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英语——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和讨论,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英语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它的每一种形式的出现都有充分的理由,只是这种理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明白的。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观点。
自从上初中以来,我们就开始接触完形填空这种题型,用英语说叫Cloze。以前只是知道这种题要求我们在通读短文的基础上,把空缺的单词或词组选出来。而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完型填空的设计是基于格式塔理论的。格式塔理论认,人的大脑里储存着已有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和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这些已有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会有意识货无意识地起作用。格式塔理论还认为人们在感知不完整的事物时,在内心深处总是倾向于将其补全,使之成为一个完整体;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而整体大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完形填空正是一种需要补全,使之完整的语篇材料。这对我今后在教学时的启示就是,要告诉学生根据格式塔理论来解答完形填空的题,即利用上下文推断出空缺的信息,借助文章意义的层次推进来预测情节的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知识是规范和偏差(norm and deviation)。它告诉我们在使用英语时不要总是用一些常规的表达,会显得文章平淡无味,而要有所创新,有所创新的英语会带给读者一种张力。比如骆驼牌香烟的广告,I walk a mile to catch the camel。表明上看就是我走一英里去追赶骆驼,而实际上骆驼牌香烟在这句话里出现两次,除了句尾的camel,walk a mile连读也会产生一个camel。这一理论给我教学上的启示就是要培养学生看出英语表达背后的意思,进而学会欣赏英语这种语言独特的美。因为英语并不是它表明看上去那么简单,而要根据它的背景文化或语境来得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这样学习才能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在阅读时能够更透彻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在写作时也要应用一些创新的报答,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深度。
我们要学会欣赏英语的美,尤其是在文学作品里,好的英语都不是表面那么简单的,而透过表面,去欣赏英语背后的美,是我们要具备的能力,也是我们将来成为英语老师后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二篇:扫黑除恶,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扫黑除恶,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其阵势令很多朋友颇为惊诧。一方面,上一次2006年展开的扫黑除恶专项工作,是中央政法委牵头,而此次上升到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这意味着中央对打黑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并整合政法、纪检、党务、行政等多系统合力解决。另一方面,以往这种大型专项活动,普遍会事先进行舆论造势,而此次“扫黑除恶”仿佛凭空出现,这也意味着,中央对扫黑除恶不仅重视,而且还“分秒必争”,甚至来不及去做舆论铺垫。但是与重视、着急相对应的是,据官方调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从2012年的87%上升到2017年的95%,甚至由于近年来欧美频频的恐袭事件,广大网友纷纷评价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在治安良好的背景之下,国家为何还要如此重视并着急,开展这一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呢?我想,作为政事堂的长期读者们,一定都会知道答案。最近几个月,政事堂集中写马云和刘强东,写权威人士和体改系统,写钱宝和比特币,甚至写东北和房地产,但是文章的重心,只有两个,一个下乡扶贫,一个是金融杠杆。甚至在前天解读权威人士达沃斯的文章中,也写到:扫黑除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农村打赢土改释放生产力,一个是在城市打赢金融战提升生产率。时间所限,今天的文章,先重点讲一下在农村打赢土改释放生产力。为什么将2006的打黑,升级为2018的扫黑呢?大家通过10年前的那波打黑就能明白,任何黑社会背后都有保护伞,如果只打黑不扫保护伞,那么在保护伞的支持下,黑社会迟早就会再一次复燃。所以,今年能够打黑升级为扫黑,其根本是在过去五年的深度反腐过程中,打掉了涉黑“保护伞”在中央的“保护伞”。就像刚刚结束的中纪委十九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查处涉黑‘保护伞’”。这也更意味着,打击黑恶势力“保护伞”的范围,将不仅仅局限于政法系统,而是直指地方党政系统。把最近几年“最关心困难群众”、“振兴乡村战略”、“精准扶贫”和“扫黑除恶”放到一起,就会明白,在十九大上,将扶贫脱贫列为我党的头等大事后。那么“扫黑除恶”和重建基层党组织,自然会成为我国未来五年的重中之重。所以,将扶贫脱贫列为我党的头等大事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就联合下发“扫黑除恶”,其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制度和政商环境入手,重新整顿基层吏治,再引导资金进入中西部进行扶贫和城镇化。