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瑞典、芬兰廉政建设范文
瑞典廉政建设
瑞典一直是国际上廉洁度很高的国家:一是自1995年“国际透明组织”每年发布廉政指数排名,瑞典一直名列前茅。二是瑞典公务员队伍相当廉洁。政府领导人大多住普通民宅,国家不提供公勤人员,家务自持,出入轻车简从,下班只开私家车,其他事务官也是如此; 1995年瑞典前副首相莫娜·萨林因使用公务信用卡购买个人衣物而被迫辞职后,很少再发生政府官员腐败案件。瑞典腐败问题主要发生在商业领域,比如卖酒的商人以回扣方式让商店销售其酒。瑞典廉政建设成功之处,有如下几点:(1)悠久的反腐败传统。瑞典在君主立宪、议会民主制度下,很早就对监督政府官员权力运行的机制进行了探索。如在1766年瑞典议会确立了政务公开原则,1809年瑞典通过新宪法,建立了完全独立于行政部门的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完善了议会对行政和司法监督和制约的制度。(2)深厚的廉政文化。在瑞典崇尚诚信、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价值观念,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了极大作用。一个瑞典官员很少幻想通过权钱交易发财,因为那是不可能,也是非常羞耻的事,一旦败露代价也非常沉重。(3)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如同所有北欧国家一样,瑞典的市场经济历史长久、发育健全,资源配置充分市场化,政府对经济干预、管制较少,行政审批权力不断退出市场,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发生。(4)现代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一是与透明政治相联系,瑞典实行严格按得票数量对政党进行补贴的政策,防止了普选制国家一度严重存在的执政党“分肥”腐败现象的发生。二是瑞典公务员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分开,政务官通过选举产生,事务官则通过严格入口选任、岗位轮换、控制兼职、升迁考绩以及实施财产申报等制度,加强从政行为管理。(5)完备的法制建设。一是瑞典法制建设比较全,不仅有民主、平等、新闻言论自由和政务信息公开三大基本法,保证了各个职能机构、新闻媒体和民众依法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实施监督,而且监督的法律、惩治的法律,实体法、程序法既古老又齐全。二是制度建设不断纠错更新,例如瑞典官员过去因公消费,可以用公务信用卡支付,自从前副首相滥用信用卡的丑闻发生后,瑞典立即改变做法,规定官员因公消费须先由自己垫付,然后凭发票并经过审核后报销。又如,针对商业贿赂犯罪增多的问题,瑞典及时修改有关法律,1977年修改了刑法关于受贿罪的规定,将贿赂犯罪主体由原来的公务员扩展到企业的职员;1999年再次修改该条款,将贿赂犯罪主体扩展到欧盟委员会成员、欧洲议会成员和欧盟法庭的法官。(6)浓厚的监督氛围。一是瑞典不仅首创了议会监察官制度,而且其他监督制度,如党派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也比较完善规范。二是广大民众民主、维权、监督的意识强。据瑞典监察专员办公室官员介绍,瑞典人口不多,但每年收到民众投诉达5 000项。瑞典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到任何一个政府部门查阅他感兴趣的文件,如果他怀疑某官员公款私用或挥霍公共资金,在生活中他发现某官员生活水平高出实际收入或在执行公务中有违法违纪行为,都可以向有关部门或媒体举报。民众的参与促进了监督的深入和有效,构筑了一道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反腐败社会防线。
二、芬兰廉政建设
从2000年至今,透明国际关于全球廉政指数排名,芬兰连续排在第一。世界银行、欧洲委员会下属的“反腐败国家集团”的统计,也得出了相同评价。芬兰腐败现象少,主要原因有:
(1)芬兰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政治文化氛围,是其廉政建设的深厚基础。芬兰重视从小培养公民的守法观念,中学开设法律基础教育课程。大多数芬兰人法治观念强,信奉通过正当努力
获得财富的社会规则。为达到某种目的向他人行贿或替他人办事索要钱财,不符合芬兰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2)芬兰公职人员崇尚法治、注意自律。早在181 7年芬兰就提出,只有律师或至少拥有大学学位的人才能担任高级公务员职务,从此崇尚法律、遵纪守法成为进入芬兰政府部门工作的基本要求,所有政府官员都要宣誓守法。芬兰人生活水准居世界前列,芬兰公职人员比一般社会职业工资待遇还要优厚一些,因此广大公职人员都很珍惜自己的职业,不愿因腐败或违纪丢掉岗位。近年来芬兰明确把高效、透明、信任、平等、负责、服务、公正、独立、高质量、专业化作为公务员最基本的价值原则,公务员都十分注意把握社交界线,熟知这个行为准则:“公务员接受一杯啤酒和一份三明治是可以的,除此以外就有危险”。(3)芬兰的集体决策传统。从1 7世纪开始,集体决策在芬兰就已非常普遍。芬兰至今在各政府机构设立审查官制度,行政首长在决策中,如果出现疑问或失误,审查官可以对该决策提出质疑,并进行独立调查,行政首长可以不顾审查官的异议而通过某项决策,但没有审查官的签署,该决策不受法律保护。集体决策制度既避免了一人说了算的决策失误,又增大了行贿者的成本、难度和风险,减少了腐败机会。(4)芬兰的透明政务。其《政府活动公开法》规定,政府记录必须公开,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公众有权获得任何政府文件。在芬兰公共部门所有的档案资料(除涉及国家安全的外交、国防涉密文件外),随时为新闻界和公众提供查询、借阅和复印等服务。与公众利益有可能造成利害冲突的官方宴请、因公出差等有关情况均应向公众和媒体公开,方便公众查询。把公务与利益容易发生关系的环节置于阳光之下,有效防止了以权谋私问题发生。(5)芬兰的法制建设。芬兰没有专门的反腐败法律,但芬兰宪法、行政程序法、政府活动公开法、刑法、国家预算法、会计法、审计法、公共采购法等均包含了严格禁止滥用公共权力的内容。在芬兰,公职人员接受金钱、家用电器、低利息贷款、甚至接受有利害冲突的荣誉头衔都可能视为受贿。芬兰执法严格,公职人员一旦被指控受贿罪名成立,将立即免职,不存在徇私枉法问题。(6)芬兰的监察制度。芬兰实行世界上少见的议会监察专员与政府司法总监并行的监察制度。根据芬兰宪法,由总统任命的、可终身任职的司法总监是芬兰政府最高监察官,行使最高法院监察官及最高行政法院监察官的职能,他有权监督总统、国务委员会(即中央政府)及其成员,有权监督监察官、法官、公务员、固有公司雇员及其他各类公职人员,也可以监督律师,他有责任接受任何芬兰公民的举报或投诉,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和人权。司法总监接受议会的监督和制约。由芬兰议会按照选举议长的程序从著名法学家中产生的议会监察专员,与司法总监同为芬兰最高监察官。议会监察专员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制约。议会监察专员监督的对象是:国务委员会和政府各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法院、地方政府、教会机构、行使公共职能的其他实体、各公共部门的官员和工作人员(包括军官)。除了政府司法总监、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外,芬兰还有议会监督、各级政府机构内设的“审查官”监督、审计监督。以及杀伤力很强的媒体监督。在这个疏而不漏的监督网下,芬兰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甚少,各地法院每年处理贿赂案件不过10余起。
第二篇:北欧(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商务考察之旅
北欧(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商务考察之旅
-------------------------
参加费用:42800元/人 10人套餐:418000 人民币;5人套餐:210000 人民币;3人套餐:126000 人民币。费用包含: ■ 培训费、参观费、入北欧证办理费、教材费、场地费、翻译费、邀请函快递费等 ■ 在北欧期间餐饮、住宿(豪华四星级酒店,标准双人间,单人间需另加RMB5000元/人)及计划内交通费 ■ 往返机票费:国际航班经济舱标准(香港/北欧国际往返机票)■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最高赔偿额可达80万人民币 ■ 指定景点观光旅游费:门票、中文导游及导游小费和矿泉水费;费用不含: □ 大陆的交通及食宿费用 □ 北欧
