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知识更新作业题园林专业

时间:2019-05-15 05:2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知识更新作业题园林专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知识更新作业题园林专业》。

第一篇: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知识更新作业题园林专业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知识更新作业题

1答:

一、二年生花卉繁殖要点和栽培要点一、二年生花卉在繁殖和栽培中有许多共同点。

(一)繁殖要点

●以播种繁殖为主。每年气候有变化,播种时间也需要依此而调整。

1.一年生花卉

在春季晚霜过后,即气温稳定在大多数花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时可露地播种。为了提早开花或开花繁茂,也可以借助温室、温床、冷床等保护地提早播种育苗。北京地区正常播种时间在4月25日至5月5日,为了提早开花,为“六●一”或“七●一”用花,可以在2月底(温室)或3月初(阳畦)播种;为了延迟花期,如“十●一”用花,也可以延迟播种,于5月至7月播种:华南正常春播在2月底至3月下旬;华中地区在3月中旬至下旬进行播种。

2.二年生花卉

一般在秋季播种,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低,早播不易萌发,保证出苗后根系和营养体有一定的时间生长即可。在冬季特别寒冷的地区,如青海西宁,则在春季播种,作一年生栽培。一些二年生花卉可以立冬至小雪(11月下旬)土壤封冻前露地播种,使种子在休眠状态下越冬,并经冬春低温完成春化作用要求;或于早春土壤刚刚化冻lOcm时露地播种,利用早春低温完成春化作用要求,但不如冬播生长好,如锦团石竹、月见草。这两个时间尤其适宜二年生花卉中直根性、不耐移植的种类,它们适宜直接播种在应用地:如花菱草、霞草、虞美人、飞燕草、观赏罂粟、矢车菊、香矢车菊等。

北京地区正常播种时间在8月25日至9月5日。华中地区可以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播种。华南地区可以在10月中下旬进行。

●多年生作一、二年生栽培的种类,有些也可以扦插繁殖,如金盏菊、半支莲。除了为保持品种特点,一般不采用此法。

(二)栽培要点

园林中一、二年生花卉的栽培有两层含义,一是直接在应用地栽植商品种苗,这时的栽培实质上是管理;另一种情况是从种子培育花苗,可以直接在应用地播种,也可以在花圃中先育苗,然后在应用地使用,这时的栽培包括育苗和管理。

播种育苗增加了育苗过程,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人员,但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育苗,有一定的主动性。直接在应用地播种,需要间苗,育苗管理不便,到达开花的时间也较长,难形成一定的图案,花期有时不一致,但简化了育苗步骤,景观自然,在自然环境和家庭庭院中栽种花卉时可以使用。为了获得整齐一致的花卉,常常采用在花圃中育苗的方式。直接使用商品苗,尤其是穴盘苗,方便,灵活,种苗有良好的根系生长较好,但受限于市场提供的种类。

1.商品苗的栽培

园林中栽培的一、二年生花卉,可以直接使用花卉生产市场提供的育成苗,直接栽植在应用位置。这类小苗目前主要在温室中采用穴盘(plug)育苗方式培育。移栽到应用地前,需要先整地。对土壤有益的整地,是秋季耕地深翻,在春季使用时再整地作床。

一、二年生花卉生长期短、根系浅,一般土壤耕翻20-30。m深即可;砂质壤土宜浅,黏质壤土宜深。新开垦的土地和多年使用的土地最好秋季深翻后施入有机肥;种植床土壤过于贫瘠或土质差,可将上层30-40cm客土或换成培养土。作床后进行定植,大多数花卉带土坨移植容易缓苗。

以后的管理主要是适时浇水、控制杂草、去残花。一些二年生花卉花后重剪,加强水肥管理,秋凉后还可以再次开花,如金鱼草、香雪球等。

2.观赏栽培也可以在露地从播种育苗开始

栽培过程:

一年生花卉:整地作床—播种—间苗—移苗—(摘心)—定植—同商品苗管理。

二年生花卉:整地作床—播种—间苗—移苗—越冬—移植—(摘心)—定植—同商品苗管理。●整地作床:同商品苗的栽培。

●播种:本站有详解

●间苗:出苗后,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留下茁壮的幼苗,去掉弱苗和徒长苗及杂苗。间苗可以扩大幼苗生长空间。

●移苗:可在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移苗是裸根移,要边移边浇水。以后移苗带土坨,2-3次后可定植。移苗会伤根,从而促使更多的须根发生;多次移苗的植株低矮茁壮,开花晚但花多而繁茂。

●摘心:摘除枝梢顶芽,促进分枝,使全株低矮、株丛紧凑。可以摘心的花卉,如一串红、荷兰菊、美女樱等。而一些花卉通常不摘心,如凤仙花、鸡冠花、三色堇、翠菊等。●二年生花卉越冬:不同地区越冬方式不同。北京地区可以在阳畦中过冬。在10月底至11月初,将播种苗以一定株行距定植或带小土坨囤在阳畦中。阳畦管理依天气而定,晴天9:00-16:00打开覆盖物;天冷可缩短打开时间;大风天仅打开两头通气;雪天不打开,并及时清扫覆盖物上的雪。现在也有用塑料膜覆盖过冬的,每天打开膜两端通风,管理同上;寒冷时还可以加覆盖物。但后一种温度较高,光线弱,管理不良时苗易徒长。

●移植:次年3月上中旬小苗出阳畦,一些花卉可以适当摘心。

●定檀:将移裁过的种苗最后种植在盆、钵等容器待应用,或依设计要求直接种植在应用地土壤中。

耐寒性差的种类要在温室中进行栽培,露地气温适宜时,移栽到室外或以盆钵的方式应用。2答:温度既影响花卉地理分布;

也影响各种花卉生长发育的每一过程和时期,种子发芽,生长,花芽分化发育,开花,结果各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

1.同一种花卉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年生花卉:种子萌芽在高温中进行,幼苗期温度较低,从幼苗到开花结实要求温度不断增高。二年生花卉:种子萌芽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幼苗期温度更低(通过春化作用),开花结实期,要求温度不断升高。

2.昼夜温差对花卉生长的影响;

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花卉在白天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制造较多的有机物,而在夜间使呼吸作用较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使有机物的积累较多,花卉生长较快。

一般热带花卉的昼夜温差为3-6℃,温带花卉为5-7℃,沙漠花卉为10℃或更高。

高温下进行花芽分化:

许多花卉的花芽分化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如花木类的杜鹃、山茶、梅花、桃花、樱花、紫藤等,球根花卉中的唐菖蒲、晚香玉、美人蕉(春植球根花卉,生长期)、郁金香、风信子(秋植球根花卉,休眠期)等250C以上。

3.温度高低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低温下花芽分化(200C以下):

许多原产温带中北部和各地的高山花卉,其花芽分化要求在20℃以下较凉爽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如:八仙花、卡特兰、石斛兰、金盏菊、雏菊等。

温度对叶色、花色影响(高温反青,花色变淡现象);

通常在高温下,花色会变淡(浅)。如落地生根属和蟹爪属的一些花卉。

骤然高低温对花卉有不良影响(加强耐热,抗寒能力锻炼)

5.温度对花卉的危害

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能出现:

