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结构设计观后感
英国结构设计观后感
--浅谈创新与中国结构工程师自信力
曾朝杰
作为本次商会英国之行唯一结构工程师,参观了英国的古典建筑及现代建筑,并且与英国的同行,BDP建筑设计公司进行过简单的交流,仅针对其中的结构设计谈一些观后感,其创新性及实用性值得同行学习交流:
图一利物浦底层斜柱建筑
图二 伦敦大悬挑建筑实景
图三 伦敦大悬挑建筑的平面图(核心筒以外均为悬挑)
在英国,我们看到了底层斜柱(图一)、支撑的多层及高层建筑,也看到了上部大悬挑的高层建筑,在伦敦我们看到的这栋大悬挑建筑,楼高四十余层,悬挑尺度约10米(图
二、图三),这种类型建筑在国内,属于超限建筑,需要省级及国家级抗震主管部门的介入进行专项审查,如底层斜柱建筑由于竖向不规则,在规范中没有甚至没有斜柱相关规定,很难通过评审,因此就很难实现,在英国能实现该类建筑并建造,作为专业人士我想有两点可供商榷。
首先,欧美国家是鼓励创新思维的国家,对规范的理解不一样,在英美国家,规范一般只做原则性指导性的规定,是粗线条的,所有的责任都是注册工程师承担,规范没有规定的,全部有注册工程师把握,没有规定,意味着就可以上,而在国内,规范是强制性以及细致型的,如果规范没有规定,就表明不可以设计。因此在超限建筑设计上,往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如央视、上海中心等都是大大超越规范强制性规定范畴的,这点,也希望国内审批的管理者应从严,另一方面给国内的设计师留一点创作级创新空间。
另一主要原因,因英国不是地震区,英国规范没有抗震设计相关规定,因此对超限限制比较少,在非地震区进行结构创新相对容易一些;因此,适合于创新,但也由此引发一些担忧,天然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地震区的划分一般根据构造及板块理论进行,但这仅仅是人们的认知水平决定的,有很多先例在非地震区或低烈度地震区发生较大地震(2008年5月29日,英国发生里氏5.2级地震,约相当于地震烈度7到8度,属于破坏性地震),因此在创新同时,对建筑的抗侧力体系设计及防线仍然需要重视,意见仅供英国同行参考。
图四 利物浦经济美观的地下车库
在利物浦,我们参观了一个有一定新意的地下车库,利物浦一区(Liverpool One)是一个大型商业项目,其中有一个半地下车库,车库为三层,采用的是单向抗侧力体系,根据目测,地下车库的柱子尺寸为500×1800,柱子的排距为18米,在18米中均属于无柱空间,包含了一条车道及两排车位,非常经济适用,理论上,解决了一个方向的抗侧力问题,另一个方向依靠厚板约500mm楼板与柱子共同构成抗侧力体系。该柱网的设置到达柱子较少,空间很大,比较美观。楼板采用空心楼盖,也比较经济。
现在,国内也掀起一股采用空心楼盖的热潮,结构设计师往往人云亦云,其实空心楼盖仅仅对于受力上需要较厚的楼盖适用,因为它扣除了厚楼盖厚度中部作用较小的混凝土,减轻了结构自重,增加了截面惯性矩。但相对于国内惯常采用的8400×8400普通柱网,空心楼盖用于楼层普通楼盖及多层地下室中楼板则是不合适的,空心楼盖的采用,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或同时满足:1)荷载较大,如有消防车荷载或较厚的覆土,2)荷载虽不大,但是板跨较大。显然利物浦的该车库满足这两个条件,中楼板满足第二个条件,顶板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如果有覆土的话)。
图五 曼切斯特BDP设计院大楼的悬臂楼梯
图六 我院设计德国SAP中国研究院室内楼梯
在英国最大的设计事务所BDP曼切斯特总部,BDP的设计师介绍了他们的得意之作一部悬臂楼梯,来规避建筑落地部分超红线的问题(在国内,即使是悬挑部分也是不允许超越红线的)。由于是悬挑楼梯,这对于BDP的设计师来讲,他们觉得是一
件非常了不起而值得骄傲的事,在国内,悬挑楼梯在我司而言,其实属于家常工程,但是其力学计算的确不是普通设计师能够完全理解并自由运用的,仍有一定难度,我司遇到悬挑楼梯也需要有经验工程师进行计算及校对,因此我的感觉是,对于国内设计师力学上较难计算的内容,同样对于英国结构工程师也会有一定的困难,结构力学是结构工程师交流的语言,在这点上,两国的工程师是有共通的,也是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中国的结构工程师,有足够的实践空间去与英国的同行交流与竞争,同质且没有显著差距,笔者的设计院设计了跨国企业德国SAP中国研究院室内楼梯,实现了同样的功能但采用吊杆加楼梯平面内的支撑实现楼梯稳定,受力性能、经济性及稳定性均更高。
图七 国内设计预应力大悬臂同济大学图书馆
通过考察,看到差距,同时树立了中国设计师的信心,另外一方面,英国的结构工程师有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但同时我也在思考,是否国内缺乏创新的土壤?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是否有利于拓展中国设计师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呢?这值得我们共同深思。
第二篇:《英国病人》观后感
《英国病人》观后感
