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开发:实现语言与情感的相互“邀请”

时间:2019-05-15 11:5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动词开发:实现语言与情感的相互“邀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动词开发:实现语言与情感的相互“邀请”》。

第一篇:动词开发:实现语言与情感的相互“邀请”

陆红兵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226001)摘要: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情感总是附着在语言之中,优秀的文本定是情感与语言的交融。然而,教学中却常常顾此失彼。只有实现情感与语言相互邀请的课堂才能抵及语文教学的核心。功能、表现、儿童等不同角度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可以动词开发为突破口,促进实现两者的相互“邀请”。教学中,让动词在情境、比较、创作等方面活跃起来,引导学生在再现、揣摩、品味语言的同时提升情感,让他们真正成为动词开发的主体。

关键词:动词 语言情感割裂“邀请”

一、两则案例折射出的普遍现象及引发的思考:警惕语言与情感的割裂

近日,参加一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授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执教的两位青年教师不约而同地将课文第2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该段内容为: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这一段紧扣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运用两组比喻展开具体描绘,结构清楚、用词讲究。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下——

【案例1】

教师安排学生默读课文,引导交流“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哪些不同的姿态”。随后,在黑板上画出几座山峰,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添上云雾。学生用粉笔在山头、半山、山谷等处画上几笔,云雾的不同位置被较为清晰地表现了出来。接着,借助简笔画与学生逐一对照课文词语,理解文中的四个比喻句。最后,带领学生齐读课文。

【案例2】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让学生交流阅读后对庐山云雾的初步印象。学生或谈庐山云雾之美妙,或谈庐山云雾之神奇。教师进一步故作神秘地提问:“大家想亲眼一睹庐山的云雾吗?”学生兴致颇高。教师再通过课件播放精心剪辑的庐山云雾视频(主要呈现课文中出现的几种云雾的形态),并结合课文简要描述。最后,要求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并相互评价。

上述两则案例各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缺憾——或偏重语言理解,忽视情感;或偏重情感体会,忽视语言。案例1中,教师虽抓住四个比喻句来理解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并以简笔画的形式来具体展现,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对描写庐山云雾的词句含义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但是,这样的理解和把握缺乏情感陶冶,似乎仅停留在机械分析的层面,有任务式学习的倾向。并且,由于学生现场作简笔画的能力有限,其呈现出的庐山云雾缺乏美感,使得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姿态各异、轻盈缥缈之美失却了真切的感受。案例2中,教师通过视频播放以及各式朗读,虽让学生对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美有了比较直观的情感体验,但对该段文字的表达意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这折射出语文教学的一种普遍现象:不知不觉中将语言与情感割裂开来。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情感总是附着在语言之中的,优秀的文本定是情感与语言的交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曾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是“情动”之后不由自主的“辞发”。正如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次数最多的作家格林厄姆所言:“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我长了个疖子,只等疖子一熟,就非得把脓挤出来不可。”这样的比喻虽缺少了一些美感,但生动地道出了写作(创作)的真谛:文学作品是作者以语言为工具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叠加,而是文字被赋予情感的过程。选人语文教材的课文,均是属于文学作品范畴的优秀文本,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也需“披文以人情”,让学生在理解语言之义、欣赏语言之美的同时,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坚守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对语言的理解更多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对情感的体会更多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语言与情感的割裂必然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追求难以实现。可以说,只关注语言,是乏味的,没有生命的;只关注情感,是空洞的,没有凭借的。教学中,唯有实现情感与语言相互“邀请”的课堂,才能抵达语文教学的核心。

二、让动词成为语言与情感相互“邀请”的媒介:关注动词,并以此寻求突破

语言与情感相互“邀请”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关键是要找准二者之间的媒介。动词,可成为语言与情感相互“邀请”的一种有效媒介。

其一,从功能的角度看,动词是动作行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句子的核心,能彰显作品的语言风格。