这是一项必须的工作,倘若在“扫黑除恶”之前就去振兴和扶贫,一个负面的例子,就像2004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大量的中央资金倾斜,并对辽宁和吉林的班子空降主要领导,可结果呢?糜烂的基层党组织,与黑社会勾结的官僚体制,将中央投入的资金全部榨干,东北不仅没有成为国家预想的新经济发动机,反而在“振兴”后开始大幅拖国家后腿,欠了八辈子都还不完的债。虽然大家都喜欢黑东北的腐败和黑社会,但是如果拿中西部,尤其是中西部村镇,来和东北相比的话,恐怕政商环境还远不如呢。要知道自古皇权不下乡,中西部尤其是农村,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少数“村霸”和“乡绅”手里,而不是党的手里。可想而知,如果不整顿基层吏治,不除掉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国家对中西部的投资,和东北一样,唯一推动的就是海南的房价。所以,中央在振兴中西部之前,必须要吸取当年振兴东北的教训,在中西部大规模投资之前,必须先“扫黑除恶”。因此,这也是“扫黑除恶”为什么会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并被迅速推动的最根本原因。而振兴中西部和城镇化,究其根本就是释放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人口红利方面,一方面能够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充足而低廉的劳动力,避免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流失,维持国家完整的工业体系,避免美国日本工业空心化。另一方面,中国人口红利在2018年正式结束,届时内需将大幅下滑,只有推动农村人口进城,在“住房不炒”之下,没有房贷压力的他们才能继续拉动消费,并提升人口出生率,避免欧美国家靠接纳移民解决内需和人口下滑。而土地红利方面,国土部部长前几天的公开宣布,国家不再垄断土地供给,将释放农村集体土地。这也意味着,大量廉价的土地将越过18亿亩红线,涌入土地市场,这将极大降低工业和房地产的成本,而土地进入流动市场,更是将极大的增加全民的财富。但是,在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过程中,无论是拆迁还是土地出让,伴随着大量的红利释放,必然会再次出现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地方官员和开发商、黑恶势力勾结再次出现。倘若不能建立好基层党组织并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城市化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一方面,各级官僚将通过各种手段插手利益,地方黑恶势力势必借此膨胀;另一方面,巨大利益的牵扯势与纠纷,很容易导致农村大规模的动荡。要知道,历史上每一次释放土地红利,都伴随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这种大杀器绝不是可以轻易使用的。正是始皇帝、王莽和桓灵二帝激进的土地政策,给了刘邦、刘秀、刘备祖孙三代地方豪强(黑恶势力)的历史机遇。更不要说,就是国民政府搞乡镇自治,给了湖南湘潭的书生尝试农村包围城市,也给了一群四川袍哥们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机会。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对农村进行大规模“土改”之前,以“扫黑除恶”清荡地方豪强,加强党对地方的控制力。可以说是时机刚刚好,咱中央有高人啊
第三篇:学it英语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美好
学英语-it英语并非易事
导读:玩电脑游戏很爽吧,看电视上的黑客也觉得很酷吧!但是如果你真的是学习IT方面的知识,就一定要学习it英语还有相关的知识,这可就没有那么让人舒服了哟!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准备了一点词汇。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提供了一点it英语单词。
CMTS 局端系统
CCIA 计算机工业协会
CMIS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CMIP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GMP 分组管理协议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
DS Data Stream 数据流
DS Directory service 目录服务
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户线路
DSLAM DSL access multiplexer
DSSS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DARPA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NA 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 数字网络体系结构
DC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分布式通信体系结构DLC Data link control 数据链路控制功能
DLCI Data 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
DCE Date circuit equipment 数据电路设备
DPSK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差分相移键控
DTMF 双音多频序列
DCC Data county code
DSP Domain specific part,更多学习内容请见美联英语学习网。
第四篇:英语不只是语言那么简单
英语不只是语言那么简单
在学校里,我看过很多人在练习英语口语,但是不论他们说得如何流利,和美国人的口语相比,总觉得仿佛缺少了些什么。那么,到底是什么呢?