参加对象: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副总裁/副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等中高层管理者开课安排:
2011年9月27日-10月06日北欧商务考察
-------------------------
会务组织:森涛培训网.森涛培训咨询服务中心
咨询电话:o2o-34O7-125O、34O7-1978(提前报名可享受更多优惠,欢迎来电咨询)
● 标杆概述
随着知识和创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的日益全球化和网络的广泛运用,标杆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施流程再造、持续改善及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管理方法。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超过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学习法,如施乐、柯达、福特、IBM等全球行业领袖。那些通过标杆学习取得系统突破的企业,其投资回报率都在普通公司的五倍以上。标杆学习全球行概念
标杆学习全球行是将标杆学习与行动学习相结合,以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全球领先企业相同或相似主题的最佳实践为标杆,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对本企业的问题进行处理,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 课程背景
北欧是世界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区域。在世界经济论坛(WEF)评选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中,芬兰、瑞典、丹麦分别囊括第2、3、4名,挪威占据第12名。在此之前,芬兰曾经连续三年夺冠。然而,为什么这地处世界角落的四个小国,能够成为全球聚光灯下国家竞争力的标竿呢?芬兰是全球经济竞争力冠军的常客;瑞典有世界最适合人居的城市;丹麦具有最佳业投资环境;挪威夺下最幸福国家冠军,更在最近几年内快速窜升成为全球国民平均收入最高的国家。
地小人寡的北欧,如何做到引领世界?2011年9月,一群企业精英将与您共赴北欧,深入沃尔沃汽车、嘉士伯啤酒、伊塔拉玻璃器皿、世界500强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等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实地考察,学习顶尖企业的成功经验,共同探讨企业成长之道。
鉴于此,广州唯智企管倾力打造“北欧(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商务考察之旅”,为中国企业高管提供全球顶级系统培训和现场体验,快速提升其国际视野和领导思维,深入思考企业发展战略掣肘,开拓国际视野,提升领导艺术,促进企业创新、变革和转型。
● 课程受益
◇ 探索北欧经济领先世界的奥秘,学习北欧企业精湛的生产模式
◇ 亲临世界顶级玻璃设计公司-伊塔拉,体验高超的玻璃工艺,学习经 营管理方法
◇ 走进著名沃尔沃汽车集团,体验全球领先的管理运营模式
◇ 拜访全球知名的乳品设备制造商--利拉伐集团,体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 行程安排
日期
安排
行程线路
第一天
9月27日
(星期二)
广州--香港 Q 慕尼黑 Q 赫尔辛基
中午12:20分抵达 赫尔辛基,抵达后市区观光:洋溢着十九世纪俄国风味的古代建筑物-俄式东正教堂,议会广场,大圣堂,参观著名的登贝里奥基欧路得派岩石教堂,西贝流士公园,晚餐后入住酒店休息。
第二天
9月28日
(星期三)
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
早餐后 拜访芬兰工商业联合会,了解芬兰当地企业的运作及管理,以及芬兰国家经济及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共同探讨未来企业在芬兰的投资及合作。
下午 , 拜访世界顶级玻璃设计公司-芬兰知名企业Iittala(伊塔拉玻璃制品公司),介绍Iittala公司情况,管理模式,安排客人参观Iittala博物馆和陈列室等(13:00-14:15)傍晚17:00搭乘豪华游轮 “海盗号”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船上享用海鲜自助餐晚宴,可自由参加邮轮上丰富的活动项目,夜宿游轮上。
第三天
9月29日
(星期四)
斯德哥尔摩
下船后参观瑞典皇宫,老城,歌剧院,峡湾街,游览诺贝尔得奖者举行庆祝的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
下午前往距离斯德哥尔摩45分钟的 全球知名的乳品设备制造商--利拉伐集团,介绍利拉伐Hamra farm农场,参观展示馆、大饲养场、VMS系统饲养场 13:00-15:1
5第四天
9月30日
(星期五)
斯德哥尔摩—卡尔斯塔德(大约4小时车程)
参观世界500强的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了解500强企业的运作管理及经营模式,之后驱车山城卡尔斯坦德,可在山城湖区光观,欣赏欧洲第一大湖Vanern湖秀丽风光。沿途欣赏美丽的北欧田园风光,抵达后入住酒店休息。
第五天
10月1日
(星期六)
卡尔斯塔德-奥斯陆(大约3.5小时车程)
早餐后乘车前往挪威首都--奥斯陆,参观维尔兰雕像公园中栩栩如生的青铜与花岗岩人像雕像作品,参观从未被攻克过的奥斯路阿克胡斯城堡,著名的 维京战船博物馆(*)。
第六天
10月2日
(星期日)
奥斯陆-哥德堡(大约3.5小时车程)
早餐后驱车前往哥德堡。抵达后游览18世纪中叶建造的瑞典东印度公司以及1815年建造的大教堂等名胜,繁华商业区购物等,参观17世纪建造的皇家住宅;哥德堡老城由荷兰人设计建造,运河环绕穿行,具有典型的水城风格,漫步其间的林荫道,还可以在咖啡吧小喝一杯,悠然自得。参观哥德堡的象征海神像;1699年建造的老市政厅广场。
第七天
10月3日
(星期一)
哥德堡-哥本哈根(316KM)
早餐后拜访世界500 强企业,全球著名汽车制造商—— 瑞典沃尔沃(VOLVO)公司,参观生产线,该品牌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世界各国享誉盛名(9 :45-10 :45),下午驱车前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第八天
10月4日
(星期二)
哥本哈根
早餐后乘车前往北西兰岛,参观 哈姆雷特城堡 *,当时莎士比亚就是以此为想象舞台撰写了名著《哈姆雷特》和来自香港的王妃举行婚礼的 弗雷德里克宫 *,之后步行街自由购物,新港酒吧街品尝美味啤酒。
第九天
10月5日
(星期三)
哥本哈根 Q 慕尼黑 Q 香港
早餐后 前往嘉士伯啤酒厂,参观生产线设备及博物馆,现场安排品尝最新鲜的啤酒(10:00-12:00),领略最著名的世界企业之风范,后游览美人鱼的故乡:哥本哈根参观美人鱼雕像,大理石教堂,皇宫广场,市政厅广场,安徒生铜像,下午前往机场,导游协助办理退税手续,乘机返香港。
第十天
10月6
抵达国内。
● 标杆参观公司介绍:
A.芬兰工商业联合会
◇ EK新联合会在芬兰工商界有着主导地位。它代表着工业和服务业,包括了36 个不同的分支协会,涵盖了16,000家成员公司。
EK的成员公司实现了芬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70以上, 和芬兰出口量的百分之95以上。EK促动了成员公司在芬兰,欧洲联盟及国际上的利益。EK的使命是改善芬兰的公司的竞争力。EK是欧共体工业联盟(BUSINESSEUROPE)的成员,是服务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工商业咨询委员会(BIAC),以及隶属于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国际雇主组织(IOE)。讲座主题:了解芬兰当地企业的运作及管理,以及芬兰国家经济及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共同探讨未来企业在芬兰的投资及合作。
主讲人:Mr.Matti Paavonen(芬兰工商业联合会主席)
B.Iittala玻璃制品公司进行参观及公务
◇ 芬兰的玻璃器皿驰名世界,20世纪北欧的玻璃器皿现代设计可以归纳成一个词——伊塔拉,即芬兰的伊塔拉公司。伊塔拉玻璃镇在赫尔辛基以北1个多小时的车程,位于赫尔辛基至坦佩雷的主要公路上。这个不起眼甚至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镇,是有100多年历史的专门生产玻璃制品的厂家。目前,小镇只有2000 多人,其中10%的居民在玻璃厂工作。可以参观玻璃制造车间,车间中的工人,凭着热情与对美的执着,在隆隆的机器声中也乐在其中。讲座:介绍Iittala公司情况,管理模式
