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轰鸣的奇迹

时间:2019-05-15 05:0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枪炮轰鸣的奇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枪炮轰鸣的奇迹》。

第一篇:枪炮轰鸣的奇迹

枪炮轰鸣的奇迹---------《战马》观后感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情节紧扣,内容跌宕起伏,由一匹战马贯穿整部电影,年轻的艾格,自由的joey,他们彼此是那么的相像,年少的苦难,给予他们更好的默契,随着rose的那句aren’t we just,彼此的分离,拉开了剧幕,年轻的中士,懂得艾格的心情,谁曾想,错误的指挥,使他第一次的战争无法达成对艾格的承诺

是什么使得一个19岁不到的孩子,扛上了刺刀枪,是什么使得他初次上战场就拥有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故事中的马,已经不止是一匹马,它扮演的角色甚至可以比活人更加的有血有肉,joey是艾格的信念的源头

一片贫瘠的土地隐射出无情的战场,文章的结尾看似出乎意料,joey似乎成为了奇迹,但是仔细看了前部,这样的结尾却又是必然的,接下来讲讲剧情

文中有好几处感情演绎的非常细腻,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年轻的艾格仿佛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对待着joey,他们在众人的傲慢轻视中,他们完成了不可能的事,一幕幕的经历下来,某一天的清晨,却发现被逼的交不出税的父亲,拉着joey去卖给了军官,那一幕的离别,没有轰轰烈烈的陪衬,有的只是一个少年,含泪注视着心爱的马,并且为他系上了那条代表荣誉的丝巾。

当年轻的军官听见自己心跳的时刻,他倒下了,伴随着他的倒下,德国士兵的周围布满了马尸,两匹幸运的马,由一开始的争斗,变为同为落难者的惺惺相惜,joey用它的经验,来挽回了伙伴的生命,当它低下头颅,来示意戴上枷锁,这个镜头,顿时使joey拥有了人性,我们知道,不止是人才会懂得思考,动物也懂得,生存的可贵,对于joey而言,生存的意义就在于,离别时与主人的承诺,穿越战火的洗礼,可以再次遇见如父亦如兄的艾格

毫无疑问,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其实是属于少数人的权利斗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战争很没有意义,joey在铁丝中挣扎的一幕,很好的诠释了这一观点,英国士兵和德国士兵同时发现了无人区的那匹奇迹之马,当英国士兵准备去挽救joey时,德国士兵也来了,一开始的互相防卫,到后来的默契配合,当德国士兵皮特喊了一声,我们需要更多的钳子,从碉堡那边扔出来了好几把,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联想到,其实人们都爱好和平,只是战争的发起者使他们站在了对立面

冗长的电影情节里,灌输了太多的人性思想在其中,joey为他的同伴主动挑负拉大炮的镜头,艾格失明的情况,呼呼声响起,joey呆立的场景,等一系列的镜头,为这部电影赚足票房的同时也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经历了枪炮轰鸣的洗礼,相信艾格与joey有更加的幸福的生活吧

第二篇:《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作者:星火一班·李静

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从原本的没有氧气、没有生物,逐渐演化出原始海洋以及地球上所有生命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地球上开始有了丰富多彩的物种与生命。人,是地球生物中最具智慧的存在。在现在的考古发现中,广为人知的较早的人类祖先是320万年前南非古猿Lucy,其脑容量只有400ml,我们现在则达到了1300ml以上,虽然能够直立行走,或许已经能够使用简单工具,但生存依旧是早期人类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

掌握了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人类进化的速度。和漫长的46亿年时间相比,这几百万年来,人类的进化速度可谓飞速。和其他物种相比,人类社会明显拥有更多更复杂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工具的使用和文明的发展相互促进,人类社会的进化在工业革命之后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速度,不同的社会之间也逐渐出现分化。从纵向的角度来说,以中国为例,我们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奴隶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以及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时期。而从横向的角度来看,以当今世界为例,欧洲北美地区普遍要比非洲、南美和亚洲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上要高得多。从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多种维度,我们都可以去尝试来解释这种差异。然而,《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则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入手。