吕叔湘先生立足动词在表达中的地位和功能视角,对动词的重要性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在某种意义上,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跟它挂钩,被它吸住。”在汉语语法学研究中,动词也一直颇受关注。因为动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类:从词汇意义上看,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词语;从句法功能上看,动词是组织句子的结构核心;从词汇表达的效果上看,动词最具有表现力,能够最直接地将情境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文本充满感染力。

事实上,经典的文学作品始终将动词作为关注的重点,古人“为求一个字,耐得半宵寒”,至今留下不少品词炼句的佳话。其中,许多都是为了一个动词而“捻断数根须”的。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登南禅寺怀裴仲谋》一诗中,“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一句中的“用”这个动词,曾为“抱”、“占”、“在”等,显然,“用”字将蝉附在高枝上鸣噪着的意境表现得无比生动。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选用典故大家都很熟悉,在这句诗中“绿”字同样是动词的用法。

有些时候,动词还能体现作品的语言风格,这一特性是其他词类所不及的。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以语言的纯净至极、雅俗共赏而著称,其中,不乏动词的恰当运用。曾读过一篇赏析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中动词运用的论文,文中就列举了多个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传神的动词展现人物性格的例子。老舍先生曾借用叔本华的话——“形容词是名词的仇敌”来阐述创作风格的形成过程,提出要少用形容词去“敷衍”,“好的文字是由心中炼制出来的”。动词的恰当运用,正是文字“炼制”的一种表现。

其二,从表现的角度看,善用动词,情境细节才能最鲜活。

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那么,我们在文本阅读中就要精准地找到描摹生活情境的这些动词,体味其表示的动作、行为,以及蕴含的变化、发展等。

至今,我仍对学生时代老师带领赏析的经典文学作品记忆犹新。例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取钱的描写:“(他)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两次描写,一个用“排”字,一个用“摸”字,把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排”字尽显他的自恃清高,“摸”字透露出他的穷困潦倒。又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时的片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将父亲的蹒跚、老态显露无疑,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

这些情境都是生活真实而生动的再现。鲁迅、朱自清先生找到了最准确、最恰当、最形象地表现作品人物生活的动词,这些作品因此成为耐人寻味、值得品咂的经典之作。

其三,从儿童的角度看,动词最能体现儿童特性,是儿童最喜欢、最易亲近的词汇。

一位同事曾在他的散文诗《儿童:灵性的动词》的题记中写道:“打开我心灵的辞典,‘儿童’正嬉戏在动词那一页。”并由衷地感叹:“儿童是鲜活的动词、智慧的动词、憧憬的动词、诗意的动词。”我很认同他的这一比喻。的确,儿童与动词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儿童动词习得的相关研究也进一步说明儿童对动词的敏感与喜好——研究者通过对英语、意大利语和汉语的话语体系中儿童与母亲的自然对话的分析,发现汉语儿童话语中表现出一种“动词优势”;梁卫兰等人对1056名16~30个月的北京儿童进行MCDI(Mac-Arthur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al Inventory,亚瑟交际发展表)测验,结果显示“

16、17个月儿童的语言中动词和名词的使用次数基本相同,但18个月后的儿童,动词使用的百分比就要高于名词”。

三、寻求开发动词的多样方式,让动词在教学中活跃起来,实现语言与情感的相互“邀请”

基于以上思考,不难得出结论:动词理应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那么,教学中,如何让动词活跃起来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增强动词开发的意识,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利用有价值的动词,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触发学生的联想、思考、感受与表达。

其一,让动词在“情境”中活跃起来,再现语言的意象。

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再现语言意象,促使学生对语言中蕴含的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

《姥姥的剪纸》一文,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儿时捂着姥姥的眼睛剪窗花的情形:“‘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手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其中,“点”这个动作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我让学生模仿“点”这个动作,再现姥姥与“我”对话的情形。学生的对话表演生动、形象,使祖孙情萦绕其中。进而,组织学生畅谈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妈妈狠狠地刮一下我的小鼻子”,“爸爸轻轻地拍两下我的小屁股”,“爷爷捏一捏我的耳垂”„„在文本情境中,动词“点”所展现的是一幅浸润着浓浓祖孙情意的生动画面;学生对动词“点”的演绎则超越了其本身的含义,特别是从这一情境中引发的联想,既触发了自身的体验、加深了对姥姥及孙儿充满爱意的体会,又由此拓展到自己的生活,加深了对亲情的感受。