安排客人参观Iittala博物馆和陈列室等
主讲人:Kristiina.Kobayashi(伊塔拉玻璃公司总经理助理)
C.利拉伐Hamra farm农场参观
◇ Hamra农场简介:
利拉伐开始于1878年,当Gustaf de Laval(1845-1913)发明了离心式奶油分离器引领了奶业的变革。Gustaf de Laval 不仅仅是杰出的发明家,还是一个非凡的实业家。他的理想不是在于改进机器设备,而是改善生存的条件。他坚信这是有可能改变的。
在利拉伐,我们致力于农场主的利益,努力在这个特殊的领域中寻找新方法领导牛奶生产行业的方向。并专注于提高牛奶质量,食品生产,奶牛和挤奶员的生存环境。
调查与研究
我们的大部份调查研究来自示范农场,瑞典的Hamra 农场。
Hamra 农场
自从1894年Gustaf de Laval买下来后,Harma 就是一个示范农场。这要追溯到1901年早
期第一个TB free milk 在瑞典生产出来,在Harma我们使用的VMS畜舍可以养60头牛,他们一天可以自己挤奶二到三次。
先讲座介绍,再实地参观
主讲人: Isabelle Mokdasi Teamleader(利拉伐公司对外国际贸易部主任)
D.参观VOLVO生产车间
a)Volvo 简介
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到之处。美国公路损失资料研究所曾评比过十种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荣登榜首。到1937年,公司汽车年产量已达1万辆。随后,它的业务逐渐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能源产品等多领域发展,一跃成为北欧最大的公司。
b)1小时,乘坐车间专用“列车”参观车间
讲解人:VOLVO高层Markku Koeidde生产车间主任
E.参观嘉士伯啤酒厂
嘉士伯(Carlsberg)是世界第四大酿酒集团,于1847年创立,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嘉士伯也是该公司主要的啤酒品牌。
创始人J.C.雅可布森(J.C.Jacobsen)开始在其父的酿酒厂工作,后于1847年11月10日在哥本哈根郊区自己设厂生产啤酒,并以其子卡尔的名字命名为嘉士伯牌啤酒。其子卡尔.雅可布森在丹麦和国外学习酿酒技术后,于1882年创立了新嘉士伯酿酒公司,新老嘉士伯啤酒厂于1906年合并成为嘉士伯酿酒公司。直至1970年嘉士伯酿酒公司与图堡(Tuborg)公司合并,并命名为嘉士伯公共有限公司。
参观嘉士伯啤酒厂陈列馆,品尝当天新鲜酿制的啤酒。
讲解人:嘉士伯啤酒高层Kenneth Holmstedt生产车间主任
F.与世界500强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公务
是一家由瑞典阿斯特拉公司(Astra AB)和英国捷利康公司(Zeneca Group PLC)于1999年4月6日合并而成的大型英瑞合资制药企业。英国捷利康公司,1993年被做为帝国化学工业公司一部分而分拆出来。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研发、制造及销售用于治疗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用于麻醉的药物。2006年公司销售收入为264.7亿美元。公司集团总部位于英国的伦敦,而研发总部则位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省的S?dert?lje。讲座:参观瑞典的研发总部,并了解500强企业的运作管理及经营模式
讲解人:阿斯利康制药国际贸易部经理
第三篇:关于瑞典、芬兰企业债务重组情况的考察报告
为了借鉴国外企业债务重组的经验,我们赴瑞典、芬兰考察了企业债务重组情况。瑞典、芬兰两国都很重视企业的债务重组工作,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企业债务危机防范机制和债务重组机制,对我国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工作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一、瑞典、芬兰两国企业债务重组基本情况
(一)两国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都曾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
在瑞典企业中,由国会委托政府管理的国有资产现有8700多亿瑞典克朗,主要分布在57家企业,其中47户企业为国有独资企业,有职工20多万人(在斯德哥尔摩股票交易所,最大的股票仍是国有企业的股票)。芬兰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原由政府管理的近3万户国有企业通过出售和上市,已陆续实现私有化。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受东欧巨变及前苏联解体的影响,瑞典和芬兰企业的主要国际市场急剧萎缩,国内通货膨胀严重,货币贬值,导致瑞典和芬兰两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银行和企业债务危机。
受危机的影响,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偿还,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量增加,使两国的银行和企业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不少企业和银行宣告破产。例如,1991年,瑞典银行业的亏损就达360亿克郎,1992年亏损上升到600亿克郎。其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贷款的比率平均为8.8%,最高的达到16.5%。芬兰在1992年至1995年也出现了商业银行、企业和自然人破产浪潮,全国15万户企业中有20%的企业破产,其中也包括国有控股和参股的公司。
(二)两国企业通过政府指导下的债务处置相继走出困境
为了克服银行和企业的债务危机,两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了各种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银行的重组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理,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各项措施的成功实践和外部条件的改善,瑞典银行业终于在1993年下半年摆脱了进一步滑坡的局面,并逐渐走出低谷。瑞典政府在银行经营明显好转后,开始对其实行民营化,成功售出持有的银行股权,回收政府注入的资金;承接剥离和负责处置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按比预期快的速度卖掉了所拥有的工业和房地产业的资产,收到了比预期好的价格。共花费直接成本达650亿克郎,占瑞典gdp的4%,其中130亿克郎来自私人资本。值得关注的是资产管理公司支付的所有成本几乎都已收回。1996年底,瑞典已成功地解决了不良资产问题,典型标志是1996年7月政府取消了对银行业的担保。
芬兰也仿照瑞典的做法,政府对银行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通过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和出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其企业在1995年后开始走出困境,芬兰经济也走出低谷。
(三)目前,两国仍保留和加强了政府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做法
目前,两国除了不断健全相关资产重组法律,加强建立法律框架下的法庭内的资产重组以外,仍保留了通过政府的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做法,并不断完善。如瑞典于1998年在工商部下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所监管企业的债务重组;芬兰在XX年后建立了企业债务危机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的债务危机。
二、瑞典、芬兰两国企业债务危机治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强调政府采取行政政策措施在企业债务危机治理中的作用
