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高考色彩静物色彩风景考试攻略
美术高考色彩静物色彩风景考试攻略
画色彩不像素描那么理性,如果用文化课来打比方素描就是数学,那色彩就是语文或者英语,是需要感觉的。色彩感觉!
色彩考试并不需要太多色彩感觉,但是你必须对自己有信心。
画好素描是画好色彩的基础,这就说明了色彩的难度更高一些例如:画不好衬布主要是把握不好衬布的体积,画出来是平的,看上去像是衬布上脏了几条。那么你就要先从画素描的衬布开始训练了,因为你对于关系的理解不够透彻。分块面训练是很重要的,如果能画非常深入的分面素描,深入的去分析它的转折、体积和光影,及其之间的关系,用块面表现出来。如果画两三张,再来画色彩的衬布,那素描的块面就是画色彩的衬布的笔触,这样即使颜色上不太对,但是体积是出来了的,一看就是很实在的衬布,那就是成功的一步。其实色彩就是笔比铅笔宽点,你还会画吧?
色彩上的大问题——色调不说细节,你画的色彩色调是什么?什么是色调?说白了就是你的画笼罩在一种怎样的颜色里?色彩考试中的画,色调基本上就是衬布的颜色,每种物体的暗部都稍微加一点点这种颜色,这样画面物体间才有联系。
色调是色彩作品打分的基础,没有色调,一切都没有。风景更注重色调,千万注意。如果是画色彩风景,就把风景当作色彩静物来画。不要把风景写生看的很难,和静物写生一回事,主体物的罐子,就是房子。衬布就是大背景,大山,大水。树就是苹果,面包,一个道理,自己练习体会。
很多考生都不注意的,色彩上不光有明度,色相,纯度的对比,最重要的冷暖对比。冷光下,亮部冷,暗部暖,暖光反之。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实际上需要很多的实践才能真正做到!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制胜法宝,整体观察,不光画色彩,画素描也要整体观察!别人眯着眼睛看物体不是近视,而是在比较物与物之间的颜色关系,同为红色哪个暖一点。
第二篇:谈美术高考色彩静物写生
浅谈美术高考色彩静物写生
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的观点,为了使初学者更有效地解读、赏析本书中的习作,不仅看到结果,还应探求成因与过程,同时,也为了使读者和看到这本书的老师与同行较容易的发现我教学中的失误及认识上的偏颇、疏漏,而加以斧正,后面我将把自己在考前辅导班给学生讲的有关作画技法的理论要点(主要是自己有限的实践体会)叙述于后,行文上力求简明扼要,以利于初学者、考生记忆与操作。因本书是以画为主,而不是像教科书那样从绘画工具、材料、名词术语谈起,再加以系统的论述,所以凡与考试作画没直接联系的理论内容将不多涉及。我认为要画好高考色彩静物画,初学者须先从素描学习入手,经过一阶段素描训练后再画色彩写生,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条件:一.简明扼要的色彩知识;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三.易掌握、收效快的表现技法;四.水粉写生画容易产生的弊病;五。应考须知。分述于后:
一.简要的色彩知识(1)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一种电磁波,物体呈现出的丰富色彩是由于不同质的物体对光波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而形成,光波本身没有颜色,人类产生色彩感觉是光波通过我们的眼睛才得于感知的。因此,我们认识色彩首先要树立没有光就没有色;健全的眼睛才能正确感知色彩;物体本身没有固定不变的颜色的观念。
(2)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空间色相互间的影响与作用是色彩变化的重要依据,一般规律是:亮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较明显;中间面接近固有色;暗面受环境色的影响明显;空间色是指物体距离不同,色彩也发生变化,一般愈远色彩就灰、冷、弱趋向统一。
(3)冷暖是色彩的灵魂。色彩关系主要是指的物体的冷暖关系,一般把红、黄类色彩称暖色;蓝、绿类色称冷色。而在同类色、相似色中又有冷暖之别,这都是在相互比较下而鉴别的,灰色和白色各自相互比较又有冷暖倾向之分,决不可孤立的、机械的认识与对待。写生色彩的冷暖规律是:同一色相受光面冷,背光面亦偏暖,中间面及明暗交接面最接近物体本色;暖色为进色,冷色为退色,同一色彩近暖远冷,近鲜远灰;而物体投影的冷暖倾向应根据光源色、邻近色及着影物的色彩诸方面的不同关系而定,或深或灰都应有冷暖倾向。
