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竭尽所能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而努力
满怀激情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记屏边县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陶保树
陶保树同志于2007年11月从教育局调到县文产办任副主任,几年来,他一人面对多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出色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从来没有在领导面前叫苦叫累,他那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领导的好评和同事们的赞誉,他用自己的工作实绩树起了一个勤政务实的民族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为打造全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被广大民众誉为“苗族文化传播使者”、“社会生活多面手”。
一、深入挖掘民间民族文化积极编辑出版书籍 陶保树同志就任文产办副主任后,带领4个工作人员深入全县各个苗族村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民间苗族文化,经过2年多的辛苦工作,2009年,反映屏边苗族社会政治、经济建设、语言文字、医药卫生、科教文化、工艺美术、体育活动、风土物产、生产生活、历史变迁、风俗习俗、文物遗址等多领域的苗族志书《屏边苗族》终于出版2000本与读者见面。该书共30多万字200多幅图片,以大量的史料,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屏边苗族的历史面貌,这是一本研究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不可多得的好书。目前,陶保树同志正与其他同志一道,继续挖掘整理相关资料,在不远的将来,更多的以苗族为主的系列丛书将会陆续出版与读者见面。
-1-
二、积极组织参与影视剧拍摄,多部片子上电视台 2008年3月,州委、州政府大力打造“10个民族10首歌”专题栏目,将苗、壮两个民族的歌曲节目安排到屏边来做,屏边县委、政府把这一工作任务交给文产办。在陶保树同志的精心筹划、组织和积极参与下,组织了200多名群众演员和10多名民间歌手,经过3天时间拍摄,圆满地完成了苗、壮两首歌的拍摄任务,先后在红河电视台第二频道播出。
2009年5月,由屏边县委、政府协助拍摄的集中反映苗族文化的电影《花杆王》在开远、屏边两县拍摄,剧组要求屏边组织30人芦笙队参与拍摄,县委、政府把这一任务交给文产办。陶保树接到任务后,及时深入和平、湾塘两乡苗族村寨选调演员,演员选好后,经过7天的紧张集训,将队伍带到拍摄现场参与拍摄,经过15天的拍摄,圆满完成了《花杆王》拍摄任务。在电影《花杆王》中,陶保树出演婚礼主持人和芦笙表演队员,出镜时间长达20多分钟。《花杆王》于2010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播出。
2009年12月,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乡土”栏目组到屏边拍摄反映屏边乡土气息和苗族风情的片子,陶保树同志又组织了20多人参加拍摄。在他的带领下,摄制组先后到湾塘毛家、湾塘乡政府所在地南溪河段、大围山风景区等地进行为期4天的拍摄,摄制组制作了《两个男人拜堂》、《离不开溜索的人》、《大山深处串姑娘》3部电视短片,于2010年相继在中央七频道播出。
这些影视片的播出,大力弘扬了屏边民族文化,进一步提高了屏边的知名度。
三、积极参与外联活动大力传播民族文化
作为苗族文化的爱好者,陶保树积极参与各种外联活动,努力传播民族文化。他先后参加过两次西南地区苗族研讨会,一次贵州苗族文化考察,两次云南省苗学会年会,两次红河州苗学会年会,两次文山州苗族春节联欢晚会,一次丽江华平“花山节”以及本县内的各种大、中、小型活动。每参加一项活动,他都要自己准备或与他人一起准备1-2个文艺节目。他能唱能跳、能说会道,他的芦笙舞跳得比较好,苗族山歌也唱得很好,简直就是一个“民间艺人”,他到那里,就将本地的苗族文化传播到那里,被广大民众誉为“苗族文化传播使者”。
四、为民众提供法律援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陶保树同志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时常为亲朋好友、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经常出入于各级司法机关。他说:“人生是短暂的,在短暂的人生中能为他人提供帮助,能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点贡献,这是我最大的乐趣。”他曾为白河乡坡头村委会箐脚村的李画(小名)、湾塘乡大冲大马底的李开祥等残疾人无偿提供法律援助,顺利帮他们打赢了官司。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成功地代理了各类刑事、民事、行政案件300多起,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他出面调解了100多起民事纠纷,为当事人免除10多万元的诉讼成本。现在他依旧热衷于这
项工作,力所能及地为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屏边、平安屏边而努力。
陶保树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参加了县摄影家协会,走遍了全县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拍下了我县山水、民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好照片上万张,每年登报作品不低于20张。他摄影的作品《收获》于2009年获国家级优秀奖。