这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上次冰川期结束后的13000年间,世界上的某些地区发展成为使用金属工具的有文字的工业社会,另一些地区则仍然保留这使用石器的狩猎采集社会。”这种不同地区的社会分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文明之间是存在冲突的,一种文明对待另外一种异己的文明,似乎总是有一种毁灭和吞噬的倾向。正如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他们的工业文明,他们需要攫取更多的财富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原始的资本。贾雷德·戴蒙德在前言中用非常生动的故事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归结起来,这个问题就是:为何原本来自于同一个祖先的人类,逐渐出现了不平等?进一步,贾雷德问到:为什么财富和权力分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而不是其它方式呢?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著杀害、征服或者消灭欧洲人和亚洲人?历史为何呈现出它当前的这种模式。

贾雷德试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和许多人类学家一样,他不只注意到了文明存在的差异,更想深刻探讨形成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人类社会在近几百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加剧,自相残杀,伤亡也更为惨重,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很有必要。

形成这种非常普遍的历史模式的因素有很多,许多人类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但《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采用环境决定论的角度,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前世今生,并解释了世界何以如此参差。从贾雷德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最早的人类活动或许可以追溯到700万年前的非洲,之后,非洲大陆上的人类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历程,人类大约100万年前达到了亚洲,50万年前到达了欧洲,之后继续扩张,在距今1~3万年左右,人类通过亚洲东北部向美洲大陆扩张,通过亚洲南部向大洋洲扩张,终于在世界6个事宜人类生存的大洲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回顾这漫长的人类“扩张史”中,《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以生物进化学、地理学等学科的角度考察了动植物驯化问题、粮食生产问题以及大地理问题;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了技术、文明等巨大差异。如贾雷德所论述的,不同地区的野生动物物种种类以及植物品种,使得一些特定的地区有了粮食剩余和粮食贮藏,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的规模且人口稠密定居的等级森严的社会。作为一种智慧型生物,人类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聚集在一起,却能产生可怕的力量。这些形成固定的大规模聚落的社会里的人类对改造世界的技术掌握随着人类社会代际的累加不断加强,发明出了枪炮、钢刀、远洋船只,并有了自己的行政组织和语言文字。

而另一方面,那些并未获得大量经过驯化的动植物物种的地区,则很难形成上述的具有强组织性的人类社会组织。他们依靠少数野生物种生存,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容易产生流行疾病,形成大规模的人口变得艰难。同为人类,他们也掌握了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简单的弓箭,还有代步的骏马,但这些与那些技术与社会组织发育更为成熟的社会相比,则显得不堪一击。远洋船只让那些技术更为强大的文明能够突破其原本的生存空间,向更为广阔的世界空间进发;枪炮、钢铁则让他们拥有了更为强大的战斗力。西方人或许没有忘记大航海时代,欧洲文明的辉煌鼎盛;但对于那些被奴役、被支配、被侵略的地区的人来说,那段历史确实一段不愿想起的恐惧。

贾雷德的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却努力尝试跳出西方决定论的思想约束,而是选择了考古学、地理学、演化生物学和地理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思考方式,大胆地对人类社会不平等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进行考察,并进行了非常翔实且令人信服的论证。这在众多的文化相关研究视角中显得尤为可贵,并呈现出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有一个章节对中国社会进行了论述。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依旧存在的文明。贾雷德看到了这一现象。他认为,中国人的原始祖先们驯化动植物积累下来的物质基础,以及中国拥有南北两个粮食生产中心,中国的地理和生物学上的条件确实是事宜人类生存的地方。通过对中国各地语言系统的研究,他发现整个中国的语言种类相比世界其他各地要少得多,这里面深层的原因则在于中国早早的就实现了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此后,尽管经过朝代更迭、皇权变更,中国在形式上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尽管语言、外貌、血统特征区分明显,但他们又遵循同一套官话体系和政治体制。对于中国,贾雷德进一步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原本强大的中国却在近代失去了这种领先优势呢?贾雷德认为,这也跟中国政治上的大一统相关,权力高度集中的王朝,来自中央的一个决定或许便能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而中国,正好是在整个世界快速发展的时期,选择了一种退避策略。我们说“成也萧何败萧何”,确实是有几分道理的。这样的一种观点论述非常新鲜,但又不得不承认,它是具有说服力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并不期许自己去做那个入侵者和扩张者,我们依旧维持着自己平和稳健的作风;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却也必须要获得不被他人侵略的保护自己的力量。中国现在的崛起与强大,同样也是依靠于整个民族的统一和国家政治经济方面决策的民主性与正确性。

