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5 05:3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九下P2-5)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①它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④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6日;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

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九下P7)

1、时间:1921年;

2、领导人:列宁;

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新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三、苏联的成立(九下P7)

1、成立的时间:1922年底

2、国家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四、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九下P8-10)

1、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领导人:斯大林

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五、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九下P14-16)

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

2、操纵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处分德国,与德国签定。

六、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时间:1921—1922年;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3、《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下P16、P18)

1、凡尔赛体系: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华体系”。但这一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八、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九下P21)

1、时间: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主要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九、罗斯福新政(九下P22-23)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时间:1933年。

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不消除经济危机。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手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4、新政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5、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十、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5-26)

1、形成国家:德国;政党:纳粹党。

2、形成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之一:纳粹党利用“ 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十一、反犹狂潮(九下P26)

1、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2、原因:①历史原因:欧洲久远的反犹传统;

②个人原因: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端厌恶犹太人;

③现实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3、表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十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7-28)

1、形成国家:日本;政党:军部。

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十三、慕尼黑阴谋(九下P34)

1、时间:1938年9月;地点:德国的慕尼黑;

与会国:德、意、英、法。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影响:①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②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4、后果:养虎为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意义: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

十四、二战的全面爆发(九下P35)

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3、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十五、苏德战争的爆发(九下36)

1、时间:1941年6月

2、标志: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3、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

十六、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九下P37)

1、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

2、标志: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即珍珠港事件。

3、影响: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九下P39)

1、时间:1942年1月1日

2、地点:华盛顿

3、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4、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十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九下P40)

1、时间:1942.7——1943.22、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十九、雅尔塔会议(九下P39)

1、时间:1945年2月

2、会议目的:为了协同作战,尽快打败法西斯。

3、会议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4、会议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5、主要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二十、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九下P41)

1、时间:1944年6月6日

2、标志: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二十一、德国投降(九下41)

1、时间:1945年5月8日

2、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的结束。

二十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九下P42)

1、时间:1945年9月2日

2、战争结束的标志: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3、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事件:

①1945年8月8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③中国军队也展开大反攻,发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二十三、二战的影响(九下P42)

1、影响: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

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二十四、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九下P48)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根本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二十五、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九下P49)

1、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影响: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地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二十六、欧洲共同体(九下P52)

1、成立的目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3、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

二十七、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相关政策(九下P52)

1、时间: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相关政策: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3、作用: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十八、日本的崛起(九下P54)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

2、崛起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扶持;

③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

④日本重视教育和发展科技。(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3、地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二十九、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九下P55)

1、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以后

2、表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3、影响: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

十、苏联的解体(九下P61-62)

1、时间:1991年底

2、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

3、解体的原因: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③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4、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十一、东欧剧变的实质(九下P65)

1、剧变的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各国改革的失败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限制。

2、剧变的开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4、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十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下P84-85)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十三、北大西洋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九下P84)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2、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十四、“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九下P90-91)

1、出现的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

2、范围:(按综合国力划分)

(1)一超:指美国。

(2)多强:指日本、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标志: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4、作用:“多强”牵制美国称霸、促成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三

十五、科索沃战争的影响(九下P91-92)

1、科索沃战争的原因:(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2)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转化为国际冲突。

2、时间:1999年3——6月

3、影响: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侵犯了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②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十六、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原因、影响)(九下P95-97)

1、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①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②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利(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②弊(挑战):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国际经济风险。

十七、世界贸易组织(九下P99)

1、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

2、意义:它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

4、中国加入的时间:2001年11月

5、中国入关后,应对的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十八、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内容、特点和影响)(九下P102-105)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内容: ——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A、起源于美国(国家);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C、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D、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3、特点: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

4、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二篇: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能力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将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

【关键词】:班主任 提高 管理能力

时下,很多人慨叹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这是一个现实,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将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

良好的班风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工作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班主任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做好管家,大事小情都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从成长经历看,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的。为了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我经常收看、收集与教育有关的信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二、树立班主任的个人威信

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等因素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一种尊敬而信服的态度。班主任的个人威信,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威信,比如:我在上课前提早一点站在教室门口扫视着全班同学,这样迟到的学生就会减少,没有准备好学习工具或还没有静下心来的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进入最佳状态,准备上课。实践证明,威信高的班主任不论处理班务还是开展活动,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组建和培养干部队伍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班集体