(4)补色对比,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后形成灰黑色,这两种颜色就为互补色(在色环上直径两端正对的一对颜色)。补色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冷暖对比关系,在色彩语言中最具奥秘,最有趣味,最有力量的东西正是这种或显著直接或微妙含蓄的补色关系。色彩的感觉是人的精神、生理、心理学上的真实,它同色彩物理学上的真实是有区别的,这里我们应了解色光三原色及补色与颜料三原色与补色的区别与联系。色光的原色与补色是一种物理真实,而在绘画中,最终表现我们对色彩感觉的实体是颜料,而颜料混合后的视觉效果及补色关系的确立,恰好符合人的视觉生理、心理的感知实际,因此熟知与掌握颜料的使用、调配及冷暖排列有序的色环,进而确定无数对补色在实践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牢记这一段话:“当人眼看到一色时,同时就产生了潜在的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平衡,如果没有这种颜色,视觉就会自动的将它产生出来。”当画面上各种色块同时并列时,当物体受光、背光面较为明显时,当各种灰色与邻近色彩并列,不易辨别微妙的色彩倾向时,想想这段话,就能使你敏锐的发现色彩的微差。当然,在写生中正确的运用补色原理,并不是专指“加强”,从另一方面讲“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和谐”拯救了色彩。为使画面产生协调的美感,还要有分寸的制约补色关系,如互补色组成的色调要注意面积、鲜灰、明度的搭配,从对比中找出协调的因素,从光源、环境、空间、固有色的相互影响中,或根据突出主题的需要.适当加强和削弱补色的对比效果,决不可公式化,概念化的运用这一色彩原理。
(5)色彩画要准确体现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讲色相,就是要敏锐、准确的辨别常用的几十种颜色相貌的差异,尤其是同类色、类似色的冷暖差别,这样,在调色时就能得心应手的调出所要的色彩,有效的避免灰、脏、粉、生等弊病;讲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或称素描关系。明度有二个含义:一是物体因受光角度不同产生的明暗层次;二是色彩本身就有深浅,在这里尤其重要的是避免明度的雷同,一般的说,一幅画的最深最亮处往往只有少数几处,一幅好的色彩画如果拍成黑白照,也应是一幅好的素描。须知,一张画的明暗对比关系,往往决定这张画的整体效果,色彩画也是如此,决不可忽视;讲纯度,就是注意色块的鲜灰配置。水粉画中不适当的运用白色、黑色或冷暖色相调配时比例不恰当就会造成灰、粉、脏的弊病,相反,过多的使用纯色又会是画面出现生、花、缺乏空间与色调等弊病,应记住:在写生中,要使画面鲜明、生动、有力,用纯色不可过多,因一切都在空间中。(6)色彩的魅力在于调子,调子也称色调。是指一幅画大的色彩倾向和深浅类别,从明度上分有深调子、浅调子、灰调子等,从色性上分有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色调子等,从色相上分有红调子、绿调子等,结合起来讲,又有以对比为主的调子,以协调为主的调子等。总之,组织色调是画面处理的关键课题,静物写生的色调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统一的光源影响;组成静物画的主要色块的深浅、冷暖不同的固有色及面积的大小等。在以对比色调为主的画中要特别注意对比双方的面积对比及纯度、明度对比,也可在其间采用中性色加以点缀间隔于不同色相之间,也可寻求一些共同色素等;而以协调为主的静物又要注意色块的冷暖倾向与纯度的对比,借以加强画面的色彩感;以灰调为主的画面则要注意不同灰色的微差等。总之,静物写生的总体色调(大调子)是由各部分色调的合理配合的结果,而局部色调的价值在于微差,没有总体调性的画面将是杂乱无章的颜料的堆砌。
二.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一种思考方式,观察就是发现,就是如何“看”。首先,要改变常人的两种视觉习惯:一是眼睛睁得很大,力求看清楚所有的东西;二是着眼点主要在细节上。要学会整体观察,加强整体观念,其主要含义:学会概括取舍,突出调子的表现;处理好虚实关系。具体的观察方法应掌握以下几点:(1)同时看到描绘对象全部;(2)联系着看(看光源、看基本色、看环境、看前后空间层次等);(3)对比着看(比色相、比明度、比纯度、比冷暖、虚实等);(4)眯着眼看,轻视看细节的清晰度,使色彩与形体概括、整块;(5)重视第一印象,通过第一感觉,迅速确认总体调子的倾向、黑白灰色块的分布构成(尤其最深、最亮点在何处)、较鲜明的色在何处、白色与灰色的冷暖倾向、受光与背光的冷暖关系等。“一眼看全,联系的看”是整体观察的基本原则;“对比地看,眯着眼看”是整体观察的最佳途径;“第一印象”是整体观察的精灵所在,活力的闪光。反之,局部的、个体的看就会谨毛失貌,主次不分,无从下手。
三.易掌握,收效快的表现技法
会看是会画的前提,看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记着,并且好好地记着,一件真正完美的作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加重要的。”
1.水粉作画过程的几个先后:(1)先深后浅一一一般作画先从主体物的暗面或深色画起,进而画灰面、亮面,这样色彩容易比较;(2)先薄后厚一一铺大色调,用色宜薄,类似水彩画法,这样,可画得快些,既是不准,也容易修改,深色画薄些,容易表现空间;(3)先简单后丰富一一开始铺大色调,主要抓基本色相,调色种类不可多,要概括,然后通过多层的深入刻画,使色调逐渐丰富微妙;(4)先大后小一一先画对色调影响大的色块或主体物的色调,也可先画色感鲜明之物,把握大的色块,以此为准,通过比较画准其它部分色彩;(5)先色后形一一开始不要因形的制约而谨小慎微,应大胆的凭第一印象,迅速铺出大的色彩印象,随着作画的深入形色兼顾,主次分明。