另外,陶保树同志还经常被各民族朋友(特别是苗族)请去当“总管”,为各族朋友办理婚、丧等事务。他总是尽心尽力、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办好,有时候,连续3天3夜不睡觉,也要振作精神帮助朋友把事情办好,朋友们都说:“陶保树同志是一个热心人”。
总之,陶保树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多面手,他终日为他人热心奔走,为工作尽心竭力。不论是在县城,还是村镇或乡间,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在与各民族的交往和办事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的原则,竭尽所能地为屏边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努力谱写着一曲曲民族团结进步的赞歌。(宣传部)
第二篇:为理想而努力
“为理想而努力”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班会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并能以正确态度面对人生的挫折。2.使同学们明白,理想的实现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
3.使同学们敢于面对自我的不足,并主动寻求帮助,到达理想彼岸。4.鼓舞全班同学的志气,全力以赴,争取高考的胜利。
二、班会形式 游戏,发言,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三、主持人 班级主要班干
四、班会地点 班级教室,多媒体辅助。
五、班会流程
1.回忆童年梦想
这次的班会主要以梦想为主,提到梦想,童年时期的我们也曾有过许许多多的美丽的梦想。要展望未来,就让我们从回忆过去开始……
2.游戏”玫瑰征途”
玫瑰是幸福的象征,谁都想摘取这朵幸福之花,然而。玫瑰花下却是长满刺的茎。“玫瑰征途”便是一个模拟游戏,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去感受成长道路的艰辛。
游戏是残酷的,可以达到要求的人便可以奔向胜利的终点,而达不到要求的人便会惨遭淘汰。人生亦是如此,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因此,我们只有劈荆斩棘,勇往直前,才能拥抱理想。
3.梦之航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拥有梦想便有一种动力,一种促使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这个环节中,通过主持人与同学互动的形式,同学们主要讲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之地以及产生这种愿望的原因,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将来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更加认真地思考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有目的性而付出的努力,将会事半功倍。最后,同学们把己手中的象征梦想的纸船贴在中国地图上,用行动来宣告自己的决心。理想之舟就在此时此刻起航了!
4.面对不足,寻求帮助
班上同学自由发言,讲出自己在现阶段的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寻求现场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5.宣誓仪式
第三篇:为梦想而努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来说说梦想。每个人都要有梦想,有梦想才有目标,有目标才有拼搏。
梦想,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太多太多。有人说: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一定是坚强的人,有梦想并陶醉其中的人一定是浪漫的人。而我想说:梦想,真的很美,拥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更美。
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开学第一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小时候,梦想真的很简单。那时候我们不管梦想是否现实,科学家,艺术家,老师,医生,等等一切美好的职业都能成为我们梦想中最美好的点缀。也正是因为这些美好的梦想伴随着我们一步步地成长,到如今,我们已经学会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我们已经懂得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且不放弃。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我想,梦想贵在坚持。寻梦的旅途是坎坷的,梦想的终点是遥远的,但是未来却是光明的。当一个身体残缺的人为着梦想不懈地努力,当刘伟用那双人人都拥有的平凡的脚弹奏出一首首不平凡的钢琴曲时,你是否想过自己对于梦想的态度,是否真的坚持过?当孟衡在水中起伏的时候,当他因梦想失败而愤怒地嘶喊的时候,他父亲告诉他,这只是梦想的第一步,跌倒了,再站起来。一个成功背后至少有一千个错误,我们永远都只能是倒下了再站起来。
我想,梦想贵在脚踏实地。马云说的几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其实梦想不必要很大,只需要觉得你能做得到。梦想永远跟眼泪和汗水是在一起的。假如梦想离开了眼泪和汗水那就变成乱想和空想。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梦想,我不例外,你也不例外。但是,你是否真的有努力地去追求过?