面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面积的企业债务危机,两国政府均以支持企业为主要出发点,从帮助债权银行进行债务重组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银行业进行重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其中,尤以瑞典的做法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政府成立援助银行的专门机构——瑞典银行援助局sbsa。它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拯救银行业,包括对银行注资、为银行债务提供担保、剥离银行的不良资产、银行的国有化和合并等。sbsa根据银行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将银行分为a、b、c三类三个等级,分别有针对性地采用提供临时性的担保、提供贷款、资金注入、剥离不良资产或银行合并等具体措施。同时,政府还成立了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来监督整个过程。
2.合并银行。对于资产规模小、受冲击最大的储蓄银行,在政府的撮合下,所有的储蓄银行被并入全国储蓄银行总部swedbank,成为其紧密控制下的分支机构。对于商业银行,政府通过购买银行的优先股的方式注资,将其国有化,并将其不良资产剥离给政府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amc)。1993年,政府还将问题严重的goiabank与nordbank合并。
3.实施“好银行坏银行”战略。瑞典政府灵活地采取了成立多个资产管理公司分散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其中既有政府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又有银行下属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运作中,兼顾处理速度和规模效益,对于问题严重的银行,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如对两家问题严重的银行nordbank和goiabank先各自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完各自不良资产后,将之合二为一。对于其他经营较好的银行,则由银行自身设立下属的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并不是全部收购不良资产,为了维持公平竞争,政府将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按平均水平交由问题银行自己承担,所有不良资产按可实现的长期价值进行转让。
(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债务危机处理和防范机制
第四篇:德国、瑞典、芬兰行业组织发展状况及启示
德国、瑞典、芬兰行业组织发展状况及启示
文章来源:产业调查局 2006-06-05 15:32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新闻
内容摘要:为了解和借鉴国外行业组织先进的运行和管理经验,发挥行业组织在维护产业利益,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应对我国入世“后过渡期”产业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经部领导批准,由产业损害调查局刘云清巡视员带队,组织了有关行业协会参加的“行业组织在维护产业利益,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考察团”,赴德国、瑞典、芬兰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考察,我们了解了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法律环境、运作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如何发挥行业组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开展行业组织工作,加快我国行业组织特别是工商领域
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的主要任务:一是考察国外行业协会发展状况、运行模式、机构设置,工作职能,运行机制、组建方式、有关法律法规等;二是考察国外行业协会在贸易救济中的作用;三是考察国外行业协会在企业和
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四是国外政府在行业协会发展中的作用。
代表团先后考察了德国外贸批发协会、瑞典企业联合会、芬兰纺织品工业协会等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协会组织,考察的主要方式包括:专家讲课、座谈交流、交换资料,实地考察和参观。根据事先拟定的考察计划、重点任务和讨论提纲,认真听取了情况介绍,深入了解了重点问题,多方搜集了文献资料,并利用时间进行
了整理和研讨,考察活动结束后,考察团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了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法律环境、运作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如何发挥行业组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开展行业组织工作,加快我国行业组织特别是工商领域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3国行业协会情况
(一)德国、瑞典、芬兰3国行业协会发展概况
德国 德国约有30万个协会和联合会组织。德国的行业协会可以分为公法形式和私法形式两种协会。具有公法性质的是商会,企业主和企业必须依法参加。私法性质的协会是私人经济组织自愿联合形成的,其主
要职能是在协会自治的框架内代表其经济利益。
从法律上讲,德国是商协会相关立法最完备的国家,除《基本法》和《民法典》外,还有《德国工商会
法》,这是公法协会的主要法律依据。而《社团法》则是私法协会最主要的法律依据。
从组织形式来看,行业协会重行业联合,这类组织的成员以行业为主,多带有自愿性;商会重本地区企业的联合,会员不分行业。国家法律强制性规定企业必须参加商会,各地区、各州分别建立了商会,最后在联邦一级形成最高级组织,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纵横交错、既有分工又能相互协调的组织网络。从功能上讲,德国的行业协会可以分为市场型协会和经济型协会。市场型协会的主要功能是对市场条件和市场价格施加影响,这类协会主要包括合作社、标准化委员会、工会等,其主要功能是确立工资、休假制度,在供货条件等方面确立标准,制定德国工业标准等;经济型协会主要包括德国工业联合会、农业联合会、纳税人联合会、房地产业主联合会等,其主要功能是简化税法、降低税率、促进进出口,对标准的制定等施
加影响。总的来说,行业协会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延伸,也不是单个企业的喉舌,他们代表的是行业中所有
企业(会员)的利益。
瑞典 瑞典行业协会的起源较早,从14世纪起,随着商业的发展,众多行业协会在长期的市场经济中自
发形成、发展起来,属非官方机构,并在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瑞典行业协会是依照国家宪法的相关规定而组建的,宪法在行业协会发展中起到了保障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瑞典现已存在大量的行业组织,并建立了一套完善有效的管理和运行制度,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瑞典政府主张自由贸易,不干预协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协会保护会员的利益,会员也依靠协会的帮助,体现了协会自己管理自己的自律特点。行业协会的组建和生存完全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由企业自发和自愿组成,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企业服务,并围绕着企业和市场的需要确定其职能。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是本行业的专家,他们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服务,所以行业协会已成为权威性社会中介机
