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风丹白露画派
在1528年以后,弗朗索瓦一世把枫丹白露的王宫变成了艺术中心,从此形成了枫丹白露画派。主义画家罗索和普利马蒂乔。贝.切里尼 让.库赞
正面律
正面律是古埃及时期浮雕和壁画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人像方面;人物头像为侧面,躯干为正面,下肢为侧面,手和眼睛为正面。
古风的微笑
主要指的是古风时期雕塑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艺术样式,这种样式在人体的比例研究上有一定的发展,因为这个时期大多数的雕塑面部都带有一种永恒的微笑,因此称为“古风的微笑”。普罗旺斯画派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占领了巴黎。于是法国的艺术家纷纷出逃,许多人来到没有战火的普罗旺斯地区。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艺术风格,就是普罗旺斯画派。
夏隆东(1410-1466年)代表作品:《仁慈的圣母》《圣母加冕》
尼古拉.弗罗芒(1425-1484年)代表作品:《火棘》
威尼斯画派:
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威尼斯画派
威尼斯画派的主要特点:作品多呈现欢乐的情调,画家们喜欢用裸体形象来表现,宗教观念比较薄弱。作品的色彩鲜明,色调饱满,明快,对欧洲17、18世纪的绘画有这深远的影响 乔尔乔纳(1477-1510年)
威尼斯画派主要的代表画家。他的老师是乔万尼.贝里尼,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田园合奏》《沉睡的维纳斯》《三位博士》
提香(1488-1576年)
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
代表作品:《花神》《丹娜伊》《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神圣与世俗之爱》
丁托列托(1518-1594年)
代表作品:《圣马克的奇迹》《银河的起源》《天国》
《浴后的苏珊娜》
创世纪
《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应教皇朱诺二世的委托,创作的西斯庭礼拜堂的天顶画,表现出他在绘画上的独立性,在天顶中他同样是通过神的题材表现人的伟力。在《创世纪》中,米开朗基罗把人的生命的获得表现为两只有力的手的接触:在《偷吃禁果》中,他又强调人物自主独立的情感,使夏娃的表情充满挑战;在《洪水》中则是充满了戏剧性,一系列个别的悲剧情节背后透漏的是人的信心。
拉斐尔
圣乔奥.拉斐尔(1483-1520年)画面中洋溢着明净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和宁静和幽雅的节奏感。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画家。
代表作品:《雅典学院》《西斯庭圣母》《圣母的婚礼》《草地上的圣母》等。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后现代主义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野兽主义
背景:1905 年以马蒂斯为首的一群年轻艺术家在巴黎秋季沙龙展出自己的油画作品被戏谑的称为“野兽”由此得名野兽主义。这个社团没有共同遵守的明确目标。没有发表过宣言和理论主张,完全是一个松散的团体。
特点:此派的画家们,他们吸收东方和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追求更为强烈的艺术表现。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不受任何程式的束缚以求达到个性的表现,把内在真挚情感,极端放任的流露出来。
地位:野兽主义是西方20世纪前卫艺术运动中最早的一个派别。野兽派首次露面之后,引起了一致的注目,到了1908年间发展达到顶端,此派实际上不过盛行三、四年间,但它带给其后的现代美术影响甚深。
主要成员:马蒂斯、马尔凯、卢奥、弗拉芒克、杜飞
主将:马蒂斯(1869——1954):
20世纪初的画风追求原始格调,富于幻想意味。他用快速 粗放有力的笔触造型,用纯粹的色彩组织画面,使画面充满律动感。画面上特有的阿拉伯文饰色彩绚烂,线条流动,很有装饰意味。研究非洲土著雕刻和近东阿拉伯的艺术对他的新画风产生了影响。代表作品《奢华、宁静和愉悦》、《舞蹈》、《音乐》、《红色中的和-谐》。
表现主义
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活跃于德国的一个艺术派别。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和个性的机械文明十分反感,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汲取营养。在艺术上,他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其主要画家有康定斯基等。
表现主义
背景:表现主义是涉及文艺各个领域的思潮和派别,20世纪初至30年代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作为社团它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德国表现主义是个复杂的艺术流派,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思想倾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对资本主义都市文明不满,对机械文明压制人性和个性反感。
特点: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对客观形态进行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以发泄内心的苦闷,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在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追求扭曲和变形的美;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机械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主将:蒙克(1863-1944年)(挪威—柏林)
他的作品多表现疾并死亡、等主题。早期油画《病孩》《在灵床旁》《母亲之死》多是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从90年代起转向更具表现主义特征的画风。《呐喊》(1893)。
刻画了人对孤独和死亡的恐惧感。《青春期》(1894)描绘了人对幽闭的恐惧。蒙克揭示同时代人隐蔽的心灵,表现人们内心世界的痛苦与欢乐。直接对德国表现主义产生深刻影响。德国表现主义最典型的代表可归纳为两个团体:
1)桥社——1905年创于德累斯顿
成员:基希纳、诺尔德、黑克尔、佩希施泰因、米勒
特点:a、常画风景和裸体。表现人和自然的原始性,歌颂性解放,反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b、在形式上追求平面感和注重线的表现力。
代表作品:基希纳《女人们》、《街上的红衣女子》、《万圣节》
2)青骑士社团——1911年成立于慕尼黑
成员:康定斯基、马尔克、布拉克、克利
康定斯基(1866——1944)(俄-国——德国)
青骑士的精神领袖
A、他的抽象艺术实践开辟了西方抽象艺术的先河,把表现主义推向成熟阶段。
B、他的抽象主义理论集中在著作《关于形式问题》、《点线面》、《论艺术的精神》中。内容涉及到抽象形式的法则和美感、绘画的音乐性、创作中的偶然性等问题,值得人们思考和研究。
C、强调绘画的自律性;强调色彩的独立表现价值;主张画家的心灵体验和创造,通过非具象的形式传达世界的内在声音。
D、也含有一定片面性:过分夸大了抽象艺术和抽象形式的作用和意义。
代表作品:《红黄蓝构成》、《乐曲》、《即兴曲》、《构图2号》
青骑士和桥社的区别(略)
新客观社——德国表现主义后期的美术社团,出现于1923年。
代表人物:贝克曼《巴登的舞蹈》 格罗兹《自杀》《社会栋梁》
泛表现主义(略)
巴黎画派(略)
超现实主义
背景:主义运动波及各个文艺领域。运动中心在巴黎。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1924年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的活跃时期。