从整个人类的历史来说,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发展成为现今的模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累积的过程。46一年,300万年,5000年……个人在这些漫长的历史中,真的微如尘埃。但正是我们这数不清的尘埃一起,依靠我们生存的环境,才创造了今天的世界。在这进程中,人类本身生物性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生来平等,任何中心论或者是种族歧视,都显得可笑起来。环境作为一种终极因素,决定了人类文明和技术的差异,这种观点虽然不一定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这其中所包含平等的观念,也正是《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著作的魅力所在。

第三篇:读书心得_枪炮病菌与钢铁

文明与野蛮,从来都是一个问题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贾雷德·戴蒙德教授通过对最近13000年来关于人类的近代史的全景考察,试图从地理学、生物学、病菌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跨学科视角解读人类社会的命运的起伏。

他认为答案存在于公元前11000年冰河结束期的年代,地理禀赋的不同决定了各个大洲发展的不同。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尤其是地理环境的差异。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万年前,澳洲土著和现代欧洲人的祖先互换位置,那么现在澳洲土著可能不但占领了欧亚大陆,而且也占领了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而现在的欧洲人可能已经沦为澳大利亚一些遭受蹂躏的零星分布的人口。

在冰河时代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族群都过着四处飘荡朝夕不保的狩采生活,而地理禀赋的不同让各地的农业发展有所不同。气候适宜,物种繁多,作物茂密的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大部分人能够过着定居生活,人群之间的交流沟通机会加大;农业生产带来的丰盛粮食则让某些人脱离生产劳动而从事技术创新,因此农业奠定了组织、文字、政治、以及技术等等文明基石。

由此看来,欧洲文明的霸权建构的三大优势:钢铁、病菌、枪炮,无不与农业息息相关。在欧洲人的征服史上,枪炮与钢铁的作用众所周知,但戴蒙德对病菌作用的论述则令人耳目一新。最为明显的例证在十六世纪,在墨西哥,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交锋中,使白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不是传说的先进枪火对土著的屠杀,而是天花病毒。1618年,墨西哥大陆的2000万人因传染病减少到160万,95%的原住民便是死于白人带来的天花和麻疹。科学证明,传染病菌多从动物身上变异而来,先传染给人,然后才在人类群体中传播。欧洲农业历史悠久,家畜众多,欧洲人几千年来与病菌频繁接触,已形成适应性;而印第安人则不然,农业的欠发达让他们先天缺乏和家畜接触的经验,肌体很少遭遇此类病菌,所以在天花面前溃不成军。

可见,病菌的优势也间接来自于农业。

戴蒙德教授认为四点因素决定了各大文明的竞争劣势:首先是各大陆在可以用作驯化的起始物种的野生动植物品种方面的差异,其次是大陆之内传播和迁移的速度,第三点则是各大陆之间传播和迁移的速度,最后则是各大陆之间在面积和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因为欧亚大陆在这四个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大陆,所以农业最为发达,这也为欧洲人扫荡世界铺平了道路。但是,为什么不是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呢?

从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观点来说,中国的落后是令人诧异的。中国农业产生早,而且从华南到华北不同的作物物种都有分布,加上广阔的幅员和众多的人口,中国在农业诞生一万年之后还能进行高产的集约农业。但地理的统一性在政治上表现为经常性的稳定,进而带来内部的集权以及对外在世界的漠视。最具体的例证,就是郑和下西洋在皇帝一声令下后就被停止,而哥伦布可以找到不同的国王来支持他的冒险。在地理大发现的年代,帝王一个偶然而不可逆转的决定,就让本来在航海处于上风的中国走向后退与封闭。

