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

时间:2019-05-15 05:4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论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论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

第一篇:简论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

简论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

作者:XXX

日期:XXX

一、引言

随着中国的历史发展和世界全球化的急剧加速,英语经过几次起伏后已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的最重要语言。而深刻了解英语教育在亚洲乃至中国的发展,将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英语教育在我国教育、经济、政治、社会管理、国际沟通等多方面起到的作用。以下研究汇总了从早期至当代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对比这些我们可以看到选择英语作为我们国家的第一外语是各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也是目前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对英语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对于定义英语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同时也能给于未来英语教育一些指导方向。

二、全球化浪潮下的英语地位

虽然关于全球化问题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对一个事实却很少有分歧,那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行着改变。

而在加速全球化的环境下,英语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全球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换中使用最频繁的语言,如Bamgbose(2001)所观察到的,在全球化已被政治和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情况下,英语被确认为世界型占统治地位的语言。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语言最初是跟随19世纪英国的殖民力量的发展而起并且由于美国在20世纪的崛起而进一步加强。目前已有75个地区官方认定英语作为第一或第二语言,而将英语作为第一或第二语言或经常接触英语的人已达到22亿多,占到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Crystal, 2003)。英语的统治地位也清楚地表现为以下的方面:英语主导着流行文化并且已经成为流行音乐、广告、卫星广播、家用电脑和视频游戏的主要语言;英语是国际空中交通沟通、警察和应急服务所使用的语言;英语在学术、科学及技术领域扩展至如此重要以至于在所有电子备份系统中所存储的信息百分之八十是用英语的方式存储(Crystal,2003),更为甚之的是因特网上的信息百分之九十是英语信息(Wang,2002)。在20个国家对英语使用的调查显示:“大宗商品、工业、技术和银行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世界,不管本地文化、语言和标识保护得有多好,从语言上都被英语所统治”(Fishman 1996,Bamgbose,2001)。其它研究者所进行的全球调研也证实了英语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全球语言的事实(the British Council,1995)。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英语扩张的深度和广度更胜从前。Bottery(2000)展现了“全球化”的进程伴随着英语的独占化。Reagan(2001)发现向英语的转化呈现越来越快的趋势。Short et al(2001)论断说文化的全球化与英语发展成全球语言的过程密切相关。Bamgbose(2003)不仅认识到了英语的霸权并且指出了其对语言教育中选择英语的影响。日益增长的英语能力通过加强政治理解、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换而加速全球化进程,同时全球化也作为一种决定性驱动力加强了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的统治地位。因此很多国家就是采用大力推进英语教育的方式来借此更多地介入国际事务以参与国际化的浪潮。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在近代被迫向西方敞开大门之后,从被动到主动地加强英语教育,通过英语教育来构建并提升国力和国际沟通,近年来更是通过

英语教育紧随“全球化”的浪潮。

三、英语教育在中国

1、香港地区

香港英语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7世纪早期与英国的通商。在1842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香港租借给英国,那时起英语开始被广泛讲授和使用。随着许多教会学校的建立,1911年成立香港大学,英语作为讲授媒介直至今天。而当1967年共产党人领导的“反英抗暴”成功后,中国话开始在教育界与英语并行成为正式媒介。从1970年代至1990年代,当香港正式归还中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均产生巨大变化。虽然更多的富人将子女送去海外接受教育,但留在香港的较贫穷的孩子也能得到接受双语教育的机会。因此更多的孩子能在“盎格鲁-中文”中学里学习英语(Bolton,2000)。而香港也建立了更多采用英语为讲授媒介的大学。

Bacon-Shone和Bolton(1998)报告说人们认为懂英语的比例已从1983年的6.6%升至1993年的33.7%以及1996年的38.1%。但是港式英语并未在本地族群里受到广泛认同。Tsui和Bunton(2000)通过分析一千条信息中的语言因素来调查相关英语教师的态度。102人的样本人群包括了85个非英语母语者和17个英语母语者,由他们提出正确使用英语和可接受度的可靠来源。他们认为最权威的来源是英语母语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字典和语法或用法书籍。他们反对并批评使用香港本地出版的课本或其他媒介。尽管许多语言学家和教师分辨出很多英语的本地读法和词汇,但是港式英语看上去并不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