其二,让动词在“比较”中活跃起来,揣摩语言的意蕴。

汉语言特别丰富,同一个含义的内容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汉字来表达,当然,所表达的意蕴并不完全一样。唐朝诗人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时,留下了一段“推敲”的典故,以至后人仍在不断推敲“推敲”的意蕴。在动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比较环节,让学生深入揣摩语言的意蕴。

以我教学《推敲》一文为例。文中描写贾岛在长安街头仍在琢磨前一晚写的诗句时这样写道:“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贾岛作诗时的如痴如醉、精益求精呢?我选择了以对“闯”这个动词的体会作为突破口。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闯”字的字义的理解(一般是指“猛冲进来”);继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文中写贾岛骑着毛驴,速度并不快,“闯”这个字用得是否准确,为什么不用“走”呢?学生展开讨论,并逐步找到答案:冲撞仪仗队是很冒失的一种行为,贾岛“闯”入是很不礼貌的,而其主要是因为他思考过于投入所致。此时,我顺势补充此前贾岛因琢磨诗句误闯仪仗队被抓的故事。该课教学,我紧扣一个“闯”字进行相近词汇的使用对比,使得学生对贾岛的全神贯注有了深刻的认识。

其三,让动词在“创作”中活跃起来,品味语言的灵动。曾听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上一堂儿童诗的创作课,印象深刻。上课伊始,孙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林武宪的《阳光》一诗:“阳光在窗上爬着/阳光在花上笑着/阳光在溪上流着/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孙老师抓住诗中描写阳光的几个动词“爬着”、“笑着”让学生想象,感受阳光的活力及其拟人手法。孙老师的高明之处还不止于此——并不满足于原诗的表达,仍以动词为突破口,让学生寻找更生动的描述,启发学生自己创作:“阳光他有脚啊,会在窗上爬着;阳光他有脸啊,会在花上笑着。写得多生动啊!它们都是拟人句,只有‘阳光在溪上流着’一句不是。我们来给这一句诗换一个字,把它也变成拟人句。”学生的智慧与灵性一下子被点燃了,呈现的答案丰富多彩:“游”、“走”、“跑”、“跳”、“飞”、“飘”、“滚”、“睡”、“跃”、“玩”、“摇”、“唱”„„每一个动词的背后,都折射出学生脑海里的一幅幅画面。当有人说到“舞”时,孙老师握着学生的手说:“××老师!你已经是个小诗人了,向你学习。”

孙老师的动词开发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学生在“创作”中,品味着语言的灵动,使得一个个动词活跃起来,文本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课堂的情感在动词中生发、升华。

动词开发仍是一个有待“开发”、不断完善的研究专题。以上列举的一些教学方式,大多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促进了学生主体对动词的开发,但有时“导”的痕迹过重,学生的行为主体性并不十分突出。其实,儿童的天性与动词本身的联系乃至一致性,决定了儿童对动词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开发的能力,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动词开发,主动参与到动词的发现、品读、比较、创作中去,让他们真正成为动词开发的主体。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散步美学引领下小学语文灵性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第二篇: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现

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现

摘要:为满足各级林业部门公益林建设及经营管理的需要,研制开发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建的技术路线、以及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工程设计、作业设计、检查验收、进度管理、综合统计、浏览查询等。

关键词: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生态公益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建设[1-3]。如何管理好生态公益林,不断提高其质量,是森林分类经营研究、实践的重点和核心。但多年来公益林的经营管理长期处于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技术性、系统性不强,严重影响了经营管理水平,甚至影响了公益林建设的质量,与林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公益林经营管理手段,提高公益林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公益林建设成就已成为公益林经营管理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4-5]。公益林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建立该与完善机制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1 系统研建的目的和任务