在与朋友进行了交流了之后,我们发现他们主要缺少的不是标准的发音,也不是丰富的词汇量,而是西方人说英语的那种姿态,里面包含着发自内心的自信、独立与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正是我们国人所缺少的,因此说出的是中国式英语。为什么声音小、不清晰,因为在潜意识里就潜藏着那种不自信,所以无法发出来自内心的铿锵有力的声音。
李阳的疯狂英语为什么效果显著,就是抓住了国人的这一弱点,对症下药,强迫自己克服恐惧,勇敢大胆地将英语脱口而出,一旦意识发生了改变,其他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因此可以说,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语言,更是在学习一种文化,如果你没有从文化层面进行理解,你就无法抓住它的精髓,只学习表面的东西,学的再多也不过是勉强涂饰,徒有其表。干了一辈子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的李鸿章就曾发出此感叹。
第五篇:中迪心理美文-世界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键入文字]
世界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
心理导读:你不明白《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烂片为什么这么火,而你认为的好电影好东西却无人欣赏。你觉得世界不应该是这样子,但想要改变前人所不能改变的世界,你必须首先学会谦卑,冷静和客观。毕竟,这个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富春山居图》这电影我没看过,说实话在上映前无意瞟到海报的时候我就没有去看它的打算,然后我就渐渐从很多人嘴里听说它究竟多烂多烂,再然后我今天一刷新闻,嘿,这货上映三天票房过三亿了。
其实对于这一切我丝毫不感到意外,如果说我曾经是个一身戾气,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并什么都看不惯的小愤青的话,现在的我可能更多地尝试少说多想,慢慢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我一度非常看不懂的世界,为了能很好地来表述清楚我的观点,我先从我自己的故事说起。我现在是一个游戏策划,说得通俗点,就是做游戏的,我从小到大玩过许许多多的游戏,从单机到网游,从小霸王到PSP,我可以算是一个游戏达人。如果问我为什么要去做游戏策划,说得冠冕堂皇一些,我想做一款自己的梦想中的游戏,希望它能被很多人玩到并喜欢,能成为像《口袋妖怪》,《生化危机》,《魔兽世界》之类经典的作品。之前我去公司实习的时候,有一个策划班培训,有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题目叫《我的游戏梦》,我把自己想要做的网络游戏蓝图写了进去,包括要取消网游中“等级”这个设定,玩家不再需要打怪升级,而是用另外的一种收集“魂”的方式来代替它,取消玩家间“职业”的限制,你究竟是法师战士还是奶妈取决于你“魂”的搭配等等,总之写得天花乱坠,我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这实在是史无前例的创意,因为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款游戏这么做过。
没想到第二天我反而被老师给说了一顿,倒不是那种批评的言辞,而更像是泼凉水,意思是取消“等级”在网游中并不现实,我的“魂收集率”和“等级”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与其拐弯抹角那么麻烦,还不如“等级”来得让人容易接受。然后我就觉得挺不爽的,心想这完全是把一款伟大的游戏扼杀在摇篮里了啊,但我也没有再说些什么。之后老师让我们体验一款网页游戏,并让我们每个人写一份体验报告,由于这游戏的确是非常无聊,这原本是一款[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ARPG游戏,玩家的一个个技能都应该是用手点的,但是这游戏在副本居然挂机就能通关,点下鼠标左键后一个键也不用摁就啪啪啪打完了,于是我昏昏欲睡地挂了一下午机,就四十级了,我之后在体验报告里把这游戏批得体无完肤,说这游戏实在不能再垃圾了。之后不负众望的是,第二天老师当着全班面批了我,他问我知道这游戏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么,我摇摇头,他说:“三千万”。
当时的感觉应该还是蛮震惊的,应该会像很多人听说《富春山居图》三天票房过亿的感受一样,我只知道自己默默思考了很多天,其中有迷茫有自我怀疑,更多的是一种失望,心想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呢,我一个堂堂游戏达人都觉得烂的游戏,竟然一个月能赚三千万,究竟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呢。