2、台湾地区

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宣布不得在小学讲授英语或其他任何外国语言。外语从初中起教授。在国民党转移台湾后,外国语言政策开始变成英语政策,而美式英语被作为英语的标准。英语成为所有初中学生的必修课。2001年,英语成为5年级6年级的必修课,2005年起,成为三年级以上的必修课。

3、大陆地区

在19世纪初,通过日益增加的与英国,那时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接触,中国开始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在频繁的外国列强侵略和占领的威胁下,中国开始英语教育以试图从英国学习而强壮自身。

Adamson(2002)通过将近现代中国历史分为三部分来分析英语语言和教育在中国的官方作用和地位:清朝,共和时期,和新中国。

第一个时期晚清时期是文化剧烈碰撞冲突的时期。从1759年至1860年为第一阶段。英

语的官方程度很低,仅用于贸易。当时的中国政府将广东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外国人只被允许住在沙面岛的很小区域中。根据Bolton(2002)的研究,英语在中国南部只在教会学校里教授。第一所教授英语的学校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的1830年代晚期建于澳门。

第二阶段为1861至1911:英语开始得到官方承认,因为它被认为是接触西方科学技术的媒介。它同时也被作为中国政府开展国际外交的有用工具(Adamson,2002)。根据Bolton和Tong(2002)的研究, 在1856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语开始在教会学校和大学中推广。中国大陆在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由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Robert Hart开办了第一家现代外语教育机构:京师同文馆(the School of Combined Learning),其后京师同文馆于1902年被并入京师大学堂(Metropolitan College, 北京大学前身)(Guo, 2001)。从此为中国正式开始英语专业教育的标志。英语专业的教育通常要求学生参加英语、英语语言理论和英语文学以获得对英语语言的良好驾驭能力。随着1902年英语被国家正式并入中学的标准课程,对英语教师的需求随之大大增加,英语专业的教育也因而被大幅度提升(Hu,1999)。

第二个时期是共和时期,政府建立了与英语国家的外交纽带。这个时期的第一阶段是从1911至1923年,对英语和英语教育的争论充满了矛盾心理。英语的地位得到了稍高些的正式认可并被作为探索西方哲学和其他理念的载体。社会上层的人们可以得到一些出国留学的机会。在第二阶段是1924至1949年,英语服务于向西方学习民主、军事和其他知识交换。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虽然速度不快,英语专业的教育仍不断发展。尽管经过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混乱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约有7000人在从事英语专业的学习(Hu,1999)。

第三个时期是1949年至今,这是一个国际和国内事务的政治气候起伏不定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至1965年,进入新中国后,英语遭受了第一次倒退。由于新共和国在政治上靠近苏联而与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隔离开,俄语因此而取代了英语成为中国大陆的第一外语。英语官方地位变得很低,1952年,中国只有8家机构还在教授英语(MOE,1999)。到1956年,校园里只有545名英语教师,大部分的英语系也被教育部(MOE)关闭。而在五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文化的发展,政治压力减弱而英语随之变得流行。英语被认为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促进国际理解及加强与西方国家外交联系的有用工具。为了纠正以前的外语政策的错误,教育部与1956年起大力恢复英语专业的教育(Hu,2001)。到1964年,教育部正式规定英语为学校的第一外语。此次英语的扩张不仅增加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为政府准备了能说英语的政府工作人员。此所谓中国英语教育史上的第一次复兴。

第二个阶段是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横扫中国,强大的政治运动将英语的发展又一次打入低谷。除了极少量培训课程仍在进行外,英语教育陷入了停顿,说英语的人甚至被标以“叛国者”或者“外国间谍”。在当时,学习任何外国的东西跟任何学术上的研究一样“反动”。正如任何与西方有关的文化器物都遭到攻击一样,在初中和高中的英语课程也被全面废止。但在1971年,因为美国正式承认中国作为联合国成员,中国开始恢复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当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时,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同意就关于商务、文化和教育的交换进行对话。那时,口号“又红又专”意味着“学习外国的东西以成为专家来服务人民”(Lam,2002),对英语教育的恢复也随之而起,但是由于整个教育系统由于政治运动基本陷于瘫痪,所以英语教育也只是在与外交领域相关的小范围中恢复。