① 在温室中,由于结构不合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聚光,灼伤植物。

② 阴生的阴性花卉在炎夏时暴露在强日照下,叶片出现灼伤。

③ 某些温带植物,在亚热带地区,由于不适应酷热,导致叶片灼伤枯黄。

灼伤 是指0℃以上的低温对花卉造成的伤害。它使花卉出现生理活动障碍,使细胞原生质的生命力降低,根的吸收能力衰退,出现嫩枝和叶片萎蔫等现象。

寒害 是指当气温降到或小于0℃时,造成植物细胞间隙结冰。如果气温回升快,细胞来不及吸取蒸发掉的水分,会造成植株脱水而干枯或死亡的现象。

3答:宿根花卉的繁殖要点:宿根花卉主要通过营养繁殖的方法来繁殖,包括分株和扦插,播种方法常用于培育新品种。

栽培要点:宿根花卉抗性较强,但幼苗仍需精心管理,成苗后则管理粗放。因为宿根花卉根系较深,且一次栽植多年生长,因此因深翻地40~50cm,多施基肥,尤其是有机肥,春季萌发前及秋末可再追肥。新栽植的蜘蛛应充分灌水,成活后则较耐旱。秋末剪去地上部分的枯枝落叶。不耐寒的种类采取适当的方法防寒越冬。

园林用途:宿根花卉种类繁多,生态类型多样,园林中可作花境、花坛、地被、种植钵,也有种类可作切花、干花及垂直绿化作用。

4答:春节期间,是中国花卉市场品种非常丰富的时候。这些花卉多数产于专业化温室,品质比较好。春节时,市民家里往往要买些花卉回家摆上烘托节日气氛,但往往是购买时花非常好,过一段时间,便“越养越糟”,失去了原有的鲜活品质,尤其是一些特别珍贵的花卉,这种情况比较突出。

据市园林局花卉养植专家介绍,要使春节购买的室内花卉生长好,必须掌握花卉的生态习性,掌握调整好家庭花卉生长所需光、水、肥、温度、湿度及病虫害防治。专家介绍了几种家庭花卉养护方法。

常见问题

大多数家庭都达不到温室的湿度,而原生热带的植物大多数喜欢潮湿的环境。在温室花卉可以整天接受通过遮阴网的阳光,使其不接受阳光直射,而家庭中常常是光线不足,或阳光曝晒。许多花卉都喜半阴环境,但冬天阳光太弱,因此可以让花卉充分接受阳光。大部分花卉适宜生长温度在15℃至20℃之间,温度过高,花开得快,也容易出问题。

在温室进行定期施肥和适度浇水,而且需要使用复合的适合各个生长阶段的肥料,在家庭则常常由于园艺知识不足,或者不施肥造成营养不良,或者一次性施肥过重,烧坏了花卉。尤其要注意,在花期可不施肥或施少量复合肥,“肥大”对开花不利。

花卉多喜欢中性或偏酸土壤,如果自来水呈碱性,长期浇水会使土壤变碱,也影响花卉质量。如果土壤粘重不透气,也影响根系的呼吸,甚至烂根。浇水基本掌握见湿见干,冬天蒸发量小,不要浇水过勤,水过大容易烂根,浇水前一定要用手接触一下盆土,这样可掌握土的干湿程度,避免盲目浇水。

春节花卉多数喜欢空气湿度大的环境,要在花卉周围多喷水以便增加空气湿度。尽量让花卉在向阳而且通风好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居室的温度最好不要低于5℃,也不要超过25℃。水大、空气湿度小和温度过高常常是花卉出问题的主要因素。

养护方法

球根类花卉:像水仙、西洋水仙、郁金香、风信子都属于应季花卉,花期很短,一般只有1周至2周时间,在居室内可放在阳光充足,温度较低地方,温度过高,使花开的快,缩短花期。兰花类花卉:像君子兰、大花蕙兰、蝴蝶兰、卡特兰、石斛兰等在自然界中生长在热带的树下,喜湿喜阴,忌阳光直射,在明亮的半阴处生长良好。因此在家庭中应多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在冬季可以让其接受柔和的阳光,以便其进行光合作用,增加营养。兰花类花卉易受蜗牛和介壳虫的影响,介壳虫可用牙刷刷落。以常见的君子兰为例,它原产于亚热带南非森林中,那里四季

温暖如春,平均气温最低不低于10℃,最高气温不超过22℃,君子兰喜生在温暖潮润、干湿适中的自然环境中,家庭也要创造类似的环境。君子兰喜欢柔和的光线,忌烈日曝晒,君子兰是肉质根,有一定的抗旱能力,浇水过大,会造成根系腐烂。君子兰盆土的含水量应以用手可捏成团、轻轻一按即松散的状态为宜。

竹芋类和蕨类植物:竹芋类植物如孔雀竹芋、紫背竹芋,蕨类植物如波士顿蕨,喜半阴、温热、湿度高而排水良好的环境,喜光线明亮,不耐强光直晒。

其他花卉

马蹄莲:好光、好水、好肥,喜土壤湿润、空气湿度大。

火鹤:也叫红掌,喜阴湿、温热和排水通畅的环境,介壳虫是其常见的虫害,要注意防治,用刷子刷就可以。

瓜叶菊:喜阳、喜湿、喜肥,但花期应减少施肥,浇水要干湿相宜,防止过干或过湿,低温时应控制浇水,稍润即可,要注意通风,否则,瓜叶菊易患白粉病或被蚜虫和红蜘蛛危害。大岩桐:喜温暖潮湿,好肥,忌阳光直射。仙客来喜阳光充足和冷凉、湿润的气候,10℃至20℃为适宜生长温度,怕高温。

比利时杜鹃:性喜冷凉、潮湿、酸性腐殖质土壤。

蟹爪兰: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生长适温为15℃至20℃,温度低于5℃则进入休眠状态。

蒲包花:喜温暖、凉爽、湿润而又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忌湿。

丽格海棠:喜温暖、湿润环境、半阴环境。

一品红:喜充足光照,要求排水好、通气好的疏松肥沃土壤,对水分要求严格,土壤湿度过大常会引起根部发病,进而导致落叶;土壤湿度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也要落叶。

金橘: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宜肥沃、排水良好、通气性佳的沙质土壤,不耐寒,忌干旱。观赏凤梨:喜高温、多湿、半阴环境。盆栽土宜用含腐殖质的沙性土壤,越冬温度应在10℃以上。5答:主要用于芳香专类园、庭院——

答:(1)香雪球:十字花科。主要观花。主要用于庭院、盆栽、地被。

(2)紫罗兰:十字花科。观花,主要用于庭院、盆花、切花。

(3)藿香类:唇形科。观叶、花,芳香,主要用于庭院、专类园栽培。

(4)薄荷类:唇形科。观叶、花,芳香,主要用于庭院、专类园栽培。

(5)月见草:柳叶菜科。观花,花期夏秋。主要用于庭院。

(6)风信子:百合科。观花,花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主要用于地被花卉、花境、岩石园、盆栽。