大家都知道,班级是一个社会群体,存在着网络式的人际关系,如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获取成功的关键。因而,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催化剂”。

1、和谐共处,并享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课堂上,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我跟您比背诵”、“老师,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类似这种学生灵活学习的氛围彼起此伏。活动中,“老师,我跟您比跳绳”、“老师,把球传给我”……这种和学生一起学一起玩,和谐共处,并享快乐的最终结果是“这堂课太美了!”、“我喜欢这堂课!”……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因此,教师的纪律可以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教师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孔子又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等,我自己先做到。每天,提早几分钟到课室门口,等学生的到来,学生亲眼目睹,久而久之,学生他们也不好意思迟到,根本上也就不敢迟到了;还有一次劳动课上,内容是锄草。我身先士卒,亲自上阵,拿起锄头就锄。同学们看着老师也在锄草,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实足。有的同学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到:“……虽然有点脏,有点累,但我们每个同学都很高兴,因为你看,每个同学额头上汗珠点点,却笑得非常开心……”、“通过这次劳动,我终于体会到了劳动是最光荣的……”。

下午督促学生打扫卫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知道班主任对班级的每样事情都会过问、检查,学生根本上就不会存在有偷工减料、偷懒等情况。无形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坚持早到校,做好每一样应做好的本职工作,正如慢光甘露,润物无声。这样,早读、课间操、眼保健操等我都会必到,另外平时无课上时,多加点时间巡堂,与各科任教师多交换意见,及时了解、掌握班上的动态,遏制不良之风的抬头,班级的纪律也会很快好起来的。学习上由于我班上开展了“比”、“学”、“赶”、“帮”活动,比一比同学,找差距;学先进的同学;追赶先进的同学;大家共同帮助后进的同学。班上的学习风气浓厚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3、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作为人师,要放下架子,敢于跟学生说声“谢谢!”、“是我错了,老师向你们道谦,对不起!”“我错怪你了,请你原谅老师一次好吗?”等平等的话语。学生做了错事,老师让他们写检查,天经地义,老师违反了“规定”,向学生写检查,就有点亘古未有,需要点勇气。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作为班主任,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和颜悦色、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切记不可急燥、主观武断、粗暴。所以,要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身正为范,德高为师。

五、认真做好家访活动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是学校教师的事,它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定期召开家长会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方针政策,培养孩子的重要性及方法,更有利益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各种表现,通过双方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能够对症下药,引导教育,同时,班主任要随时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动向,勤于家访,弄清动向根源,针对性帮助教育,这样,达到学校和社会共同教育,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培养目的。

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当前后进生有三类:其一是学习差生,表现为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极差;其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现为沾染上不良习气、不遵守校规班纪,随心所欲;其三是“二合一”的双差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是班主任为之呕心沥血的对象,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工作使其转化。因此,班主任要认真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争取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形成合力,同步进行。具体可采取家访,召开家庭座谈会等形式;二是对学习差生采取“分层次”“开小灶”教育法,耐心施教,解决其“吃不到”或“吃不了”现象;三是致力于建设学风、班风优良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先进群体对后进生的感染作用;四是以表扬为主,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用武之地”,激励其转化;五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转化工作。

六、不断总结、力求上进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育人工作,即使是优秀的班主任,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老师的语言有时会有失规范,行为会超出常规,处理事情会有失误,从而导致师生关系会产生隔阂,矛盾会进一步激化,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修养,尽量控制冲动言行,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多与学生沟通,加强课外活动多样化。并求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来提升和完善班主任工作。

总之,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作为班主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的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更出色,实现著名教育学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管是为了不需要管”我们的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律、自强。

第三篇:2018年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过关

姓名: 班级:

世界历史基础知识过关4(剑指P49-51第十一、十二单元)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间(年 月 日)、地点()、领导人()。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①农业方面:用()代替(),农民交税后可以自由处理自已的粮食。②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企业。③商业方面:取消(),恢复商品买卖。3、1921年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填人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其特点是()。

4、()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年,苏联解体。5、1937年,第()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发展成为工业强国,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位,世界第()位,并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6、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也存在严重弊端,表现为(),即斯大林模式。①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的要求,否定()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的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②政治上,()过于集中,()被忽视,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7、俄国称呼变化:1917年之前称(),1917-1922年称(),1922-1991年称(),1991年至今称()。

8、《凡尔赛和约》的内容:①()和()归还法国;②德国海外殖民地由()、()、()等国瓜分;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10万,莱茵河以东不设防;④德国需支付大量赔款。最能体现帝国主义瓜分性质的内容是()(填序号)。

9、关于()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的原则。

10、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是(-)年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急首先在()开始。在危急的打击下,德、日等国走上了()道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1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及帝国主义与()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1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13、新政在美国历史上产生的作用: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重振了();稳定了();维护了美国的()制度。

14、请写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5、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序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次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产生了什么作用?