第三个阶段是从1976年至今,自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英语教育才真正迎来了第二次复兴。英语教育重新流行起来并又一次被认为是国家现代化和发展的有用工具。1982年,英语成为中国初中的主要外语。1985年,在广州举办了第一届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Lam,2002)。自那以后,英语专业的教育机构逐年增加,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至1996年,已达到55,899(Cen,1997)。而有英语专业的机构也从1952年的8个增加到1996年的304个(MOE,1999)和2002年的420个(SCFLM,2002)。2001年,英语专业的在校学生已经到达150,000(Wang,2001)。

由于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带来的新挑战(Pang,Zhou & Fu,2002;Yuhua,2002)以及中国北京被指定为2008奥运会的主办方(Lam,2002),中国的新标准国定课程于2000年颁发并开始试点,根据Yuhua(2002),中国教育部决定在2001年起为所有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提供英语课。

四、中国英语教育政策的选择

在语言选择的研究中,Bamgbose(2003)指出自由选择语言的三个主要制约条件是历史、经济、和官僚机构。从历史角度来说,由于中国大陆在历史上并未被英语系国家全部殖民统治过,因此保持或改变任何殖民语言并不成问题。无论是1950年代推行俄语教育或者是后来推行英语教育,新中国并未遇到像日本在1930年代和40年代试图在中国推行殖民语言政策时遇到的不可克服的社会或文化阻力。Bamgbose(2003)认为从官僚机构角度来说大部分的语言状态的政策决定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政策由政府或类似政府机构制定,其次政策的实施需要官僚机构的规章和制度,第三负责决策的官员作为社会精英团体,拥有很大的意愿来保持英语的状况。这个理论部分在中国仅部分适用,中国的政府主体扶持英语的出发点是促进出口以及制定实施政策的规章制度,但是所谓“社会精英”(如果存在的话)扶持英语的主体意愿并不明显。近年来,主要是经济力量决定了了中国选择语言教育的方向。从个人角度上来说,自从大学不再统一分配毕业生工作后,大家很快发现外资公司或者需要使用英语的职位薪水普遍比较高,因而大家都愿意去学英语。一般来说,个人选择学习英语是因为虽然英语很少被用于内部事务沟通,但是由于英语能提供给个人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高的薪水以及获得更高教育和学术进阶的机会。而从社会的角度上来说,英语在中国的发扬光大主要是因为其在国际商务关系和沟通中的领导地位能帮助国家迅速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

中国官方正式实施英语教育始于1862年(Guo,2001),但是当时并没有统一的英语语言政策和充分设计的英语语言教育方案。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英语语言政策的转换也不得不跟随政治路线的主导下进行了30年。1950年代由于政治和经济考虑,俄语作为第一外语而将英语推向了几乎灭绝的边缘。而1960年代由于与苏联的关系破裂以及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和经济联系的需要,英语在中国的重要性急剧增加。也从那时起,中国中学开始使用英语作为第一外语,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使用第一外语的概念,同时也昭示着中国的英语语言政策的重大改变。尽管这个政策受到紧接下来的文革的影响而未能持续贯彻,但是这个新政策从政治和经济的长远考虑还是非常实用和有利的(Hu,2001)。随着全球化在上世纪后20年的加速,中国保持了对英语的政策倾斜,因而英语教育自1976年起有了史无前例的发展。1979年,教育部(MOE,1999)正式鼓励长期计划以及多种外语培训者的平衡。1982年,教育部要求在中学将英语作为主要外语进行讲授(Liu et al,2001, quoted in Hu, 2001)并且英语也成为高等院校主导外语。目前中国的外语政策向英语严重倾斜。英语目前在中国的地位相比1950年代俄语在中国的地位只高不低。

五、结论

综上所诉,由于英语作为沟通工具而在全球经济中所体现的价值,英语的主导地位已经无可阻挡,而顺应这个趋势的语言政策也成为必然。而通过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中我们注

意到,当政治进程背离经济和教育需求时,英语也受到了打击,而当政治进程随着全球纽带的方向顺应经济和教育需求时,英语也给于中国经济以极大的帮助。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主要国家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因此最重要的是以英语为主导的中国语言政策能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在中国,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主导地位已经被证明是有利的。它作为沟通工具和社交语言的通用性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它促进了中国与其他世界的沟通。