(7)百里香:唇形科。观叶、花。主要用于地被、专类园。

(8)罗勒类:唇形科。观叶、花,芳香,主要用于庭院、专类园栽培。

(9)香矢车菊:菊科。观叶、花,芳香,主要用于庭院、专类园栽培。

(10)薰衣草类:唇形科。观叶、花。主要用于专类园,盆栽等。

其他

唇形科——神香草、迷迭香、苏子类、马薄荷、芳香鼠尾草、牛至类、留兰香、鱼香草。菊科——甘菊、香叶万寿菊、西洋母菊。

紫草科——香水草、琉璃苣。

豆科——葫芦巴(香草)、香豌豆。

6答:(1)调节温度:增加温度,降低温度,利用高海拔山地,低温诱导

休眠,延缓生长。

(2)调节光照:短日照处理,长日照处理,颠倒昼夜处理,遮荫延长开花时间。

第二篇:2013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学习心得

如何更好地促进园林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城市规模以空前速度扩展,新城市也纷纷涌现我国是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作为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城市环境保护不力和对城市园林绿化重视不够,致使城市生态环境在这一进程过程中受到极大的破坏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渴望自然,要求建设“生态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是实现城市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1 城市的环境问题城市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因而每个人都希望居住在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爽、鸟语花香的地方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过渡膨胀,伴随而来的是垃圾、有害气体、噪音等的急剧产生或增多,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1.1 大气污染目前,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火车、飞机等产生大量的煤烟、粉尘、硫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1.2 水体污染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城市所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城市地面径流,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大量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河流,使河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变坏,尤其是饮用水水质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1.3 环境噪声随着城市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飞速发展,城市噪声来源增多,噪声分贝增大一般来讲,噪声在50dB以下,环境是安静的,而各种车辆造成的噪声一般都在80dB以上,有的达到180dB以上,造成人们心理紧张以致耳聋。1.4 热岛现象城市下垫面是一个人造的下垫面,人为的建筑物面积占绝对优势,植被相对较少,消耗于蒸腾的热量少;城市上空污染物质多,产生了保温作用,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市区风速较弱,热量的水平输送少;同时城市下垫面的热容量也较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城市内部的气温常比其他地方高,而出现热岛现象热岛现象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常带来一些消极影响。2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2.1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绿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对地球上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环境中,由于人口的增加,氧气消耗大,二氧化碳浓度高,这种平衡更需要绿色植物来维持。2.2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城市绿地对城市工业和交通所排放的大量污染气体有阻挡、吸收、滞留和过滤的作用据有关专家测定,每1hm2加拿大杨平均每年可吸收大气二氧化硫46kg,每1hm2胡桃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34kg,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具有净化空气能力。2.3 减弱噪声植物的叶与枝条轻而柔软能吸收声波,宽阔高大且浓密的树丛可以减弱噪音5dB-10dB;乔灌草结构带30m宽可降低噪音3dB-5dB。2.4 改善城市小气候城市绿林在酷热的夏季,其枝叶形成浓郁覆地,直接遮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而且也阻隔了来自地面、墙面和其他相邻物体的反射热同时, 城市绿化地段有强烈蒸散作用,它可消耗掉太阳辐射能量的60%-75%,因而能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高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在严寒多风的天气里,也能使温度降低较为缓和。2.5 美化城市环境城市园林绿化一般以乔灌草相结合配置这些花、草、树木不但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布局合理、设计美观的城市绿地不仅可改善城市环境,而且可美化城市,使人赏心悦目一年四季五颜六色的花,千姿百态的造型,均可为城市增添几分自然美。3 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恶化现实告诉人们自然界不可能无限度地承受侵害,人类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宣言,正式确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保证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自然的发展则必须优先保持自然生态,使开发建设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内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城市及城乡结合带自然资源的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稳定的人工自然生态群落,不断提高城市绿地定额指标,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4 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较前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重视程度的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多数中小城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和环境意识不高致使城市园林绿化投入不足,总体水平偏低。4.1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现状绿地定额指标低椐统计分析,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距国家规定的目前应达到的标准(人均公共绿地6.5m2以上,绿地覆盖率35%以上)还有一定差距而专家分析,城市植被覆盖率在35%以上时,才能对气候变化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所以,我国的绿化水平从总体上还不能满足城市生态要求。4.2 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4.3 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倾向性问题如重名贵品种轻一般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还有的城市不顾城市规模,不顾绿化布局,在草坪与广场建设上片面追求面积越大越好;不顾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冷漠乡土树种,盲目引进外地树种等。4.4 发展不平衡各城市之间、城市的区与区之间,城市中心城区、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绿化的发展不平衡。4.5 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还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

4.6 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是法制观念有待提高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无人问津;其次是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目前落后于城市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5 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措施

5.1 提高认识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力量薄弱,城市园林绿化基础差,居民绿化意识低下等,这些决定了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增强自觉性与责任感《城市绿化条例》第3条明确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中的单位和有劳动力的公民,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或者其他绿化义务”这些规定,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现在有不少城市开展“城市绿化年”、“建设园林城市”“城市绿化达标”等活动,使城市居民绿化意识迅速提高,把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环境的自觉行动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合理定位应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5.2 转变城市规划观念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已有了质的扩张,不仅是城市的点缀和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且被历史性地赋予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不应再向过去“见缝插绿”补窟窿和为应付规划用地指标将完全不能绿化的“废地”充实到绿地队伍中,而应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以普遍绿化为基础,努力扩大绿地面积;规划时既要注重城市中心地带,也要扩展市郊外围,体现绿色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5.3 遵守生态学原则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从生态学基础理论来研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就是如何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从而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遵守生态学原则,要求在园林绿化时注意其以下特性:。

5.3.1 公共性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求在整个城市的地域上,包括城区、郊区、近郊区、远

郊区,形成一个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为城市居民提供生产、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在总体上园林绿化是以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它所产生的净化空气、光合作用、调节气温、降温保湿、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避灾、美化环境、休息游憩、保护文物等综合功能,都属于非对抗性的,因为绿地或绿化带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具有同时供应使用价值的功能,在供应一个人使用的同时,还能供应其它许多人使用,而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大家同等使用,获得同样的使用价值,满足同样的生存、享用等需求。5.3.2 无界性生态园林从客观上打破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狭隘小圈子、小范围的概念,在范围上远远超过局限于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传统观念,它还涉及到社会单位绿化、城市郊区森林、农田林网、桑园茶园和果园等所有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实行城乡大环境一体化绿化建设,使绿化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形成“点、线、面、网、片”的生态园林体系,逐步向国土治理,使之“大地园林化”,使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人类环境工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体系。5.3.3 协调性生态园林绿化从微观的角度研究那些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如怎样利用植物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小气候,防尘、防风、减弱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土壤、水系,保护自然景观;如何使绿色植物为居民创造安静、舒适、优美、有益健康的环境;如何使绿色植物能显示季相变化,把建筑衬托得更美观;如何使生态景观、建筑景观、文化景观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等。5.3.4 多层次性城市中由于建筑面积大,可用于绿化面积少,如何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是我们着力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多层次的绿化空间是一个出路,应引起绿化设计者的重视多层次的绿化,一是要注意植物材料的多样性,要乔、灌、花、草、藤相结合,乡土树种和外来引进树种相结合,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喜光植物与耐阴植物相结合等,营造出多种类型植物混交的趋于自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二是要注意绿化空间结构多样性,除平面绿化外,还应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楼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向建筑索取绿色空间,将成为现代城市绿化的途径之一通过多层次绿化,形成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必将会大大提高叶面积指数,从而提高城市绿量,绿化的生态功能会在有限空间内达到明显增强。5.4 以法治绿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5.4.1 加强立法除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颁布有关城市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外,还应广泛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和城市居民,制定各种园林绿化管理公约和管理办法,使城市园林管理有法可依。

5.4.2 严格执法城市各级政府可与有关单位、部门、居民小区等签定绿化管理责任制和合同,并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达标评比竞赛活动,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可组织园林巡逻纠察队,加强对城市公共绿地的监督管理园林管理部门要与公安、林业、工商、城管、交通、建

筑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对毁坏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为要严肃查处。总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一方面,站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城市园林绿化事业 21世纪的城市,应该是高度园林化和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实现城市园林化、花园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篇: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知识更新作业2