从某种象征角度来说,枪炮可以看作技术,钢铁则代表着资源,病菌则可以被视为传播的隐喻。资源在技术的进步下得以被使用,再辅以传播使得优势得以放大。文明如水,流水不腐是自然之理,保守不变是文明难解之痒,没有传播带来外来的交流对话甚至冲突,任何文明都会走向灭亡。

第四篇:《枪炮,病菌和钢》铁读后感

《枪炮、病菌与钢铁》之备忘与感想

作者名叫贾雷德·戴蒙德,是一个美国人,也许正因为是个美国人,才有可能写出这本书。1972年,在新几内亚,“我正在那里研究鸟类的演化,一个叫做耶利的当地知名政治家,问我道,“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它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货物呢””。接着,作者开始讲述诸多差异产生的原因。

我觉得概述一本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列一下目录。

“前言 耶利的问题 历史进程的地区差异 第一部分 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 第一章 走上起跑线(公元前11000年前各个大陆发生了些什么)

第二章 历史的自然实验(地理因素是怎样塑造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社会的)

第三章 卡哈马卡的冲突(为什么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没有俘虏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第二部分 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

第四章 农民的力量(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根源)第五章 历史上的穷与富(粮食生产开始时的地理差异)第六章 种田还是不种田(粮食生产传播的原因)第七章 怎样识别杏仁(古代作物的无意识的发展)第八章 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为什么有些地区的族群未能驯化植物)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为什么大多数大型野生哺乳动物没有得到驯化)第十章 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粮食生产传播的速度不同)第三部分 从粮食到枪炮、病菌与钢铁

第十一章 牲畜的致命礼物(病菌的演化)第十二章 蓝图和借用字母(思和黑的演变)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技术的演进)第十四章 从平等主义到盗贼统治(政府和宗教的演变)第四部分 在5章中环游世界

第十五章 耶利的族人(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历史)第十六章 中国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东亚的历史)第十七章 驶向波利尼西亚的快艇(南岛人扩张的历史)第十八章 两个半球的碰撞(欧亚大陆与美洲历史的比较)第十九章 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非洲的历史)”

一.农业还是狩猎

在一般印象中,打猎的人总是比农民强的,相比种田,与野兽生死相搏的人战斗力更高。很明显,人类一开始全从事狩猎或者采集,经过许多年缓慢的积累,渐渐发现一些作物味道好,又容易培养,于是把其中相对高产的品种留下种植,等一下次打猎回到此处,发现作物又熟了,再吃掉然后种植。一遍又一遍,作物中产量高的基因被人选择留下了,据说现在的玉米是最初始的十几倍大。农业一开始只是狩猎之余的副产品,即“外快”,随着人口的增加,或者猎物的减少,由纯打猎无法支持生存,此时各个地区发生了分化。肥沃土壤又有高产量作物的地区,比如新月沃地,中国北部,人们渐渐放弃了打猎,专心发展农业。而有的地区,要么土壤不够肥沃,要么猎物仍旧很多,要么当地环境没有高产作物,比如美洲,这些地区仍旧过着纯打猎或半打猎半农业的生活。

农业要求定居,并且农业供养的人数大大超过狩猎所供养的,于是农业社会发展比狩猎的大。农业由最初几十人的族群,发展了几百上千人的部落,部落再相互战争合并,形成更大的部落,最后形成国家。而狩猎,由于一个地方无法承受很高数量的人打猎,所以规模都很小。农业长期的聚居,让技术的交流有了很好的平台,并且产生了不种田的专业技术人员。

现在回到农业社会与狩猎社会的比较。“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我国古代中原人民如是称呼他们的邻居。两者的差异是,中原人民种田,有较高的政治经济水平,人口较多,而周边是狩猎的化外之民。在我看来,在古代,人口的数量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水平最好的指标,没有之一。我国古代称蛮夷并不是依据地理位置评定,而是根据社会形态。当时有一山狄,即山中的狄人,屡次骚扰中山国,最后为晋国所灭,说明这山狄,其实地理位置在中原。而之后南蛮之地的楚王发表声明说“我蛮夷也„„欲以观中国之政„„”,此时中国各国并未将其视为蛮夷,因为他已经不是了单纯狩猎的组织。农业社会与狩猎社会哪个强悍,按照历史结果来看,现今肯定是农业强于狩猎,然后,回顾历史,发现并不全是如此。西方,称霸一方的罗马帝国被高卢蛮族所灭,而东方,汉朝又被匈奴骚扰了许多年,后世,蒙古人和女真人又先后征服的中国。而之所以发生如此情况,在于农业也有其很大的弊端。