1·1 系统目的为公益林建设工程管理提供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思路,提高工程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对公益林建设工程的现状、动态、发展趋势及其生态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各级工程管理部门推进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评价工程效益、调控工程布局和投资结构提供依据,实现信息内容、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的数字化、规范化和系统化。1·2 系统任务

1)建立以林场(乡)、林班(村)为单位,以及以小班为信息载体的与工程管理有关的数据库系统。存储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工程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信息。提供反应工程动态变化的统计汇总报表、统计图(如直方图、圆饼图等)和各种专题图。

2)辅助作业设计。利用以GIS为核心的“3S”技术,制定落实到小班的作业实施方案。

3)辅助检查验收。利用GIS、GPS、RS技术对工程的完成情况等进行检查验收,提供检查验收报告。

4)实现辅助工程评估的功能。为工程建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为工程的调控管理提供决策信息。

5)实现与省、地之间的远程传输。采用邮件和远程网络两种信息传输方式,实现与省、地、县级之间政策、法规、简报、动态等文档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

6)建立资金管理系统。对工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

2·1 公益林工程建设动态管理

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公益林建设工程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掌握工程区资源现状;在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公益林建设工程管理动态数据库,适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以准确、实时并具备空间属性的信息支持工程设计、检查验收等工程管理[6]。明确本底,跟踪动态,全面实行小班管理,将公益林建设工程管理落实到山头地块,实现公益林工程建设动态管理。

2·2 辅助作业设计

提供准确的作业设计基础资料;建立作业设计控制模型;实现作业设计成果数字化,衔接当年工程作业设计与资源及历年工程建设任务。

2·3 强化工程检查和核查

进行作业设计与资源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的空间分析,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用GPS定位技术,提高工程检查效率;确认工程建设成果[7]。

2·4 工程信息综合统计

建立超级汇总制度;实现工程建设空间信息备份;建立工程计算机网络,连接各级工程管理部门,支持远程工程信息数字传输。提高信息时效性和综合信息管理能力,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充实决策依据[8]。系统功能

1)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有:系统注册、用户管理、代码管理、数据表管理、知识规程管理等功能模块。

系统注册主要包括系统运行的设置信息的管理、重要信息的管理(代码、知识、规程等)、较复杂的功能的操作,它们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确运行。

用户管理分为三级别:一般用户、数据管理用户和系统管理用户。

代码管理:建立、输入、修改、维护系统所需的各种代码。

数据表管理:对数据表的字段信息进行管理;支持字段结构信息的导出和外部结构信息的导入;创建、修改、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有关属性数据表,为数据输入、保存提供载体;为数据统计、分析和报表定制生成提供支持。

知识规程管理:输入、修改有关的信息。如立地类型表、造林类型表(造林模型)及有关技术规程等。

2)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主要有:数据导入导出、数据备份恢复、数据上报和数据接收、历史数据管理等功能模块。主要是对图形数据、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导出导入;备份、向上一级单位报送相关数据和接收上级单位下发的报表格式、代码标准和技术规定等以及档案历史数据的查询、查看等操作功能。

3)工程计划

编制计划表: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编制本县计划。包括:计划表头修改、调用上级提供的表头、创建新计划、编制计划表即提供计划表的编制界面,支持录入、修改、查询、统计计算和报表打印等功能,保存、计划历史数据管理,建立和维护计划历史信息(对已建立的计划历史数据库进行录入、修改、查询和存储等管理,计划历史数据库包括如下内容:编号、名称、编制人、批准人、编制时间、文件名和备注等),查询具体计划内容。

4)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功能主要有:作业设计调查输出、作业设计调查属性输入、作业设计调查数据输入、多边形小班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指标统计等。

5)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资料输出包括:作业设计图绘制、1∶1万影像图绘制。检查验收卡输出:打印空白的检查验收卡,为检查验收调查提供资料。检查验收调查数据录入:辅助将检查验收调查数据输入信息系统。检查验收调查小班数字化:辅助完成检查验收调查图的扫描、校正和数字化。检查验收调查小班卡录入:辅助完成检查验收调查卡录入。