全球化及国家改革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对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上。英语在中国外国语中的统治地位已经不容置疑,它也影响着中国的外国语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下,英语教育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教育观念的变化,稳定的英语语言政策,增长的培训机构、增多的学生、更高质量的教学师资、大量的合格毕业生,加强的教育和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英语教育尽管遭受挫折,但是发展迅速,同时也给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中国历史的头30年,英语系几乎是唯一能培养出能说英语人员的地方。而近20年来,英语系的高质量教工不仅保证了良好的语言培训,同时在学术领域中迎接不断增长的来自非英语专业,外资培训机构和私营培训机构的挑战,仍然主导了语言教育研究。英语专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中国在隔离年代中保持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它帮助中国在离开隔离时代后为全球化的挑战做好准备。它也帮助中国主动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在全球化和国家变化下,中国摆脱了低速增长,后退,复兴,再倒退,再复兴的圈子。在国家外国语政策的支持下,伴随着全球化加速和英语崛起为国际语言的机会,中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Reference List

Adamson, B.(2002).Barbarian as a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in China’s Schools.World Englishes,21, 231-243.Bamgbose, Ayo(2001).World Englishes and globalisation.World Englishes, 20(3), 357–63.Bamgbose, Ayo(2003).A recurring decimal: English in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World

Englishes, 22(4), 419–31.Bolton, K.(2000).The sociolinguistics of Hong Kong and the space of Hong Kong English.World

Englishes, 19, 265-285.Bolton, K.(2002).Chinese Englishes: from Canton jargon to global English.World Englishes, 21,181-199.Bolton, K., & Tong, Q.(2002).Introductio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in China.World Englishes, 21, 177-180.Bottery, Mike(2000).Education, Policy and Ethics.London: Continuum.Cen, Jianjun(1997).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Efforts for the future].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6,5–7, 15.Crystal, David(2003).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English Languag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Fishman, Joshua A.(1996).Summary and interpretation: post-imperial English 1940-1990.In

Post-Imperial English.Guo, Jiaquan(2001).中国英语教育简论[A brief study of the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9(2), 50–56.Hu, Deying(1999)中国英语教育97年回顾 [Review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over the

past 97 years].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s Journal, 4, 55–7, 74.Hu, Wengzhong(2001)Wo guo wai yu jiao yu gui hua de de yu shi [A matter of balance:

reflections on China’s foreign language policy in educa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33(4), 245–51.MOE(Ministry of Education)(1999).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回顾与展望[Retrospects and prospects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Chinese higher institutions].Foreign Language World, 4, 4–9.Reagan, Timothy(2001).The promotion of linguistic diversity in multilingual settings: policy and

reality in post apartheid South Africa.Language Problems and Language Planning, 25(1), 51–72.SCFLM(Supervision Committee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2002)

http:///chinese/site/gxyyzyxxw/ zwhyyz/nhjy.htm

Short, John R., Boniche, Armando, Kim, Yeong and Li, Patrick L.(2001)Cultural globalisation,global English, and geography journals.Professional Geographer, 53(1), 1–11.Tsui, A., & Bunton, D.(2000).The discourse and attitude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in Hong

Kong.World Englishes, 19, 287-303.Wang, Shouren(2001)关于英语教育的思考[Reflections on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光明

日报, 18 Oct.Wang, Shouren(2002)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Reflections on strengthening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3(2), 89–91.Yuhua, J.(2002).English through Chinese: Experimenting with sandwich stories.English Today,18(1), 37-46.

第二篇:中国历史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不论任何朝代,都必有一种主流思想,秦代就注重以法治国,但太过偏颇,秦始皇的万世梦想破灭了,二世而亡。汉朝吸取秦的前车之鉴,选择黄老学说的无为思想,使得社会也安定了一段时间,由此可见,无论在哪个国家,或某个国家的某个朝代,都应当选择一条适合当下国情的道路,或思想。

笔者生活于安逸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且晓得中国现在走的是什么路,流行的是什么思想,当然大部分的知识都来源于课本和老师的讲授,是他们给我解疑答惑,故而能在此言说几句。