二.病菌的智慧

西班牙几百人的部队,消灭了美洲印加帝国几十万人,靠的不只是枪炮,更多的是病菌,枪炮能杀人,但95%的死亡是因为疾病。欧洲人给美洲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疟疾,百日咳,天花,麻疹,肺结核,流感等,欧洲人对这些疾病有抗体,而美洲原住民没有。这些疾病,竟最早来自于家畜:麻疹,肺结核,天花来自牛,流感来自猪和鸭,百日咳来自猪狗,恶性疟疾来自禽鸟。前面说过,农业聚居带来技术的交流,也带来了病毒的交流,古代的卫生条件,导致人畜接触频繁,畜类身上的病菌传给了人类。对于这些畜类自身而言,他们有相应抵抗的基因,而人类则没有,所以生病死亡了,活下来的那些人,则渐渐有了抵抗的基因,不至于死亡。世上所有的生物,基因里最终目的都是繁衍,道理很简单,不想繁衍或无力繁衍的都已经灭绝了。

病菌本身也是有”智慧”的,比如感冒病毒让他想打喷嚏,于是病毒就通过唾沫传播出去,发扬光大了;狂犬病让狗有乱咬的冲动,在咬的过程中,狂犬病病毒也传播出去了。

其实病菌本身并不想杀死感染者,因为宿体死了,他们也死了,可惜我们没法跟他们交流。据记载,最早的梅毒会让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而现在的则很久,因为让人过快死亡的病毒,没有足够的时间传染出去,而只好跟着宿体一起死亡,最终灭绝。欧洲人第一次将野兔带到澳大利亚的时候,给澳大利亚带来了巨大的遭难。野兔在澳大利亚没有天敌,所以四处泛滥,危害了生态环境。欧洲人又带来了在欧洲野兔身上的一种病毒,这种病毒一开始成功杀死了绝大多数野兔,但最后却无效了,野兔又多了。原因有二,一是幸存的野兔身上有了抗体,就好比我们接种疫苗,二是那些强力的病毒很快就杀死了宿主,可也因为死的过快没法扩散出去,只好陪葬。此消彼长,野兔在与这种病毒的战争中胜利了。由此可见,大自然着实是个有趣的玩家。

三.大陆主轴线,地形的制约

人类本土文明发展最好的,莫过于欧亚大陆,其次则是非洲,再然后是美洲,最后才是大洋洲。很多年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人类许多伟大的建筑,都在北纬30°上,比如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玛雅人旧址,北非撒哈拉沙漠火神火种壁画等等,记得当时那个作者感叹大自然竟有如此的巧合。大陆主轴线,是指一个大陆地形的大致形状,比如欧亚大陆主要是沿着纬度方向,非洲主要是经度,有纬度但中间有撒哈拉沙漠等大沙漠的隔绝,南北美洲很明显的是沿着经度狭长的分布,而大洋洲只是块破碎的小大陆。经纬不只是名词上的差别,更多的是气候上的差别。纬度代表了日照气温降雨等等的差别,而经度只是人为的划分。葡萄牙、伊朗北部和日本在纬度上的位置大致相同,距离相隔近半圈地球,气候十分相近,而各自国家南北方却差异很大。纬度的不同,导致植物生长的不同,继而引发动物种类的不同,最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情况也就不同了。如果注意看北纬30°上所谓巧合,会发现那些建筑都是古代文明留下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这一气候优良的纬度上,文明发展水平较其他纬度较高,于是就有了“巧合”。我刚网上搜了北纬30°的问题,有人回答说“这是黄金分割点”,问的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不禁莞尔。