1.简述小班的特征、划分原则及划分条件。

第1条 小班是森林调查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但不是一固定的林业区划单位。调查时,在现地根据地权、土地种类,林种、林分起源、树种组成、林龄、林相、郁闭度、林型或立地类型、地位级或立地指数级、坡度级、出材率等级等项因子的现状的差异,将林班划分为

若干小班。小班内部在自然生物特性和经济条件下,要求相同的经营措施。

第2条 地权不同,应划分小班。土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所有,只对已正式划定,现

地清楚,且具有法律上生效的证件的林区,才按地权划分小班。

第3条 土地种类不同,应划分小班。各类土地的划分标准如下:

㈠ 林业用地

1有林地

⑴ 天然林:郁闭度≥0.2的天然起源林分(包括天然竹林、经济林),或每公顷生长

稳定的目的树种株数已达到良好级,且均匀度在60%以上的林分。

⑵ 人工林:郁闭度≥0.2的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人工竹林、经济林),或人工造林3年后每公顷保存株数达到造林设计植树株数的80%以上(高原丘陵区)、90%以上(盆地边缘区),或85%以上(高山峡谷区和其它地区),且均匀度在60%以上,或飞播造林5~7年(天然林区7年,其余林区5年,下同)后每公顷保存2250株以上,生长稳定,分

布均匀的林分。

计算株数保存百分率时,可以相关数表中所列各树种造林设计植树株数区间的中值作标准。野外调查时,评定株数保存百分率,可按数表中所列株数的平均值作标准计算。

2疏林地

郁闭度为0.1的森林,或每公顷有生长稳定的天然更新目的树种株数已达到“中等级”,且郁闭度在0.2以下的林地,以及人工造林3~5年后单位面积保株数为合理造林株数的41%~79%(高原丘陵区)、41%~89%(盆地边缘区)、41%~84%(高山峡谷区和其它地区),且郁闭度不足0.2的林地,飞播造林5~7年后每亩保存70~149株的林地,且

郁闭度不足0.2的林地。竹林和经济林不划疏林地。

3灌木林地

⑴ 高山灌木林地:乔木界限以上,灌木覆盖率≥30%的灌木林地。

⑵ 一般灌木林地:乔木林界限以下,以经营灌木为目的(不包括经营灌木的经济林。经济林应划作有林地),或高原丘陵区坡度≥36°,其它林区坡度有专门的防护作用,且灌木覆盖度≥30%的灌木林地,以及因立地条件恶劣,虽系乔木树种,却生长成矮丛状或灌木

状,改造困难,郁闭度≥0.2的矮林地。

4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未满3~5年,按造林设计植树株数计算造林成活率≥80%(高原丘林区),85%以上(高山峡谷及其林区),90%以上(盆地边缘区)合理造林株数,或飞播造林未满 5~7 年,每亩成活70株以上,尚未郁闭(即郁闭度在0.2以下),但有成林希望的造林地。

5苗圃地:指固定苗圃地。

6无林地

⑴ 采伐迹地:不超过10年采伐后保留的活立木达不到疏林标准,且尚未更新的迹地。⑵ 火烧迹地:不超过10年火烧后残留的活立木达不到疏林标准,且尚未更新的林地。

⑶ 宜林地:

① 宜林荒地:适宜于发展林业,且灌木、竹丛覆盖度<30%的荒地或林中空地。

② 灌丛地:灌木覆盖度≥30%适宜于造林,不属于灌木林地的土地。

③ 竹丛地:竹丛覆盖度≥30%适宜于造林,不属于竹林或灌木林地的土地。

④ 宜林沙荒地:可以造林成活的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平坦沙地。

⑤ 停耕停牧造林地:已确定停耕停牧或经县级以上政府确定停耕停牧,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

⑷ 难造林地: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造林困难的土地。包括岩石裸露地、土层瘠薄(10cm以下)地、干旱、干热河谷地区的半荒漠化土地,以及高寒、高湿地。

㈡ 非林业用地

1农地:包括各种耕地、园地、轮休地和已经确定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长期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虽也长有相当数量的用材树或经济树实行农林混作,但其主要收入为农业,仍应划为农地。

2牧地:放牧地、割草地和已经确定用于发展牧业的土地。

3水域: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渠道等。

4未利用地:雪山、高山地、沼泽地、悬岩、沟壑、岩石裸露地等。

5其它用地:包括城乡建筑用地、工矿企业用地、交通用地、军事用地等。

第9条 林种不同,应划分小班。森林按其不同效益,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所有林业用地均应确定林种。各林种的划分标准如下:

㈠ 防护林:以防御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森林。防护林包括:

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水的小循环和防止河流、湖泊、水库

淤塞,以及保护居民点的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

要目的的森林。

防风固沙林:以降低风速,防止风蚀,固定沙地,保护农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

等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农田、牧场防护林:以保护农田、牧场减免自然灾害,改善农田、牧场生长环境,保

障农牧业的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护岸林:以防止岸坡被水冲刷崩塌,固定河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护路林:以保护铁路、公路免受风、沙、水、雪危害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2.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作用①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②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

③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

④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⑤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⑥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保护自然本底: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贮备物种: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开辟科研、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3.我国森林调查的种类有哪些?

4.答:一是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即一类调查),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以省、自治

区、直辖市和大林区为单位进行;是规划设计调查(即二类调查),由省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以县、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或其他部门所属林场为单位进行,以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区划、规划和基地造林规划等项需要;三是作业设计调查(即三类调查),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采伐设计而进行的调查。[1]

5.国家一类清查的方式、目的、总体及资源落实单位是什么?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与动态变化为目的,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以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是客观评价林业建设成就的重要手段.森林资源清查,实行统一标准、分类调查制度。一是全国性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由林业部组织,以省为单位进行

4.小班调查的内容及主要方法有哪些?

林班是永久性经营单位,是二类调查的资源统计单位。林班区划方法分为自然区划、人工区划和综合区划。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

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

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

小班划分方法

小班是准确标示到图上的基本区划单位,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 单位。小班划分宜采用自然区划方法。

6.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答:森林经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等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一般10年进行一次,经营水平高的地区或单位也可5年进行一次。两次二类调查的间隔期也称为经营管理期。依据二类调查所制定的经营方案属于中期计划。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主要任务:在调查的区域内,查清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状况,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或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检查。主要有三方面:①生产木材和林产品;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大气、调节气候、防止噪音、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繁殖提供场所等,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③为旅游、卫生保健提供良好环境。各国和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情况有所不同,对森林各种功能所需要的方面与程度也不尽相同。过去人们经营森林多以利用木材为主,森林的生态功能已愈来森林经营愈为人们所认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也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

第四篇: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更新知识作业(范文)

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更新知识作业?