构。行业协会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会费的收入。
企业通过申请加入行业协会,行业协会通过申请可再加入瑞典企业联合会。在各类协会中,又以经济领域里的各种行业协会最为活跃、最富成效。各协会会员企业的人数多则上千人,少则2-9人(在瑞典,中小企业较多,雇员250人以上的属大企业,2-9人的属小企业)。如:瑞典企业联合会成立于2001年,是瑞典行业协会的总会,目前有47个行业协会成员,55,000个企业成员,150万个雇员,几乎所有行业协会都
统一到企业联合会。
芬兰 芬兰素有“协会之国”之称,其行业组织的建立是依照国家颁布的《协会法》,组织形式多是以各种协会、联盟、委员会、联合会等形式存在。这些组织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其运作与管理制度日臻完善。芬兰的行业组织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行业性协会。行业协会的成立与组织运作遵循自下而上自愿的原则,代表其行业的利益,从事专门的活动。其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会员会费,也有一部分咨询服务费。其中有些行业组织因承担一定的带有政府机构特点的职能而接受政府的资助。二是专业性协会。如芬兰全国律师事务所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协会、审计师事务所协会等。这类机构主要从事专业性服务和某些方面的监管,包括代政府收税、稽核企业帐目、代公司按年收入报税等。芬兰的行业组织不论是半官方的,还是民间性的,都是以公益为宗旨,入会采取自愿的方式。芬兰行业组织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行业综合性、公益性与非
营利性、服务性和民间性等特点。
(二)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职能
虽然各国行业协会在职能上各有侧重,但是,他们都承担了一些共有的职能,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服务职能。其首要任务就是向会员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信息、咨询、法律方面的服务;组织对
企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服务和沟通国际联络渠道等。
二是协调职能。一方面,在协会内部,要维护会员之间公平竞争的权利,对会员进行必要的协调,甚至制定一些行规或公约,进行集体的自我约束,保证正常的生产和销售秩序;另一方面,在协会外部,代表会
员们的利益,协调同其他商会、协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三是纽带职能。即成为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双向联系的纽带。行业协会可以接受政府委托,执行一部分管理职能,但更多的情况是在其会员中贯彻政府的宏观管理意图和经济政策,敦促会员遵守国家法规和职业
道德等。与此同时,又代表企业的利益,反映企业的要求,向政府提出建议。
(三)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
欧洲3国的行业协会主要是公司化运作,运行方式是自主管理,竞争发展。行业协会与政府没有隶属关系,协会为政府提供服务大都为有偿服务,政府对协会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相关法律,协会的成立程序主要是依照相关法律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册。有些协会设立董事会(协会的最高领导机构),董事会成员由各主要会员公司的领导人组成,并经选举产生。行业协会均设有高效职能部门,由专、兼职人员组成,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如:芬兰纺织工业协会只有12名工作人员,在芬兰和欧盟总部都设有办公室。
行业协会的经费收入主要以会费为主,会费的交纳按照企业年收入的5-10%进行收取。另外协会也通过发行刊物、广告、展览会以及个性化服务等收取费用。协会内部设有专门的财务机构,每年提出预算,提交董事会通过后执行,决算由聘请的专业审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进行审计,并定期向会员公布。
(四)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特点
一是企业和个人为共同利益自己组织设立行业协会。在现有的几十万个行业组织中涉及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既有以大的产业特征进行分类的协会如贸易批发协会,也有以专业特征进行分类的协会,如会计师事务所协会等,协会的设立都是企业和个人出于自身的共同利益要求而自主建立的。二是依法登记注册。行业协会要取得合法的地位,必须依据相关法律进行登记注册,这也是政府对协会的重要管理手段。协会的设立必须确定行业协会的名称,制定协会章程,明确协会的宗旨,主要工作和权利与义务,并有完善的内部工作规则,包括办公地点、机构设置等重要事项。三是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如税收减免和必要的资
金支持等。
(五)欧洲3国行业协会的作用
欧洲3国的行业协会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代表会员的利益,影响国家的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制定。行业协会利用靠近政府、贴近会员的特殊地位,及时密切关注有关立法和政策信息,根据会员的需要,进行游说,反映会员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使得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的制定有利于行业及会员的发展。在考察期间我们发现,许多行业协会都设有与政府等有关部门联系的办事机构,如他们分别在所在国政府和欧盟总部驻地设有专门的办公机构和联络人员。我们在访问瑞典和芬兰行业组织时,他们都提到:在中国与欧盟的纺织品摩擦中,两国的行业组织为保护本行业企业的利益,分别向本国政府和欧盟谈判机构进行游说,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顺利解决中欧纺织品摩擦问
题尽了最大的努力。
2、为会员提供所需的各项服务
信息咨询服务 3国的行业协会把信息咨询服务作为为会员服务的重要内容,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和信
息系统。其咨询内容包括贸易指南、出口信息、政策研究等,内容非常广泛。
培训 3国的行业协会非常重视培训工作,把它作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进行技工培训,以提高工
人的技能。
协调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协会内设有专项基金,专项用于解决劳资双方的矛盾。行业协会不仅代表雇员的利益,也代表雇主的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协会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给予协调,作好服务。推进技术进步 这是行业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行业协会非常重视本行业内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推广
工作,采取各种方式推进本行业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使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
化解和解决贸易纠纷 主要工作是组织本行业的会员积极参与反倾销等贸易措施的申诉和应诉工作,并
为会员提供咨询和法律帮助。
三、启示和建议
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走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其职能设置经过长期的市场经济检验证明是科学合理的,这无疑对我国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