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我渐渐让自己回归一个低姿态,我开始抛开自己的偏执认真去审视很多事情背后隐藏的东西,这让我逐渐有了些茅塞顿开的感觉。我想到网页游戏这东西,会去花时间甚至花钱玩的人绝对都不是学生,而更多的是那些有钱没什么时间的上班族甚至老板,他们每天都很忙,能有空玩玩游戏只能是下班回家后,以及上班时的空余时间。试想一下,他们有可能在上班时候,或者累了一天下班以后,戴着耳机开着YY疯狂地敲着键盘大喊“T顶上奶妈奶好”刷一两个小时副本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点开就能玩,花点钱就能比别人牛逼,挂挂机就能升级的游戏,而这些人是游戏中的大R,也就是花钱最多的人民币玩家,他们为游戏公司输出了最多的利益。所以只是因为你所处的圈子不一样,你的品位和别人不在一个档次上,让你更加容易被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蒙蔽了双眼,仿佛这个世界应该朝着你想象中的方式来运行。事实上我后来调查了一下,在游戏市场中我这样的所谓“游戏达人”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而像我这样挑剔的游戏玩家也并不在游戏公司的市场定位里,因为我们不仅不那么轻易地掏钱,还喜欢挑三拣四骂骂咧咧,把人家口碑弄得很差。
所以我很快就能理解为什么优酷的广告里会出现类似“油腻的师姐”的广告了,你觉得“秒杀BOSS,怒刷装备”是件很愚蠢的事情,你发誓你打死也不会去玩这样的游戏,但其实你没看见,有的人就是会被“老婆不在家的时候玩的游戏”这样的小弹窗骗进去,会花钱在一个点开就能玩,点红叉叉就能关掉的游戏上,我特意查过相关资料,发现37wan现在拥有1.5亿的注册用户,并且它有超过十款页游月入千万。我之所以铺垫这么多来说这件事情,其实是想告诉大家,这个世界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你看到的永远只是表象。试想一下为什么《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能火,为什么满大街的小店里放的都是听起来一模一样的网络歌曲,你走过路过总会露出一抹不屑的微笑,心想这些东西真是太没品位了,土得要命,为什么没什么人唱摇滚搞民谣,写歌的都是傻逼么。你上网看小说,都是穿越回明朝做娘娘,霸道的总裁爱上我,中国再也没有《红楼梦》,《围城》这样的作品了么,写文章的人都是傻逼么。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尼玛鬼片拍得让人想笑,喜剧片各种无厘头情节,然后你觉得你心中的大卫林奇,昆丁,诺兰受到了侮辱,拍电影的导演都是傻逼么。于是你觉得愤怒,觉得这个世界不可理喻,如果让你来当作曲家,作家,导演,你的作品肯定能比这些人强。
然而实际上没有人是傻逼,你以为科班出身的导演没看过《穆赫兰道》《低俗小说》,会写歌的人没听过枪花涅槃radio head么,事实上教我们策划的老师也是忠实的《魔兽世界》玩家,还在课上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当年联盟新年来奥格瑞玛屠城的故事呢。如果说他们会做出类似的作品来,肯定不是因为他们的品位没你高,只是因为他们比你更懂市场。他们并不是在做艺术品,而是商品,前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靠口碑,后者则是赤裸裸的看利益,我不相信《富春山居图》的导演分不清什么是好片什么是烂片,但他很显然知道拍什么电影能赚钱。
就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我反复和朋友建议过,单凭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不能够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如果假设评分是一个随机抽样调查模型的话,这个样本显然过于局限性。中国市场[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绝大部分的观影者并不会玩豆瓣,就像我父母辈这样的60后,还有许多非网民,即使一部电影在豆瓣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给五星,也不能说明这电影就是被大多数人喜欢的,例如之前口碑很好的国产电影《钢的琴》,在豆瓣上超过10万人评价,给出8.2的高分,但是这部电影的票房只有区区400万(非常讽刺的一件事情是,假如看过电影的这10万多人一人花40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它的票房就已经超过400万了),可见一部电影的口碑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高雅”“有品位”,试想一下究竟会有多少人周末花钱走进电影院去看一部几乎没有大牌明星,剧情看起来也不太“猎奇”或“刺激”的片子呢,你不可以拍胸脯说你就会去看一部这样的电影,因为你不能代表另外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就像《少年派》这样的片子我爸妈都说一点也不好看,因为坐了两个多小时完全没有看懂。因此如何更好地去解读《富春山居图》现象,需要我们理解国内市场的状况以及背景。我记得之前我问一个学广告的同学,为什么中国的广告这么难看,有的甚至还很弱智,国外的很多广告好像多好搞笑好有创意哦,有的就像小电影和连续剧一样,怎么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反而更像是广告呢。他告诉我说,国内商家在电视台做的广告每一秒的成本都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没有人会冒这么大风险在大家都普遍用那么直白的营销手段的环境中过分标新立异,如果短短十秒钟你还不能让你的消费者知道你在卖什么,那你这广告就算是失败了。因此不是因为中国的广告人没创意,而是他们依然还是要以利益为出发点,那些我看得津津有味的广告,也许我隔壁的大妈我楼下的小弟就是看不懂,试想如果百分之五十的观众看不出你所谓的创意,那它带来的收益还不如十秒里把产品的名字念十遍来得多。同样的“十秒钟定律”可以适用于我刚才所提到的所有问题,例如重金属音乐,喜欢的人爱得不行,不喜欢的人听不到十秒就关了,你让他认真听完去体会里面的内涵,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情,再例如电影《穆赫兰道》,我看完电影看了几篇影片才明白它的奥妙所在,你让观众带本说明书花钱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显然是在开玩笑。