在说中国走什么路和什么思想在引导中国。我们则要先看看中国此种思想的具体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任何一种(思想)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不是无缘无故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它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首先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在西欧封建社会内容中孕育而成,16世纪以后,欧洲迅速发展并把世界带入资本主义 时代。18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先后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但社会也出现了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种种矛盾使得社会思想家开始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当然马克思也在其中,揭示了这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病)痼疾。

马克思主义诞生,发展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它既吸取了前人优秀的思想,它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地深化,升华。它的首次运用是在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说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开始激化。马克思主义成功实现是在俄国,而且在俄国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在俄国,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并将马克思主义就在中国播种,发芽,成长,结果。虽然此间也有过暴风骤雨般的恶劣天气,但它却并没有死亡,而且成为燎原之势。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立足,这就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之前,近代中国也曾有多种思想统治过中国,比如说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希望中国走英国的道路,实行资本主义立宪政治,但却遭到封建势力的顽强抵抗而失败。当然也有存在时间较长的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却由于资产阶级反动派的叛变而化为泡影。

种种思想的覆灭,马克思主义却在中国的大地上越来越普及,这一切都不是偶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存在,说明它契合了中国人民长久以来渴望的理想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最多,而农民却是生活最艰苦的,农民渴望自身地位的变化,但却没有领导者。西方工业传入中国的不光是技术,而且形成了一个新的阶级——工人阶级,而工人阶级却是最有组织力的阶级,工农结合共同将马克思主义传遍了全中国。

马克思主义最成功的一次运用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武装割据”思想,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略,最终中国共产党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运用是召开了成功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开始重新恢复了生机,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一种思想的对与错,要以实践来检验,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我想用中国的强大来回答,是最无可辩驳的!

第三篇:现代英语教育错在哪里

现代英语教育错在哪里

先谈谈我的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英语教育)的观点吧。几十年来,我们的语言教育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以至于这种功能性的教学法成了正宗。

几千年来,中国的语言教育都是以审美功能开始的,诗词(包括三字经等蒙学),歌赋,朗朗上口,从没有人教过语法,语法是西方概念,中国的第一部语法是1920,30年代出的《马氏文通》。在此之前,没人谈“人之初,性本善。”里,什么是主语,什么是谓语。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背就是了。

那为什么这60年来,语文,英语教学那么拘泥语法呢?这事关意识形态。当时一面倒学苏联,语言教学也如此,讲主谓宾。为什么呢?语法没有阶级性,很保险,不会被批斗。而此前,英语教学最初以英国文学为主,英语诗歌,莎士比亚戏剧,圣经等等,背着背着,感受语言的美,语言就学会了。后来,谁还敢这样教,一定斥为资产阶级情调,57年,66年,性命堪忧。也就是说,60年前的语言教师,为了保命,只能讲冷冰冰的语法,导致以后的教师,直到现在,还以为语言就应该这样教,这样考。从人类学语言的过程来讲,人是可以总结语言规则的,小孩在2岁开始,不断总结和纠正语法,饭,饭吃,吃饭。不会有人告诉他什么主谓宾。几千年来,小孩背三字经,幼学琼林,然后唐诗,论语,到了8岁9岁,开始写一些粗通的文言了,没有老师教主谓宾。

在语言学习上,一开始就教语法,音标,其实是剥夺了人作为最聪明的灵长类动物总结归纳语言规则的能力,更是破坏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培养的语言美感。举个例子,民国期间,有的老师教英文,吟哦第一句,拍案叫绝,再读下一句,叫道,”亏他写得出来!”一直这么下去。学生云里雾里,但这种对语言美感的欣赏极有感染力,学生也跟着背莎士比亚,语言自然也会了。我收集了不少民国期间的中学英文教材,里面诗歌戏剧小品文的比重极大,难度比现在的研究生教材还难。那是不是说现在的孩子也背英语诗歌,莎士比亚就行了?当然不行。这是因为我们的汉语水平太差了,我们的母语水平比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差的太远。我们49年后的语文教学也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早已失去了欣赏语言美感的能力。母语如此,英语何堪?

