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

时间:2019-05-15 05:0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课 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课 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

第一篇:第二课 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

第二课 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

(三)第三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领会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和历史任务;知道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掌握在新的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合作与探究性小组讨论、分析,从自身出发真正理解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从而使艰苦奋斗精神从认同提升到行为指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堂学习和探究加深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感悟和体验,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向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我做起,培养和增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难点: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学习中发挥艰苦奋斗精神。

三、教学方法:演绎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课时数:2教时

五、教学过程:

1、时政播报

A嫦娥二号整装待发,“嫦娥二号”为“嫦娥三号”探路;

4、“嫦娥二号”7天可入轨道;

5、“嫦娥二号”绕行轨道距月降至100公里;

6、三个月球坑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

7、命名月球地理实体,为月球定位;

8、为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有何规则;

9、为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幕后故事;

10、人类为何钟情于登月;

11、谁将成为第二个成功登月者。

B新时代的青年楷模——邓亚萍出任人民搜索网总经理,曾经的“乒乓女皇”、剑桥经济学博士、国际奥委会官员和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邓亚萍经历了几次成功的大跨度人生转折。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拼搏、进取精神,以及她本人所具有的国际影响力,将使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的人民搜索在国内外资源拓展方面获得巨大推动力。

2、导入新课

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向同学们介绍江苏省华西村: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华西村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10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村民变灵,村庄变新,土地变多,产品变精,集体变富,生活变好,贡献变大,环境变美,正在谋求it帝国的华西村,将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它是中国未来小康社会的缩影。

(一)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何谓“小康”?—— “小康”的基本内涵。

通过演绎法向学生们介绍“小康社会”的起源与内涵(P35知识窗)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当时发展情况给“小康”赋予的新时代的意义。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由表格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小康”的基本标准,从数据指标中可以得出结论: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总体上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虽然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是“总体小康”不等同于“全面小康”。通过演示文字和图示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捕捉信息,归纳出知识点:即

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针对我国小康发展的现状,党和国家制定了六个“更加”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美好的蓝图。而要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和比较平衡的小康,则必须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的内容从三个层次来展开:即艰苦奋斗的内涵是什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原因和途径

1、艰苦奋斗的内涵是什么?(书本P41)

2、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它有怎样的意义?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的优良传统。通过交流故事的方式介绍长征精神。

(2)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具有时代赋予的新的内涵。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不同的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同样,引出并介绍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有着新的内涵。通过阅兵仪式训练、抗震救灾、铁人王进喜等影音资料的播放,让学生简要地谈谈观后感,从不同角度归纳出艰苦奋斗在新时期的表现: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去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

(3)青少年如何培养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和作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在新时期,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得出结论三:艰苦奋斗是一种优良品德和作风。

(4)反思与提高:我们应怎样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既然我们了解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和重要性,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活动设计——反思与提高:让学生从一些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反思我们的不足之处以及出谋划策,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图示: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与社会不良风气作斗争。

(5)总结:作为学生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第二篇:课课练《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

2.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的保

证,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正:

3.尽管目前的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但青少年学生仍需要在各种艰难困难中磨练自

我,培养科学精神。()

改正:

4.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这表明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正

四、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于2010年11月1日开始了

五.问答与分析题(共34分)

1.发展是硬道理,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3.党的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新

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14分)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3分)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上海肩负着怎样的战略任务?(3分)

(3)作为上海小公民,你从现在起应该作好哪些准备?(4分)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请举两例。(4分)

课课练

参考答案2

一.填空题(每格2分,共18分)

1.现实国情2.基本国情3.历史国情4.总体性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6.改革开放

7.科学发展观8.艰苦奋斗9.航运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B2.B3.C4.B

三.辨别改错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2.(×)划出 “改革开放政策” 改为“四项基本原则”

3.(×)划“科学”改为“艰苦奋斗”4.(√)

四.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AB2.AC3.AB4.BC5.AC

五.问答题(共34分)

1.(本题共8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不发达,因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第三篇:九年级上册《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知识

点总结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立足国情强国富民》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

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许多重要的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处于世界后列

尽管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主要表现为:

①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有13亿人口,由于人口基数大,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各国中还列在100位之后。

②生产力不发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一部分现代化工业,同以手工工具为主的农业和大量落后于现代化水平的工业同时并存;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技术总体水平不高同时并存;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30(发达国家60-70);由于技术水平低,造成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浪费,也带来了一些地区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③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基本国情的含义——是对一个国家国情的总体性的概括。

②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的意义——正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已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

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

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它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和终点:(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起点是上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终点是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二、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①为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两步已经胜利实现,现在正在向第三步目标前进。

②上海的任务:根据党和国家作出的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战略决策。上海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①具体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根据基本国情制定的)