2.一般的作画步骤:(1)构图起稿一一构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张画的成败,决不可草率从事,首先要讲究构图的形式美,如:主次分明、均衡照应、疏密聚散、节奏韵律等。变化统一是构图的基本原则,色彩画的构图还要重点从形与色的整体结合上精心设计,如:突出主调色,注意冷暖色块的交插呼应;写生的视点一般应高于静物,使画面下方留出一定空间,使布局有纵深感;主体物不能摆在正中应在画面中心偏左或偏右的位置上;组成画面的各物体、色块要有聚有散;物体不可画的过大或过小,避免堵塞与空白过多等,起稿时,初学者先用铅笔后用重色肯定,熟练后,可直接用深色起稿。(Z)铺大色调一一要有激情,胆大而不失形,不要谨小慎微,重视第一印象,从主体画起,全面铺开,笔笔相扣,一气呵成。用大笔,可画得快些,珍惜感觉最好的时间段。(3)深入塑造一一要多看少画,强调一个“准”字。深入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主次分明,区别对待,有虚有实,有鲜有灰,在趣味中心上多下功夫,以少量的细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阶段要始终注意保持第一印象,不要轻易否定已铺好的大色调。(4)统一整理一一把画放远些来看,从埋头塑造阶段跳出来,使感觉回到最初的印象。整体调整的着眼点,首先是空间层次的表现,加强虚实、鲜灰对比,把画碎、画花了的地方统一起来,借以突出主体;其次用加深、提亮的办法,加强物体的体积感、重量感,纠正“灰”与“粉”的弊病。经过调整,画面就会为之一振,呈现出好的效果。3。调色与用笔技巧:(1)只有了解与掌握颜料中各种色相的独特面貌及相似色别间的微妙差别及混合效果,才能以较少的颜料品种,调出你所需要的色彩来,建议学画色彩前,先画画调色表。(2)不同色相混合时,要有主有次,不可调得太匀。(3)“灰”色微差的调试,显示着画家的分寸感,微妙雅致的色彩,是通过灰色传达的。调有倾向的灰色,如用互补色相调时,要注意不能等量。(4)水粉画中,白色作为调色媒体,常常用得较多,但一定要合理使用。一般来说,深色的暗面不加白或少加白,画较亮的颜色时,将白与其它色相相混合可避免“粉”气。(5)大胆用笔用色,只有将颜色画到它的色彩环境里,颜色才能成为“色彩”。灵活运用多种调色、用笔手法,一般先在调色盒内稍加调合,再往纸上画;也可蘸上颜色后直接在画面上与别的色相调混;还可用点彩的手法,使不同色并置,远看产生色彩空间混合的效果;有时也可用薄色相罩的技法等,根据表现的需要,可吸收油画和水彩的某些技法,灵活掌握。(6)慎用易“泛”的颜色。如:玫瑰红、紫红、黑色等,尤其在画浅灰色调时,更要预想到干后的效果。(7)用笔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在描绘过程中,笔触隙间自然形成的空白、飞白,如与周围色彩产生微妙关系,就应保留“空白”,这样可出现生动之感。
4.水粉色的干湿变化与“泛”色问题:水粉色在湿时深而鲜明,将干未干时色更深,干后又变淡,认识这一变化。在画时可适当的画深些即“宁深勿浅”;水粉色中像玫瑰红、紫色、黑色易泛色,在其上覆盖时,一时看不出来,干后又泛上来。初学者不易把握,要正确把握这一性能应注意以下几点:(1)第一层色宜薄;(2)覆盖时宜厚;(3)底色已画厚可洗掉或待干后再修改;(4)慎用玫瑰红等色。
四.水粉写生画容易产生的弊病
1.灰——产生的原因:一是黑白灰对比不够;二是不注意色彩的纯度的对比。纠正的办法:加强素描关系;通过纯度对比,对鲜明的颜色适当强调。
2.粉——产生的原因:不能合理使用白色,暗面或深色加白有些多;在画较亮色时,过多使用纯白,而没调合其它色相;在画白色物体时,固有色观念强也是画粉的原因。纠正的办法:合理用白色,暗面不加白或少加白色。如果大面积的色块画“粉”了,快捷省事的纠正办法是用不加白的颜色在粉底上薄罩一遍,就可改观。
3.脏——产生的原因:看不准色彩倾向,调色种类过多,没有主次;尤其在深入刻画时不能保持最处的印象,反复修改,越画越脏。纠正的办法:看准色彩倾向,用较厚的颜色覆盖画脏之处,不可重复过多。
4.生——产生的原因:是固有色观念太强,忘记了条件色与空间的影响。纠正的办法:加强调配灰色的能力。5.画面塑造“力度”不够——产生的原因:一是形体的块面观念不强,色阶过细,画得过“园”;二是色感不强,缺乏色彩的冲击力,用笔犹豫不定,磨磨蹭蹭也导致以上毛病。纠正的办法:下笔肯定、果断,用色造型要宁方勿园,敢于用漂亮的色彩。6.“碎”、“花”、处处清楚——产生的原因:观察方法不当。局部刻画,只注意细节而忽视整体。纠正的方法:加强整体观念,重视统一整理;学会概括取舍,注意虛实处理,增强空间观念。
7.焦躁、腻——产生的原因:用笔用色缺少变化或画得过厚,难于深入。纠正的办法:注意用笔干湿薄厚变化。
五、应考须知
1.快速作画的要点:在掌握上述写生步骤的基础上,考前训练中要穿插进行模拟考试,训练快速作画的能力,以适应考试的要求。一般画慢的原因是:①谨小慎微,不敢大胆下笔。②用色过厚,修改时用笔不当,“泛”色问题难解决。③局部观察,面面俱到,费时费力。(④四平八稳,用画长期作业的办法应考等。针对以上弊病,要牢记快画的五个要点:①第一遍色宜薄,这样便于修改,“泛”色也不严重。②深色一遍基本画够,以减少多次重复占用时间。③不要局部深入,尤其在色层画厚的情况下,湿时不易修改,可先放下,等于后再画,省时省力。④用大笔铺色块易整体。⑤深入有重点,有虚有实,不要面面俱到。