在一次国际英语研讨会上,我说,不管什么新鲜的教学法,都是西方语言学家的观点,不符中国几千年的国情,我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是世界上最深刻的语言习得理论。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语言一直是风情万种的。

通过语言艺术的欣赏,来学习语言,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最为合适的途径,这一途径,我们已经走了2千多年,却突然断裂了。我现在在教育界提出,要先拯救中文教育,中文学好了,什么语言都迎刃而解。钱钟书这样的大师和那一代人,四书五经都背了,背点莎士比亚?太容易了。在现在的应试体制下,谁有心情欣赏语言的美?时代浮躁了,几千年的闲情逸致也就没了。我只有在自己女儿身上做实验,重回民国时期的中文和英语教学,先读点浅显诗歌,戏剧,儿童莎士比亚,儿童圣经,在婉转起伏的语言美里,自然地掌握英文,这种中国式的外语学习,会让她的英文比英国人更好。

第四篇:英语教育

宁蒗县西川中学 2011-12-12

英语教育实习总结

9月16日下午,当我们第一次踏进西川中学的大门时,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也拉开了序幕。此次有幸来到丽江顶岗实习我真的比较高兴,来的那天收到了宁蒗县教育局的热情招待,也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豪放热情,更有机会到丽江各处旅游胜地放开的游玩。教育局的老师讲:“开开心心的来,圆圆满满的走。”从来到宁蒗那一刻我才感受到了我是一名老师,也想快乐的体验这一过程,珍惜实习机会,最后圆满地地回去。在这三个月的实习中,我不仅体会到作为一名实习老师的各种酸甜苦辣,还不断回忆起当初作为一名中学生的种种心情和趣事。作为一名实习老师,这三个月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许多道理。实习的经历虽已经过去,可我还会回头去看一下我在那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会是我旅途的归宿,而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本次实习主要是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两方面,在这两方面也受益匪浅。以下我分成两个部分来总结:

一、英语教学工作:累并充实着!授课对象:43班英语、生物

教学对于我们实习小教师非常重要,能否教好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认可,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实习过程中,我先听了指导老师的几节课,随后上了好多好多课。总的来说,我上课的能力与上课次数成正比例关系。教学上的长处是授课的速度与趣味性,而短处则在于课堂控制。

第一节课时,我当时稍微有点紧张。那天,我匆忙走上讲台,开始了我实习中的第一堂课。由于学生都很配合,所以整堂课还是挺顺利地完成了。课后我走到学生中间去,问他们是否听得懂,有没有什么疑问,有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他们的反映基本上都说听得懂,只是英文说太多太快了。

雷老师告诉我: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上课内容丰富、教态自然、讲课生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此外,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老师的评语其实是很重视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学生时只是一味的说very good的话,一来这种评价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二来也有可能对老师的单调表扬产生挺觉疲劳,久而久之,也就不当回事了。因此每一次表扬需要从具体的一点出发,确确实实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因此我就尽量用各种方式表扬学生。如批改作业时,有进步的学生,我会给他们一个笑脸,或写:有进步哦,继续努力!无论如何,我都会尽量

宁蒗县西川中学 2011-12-12 想办法找出他们的优点,给与及时表扬,并对错误进行正面反思。这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总的来说,每次上课,我都要认真详细地备好课:熟悉教材、理解课标、写教案、与搭档一起讨论。几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回顾这一段时间,我知道学生们是多么可爱,我自己也是多么努力,他们还考了全级第一名,我沉浸在快乐之中,这一切都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教学的充实与乐趣。当然我毕竟是一名实习生,在知识的掌握和教学的技能上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因此要再接再厉。

二、班主任工作:爱并感动着!

1、实习班级:初一43班

2、班级人数:53人(男生23 & 女生 30)

除了忙碌有趣的教学工作之外,班主任工作是我们的另一项任务。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老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关怀者,又是学生生活、心灵的重要影响人。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实习之初,我觉得自己非常有必要了解我所带的班级和学生。于是,第一周先和学生们见面、做自我介绍,向指导老师询问有关班级的情况,和彝族学生多接触。一周下来,我跟班里的同学混了个脸熟,随后也记住了全班53个学生的姓名。此外,我也要完成一些实习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比如每天早上守学生早操、早读、巡视学生的自习课、监督学生的卫生值日,还有和学生们一起开班会。为了更好的让山里的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热爱生活,我也和学生们一起组织了一次关于“三生教育”“保持彝族文化”的主题班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当班主任,让我充分体会到了这一句话的份量!总的来说,我和班里的学生相处非常融洽,当他们知道我要离开的时候,很多都舍不得,我也不舍得,要走的那几天感觉看什么都留恋。才刚刚开始和他们彼此了解的时候,就要分开。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收获了一段与学生美好的亦师亦友的感情,也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更为珍贵的是认识了许多好老师。