另外一方面,我把原因归结到这个信息与商品爆炸的时代。当选择余地越来越多了以后,消费者就开始变得越发挑剔了,大多数人的耐性也变得越来越低,需要商品主动去迎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而不是仅仅做好自己之后等待消费者的挑选,因此这是一个“被惯坏了”的消费时代。就像我老师所说,一款网页游戏的流失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它能不能有人玩,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玩家点进来试玩的那几分钟,所以它可以“一键挂机”,“秒杀BOSS”,就是为了留住它的目标群体。平心而论,如果说过去是消费者在选择产品,那现在的市场则更像是产品在主动寻找它的受众群体。因为在很久之前,电影很少,音乐很少,小说很少,游戏更是没人玩,在不大的市场中,它们可以选择的群体有限,而观众听众读者和玩家们能够很容易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那个年代国内人的口味也相对较为一致,至少同龄人之间的品位差距不会太大,比如我们的父母都听过邓丽君,都崇拜过“四大天王”,在那样一个年代,想要剑走偏锋是没有活路的。然而在现在这个年代,由于一些行业门槛的降低,“草根阶级”的崛起,很多东西开始走下神坛,现在大学生都能拍电影,街边卖唱的都能出唱片,小学没毕业都能写小说出书,消费者的选择变得非常之多,因此商品必须把橄榄枝抛向那些最能为它带来利益的那个群体。
另外,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大众的品位开始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工作乃至不同地域的人,喜欢的东西都开始变得光怪陆离,并且彼此组成了相互隔绝的圈子,相互排斥相互鄙夷,一些反传统非主流的东西也因为“求异”的新潮感开始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这些都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开始走红,而一些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反而有遇冷的可能性。例如“凤姐”为什么能够越被骂越红,最后赚到钱成功飞往美利坚,而脸蛋身材都还算标致的女人,只要不“搏出位”,根本就火不了。正是因为这个年代“美”已经饱和,而只要能够在十秒钟内抓住你眼球的东西,都能够成为利益的来源,无论它是美是丑,让你赏心悦目还是让你作呕,只要目的能够达到,那么一切手段都是行得通的。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所以不要以为《富春山居图》烂,它就赚不到钱,那些本该觉得这片子烂的人,还有人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看它究竟有多烂,就更别提那些追星的,看特效的,周末花点钱去电影院随便看部片子娱乐一下的人了,如果说后者是这部电影票房的基础,那么前者就是这部片子票房奇迹的催化剂了,按正常的市场预期,这样一部片子的确是有人去看,但火不到这个地步,我相信尽管导演知道这电影能赚钱,但没想到会赚这么多,因为并不是所有类似的片子都会有人愿意骂的,当然除非“骂”本身也是一种炒作。我坦诚我的确没看过这部电影,不然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得为它的票房作出贡献了,但我可以推测,这电影虽然剧情可能如传言一样的确非常奇葩之外,至少有几个明星有那么点特效,在这个前提下,只要有足够多的曝光率,无论是捧是喷,那它绝对是不会亏本的。
我写这篇文的目的不是为了抨击什么现象,或者针对《富春山居图》这部电影,事实上不同的商品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从票房上看,确实有不少人就是爱看这样的片子,觉得这片子不烂,这是个人喜恶,我无权干涉。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市场的确还不够成熟,不能为一些真正好的东西提供保障,反而成为一些残次品甚至“畸形儿”温床,试想一下,当一个好的东西不能给他的生产者带来甜头时,自然没有人会愿意去冒这个风险将它做得“好”,究其原因,我不再过多阐述。
在这篇文的结尾,我更想说的一点是,无论一个东西它有多么地不入你的眼,我们依然还是要抛开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去剖析它,并从它的身上领悟到一些东西,如果你想要改变一个东西,首先你要足够透彻它的运行机制,正如要战胜你的对手,你必须绝对了解他一样。在许多关于《富春山居图》的影评中,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种戏谑与傲慢,正如我当时歪着嘴角摇着头写那篇体验报告一样,但现在我明白,世界上比你牛逼的人多了去了,你能够想到的别人一定也曾经想到过,他们如果没有做到,做得很离谱,甚至偏离了原来的方向,那么一定是因为一些原因被这个世界所改变了,然而如果你想要改变他们所不能改变的世界,你必须首先学会谦卑,冷静和客观。
毕竟,这个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键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