四.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伟大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著名的第—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者也提出了“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世界上那么多种类的动物植物,最后被人类驯服的也就那么几种。植物有小麦,豌豆,粟、稷、稻米,高粱,南瓜,非洲薯蓣等,而动物更少,只有猪羊狗牛鸡等,无法被驯服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脾气暴躁,比如熊,有的吃苦耐劳却不听使唤,比如驴,有的是因为养不起,因为它们吃肉(动物只有摄取量的10%才能转化为自身营养),有的是因为喜欢独居,不适合大规模饲养,种种可以想象的或者不能想象的原因,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常常看到这么一类话,地球上六十亿人,总有那个合适的。但实际上,跟动物的驯服类似,光是凭借语言,生活经历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符合的,未必存在。植物的种类有几十万,可早期被驯服的只有十几种;动物种类也不少,最后被驯服的少之又少,只有寥寥几种。我们的活动范围,就像动物驯服的例子一样,以为范围很大,其实经过一层层的剥离,会很悲哀的发现不过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除了已知的,不会有太多的可能性存在。

五.为什么中国是中国人的,世界是美国人的

历史是一个沉重的包袱,特别是对中国人来说,中国古代的种种改革,必须满足一个个“祖制”,老人认为年轻人靠不住,年轻人认为老人迂腐。考古学家们层挖掘出公元两千多年前的苏美尔人碎片,上面记载了“现在的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换个角度看,历史越悠久,精神物质财富积累的也越多,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拥有的越多,放弃也越难,没有勇气放弃,也就没有新的境界。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感叹作者地理知识的丰富,一个个很少听过的地区、种族、语言,在作者那里似乎如家常便饭。新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墨西哥,埃塞俄比亚,复活节群岛,印度尼西亚,闪米特人,南岛人等等,作者的视野遍布了全世界。正如一开始所说的,也许只有美国人才能写出这种书。我们一直沉浸于天朝大国的旧梦里,以前是,现在仍旧是。从来没听过中国哪个植物学家,考古学家,社会学家会去人类的起源地——非洲考察,更不会去一些闻所未闻的小岛上生活几年做研究。作者跟他的朋友各处考察,其中在一个岛上,作者声称唯一得到的礼物就是“维持了一年的疟疾”。作者常与落后的部族打交道,而他的一些朋友甚至住进食人部落。狭隘的视野必将导致思想的落后,明清放弃了世界领先的远洋航行技术,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结果家喻户晓。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所以他能将视线放在将来,放在世界。

一个人懂的越多,越容易认为自己无知,而一个无知之徒,总是容易沾染骄傲自大的毛病。我们推崇言论自由,我们也没有必要听从无稽之谈。学术的讨论讲究有根有据,作者三十几万字中列举了无数的例子,这些例子大都来自实际考察,即使作者的推断并不完全正确,也没人有资格非议作者。而我们的人,资料要么来自国外杂志,要么来自想象中的世界,令人质疑。

第五篇:《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30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原创: 骑士阿来 骑士阿来爱写字

最近利用业余时间花大力气读完《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Germs,and Steel》,作者是美国人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网上认识的一些大神都推荐过这本书,包括李笑来,的确值得一读。

这本书的学术性较强,相比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历史小说,读起来自然是费力不少。再加上我读的中文版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相比原著有些偏差,影响到阅读。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给读者一个读书建议:尽量去读原著,不要读译本。

由此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尝试着去读这本书的英文原著。

上网查了作者戴蒙德的基本资料,他现在已经年过八旬,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研究人类史、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学者。作者能创作这样一部巨作,归功于他对历史学、生物学、地理学、语言文字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可见作者的学识之渊博。作者为了学术研究实地探访了全球很多地方,非洲、新几内亚、欧洲、澳洲等等。戴蒙德在美国至少也是中产阶级,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教师,他本人获得了博士学位,美国的院士,他的妻子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由此可以推断,父母对他从小悉心培养,能取得这么大的学术成就,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

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写出这样一本具有上帝视角的书是欧美人,而不是我们中国人呢?正如作者在书中的提问:为什么欧亚大陆领先于非洲、美洲?(美国是欧洲移民国家,这里的美洲指的是中美洲和南美。)又,为什么在领先的欧亚大陆上,欧洲人主导了世界,而不是中国人?