特点:文学上强调自动性书写;美术上则强调偶然因素的组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在手法上自由地使用写实、象征和抽象。有比较肯定的信念和纲领,深受佛洛伊德意识理性论的影响,以佛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实实际。
a、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的先验层面。
b、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结合,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感。
代表人物:达利(西班牙)、米罗(西班牙)、阿尔普、玛格里特
达利(1904—1989)《记忆的永恒》、《圣安东尼的诱-惑》、《十字架上的基-督》、《飞舞的蝴蝶引起的梦》
米罗(1893—1983)“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揉为一体的大师”
《月光下的女人与鸟》、《蔚蓝之金》、《变身》、《家园》
波普艺术
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是对抽象表现主义倾向的反动。将大众传媒和商业化作为艺术创作主题和动机,将艺术创作和商业图像混为一体。在创造中大量运用现成的物品,如热狗、馅饼、服装、画报、公路标志、罐头等。特点:
A、利用在生活环境中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以使艺术和工业文明相结合,并利用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印刷品)加以普及。
B、这些大众通俗的艺术中有新奇活泼富有性感的内容来吸引观众注意力,刺激消费欲望。
C、波普艺术精神:能准确捕捉大众文化的内涵,用何种表现形式艺术家有广泛的自由。
D、波普艺术把生活中现有的实物挪动位置、改变环境赋予新的含义,也被称为“新达达主义”。
代表人物:汉密尔顿、安迪。沃霍尔、利希腾斯坦
第二篇:外国舞蹈史名词解释
外国舞蹈史名词解释
舞蹈
广义的舞蹈指的是凡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组织美化、具有节律的动态的人体文化现象,均可看做是舞蹈或亚舞蹈,它既可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也兼有其他功能。狭义的舞蹈指的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创造艺术形象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舞蹈是文化也是艺术,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行为之一,舞蹈是人类历史累积和演进的结果,它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层面,就像考古学中的“历史文化层”,今天的舞蹈是累积演进和层层叠加的结果,不同历史形态和功能的舞蹈产生于与之相应的历史人文环境中,并在后来漫长的时间里沿着各自进化线路发展着,有的消失,有的并行发展,有的被改变;有的发展迅速,经过进化成为今天舞蹈艺术的主体;有的自然传衍,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变化缓慢,前者是今天的剧场舞蹈,而后者是舞蹈中最复杂和最有文化人类学价值的部分。原始舞
广义地说,原始舞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舞蹈,它与原始社会人类的刀耕火种、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紧密相关,也同当时人类的宗教信念和七情六欲等精神需要密切相连。狭义地说,原始舞是对人类进入原始社会后所跳舞蹈的总称,时间跨度大约在数百万年之前至公元前4000—5000年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入现代时期,全球范围内仍有某些地区的部落处在原始社会的状态之中,因而继续保持着原始舞的形态和功能。原始舞可谓原始人类“感觉方式”、“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最直接、最本能、最鲜明、最形象的身体形式与综合表现。民间舞
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审美情趣、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等。民间舞常以自娱性和仪式性为特征,并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原生态民间舞
指完全土生土长,不曾受到任何外来经济、文化影响的民间舞。因此,在当代的大工业社会中,当乡村日益城市化,农业日趋工业化,人们以消除城乡差别为己任之时,严格意义上的“原生态”及其舞蹈可谓早已荡然无存,仅具有相对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宗教舞 宗教舞蹈是表现宗教思想、进行宗教活动的舞蹈形式。宗教舞蹈区别于商业性舞蹈、宫廷舞蹈和民俗舞蹈,它与宗教经文教义密切相关,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在宗教中或作为通向彼岸世界的桥梁,或作为降魔驱疫的法术,或用来歌颂宗教偶像。宗教舞蹈主题明确、节奏统一、爽心悦目、无比虔诚,常常带有许愿的成分,以博得各种神灵的欢心。舞蹈具体的场面因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时期的信念与信仰之不同而各异。在宗教舞蹈中,绝不允许任何个人的“自我表现”,用古埃及祭司们的话来说,就是“个人必须消失在群体之中,而群体则必须融入古代的寓意之中”。交谊舞
交谊舞起源于欧洲的民间舞,又称交际舞、社交舞,这种舞蹈最初在舞厅里跳。其基本的目的和功能就是为人们,尤其是男女之间结交友谊,甚至萌生爱情、组成家庭而跳的舞蹈。因此,交谊舞具有最充足、最健康的自娱特征和社会意义。交谊舞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舞种,每个舞种都有各自不同的基本舞步和变奏舞步,其舞步则从舞厅舞池伸延到大小城镇的街头巷尾,乃至风靡了世界各地,其中有十项分作两大类,进入了国标舞范畴。国标舞
国标舞,全称为“国际标准舞”,是英国舞蹈家将交谊舞加工提炼而成的表演性和竞技性的舞蹈,共有十个舞种,分为“现代舞五项”(又称“摩登舞五项”)和“拉丁舞五项”两个系列。“摩登舞”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和快步华尔兹五部分;“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五部分。国标舞舞步严格规范,表演性竞技性突出。古典舞
古典舞指各民族中长期流传至今的、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舞蹈,是历代舞人在本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加工、创造后逐渐形成的。具有自成体系的美学原则、鲜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完整的表现手法和严谨的训练方法,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舞蹈中具有代表性意义。芭蕾舞
芭蕾是法语Ballet的音译。狭义的芭蕾指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哑剧、舞美等形式的舞蹈艺术品种;广义的芭蕾泛指所有舞剧。芭蕾起源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型并兴盛于16—19世纪上半叶国力强盛的法兰西,鼎盛于19世纪下半叶文化昌盛的俄罗斯和丹麦,并于20世纪初从俄罗斯走上世界各地,陆续形成了意大利、法兰西、俄罗斯、丹麦、美国、英国共六大流派,经历了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和当代芭蕾五个时期,素有“西方文明的结晶”和“贵族艺术”的称谓,亦有“严肃艺术”、“高雅艺术”等雅号,也有“脚尖舞”的别称,是迄今为止最具国际性的舞蹈品种之一。浪漫芭蕾