意义。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快立法,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能,积极发挥我国行业协会在维护企业、行业利益、推动行业发展
中的作用。
欧洲3国的行业组织都是依法设立,政府对行业组织的管理也是通过立法来实现。我国目前仅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没有关于行业组织的相关立法。建议政府立法部门结合我国行业组织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借鉴包括欧洲等国家在内各国行业组织的立法经验,组织有关方面尽快出台有关行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建立和健全我国工商领域行业组织的法律法规,保障行业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自律,强化自身建设
政府部门应指导行业协会充分认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抓好自身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清自身性质,找准位置,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坚持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当好政府的助手和企业的参谋,在政府与企业、会员与会员、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提供全方位服务。要正确处理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关系,在完善工作制度上下功夫,通过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自律机制。要着眼长远,从打基础入手,解决从业人员老化、专职比例低、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培训、考察学习等途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行业协会专业工作队伍,行业组织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在行业组织的发展中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支持。我国行业组织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虽然国家给予行业组织许多的支持,但还没有通过法律加以明确,原有的一些规定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我国行业组织的成长还处于改革和发展时期,经费来源有限,因此政府对行业组织应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如
减免所得税等,并应随着政府财政条件的改善,逐步扩大税收减免的范围。
(四)在行业组织中设立专项基金。国外行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协调劳资双方的利益关系,为此,行业组织内设有专门机构建立和管理专项基金或保险金。基金和保险金用于协助解决企业中雇员的薪酬、生
病、失业和雇主因雇员罢工等出现的经济利益等问题,基金和保险金的费用来自会员。
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如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等劳资纠纷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运用行业组织的特殊地位,在行业组织中建立专项基金或保险金,用于解决目前我国行业中出现的劳资纠纷问题,基金或保险金可以从会员会费中提取,同时政府
给予必要的支持。
(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面对入世“后过渡期”的新形势,政府应积极引导行业组织主动运用WTO规则,维护本行业利益。不仅要代表本行业的企业积极参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应诉工作;同时,在本行业的企业受到损害时,积极代表他们向政府提出贸易救济的诉求,成为本行业产业安全的维护者。
第五篇:国外债务重组发展情况-瑞典、芬兰企业为例
关于瑞典、芬兰企业债务重组情况的考察报告
为了借鉴国外企业债务重组的经验,我们赴瑞典、芬兰考察了企业债务重组情况。瑞典、芬兰两国都很重视企业的债务重组工作,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企业债务危机防范机制和债务重组机制,对我国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工作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一、瑞典、芬兰两国企业债务重组基本情况
(一)两国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都曾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
在瑞典企业中,由国会委托政府管理的国有资产现有8700多亿瑞典克朗,主要分布在57家企业,其中47户企业为国有独资企业,有职工20多万人(在斯德哥尔摩股票交易所,最大的股票仍是国有企业的股票)。芬兰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原由政府管理的近3万户国有企业通过出售和上市,已陆续实现私有化。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受东欧巨变及前苏联解体的影响,瑞典和芬兰企业的主要国际市场急剧萎缩,国内通货膨胀严重,货币贬值,导致瑞典和芬兰两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银行和企业债务危机。
受危机的影响,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偿还,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量增加,使两国的银行和企业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不少企业和银行宣告破产。例如,1991年,瑞典银行业的亏损就达360亿克郎,1992年亏损上升到600亿克郎。其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贷款的比率平均为8.8%,最高的达到
16.5%。芬兰在1992年至1995年也出现了商业银行、企业和自然人破产浪潮,全国15万户企业中有20%的企业破产,其中也包括国有控股和参股的公司。
(二)两国企业通过政府指导下的债务处置相继走出困境
为了克服银行和企业的债务危机,两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了各种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银行的重组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理,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各项措施的成功实践和外部条件的改善,瑞典银行业终于在1993年下半年摆脱了进一步滑坡的局面,并逐渐走出低谷。瑞典政府在银行经营明显好转后,开始对其实行民营化,成功售出持有的银行股权,回收政府注入的资金;承接剥离和负责处置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按比预期快的速度卖掉了所拥有的工业和房地产业的资产,收到了比预期好的价格。共花费直接成本达650亿克郎,占瑞典GDP的4%,其中130亿克郎来自私人资本。值得关注的是资产管理公司支付的所有成本几乎都已收回。1996年底,瑞典已成功地解决了不良资产问题,典型标志是1996年7月政府取消了对银行业的担保。
芬兰也仿照瑞典的做法,政府对银行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通过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和出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其企业在1995年后开始走出困境,芬兰经济也走出低谷。