交叉分析:检查验收图与作业设计图;检查验收图或作业设计图与林相图;检查验收图或作业设计图与历年检查验收图或作业设计图。

交叉分析计算:通过不同图层的叠加运算生成新图层,可以设置最小图班面积。

核实问题小班:逐一放大问题小班,小班不填充,重复区域边界高亮显示或闪烁,鼠标点击该区域后,弹出对话框,显示小班属性。

检查验收统计分析:辅助完成各类检查验收统计表计算和打印。

检查验收历史信息管理包括: 检查验收图件历史信息管理:对已建立的检查验收图件历史数据库进行录入、修改、查询、存储和打印等管理,检查验收图件历史数据库包括如下内容:编号、类型、名称、图件制作人、制作时间、文件名(·MXD)和图件说明等。双击文件名可以显示图形。

检查验收统计历史数据管理:对已建立的检查验收统计历史数据库进行录入、修改、查询、存储和打印等管理,检查验收统计历史数据库包括如下内容:编号、类型、名称、统计人、统计时间、表名和表说明等。双击文件名可以显示统计表。

6)进度管理

进度登记:根据各乡上报的落实到小班的工程建设完成情况,在作业设计小班图(图面应该标注林小班号)上选择完成小班,并在被选小班的“完成日期(ETime)”字段内容填写完成日期。

统计计算:根据工程进度登记表,统计各乡和全县的工程完成情况,完成统计表。结语

随着各种Web技术在GIS中的推广和应用,Web GIS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在各个行业特别是林业上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本文提供的方法对实现Web GIS和林业行业中的分布式数据处理及Web GIS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等具有一定的意义。参考文献

[1] 尹峰,张贵,朱玉雯.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指数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8,28(3):29-32.[2] 严会超.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3] 钟全林,谢利玉,邱水文.生态公益林类型及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21(l):103-106.[4] 何瑞珍,张颖,张敬冬.基于组件式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林业资源管理,2005(5):77-80

[5] 戚铭尧,池天河,霍亮.Web GIS的企业级解决方案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增刊):50-55.[6] 王行风,徐寿成.XML与Web GIS的空间数据管理技术[J].计算机应用研

究,2001,18(12):139-141.[7] 周艳明,陈镇虎.分布式GIS软件体系结构[J].计算机工程,2001,27(9):37-3

[8] 唐大仕,邬伦,张晶.基于CORBA组件技术的GIS系统[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

(4):30-34.

第三篇:作文的语言与情感表达

作文的语言与情感表达

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方面:

1.感情平淡乏味。原因是表达方式单一,常是一叙到底,没有恰当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2.感情虚假失真。由于阅历少,对所经之事又感受不深,难以写出真情实感,“为文造情”。3.感情夸饰失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但没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而出现了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感情夸饰失度、抒情矫揉造作等情况,从而消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而《中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内容等级中的最高一等(第一等)。可见作文表达能达到“真挚”的层面,便是拥有了作文高分的制胜法宝。如何做到“情感真挚”呢?先来了解“真挚”的内涵。)。“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真挚的情感以“真”基础,并发展为“善”和“美”。即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

要做到情感真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事要真。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能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采用把发生在甲同学身上的事移到乙同学身上,这种移花接木的方式当然是可以的。题材“假冒伪劣”,其蕴含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

2.情要真。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不要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深层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3.情要美。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也是形形色色的。作者抒发的感情,迎合哪些品类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哪一种因素,也有高雅粗俗之分。一般说来,即使面对同一景物,由于作者的个性素质和心境不同,他们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高尚的情感有以下:①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②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③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根据中学生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仰慕英雄、热爱亲人、珍惜友情、同情弱者、嫉恶如仇等。

4.情要浓。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呢?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因此需要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来打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感。

巧妙传情之——“细节篇”

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 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细节描写是指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必须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方可成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方法:

1、提取细小的传神动作。

2、捕捉人物特色的语言。

3、描摹个性外貌神态。

4、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一:朱自清散文《背影》之所以一直感人至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细致地描绘出了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桔子的细节。例二:那一刻

