部进行维修改造;对村内四周、“祥盛广场”、“文和广场”道路两旁全部绿化,使村庄绿化率达到35%以上;安装无线通讯广播喇叭50个,全村实现无线广播网络配套;实施净化水工程,使村民生活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开办了农村党员教育网,设立了图书阅览室;每年组织村民开展篮球赛、文艺节目表演、歌咏比赛、民间剪纸、面塑展览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村民福利保障情况:村集体在全部为村民投资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前提下,凡因病就医的村民可根据合作医疗报销数额,村内再给予同等数额的补助;为16至80周岁的村民投保“农家安”意外险,并制定了相配套的意外伤害保险补偿办法,使自然死亡或意外伤亡的村民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在国家减免学生学杂费的同时,村内对在校幼儿全部免除书本费、管理费及1—6年级学生的作业本费,并对每年高考录取的优秀学生给予1500—3000元的奖学金;为确实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凡60周岁以上的本村村民,在享受国家和村内各种补贴待遇的同时,村内每人每月给予40元生活补助;村民每人每年可获得200元的煤炭补助、120元的粮油补助,只缴纳减半的水费和卫生费。实践过程:
首先去镇政府拜访了各位领导,说明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在镇党委书记等领导的带领下,我去村委会听了相关领导关于***村近年发展状况及发展计划的讲话,对**村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整个**镇原本有六个煤矿,靠这点资源生活一般,后来国家政策下来,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关闭了部分不合规定的小煤矿,我们不得不改变发展方向,转向集中发展畜牧业,目前发展良好。”靠煤炭资源生活是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的现状,长期以来一直进行资源依赖型发展,面对国家政策变动时在生产生活上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资源是有限的,不可长久下去,这是个隐患。所以,如何更好的实现经济转型,平稳过渡到下一个发展阶段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我对**村近年来取得的可喜成就表示祝贺,期望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并表达出自己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参与夏季爱国卫生运动的热切期盼。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帮助村民革除生活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村委会的相关领导表示,国家号召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对农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他告诉我,作为管理层,特别是农村的管理阶层,有点像鸡肋。他们要直接面对广大农民,而农民的素质普遍不高则使得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多组织“三下乡”活动,通过向村民宣传国家政策,解答一些疑惑,对以后更好的开展农村建设有很大帮助。
此外,我们走访了**镇的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们。通过与老人们的交谈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参考自己所学专业对养老院的负责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乡亲们”一直是我的心声。在养老院我帮助老人解决不少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送去我的温暖和祝福。最后集体照相留念,场面气疯融洽,活动开展顺利。“三下乡”的意义: 通过这次的“三下乡”活动,使得我们能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紧密结合我们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
在网上我也了解了下其他学校地区开展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的情况,感触很多。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
大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备军,应该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为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广大的农村需要大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大学生也需要到农村去,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三下乡”,大学生可以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此外,“三下乡”活动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又一座桥梁,通过青年学生的下乡服务,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
实践总结: 通过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专业知识的欠缺,人际交往能力、处事应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为以前不了解实际情况,不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而乱下结论的行为感到惭愧。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
第三篇:三下乡有感
乌鲁木齐暑期三下乡有感