2。考场作画过程中的心理调节,心理紧张,往往影响考生正常的临场发挥,而作画过程的节奏有序有张有弛的心理调节,可对紧张的情绪产生缓解作用,规律如下:构图起稿时不慌不躁,情绪镇定,周到布局;铺大色调时,放手大胆,激情满怀,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深入刻画时,暂缓口气,纵观整体,通过理性思考,准确用笔,重点塑造,强调一个“稳”字,最后统一整理阶段,又要从深入塑造中解脱,极目全局,恢复第一印象,加以画龙点睛般的调整,大功告成,如释重担。
3.几点提醒:①不照抄对象,如考场光线散乱,可适当加强主光,削弱反光;如角度对构图不利,可适当挪动位置,如移动没有余地,从构图着眼,可适当改变个别静物的位置。(②如遇阴天,光线过暗时,应保证画面与调色盒在朝光的一方;如晴天所处光线过强,应把画面朝向中等光线处,这样利于看准色彩,避免错觉。③从容应战,增强自信,不要左顾右盼来模仿邻座。“邯郸学步”往往弄巧成拙。最后预祝考生金榜提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准就画不好。
我们知道,补色是人的视觉感受所呈现的一种视觉残象的生理反应。例如:当你注视一朵鲜艳的红花时,你的视觉会在红花的边缘外的背景色彩中感受到一些绿色的成分。当你观察一杯鲜艳的橙色饮料时,你会发现在这个杯子的投影及边缘背景上有蓝紫色的色彩成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补色现象。它是人的
视觉色彩平衡系统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由于一种纯度较高的色彩相对应的相反成分伴随我们所注视 的物体色彩而产生,以此减弱该物体的强烈色彩对视觉产生的刺激。绘画中的色彩慨念及原理的运用就 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与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两方面为基础和依据的。因此,在绘画中,艺术家会主动地运
用补色原理在绘画作品中制造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以获得特定的艺术氛围。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绘画大
量地运用对比色——补色,纳比派画家的重要代表波纳尔的油画作品更是以补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对象 的明暗关系,色彩明丽、轻快,充满光线的跳动感。可见,正确地运用补色会使绘画色彩作品取得醒目、强烈的视觉效果。
那么补色主要在画面中所表现的物体的哪些部分发挥作用呢?换句话说,在物体的色彩的哪些部分有补
色成分呢?根据人的视觉平衡系统及出现视觉残象的规律特点,我们把补色现象在绘画作品中所出现的
位置作如下归纳,即在物体色彩关系中有以下几个有补色成分的部分:以一个深红色的苹果为例,在这
个苹果的明暗交接线上、投影的边缘应当有补色绿色的成分,在苹果边缘的四周也应适当有淡绿色的成
分混合在周围的背景色彩中。补色的分离性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会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明亮强烈,增强空间
距离感。这可从印象派以来的外光写生及静物写生作品中获得这方面的例证,并加深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在画面中,交接线、投影及背景处的色彩里有红苹果的补色绿色成分。这是视觉平衡系统产生的生理现象。这种补色对比在视觉上会加强色彩的对比距离感。
第三篇:色彩静物
色彩
铺大色时不要把物体填满,要留有空白,使画面透气点,勿画得太鲜艳,水可多点,特别是暗部、虚部和远处。
不可拖涂。
调色要看整体,不要看一块调一块。
灰色,纯度低的,用笔力度轻。
如果画面色彩单调,可能是色彩关系没有处理好
如果画面太灰了,可能是素描关系没有处理好
如果画面太火了,可能是色彩的冷暖关系没有处理好
如果画面太平了,可能是虚实和空间关系没有处理好
前面色彩丰富,笔触清晰,后面简练概括,笔触柔和
灰部的颜色比亮部和暗部要纯
矿泉水:背景——瓶盖——标签——瓶身——高光
构图:定位适当,主次分明,对比鲜明,关系协调,尽量做到自然别致,富有充满生活气 息的新鲜感和完整性。△由于整体画面比较亮,应先刷一层暖色的底色。//由于底色是暖色,所以画面上的色彩可 以略为偏冷。△从背景画起较好,铺色时不要把物体填满,要留有空白,使画面有透气感,不可画得太鲜 艳。△铺大色调时,用水要多一点;在画暗处、虚处和远处时,也要略多一些,以增强其虚远感 和透明感,但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水渍。△水粉有一定的覆盖力,若使用不当,来回拖涂,会使底色泛起,造成色彩污浊。△调色要从整体去决定每块颜色,千万不可孤立地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色泽鲜明,饱和度高,力度高强;反之,灰色,纯度低的,力度就弱。△对画面色彩节奏的安排上,既要有所控制,又要相对的自由。可以是激烈的,也可以是平稳的;可以是高亢的,也可以是低沉的;可以是开门见山的,也可以是迂回曲折的,应根据 情绪表达的需要。△可以推厚以显示凝重感,也可薄涂有润泽感和轻松感;可以有流淌的灵动感,也可以求虚 幻的朦胧感。△凡高的许多作品就是利用笔触的方向变化给人眩晕的动感。△通过明度、纯度,形成有主有次、有强有弱、有虚有实的效果。△某色中调入的白色,明度增强,纯度减低。△大面积色彩纯度宜弱,小面积色彩纯度宜强,一大一小,一弱一强,才使画面色彩趋向和 谐。红与绿是互补色,本来对比很强烈,由于两者面积悬殊,如大面积红和一点绿的组合不 但不刺激,反而显得特别和谐。△