我对我的疑问的思考答案是: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启了欧洲人对其他大陆的殖民时代,与此同时,欧洲文明开始和其他大陆的文明接触、碰撞、冲突、融合等,这包括中国人、印第安人、非洲人、新几内亚土著、澳洲土著等。在这个殖民的过程中,逐渐使欧美人具有了全球性的视野。

而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中国处于明朝统治时期。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支持郑和下西洋,中国人还在和海洋接触。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清朝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中国人从此不再去探险海洋,错过了海洋时代。不再和其他文明接触,自然无法形成这种全球性的开放视野。

所以,这本书的作者是欧美人而不是中国人,就不足为奇了。

作者在书中阐明:欧亚大陆领先美洲非洲,欧美主导全球,形成今天这种世界格局,并不是白人比黄种人、黑人天生就聪明,作者不赞成人种优势,不是种族主义论者,而是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了各大陆的发展历史,他是“地理决定论”的倡导者。

欧亚大陆的人民率先告别了狩猎采集社会,拥有了集约型的粮食生产,也就是产生了农业。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多余的粮食,这些粮食可以养活农民以外的其他人,手艺人、官员等,集约型的粮食生产是产生中央集权的政府、文字等的前提,而这些政府组织和技术又反过来促进农业社会的发展。

那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率先产生了农业,而不是非洲美洲呢?作者赞成“地理环境决定历史”,先天因素差异甚大。(哈哈,在此需要拼爹。)

第一,相比非洲美洲,欧亚大陆拥有更多的可以供驯化的植物和动物。我们知道,农作物是从野生植物驯化而来的,牲畜是从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农作物和牲畜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作者在书中用表格的形式对各个大陆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用心良苦啊!

在此,读者可能要反问:非洲至今都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可供驯化的野生动物肯定更多,怎么驯化而成的牧畜反而少呢?作者在此借用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者由此引申出安娜·卡列尼娜原则:可以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戴蒙德在书中列出了野生动植物要驯化成农作物和牲畜必须具备的条件。比如,斑马由于不具备这些条件,至今都没有被驯化。

第二,跟大陆的轴线有关系。我们知道,欧亚大陆的轴线是东西走向,在纬度上的差异不大;而非洲和美洲的轴线是南北走向,在纬度上差异甚大。而在同纬度,气候变化不大;而在同经度,气候差异较大。这就导致了农作物和牲畜在欧亚大陆上更容易传播,相互促进,发展的速度就更快。我认为,气候在同纬度差异不大应该和地球的公转有关。

粮食生产、农业的发展,不仅使欧亚大陆逐渐产生了中央集权的政府组织,文字、冶金、枪炮等先进技术;并且欧亚大陆的人民在长期地和牲畜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了对流行病的抗体,对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可以遗传给下一代。我们知道:人类很多的流行病都来自于动物,特别是牲畜。比如今年的非洲猪瘟疫,就是担心会传染给人类。

而这些来自动物的病菌在欧洲人对美洲进行殖民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美洲大陆原本有几亿印第安原住民,由于美洲本地驯化的牲畜很少,美洲原住民并没有产生对流行病的抵抗力。绝大多数的印第安人并非被欧洲人的枪炮杀死,而是死在欧洲人带来的病菌、流行病。流行病的杀伤力是惊人的,这导致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的迅速灭亡。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一两百年间,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真是恐怖!

亚洲曾经也被欧洲人殖民过,但是亚洲人并没有大量死亡,原因是千万年来,欧亚大陆彼此交流,不论是农业、文化、技术,还是病菌、流行病,亚洲人也天生具备抵抗力。

欧亚大陆领先非洲美洲大陆,在欧亚大陆上,欧洲和中国具有代表性,在唐代宋代,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领先欧洲,为什么后面就开始落后欧洲了呢?