参加暑期“三下乡”,我真的感到很荣幸。同样是短短几天,却是截然不同的体会。三下乡已经结束了一个多月,回顾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对比以前,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变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对我如此慷慨,让我在付出一点点的时候却让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
作为当代大学生,或许真正的磨难只是与我们擦肩而过,并没有过多的纠缠。大多数的我们一直在安逸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很多东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是在某个“遥远”的角落里,却有一些人过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2011年的这个暑假乌鲁木齐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投入大量资金为改善市民交通环境而努力修建了快速公交,进行了公交路线的整改、引进新型“BRT”公交客车。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BRT”的修建对市民们的影响和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的改善,我们09-8班在暑假期间精心准备,在乌鲁木齐铁路局周边地区进行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以及现场对路过的行人进行积极采访和询问。例如,对普通的市民来说主要是 了解“BRT”是否真正方便他们的出行,能不能解决他们切身的利益,以及在他们眼中的“BRT”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对于出租车司机师傅们,我们发放问卷询问“BRT”的建设是否对其收益有不良影响,了解出租车师傅们对于“BRT”单独占道的看法,对他们的的困惑以及对“BRT”误解我们进行耐心的讲解和劝慰。通过这个三下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群众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在我们这次活动取得丰收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的工作也仍存在着诸多不足或做得不够的地方,如对乌鲁木齐的总体认识还不够深刻,由于缺乏经验,一些准备工作跟实际的工作有一定差距,一些工作细节也还考虑或做得不到位等。但我们依然相信,有收获,有经验,有挫折,有教训的活动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完整的实践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这也是一份社会责任感,用我们所学的去回馈给予我们更多的社会。一步一脚印,希望我们的足迹可以遍布乡村每个角落,让希望在乡村中蔓延。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前面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每个人都将年轻,都将正年轻,都将年轻过,上天只给每个人一次年轻的机会。现在正当年轻的我们有着许多许多的梦想,我们正一个一个去实现它们,或许我们的步履没有长者的坚定,又或许我们的眼光没有长者的长远,又或许我们的思维没有长者的成熟,但这是我们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我们唯一的筹码就是我们的青春。青春年少时正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青春与热情,凭着真情与能力,无论前方的路怎么样,我们能行。
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段难忘的记忆。我想我们的每个队员在这次活动中都有不少的收获。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现在,对我而言,这也将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这里,我将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投身于以后的工作建设和学习中去!
第四篇:“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港城镇概况
港城镇位于广西贵港市城乡结合部,紧靠贵港市城区。北靠莲花山脉,东有贵港市作为大西南“西煤东送”的主枢纽港——猫儿港,南有黎湛铁路,金港大道(南梧路)横穿而过,城北北环路贯穿港城镇,地形面向城区呈扇形状,具有“沿江、沿路、环城、靠港”的区位优势。
全镇辖区14个行政村,分别为六
八、蓝田、龙井、富岭、麻山、樟村、石寨、旺岭、群山、猫儿山、旺华、棉村、平富、东山14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3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809亩,森林面积3万多亩,水面面积1530亩,总人口6.19万,其中壮族人口占65%。
港城镇主要农产品有大米、甘蔗、蔬菜、荔枝、龙眼等。全镇形成了连片开发优质谷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重要资源有镁矿、优质石灰石、矿泉水等。港城镇作为革命老根据地,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石牛水库、平田水库是离贵港城区最近的休闲度假的良好去处。
近年来,港城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港城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项目立镇、财政旺镇、农业富镇”的战略思路,努力拓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工作力度,目前已有香港、台湾、广东、福建以及本地的客商前来投资办厂,全镇形成了以水泥、化肥、植物香料、食品加工、木制品、制衣、化工、塑料等产业,国民经济出现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连续荣膺贵港市2005年、2006年“经济发展十佳乡镇”荣誉。