浪漫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时期。浪漫芭蕾是法国流派芭蕾的兴盛时期,其总体特征为高贵典雅、严谨规范、轻盈飘逸、情怀浪漫,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脚尖舞的技术、形象以及一整套相关的审美理想都是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浪漫芭蕾时期的代表作有《仙女》、《吉赛尔》、《葛蓓丽亚》等。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三个时期。古典芭蕾以俄罗斯学派的崛起为背景,是指在浪漫芭蕾之后,现代芭蕾之前的那段特定风格时期,也称作俄罗斯帝国芭蕾、后浪漫芭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堂·吉诃德》、《舞姬》等。现代芭蕾
现代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开始的古典芭蕾革新运动的产物。主要特征是芭蕾和现代舞的结合,打破古典芭蕾原有动作、造型、技巧的严谨规范,摆脱其传统的结构形式与表现方法的束缚,扩展了芭蕾表现生活的领域,丰富了表达情感与塑造形象的手段,是对古典芭蕾的一个新发展。当代芭蕾
当代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第五个时期。就时间而言,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两个阶段。当代芭蕾在美学特征上,将古典芭蕾的条件、能力、技术、流畅与现代舞的观念、时代、个性、原创完美地融为一体。在训练方法上,以欧洲古典芭蕾为科学基础,全面融合了美国现代舞的及时体系。在语言构成上,它使古典芭蕾、古典现代舞和后现代舞这三种既定的舞蹈语言沉淀为舞者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再根据作品需要去筛选、提炼出适合的动作语言。情节芭蕾
情节芭蕾是以哑剧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形式,也称哑剧芭蕾。情节芭蕾产生于18世纪,它的出现标志着舞蹈与歌唱、语言的真正分离,使舞蹈成为一种独立的戏剧形式。在情节芭蕾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是乔治·诺威尔,他提出了一整套情节芭蕾的理论,为芭蕾改革指明了方向。《关不住的女儿》是情节芭蕾的典范作品。交响芭蕾 交响芭蕾产生于20世纪。其实践者认为:舞蹈与音乐有类似的特长,应强调其抒情性。主张按照交响乐的结构规律来编排舞蹈。在交响芭蕾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的是以巴兰钦为代表的美国芭蕾大师,他们使抽象的交响芭蕾达到了较高水平。交响芭蕾典型作品有《小夜曲》、《C大调交响乐》等。性格舞
性格舞是古典芭蕾时期,由法国芭蕾大师佩蒂帕最终定型的两大舞蹈模式之一,指的是那些根据芭蕾的审美理想和剧情发展的需要,对各种异国情调的民间舞加工改造后的舞段,又称“代表性舞蹈”。这些舞蹈不仅丰富了芭蕾原有的动作语汇,唤起某个特定民族的精神气质,而且还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场面、丰富色彩、推动情节,是芭蕾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现代舞
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于美国和德国的一场舞蹈大革命,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动作抒发人的真情实感,强调舞蹈要反映社会生活。美国现代舞经历了自由舞、早期、古典、后现代、后后现代五个时期,德国经历了新舞蹈、舞蹈剧场两大时期。古典现代舞
古典现代舞是美国现代舞发展史上的第三个时期,旺盛期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高峰期出现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20世纪40年代。主要标志是美国现代舞发展到这个时期,在理论与实践这两个方面均已形成了体系化的成果,主要表现是以“收缩-放松”为原理的“格莱姆技术体系”和易“倒地-爬起”为动作原理的“韩芙丽-韦德曼技术体系”。后现代舞
后现代舞是美国现代舞发展史上的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纽约出现的一种现代舞蹈风格。主要特征是在美学观念、动作技术、创作方法等各方面,与前辈舞蹈家建立起来的整个“古典现代舞”背道而驰。动作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风格多种多样,作品常常只采用少量动作,一边言简意赅地传达相关信息。代表人物有默斯·坎宁汉、崔氏·布朗等。后后现代舞
后后现代舞是美国现代舞史上的第五个时期。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其最大的特点是舞者对任何主义的美学概念不再感兴趣,而是对所有前人的艺术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提倡融会贯通的美学思想,因此,在作品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而在现代舞蹈史上可谓是集大成的阶段。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旗帜性标志不再是以个人风格出现的舞蹈家,更多的是以集体智慧亮相的舞蹈团。舞蹈剧场
舞蹈剧场诞生于德国,是德国表现派现代舞在20世纪中后期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的特征是在技术和美学上,均与欧洲学院派古典舞分道扬镳。共有两大流派,一派强调舞台乃至生活的戏剧性,代表人物有皮娜·鲍西等,舞蹈具有浓重的表现论和模仿论的美学意味;另一派以“纯舞蹈”的探索为主,舞蹈带有鲜明的“形式论”的美学印迹和拉班动作理论的影响。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是美国现代舞最重要的技术体系的动作原理和简称。其基本特点包括对呼吸的能动把握、对脊柱灵活性的训练、腹肌痉挛般的“收缩-放松”,以及三者间协调作用产生的表现力,是现代舞赖以生存的基本原理和表情之一。由美国古典现代舞大师格莱姆发展,其动作原理曾受德国现代舞大师魏格曼“紧张-迟缓”原理的启示。倒地——爬起
“倒地-爬起”是美国现代舞最重要的技术体系的动作原理和简称。作为在编舞过程中能动把握力度的一种方法,“倒地-爬起”的基本过程为产生于失衡阶段与相对平衡阶段这两极之间相互作用的统一,而实际上则存在三个部分:倒地、爬起和暂停,暂停是对爬起达到最高处时的一种控制。这个技术体系由美国古典现代舞大师韩芙丽发展出来。机遇编舞法
机遇编舞法是后现代舞的基本创作观念和方法之一。创始人是美国现代舞大师坎宁汉,其核心的“非确定性”思想和“投掷硬币”的方法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易经》“以变为本”的宇宙观和“摇签落地”的方法论。机遇编舞法可以被看做是编导家在编舞过程中遇到障碍后的一种解决办法,虽然操作起来繁琐费时,但能有效避免编导家的重复。人体动律学
人体动律学又称“空间和声学”,是关于人体动作的科学分析和艺术研究的一门学科,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鲁道夫·拉班极大地促进了这个学说的完善。他创造性地从人体动作的时空、肌肉能量等要素入手,旁及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层的、综合的研究。该学说论证了人体动作构成要素,发现了动作间固有的协调关系,并发展出了一套动作记录术“拉班舞谱”。拉班舞谱
拉班舞谱由鲁道夫·拉班创制,正式发表于1928年。由上向下阅读,以不同的符号表示人体、方向、高度、时间、腿的重心、腿的姿态、手的姿态、身体的姿态、头的姿态等。纵向看表示按节拍进行的舞蹈动作,横向看表示每拍中身体各部位的配合。由于此谱以人体动律学为基础,可以科学严谨地记录动作与节奏的变化,具有精确性和灵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
第三篇:外国美术史
简述古希腊建筑中三种柱式的艺术特点。