梦想是可以传递的,韩璇的梦想是做一名教师,可是他却已经无法实现了。而如今,我站在这里,追求着我的梦想,也是做一名教师的梦想。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从没真正地意识到将来我要做一名人民教师。可是就从现在开始,就从演讲开始,因为这是为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做的铺垫,这也是我寻梦途中的一块基石。对于这个梦想的未来我似乎还缺少点信心,因为就目前的我,我们而言,距离成为一位合格教师的资格还差很远。但是我想借章子怡最后的那句话与大家共勉:“为梦想,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女人。”
我们要坚持我们的梦想,努力的去追求我们的梦想。有梦想的人,生活会过得很充实,很实在。
第四篇:健全八项机制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健全八项机制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近年来,石阡县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形成了抓创建活动的八项长效机制,以民族团结保稳定促发展,以发展稳定促进步固团结,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发展的新篇章。--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了对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建立了县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两次创建工作的制度,制定下发《祁连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并每年召开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建全完善县乡创建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配合协抓的工作职责,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健全宣传教育机制,营造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舆论氛围。坚持把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党员干部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分类宣教,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常识等知识的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民族团结进步舆论氛围。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自觉性,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只有民族团结进步,才能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祁连的宏伟目标。--健全目标考核机制,促进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良性发展。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与全县经济、党建、精神文明和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并建立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开展创建活动的保障措施。--健全督查指导机制,确保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为确保创建工作目标切实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推行党政领导联点责任制,充分发挥县人大、政协的作用,适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深入各乡镇、各部门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
--健全奖惩激励机制,促进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有效推进。按照“自上而下、奖优罚劣、年终考核、一同兑现”的原则,统一考核、统一表彰命名。对工作不力、抓的不实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同时,每年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会议,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命名表彰,激发了活力。
--健全经济展机制,夯实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发展优势,不断夯实经济基础,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发展带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经济发展的互补机制和互动局面。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县情,谋划工作举措,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经济上来,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7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7亿元,较上年增长12%。完成县属固定资产3.01亿元,增长19.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3万元,增长19.0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34万元,增长10.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31.4元,增长20%。民族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全睦邻友好机制,搭建了共创共建的有效载体。多年来,祁连县积极加强与周边邻县联系沟通,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健全两地党政领导定期互访制度、老干部联谊制度,维护了两地边界稳定、增强了友好往来,创造了安定的发展环境。2005年,祁连、民乐两地牧民在峨堡冬季草场发生纠纷,经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调解,有效化解了一场大的纠纷,并签定了边界友好维稳工作协议书。几年来,每到春节和重大节庆活动,各睦邻友好县互相走访和派员参加,加强了联系,增进了两地友谊。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创造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和谐环境。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推行“三官两员”进村入社活动,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力度,随时调处种类矛盾纠纷,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了全县和谐发展。截止2007年年底,全县86.1%的单位、社区、校园、企业、寺院分别建成“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寺院”,97.78%的村社达到“平安村”的目标。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调处各类纠纷236件,调处率达94.5%。未发生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
第五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自2009年全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省民族宗教委、省旅发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发展机遇,以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为龙头,以保护和建设特色民居为重点,以培育特色产业为亮点,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抓手,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线,突出特色,依据目录编制实施《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规划(2013――2015年)》,到今年年末,将在全省新建成150个左右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使旅游特色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成为云南旅游的名片、民族团结和谐的示范、展现美丽云南的窗口。
民族特色村寨是选择以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总户数不低于30户、传统特色民族不低于60%,民族风情浓郁、保护价值较高和生态环境良好的民族聚居村寨、传统村落和旅游特色村为建设对象,围绕城市周边、景区附近、交通沿线、农业观光、民俗风情进行布局。原则上每村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补助100万元、省旅游发展委补助50万元、州市人民政府配套50万元,并整合省住建厅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等项目资金共同投入建设。
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已成为云南省特色村庄体系中的亮点、村庄建设规划深入修编的试点、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示范点、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民族特色彰显的样板,初步形成连通城乡旅游市场的特色旅游格局,大幅提高特色旅游从业人数,实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在示范区建设和全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年来,省旅发委累计投入300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建设了200个旅游特色村,其中有138个是少数民族村寨;投入5000万的旅游发展资金建设了10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各地充分利用省级补助资金,发挥其“药引子”的作用,整合多方资金用于旅游特色村和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累计争取到省民民族宗教委、交通、扶贫、文化、农业、林业、水利、经贸、金融、广电、农办等多部门资金8.07亿元和社会资金26.77亿元来发展乡村旅游,1元的旅游发展资金撬动了128元的综合投入,达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带动了旅游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全省接待乡村旅游者从2009年的3342.35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6672万人次,年均增长18.25%。乡村旅游总收入从2009年的46.1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43.41亿元,年均增长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