两个月的假期就算结束了。我又一次拖着行李来到车站。站里人很多,大多百无聊赖地站着,打着哈欠消磨时间。我在候车室里坐着,旁边站着硬要跟来的爸爸……

宿舍里,我忙着收拾物品,书本、衣服、食品……分门别类收拾妥当,爸爸就在一旁打下手……

“爸,你歇会儿吧。”我看着他忙前忙后的背影说。“嗯,是要歇会儿了,都快半个小时了,你去喝点水,我把这席子再擦擦。话音未落,他便径直去洗毛巾了。洗过毛巾,他卖力地擦着,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枕头底下,床沿边上,一处都不曾漏掉,仿佛是在雕琢美玉。爸爸是个爱出汗的人,尽管有电扇,可不经意间,刚被风吹干的竹席上又打上了他湿湿的汗滴,左边,右边……终于,他弯下去的腰直了起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笑了,我也朝着他笑。可突然间,他双目一转,“噢”了一声,像接到什么命令似的背过身去,像捧宝贝似地托起枕头,原来枕头上还有汗滴……

他在床边转了转,看了又看,“没什么事儿了吧?”……

[点评]:爸爸送“我”上学,这是多平常多简单的一件事,可在作者动情的演绎下却变得不再“平常”和“简单”。由于作者放慢了脚步,加入了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将深挚的父爱注入为“我”打扫宿舍卫生的每一个动作里,因而文章就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例三:父亲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点评:对父亲的动作、神态、语言方面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不仅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表达了“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点评:此两处细节描写突出了艰辛的农村生活摧残了父亲的容颜,表现了父亲养育儿女的不容易,也体现了“我”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恩)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点评:此段的动作、神态。语言方面细节描写表达了父亲的幸福和满足,同时也表达了“我”的愧疚之情)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巧妙传情之——“以景衬情篇”

景物描写若能与人物感情结合起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从而增强感染力,收到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例一:庵周围是水田,粉墙突出在新绿里,后面的低土墙里是菜园。阿Q迟疑了一会,……扯着何首乌藤,但泥土仍然簌簌的掉,阿Q的脚也索索的抖;终于攀着桑树枝,跳到里面了。里面真是郁郁葱葱,但似乎并没有黄酒馒头,以及此外可吃的之类。靠西墙是竹丛,下面许多笋,只可惜都是并未煮熟的,还有油菜早已结子,芥菜已将开花,小白菜也很老了。(鲁迅《阿Q正传》)[点评]

这里关于静修庵的园里院外的描写,都是和阿Q的求食紧紧扣在一起的。竹笋、油菜、小白菜,在阿Q的眼里也并非要“赏鉴这田家乐”,唯一的衡量标准是能否充饥。在人物的行动中所展现的这个场景,烘托出此时此地阿Q饥不择食,“青萝卜也是好的”的急切心情。例二:天上的星星这晶晶,树林里的叶子沙沙响,听起来十分凄惨;我听见一只猫头鹰因为有人死了,远近地在那里嘎嘎地笑,还有一只夜鹰和一条野狗在那里嚎,一定是有人快要断气了。风细声细气地要跟我谈天,可是我听不懂它说些什么,结果弄得我浑身直打冷战。紧跟着,在树林里老远的地方,我听见一种鬼叫的声音,那个鬼好象要把心事吐出来,可是又没让人家听懂它的话,所以就不能安安静静地躺坟墓里,只好夜里出来,哭哭啼啼地到处游荡。(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简评]

哈克是一个机警聪明,心地纯洁的流浪儿。他十分厌烦有钱而迷信的寡妇对他的管教。正是由于哈克心情的苦闷、沮丧,才感到身边的一切都如此凄惨、可怕。而这凄惨可怕的环境又反衬了哈克当时的心情。这段描写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水乳交融,逼真感人。巧妙传情之——“修辞篇”

如“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通过生动的拟人、贴切的比喻,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化无情为有情。巧妙传情之——“用词篇”