②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不发达,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的地位。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如果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5.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为什么?)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活力源泉。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

时间: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

目标: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更加全面的小康、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

第四篇:走强国富民之路教案

课题:走强国富民之路

课 型:复习课

单 位:

姓 名: 年 龄:

职 称:

走强国富民之路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对待改革开放,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2.能力:提高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培养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现象的能力。

3.知识:知道党的基本路线内容,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第三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第六课内容。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单元对于学生全面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本单元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主题。“走强国富民之路”帮助学生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懂得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复习重难点:

1.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4.改革的必要性、性质、作用 5.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6.怎样正确对待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主要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两个方面进行复习,具体通过“自主感悟 导入复习——合作交流 知识梳理————链接中考 提升能力——点击热点 拓展延伸——实战演练体验中考————感悟收获 学后反思”六环节实施课堂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结合往年的中考试题,明确中考的考点;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从宏观上来掌握本单元内容,教师应注重留给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尽量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识记,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在课堂上通过习题的实战演练,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组织试题答案,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这样的设计思路既帮助学生理清横纵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能结合时政热点背景材料,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较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因课堂容量大,涉及知识面广,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增强主观性和兴趣性;体现生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互问互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留给学生足够的复习时间,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建构,形成知识网络,掌握相关知识点,注重学生迎考能力的培养。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实战演练、学后反思等教学方式,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答题的技巧以及归纳、演绎、运用、迁移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感悟 导入复习

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12日下午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份文件集中了中共全党和各方面的智慧,将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标志着从1978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

教师提问:1.我国为什么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

教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短短2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走上强国富民之路。

(设计意图: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导入复习,既引起学生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又调动起学习复习积极性。)

环节二:合作交流,知识梳理 活动一:自主复习

阅读课本66-76页内容,进行自主复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学生结合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内容进行自主复习,进行知识建构和内化。(设计意图:复习课不同与新授课,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内化,明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活动二: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完善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行查缺补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形成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知识网络。)

活动三:共同建构

1.学生分组展示知识网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2.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细化,师生共同形成知识网络。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我建构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边提问边展示知识网络,为学生提供识记的思路,形成知识结构图。)活动四:夯实基础

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识记老师指定的下列问题。【重点复习题】

1、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4.改革的必要性、性质、作用 5.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6.怎样正确对待改革开放?

(设计意图: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更是学生应考时作答的根本源泉。离开课本谈答题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第一轮复习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环节三:链接中考 提升能力 活动一:直面中考

【2013德州】15.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之后,又多次论及“中国梦”。近日,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改革开放再出发

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回顾过去三十多年的历程,正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打出了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才让中华民族空前之近地迎来中国梦的曙光。党的十八大描绘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激发起13亿人实现中国梦的豪情壮志。要完成这些宏图伟业,实现中国梦,还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用好改革开放这 关键一招。

【我分析】为什么说实现中国梦还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6分)

教师精讲点拨,然后展示出参考答案:

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梦,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风险、机遇和挑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才能破解,还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活动二:决胜中考 材料题解题技巧:

第一步:精析题意,把握材料的关键点,信息点。第二步:回归教材,寻找知识的落脚点。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第四步:看分值控制答题点数。最后,注意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总结答案注意事项:

1.在写出要点时,不要围绕某个方面展开进行大段论述。

2.答案要落实“四化”,即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学科化。即层次化(分段回答,不要一整段)、要点化(只写要点,不要过多描述)、序号化(层次要表上①②③④)、学科化(使用政治学科规范用语).环节四:点击热点 拓展延伸

教师:中考通常以党的十八大和每年年两会为素材,考查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等内容。同学们知道哪些相关的社会热点?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展示:

(1)材料一: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会议强调,在上海外高桥(600648)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新一届政府在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具有失分深远的意义。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一届政府为什么实施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政策?

(2)日益开放的中国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我国虽然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源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设计意图:针对中考试题的特点,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联系相关时政热点,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及时把握社会热点所能考查的教材知识点。)

环节五:实战演练 体验中考

一、我来选择:

1.(2013.烟台)总书记在2012年12月视察了广东省深圳、珠海、顺德等市,展示了新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习近平表示,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今

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之所以强调要走这条道路,是因为 A.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只要改革开放,就能解决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

C.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D.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2.(2013.泰安)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了改革的思想,共“86”次提到了改革。这是因为改革()

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

B、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不竭动力

D、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3.(2013.威海)2012年12月31日下午,十八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改革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待改革,我们公民个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积极参与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实践 B、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参与改革 C、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D、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在推动者 二.我来回答:

4.(2013.淄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我国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材料一:李克强说,我们身上肩负着两幅担子,发展和改革,发展就要靠改革,改革在在推进过程中,完全可以推动发展。

