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儿英语启蒙教育 智力与语言开发的活力剂
绿光教育
少儿英语启蒙教育 智力与语言开发的活力剂
不少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已关注到对孩子英语启蒙培养要有科学性。其中母语式英语启蒙学习的理念已经普遍被家长们认可。那家长们如何具体运用母语式教学进行少儿英语启蒙呢?绿光教育专家李老师为您出谋划策:
首先母语式英语启蒙的核心是语言环境。虽然在国内要做营造纯正、全天的英语语言环境是很难得,毕竟对孩子而言,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对它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少儿语言的学习还是应以汉语为主,在幼儿阶段,英语的学习只是作为对智力和语言开发的一项活力剂。
好了,言归正传,如何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呢?绿光教育建议0-3 岁孩子学英语,主要是从听力入手。换言之,在少儿英语启蒙之初,围绕“耳朵听”展开效果更好。
1:韵律节奏
幼儿的韵律节奏训练是英语国家语感训练的最重要一环。韵律朗朗上口的英文早教资源选择很多,孩子们在学龄前家长可以让孩子们爱上儿歌童谣,到中班、大班的时候,孩子们开始正式学习发音、词汇与语法知识,开始学习自主阅读,老师再将更具知识性的韵律节奏的训练素材融入到孩子的学习材料中去。在经历的语言环境的熏陶,在孩子正式学习时便会轻松许多。
各位家长也不需要过渡纠结在幼儿早教时采取怎样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轻松、快乐、高效地进行英语启蒙,按照母语的方式学习,培养孩子的后劲和内在动力,而不必急于在童年期看到什么样的英语成果。
2:听读朗读
家长、老师读英语素材给孩子听,或让孩子跟读,不要求孩子认字——这就是听读和朗读。在北美,孩子的听力训练从0岁就开始了,因为阅读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培养互动亲密的关系和孩子听的习惯。在孩子幼儿时期,家长与老师的朗读或让孩子跟着听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
许多家长问我,培养怎样有效的对孩子进行朗读听读训练?事实上,在幼儿英语启蒙初期,如果能抓好儿歌、童谣、动画片的语音输入,同时配合亲子阅读,那么孩子的英语启蒙便很容易上轨道,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对听到的内容进行吸收与输出,只要这个过程是互动的,一步一个脚印,一般幼儿真正拥有吸收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总是在中班、大班之后的,因此在这之前,营造出环境即可。
绿光教育专注青少年教育,深知如何最有效的让孩子学习英语,爱上英语,而对对幼儿英语启蒙早教问题,绿光更赞成家长与孩子不要将早教英语看得那么重要,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在孩子学习中,它更像是一种载体,不仅能帮助孩子开阔视野、了解文化,更锻炼思维能力,它也可以是孩子自身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若干年后,幼儿式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看上去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英语启蒙过程中所获得的思维能力会伴随终生。这才是我们英语启蒙的核心价值所在。
文章由绿光教育整理,转载请注明
第二篇:《智力七巧板》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说明
盛 泽 第 三 中 学
《智力七巧板》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说明
开发背景和过程说明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它是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我们的课程的设置,本着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学校科技教育传统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了适合我校特点的校本课程。2005年,我校开发了基于科技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5本:《科技创新:小小发明家》、《FLASH动画制作》、《电子制作》、《智力七巧板》和《陶艺》。
这些课程中的《智力七巧板》是沈彬老师多年辅导科技兴趣小组中的教学设计或经验总结。2005年春季,我校组队参加了吴江市第一届七巧板比赛,我校获得了1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这大大激发学校开发七巧板培训方面校本课程的积极性。2006年初,学校把沈彬老师在七巧板辅导中的教案进行完善,编辑成了简易的校本教材,并把它设置为初一年级的必修课程。
2006年,在市教研室朱琴老师的指导下,我校申报了省级子课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更深刻,完善工作更有序、更深入。2007年,学校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请沈彬和张隽两位老师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融进了其他教师的辅导经验,进一步完善这本教材——《智力七巧板》。教材内容编写说明
2007年,我校在完善原有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智力七巧板》这一校本课程。本教材共有八个章节::认识七巧板、按样拼图、按图分解、按题拼图、观察创造、举一反三、一图多拼、自由创造。内容安排是根据学生思维规律逐步加深,每一章节的结构设置也是根据内容在统一的基础上有变化。
教材使用情况说明
本教材使用范围:初一年级。使用时间:一学年。
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每学年安排32课时左右,每个活动章节3-4课时。教师可根据本校情况、学生实际,对教材顺序、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
在时间的安排上,根据需要做到分散和相对集中相结合,根据初一年级安排的总课时数,分配到若干个星期中。每周一节课是用来解决技术难题,有时把校本课程跟数学整合在一起。平时的训练,不少是学生在课余完成的。正是学校把《智力七巧板》设置为初一年级的必修课,所以最近几年我校学生在吴江市七巧板比赛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教材使用制度保障说明
成立领导机构。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成立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抓好教师培训。开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价。
建立分层分项管理、检查、评估制度,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工作。根据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安排实施、检查等工作。
教材使用效果说明
《智力七巧板》作为初一年级的必修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视野,更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在编写、完善、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也得到相应提高。特别是这本教材与学校科技教育有机渗透,丰富了我校科技教育的内涵。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的七巧板比赛中,成绩显著。比如,我校组队参加了吴江市四届七巧板比赛,我校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其中,获得了3