(三)目前,两国仍保留和加强了政府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做法
目前,两国除了不断健全相关资产重组法律,加强建立法律框架下的法庭内的资产重组以外,仍保留了通过政府的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做法,并不断完善。如瑞典于1998年在工商部下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所监管企业的债务重组;芬兰在2000年后建立了企业债务危机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的债务危机。
二、瑞典、芬兰两国企业债务危机治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强调政府采取行政政策措施在企业债务危机治理中的作用
面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面积的企业债务危机,两国政府均以支持企业为主要出发点,从帮助债权银行进行债务重组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银行业进行重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其中,尤以瑞典的做法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政府成立援助银行的专门机构——瑞典银行援助局SBSA。它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拯救银行业,包括对银行注资、为银行债务提供担保、剥离银行的不良资产、银行的国有化和合并等。SBSA根据银行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将银行分为A、B、C三类三个等级,分别有针对性地采用提供临时性的担保、提供贷款、资金注入、剥离不良资产或银行合并等具体措施。同时,政府还成立了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来监督整个过程。
2.合并银行。对于资产规模小、受冲击最大的储蓄银行,在政府的撮合下,所有的储蓄银行被并入全国储蓄银行总部SWEDBANK,成为其紧密控制下的分支机构。对于商业银行,政府通过购买银行的优先股的方式注资,将其国有化,并将其不良资产剥离给政府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AMC)。1993年,政府还将问题严重的GOIABANK与NORDBANK合并。
3.实施“好银行坏银行”战略。瑞典政府灵活地采取了成立多个资产管理公司分散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其中既有政府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又有银行下属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运作中,兼顾处理速度和规模效益,对于问题严重的银行,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如对两家问题严重的银行
NORDBANK和GOIABANK先各自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完各自不良资产后,将之合二为一。对于其他经营较好的银行,则由银行自身设立下属的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并不是全部收购不良资产,为了维持公平竞争,政府将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按平均水平交由问题银行自己承担,所有不良资产按可实现的长期价值进行转让。
(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债务危机处理和防范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处理债务危机,瑞典和芬兰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相继建立了企业债务危机防范和处理机制,直至目前,仍在发挥着非常好的作用。
1.瑞典的做法:
一是在公司设立之初,尽量使公司治理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成本,不断提高公司的专业化程度,加快公司资金回笼,减少公司出现债务危机的几率。
二是政府内阁设立国家债务办公室,在该办公室下设立国有资产债务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立一个改善国有企业经济状况基金会。国家将国有企业上交利润的10%给该基金会,由基金会用于挽救亏损的国有企业,在总体上平衡国有企业的盈亏。
三是瑞典于1998年将所有国有企业集中到一个部门管理,在工商部下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到位问题,而且参与对所监管企业的债务重组全过程。该类重组不进法庭,完全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指导下进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指导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一类按市场运作,一类按政策指导。按市场运作的企业,主要是将其所欠国有银行的债务转化为民营银行的债务或借贷,依靠资本市场,依法进行重组;按政策指导的企业,主要在政策框架下,通过购并、压低成本、优化资本结构等方式,实施重组。
2003年,瑞典约有5000家企业申请破产,其中约有100家企业进行了重组,50家企业重组成功,成功率达50%。
2.芬兰的做法:
芬兰政府认真吸取银行和企业债务危机的经验教训,调整企业重组体系,于1999年在工贸部下设立了国家贷款保证委员会,为大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为各类企业提供贷款或直接持股,面向全国企业提供风险监测和评估服务,并专门成立地区重组小组参与所服务企业的重组工作。
该委员会重组小组对企业进行重组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对企业进行重建。即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整合企业业务,出售或终止亏损业务,构建新的领导系统,改组公司,使之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将危机企业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转让给别的公司;三是交给(ARSENAL)资产管理公司重组出售。
该委员会还对所服务的3万户企业建立了风险评估系统,制定了危机诊断图,每年做两次风险评估。它把企业分成四大类,一是业绩好的公司,二是新设立的公司,三是濒临破产的公司,四是破产公司。该系统能及早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债务危机是否到了警戒线,及时进行治理,尽量减少破产的发生。
(三)健全企业债务危机治理的法律制度并依法治理
瑞典和芬兰在20世纪90年代银行和企业债务危机之后,均在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关于企业重整内容的影响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企业债务重组方面的法律,颁布实施了《资产重组法》,开展了法庭内企业债务重组工作,依法规范了企业债务危机治理问题,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重在同时保护债务人和债权人利益,鼓励重组,减少企业破产及企业破产对社会的冲击。出现债务危机的企业可以向法庭申请资产重组。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定重组条件和期限。到法庭申请资产重组的企业,必须能够证明以后能够偿还50%的债务,从长期看有盈利能力。重组保护期(从申请保护到宣告正常化)一般为3至6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在这个期限内,债权人不能向债务人追索债务。其目的在于保证债务的完整性,防止一部分人先受偿,同时让负债累累的企业有喘息的机会,不受债权人的干扰,静下心来研究重组和企业发展问题。在这个期限内有担保的债权人也受此限制。在经过调查、法庭宣判重组、债权人认可三个阶段后,可宣告正常化。
二是需要确定重组代理人。法庭裁定企业可以进行资产重组后,需由法庭指定或由债权人、企业确定资产重组代理人(不同于美国破产托管人)。原企业董事会仍然发挥作用,并有权决定是重组还是破产,与代理人相互制衡。