(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16、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针对新的实际进行的巨大的理论改造和划时代的理论创新。

材料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人们相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将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人民将行使权力,所有人都有工作,再也不受剥削。然而,建立新社会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提到布尔什维克要“建立新世界”,请问“新世界”的含义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可知,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请说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思想理论成果有哪些?

(4)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它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姓名: 班级:

世界历史基础知识过关5(剑指P51-52第十三至十八单元)1、1938年,()()()、()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强行把捷克的()割让给德国。慕尼黑会议是()政策的顶峰。加速了()的爆发。

2、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3、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是德军进攻()。二战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地(),()战争爆发。4、1942年初,美、英、中、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 》,标志着()正式建立。

5、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①会议制定了最后击败()的计划;②决定战后德国由英、法、日分区占领;③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参加对()作战;④还讨论成立()的有关问题。

6、()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7、(、)盟军在法国的()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8、1945年苏联红军发动(),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9、()年,欧盟建立,性质是:()联盟和()联盟。

10、()世纪()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11、“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有:()、()。12、1900年()独立,标志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500年的历史结束。

13、列举两条“二战”后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主要因素:()()。

14、“冷战”的重点在()。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15、冷战的表现:①政治上,()年,提出();②经济上,()年,实施();③军事上,()年,建立()。

16、()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年中国加入。

17、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机遇和挑战。

1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处于()的局面,正朝着()方向发展。“一超”指(),“多强”指()()()()。

19、()与()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0、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世纪()年代,主要领域:()、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等。

2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1)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 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我国就曾开辟了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什么?

材料二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2)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领域的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三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3)根据材料,二战以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为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我国既是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推进者。

(5)2001年,我国加入了什么国际经济组织?作为全球化的“建设者和推进者”,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什么举措?

第四篇:初三下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三下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1、俄国十月革命(俄历十月)的时间: 公历: 1917、11

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3,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4,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的运动的发展,5,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和对奥、匈、土、保的和约构成的凡尔赛体系,构建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

由华盛顿会议内容构成的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华盛顿体系”。其间,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开始的国家:美国,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4、罗斯福新政

(1)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2)中心措施:对工业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5、主要法西斯政权

德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

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意大利:1922 年 墨索里尼执政

建立最早的法西斯政权

日 本: 1936 年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6、绥靖政策的顶峰:慕尼黑阴谋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

二战扩大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8、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9、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1、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美英盟军 诺曼底登陆

(注:第一战场是苏德战争)12、1945、5、8,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9、2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3、战后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九十年代以来)——信息化、全球化

14、欧盟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内部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性质:欧洲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

15、战后日本的崛起(考选择):

原因: 战后初推行民主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国策;

美国的扶持;

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

16、苏联的解体 1991年底

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17、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称“非洲独立年” 18、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与奴役非洲约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9、巴以冲突(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中东问题的关键:

原因: ①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②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

20、冷战政策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2)构成: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冷战起止:1947年“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的开始 1991 年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21、美苏争霸

五十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苏联解体,美苏争霸自然结束了)

2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

“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2)、特点: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3)科索沃战争表明:

1.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随意干涉别国内朝(这里指南斯拉夫)2.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3.表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2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表现:

(1)、1995 年 1 月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2)、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其中,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

24、第三次科技革命

(1)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2)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标志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3)成就:原子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4)影响

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25、现代文学和美术 现代音乐和电影

⑴美术

毕加索

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而作的(反法西斯)作品名称《格尔尼卡》 ⑵电影

诞生

1895年12月28日(19世纪末),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大咖啡馆首次把影片放映在银幕上供许多人观看,这一天被视为电影诞生日。

发展 从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

好莱坞

作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的好莱坞,好莱坞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影城。奥斯卡奖是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奖。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时代特征: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基础目标: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3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两个政权: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实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苦难