1、平光,能使物体固有色凸现,从而使画面色块明确,色彩明丽而响亮。在平光的照射、中整体静物会产生近、中、远的光线推移,把握这种推移,会使画面色彩在光线的作用下产 生层次感。
2、、侧光,从侧面过来的光,能显现出物体较强的立体感,便于塑造结实的物体。
3、逆光,在色彩上最容易表现出特殊的效果。重在暗部色彩要得透明,不可太黑。、△整体出发,是整体控制局部,局部服从整体、充实整体。整体是综合,局部是分析;整体 致广大,局部尽精微;整体重印象,局部求深入;整体求统一,局部求精彩。没有局部对细 节的刻画,哪有画面的精彩?局部如果干扰了整体,那么画得再精彩也不可取。
△要明确大的调子,在大调子的控制下进行局部细节的描绘。从明度上要确定是亮调子、高调子、低调子还是不明不暗、不高不纯的灰调子;从纯度上要确定它的色彩是饱和浓艳 还是沉稳柔和;从冷暖上要确定是冷调子还是暖调子。△暖色:红、橙、黄;冷:青、蓝、紫;绿色居中 △灰色放暖色上显冷,放冷色上显暖。△某块颜色画得太冷了,只要把它周围之色变冷,那么它的表现就准确了;反之„„。关键 还在于与其它颜色的相互对比。和谐是最高境界。△红色能使人欢乐和激动,黄色能给人带来愉快和光明,蓝色表示幽静、寂寞和忧郁,灰色 耐人寻味。△不是主体物(虽然在前方),应用大笔概括出暗部、灰部和亮部之间的关系。△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如采用厚画法,笔蘸色饱满,下笔有力,笔触明显,则能表现形体 转折与结实厚重之感。△两个瓷罐的前后和距离,是由色的深浅、冷暖通过色彩变化显示出来的。△近处、实处、高光处,“白”要多一些,以突出鲜明感和结实感;暗部、阴影和色彩倾向 性较强的中间层次等处,可少用或不用白色,改用粉绿、柠檬黄等色,这些色比白色更鲜明、透气,其倾向性也强一些;滥用白色易使色彩浑浊、粘滞和“粉气”。△补色: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补色:
1、对比两色并列,双方的色相明度都有加强,如红者更红,绿者更绿。
2、有此一 方,必有其对方。以一个深红苹果为例,在苹果的明暗线上,投影边缘处应当有与红相对的 绿色部分,在边缘四周也应有适当的淡绿成分混在背影色中。
3、在光照下,物体本身的色 彩与物体的投影会产生一定的补色关系,如一块黄布,投影色往往会略显紫色。△
1、同类色调,相距 60 度以内,具有色彩柔和的特征。
2、邻近色调,相距 90 度的两、、色。具有温和,含蓄的特征。
3、对比色调,相距 120 度的两色,具有优雅、沉着的特征。、4、准互补色调,相距 150 度,如:红/黄绿、红橙/绿、橙/蓝绿,具有绚丽、响亮的特征。、5、互补色调,相距 180 度,此色调对比最强烈,力度最强。、2
△把一个橙色的橘子,放在蓝紫色的衬布上,这样显得又暖、又亮、又鲜艳,如果把衬布换 成金黄色的,那么橘子就变成又冷、又暗、又灰了。△造成“粉”的原因:
1、随便调白色,使色彩纯度减弱,缺乏色彩向性。
2、找不到暗部与 粉 亮部、阴影与受光的对比,色彩对比十分缺乏,尤其是深色不够深。
3、缺乏对邻近色的纯 度分辩能力,求助于调用白色的多寡来区分色彩。
4、笔不干净。
5、掺水过多。△造成“花”的原因:
1、色彩局部突出,缺乏统一的主色调。
2、误认为色彩越多越好。
3、花 一味注重细小色彩的变化,丧失了物体大的色彩冷暖关系及色调总倾向。△造成“脏”的原因:调配颜色的品种过多,多则混杂。脏 △造成“灰”的原因:不注意画面上的暗部、中部、亮部的大关系。灰 △黑、白、灰、金、银、深色、亮灰色,具有与其它任何色彩相调和的特征,常用于在对比 中进行间隔,过度,使画面色彩调和。△比如树叶,每片叶子都有颜色的差别,还有受光、背光、高光、反光等等光色变化的区分,肉眼分辩的色差与现实中的色差相距甚远。△从色相看,越近色彩越明显,越远色彩越微茫;从明度看,越近,暗与亮的反差越大,变化更丰富,体积感更强,远则相反;从纯度看,越近纯度越高,越远纯度越低;从色感
看,暗色、亮色、纯色有前进感,冷色、暖色、灰色有后退感。
△西红柿要画出冷光,不可太红。△如酒瓶在画面中属于陪衬物,要画得深些,以此来衬托前面的亮色。△葱、菜的绿色不可画得太翠,应有意把它画得粉嫩一些。
△一串葡萄„„,然后在光照较弱的地方画上几颗。整体为亮色调基础上,葡萄显得颜色较 重,这时要把色彩画重以增强对比。△白色水果盘在整个画面中的色彩应偏灰冷,以衬托色彩鲜亮的水果,近处的水果色彩较为 鲜明,而远处的红色苹果则偏冷颜色,有后退感。可画几片叶子,以保持自然性与丰富感,其它的水果只要画出大块的明暗关系即可。△香蕉属于立方体,要分出亮与暗的大面,N 根香蕉形成一串整体,其中有上下叠放式的投 影和色彩上的相互影响。△对鱼除了要表现体积感和光感外,眼睛的刻画尤为关键。