古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形成礼物它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这时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即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1)多利亚式没有柱基,柱子直接立在建筑物的台基上,柱身粗壮,由下往上逐渐缩小,中间略为鼓出,好像人的肌肉在负重,有一种紧张的情况下稍稍突起的效果,显示出承受压力时的坚忍、挺拔、严峻的气氛。柱头简单,由方形柱冠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柱身刻有垂直,平行的浅凹槽。
(2)伊奥尼亚柱式精巧、纤细、柔美,它有柱基,柱身比较细长,上下变化不大,柱身凹槽也更细密、更深。柱头带涡形卷,檐壁有浮雕饰带,整个感觉均称轻快。古罗马的建筑师认为柱式与希腊人对人体的崇拜有关,即多利亚式是对刚强的男性人体模仿。而伊奥尼亚柱式是对柔和的女人体的模仿。
(3)以后的希腊人还在这种柱式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科林斯式。科林斯式是从伊奥尼亚柱式演变过来的,只是柱头更为华丽,像一个花篮。这种样式主要流行于小亚细亚地区。
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哥特式建筑已不是城堡式,变罗马式的半圆形拱为尖角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将所有的内部空间以骨架券连结为整体,尖顶变得比较轻巧,从而使墙变薄,内部空间增大。(2)墙上设计了许多高大的窗户,所有的门窗券顶都设计成尖拱状,门为“透视门”,即一层层的逐层递进。
(3)钟塔和教堂轻巧、高大、垂直,众多的垂直线给轻盈升腾感,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充分体现宗教意识。
(4)哥特式建筑的外表均饰有各种精美的雕刻,代表性建筑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夏特尔教堂等。
古典主义美术
古典主义美术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意大利学院派艺术,17世纪在法国与颂扬王权、服务宫廷的需要相适应,获得了高度发展,对欧洲美术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古典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有:重理性,强调纯客观的描写,排斥情感与想象;重典型,强调普遍的典型的代表现,排斥特殊的个性的表现;重古代,强调以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传统为典范,追求理想化的美,以历史、宗教和神话为主要表现题材;重素描,注意以线和轮廓为主的素描造型;重规范,讲究艺术语言、形式的规范化,一般具有高贵典雅的形象、稳定和谐的构图、严谨明确的造型和纯净明丽的色彩。普桑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术的大师,被誉为“法国绘画之父”。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产生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是为上流社会享乐服务的宫廷绘画风格。该风格多表现神话故事、情爱韵事和女性裸体形象,追求轻松愉快、感官享乐,甚至艳情风尚,具有纤巧、柔媚、华丽、精致等普遍特征。洛可可艺术虽不免浮华做作,缺乏神圣的力量和深刻思想,但在摆脱宗教束缚,使艺术转向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并在美术形式、手法、技巧等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代表画家有华托、布歇、佛拉戈纳尔等。
17世纪意大利艺术家卡拉瓦乔的风格特征及时代影响。
卡拉瓦乔是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艺术家,被称为“推开17世纪大门的人”。
(1)卡拉瓦乔的艺术风格特征为:从不遵循古典模式,不承认任何既定的法则,其艺术旨趣是描写亲眼所见的真实,描绘生活中平凡的或下层生活中的普通形象。作品虽大多冠以宗教的标题,但将下层平民的形象引入宗教画中,把神圣的宗教题材当作日常生活的风俗画来加以表现,作品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和社会批判因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卡拉瓦乔大胆革新,创造出一种强调明暗对比的“暗绘手法”,用光作为塑造形象、构图布局、突出戏剧性主题的重要手段,一般具有朴素写实、严峻深沉的特征。
(2)卡拉瓦乔是17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艺术的开创者,影响了整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卡拉瓦乔不仅将17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还对18世纪的市民写实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古典主义美术
新古典主义美术兴起于18世纪后半期,流行于19世纪前半期,在法国的表现尤为典型,它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相结合,成为具有时代革命意义的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仍然保留有古典主义美术的基本特点,但又有所不同,是古典主义美术的飞跃。它以古代的理想美为典范,同时又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它强调理性原则,同时又富有时代精神和思想热情。新古典主义美术多表现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或借古喻今宣扬共和理想,或直接表现斗争宣传英雄主义。正是这种现实性、时代性使之成为新古典主义。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是大卫、安格尔。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是欧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美术思潮,在欧洲各国均有重要成就。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是在同僵化的官方艺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既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守旧和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虚构和脱离生活,以忠实地描绘生活真实为最高创作原则,提出了直接描绘当代生活和自然风貌的主张。批判现实主义美术具有真实性、思想性、批判性和民主性等特征,表现手法质朴、深沉。以法国和俄罗斯成就最为突出,主要代表有法国艺术家库尔贝、米勒、杜米埃等,俄罗斯艺术家列宾、苏里柯夫等。
.印象主义美术
印象主义美术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美术流派。因其处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对19世纪末西方美术的产生重要影响。印象主义反对艺术的因袭守旧,谋求艺术的创新和自我发展,提倡户外写生,尤其追求对于外光和色彩变化的丰富表现,开辟了绘画表现的新领域。印象主义反对绘画作为文学的附庸,强调表现直接感受、总体印象,并追求绘画语言自身的表现价值(如色彩、笔触等方面),从而使绘画变革向着现代主义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印象主义具有国际影响,在英国、美国等均有响应。著名代表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等。
试结合作品论述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为何被称之为“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是后印象主义美术的典型代表。