财政收入直线上升。港城镇加强财源培植,财政税收由靠农业特产税变成工业企业税收为重头,财税年收入由10年前的741万元猛增到2008年的6900万元。
工业兴镇之路越走越宽。放开手脚抓工业,迈开大步抓项目,迅速掀起工业兴镇促发展的热潮。至今,全镇落户工业企业126家,其中包括年产值10亿元的瑞康饲料、产值12亿元的芭田生态复合肥有限公司、产品 全部出口年创汇3000多万元的杰新香料厂以及港柳选矿公司、凯利达电动车装配厂、东禾米业、强业建材公司等骨干企业共51家。初步形成了以香料、饲料、化肥、水泥、矿业、木材、建材、塑胶等为主的工业格局。200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187190万元,同比增长32%。
招商引资项目纷至。以突出提升服务质量为主要手段,实行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专业项目招商等有效办法,精心策划和包装一批又一批优质、可行的项目向外商推介,吸引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客商到港城考察、投资。
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快速反应。目前,全镇在城北北环路一带基本建成优质谷示范基地2.6万亩;以广西骏隆珍稀树木生态园为龙头,以免耕高产马铃薯、黑皮果蔗、大肉芥菜、蚕桑等为主的名优特色经济带;以龙井、富岭、樟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1万多亩;以东山、旺华为主的原料蔗基地1.2万亩;以猫儿山为主的西番莲种植基地250亩,以东山、猫儿山为主的家禽养殖示范户40多户。
新农村建设农民得实惠。港城镇党委、政府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解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近年来,总投资430多万元,建成供水设施5座,解决了2万多人的饮水难题;修建村级公路15条90多公里实现村村通四级公路,其中水泥路15公里,投资584.4万元,修建三面光水渠40公里。目前重点推进龙井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投资120万元解决全村群众的饮水工程已建成。
混凝土搅拌机隆隆的机声在僻静的村屯响起,贵港市港北区港城镇旺岭村旺新屯700米长的泥土路已变成了水泥路了;以干旱出名的群山村群众2008年全部饮用上了自来水„„这是港城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喜人成绩。
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农村通达工程,把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到2008底止,全镇村级公路总里程达30多公里,且全都是泥路。2006年港城镇着手规划村级水泥路建设,多渠道筹资近400万元修建水泥路10公里以上。其中,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龙井村水泥路投入52万元已于2008年初建成通车,2007年总投入近200万元铺设硬化石寨至峡山6 公里水泥路,投入73万元长2.4公里的下岭屯至棉村村委会的水泥路于2008年动工建设,于2009年初建成。同时,石寨至樟村长1.5公里的水泥路、旺岭村村委到谢屋屯长2公里的水泥路也于2008年建成。此外,计划投入22万元修建了2.2公里长的棉村至平富村砂石路,正在筹划建设当中。
港城镇党委、政府把解决群众饮用水困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深受干旱之苦的群山村村民2008年初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群众自筹资金和争取上级补助,投入80万元在村边的一座山上建蓄水池、铺设水管,盼望已久的自来水终于哗哗流进全村各家各户。镇党委、政府还引导蓝田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动经济能人捐资12万元从4公里外的凉水山上引来矿泉水,使全村80%以上的农户饮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六八村群众借助北潭水厂离村较近的便利,自发筹资20万元,铺设水管,全村50%以上人口告别了挖井挑水喝的历史。龙井村投资90万元、平富村蓬富屯投资48万元的人饮工程,于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计划投资200多万元可供棉西片使用的棉村人饮工程也正在筹建之中。
调查人:xxx 2009年8月
第五篇:三下乡社会实践日志
三下乡社会实践日志
7月28日
今天是我们皖媒足迹三下乡小分队正式活动的第一天,我们连夜乘火车来到了此次三下乡的第一站——合肥。在这里我们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到场的嘉宾有共青团安徽省委学校部部长李国阳,共青团安徽省委综合办主任鲍晓敏等等,在各方大力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与各级领导的亲切会谈和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家乡人民对我们这些安徽学子的殷切期望和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下午,我们皖媒足迹小分队一行人来到了安徽省博物馆,在这里参观学习的同时还当起了义工,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解说红色文化,让安徽人民也了解重庆的红岩革命精神,让皖渝文化能够更好的融合。
7月29日
在合肥休整一晚后,我们来到了此次三下乡的最后一站,也是目的地——六安金寨县。到达金寨后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并当即召开了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共青团安徽省委学校部部长李国阳、共青团安徽省委综合办主任鲍晓敏、金寨县委副书记汪冬以及共青团金寨县委书记乐绪芹。
在热烈的氛围中,我们交流了我们此行的一些计划和方案,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会议结束后,我们去金寨革命博物馆和梅山一小进行了踩点。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在当地群众和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很快我们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拟定了一些具体的活动方案,对前期筹备不足的地方进行了补充。