起初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有电影用这样的名字来命名,这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乎我看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关于二战期间的电影。然而这这里面没有英雄,没有圣人。里面的人物还是蛮多的。有被称为“英国病人”的受伤的飞行员,有脱离了部队照顾病人的护士,有历史学者拉兹罗·德·艾马殊,有探险家马铎,有绘制地图的杰佛和他的妻子凯瑟琳·嘉芙莲。以时间交换和爱情故事交叉方式对故事进行叙述,过去与现在,爱情与战争,回忆与现实,错落有致,条理分明,不会让人感觉无厘头。整部影片在过去的世界与现在的时间里来回转换,现实与回忆巧妙地融合成一在一起,把“英国病人”的命运和遭遇作为整部电影的主线,淋漓尽致地抒发着人的那种最内在的情感,抒发出了强烈那种爱恨交织的情感冲击。和《魂断蓝桥》一样,这是一部讲述关于战争对人性还有爱情摧毁的悲剧电影,和那种激烈精彩的好莱坞电影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相对而言有点慢腾腾的,或许是感情过于细腻的原因。也正是这细腻感觉让有着一颗相同细腻而敏感的心德我产生了相同的感觉。
病床上的那个“英国病人”不是在为劫后余生而庆幸而是在回想着以前的事情的同时被那种悔恨,内疚,自责等等的复杂的情绪充斥。没有来得及救自己的妻子,却因为爱情的自私丧失了道义二字。为此她背负了背叛国家,背叛友情的罪名,这种为了爱而不顾一切的阻碍,抛弃了所有的东西的,不计后果是感人还是令人生恶?我也纠结。或许是战争。真正的祸源,这正是这电影的主旨所在吧。
第三篇:大国崛起 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 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篇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篇观后感
在大洋彼岸,存在着一个“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它的经济发达,适合旅游,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那种骨子里散发的贵族气息,吸引着许多外国游客前往这个神秘的国度。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大国崛起》英国篇,看过之后,我越发的对这个“日不落帝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身为一个大西洋彼岸的小小岛国,他却有勇气对抗 当时的海上帝国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用自己的一生去捍卫这个国家,而她的子民也没有让她失望,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崛起!“日 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为英国最伟大的成就。首先来说第一个: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 世的统领下,发展本国经济,进行资本累积成为振兴英国的头等大事。这个使命即使在女王死后,查理一世即位也没有荒废。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 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殖民地遍布全球,对于本国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
英国的工业革命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还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时,英国已经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这在当时的清朝时无法想象的。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瓦特蒸汽机的发明都在一步步的引领着世界走向新时代。从此,世界人民开始走向工业革命化道路。
英 国除了在经济上引领潮流,在政治上也同样带来了新的改革。《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又一次洗礼,乃至对整个欧洲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宪章中首次提到君主的 权力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力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世界也是史无前例的。查理一世的死证明他想统治人民,控制议会,控制法院,控制人民在英国这 个国家是行不通的,践踏了人民的权力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查理一世的死对那些君主专制的国家,以及那些想实行君主专制的国家一致命打击。
同时,英国的文化,戏剧也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他的古典文化值得我们考究。总之,《大国崛起》英国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这个“日不落帝国”!