三是需要制定重组方案。重组方案由资产重组代理人和企业董事会共同制定,并必须取得60%至75%债权额的债权人同意,才能呈交法庭批准。重组方案只负责债权、债务处理,并体现在财务上。方案批准后,即使有些债权人不同意,也要受此约束。重组方案批准后才可以减轻债务负担。一旦债务人按照重组方案,偿还了一部分债务,债权人没有权利再追索这部分债权。国家税收等同于一般债权。在企业实施资产重组过程中,不得拖欠职工工资。
四是法庭内的企业重组过程是一个诉讼过程。重组方案付诸实践后,在3个月内,企业经营和偿债无进展,法庭有权终止重组方案的继续实施。债权人对获得的清偿不满意,也可提出诉讼。通常情况下,债权人可以通过100%追偿、放弃利息和债权打折等方式获得清偿,但一般只能得到10%—20%。
(四)对无法挽救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并妥善安置职工
由于瑞典、芬兰两国具有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两国对无法进行债务重组进行挽救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而无须支付太多的职工安置成本。即便如此,对破产企业职工,国家还要从预算中拿出一部分钱来给予补偿。该补偿由国家财政拨到省,各省破产企业向省主管部门申请,省级主管部门负责发放。根据年龄的不同,分别发给4到6个月的工资。
三、我国企业债务重组工作与两国的比较
与瑞典、芬兰两国相比,我国企业债务重组既有类似的地方,也存在明显差距。
(一)我国对企业债务危机治理尚缺少法律保护。对危机企业的处理方面,我国《破产法(试行)》注重破产清算,对重组注意不够。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破产实际操作中,一个时期曾经主张对破产企业“关门走人”。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存量有效资产的作用,不利于使更多职工就业和社会稳定。更没有专门的资产重组法律来为企业提供债务重组保护和程序保证。
(二)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效率较低。与瑞典的做法类似,我国虽然按国有商业银行不同特点,设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承接和处置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但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只是讨债公司,对企业没有再投资和进行重组的职能,无法进行资本运作,无法做到使债权回收最大化。即便是债转股后,成为企业的股东,由于经营目标与企业不一致,妨碍了企业走出困境和发展。
(三)我国政府层面的对企业债务危机进行防范和治理的机制亟待建立。与瑞典和芬兰相比,目前,对涉及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管理,我国政府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对企业债务危机进行防范和治理的机制,政府对企业债务危机治理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涉及需要减免国有商业银行债务的,政府成立了临时处理机制,即由国资委牵头,会同财政部、银监会审核,报国务院批准。但这只是事后处理,没有事前预警,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通过债务重组获得重新发展问题的长效机制。
四、建议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债务危机治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从履行出资人职责方面看,也是十分迫切的。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切实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寻求化解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有效途径,做到既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又不能恶意逃废债权人尤其是国有银行的债务,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务危机治理和债务重组的法律体系。在正在制定的新的《企业破产法》中,一定要加强对企业进行重组方面的规定,对能够挽救的危机企业进行挽救,在法律保护下对企业实施重组,减少破产及破产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企业债务重组做到有法可依,能够得到法律保护。必要时,可以制定《企业资产重组法》,明确债务重组的程序和规则,少破产,多重组。建立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组成的企业债务重组管理人制度,提高效率,并加强管理。
(二)健全政府对企业债务危机进行防范和治理的机制。一是构建代表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能够进行债务重组的资本运作平台,并赋予必要的更换危机企业领
导机构的职权。只有这样,国资委才能具备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基本条件和协调能力,才能发挥出资人的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评估系统,对所监管企业适时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企业的债务困境,以及症结所在,才能适时进行债务重组,避免和减少破产,并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尽快制定国资委对所监管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办法,使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工作在制度框架下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设立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基金,为企业债务重组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这既是出资人挽救所出资企业应有的职责,也是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基本条件和催化剂。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债务重组需要采用重组企业、债权转股权、不良资产出售和重组、资产证券化、以及吸引外资等多种方式,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难以完成企业债务重组的任务。同样,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债务重组必然产生对企业职工、金融机构和社会保障机构的反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对无法进行债务重组又不得不破产的企业,其职工安置必然成为政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以尽量减少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四)加强国资委内部对企业债务危机治理的管理。一是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是否重组,按照管理权限,针对企业不同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审查,提出重组意见并付诸实践。二是研究提出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有关政策、法规建议,建立企业债务重组的制度,并不断规范和完善。三是建立和培养一支能够从事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工作人员队伍,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重组成功。四是允许搭建企业债务重组工作平台,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