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奖状见附件)
第三篇:《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东长小学“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
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我校紧紧围绕南府教发[2012]1号文件“2012年南关区教育工作要点”的精神和“南关区中小学国学经典进校园系列德育活动实施方案”,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对“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课程进行开发与研究,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一 课题名称
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
二 课题提出
(一)国学经典传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和谐思想。如果将这些蕴藏在古代汉语文化中的关于人生哲学、关于生命成长的论述,加以系统化的挖掘整理和体系的重构,其意义是巨大的。
(二)如何让中国书法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如何对现行的中国书法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致力于开发一套适合于国学启蒙教育与中国书法相结合的课程势在必行。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编写教材:尝试精选国学经典做成字帖,内容上删除国学经典中封建愚民思想的内容,以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结合书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诵 1
读、描写,完成情绪表达的过程,并与内容产生共鸣,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年级《三字经》与基本笔画相结合二年级《弟子规》与偏旁部首相结合三年级《千字文》与偏旁部首相结合四年级《道德经》与间架结构相结合五年级《增广贤文》与间架结构相结合六年级《论语》与间架结构相结合建构教学体系: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综合设计义务教育阶段书法课的经典内容与书法教学内容。强调孩子们写字习惯的养成,对书法艺术感情的培养,在孩子们度过沉默期以后再进行书法技法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过程,以描摹过程为基础过程,要求所有的孩子完成,把进一步的临写与创作作为提高内容,不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完成。
规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用心诵读、描写,体会古文经典与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放松紧张情绪。在书写过程中感知传统文明的精髓,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四 课题研究的实施与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0月)
确立实验项目申报课题,搜集、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0月)
1、实验前测。
2、研发国学与书法相结合的校本教材。
3、进行授课教师课程培训。
4、每周各班级利用读书时间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的教学内容,有效保证学生背诵、吟诵和书写的效果。
(三)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经验交流
组织机构
组长:何俐坪
副 组 长:刘莹、李晓波
组员:陈鑫、陈彤
参与成员:郭效宇、丛 蓉、阴艳玲、安 影、马一鸣、翁利剑、刘冰岩、曹 薇、吴春燕、衣 红、郭立梅、李 力、薛 静、郭小凡、聂 丹、李伟萍、李维国、张笛、王围
本学年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一、编写1——6年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二、形成“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
三、汇编学生作品集。
东长小学
2011年8月
第四篇:《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东长小学“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学校紧紧围绕南府教发[2012]1号文件“2012年南关区教育工作要点”的精神和“南关区中小学国学经典进校园系列德育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又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校把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开发出了一套国学启蒙教育与中国书法相结合的课程,让学生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以此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一、教材编写促行动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综合设计义务教育阶段国学经典内容与书法的教学内容,组织全体语文教师针对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编写了的《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的校编教材:
一年级《三字经》与基本笔画相结合 二年级《弟子规》与偏旁部首相结合 三年级《千字文》与偏旁部首相结合 四年级《道德经》与间架结构相结合 五年级《增广贤文》与间架结构相结合 六年级《论语》与间架结构相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临写,完成情绪表达的过程,并与内容产生共鸣,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教材精选了国学经典做为诵读内容,内容上删除国学经典中封建愚昧思想的内容,以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书法教学注重书法技法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过程,以临摹过程为基础过程,把进一步的临写与创作作为提高内容,强调孩子们写字习惯的养成,对书法艺术感情的培养。
二、制度保障促落实
根据我校的实际,作了相应的制度。国学经典早读制度的制定,保证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地参与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之中,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和书写活动;保证了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了每一个学生有《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的校编教材;保证了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展示活动—,即与考查学生国学经典积累相结合的“我爱汉字”书写大赛,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活动给予督促、评价。