用词要生动形象。即选用含义具体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感情色彩明显的词语(或爱或恨、或喜或恶)来表达感情。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世间的爱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这爱萦绕在我们的脑中,扎根在我们的心中。它已植入我们的骨髓,融入我们的血液。”这一段中,“扎根”“植入”“融入”几个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父母之爱,刻骨铭心”的骨肉之情。巧妙传情之——“句式篇”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如:“他身后没有一个后嗣,没有一座坟茔,没有一抔黄土,没有一块墓碑。魂兮在何方,哀思寄何处,举头问星空?巍巍昆仑,亿万子孙,心中矗起了一座不灭的丰碑,用璀璨辉煌的金字,记下了他的名字——周恩来。”这一段句式富于变化,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无限景仰之情。巧妙传情之——“哲思篇”

“一千位母亲,便会有一千种爱;一千种爱,却都是一种情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人世间有一种最动人的吟咏,那就是母爱的倾诉。”这些语句,言近旨远,蕴含丰富,不仅容易和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能升华主题思想,让读者读后感觉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第四篇:地理学科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理学科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以及我市中学地理的实际,提出我市中学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达成意见如下。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明确如下中学地理学科三维教育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

1、初中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高中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中的教材已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只是教学素材之一,要由传统的“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因而在教学内容中要注意将地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经历生动的学习体验。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与人们的衣食住行联系密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吸引力,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地理“双基”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

要以“知识与技能”为地理教学的主线,让每个学生把知识记牢一点,把知识理解得透彻一点、学习得扎实一点,加强读图、析图、绘图和记忆地图的技能训练,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牢固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才能在课堂上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建议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的地理教学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改变了单一的师讲生听、教学信息单向传递的形式,逐渐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要利用课程资源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去体验,去积累,最终达到升华。可供采取的教学方式有:体验性学习(主要包括①地理游戏活动,如地理拼图,地理谜语等;②地理报告会、地理辩论赛的组织;③角色表演;④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与感染);课题研究;以及针对某一专题,设计教学活动(如查找资料;收集、整理、发布信息;撰写地理小论文、调查报告、制作手抄报、黑板报、开展讨论);实践活动(包括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动手制作模型、测量与绘图等);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力中争成为与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从而使师生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教学呈现平等、民主、和谐的局面。

四、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生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此外,还要在实践中探素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搜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然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价值判断。如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主观的认识和理念,属于内在特征,因此,评价时常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同时,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与习惯。有时通过对学生某些典型行为、习惯的考察,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他们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的水平。

五、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身边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程理念,建议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联系时政热点问题,要及时让学生了解,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联系时政热点问题,尤其是结合乡土地理的内容,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时政热点问题,不断去发现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地理的角度评价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并乐于去发现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六、面向全体,加强对地理学困生的学习引导

在教学中对学习地理的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信心动力不足的学生,要注意加强引导,多和他们沟通交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方法,逐步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使这部分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学习的动力,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避免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第五篇:实现生活情感与写作的密切结合

实现生活情感与写作的密切结合

[摘要]柳宗元的著作《小石潭记》被安排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及感悟生活等。这篇文章展示了优美的景色,加之悲凉的情感,可促使中学生对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进行品味观察,积极关注自然和思考人生,体会当时背景下作者的那份寂寥凄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文人内心世界的体悟。

[关键词]生活情感语文写作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2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处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重点培养阶段的初中生,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他们品读文章,发现和感悟生活,并将其诉诸笔端,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及联想到的人生感悟等,提高自己感悟生活、书写生活的能力。本文结合《小石潭记》教学实践,具体探讨怎样实现生活情感与语文写作的密切结合。

一、分析背景,新课导入

《小石潭记》是名家名篇,其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基于此,在教学开始前的新课导入环节,应当大致总结下以前学过的唐宋八大家及作品,大致介绍下这八位文人,接下来提醒学生以前学过的苏轼的文章,这样抓住学生探求未知的心理,并结合他们对大作家的好奇,提示即将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因为学生对苏轼略知一二,对柳宗元却不怎么了解,势必会有听听关于他的故事的欲望。这样,在分析背景的愉快问答氛围中,学生对于作者写《小石潭记》的背景也能形成初步了解,完善了新课的导入环节。