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发展就要靠改革,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完全可以推动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C 2.B 3.D 二.(1)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升级和活力(3)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

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设计意图:做为复习课,必须要让学生进行限时训练,提升学生的做题速度,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实战演练有利于学生尽快提升应试能力。)

环节六:感悟收获 学后反思 1.通过复习,我掌握较好的内容有: 2.通过复习,我还存在的不足和困惑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后反思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本课时的复习内容,把复习的知识点进一步梳理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教后反思

1.典例精析,体现生活化,时政性。本节课做到了三结合:结合考纲、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着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以学生都熟悉的时政热点“党的十八大”、“两会内容”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逐层深挖,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谈认识、谈体会、谈感受,符合“三贴近”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2.典例精析,体悟规律。我结合“党的十八大”和“两会内容”的时政材料,紧扣考点、要点,学生讨论分析,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分析试题的考查目的,对答案进行分析,指出学生答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与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本节专题复习课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复习,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应试能力。

4.由于复习任务重,涉及的知识点多,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在时间的安排上还不够合理,学生合作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引导、深化,也没能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

第五篇:费孝通的强国富民治学精神[范文]

费孝通的强国富民治学精神

作者:王道勇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104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有关费孝通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费孝通本人有《师承读书治学》一书专作介绍,费孝通的弟子也先后发表过不少个人的感想和解读。只是这两年讲的人少了。以史为镜,可正衣冠。在当今这个阅读日益表面化、著述日益短平快的时代,再次旧话重提,借此引起我们这些后来的读书人和治学者进行一些反思。

以费孝通为代表的那一代学者身上都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烙印,即读书治学绝非仅仅陶冶情操、自娱自乐,而是为国为民。结合费孝通和他身边亲人、学生的回忆和记录,可以看到,费孝通用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强国富民”这一治学精神。与鲁迅先生一样,费孝通原来上的是医学预科,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严酷现实使他意识到:“学好医学只能治一人之病,学好社会学才能治万人之病,治社会之病。”为此,费孝通改学社会学,希望借此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梦。也正是基于强国这个理想,费孝通和其他同时代的中国精英一样,心怀报国为民大志去“向西方寻求真理”。解放前的1948年,因触怒国民政府正在英国避难的费孝通接到伦敦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任教邀请,但他不为所动毅然回国。在1952年社会学学科被取消和1957年被打成“五大右派”之一以后,费孝通当泥瓦匠、做过炊事员,但他从来没有对新中国、对学术丧失信心,仍然坚持研究民族问题和学术译介,如参与了民族识别工作,统稿完成了《世界史纲》这部巨著的编译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年逾七旬的他更是争分夺秒全力忘我工作。正是由于心怀报国之志,费孝通的言行与论著并不仅仅是为学术而学术,他身上强烈地体现了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经世致用精神。

与强国相并存,富民也是费孝通读书和治学的直接目标。在1990年费孝通的80岁生日宴会上,有人问他一生中干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就是志在富民。他以诗明志:“志在富民,皓首不移。”解放以前,他关心旧社会乡村工业发展问题,写作《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等名著,是志在富民,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解放后,他关心民生,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调查研究,提出苏南模式和其他区域发展模式,也是志在富民;晚年他希望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让富民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更是在精神层面实现富民目标的集中体现。

为了实现强国富民这一治学精神,经过他自己、学生和其他后辈学者共同的总结,费孝通形成了一整套的读书治学方法,这就是至今仍然为读书人所津津乐道的治学“四勤”法。

一是脚勤。脚勤这个词就是他从英文jogging创译而来,他于1982年写《脚勤》一文。他说:“无论搞自然科学的,还是搞社会科学的,都要深入实际,这样,才能使理论真正对社会有用!”事实上,他终身践行这一理念。解放前的1935年夏,刚从清华研究院毕业即将留英学习的费孝通,就与新婚爱人王同惠结伴赴广西大瑶山进行实地考察。当时国内的人类学田野调查还非常罕见,后来的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和玛格丽特 米德等人当时也刚刚在南太平洋群岛等