第四篇: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英国篇
从欧亚大陆西部终端,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
近代英国的兴起始于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这位女王的远见卓识和开明宽容是英国繁荣兴盛的重要原因。在伊丽莎白一世治国生涯里,这位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女王没有滥用自己权力和威望,她终身节俭,不轻易战争。她严守《大宪章》,不跨越王权,不随意加税,给人民以宽松的环境发展经济;她有着长远的目光,鼓励发展航海业,是英国最终取代西班牙、荷兰成为海上霸主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她的宽容,才造就了莎士比亚这位文坛巨匠和无数优秀的戏剧作品;她为了维持权利的平衡和英国的独立,终身未嫁;当王权与议会发生矛盾的时候,她总是会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让步。在她一生中,王权的扩张始终控制在议会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和秩序给英国带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宽松的社会环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
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说。它真切地描述了当时的人们看待世界的被动心态。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牛顿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工业革命)。为保障科技发展,英国准备好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各种机制。这些机制,如同一张巨大而细密的网,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都搜罗到了英国。其中,专利保护就是重要的一种措施。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
变革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一种能大大提高效率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各个行业相继实行了工厂化,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整个英国仿佛形成了一个被源源不断的力量推动着高速运转的链条。力量来源于一份文稿,这份文稿可以看作是一台特殊的发动机,一台思想的发动机,它将为人类财富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它使得工业化不再停留于发明机器和制造产品的阶段,而真正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意义。文稿出版于1776年,叫做《国富论》,作者是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经济生活中,通常并不会考虑他对社会利益起了多少促进作用,他盘算的是他自己的好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努力,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原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最终会促进社会利益。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后来被瓦特和博尔顿所代表的新兴阶层推崇到了神圣的地位,他们是从亚当·斯密的理论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人。当他们在西方各国的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时,亚当·斯密的理论开始对这些国家的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斯密的理论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以前发表的,它起了一个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强国、世界霸权国家,也使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一个帝国的崛起,要以科学技术、统治者决策、文化氛围等为基础,缺一不可。成为一个帝国绝非易事,但如有前瞻的思想、有正确方向的“指挥棒”、有良好发展的条件,帝国也非幻想,指日可待。
第五篇: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国际贸易地理这门课程,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的《大国崛起》系类节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英国的崛起,让我感慨很多,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应该要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英国的成功崛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位未知的未来,抓住机遇,适时的改革,开辟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任务。
英国的崛起是在比较开放,自由宗教的环境下开启的,一些科学家在这个时候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在当时,他的实验没有被世俗宗教所批判,没有被王室所阻挠,所以,这样的历史环境给瓦特提供了自由发明创造的机会于有利的环境,当他的实验成功时,利 用到工业当中,使英国的工业飞速的发展,从而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时代的先锋者,无与伦比,把一些亚洲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而中国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开天辟地的进步,中国还一直处于落后封建的农业和基础的手工业。当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时,这时的中国只能处于挨打的地位,一系列的侵占领土、赔款的条约接二连三的签订,那时,中国被轰醒了。
1588年,伊丽莎白继承王位时,从英吉利海峡那边,不断地传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家探险成功的发财消息,这个时候是一个寻求新大陆,成为海上霸主的时代,这对于雄心勃勃的伊丽莎白来说是一个挑战的机会,一个成为海上霸主的机会,她认为这个时代,谁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先抢到海上霸主的地位谁就会先发展起来,成为第一强国,自从英国以弱小的力量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英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西洋海上的霸主,又风骚了数百年。
还有,在伊丽莎白时期,她合理的处理了国王与庄主贵族的 权利与利益,各个知道自己应该拥有什么,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成为了不成文的法律,各个尽其所职。伊丽莎白的智慧与胆识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从而她永远不会在英国人民的记忆中消失,乃至世界人民。每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一个有魄力的国王。
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大宪章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同时,英国的文化,戏剧也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他的古典文化值得我们考究。
总之,《大国崛起》英国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这个“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