最后,我想说,实习虽然辛苦,但是收获确实不菲。每一次的全心投入,都让我感觉到不仅是学生在吸收知识成长着,我也在成长。实习确实是一个磨练人的过程,只有经受过这样的磨练,我们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总之,我觉得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单老师要认真投入教学,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做老师的目的—把知识真正传给学生。感谢实习,感谢几位指导老师,感谢我亲爱的学生们!来到西川中学是我选择的,很快就走了,兴奋之余,但是不舍之情每一个实习老师都会有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在电影上记住了一句很动情的话:Once a Wildcat,always a Wild cat!我把Wildcat改成了teacher。一朝是老师,就会一辈子怀有一颗为人师的心。教学知识与智慧是值得用一生去习得与修练的。我爱我的学生,也

宁蒗县西川中学 2011-12-12 从中更加坚定了我的职业规划,一定要做一名学生喜爱有教学智慧的英语老师,!

2011年12月12日

张杜超

第五篇:英语教育

教育实习总结

02英语教育方枝花

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是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战略措施。在为期三周的实习里,我认真履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灵活运用现代教育学上的科学理论,并结合在实习班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办事,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学习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英语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当时觉得懂了,只是模模糊糊,根本没有懂透,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远不如做一个理科题那样有成就感。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学习英语所花的精力和时间自然很少,所以英语教学只有向课堂要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之一,我觉得,作为英语教师,既要学生负担轻,又要学生的英语素质高,抓住学生学习兴趣乃一重要办法,那么,具体怎样抓呢?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儿童的天性是玩,我们要尊重孩子和心理特点,那么我们的课堂就要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较好地解决儿童学与玩之间的矛盾,把英语语音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音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例如,在教“How old are you ?”因为学生的岁数差不多,这样明知故问,学生不感兴趣,也达不到巩固教学的效果,于是,我让学生自备两颗骰子,分组进行练习,两颗骰子的数目加起来就是自己的年龄,赢的同学就问:“How old are you ?”如输的同学在五秒内答不出,那就会被罚,结果这个活动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他们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另外句型和单词。二,加快课堂节奏

英语课时少,课外练习机会少。如何充分利用课堂的几十分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借助一些体态语,诸如,目光,表情,手势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节省时间有简明了,比如,要全班停下来,可以使用裁判常用的暂停动作,要全班一起读,可用双手同时摊开伸出表示,要全班安静下来,可用食指压在唇上作“嘘”状等。适当的体态用语,可以加快课堂节奏,增加学生课堂练习的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常言道:爱屋及乌。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而喜欢这一科,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能使师生密切合作造成愉快的情绪气氛,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相反,如,师生之间关系紧张,感情淡漠,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戒备和抵触的心理,对老师的课自然会失去兴趣。所以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活跃的课堂气氛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作铺垫。

下载简论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论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已成为发展趋势。我们学校自06年下半年起开设了英语课,我负责一个班的英语课教学,让我教英语,我很愿意学以......

    英语教育

    小学英语情趣教育与教师素质 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情趣,提高他们英语学习水平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中,教师又是情趣教育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情趣教育中,要在......

    道德简论

    道德简论 作者:辛一山 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和思想史都讲到“道德”。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的听到“讲道德”这样的词句,因此道德离我们很近,它很实际。然而,纵观哲学家们对“......

    简论实事求是

    简论实事求是 摘要:实事求是,是我党的重要思想路线,在革命征途之中,在现代化建设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习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我们大学生的成才和思想修养有很大的促进......

    简论春节

    简论春节 【摘要】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

    中国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常识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2、约70——20万年......

    中国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常识题库 1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文明大国。 2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 中国国土面积超过960万平方公里。 4 中国的面积仅次于苏俄和美国,是世界第三大国......

    浅谈中国历史

    浅谈中国历史 最近,无意中看了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资料,开始重新审视对历史的中国认知。过去,本人总觉得历史上最崇拜的朝代是唐朝、元朝和清朝,因为这些朝代的版图面积最大,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