△小刀在肉的下方,可以画出肉的倒影。△整体灰的时候,梨的色彩可以画得偏灰一些,使整个色彩倾向于一种沉稳,雅致的感觉。△表现光感要尽量画亮,包括暗部颜色,但画面中要有重的颜色来压住,如葡萄的深色及花 叶浓重的墨绿色。△要趁画面湿时一口气画完。要遵循干湿变化来调配颜色。一定要养成“同时比较”的习惯,有了这个习惯,哪怕最相似物体的色彩,也能辨别出来。△一件作品完成时,要能体现两点:一是优化组合,优化画面的着眼点、看点和重点;而对 那些非重点的地方则要减弱。二是画龙点晴,以一当十,把精彩的提起来,达到精华凸现,浑然一体的效果;要防止不必要的修改和画蛇添足,最终在画面上显露整体和谐之美。
黄布:亮部要干净,但不能太黄,加点芽黄灰、月灰等亮灰比较合适。
投影会产生一定的补色关系,略显紫色 以豆沙红为主,红布颜色不能太火,豆沙红 +(深红或大红或桔红)一点淡黄 + 天 + 红布: 蓝或可加亮灰(月灰、芽黄灰等)暗部:(深红或大红)+ 淡绿(一点点)+ 天蓝
蓝灰布:天蓝 + 蓝灰 + 八大灰(不能同时加)
暗部、投影:在上面颜色基础上加一点深红 + 钻蓝 + 豆沙红
白布:大量白 + 少许柠檬黄
白布上物体的投影:蓝莲 + 黄(不要搅很匀)白布、白花暗部:白 + 天蓝 + 一点点深红 + 一点柠檬黄
苹果、苹果、黄苹果亮部:白 + 柠檬黄 + 一点淡黄
暗部:土黄 + 天蓝 + 黄绿(中黄或桔黄也行)(因为红苹果画的太红会很突兀,所以,只要画它暗部颜色偏红,亮部偏黄就好)红苹果: 亮部:白 + 柠檬黄 + 一点点桔红(淡黄)。暗部:土黄 + 一点绿 + 一点红 + 天蓝(不可太红)
绿苹果:亮部:白 + 柠檬黄 + 黄绿 + 一点点翠绿(淡黄)
暗部:绿 + 红(一点)+ 天蓝 + 淡黄
葡萄:黑 + 深红(多)
亮部:黑 + 深红 + 天蓝 + 绿
两种不同的色彩放在一起,便产生了对比。色彩对比就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色彩与色彩之间的比较,它包含了五种类型的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纯度对比。
所谓对比,是质或量的相互间不同的要素的特质被强调出来的一种现象。我们的视觉感官只能通过对比而起作用,眼睛只有看到一根较短的线条作对比的时候,才承认另一根线条是长的,当这根长线和另一根更长的线对比时,这同一根线又变成短的了。色彩效果同样是用对比的的方法来增强和减弱的。
在观察色彩效果的特征时,我们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类型的对比,每一种对比在性质上和艺术价值上,在视觉、表现和象征的效果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概括起来,它们就构成了在色彩设计和表现中,运用色彩的重要手段。
(1)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对色彩视觉要求不高,因为它是由未调和的色彩以其最强烈的明度来表示的。一些明显的色彩结合有:黄/红/蓝;红/青/绿;青/紫/黄;黄/绿/紫/红;紫/绿/黄/橙/黑。
在色彩写生中,色相的区别似乎不是太难,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当,也会让人颇费一番心思。比如同一色相的橙色,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却给人不同的感觉,在红色环境中橙色带点黄味,而在黄色环境中橙色却含有红的倾向。由此可见,要画准某一物体的色相,就要仔细分析具体环境中的色相对比,这样才能表现出准确的色相感。
色相对比是绘画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无不把色相的对比(包括冷暖明度)当作强化画面色彩变化,使画面色彩产生特有的、生动的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来使用,后期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就十分擅长使用色相对比来表现塔希堤岛的带有原始风味的热带景物和当地土著人的生活,强调画面中多种鲜明的纯度色彩对比,使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2)明度对比
所谓明度对比,是指包括各种色彩在素描关系上的明暗对比和同一色彩不同明暗层次的对比。
在生活中,任何景物的色彩除了有色相区别之外,还存在着复杂的明度对比关系,也就是色彩中的黑白灰关系。在写生时,我们往往比较注意物体色相,如蓝衬布、红苹果,而忽视物体之间色彩的明度差异和层次变化。
在用色彩表现一个实物或空间时,如果明度关系掌握的不好,就不可能使色彩与形体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其产生自然的真实感。
(3)冷暖对比
色彩的冷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色彩感觉中的冷色与暖色相对立。
色彩的冷暖对比是色彩绘画最基本的手法和出发点,前面已谈过;在具体的写生中运用冷暖对比去分析颜色、比较颜色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色彩冷暖关系走向的运用,可以很轻松地帮助我们处理好画面上的各种关系:
①运用冷暖色的走向与对比可以较好地处理色彩的主从关系,即画面主要表现物可加强色彩的冷暖对比,次要部分和衬托部分的色彩对比可适度减弱。