(1)说明“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答: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系统工程将森林保护管理作为林业生态系统管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林业生态系统管理工程的一个子系统。由于在生产实践中,当有多种病虫害存在时,必须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因此,在对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工作进行研究、规划、设计、实施并达到优化,即应用高层次的综合概括,解决森林保护中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事物的复杂问题,将专业知识、系统思维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寻求最优解决方法。其一整套的科学方法和工程过程,就是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系统工程。

某一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可能对其他病虫害的发生起正或负的副作用,防治时不能各自为政,否则会顾此失彼。一些失败经验教训足以显示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些成功本身往往就孕育着后来的失败。例如:抗主要虫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会使某些次要害虫上升;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栽培方法的改进有时也会引起新的病虫害问题;垂直抗性品种的大面积单一化推广,导致相应有害生物新小种的流行和品种抗性丧失;药剂的大量连年使用加重了环境污染和造成了产品残毒;某些内吸药剂的连续使用导致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发展,而广谱长效药剂的过量使用则往往误伤天敌或益菌;推广防治某种有害生物的有效措施,却促进了其他某种有害生物的上升,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等等。这是由于过去人们在研究和应用防治技术时,往往只考虑防治措施对有害生物的作用。总之,只就有害生物治有害生物和只就防治论防治,而没有从生态学全局考虑整个系统的改变和演化。用上述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措施,或把事物规律仅归结于一因一果的机械思维方法,去指导错综复杂、动态多变的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问题,当然难以胜任。7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的综合治理概念,原是由于觉察到滥用化学防治的恶果而悟出的,至今则已发展到生态治理的高度。

森林有害生物系统管理工作不仅涉及生物学和生态学问题,而且涉及经济和社会问题;即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不仅是就森林有害生物管理进行森林有害生物管理,而且要考虑与上层系统和环境系统如何协调适应的问题。森林有害生物系统管理只有在技术上有效、经济上可行、环境上安全、生态上无害的,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和欢迎。因此,从应用方面看,需要在各个单科学科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森林有害生物系统管理科学。

森林保护系统工程是森林保护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既要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规律和防治技术,又要研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协调和实施,以及森林保护工作的管理优化。森林保护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林型、不同林分结构的林分内有害生物的发展规律、传播能力范围等,有害生物的种类、繁殖力、传播力、危害力等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不同的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和最优化处理筛选合理有效的预防和综合治理措施,控制有害生物不蔓延、危害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有害生物之间和防治措施之间的共性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即有害生物生态学的系统分析,是关于疫情监测、预测预报、经济阈值、防治指标、技术协调、效益评估和管理优化等研究的基础。(2)说明“林业有害生物系统管理中的主要管理事务”都有哪些?

答:林业有害生物系统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它不仅涉及一系列技术问题,而且包括许多管理事务。

1.加强宣传教育

森林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具有潜在危害性的灾害,发展到成片死树、毁林的严重程度之前,往往不易被人们察觉或重视。以往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许多地方长期被忽视和延误。因此,要把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宣传工作作为争取领导支持、群众拥护的重要前提来抓。应结合有害生物危害及防治实例,利用一切宣传工作,争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森林有害生物对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潜在威胁;宣传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宣传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条例。通过教育,使防治工作为社会各界、各级领导重视,列入议事日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搞好防治工作。

2.实行目标管理

为增强人们的管理意识,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真正当成一项林业生产任务落实到实处,把林业有害生物的目标管理作为森保系统工程中的主要环节。实践证明,实现目标管理是对各项防治工作实施宏观调控和有效制约的责任制形式,才能把防治任务真正落实到各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肩上,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也是调动广大防治干部和群众积极性,改善工作局面的重要手段。

2.1目标管理的指导思想

围绕深入林业改革,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林业活力的林业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阶段目标,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保护森林资源的配套措施,纳入整个林业生产目标管理体系,提出林业 有害生物防治的明确目标和责任制,通过组织实施逐步强化调控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防治能力,将林业有害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90年代初林业部曾对全国森防工作提出“八五”期末要达到“一降三提高”的四大目标,即:一降是把病虫害发生率降到9~6%,年平均0.18%中度以上发生面积控制在6%以下。三提高即防治率提高到60%,年平均提高5%;监测面积覆被率提高到60%,年平均提高7.5%;种苗产地检疫率提高到80%,年平均提高7.5%。也就是说森林病虫害发生率及其他危害程度要下降,森林病虫害防治率、监测覆被率、种苗产地检疫率要提高。同时,对重大森林病虫害林业部(国家林业局)还是实行目标管理。例如,松材线虫病在“八五”期末发生面积要缩小30%,防治率达100%;对应检疫的材料要实行全面检疫。“九五”期间又提出新要求,然而松材虫病的防治仍不十分理想。国家林业局就安徽省发生的松才虫病拨专款900万人民币,以保卫黄山,防治松材线虫。

2.2目标管理的组织管理形式

a、实行统一管理,分头组织实施。目标管理工作既要集中管理,又要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管理包括整体目标管理的指导和对各项指标和管理。国家林业局根据全国总目标和各省(市、地)的实际情况,将指标分别下达了各省(市、区)的实际情况,将指标分别下达了各省(市、区),在逐级分解下达的项指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都应根据总的原则,研究制定具体方法,认真组织实施。

b、实行管理的责任制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通过签订责任状,把病虫害防治工作指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

c、建立考评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考评工作中,都要把森林病有害防治工作作为考核指标。这一规定旨在把森林病虫害管理指标逐步纳入整个林业指标体系,是调整和理顺防治和营林生产协调关系的重要一环。

d、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逐步形成与目标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指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这是目标管理的关键。科学与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是保证目标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这样才能防止目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扎扎实实地完成各项防治指标,使防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3、注重监测与防治

对森林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的监测和预防,可以及时发现有害生物发发源地,准确、全面地掌握有害生物发生流行的时空动态,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提供有关的森林有害生物生态学依据。

有害生物监测和预防工作,应根据各地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状况和基层护林人员的分布情况,研究建立有害生物调查测报技术规范和管理模式。首先要建立由测报员和护林员组成的病情林间调查队伍,按规定的调查时间、项目范围,定期的调查和报告病虫害发生情况,形成有害生物发生的信息网。然后根据有害生物分布情况,在有代表性的林地设立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监测点,固定专职人员对有害生物进行系统调查,在获得有关调查资料及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害生物流行的时间和空间动态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以数理分析或系统分析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建立测报模型和模拟模型,及时准确地测报出有害生物发生期、发生量及发生范围,并进一步做出有害生物损失估计和确定防治指标,使防治工作做到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

为提高测报工作质量,必须及时对有关测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可采取举报培训班等方式给测报人员讲授有害生物监测、预测的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并指导现场实习,使他们打好基础,不断提高测报的准确性。

4、做出科学决策

在森林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确定防治指标的基础上,及时对有害生物是否要防治、何时何地防治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防治做出科学决策,这是有害生物管理工作的关键。对任何一种森林有害生物应研制基础策略和对策,这是有害生物管理工作的关键。对任何一种森林有害生物,在研制其治理策略和对策时都应遵循IPM 和SPMF(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学,并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森保方针。

a、要有生态学的整体观念,把有害生物治理看作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治理活动都应紧密围绕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的森林生态系。具体地说,应当彻底改变单纯依赖或过分强调化学防治的不良局面,使之逐步向生物控制技术方面转移,要最大限度地选用对生物控制有利的各种技术,如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合理利用树种、品种的抗病性;苗圃实施轮作制,林间套种豆类或其他有益作物;利用拮抗菌或弱毒菌株进行生物防治等。即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也要以生态、生理选择方式,并根据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注意防止或渐少环境污染。

b、要强调“预防为主”,防是治本,治是治表。因此,要把有害生物预防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在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不间断地采用各种配套措施,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特别要注意防止国外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防止国外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国内的传播蔓延,防止当地主要有害生物的爆发和非主要有害生物的突发。c、要注意各项防治技术的合理性和综合性。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方法一般可分为植物检疫、林业技术措施、选育抗病树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对防治某些有害生物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又不是万能的。因些,可根据有害生物特点和有关条件进行综合防治。即,以林业技术措施为基础,把各种有效方法有机地联合在一起,相互协调,彼此补充,以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d、要有经济学观点,对危害很小的有害生物也加以防治,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很大浪费;相反,对有害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当试图防治时,有害生物已发展到经济不能允许的水平。这两种错误都必须避免。决策时应权衡由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防治所需要和收益情况等得失关系。当有获得时才进行防治。因此,要认真研究有害生物损失、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等经济管理问题。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其它有害生物特点及自然地理情况、森林结构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的具体分析,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案。