(1)塞尚的艺术观念:他反对印象主义美术对自然界表面光色的表现,提倡按照艺术家的思想和精神重新认识外界事物,并在作品中按照这种认识组织画面、表现事物。他提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从而在画面上做到极大的概括。他反对传统绘画观念中把素描和色彩割裂开来的做法,追求通过色彩表现物体的透视。体现在作品中,就是通过物体内在结构的表现形式,充分揭示了体积和空间的关系。此外,塞尚还对运用色彩、造型都有新的理解和创造。
(2)塞尚的艺术观念在作品中的表现:静物画室塞尚经常表现的题材。他的静物画作品已经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传统绘画,更倾向于现代艺术特色:注重画面形和色的平面布局,忽略空间、体积和透视关系的准确与科学,精心思考和组织画面的色调,力求达到一种类似图案的和谐与均衡。《红沙发上的塞尚夫人》则体现了塞尚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在这幅作品中,画家把红色沙发和模特身上的蓝绿色调构成鲜明对比,色彩明亮而协调,色彩冷暖成为造型的重要因素。《玩纸牌者》也是塞尚的重要代表作,作品的色彩效果既充满对比、平衡、呼应,有通过变化丰富的色调塑造了形象的体积感和厚重感。色块的组合和色调的变化共同参与表现人物形象的联系,背景的过渡与整体的统一,同时赋予画面一种特定的精神性。
(3)由于塞尚的观点彻底变革了以往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同时他通过作品对这些观点和认识进行了诠释和探索,而这种认识和表现方式背离了传统美术的法则,开启了通向现代艺术的大门,因此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野兽主义
野兽主义诞生于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因其参展画家粗野狂放的画风被评论家贬斥为“野兽”,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第一个流派。该流派强调用扭曲夸张的形体、狂放的笔触、鲜艳刺目的色彩平涂和鲜明自由的轮廓线造型,保持画面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尤其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属于泛表现主义范畴。野兽主义是一个松散的艺术团体,没有共同的行动纲领,1908年左右解散。主要成员有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卢奥、杜菲等。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即“流行艺术”、“大众艺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其真正发展是在大众文化发达的美国。波普艺术的基本理念是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把艺术变为认识生活的工具。艺术家将日常物品和广告、商标、影视明星、卡通形象等发达消费文化提供的视觉资源直接搬上画面,采用拼贴、模仿、复制、集成等手法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同时利用电视、报纸、印刷品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和普及,既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也刺激了观众的消费欲望,是一种消费文明的艺术。汉密尔顿是英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安迪·沃霍尔和劳申伯格是美国波普艺术最有影响力的两位人物。
.法国普罗旺斯画派: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占领了巴黎。于是法国的艺术家纷纷出逃,许多人来到没有战火的普罗旺斯地区。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艺术风格,就是罗旺斯画派。主要代表画家:夏隆东(1410-1466 年)代表作品:《仁慈的圣母》《圣母加冕》;
尼古拉.弗罗芒(1425-1484 年)代表作品:《火棘》
巴比松画派。世纪 30-70 年代,枫丹白露森林的小镇巴比松吸引了许多画家,他们在这里聚会和出游作画,既得见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到逃离闹市的惬意,又与不远的巴黎保持着接触,了解世界美术的动向。面对法国大地所作的写生从此更彻底地驱逐了意大利风景,这就是影响巨大的巴比松画派。主要代表画家有卢梭、柯罗、〈带珍珠的少女〉米勒、〈拾穗者〉〈牧羊女〉〈晚钟〉(1859 年)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艺术作品。[杜米埃、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主将。〈三等车厢〉〈铁匠〉〈洗衣妇〉库尔贝〈画室〉批判现实主义代表画家] 枫丹白露画派
在 1528 年以后,弗朗索瓦一世把枫丹白露的王宫变成了艺术中心,从此形成了枫丹白露画派。在这个中心工作的有意大利样式主义画家罗索、普利马蒂乔、贝.切里尼、让.库赞
伦勃朗。荷兰伟大的艺术家,一生经历坎坷,勇敢坚定的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极其光辉的贡献,也使 17 世纪的荷兰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放射出了夺目的光彩。主要代表作有〈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夜巡〉〈入浴的妇人〉
拉斐尔前派。
在布莱克之后,英国历史画陷入可低潮。1840 年,皇家美术学院的一批青年学生要求复兴英国历史画传统,以拉斐尔以前的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为榜样,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和观念,为此他们组织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作为一种艺术思潮,拉斐尔前派在欧洲美术史上反映出现代工业文明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困惑,它们所包含的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内涵对欧洲 19世纪末期象征主义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画家:福特.马道克斯.布朗、威廉.霍尔曼.亨特
巴黎画派。
指 20 世纪初在巴黎活动的、未参加现代主义流派的艺术家他们并未结成社团,风格也不相同,他们基本上采用写实的手法,或多或少受到野兽主义和未来主义思潮的影响。主要代表画家:莫迪利阿尼、夏加尔
巴洛克艺术。
是 17 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其艺术特点是:1.注重华丽性,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了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它的艺术灵魂;4.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他的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6.它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占有主导的地位;7.大多数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也是其主要缺陷之一。主要代表画家:贝尼尼〈大卫〉〈阿波罗与达芙娜〉〈特里同喷泉〉;弗.波罗米尼〈圣卡罗教堂〉克林斯式装饰卢.卓尔丹纳、乔.巴.高里、安.波佐
巡回展览画派
是 1870 年,由莫斯科的三位画家发起成立的全俄罗斯美术家联合的组织,称“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在 1871 年以后,这个协会几乎每年都组织展览。主要代表画家:克拉姆斯柯依〈荒野中的基督〉〈月夜〉 ;希什金〈黑麦〉;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苏里科拉〈近卫军临行前的早晨〉希施金〈松林的早晨〉〈麦田〉
巡回展览画派的艺术成就?