②运用冷暖色对比和走向可以很好地表现色彩的光感和空间深度,使画面三度空间拉得开,使色彩的冷暖对比有度,色彩空间层次分明。
③运用冷暖色的走向与对比能有助于我们在复杂的景物写生中辨别和表现丰富而生动的色彩变化,展示色彩艺术的独特魅力。
(4)面积对比
面积对比是指两个或多色块的相对色域,这是一种多与少、大与小之间的对比。在写生的具体运用中,面积对比是指不同色彩面积的控制与对比要有主次之分,暖颜色对比的冷颜色在画面所占面积比重要有均衡感。陈涛在这幅静物中以较大
面积深颜色与面积较小但占居画面主要位置的暖颜色结构画面,使色彩的均衡具有形式意味(见图7)。
(5)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就是在纯度的强烈色彩同各类含灰色的色彩之间的对比。客观物象在色彩上存在着纯度上的区别和差异,有的色彩纯而鲜艳,有的沉着而灰浊,在纯度上层次丰富。
在具体的写生实践中,把纯度上类似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就会产生相互降低减弱色彩的倾向,显得单调和沉闷,相反,若把纯度较高的色彩并置在一起,就会相互衬托各自的色倾向,显得更饱和、更鲜明。只有懂得和善于运用纯度对比,才会使画面产生既响亮、活泼又不失含蓄的色彩效果。比如画面上个别色彩纯度过高,和周围色彩难以谐调,这就是颜色“火”或“生”造成的,也就是缺少相应层次色,缺乏一定的灰色所致。
上面所讲的是色彩的对比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在绘画写生中,色彩无处不同时存在着各种对比,具体到画面的色彩布局和颜色调配,这些对比要综合地考虑,只是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非自觉的。
看看有经验的考生怎么说?
眯起眼睛只是为了去感觉颜色.其实色彩 画的就是感觉
因为人眼睛自身的问题局限性.所以眯起眼睛才能整体的把握颜色之间的关系.色彩是在整个画面去表现你对物体颜色的感受.
如果你紧盯着一点看,就丢失了那一点在整体中的位置.
冷暖是相对的,这个可能老师也给你说过.
所谓冷暖,纯度 虚实 都是相对而言的.
因为要在平面的纸上表示3维的空间
靠的就是 冷暖 纯度 虚实
可以这么说 暖 纯 实 是为了能突出
冷 脏 虚 是为了能退后,当然这个只是 归类的,只能说帮助理解 冷暖 纯度 虚实的千万不能把这个当公式样的套在绘画上
第四篇:色彩静物临摹
课题:静物色彩临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在静物色彩的构图、比例、结构、透视上加强把握力。
2、加强画面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写生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几周在画静物色彩的时候用了较多的时间在写生
当中,这一周我们返回临摹的学习,学习别人优秀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选择形体明朗、节奏强烈、的静物为临本,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形体透视、明暗色调、等规律作深入分析研究。构图注意构成感、以及物体的大小、疏密等,注意表现技巧的提高,用笔注意虚实方圆。
探究一:
把握好从整体到局部的关系注意每个物体的大小 比例关系。1
尝试练习一:用长短强弱不同的线表现出物体的基本形态。探究二:转折是表现体积的关键
尝试练习二:
找出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只要不是平面的就要转折。探究三:透视是表现空间的关键。
尝试练习三:画准透视关系,加强结构意识,进一步表现出
三、课堂小结:
量感。2
第五篇:色彩静物教案
色彩静物写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授课老师:余燕玲
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课
题:色彩静物写生 课
时:14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基本知识的认识及理解和整体观察能力;使学 生掌握和运用水粉画技法进行写生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和绘画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画面的构图,物体的基本特征,大小比例,前后位置
关系和色彩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形态,质感,空间组合和构图,注重用色彩去表现素描的要求,还要注意色彩的情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包括色调,色块面积的布置,色彩的构图 教学类型:综合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衬布,静物,范画,绘画用具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画笔,颜料,调色盒,水桶 八. 九. 十.