7月30日
上午十分,我们皖媒足迹小分队一行人顶着似火的骄阳,来到了梅山一小,在这里举行了重庆邮电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虽然天气炎热,但大家还是保持着高昂的情绪,气氛热烈而祥和。
挂牌仪式结束后,我们就正式开了在梅山一小为期四天的支教活动。在支教前,我们先于小朋友们进行了沟通与交流,通过交流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说起一个个红色经典故事,他们可都是能手,真不愧是将军的故乡啊,人才辈出。
虽然这里条件并不是很好,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团火焰。
7月31日
今天是我们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第四天,也是在梅山一小支教的第二天。再根据重庆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的思想指引下,我们也在梅山一小开展了一系列的红色文化传承活动。我们教小朋友们唱红色经典歌曲,诵读革命箴言。
教室里又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仿佛炎炎夏日里的一阵清凉的微风。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青春而充满活力的笑容,听着那铿锵有力的字句,让我不禁发出感慨,不愧是将军的故乡,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下午,我们分组对部分学生家进行了走访,并做了《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问卷》。各位学生家长都积极的配合,并热情的款待我们,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好客之情和耿直的性格。
8月1日
早饭过后,我们一行人便来到了我们支教的学校——梅山一小。虽然时间尚早,但已经有学生守候在了校园门口。看到我们,小朋友们显得十分亲切,仿佛认识了许久的老朋友,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说明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上课时间开始,我们今天不但有文化课的教授,而且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丰富的文娱课程。
我们教他们绘画,在大家的积极讨论后决定画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那鲜红的国旗要比任何东西都要更有意义,那是我们的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牺牲铸造而成的。凝聚了他们的希望。
下午我们对当地的一些农户家庭进行了走访,就革命老区农民生活状况展开调研。工作进展的十分顺利,同学们虽然都很辛苦,但大家都顶着酷热不辞劳苦的奔波着。
8月2日
今天是我们皖媒足迹三下乡小分队在梅山一小义务支教的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在与同学们几天的相处中,我们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传递给他们的是知识,而他们给我们的却是那种革命老区孩子们的坚强和开朗。虽然身在山区,却丝毫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外面世界的向往。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他们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一朵朵纯洁的白花在他们手中绽放,仿佛他们纯洁的心灵,那么单纯,那么清透。
告别了梅山一小,我们又开始了我们另一项的工作,对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的人员进行了《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问卷》的调研。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着。
8月3日
我们小分队的三下乡活动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顺利的开展着。今天我们带领部分学生对金寨县烈士纪念馆和洪学智将军墓进行了敬献花篮、集体默哀、齐唱国歌、诵读革命箴言等一系列祭祀的活动。同学们的情绪被很好的调动的起来,甚至为之动容。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感受革命前辈的那种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很多同学都已经是馒头大汗却依然坚持,这就是革命精神的体现啊。
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做义工,帮助他们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新鲜的知识,也对这里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得到了博物馆馆长的赞赏和鼓励。
8月4日
皖媒足迹三下乡小分队的社会实践之行即将结束,今天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也是比较重要的一天。
上午十分,我们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举行了红色文化角的落成仪式,共青团金寨县委书记乐绪芹和博物馆汪馆长出席了落成仪式,并做了发言。仪式结束后,我们对前来参观文化角的学生和游客们介绍和讲解了重庆的红岩革命文化。现场气氛和谐而融洽。
下午,我们在团县委举行了工作总结座谈会,并与当地的团委领导进行了交流和汇报,团委领导对我们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并希望有机会再度合作,将两地的红色文化继续的交流和融合并很好的传递下去。
就这样,我们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但是我们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还在继续,对革命精神的学习不会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