二、仔细阅读,体会自然之美

因为《小石潭记》是文言文,初中生不易理解,针对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结合以往学生积累的文言常识加之课文底下的注释,对于该篇文章作者的思路、思想感情等进行探讨,并借此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具体实施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文中遣词造句的方式。如文中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全句未提水字,却使读者联想到了潭水的清澈见底,仿佛身临其境,这种别致的描绘令人回味无穷。另外,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生活情感,融入生活化气息,使文言文教学中的沉闷气氛得到缓解。如与学生探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景象,于细微之处发现动人之处,这样利于引导学生更专注于探寻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动人之处,深刻体会作者的构思行文,将其转化为对自身生活的向往,学会感悟生活,并注重用文字记录生活。

三、教学对比,更显自然之美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使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因为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在风格与文体上有相似之处,均写景状物,借景抒怀。客观记录是《小石潭记》的特色,作者的感情则表现为一条暗线,于侧面体现出自己内心复杂芜乱的情绪,但鲜有主观情感流露。针对此,借助于两篇或多篇类似文章的对比,综合出柳宗元写作的小而精致,选材的独到。教师应适时结合学生的日常写作,向他们传授在对自然描写中流露真情的技巧,更要借鉴作者的思路,去完善自己的写作。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柳宗元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探索发现不同类别文章中的变化及行文等,能加深对文体的了解,利于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多元教学,体会生活之美

在《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白,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点极其重要,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是语文课堂应注重的关键点,需要明确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组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通过一系列探讨交流,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使课堂气氛自由活泼,进而实现课堂容量的扩充,完善此课时的课堂教学。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联想到的生活之美,借助于这种相互交流分享的方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体会和分享生活之美,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

五、完善写作,记录生活之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写作极其重要,因为生活之美仅是停留在学生课堂记忆里,终会有烟消云散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思维转变,结合现实生活与所感所想,让思想插上飞翔的翅膀,展现文字的不俗魅力,用心用笔去记录大好的风景和飞扬的思绪。所以,在《小石潭记》教学结束后,应当基于锻炼写作能力的考虑为学生留开放型作文题,使其能借鉴柳宗元的表达方式,在写作中描绘美景,抒发感情,写出能感动自己的小短文。

本文以《小石潭记》教学为例,立足教材取经,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启发他们亲近自然,感悟生活,并最终实现对生活的记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下载动词开发:实现语言与情感的相互“邀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词开发:实现语言与情感的相互“邀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教学[五篇模版]

    语 言 训 练 与 情 感 体 验 阅 读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山民族中学 杨 芳 关键词:语言训练 情感体验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阅历尚浅,情感还不够丰富,在语文学科上的阅读的思......

    如何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有效协同

    如何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有效协同 —以许昌地区的三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为例 摘要:“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这句诗文留下的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对当年许昌文化的印象。许昌......

    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c语言.

    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c语言,VC6.0) 使用Socket进行Client/Server程序设计的一般连接过程是这样的:Server端Listen(监听)某个端口是否有连接请求,Client端向Server端......

    图标整体设计中的图形语言与情感设计

    图标整体设计中的图形语言与情感设计 姓名 邹丽莎 学号 1112582 院系 文学院艺术设计系 年级 11级课程名称平面设计史任课老师 崔克刚 摘要:图标作为表象图形符号在......

    少儿英语启蒙教育 智力与语言开发的活力剂

    绿光教育 少儿英语启蒙教育 智力与语言开发的活力剂 不少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已关注到对孩子英语启蒙培养要有科学性。其中母语式英语启蒙学习的理念已经普遍被家长们认可......

    浅谈数学教学中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

    江西师范大学15届学士学位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 目录 摘要.............................................................................................

    浅析油画风景写生的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

    浅析油画风景写生的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 内容提要: 油画这一起源于西方的画种,在中国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我们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就在孜孜不倦的探寻着如何发展具有......

    基于JSP+XML+SQL Server开发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JSP+XML+SQL Server开发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网络教学平台是面向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教学系统,采用JSP+XML+SQL Server开发,对该平台的体系结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