三、融入教学促高效
《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的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其他学科融合,与学生生活联系的。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 效拓展、写字教学有效融合,把国学经典诵读、书法和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励孩子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四、活动推进促发展
为了让国学经典文化与书法艺术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活动来推进。结合不同年级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与所教授的书法技能,我校已经成功举行了两届“我爱汉字”书写大赛,通过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国学,练好字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反思内省促提升
教师不是专业从事国学研究和书法研究的人员,对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对书法技能的传授并不是很精准,虽然学校在努力为我们创造培训的机会,但从事“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的教师仍渴望得到更系统地培训。
东长小学
2012年7月
第五篇:浅谈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一、我校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目标
我校智障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目标是“以生为本”。我校智障职业教育的“以生为本” 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为了残疾孩子”,就是要把智障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权利,不断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开展适合深圳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
二、我校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校本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
1.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分设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含工作实习)两大项,采用积木结构模式组合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各大项的教学时间分别约占22%和73%,总学时约为3768学时,其中文化基础课约为832课时,专业课教学约为1798课时,见、实习时间约为960学时。活动课程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必修文化基础课程开设实用语文、实用数学、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体育;必修专业基础课包括社会适应、家政;选修专业课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安排,于每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开出专业菜单供学生选择,具体操作参照《选课指南》。
3.必修文化基础课和必修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大纲是在我校义务教育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照适应社会生活,满足就业需求的原则进行编订。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和教学评估的依据。
4.选修基础专业课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每周10课时,选用国家劳动和就业保障部及深圳劳动培训部门指定的教材;高三年级以技术教育和毕业实习为主,按“订单”要求灵活选择适当教材,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高三年级不再开设选修课。
5.课外活动包括体育锻炼,知识讲座,科技活动,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校班会,时事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安排两周,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
6.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等不单独设课,一律安排在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中进行,或渗透到有关学科中结合进行。
三、我校智障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专业课程设置
1.简单缝纫和刺绣:缝纫和刺绣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技能,学生可以掌握走针,跑直线的简单的技法,利用这种简单的缝纫和刺绣可以制作窗帘,床单,被罩,枕头套等,这就为智障学生的就业找到了方向。
2.礼品包装和中国结艺:近几年随着一股股复古风的刮起,中国结等传统饰品摆满了大街小巷,这些中国结的编织方法较为简单,学生易学易懂,有着较好的前景,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比较好的种类。
3.电子元件装配: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电子产品虽然知识含量高,但是,一些电子元件的加工是一种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的技术,因此,智障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渗透到这些行业中。
4.家政服务、客房服务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掌握了整理家居或客房服务的技能就可以从事家政服务、客房服务方面的工作,这方面的就业面也是非常广阔的。
5.中西厨艺班培训:与深圳市残联、深圳市职业培训学院联合举办残疾人中西厨艺班培训,请深圳市职业培训学院的高级厨师来讲学教授厨艺。XX年年,通过深圳市劳动局鉴定,有6名学生取得了初级中式烹饪师技术证书的认定。
6.报纸信件派送:让学生学着发送全校的报纸、信件。
7.简单的园艺操作:随着建立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一系列口号的提出,城市绿化苗圃等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园艺技艺也成为智障学生就业的一个渠道,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掌握了浇灌,修剪等简单的工序,就能胜任这份工作。