1870 年在民主艺术发源地莫斯科,成立了巡回展览画派。发起人有克拉姆斯柯依、彼罗夫、马柯夫斯基、萨符拉索夫、希施金等。这个画派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目标的进步美术家组织,他们在创作思想上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原则—— “美是生活”、“艺术家的使命不在于追求那些不存在的美,也不在于去美化生活,而在于真实地再现生活”。他们从民主的立场出发描绘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历史和人的劳动美,表现民众要求解放的愿望,揭露和批判专制政治制度。这个画派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与学院派相对立。凡参加这个组织并在该画派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自己作品的都被称为巡回展览派画家。他们的作品定期在全国各地巡回展览,把艺术介绍给人民大众,从 1871 年到 1923 年止,在巡回展览派活动的 50 年间,共举办过 48 次展览,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巡回展览画派一登上俄国画坛,就受到一切进步艺术家们的重视和关注,热情支持他们的有乌斯宾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柯夫斯塔索夫等,他们为巡回展览画派鸣锣开道,大造舆论。
佛罗
伦
萨
画
派
1)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经济和文化中心佛罗伦萨形成的一个重要画派,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影响最大的美术流派之一。2)它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3)佛罗伦萨画派注重素描和用线造型,注重理性,追求严谨、崇高的风格,在以宗教神话为格。
威15世纪尼威尼
斯
画
斯派的代
表
画人
物
及
派其
艺
术
特
: 色 主的题
材
中,把抽象的神象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画派之一。十六世纪威尼斯派成为欧洲油画创作中心。2)画家不注重雕塑般的造型和硬朗的轮廓线,更多强调追求色彩和光线的细微差别。画家在绘画时注重色彩,色彩丰富且富于变化,重视对自然风光景色的描绘; 画女性多于男性,人物体态丰润,衣着华贵,皮肤细腻而洁白,被视为理想化的人物; 3雅)威尼斯的画
派的另
一情
特
点
是
装调
饰
性
强
。①贝利尼:A.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注重风景的描绘,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作品充满宁静和淡B.色彩和素描的表现力成为首要的因素,这也是威尼斯画派的共性。②乔尔乔纳:A.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人物,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威尼斯画派的画家。B.诗一般的画面:不仅是一种优美的视觉效果,而且有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沉睡的维纳斯》 ③提香:A.作品显得壮丽,热情,富于想像,色彩强烈,用笔奔放。B.人物更为粗旷,更加加意气风发,也更完整
第四篇:外国美术史
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第一节 古代埃及艺术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足以为古老的文明之一,唯一可以与之匹敌的是发端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正是尼罗河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狭长的绿洲地带,这成为古埃及文明的基础。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社会已经出现阶级的萌芽,公元前4000年前后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埃及古代史通常被划分为六个时期: 古朴时期(3100BC-2770BC);
古王国时期(2770BC-2200BC),第一王朝至第六王朝; 第一中间期(2200BC-2050BC);
中王国时期(2050BC-1786BC),第十一王朝至第十二王朝; 第二中间期(1786BC-1560BC);
新王国时期(1560BC-1087BC),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
古埃及的统一始于古朴时期的开端(公元前3100年左右),根据传统的说法,是来自南方的武士纳尔迈完成了这项事业,因此他也是第一位法老。而真正的专制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应该是从第三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左塞开始,整个国家有着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和浓厚的宗教背景,政治生活与宗教生活之间没有区分。法老是太阳神的后代,也是祭司之长。王国经济以相当发达的农业为基础,农产品种类繁多。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以后,商贸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此外制造业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埃及人在天文、医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还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相信神灵的保佑和“灵魂永生”,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敬拜神祗,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修建庙宇、陵墓之上,创造了惊人的作品,而其创作的目的不局限于“现世”,而是在于“永恒”。1.古王国艺术
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建筑和雕塑最为突出,绘画还处于初期阶段。建筑:
金字塔——法老的陵墓。王朝初期,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质建筑,石棺就放在建筑内部,这称为“马斯塔巴”。随着陵墓的扩大,一层的马斯塔巴演化成从大到小几层相叠的阶梯式金字塔,最早的金字塔是法老左塞的阶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70年左右。到了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最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坡面呈52度角,致使塔高与塔底周长比等于圆周率,由230万块2.5吨重的石灰岩垒成,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却非常紧密。金字塔内部有走廊、通气管道以及存放法老木乃伊的石室。金字塔有着惊人的体量感和对称、稳定的外形,足以使站立在它面前的人们感到自己的渺小,这庞大的建筑物是“升入天堂”观念的物化。但是这种建筑方式在中王国时期被放弃,不仅仅因为它的修建是劳民伤财,也因为当时对个人得救的关心成为主要的宗教倾向,因此神庙取代了金字塔成为修建的主要对象。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雕塑:
古埃及雕塑主要作为建筑附属物存在,其程式在古王国就已经形成并沿袭下去,主要表现为:直立姿势,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着重刻画人物头部,其它部位刻画得较为简略;面部轮廓写实,表情庄严;根据人物地位的高低确定比例的大小;雕像着色,眼睛中往往镶嵌水晶、石英等物。
著名的作品有:《狮身人面像》(哈夫拉金字塔),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之一,身长约57米,面部长达5米,为法老的面像。《拉霍特普王子与其妻》(坐像),线条柔和舒展,表现了王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王子妃的端庄美丽。雕像保持了原来的着色,人物眼珠由黑檀木做成。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门考拉及其妻》、《书吏凯伊》、《村长像》(实际上是王子卡帕尔雕像)等等。浮雕、绘画:
古埃及的浮雕与绘画有着共同的程式: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横带状排列结构,以水平线划分画面;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画面充实,不留空白;有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古王国时期的浮雕代表作是:《纳米尔石板》、《猎河马》。
古王国起的墓室壁画:遗存数量不多,代表作是《群雁图》,以写实手法绘制,形象生动,色彩和谐动人。
古代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从中亚经伊朗迁徙到两河流域,建立了最早的城市。这以后,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个奴隶制国家。古代两河流域的美术,按其历史演变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巴比伦王国时期、亚述帝国时期、新巴比伦王国时期。1.苏美尔—阿卡德美术
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有独特的成就。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积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石料。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陶片装饰,类似现在的马赛克。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是建在几个由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这种类似于梯形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塔庙的最典型的代表。
雕刻与绘画:这一时期的雕刻相当发达。雕像身体呈圆拄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划一,眼睛瞪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阿卡德人的雕刻具有更强的写实性。对角线的构图使浮雕具有动感和空间感,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的环境。2.巴比伦美术
巴比伦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人—阿卡德人的传统。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是汉漠拉比法典石碑。汉漠拉比建立了庞大的巴比伦王国,并颁布了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汉漠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太阳神的威严和汉漠拉比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3.亚述美术