十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用具
(二).讲授新课:回顾导入
色彩的基本知识: 三原色:红,黄,蓝;
在色谱中的用其他颜料调配不出来的颜色称为原色;亦称第一次色.间色: 橙
绿
紫;
其中两中三原色相加,如 红与黄相加变橙色, 黄与蓝相加变绿色,蓝与红相加变紫色.橙, 绿, 紫是第二次色又称间色.复色: 是由两个间色再相混合而成,又称为第三次色.补色: 也称对比色,是指色环中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形成强烈的色感对比而互称为补色.如 红与绿,黄与紫, 橙与蓝
固有色: 简单地讲就是物体本身原有的颜色,它在不同的光源照射和周围环境影响下会形成色彩和明暗变化,光越强对比变化越大。一般来说,自然界中固有色是最基本最多的色相。
光源色:光源色是指照射来的光,如日光,月光,火光,灯光等等,它有各种不同色彩及冷暖感觉的区别,它会或多或少地改变固有色色相,光越强,则影响越大,而使众多物体形成统一色调。
环境色:环境色是指一个物体受环境影响而折射过来的色彩。它多反映在物体暗部反光处,像红色花瓶放在黄色墙旁,蓝色衬布前,它的受光和反光部位都会出现黄色和蓝色变化。表面光滑的物体和玻璃瓷器等尤为明显。
暖色: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 橙色 黄色等就会联想到火,太阳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
冷色:当见到蓝色,绿色 紫色等则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树阴的凉爽,就会在心里产生冰凉和寒冷的感觉。所以我们把蓝色,绿色 紫色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明度, 纯度
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用来区别颜色的种类,如 红.黄.蓝等;一般人们对颜色的分辨是主要是从色相上来区别的,人的眼睛可分辨的色相是很多的,如在红这个大类下又有朱红.大红.紫红.深红等
明度: 指色彩明亮的程度,也就是深浅的区别.在色彩中,白色的明度最高,黑色的明度最底.各个色相之间也有明暗的差异,如:黄色与紫色对比, 黄色最亮,紫色最暗 纯度: 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饱和度
3.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有明暗,色相,纯度对比,有形状,面积,位置,方向对比,也有视觉产生的冷暖进退,胀缩,轻重,软硬的对比等等(1)色相对比: 由于色相差异引起色彩的对比为色相对比
邻近色对比: 两色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例如红与紫的对比,相同的是红色,不同的是红中无蓝,紫中有蓝.邻近色对比的色感较鲜明,特征突出,既富有变化,又易和谐统一,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适合人们视觉和心理上对色相的需求
补色对比:以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为最典型.黄和紫是色彩的明暗两极,效果明快醒目.蓝和橙是色彩冷暖的两极,效果活跃有生气.红和绿是色彩纯度的两极,明度相对无几,刺激性最强,有眩目之感.往往通过调整明度,纯度或面积,位置来获取统一感
(2)
纯度对比: 色彩纯,灰差异形成的色彩对比,称其为纯度对比
一个饱和的色相,加入黑,白,灰或它的补色,都可降低它的纯度.纯度的变化,是有从黑到白的10个色阶来等分的,色阶差别越大,纯度对比越强.间隔3-5个色阶的,属于中间对比,相隔1—2个色阶的,属于弱对比 纯度对比不像色相对比,有时是很微妙的,但都会给绘画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画面中,同时有几个纯色时,会相互冲突,这时,适当地降低其他几色的纯度,只突出其中一色,整个画面就会有统一感,但如果纯度过于接近,宾主不分,则又会使画面发灰,无力(3)明度对比: 指各种色彩在素描关系上的明暗对比及同一色相的不同明暗的对比,这也和纯度对比一样,也由色阶来衡量.色阶上,相隔等级大的,对比强,相隔等级小的,对比弱.无彩色,即黑,白 灰,也可形成明度的对比, 如中国的水墨画.但同一色彩放在黑白灰不同的底色纸上,会有不同的明暗变化,甚至对其形状也有影响,这应在实际作画中考虑到
作画步骤:
(1)铅笔起稿,构图定位
先在纸上确定好大的构图和意向,定出物体大致的位置,画出物体的结构和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它们的空间透视关系(2)铺大体色
铺大色调是着色的开始,要把握住静物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觉,即从最深的部分画起.整体着眼,主体物入手,画第一遍色一般从中间的色块开始,用较大的笔,调较薄的或不薄不厚的颜色画大块的色彩关系.将背景,主体物,桌面的区别及它们间的色彩关系画出来,然后将物体受光面的色彩画出来 ,使画面形成一个基本色调,用色时先湿后干,先薄后厚,先浅后深的步骤,最底限度地使用”白粉”.把大色调铺得既主体突出又与其他各部衔接得自然,对后来进入深入刻画和塑造形体阶段打下好的基础(3)深入刻画
对静物每一个部分进行塑造,用色彩较充分地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可以从主体部分开始画起,随后塑造每一个静物局部的结构和形体及色彩空间等关系,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忘记整体关系.要经常保持整体看,局部看.局部画又不能画得过分,要适可而止.眼睛要不断在画面上下左右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这个物体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并以此决定深入描绘程度.不断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相比较,使之形态更为确切,色彩更为结实,造型更为概括,画面更为完整.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画面中的主要物体的进一步塑造,使之更具体,更富有表现力.(4)调整完成
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已进入深入刻画阶段之后,各部分可能会出现与整体不谐调的现象,这样对整体会有所破坏.这时,就要跳出局部的小圈子,检查整个画面,做出适当的调整.调整中的着眼点,第一应是对空间层次的处理,前后是否能拉开距离,虚实关系是否得当.其次还要在某些次要部分或不应该过分实在的部分做减弱处理,以求虚实结合.一幅好的习作应该是用笔生动活泼,色彩明快,虚实并举,造型结实,既有丰富感人的质感,又有曛绚丽的色彩
5生练习,教师辅导
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教师在旁巡回辅导,指出学生画面的缺点,给予改正
小结:点评作业,根据学生的画面来进行分析,表扬一些好的作品,指出缺点比较明显的画面,说出解决这些缺点的方法,让他们改正过来,肯定他们的绘画能力,鼓励他们努力
十二,布置作业:
课后要求每人交一幅8开的色彩静物写生作业,构图完美,画面完整,色调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