戴蒙德在书中对比了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论述相当精彩,我读到此处时感到惊喜、豁然开朗。众所周知,欧洲的土地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是自古以来,中国在政治上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欧洲却一直分裂成很多国家。

什么原因促使了欧洲的分裂和中国的统一呢?作者答:地理环境因素。

1、欧洲的海岸线比中国的海岸线复杂得多,有利于形成独立的国家。看看地图我们就知道,像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挪威等一些国家,都位于半岛上。英国、爱尔兰、冰岛,就是岛国。

2、欧洲被河流、高山阻断、隔开,看看地图就知道,欧洲中部刚好是阿尔卑斯山,多瑙河、莱茵河虽然没中国长江、黄河长,但是流经的地方多,把欧洲大陆切割成很多块。而中国的政治文化的核心区域中原、华北、华东也包括华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并且南北的水路早就被京杭大运河连接起来了。

3、欧洲多雨,农业的发展并不过多依赖于大型的水利工程。而在古代,兴建大型的水利工程必须要有中央集权的政府,这样便于对劳动力和各种资源的统一调度。美国学者魏特夫在《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提出【治水社会】学术理论,解释为什么中国会形成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统治模式?中国的【治水、灌溉农业】助推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

4、中国的东面南面是大海(东海渤海南海),西面是高山(青藏高原),北面是沙漠(新疆的隔壁和沙漠)。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再加上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很容易使国家走上封闭、孤立的道路。

而作者戴蒙德在分析了中国的统一和欧洲的分裂后,提出了一个学术观点:【最优分裂原则】。当我读到作者这个观点时,完全是眼前一亮、感受到了思想的魅力。【最优分裂原则】研究的是社会的分裂程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作者指出,地理便利程度不高不低,处于适度分裂的状态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分裂导致很多独立的国家和社会在科学技术上互相竞争,有利于科技的发展。比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国在航海上互相竞争,地理大发现使各大陆开始连接在一起。在此需要指出,过度的分裂并不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因为政治、社会的稳定也是发展技术的基本前提。

而中国在帝王统治下维持的长期稳定环境,使中国缺乏社会之间的竞争,再加上皇权很容易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打压,导致了近五百年来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于西方。比如,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支持郑和下西洋,一等朱棣死去,继任皇帝不支持,下西洋就不能延续,闭关锁国实行海禁。

受戴蒙德【最优分裂原则】的启示,我对当今的台湾问题也有了新的看法,在此不想拓展。

以上就是我对此书的总结与感想,也把此书推荐给对人类历史感兴趣的朋友。

下载枪炮轰鸣的奇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枪炮轰鸣的奇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有感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有感苏州现场班 朱从义这本书解答了我很多关于历史的疑惑,值得认真拜读。作者写书的起因是为了解答新几内亚人关于一个问题的疑惑:为什么同样是人,西方......

    感恩 奇迹

    “感恩幸福成长”征文 生命的奇迹 ——《长腿叔叔》读后感 宜兴市宜城学区东域小学 蔡毓六(3)班(11周岁)指导老师:沈春花联系电话:87668980 暑假里,我看了简·韦伯斯特写的一本“脍......

    奇迹读后感

    坚持创造奇迹《教育的奇迹》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有坚持和爱就会产生奇迹,就是因为沙利文老师有了坚持和爱,才会使得海伦凯勒成为世人敬仰的伟大女性,就是因为孙维冈老师有了坚持......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一):站在间谍卫星的高度作者 | 虚竹1环境决定论的是与非:论演化中的环境因素(一)假如时光可以倒回,哪怕只倒回一点点,倒回到我接触《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人类社会的命运》有感

    开放、吸收、复制、超越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有感 小时读史,只知史就是史,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也一度认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教科书上教条式的论断已经非常明......

    《奇迹餐厅》心得体会

    《奇迹餐厅》心得体会 这是一款好游戏,菜单上的配方大多可参。但游戏地图缺乏多变性,所有餐厅平面都是长方形的,总体上比较单调,到了后面就感觉做重复劳动了,不太耐玩。不过该游......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1 周五,和全班同学一起看了《奇迹·笨小孩》这一部电影,我深有感触。面对着各种困难,一个“笨小孩”从一无所有,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汇编15篇 《奇迹笨小孩》观后感1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是一个少年的青春奋斗史,是给予每一个笨小孩的启示。故事的开始是年仅二十岁的手机维修小店老......