建筑:亚述人不重来世,不修筑陵墓,他们的建筑艺术仅见于豪华的宫殿。每一代国王登基都要大兴土木,建造新宫,这一时期建造了两河历史上最宏伟富丽的宫殿建筑。胡尔西巴德的萨尔贡二世宫殿是其主要代表。浮雕:亚述王宫是用大量的大理石浮雕板来装饰的,每一座王宫都用高达2米多的浮雕来记载历代亚述王的距今市讨伐、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表现了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既有急电意义,又有装饰墙面的作用。亚述浮雕用极为写实得手法表现了战争、狩猎等惊心动魄的紧张场面。
4.新巴比伦美术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巴比伦原有双层城墙,上面设有塔楼。各道城门分别用巴比伦的神抵命名,其中最重要的主门是伊斯塔尔们门。伊斯塔尔门分前后两道门,每道门有四个望楼。在大门墙上装饰着蓝色的陶砖,上面分布着横向排列的黄色、褐色、黑色陶砖组成的动物,如牛、狮子以及长着蛇头鹿身兽爪的神化动物。黄褐色的浮雕和蓝色的背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王宫内墙同样用彩色陶砖装饰,并先前着植物图形和狮子图案。
新巴比伦美术是庞大、豪华、富有装饰性的,但它正失去亚述美术蕴含着的那种强悍的生命力。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埃及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两河流域是指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的两条注入波斯湾的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便是古代文明的又一发源地。远古时代.在这两条大河之间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和沼泽地带,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思是:"两条河之间的地带”。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几乎与埃及同时开始了最初的文明,出现了楔形文字,人类在这儿定居耕种、生息繁衍。
两河流域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分为苏美尔一阿卡德时期、巴比伦时期、亚述帝国时期、新巴比伦时期、古代波斯时期等五个不同时期。
苏美尔人的雕刻较发达.留下了不少圆雕像,苏美尔时期最著名的是一件名叫“金牛头竖琴”的作品,阿卡德人统治时期留下来了一些珍贵的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萨尔贡一世的头像和纳拉姆辛石碑。巴比伦时期最著名的当数 汉漠拉比石碑。
亚述最负盛名的要数浮雕板雕刻,其中雕刻《人首翼人牛像》和浮雕《受伤的母狮》最为出名。
新巴比伦的艺术集中体现在新巴比伦城的建筑,最负盛名的主门称为伊斯塔尔门。波斯的史前陶杯非常有名。
一、比较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埃有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之一——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边,伏卧着高达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狮身像,这个怪物在战乱和风沙的侵袭下,其面部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所以人们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为一种神秘表情的同义语。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在埃及东北方的亚洲的西部,位于两条大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间有一块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达来亚,美术史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发现这西亚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亚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浮雕《受伤的母狮》。
二、古埃及艺术给古希腊美术的影响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经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它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
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它的雕塑艺术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古风时期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刻家开辟了道路。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古典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希腊化时期,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
古希腊的雕刻家们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
古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
由于僧侣风俗和祭祀礼节的流行,古罗马雕刻家较多刻画着衣人物形象。罗马早期雕刻被少数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当时的雕刻家们雕刻的不少罗马皇帝的形象,是把罗马皇帝当做英雄的统帅来表现的。如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奥古斯都》,表现了罗马皇帝手执权杖,正在向部下训话传令的瞬间动作。
这段时间的肖像雕塑以写实的风格见长。雕刻家们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运动感。除此之外,古罗马雕刻家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
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比较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埃有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之一——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边,伏卧着高达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狮身像,这个怪物在战乱和风沙的侵袭下,其面部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所以人们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为一种神秘表情的同义语。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在埃及东北方的亚洲的西部,位于两条大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间有一块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达来亚,美术史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发现这西亚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
亚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浮雕《受伤的母狮》。
二、古埃及艺术给古希腊美术的影响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经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它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
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它的雕塑艺术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古风时期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刻家开辟了道路。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古典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希腊化时期,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
古希腊的雕刻家们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
古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
由于僧侣风俗和祭祀礼节的流行,古罗马雕刻家较多刻画着衣人物形象。罗马早期雕刻被少数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当时的雕刻家们雕刻的不少罗马皇帝的形象,是把罗马皇帝当做英雄的统帅来表现的。如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奥古斯都》,表现了罗马皇帝手执权杖,正在向部下训话传令的瞬间动作。
这段时间的肖像雕塑以写实的风格见长。雕刻家们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运动感。除此之外,古罗马雕刻家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
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五篇:外国新闻事业史部分名词解释
外国新闻事业史 1
皇家特许制度:是英国封建统治者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出版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1586年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需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和逮捕嫌疑犯的权利等。星法院的这项法令是封建王朝限制出版自由的最完整的体现,对英国出版的影响长达百年之久。1641年被取消。
知识税:1712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事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这是大资产阶级政权控制新闻传播的一种手段,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1851年取消广告税,1855年取消印花税,1861年取消纸张税。