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在许多领域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辅助决策技术包括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LS)、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XS)和专家支持系统(EXSS)。其中,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在我国森林有害生物管理中已得到了应用。例如,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对落叶松落叶病进行管理,可预报当年和来年的病情、发生面积,确定防治面积,预防防治效益。

5、实施治理方案

做出决策以后,应及时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对人力、资金、药械和交通工具等作充分准备,然后抓住时机,按综合防治方案的具体内容及方法、步骤,认真开展实践活动。为保证有害生物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和落实。另外研究实行一定形式的责任承包制和奖罚制度。

6、说价综合效益

进行森林有害生物管理系统工程,目的在于将森林有害生物达到可持续控制。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发展林业生产,造福于人类。为此,应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所需获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做出客观的评价,总结经验,以利今后的防治工作。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防治效果如何:一般根据处理区与对照区病情指数或发病率的差异计算。

b、经济效益如何:可通过设立标准地及每木调查,比较综合治理后林分与对应的未防治林分生长差异,从而计算出经济效益。

c、采用的各种方法是否有效,配合是否得当及森林生态系内外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d、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社会安全与稳定等方面取得的间接效益如何。

7、重视科学研究

森林病虫害管理是一个科学体系,由学科研究、技术研究和管理研究三部分组成。学科研究涉及林学基础、森林病虫害专业等门类。技术研究包括防治技术、管理策略和效益。学科研究和技术研究中的防治部分构成森林极害生物理论科学,管理研究由系统工程学、社会经济学、森林有害生物管理软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如DSS)相互联系构成。它与技术研究中的策略、效益部分构成森林有害生物管理软科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森林有害生物管理系统水平,应当组织科研、教学、生产部门的科技力量,紧密结合当地防治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实际,在有害生物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技术、综合防治技术以及软科学管理决策技术和社会经济学等方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对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在森林有害生物管理系统中大力推广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3)以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为例,解释森林病害测报技术?

答: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又称落叶松叶斑病,褐斑病,落叶病。在我省的海伦市、绥棱县、庆安县都有发生。

[为害树种及症状] 本病为害多种落叶松,如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朝鲜落叶松等。

本病先是在叶尖端或中部出现2-3个黄色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为红褐色段斑,后在斑上生小黑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严重时全叶变褐,整个树象火烧一样,到8月中下旬即大量落叶,大约比正常树木提前30-•50天。若连续几年患病便严重地影响树木生长,落地的针叶当年生长小黑点,这是病菌的子囊腔。

[病原] 本病是子囊菌纲座囊菌目的日本落叶松球腔囊[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 k.Ito et k.Sato]引起的。本菌只有性孢子和子囊孢子。落地病叶翌年5月出现子囊壳,近球形,壳壁黑色;子囊棒状或圆筒形,子囊孢子双胞椭圆形;性孢子单胞,无色,知事短杆状。[发病规律] 病菌在当年病叶中进行有性配合形成双菌核菌丝,随病叶落地过冬。落叶开始放散,6月下旬至7月上旬子囊孢子入散达最高峰。子囊孢子落到落叶松叶上,萌发后由气孔侵入,过数日后叶显病斑逐渐变红褐色。8月中、下旬叶开始脱落。

放叶后气温在20 ℃ 空气湿度达75%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帮气温低湿度大降雨多的年份发病早而且重。

林中小径木发病重,20年生以上林龄病害轻,抚育的较未抚育的林木轻,混交林较纯林轻。

就测报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测报,中期测报,长期测报。

(1)短期测报:一般仅测报几天至10多天的虫期动态。根据害虫的前一虫期推测下一虫期的发生期和数量,作为当前防治的依据。

(2)中期测报: 一般都是跨世代的,即根据前一虫期推测下一虫期的发生动态,作为下一代的部署依据。期限往往在一个月以上。

(3)长期测报:是对两个世代以后的虫情测报,在期限上一般达数月,甚至跨年。

就预测预报内容来分,可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分布蔓延预测(1)发生期预测:是指昆虫某一虫态出现时间的预测。发生期预测在害虫防治上很重要。

(2)发生量预测:就是预测未来害虫数量的变化。

(3)分布蔓延预测: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及适生环境指标,结合气象等生态因子数据。预测可能分布蔓延范围。就是预测分布区和发生面积。

预测预报方法

(1)期距法: 各虫态出现的时间距离,简称期距。即昆虫有前一个虫态发育到后一个虫态,或前一个世代发育到后一个世代经历的时间天数。

(2)物候法:就是根据自然界的生物中,某些物种对于同一地区内的综合外界环境条件有相同的时间性反应。

(3)积温法:就是利用有效积温法进行测报的方法。(4)气候图法:可用于害虫的分布预测和数量预测。

(5)形态指标法: 根据生物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统一的原理,外界环境条件对昆虫的有利或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形态和生理状态上。因此可以利用害虫的形态和生理状态作为指标来预测害虫未来数量的多少。

(6)种群数量估计法: 一般来说,生命表可定义为式与年龄和发育阶段有联系的种群特定年龄或时间的死亡和生存的记载。

针对落叶松落叶病测报技术

(一)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落叶松人工中、幼龄林。

(二)病情线路踏查:于8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样株上的针叶有无病斑及有无落叶现象,将踏查结果填入表2。(三)标准地病害等级调查

于8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按落叶松落叶病发病分级标准逐样株调查、记载样株发病等级,将结果填入表3。落叶松落叶病分级标准表

病害等级 代表数值 分级标准

Ⅰ 0 叶色正常,无发病叶

Ⅱ 1 树冠1/4以下针叶变黄

Ⅲ 2 树冠1/4—1/2针叶变黄

Ⅳ 3 树冠1/2—3/4针叶变黄

Ⅴ 4 树冠整株针叶变黄

早落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其最适温湿度条件为:温度:18.5-21.5℃;相对湿度:76%-88%。2.该病对落叶松材积生长的影响较大,当病性指数49以上时,发病区年每公顷材积损失为1.7001m↑3。病情指数控制在30以下时,每公顷年材积损失仅达0.624m↑3。从生产实际出发,病性指数30以下时可不防,故病情指数40可作为早落病的防治指标。3.早落病孢子飞散与6、7月份降雨关系密切,故可根据当地气象站5月份发布的6、7、8月份的长期预报,绘制生物气候图来预测当年病情.其预报概括率达91.7%。根据历年气象资料,采用符号法筛选出7月份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极高温建立了多元回归预测模式,其模式为:Y-22.42+0.167X↓1-0.190X↓2+1.407X↓a经多年的预报实践证明,符合实际情况,其预报准确率在95%以上。

4、树高林密的人工林中,采用烟剂防病是个好办法,并筛选出百菌清等一系列烟剂,又确定了合理的防治时机。

(4)解释“无公害防治的技术体系”?