地进行各自的田野工作。但不幸的是,费孝通在山中误踏陷阱,新婚刚100多天的夫人王同惠女士在求援的路上遇难。而改革开放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费孝通20多年间每年有1/3时间均在途中,在当时交通条件还不发达的背景下,费孝通三访温州、三访民权、四访贵州、五上瑶山、六访河南、七访山东、八访甘肃,27次回访江村。2001年,已经91岁的费孝通身患哮喘病,身体明显发胖行动不便,但他的足迹依然遍及上海、常州、深圳、沈阳、成都、兰州等十几个省市,历时180多天,让后来的人们为他的治学精神击节赞叹的同时,也都自叹弗如。二是脑勤。行为因,论为果。费孝通一生脚勤所得回报极为丰厚,脚上的功夫都集中在脑中得到了汇集和升华。按费孝通自己的总结,他一生走过的路可以表达为:“江村经济―小城镇―中小城市―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同时,他一生的思想路径也可以表达为:“江村经济―行行重行行―文化自觉―天下大同。”行动与思想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重合性。他后来提出的乡村工业发展、差序格局、小城镇理论、文化自觉思想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法,是在汽车上、在马路边、在农户家中酝酿和逐步成形的,都是来自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的思想结晶。他后来总结提炼的苏南模式,以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提法,更是在理论界、政府和普通民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是手勤。费孝通在《简述我一生的写作》一文里说:“我这一生一直在写文章。”此言非虚,费孝通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洋洋洒洒550万字的15卷文集,却蔚为壮观,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和学问。他的名著《江村经济》资料即收集于在家乡养伤期间,解放前他写就出版了100多万字的论著。可谓是,文思泉涌,滔滔大观,不可遏也。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费孝通“狂来笔力如牛弩”,写成了300多万字的文章。按费孝通的说法,他是“走一趟,写一篇”,每年冬季是他集中写作的时间,脚勤的他开始稍放慢脚步,把脑勤的成果通过双手呈现出来,他总结脚勤的心得,提出新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除了学术著作,费孝通业余还写作和出版了大量散文、随笔和诗歌。著名记者和作家曹聚仁谈到费孝通文章时,曾盛赞其“深入浅出,意远言简,匠心别见,趣味盎然”。

四是嘴勤。费孝通认为,“文为心声,读其文,闻其声而识其人矣”。在手勤的基础上,费孝通还勤于也勇于直接向国家、学术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表达,希望借此直接实现强国富民的治学目标。1957年,费孝通写就了著名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较早地对当时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提出了抗议,并因此恶运缠身23年,直至1980年,但他对此毫无怨言。改革开放以来,他成为一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更是借此平台为国为民大声疾呼,向国家建言献策。他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上出过大力,他全力促成了小城镇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并在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推行,他建议农民工可以“离土不离乡”,他强调国家要重视边区开发,他全力支持浦东开发,等等。譬如,在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主张把“三大差别”和农民一起“消灭”在小城镇里,提出了苏南模式,直接影响了珠江模式、温州模式等地区发展模式的兴起;在1990年他又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建议,后来又更具体地提出了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长江为脊梁,以南丝绸之路和西出阳关的欧亚大陆桥为尾闾的宏观设想,与现在我们所说的长三角城市带、新丝绸之路等发展战略的出台都有直接的关联。值得一提的是,费孝通特别强调,小城镇建设,一定要加强引导、合理布局,否则可能无法解决人口过少、资源浪

费、环境污染等病症。

费孝通一生的治学之路,可以用艾蕾斯在其《我的一生》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凡是我双脚踏过的地方盛开着芬芳的玫瑰。”2005年费孝通先生逝世后,曾有学术史研究者说:“费孝通的逝世,标志着20世纪完整受过中国传统教育,又完整受过英美教育的知识分子的时代结束了。”甚至有人哀叹说,过去那个时代的学者是“学贯中西”的,而后来的治学者国学功底不行,西学也没吃透,是“不吃东西”的半吊子文人。其实不用如此悲观。事实上,费孝通也曾多次在文中哀叹自己的国学功底远逊于老师潘光旦、吴文藻等人。时代的发展进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些东西的流逝虽然可叹可惜,但只要我们能够继承那些在前代治学者血液中流淌着的文化基因,继承并宏扬费孝通“强国富民”的治学精神,那么我们就可以自豪地声称:学术不死,中国读书人的本性依然在传承。

下载第二课 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课 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18江西遴选策论文: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通过这几周观看《国情备忘录》,我感触很深。这是一部主要描写我国人口、土地、三农、资源、环境、创新和民生的大型纪实片,用具体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

    《国情备忘录》心得体会

    学习《国情备忘录》的心得体会近期,阅读了《国情备忘录》。觉得该书内容涵盖了整个中国的过去和未来,以普通百姓普遍关注并且与之息息相干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例如环境问题、......

    爱国情演讲稿

    爱国主义演讲稿当各位同学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当某些同学还在沉迷在网络游戏的时候,当我们在教室里感受着大学生活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在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多少无名英雄战......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摘要:《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读《国情备忘录》有感 为加强学风建设,我院组织了“党员干部读书月”活动,我带着思考,拜读了《国情备忘录》,让我感触良多。 这篇文章娓娓向我们道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城......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今天用了......

    国情备忘录有感★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看了《国情备忘录》,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我仿佛亲身经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