上层报纸: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较早的商业报刊。它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政治经济上独立;业务上提倡客观报道,提供硬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政界、工商界或知识界人士。
廉价报纸:工业革命后期,在欧美各国先后出现了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纸。因售价较低,通常称为廉价报纸,又因读者均为平民大众,也称为“大众化报纸”。这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每日电讯报》:英国取消知识税后,廉价报纸兴起。该报是其中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每日电讯报》创办于1855年6月29日,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果断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会新闻并努力采写独家新闻。其次,改革版面编排,对重大消息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再次,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直至19世纪末,该报一直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劳森被尊为“英国报业之父”,以后变为上层报纸,面向中产阶级。
部分名词解释归纳
《泰晤士报》:是英国全国性日报中较严肃的高级报纸,在报业独立化的趋势下创办。发刊于1785年元旦,创办人为约翰·沃尔特,三年后正式定名。19世纪前期和中期是该报的黄金时代。自创办以来一直标榜独立,实际上与政府联系相当紧密,该报消息灵通,报道严肃,内容详尽,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对重要文件刊登详尽,也重视言论。读者对象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人士。《北极星报》:在英国宪章运动中诞生。1837年宪章左翼力量创办。在利兹出版,后迁往伦敦。1852年停刊,出版15年。《北》高举“人民宪章”的旗帜,宣传宪章派左翼主张,报道他们的活动,有力地指导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主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北》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旗帜鲜明,文字通俗,从而赢得大量读者。它是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曾格案件: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安德鲁·汉密尔顿为其辩护。汉密尔顿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裁定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人民之友报》:该报是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马拉1789年创办的。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该报善于结合革命进程来抨击封建势力,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及时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马拉一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报,最终被吉伦特派分子暗杀。恩格斯曾高度评价马拉和《人民之友报》。华盛顿邮报:美国首都第一大日报,也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创办于1877年,以政府报道见长,它消息灵通、材料可靠、文笔犀利。它是高级报纸,也是通俗性报纸。《华盛顿邮报》所刊载的漫画比美国其他报纸都多。它在华盛顿的高级饭店和贫民窟同样十分流行。《华盛顿邮报》是地方性报纸,主要在华盛顿发行。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
读者文摘:它是一本大众化的杂志,1922年德威特。华莱仕夫妇以600美元起家创办的一份32开本书本式月刊,由设在纽约州的读者文摘杂志社出版,它上面的文章题材广泛,除摘登当时政治、经济、小说、心理、医药等方面的文章外,还刊登所谓具有“永久性趣味”的小说,故事、散文、游记、幽默等稿件。每期约200至300页,刊发稿件30篇,此外,每期还有一篇书摘,篇幅较长。部分名词解释归纳
威尼斯小报:流行于公元16世纪的威尼斯及地中海沿岸的相关地方,主要内容是反映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府的变化,战争和灾祸等相关信息,形式为不定期发行,每一分一个铜板,后流传到欧洲大陆各国,被称为威尼斯公报,也是欧洲 早期报纸的代名词。
(日本)瓦版:大约在17世纪,在江户街头出现类似报纸的出版物,这种单面新闻印刷品用粘土做成瓦坯,在上面雕以文图,经烧制成型后,印在纸上而成,故被称为“瓦版”,其内容多为灾害、战争、怪异之事,而且存在时间较长,所以被认为是日本报纸的雏形或萌芽状态。
北岩爵士:(1865—1922)原名艾尔费雷德。查理仕。威廉,哈姆斯沃斯,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出生于爱尔兰一个穷困律师之家,幼年随父母移居伦敦,1905年受封为勋爵,有“舰队街拿破仑”之称,他主张新闻写作要简练易懂,并应用地图、照片注解报道新闻。并成立了英国最早的报团北岩报团。白虹贯日事件: 1918年8月25日,全国84家报纸的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会”,会议形成决议: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辞职;要求言论自由;拥护确立宪政等,报道这次记者大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在提及此事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信雄和撰写这条新闻的记者大西利夫被判刑两个月;社长村山龙平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被迫退出报社,这个事件就叫做白虹贯日事件。
默多克:193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全名基恩。鲁伯特。默多克,后到牛津大学求学,毕业后,回家继承父业,1969年,早英国买下《世界新闻》后又买下《太阳报》。1981年,以高价买下汤姆森报团的《泰晤士报》,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报团。如今他在英国拥有三十余家报纸,占英国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三分之一。此外,还用用英国天空广播公司40%的股份和路透社的股份。默多克的新闻国际公司是一家跨国集团
新闻周刊:1933年创刊于纽约,原属于麦克劳——希尔公司,1961年售给“华盛顿邮报公司”,该刊的立场与《华盛顿邮报》相同编排和栏目略同于《时代》周刊,此外还经常刊登图片,图表,专栏作家文章以及各国政治、外交任务的访问记等。
法新社:全称法国新闻社,总部在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府将战争期间4家反法西斯通讯机构合并,于1944年9月组成法国新闻社(法新社),部分名词解释归纳
作为官方通讯社,经费由政府拨给,社长由政府任命,成为法国的官方通讯社。以后在1957年1月,法国议会通过法案,重新确定了法新社的法律地位,规定其为独立的公共企业。这使得法新社摆脱了官方机构的形象。目前全社有职工近三千人,另外在世界各国雇用大量兼职人员。订户一万二干五百多家,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法新社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政府机构订费、报刊用户、企业用户。法新社的财政情况长期不佳,所以政府机构订费实际上是政府的变相津贴。但是该社一直在努力扬长避短,与美联、路透等社积极竞争。在战略上重视亚、非、拉美地区,在技术上从70年代起就大力更新设备,在业务上注意提高稿件质量,力求准确迅速,重视采制独家新闻,注意运用系列报道。这些年又积极拓展服务领域,设立视听部,加强图片新闻供应,创建信息库,向用户提供电视节目。总的看来,进人90年代后处境有明显改善,现已扭亏为盈。
纽约时报:创办于1851年,1896年奥克斯接办。新闻全面,内容详尽。对国际国内重要新闻都有充分报道,历史上独家刊登的重要文件甚多。该报篇幅浩大,版面严整,外观清秀。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
金字塔报:是非洲第一大报,1875年黎巴嫩人塔克拉兄弟创办于开罗,最初是周报,标榜的宗旨是:“积极发表意见,及时报道商情,摆脱宗教束缚,传播现代科学文化。”,采用商业化经营方式,模仿英美大报办报方式,现在用阿拉伯文早、中、晚三次印刷出版,一般为对开14至20版,另有周末报,90年代初每天发行30到50万份,在伦敦出英文国际版,在纽约同时印刷,是一份国际性的阿拉伯文日报。
赫斯特:全名为威廉。伦道夫。赫斯特,出生于旧金山一个矿业主家庭,19岁进入哈佛大学担任过学会定期刊物《讽刺文摘》的事务经理,后因违反校纪被开除学籍,1887年他主持其父的《旧金山考察者报》,1895年他来到纽约,购得一份陷入困境的报纸,更名为《纽约新闻报》,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激烈竞争。
路透社:1851年由保罗。路透创办于伦敦,初期业务主要是欧洲的大陆的金融信息,后来增加了军事、政治、外交消息报道,70年代后将业务扩展到远东,成为世界著名通讯社,目前在全球广有影响。
黄色新闻:19 世纪末期,美国《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竞相采用煽情主义手法吸引读者。由于这两家报纸都有以“ 黄孩子” 为主人公的连环画,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黄色报纸,把它们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称为黄色新闻。部分名词解释归纳
每日新闻:1702年马利特在伦敦创办,是英国第一家日报。初创办时只有半张,单面印刷,新闻无标题。内容以翻译荷文、法文消息为主。马利特还是英国报人中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的人。停刊一段时间后,由巴克利复刊。他继承报道事实、不加评论的传统,由对版面内容作了重大改进。由单面印刷改为双面,用半页登分类广告和车船消息。后扩版。1735年,同《自由英国人》、《伦敦新闻》合并,易名《每日公报》,成为保守党的报纸,所以又是世界上第一家政党日报。
新莱茵报: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日报,马克思、恩格斯1 848 年6 月在德国科伦创办。报纸积极宣传“ 共产主义者同盟” 的纲领,团结人民,指导运动,对当时德国和欧洲的革命斗争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49 年5 月在普鲁士政府迫害下停刊。
读者文摘:它是一本大众化的杂志,1922年德威特。华莱仕夫妇以600美元起家创办的一份32开本书本式月刊,由设在纽约州的读者文摘杂志社出版,它上面的文章题材广泛,除摘登当时政治、经济、小说、心理、医药等方面的文章外,还刊登所谓具有“永久性趣味”的小说,故事、散文、游记、幽默等稿件。每期约200至300页,刊发稿件30篇,此外,每期还有一篇书摘,篇幅较长。
部分名词解释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