答: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由以抚育管理为主的营林措施、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调控措施、以物理防治为主的辅助措施和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组成。

一、以抚育管理为主的营林措施

通过以生境调节为主的营林措施,建立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改善天敌栖息环境,增强生态系统对有害生物的整体控制能力。因此,这类措施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治本措施。

二、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调控措施

由于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毒、环境兼容性好、不杀伤天敌昆虫、选择性强、对生态影响小、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特点,作为重要的调控措施已成为无公害防治中优先采用的方法,以成为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的主导措施。

三、以物理防治为主的辅助措施

物理防治虽然一般没有污染,对环境相对安全,但目前可在生产上使用的方法不是很多,因此,只能作为无公害防治体系中的一类辅助措施。

四、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

无公害防治要求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施药技术。化学防治作为应急措施一般只在有害生物突发期、高发期实施。

无公害防治的概念比较宽泛,过去主要在农业上用得多(如苹果病虫害无公害技术、枣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等),最近几年我们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也引入了此概念。无公害防治技术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病虫防治中的界定是有差异的。为此,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十一五”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的通知(林造发[2006]13号)对其做了界定。现附后,供参考。感谢你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关注!

无公害防治指对人、畜、禽、鱼及其他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与环境危害较轻的防治措施。包括:(1)生物措施(病原微生物制剂、天敌昆虫、益鸟益兽等);(2)物理措施(灯诱、地箭、灭鼠雷等);(3)人工措施(捕捉、砸卵、草把诱捕、诱饵木、虫源木清理等)(4)仿生制剂防治(灭幼脲类等);(5)部分化学防治(以非国家明令禁用农药为主剂的毒绳、毒环、毒签、树干注药、局部熏蒸等);(6)植物源农药防治(烟参碱类等);(7)其它防治(性引诱剂、植物源引诱剂、阿维菌素等

(5)阐述樟子松上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

答:樟子松主要病虫害有樟子松红斑病、樟子松枯梢病、樟子松松沫蝉、松梢螟等,林分继续衰退后还会出现小蠧虫等次期害虫。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林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如遇春季干旱等诱发因素就会爆发枯梢病,导致树势急剧下降,造成大面积枯萎死亡。

对其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是:避免营造樟子松纯林;对现有的樟子松纯林开展卫生伐和修枝处理,伐除病树,剪去病枝,然后尽量进行改造,补栽落叶松、红松、云杉、栎树、椴树等其他树种;但在其他树种仍无法生存的土地上仍要造樟子松,到近40年生有可能衰退时也以成材,可及时伐除作为用材利用。

第五篇:2.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作业doc知识更新

1.产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弱的林分称为低产林。论述造成人工低产林可能的原因;

造成人工低产林可能的原因是低价值林分是产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弱 1)林业生产粗放,科技含量低使人工产量低 粗放经营外,形成大量中低产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分密度过大。现在采用人工栽培品种都很速生,通常采用的株行距对人工树种生长空间很快就不够用了,林木因缺乏生长空间衰退,随林龄增长,对生长的限制越来越明显,加上粗放经营,结果形成大量中低产林分。过密会引起个体生长普遍衰退,群体的光合产量不再增长,而呼吸消耗却增强,造成总产量下降。过密会引起个体生长普遍衰退,群体的光合产量不再增长,而呼吸消耗却增强,造成总产量下降。

2)人工树种结构不合理,没有适地适树,营造林难度不断加大,对技术的需求不但增加,造成森林资源质量差。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满足树种需求,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3)生态功能弱,生态功能弱主要来自土壤肥力较低,难以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通过采伐更新、树种更替、森林抚育、复壮改造、综合改造、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改善林分结构等方式,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进行改造 2.论述人工林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途径;

1)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树木的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要实现这些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良种壮苗。而且良种壮苗要经过精心的栽植才能实现目的。

2)林分结构的调控:林分结构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品质,林分结构的调控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良好的结构是林分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为了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生产上采取的措施是密度控制、合理混交。

3)立地的选择和调控: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培育森林,因此需要对造林地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改善树木生长的小环境,使树木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下。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措施有适地适树、整地、抚育保护。

综上所述,对于用材林造林为了达到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的目的,通常采取以下六项措施。即: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精心栽植、细致整地、抚育保护。3.试论述起苗后到栽植过程中对苗木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环节;

起苗是培育苗木的最后一关。起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苗木及造林和建园的质量、特别是对苗木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栽植后的成活率、生长和结果。在起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苗木枝条健壮,成熟度好,芽饱满;根系健全,须根多;无病虫害。苗高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1)、修剪:将苗木的病残枝、细弱枝、过密枝及无效萌蘖剪除,减少苗木水分蒸腾,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剪截口处涂蜡或用薄膜包扎,以防水分蒸发和病菌侵入。

2)、根系处理:将新植苗木的病残根、细弱根剪除,有利于苗木栽植后重发新根。对于一些不利成活的苗木,可浸入生根粉配成的溶液中,促进苗木生根,提高成活率。

养护管理

(1)保水:新移植大树由于根系受损,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所以保证水分充足是确保树木成活的关键。除适时浇水外,还应据树种和天气情况进行喷水雾保湿或树干包裹。

(2)防病虫害:新植树木的抗病虫能力差,所以要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随时观察,适时采取预防措施。

(3)排水:大树移植后,据树种不同,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如法桐喜湿润土壤,而雪松忌低洼湿涝和地下水位过高,故法桐移植后应适当多浇水,雪松雨季注意及时排水。

(4)夏防日灼冬防寒:北方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珍贵树种移栽后应喷水雾降温,必要时应做遮荫伞。冬季气温偏低,为确保新植大树成活,常采用草绳绕干、设风障等方法防寒。

有些不耐移栽的植物或者比较大的植物或者远距离运输,尽量不损伤根系,根系上一定要带潮湿的土球,大些更好。并用其他材质包裹缠紧防止松散,如塑料薄膜,尼龙布,草帘子草包等包裹。有些相对耐移栽的植物 保持根系潮湿,不带或者少带土球都可以的,长途运输要尽量保持其根系潮湿,不脱水。在根系上可以喷淋些水或者用草帘子草包等包裹。在移栽前几天充分浇足水,在移栽的前一天不要浇。对于一些小的近距离运输的耐移栽的花卉,只要把它的根系放在泥浆中滚一下均匀的粘上泥浆就好了。

4.简述植苗造林过程中影响苗木成活的因素;

植苗造林又称为栽植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1)、苗木的活力:

苗木活力受遗传品质、苗木质量和含水量的影响。苗木从圃地以裸根的形式起出后,水分状况的变化: ⑴、起苗时根系损伤,细根、菌根破坏,吸水功能下降。

⑵、地上、地下部分水分蒸腾与蒸发,根系不能吸水-水分失衡。因此需要做好起苗、根系防护工作,强调苗木的假植与储藏。2)、造林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

土壤水分适中、温度适宜,是苗木根系恢复的关键――选择适宜的造林时间是关键。3)、种植技术

⑴、根系舒展,与土壤密接,避免窝根与空隙。

⑵、深度适宜,超过原土痕。深栽虽然能保证水分,但温度较低。

5、试从林分中林木个体间竞争角度,分析人工林抚育间伐的必要性。

答:由森林形成开始,至成熟为止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内,森林与环境之间、不同林木个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①幼龄林时期(Juvenile stage,森林形成时期):从栽植到林分郁闭。幼树散生,幼树树冠尚未相互交接,个体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弱;非目的树种、灌木、杂草的竞争对幼树构成严重的威胁。

②壮龄林时期(Fast growing stage,森林速生时期):幼林经过对环境的适应和生长,树冠相互交接,形成森林环境,进入森林速生时期。高生长加快,并逐渐达到最大;林分高度郁闭,林下光照变弱,植被种类逐渐减少;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激烈,产生明显的生长差异,林木分化明显。