(2)1917年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政策。(3)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国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2.经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11列宁领导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成功的无产阶级政权)3.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4.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三、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的探索

经济上:1921年制定新经济政策:

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经济严重破坏。(2)措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作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治上:成立苏联

2、斯大林探索:

经济上:1928——1937年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目的——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结果: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政治上:1936年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模式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评价: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时代特征: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1——6月

2、目的:协约国集团为了处置战败国,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

3、三巨头:英劳合·乔治、法克里蒙梭、美威尔逊操纵会议,其他弱小国家处于无权地位。

4、核心条约:《凡尔赛和约》

(1)、是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条约。它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其中一项是关于中国问题的: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殖民地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5、实质: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至1922年

2、原因: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操纵国:英、美、日。

4、核心条约:《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2)实际上:此公约实质上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它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时间:1929——1933年爆发了经济大危机。2范围:开始于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严重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一)、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1、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3、影响: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调整、巩固与发展;C、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宏观控制与管理加强;D、美国联邦政府权

力明显增强;E、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

(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1、德国:a、1933年希特勒上台,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b、罪行: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掀起了反犹狂潮。

2、日本:a、1936年,日本军部控制内阁,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b、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意大利进一步强化了法西斯专政。4、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并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特征:法西斯挑起“二战”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一、绥靖政策

(1)绥靖政策是指:20世纪三十年代,英法等西方大国因害怕法西斯的战争讹诈、又想使德国矛头引向苏联而采取了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法西斯的做法。(2)慕尼黑阴谋是指: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10天之内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3)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影响:A、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B、造成二战初期,西欧,北欧许多国家沦陷。二、二战爆发的原因:

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C、凡华体系内部矛盾激化。D、绥靖政策的纵容。

三、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1)“二战”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标志着凡尔赛体系瓦解)

(2)“二战”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侵略苏联。

(3)“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华盛顿体系瓦解)

四、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联盟建立:标志事件是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国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联合起来打垮法西斯国家(内容)。这充分体现了“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性质),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作用)。

(2)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召开,美英苏三国首脑参加。决议有:战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成立联合国;苏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向日本作战。

五、重要战役

(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2)诺曼底登陆战(1944年6月),英美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灭亡。

(3)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5月),苏军占领柏林,德军投降,欧洲战场基本结束。

六、战争结束

(1)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2)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 单元特征: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变化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发展迅速,一片繁荣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 70年代经济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经济调整、成最大债务国,发展受限 3、20世纪九十年代: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二、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1、美国在经济上援助和扶持。(马歇尔计划)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

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三、欧洲走向联合:

1、过程: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盟,促进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2、意义: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四、七十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 1、20世纪70年代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是日本 2、20世纪70年代经济领域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经济格局):美国、欧盟、日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时代特征:二次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经济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

一、冷战中的对峙

1、对欧洲“冷战”

(1)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

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信号:1946年3月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发表

(3)时间: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开始,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4)表现:

政治上: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经济上:1947年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西

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军事上:1949年5月,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

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2、对亚洲“局部热战”:50年代朝鲜战争;60年代越南战争

二、两极格局形成: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开始。

三、美苏争霸的阶段: 1、50、60年代——美国占优势——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占优势——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3、80年代——相对缓和,有所收缩

4、结束: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争霸两极格局结束

四、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背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现状: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多极化趋势的原因: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多强”的实力不断增长,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格局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多极化趋势阻力: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政策,制定全球战略,利用历史矛盾挑起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例如:科索沃战争、两伊战争

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背景: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③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④组成世界贸易组织(WTO)

3、影响:利: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弊: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

利地位

4、中国的应对措施: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②2001年,上海举办了APEC会议;加入世贸组织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时代特征: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人类文化空前繁荣。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于美国

标志: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特点: ①科技成果大量出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变短

②科技在各领域互相渗透、相互促进 ③科技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3)各国大力发展科技,增强各自的国际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下载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1.当今世界的特征。(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4)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

    世界历史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世界历史九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历史教学,能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界历史九年级教学工作......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

    岳麓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套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

    高中历史世界历史知识点5则范文

    如果说阻止他人获取知识就是扼杀知识,那么对扼杀知识习以为常,就会导致对杀害人习以为常——因为确切而言,人就是知识;还会导致对人的缺失习以为常。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5篇)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希望......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命题范围10——14课)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4世纪,意大利的先进知识分子对待实际问题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人出发,这种思潮叫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