8.简单的复印办公室杂工:让学生学会操作复印、装订、割纸等办公室杂务。
(二)实操基地设置。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我校充分发挥校办企业的培训功能,在校办企业中安排场地,为初中以上聋、弱学生提供动漫制作、礼品包装、电子元件装配、客房清洁等内容的劳动实践活动,从 XX 年 10 月份起,至今,我校先后安排 12 个班级,300 多人次的劳动实践,效果显著,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通过劳动实践,同学们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劳动积极性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掌握更多的本领,为今后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打下好的基础。为了卓有成效地开展餐厅、电子元件、礼品包装等职业培训,学校先后对职业实习基地进行改造和建设,增加了厨艺操作室和中西面点培训室,大大提高了残疾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和深圳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心、深圳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结艺课、营养配餐、电子技能、残疾人厨艺班等培训,培养了一批职业技术能力强、探寻与创新职业信息快的现代特殊教育中的特殊教育职业教师,职业教育基地进一步完善。
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与其他培训机构、企业以及大型产业集团的横向联系与合作。我校目前职业教育已经和深圳泰康制药有限公司、深圳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深圳市劳动局、深圳市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心形成职教培训联盟。以学校职业教育师资为主阵地、以大型的泰康制药有限公司、电子装配公司、礼品包装公司为实习场所,以学校职业培训中心为基地的职教师资培训网络。
(三)校本教材编写
编写符合智障学生的教材,使职业教育有章可循。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教本更为切合智障学生实际。在特教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只有职业教育没有教本,完全依据地方实际,依据学校资源来灵活安排。很多学校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总结了很多经验。尽管职业教育头绪很复杂,但终究有实践的步骤,注意的要点。为此,我们对于每种职业教育的内容都制订成册,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操作,完善教本课程,做到有的放矢。教材分为文化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两大类。我校在职教教材编写中,根据市场需求和智障学生的能力,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把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作为前提,注意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
四、我校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是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不断发展和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的根本保障。
1、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设计师生成长“报告单”和“档案袋”。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对教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 的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2、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和灵活性。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寄语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都是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3、评价标准体现主体性和差异性。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出发,研究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校本课程评价最大限度地产生教育效益。
4、评价过程强调公正性和科学性。以当前最新的学习观和教育新理念为指导,力求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科学手段,认真分析,全面准确反映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的数据,并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努力以一种公正、公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排除任何可能干扰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偏见和歪曲的数据统计,以准确得出反映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可靠结论。
5、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和创新性。在实施校本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有班级与课程特色、儿童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心理健康建议”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校本课程评价的最大利益。
6、评价工作体现民主性和公开性。学校教师和学生人人都可以以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身份参与校本课程评价的全过程,积极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真正让评价的过程成为民主性最大的认同过程。学校和教师定期向学生、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报告学生的校本课程学习过程和效果,认真接受公众的监督。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就是科学地把时间资源和其他资源转换成学生所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科学地开发校本课程,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加强对残疾群体的扶助,增强残疾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开展特殊学校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让我们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为特殊教育这片天空,画出亮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