③中龄林时期(森林成长时期):森林高生长开始变缓,直径生长加快,并逐渐达到最大。林木树冠生长迅速,叶面积迅速扩展;胸径和材积生长旺盛,高生长放慢;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激烈。

④近熟林时期:林木开始结实,直径和材积生长趋于缓慢。林冠保持郁闭,个体间的竞争明显减弱;林木生长和林分外观表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⑤成熟林时期:大量结实阶段,胸径和材积生长非常缓慢。林冠逐渐疏开,林木间的竞争几乎消失;林木在生物学和工艺方面达到成熟。

⑥过熟林时期:结实能力和种子质量显著下降,生长停滞,自然衰老。出现枯梢/心腐等生理衰老症状;易于感染病虫害。

从上面可以看出:人工林自郁闭后至成熟前这段时间(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和近熟林时期),林分郁闭度越来越大,林下光照变弱, 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激烈,产生明显的生长差异,林木直径和材积生长趋于缓慢。林木自然分化严重,树冠相互挤压,根系相互盘结,林木开始出现自然稀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合理进行抚育间伐。①抚育间伐可以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人工林虽然按经济要求和树木的特性配置密度,分布均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单株林木的营养空间缩小,并感到不足,及时抚育间伐,保持该年龄阶段的合理密度,为留存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与此同时,可加速林下枯落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从而给林木创造较好的生长条件。②抚育间伐可以长机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由于抚育采伐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地下根系提高了活性,能更好地吸收养分与水分。树冠能得到舒展,产生适中的冠幅和叶面积,从而使林木得到较好的生长量。尤其径生长随密度的降低而明显提高,这就可以大大缩短林木培育期限,早日达到工艺成熟规格要求。③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木质量。④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⑤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等。

因此适时对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是十分必要的。

6.试分析您所在省区或市县自然资源条件特点,分析优势与劣势,指出应优先发展的林种,说明采用的主要树种(从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四方面论述)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总面积45.46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6位。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东部为三江平原,西部为松嫩平原,北部是大、小兴安岭山地,南部是长白山地(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全省有林地面积1895万公顷,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1/1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1.9%。全省现有草地433万公顷,其中集中连片、宜牧优质草原有187万公顷,是我国10个拥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现查明有各种矿产资源131种,水资源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三大湖泊及星罗棋布的泡沼,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高等植物183科,2200多种,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边疆,位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5′~53°33′.总面积约45.4万km2(不包括由黑龙江省管辖的内蒙古自治区加松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3%.黑龙江省地貌类型复杂多山,形态类型多样,有中山(海拔高度1000m以上,相对高度在400~500m之间),低山(海拔高度为500~1000m,相对高度为200~400m),丘陵(海拔高度为300~500m,相对高度在200m以下),台地平原等.黑龙江北部是季风寒温带,南部是季风温带,北部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为1300~1600℃,南部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为1600~2900℃.极端最高地面温度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极端最低地面温度出现在1月中旬,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兴安岭地区-55℃左右.极端最低值出现在额木尔山的樟岭,为-59.7℃,伊勒呼里山南,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为-54~-45℃,平原地区为-44~-40℃,南部地区为-37℃以上.本省北部年辐射总量为405.99kJ/cm2;中,东部为460.41kJ/cm2;西南部年辐射总量为502.26kJ/cm2.全省年降雨量450~700mm之间,平均降雪量50mm.分布于全省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森林土壤的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等;草原土壤的黑钙土,黑土等.与地带性土壤呈复区存在的非地带性土壤有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碱土,冲积土等.黑龙江省有种子植物约2400多种,乔,灌木共有41科92属332种88变种36变型.森林植物区系包括北部寒温带,东部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该省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树种有水曲柳,核桃楸,黄檗,紫椴,大青杨,山杨,以及槭属,榆属等乔木阔叶树种与丁香,忍冬,蔷薇等多种多样的灌木.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300~900m之间,是以红松为主与多种阔叶树混交的林带,本带内针叶树种除红松,长白落叶松外,尚有鱼鳞云杉,沙冷杉,红皮云杉等.阔叶树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紫椴,水曲柳,胡桃楸,枫桦,蒙古栎,春榆,裂叶榆等。森林按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以下5个林种: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其他防护林等;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一般用材林;

(3)经济林: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他副特产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林种优先级

当某地块同时满足一个以上林种划分条件时,应根据先生态公益林、后商品林的原则区划。商品林按适地适树原则确定。公益林按以下优先顺序确定:

国防林、自然保护区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母树林、实验林、护岸林、护路林、防火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黑龙江省主要的属国家珍稀保护的树种有黄菠萝、红松、樟子松、兴凯湖松、东北红豆杉、水曲柳、蒙古栎、核桃楸、钻天柳、山槐十种。东北红豆杉在本省境内分布极少,主要集中在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山区,其提取物紫杉醇是治疗癌症的特效药物。

主要乔木用材树种有红松、落叶松、冷杉、云杉、山杨、白桦、紫椴、康椴等。1)、大兴安岭全区虽有少量中山,但以低山丘陵为主,相对高差不大同,因此,土壤垂直分布比较简单,只在少数1000米以上的中等高度的山上,并相对高差较大处显示出垂直地带性,地势平缓。结冰期长,除水较少,因而,土壤冲刷侵蚀较差。岩性多酸性岩,加之植物凋落物以松叶为主,分解不完全,大部分土壤偏酸,沟谷宽阔,多生塔头苔草,流水不畅,冻土发达,不透适水,沟谷及缓坡多沼泽土分布由于气温低,腐殖质分解缓慢。虽植物凋落物多,但土壤肥力并不多。土壤由于土湿度过低。有机质分解不良,地表水湿,有效肥力低。绝大多数适宜于树木生长。尤其是在各种棕色针叶林土上适宜于落叶松的生长。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甜杨、朝鲜柳、杨树 2)、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夏季温热而暂短。,主要树种有红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鱼鳞松、樟子松、长白松、赤松、红皮云杉、冷杉、白烨、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紫椴、糠慑、蒙古栋、械树、黄榆、杨树

下载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知识更新作业题园林专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知识更新作业题园林专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 东北林业大学 知识更新 作业全2篇

    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 (1)简述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内容。 )简述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内容。 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风、云、雨、雪、雾、霜、露、寒、......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园林专业答案完整版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园林专业习题及答案 1、荷花的观赏特性及应用要点有哪些? 答:多年生,球根,挺水花卉。荷花为温带、亚热带广布种,中国从华南到东北都有野生分布与栽培......

    2013年知识更新培训东北林大园林专业作业

    作业内容:1、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学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城市中太阳辐射的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带来的后果有哪些? 4、植物对低温危害的形态适......

    东北林业大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专业培训教学团队

    东北林业大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专业培训教学团队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池玉杰:女,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病理学博士,中国林科院林业工程学科博士后。......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知识更新作业1(五篇范文)

    1. 什么是森林资源?简述森林资源的组成。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

    2013年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园林中级专业二答案

    1、什么是著作权?公益性广告的广告词有无著作权? 答:著作权是指作者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和。此项权利具有排他性,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非经著作权人......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学习党的十八大,喜看家乡新变化 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五班 报 告 人:梁辰 学号:20123043 2013年1月22日 这是我大学......

    2012 东北林业大学 知识更新 公需 答案(含五篇)

    1、简述TRIZ理论的定义、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学习本门课程有哪些好处? 定义: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Altshuller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